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许多天然宝石、合成宝石及人造产品在外观上可以模仿钻石,但钻石以其金刚光泽、较高的色散值、完美的圆钻形切工可与其他宝石相区别。压线实验和滴水实验可区别钻石与大多数外观相似的钻石仿制品。
钻石可分为无色—浅色系列及彩色系列两类。无色—浅色系列包括无色、浅**、浅棕色(茶色)和浅灰色等颜色的钻石;彩色系列钻石包括深黄、褐、灰及浅至深的蓝、绿、橙黄、粉红、红、紫红,偶见黑色。纯净的钻石多透明,但由于常有杂质元素进入矿物晶格或有其他矿物包裹体的存在,钻石可呈半透明甚至不透明。
(1)光泽鉴定:钻石具有自然界透明矿物最强的金刚光泽。观察光泽时要注意:受高温溶蚀的钻石表面光泽较弱,而未受高温溶蚀的钻石晶面及解理面光泽较强。
肉眼观察颜色与钻石相近的天然宝石时,可利用钻石的重要鉴定特征金刚光泽区别。YAG、GGG、CZ等人工宝石为亚金刚光泽,有经验的鉴定人员以此可区分。
(2)掂重:钻石的相对密度为352,掂重可区别相对密度较低的水晶、绿柱石,也可区别高密度的仿钻材料,如YAG、GGG、CZ等(表4-1)。
(3)硬度鉴定:摩氏硬度10的钻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硬度测试属于破坏性鉴定,一般不采用此种鉴定手段。但据宝石间长期擦划所形成的表面刻划痕,可鉴定硬度较低的仿宝石材料(如玻璃),钻石表面不会有刻划痕,低硬度的仿制品可见划痕。
(4)亲油性试验:钻石具有亲油疏水性,据此可鉴定钻石及其仿制品。用油性墨水笔在钻石表面划过时,可留下清晰而连续的线条。仿钻材料油笔划过留下的则是不连续的定向排列的小油滴。
首先拿玻璃来说,玻璃是我们日常都非常常见的透明物质,但实际上,我们真正接触的玻璃,在平时的应用当中,也就是几毫米的厚度,100毫米的玻璃砖都是很少见的。如果我们把玻璃碾碎成为玻璃渣,我们会发现玻璃就不透明了。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水。从超市里面买回来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清亮透明的,我们捧起一捧海水也是如此(有泥沙的除外)。然而我们都知道,在海洋300米以下除了微弱的蓝光,基本上就没有光线了。同样,在大雾天(空气充满了小水滴)能见度很差,我们的视野看不了多远的距离我们小结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物体是不是透光,跟它的组成材料,形状、状态和透光的厚度等物理参数有关。那么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是有的,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透光的科学原理可以从波动性和粒子性两个角度给出说明。
从波动性的角度来说,透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比较小,分子间的间距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光波可以轻松绕过阻挡它前进的分子,就像湖水中的一个小物体不能阻挡水面波动的传播是一个道理的。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说,空隙很大,绝大部分光线可以轻松穿过,没有阻挡。这就像是两个人在操场上相向跑步,他们是很难撞在一起的,因为太开阔了。但如果这两个人是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相向而行,那撞上的几率就大。
前面提到的海底过了300米深度就基本上不透光了,这是因为,光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的物质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一点点的绕射能量损失没有什么,但是经过不断的积累,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光线基本上都被海水吸收完毕。所以300米下的海水是漆黑一片的。那种透明的薄纸也是这个道理,虽然透明度没有玻璃高,但是一张纸的透明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我们把这种薄纸叠加起来,一张、两张……十张呢?我们就会发现,不透明了。
大雾和碎玻璃不透明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这是因为不论是大雾还是碎玻璃,已经不是一整块的物体了在这些碎片之间还有空气这个介质。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由于碎片是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所以光线就会在这些界面上不断地发生折射和反射,光程增加,反射面增加,最后光被碎玻璃或者是小水滴完全吸收,所以它们就不透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