玉雕界的惊天骗局·秋池讲珠宝

玉雕界的惊天骗局·秋池讲珠宝,第1张

回顾一下,期初我讲了和田玉的名称和历史;然后按国标讲了他的产地及籽料、俄料和青海料等的特征鉴别;还专讲了籽料的皮色及结构特征。

再后来,就讲到了和田的玉雕大师,我本意是想把当下和田的大师名家中的角,大约过一遍,说实话,讲南石之印的时候,我后悔了。

我骨子里是个散淡之人,尊重秩序,但不怎么仰视权威,坚持认为只有作品会讲真话。

所以这一期,我要打破我曾描绘玉雕大师的花冠。

先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再讲一个玉雕界的一个惊天骗局,当然都是关于大师的。

我相信你听完后,对玉对珠宝的态度会有所察觉,起码不会再迷信某些头衔和故事了。

大概是前年,有人辗转来找我,说最近迷上玉了,不知谁给推荐了一位玉雕大师,说非他的作品不买。

我恰好安排南下,找了大师的详址,就打车去了。地方特别难找,七拐八拐,终于在一幢旧式的二层小楼找到。

主客寒喧之后,进入正题,大师端出来一盘白玉。我一看,头嗡的一下:跟我预期的有些反差,全是大小不一的四六牌,正面山水,背面阴刻古诗,都是青白料,细度好,但谈不上润度密度怎么样!

可以说,不怎么符合我的胃口,我一面看,一面琢磨,这个任务怎么交差呀?

大师刚好有朋友来访,就跟我说可以到办公桌旁边窗口看自然光。

我就端着货盘来到窗下,恰好瞥见办公桌上有一页图稿,拿起来一看,是大师的作品设计草稿,有画有诗。我对书画略知一二,一看笔触,心就凉了。可以确定,依大师这笔下功力,作品一定是借助外力了。

我就找个由头告辞了。出门又仔细一查,原来这大师既不是国家级的,也不是省级的,是某某收藏协会授予的,应该属于商业行为,对这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我也算是释然了。

我个人的见解也许有失偏颇,毕竟见仁见智不同。那么我说两个机构,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他们对艺术的见解,应该在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水平之上吧,下面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有他们一份。

二十多年前,在台北有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自称是"翡翠王子",持有泰国护照,说家里有18座翡翠矿山,他是第四代矿山主人。这位青年才俊,叫胡炎荣,他自称酷爱雕刻,并没有恃富而娇,天份和刻苦,已把他打磨成了一名玉石雕刻艺术家。果然他的作品一亮相,就惊掉了众人的下巴,确实漂亮!

很快他就捕获了,台湾巨商富御集团老总千金的芳心,俩人很快结婚,育有一女,再后来,这位金龟胥也就成为了富御集团的掌门。这一切信息在两年前的都可查到详实资料。

胡炎荣说,他的雕刻创作灵感源于道教、佛家等经典的东方智慧,贯通古今又融入到当代的艺术哲学。

看了他的作品,台北故宫前院长秦孝仪用了四个字来盛赞他"恒古未有"!

2011年10月18日,北京故宫接受了胡大师号称价值十亿的两件作品捐赠。时任故宫的掌门人郑欣淼表示,故宫的收藏门坎很高,但这两件作品配得上永久珍藏。

可是2017年,胡炎栄婚姻破裂,因为分产不均,他的妻子和他对薄公堂,并指认他其实不是矿主,是一名矿工,最要命的是这位大师根本不会雕刻,是找人代加工后属名。警方调查属实,于是在从北京回台北的机场,当场抓获了胡大师,不,是将胡大骗子收监入狱。

这个故事我们至少要解读几个信息:

1、连两岸的故宫都在听人自我标榜,看走眼,在这个信息愈加发达,炒作为王的时代,我们偶尔受人盅惑,是可以原谅的。

2、我们也许该在每一件玉雕作品,甚至在每个人面前,深吸一口气,不要看他的头上花冠和作品的包装,而应该问内心,我们最初爱的是什么。

3、我们也和这个时代一块反思,为他代加工的老师父,照理该不缺名利,为什么名满天下的,偏偏是胡炎荣。

关于对玉雕和大师包装的态度,我就啰嗦这么多。

我表白一下:最近几期,我内心一直都在彷徨、挣扎,到这一期正好30期,30个周,真心感恩,感谢各位的一路陪伴!可是我觉得我应该而且自认为也能够,奉献更好的声音和内容,以分享于各位。

我决定即日闭关深造。下一节由我的同事王娇同学接棒,她除了工作之外,几乎全部身心都在博物馆图书馆和珠宝展的路上,希望她的声音,同样对各位的珠宝之路有所裨益。她下节将从珍珠开讲。好,让我们共同期待她的发声。

再次对此刻的您说声谢谢。

要说拥有过无数极品翡翠的人,慈禧太后是不得不提的,至今故宫里收藏的那些翡翠们可都是她生前的心头爱啊!

不过,有那么一件据说是她最爱的翡翠雕件曾一度被估价五个亿,其价值真的那么高?到底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一起看看吧!

呐,就是上面这件取名为《百年好合》的翡翠摆件。由一颗极品“春带彩”翡翠原石雕琢而成,一侧保留原始石皮,以未经雕琢的岩壁表现中国大山大河的意境。

颜色色泽并不相同的两株兰花,同根而生长于绳结之上,一株淡紫优雅,一株娇绿盈翠,迎风摇曳,含笑相对,一只蝴蝶轻盈飞过,汲饮甘甜。

据说当时这件作品和另一件《一露甘甜》摆件同出自玉雕大师胡炎荣之手,他于民国100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并将这两件单价五个亿的极品玉雕捐给北京故宫,成为当代极具代表性之翡翠雕刻艺术家。

但说到这里,翠友们可能都对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没错,这位就是前不久老王我才分享过的关于“玉雕师不会雕刻”文章里的主角。

那到底这两件作品出自谁之手呢?其实是下面这位玉雕师傅—黄福寿。除了这两件极品外,他的其他作品都很漂亮,工艺设计也是登峰造极。

黄福寿大师是一位残障人氏,毕生钻研碧玉与翡翠雕刻,成就非凡。看到他作品的人都会不禁惊叹:这是真的吗?有人甚至以为是树脂制品!一起来欣赏欣赏他的绝美作品吧!

花的绽放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声音”,一朵朵花缓缓地在温润的玉质里绽放,我听到了那微笑的声音深藏在玉石里,清澈如水!这就是大师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吧!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胡焱荣家族自清朝光绪年间起,一共四代在缅甸以翡翠开采及贸易为生。胡焱荣的曾祖父是光绪年间四川地区的武举人,“可以一个人打倒很多人”。因遭官场仇人的追杀,逃到缅甸避难。后在缅甸发现了开采红宝石、蓝宝石及翡翠矿石的淘金机会,便在缅甸长期定居下来,翡翠与这个家族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他们最大的财富源泉。最多的时候,胡家在翡翠资源丰富的缅甸帕敢地区拥有18座矿山的开采权。

由于缅甸长期政局不稳,持有缅甸货币不能给身为华人的胡家带来安全感,积累有价值的翡翠石反而成为资产保值的一种方式。这为胡焱荣积累下了巨大的“家底”。

在一向低调行事、充满神秘色彩的珠宝界,胡焱荣也异常低调。但9月下旬在北京,他还是破例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了他的“家底”:家族四代人通过近百年的时间,积累起了几十万颗翡翠原石,在9个兄弟姐妹以及众多堂兄妹中,胡焱荣继承了这些翡翠原石的大部分。他几乎可被认为是翡翠原石拥有量最多的缅甸华人。在翡翠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好石头”越来越少的今天,这是价值连城的资产。

在台湾的翡翠展览会上,胡焱荣动辄搬出一块重达50公斤的上等翡翠原石,常常惊动业界。“但是平时我们还是尽量低调。在台湾,安全很重要。”胡焱荣的太太刘伟贞说。她是富御珠宝执行长。

胡焱荣在台湾的家是一个三百多平方米、有“山”有“水”的中式庭院。“我们家里堆满了石头。”刘伟贞笑着说,“院中的‘河川’里堆满了石头,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普通石头,其实全是翡翠石。”另外,家里的窗台、走道等地方,也堆满了石头。有一次庭院进行局部改造装修后,少了几块石头,胡焱荣甚至不清楚是石头挪到别的地方后找不到,还是被装修工人拿走了。

更多的石头则另有“藏宝”之处,它们分别存放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安全地点。“有的锁在银行的保险柜里,有的堆放在高级住宅区的房间里,也有的埋在地下作为地基,然后在上面盖房子。”胡焱荣说,“当然,也有一些,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山洞里。”

2007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长梁晃林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并没有听说过胡焱荣。平洲珠宝玉器协会是参与缅甸国家珠宝玉石交易会的唯一中国行业组织,其在中国两岸四地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珠宝玉器行业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1997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一串翡翠项链,拍出了7262万港元的价格,两年后,同一串翡翠项链再次拍卖,这次拍出了15亿港元的天价。翡翠在近十多年里价值上涨了20倍以上。如果要将自己的翡翠石“兑换”成现金,胡焱荣走进亚洲富豪榜的机会并不是没有。

但是,他的选择是艺术。1985年,他第一次去台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了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坚硬的翡翠石展示出来的艺术效果让胡焱荣深受震撼:用一半白一半绿的翡翠雕琢出的白菜鲜活欲滴、足以乱真,叶片上停留着一只螽斯和一只蝗虫,毛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胡焱荣感觉到,像“翠玉白菜”这样的艺术珍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我看到很多富豪大亨,他们死后便什么也没留下。”胡焱荣并不想成为这样的大亨,他希望借助翡翠艺术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永恒印记。“油画可能会褪色,用翡翠雕成的艺术品则可以永远保存下去。”胡焱荣说。“他想成为圣人。”与胡焱荣结婚十多年的刘伟贞笑着说。

胡焱荣打算为他的艺术品开设一家博物馆,供所有人欣赏,而不是卖给少数有钱的富豪明星。一次,一位日本商界大亨开着私人飞机直奔台北,找到富御珠宝的艺术品展示中心,提出要花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购买其中一件艺术品。所有工作人员都激动地接待了这位日本大款。但胡焱荣冷眼相向:“这些艺术品是非卖品。你出多少钱,结果都一样:不卖。”“台湾政界、商界不知道多少人看着这些艺术品眼红,但他都不卖。有时出于朋友情面我们不得不将一些小艺术品送给别人,也只能是偷偷先送出去,然后再找个恰当的时机告诉他。”刘伟贞说。

如今,准备筹建博物馆的胡焱荣已在台湾、香港、北京、纽约等多个地方选址,打算2012年前使自己的翡翠艺术博物馆开张。秦孝仪为这个博物馆预先题好了馆名:莹玮艺术。秦生前对这座博物馆寄予厚望:“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的翡翠艺术博物馆。”

“我心里最希望这个博物馆能设在北京。因为这里有最强的文化氛围,也是翡翠艺术的发源地。”胡焱荣说。

艺术家简介 :于丰也(Yu Fengye),1983年出生云南德宏,广州美术学院玉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青年艺术家,当代翡翠雕刻艺术先行者,于中国玉器雕刻行业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三大奖获得者。

于丰也在玉雕界是

位特立独行的玉雕艺术家,

虽是80后但他在当代翡翠艺术造诣很高,

他的作品也曾饱受很多争议,

让很多人一时不能接受,

如今再回看他的作品依旧那么经典,

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有人曾问他的创意从何处来,

“这个,我的朋友也曾问过我。

我说,你和朋友去KTV唱歌时,

我在家想东西;你在外面旅游观光时,

我在家里写论文、看书。

我虽然很笨,但我很勤奋。” 如是说。

《庄周梦蝶》 创作时间:2011年

也有人问道,你觉得玉雕最高境界是什么?

“境界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诚。

生活的每一点滴都是艺术,

玉雕也一样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

《红尘不染性空》 创作时间:2010-2011年

于丰也的作品不断刷新

我们对艺术的认知,

关于于丰也有这么一段故事。

《青蛙与鸣虫》

从陇川县景罕中学初三毕业那年,

于丰也的理想是考进德宏州师专美术班。

学业有成后,做一名美术老师。

《留得残荷听雨声》2011年中国玉器百花奖“彩云杯金奖”

当年300多人参加美术班考试,

于丰也的艺术分全州第一,

却因文化成绩太低,没被录取。

不甘心的他,继续补习一年,

文化分仍没有达到录取线,理想彻底破灭。

于丰也作品《林》

两个月后,于丰也到加油站打工。

每天上班、下班,得空时继续画画。

这样的日子略显枯燥,加上那时身体也不是很好,

于丰也萌生了去意。

真的辞职后,于丰也前景依然茫然。

有一段时间,他常常抱着吉他在街头,

边弹奏边思考着未来。

《青蛙与鸣虫》2011年中国玉器百花奖“彩云杯金奖”

生活总要继续。

2001年9月至2002年11月 ,

于丰也找了份保安的工作。

这一年,相对自由,上一天班休息一天。

休息时,晚上做音乐,白天画油画。

画画这种东西,不能缺了名师指点。

这段时间唯一能给他支持的是他的启蒙老师刘晓。

刘晓老师告诉他: 要成功,就得走出去。

《洗礼》  创作时间:2011年

老师的话坚定了于丰也的信念。

得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在瑞丽上班,

于丰也决定去拜师学艺。

来回一趟车费10元,多次拜访都没碰上。

到后来,于丰也连从陇川赶到

瑞丽的路费都筹集不出来了。

《一念》2011年中国玉器百花奖“彩云杯金奖”

骑自行车到瑞丽拜师,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28公里 的路程,

于丰也骑了两次自行车蹲点守候,

终于见到了老师。

老师同意了,让于丰也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自在观音》     创作时间:2012年

这一天是 2002年12月20日 ,

命运第一次发生转折,于丰也说他记得清清楚楚,

永远都不会忘记。

2012年作品《多罗尊观音》

2003年4月25日

玉雕生涯,阴差阳错中开始

于丰也这次找到的工作是切割石头,月薪150元。

《浮世莲华》 2012年云南玉雕大师展“创意金奖”。

切割石头时,周围的师傅都说,

小伙子你是学画画的,

画画的多在做玉雕,你也应该去做玉雕。

《古语新风》2012年中国上海海派玉器神工奖“创意金奖”。

2003年4月25日下午2点钟 ,

于丰也开始了第一次雕玉石。

或许确实是因为绘画天赋积累了经验。

2003年10月 ,

于丰也的玉雕作品“印第安人”,

被台湾富御珠宝公司艺术总监胡炎荣看中买走。

《清荷雨露》创作时间:2012年

从此,于丰也和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2月 ,于丰也经爱人介绍到昆明,

跟雕刻艺术家王俊懿学习雕刻两个月。

同年9月 ,他去了广州。

2012年作品《自化》,2013年云南玉雕大师展“彩云杯金奖”

“这里,文化人多,

不论你有多大胆的创意都有人看得懂,

不会被传统限制。”

于丰也说,自己当时做的很多东西都很张扬,

可书读得少,思想活跃归活跃,却火气重。

《大舍》2013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

这样的认知,让于丰也内心无法平静。

他想将玉雕和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结合起来,

但感觉自己层次还不够。

2006年 ,其作品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的优秀奖。

这次的作品尽管有了传统文化心态,

但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依然显得张扬。

2007年 ,于丰也的思想是关注当下社会、

生活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体悟出人生变化。

《过眼云烟》

2009年10月

苦尽甘来,作品《了》获大奖

在广州,常常能听到很多人对玉雕、

玉石文化如数家珍,这让于丰也感到自卑。

为什么现代玉雕不能站在世界级的舞台,

是因为很多从事玉雕的人文化境界过低。

“只是一个匠人,不是大师。”

深谙这一点后,于丰也一边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一边自己去钻研传统文化、佛教文化。

与现实冲突得越激烈,灵感冒得越快。

《残佛》

2008年 ,于丰也的作品

翡翠《洪福齐天》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作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体现当下社会人们只重表像的奢华,

不重灵魂的充实。在于丰也眼里,

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

现代社会怎么发展也好,

不能将本质的东西忽略了。

《不空成就佛》

于丰也之后的作品都跟禅宗文化有关,

大多是根据自己生活状态去体悟到的。

“很多人对玉的概念是玩赏,

在我看来,一件好的玉作品,

如果没有文化,只是一块石头。”

于丰也说,每一个时代的考古,都跟玉分不开。

艺术家将美的想法体现出来,

告诉后人当时的人文生活、精神面貌。

于丰也看到每一个朝代的玉都不一样,这就是玉文化。

2011年中国玉器百花奖“彩云杯金奖”《了》

2009年10月 ,于丰也的翡翠雕刻《了》

获中国玉器百花奖最具文化创意奖。

雕刻的是荷,却命名为《了》。

于丰也说,他原本是想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人们看花不看枯荷,表达人从出生、灿烂、老死这一过程。

后来,另一位老师将作品名称改了,

称这是一件带有实验色彩的翡翠作品,

有种形而上的“另类”味道。

于丰也尝试用解构和重组的手法雕琢秋后败荷,

在追求逼真形象效果的同时,

似乎更在意表达自身对生命和生活最本质的感受。

曾经的繁华与美艳都将归去,

一切归于平淡,甚至归于虚无,

只留下供人体味的遐想。“好”即是“了”。

作者为本作品提供的说明词是一首诗:

“刹那间,又是一个秋后/静静的,

不管风起云游/若是被风带走,

就让他去吧/

还依然静如禅者,

不起一念/

心幻万境与我无关/我自本然/无所来,

亦无所去。”

好了,今天我们就介绍到这,有任何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回复到我们的后台,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

大理断玉,师从业内资深珠宝玉石鉴定师,品味优雅,情趣比品味更优雅的翡翠界男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63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