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产地分布

钻石的产地分布,第1张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30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钻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时安特卫普,以色列特拉维夫,美国纽约,印度孟买,泰国曼谷。安特卫普有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全世界钻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这里完成,“安特卫普切工”便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词。

纳米比亚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这些钻石经历的自然风化搬运到海边,路程长达1000英里。经过这段旅程钻石中脆弱部分都分离。在特定沉积环境中钻石按不同粒级不同形状一定规律分布于岩层中。该矿区宝石级钻石最高达到97%。对切磨好的钻石戒面,很难分辩出产自哪个国家和矿区。

任何矿区产出的钻石都有好、中、差。拿矿区中最好的钻石与纳米比亚产出最差的钻石比,纳米比亚冲积矿床的钻石也不一定就好。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 mogul)都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巴西

至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南非

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在此发现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且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等国,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

自1979年澳大利亚西部发现钾镁斑岩中含有金刚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亚的金刚石产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宝石级仅占其产量的5%。澳大利亚钻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尔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盖尔(argle)矿床储量为5.5亿克拉。

博茨瓦纳

盛产优质金刚石,宝石级占50%,其产值居世界首位。博茨瓦纳的钻石来自露天开采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矿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钻矿(1982年),三个矿的总产量在1989年超过1500万克拉。

俄罗斯

俄罗斯的钻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该区找到有一百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罗斯在靠近欧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钻石矿。俄罗斯钻石产量在1200万克拉左右,一半为宝石级。多年来俄罗斯形成了独立的钻石开采加工销售体系,其钻石数量大、质量优、均匀性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加拿大

前几年报道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几年后钻石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10%。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南非

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2014年8月,非洲南部内陆国家莱索托的旗舰矿发现198克拉的白色钻石。该颗超乎寻常的白钻石拥有高品质,无瑕疵。该钻石可以卖“超过1千万美元,可能达1500万美元。

中国

中国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中国于1965年先后在贵州和山东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钻石原生矿床。1971年辽宁瓦房店找到钻石原生矿床。仍在开采的两个钻石原生矿床分布于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地区。钻石砂矿则见于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广西以及跨苏皖两省的郯庐断裂等地。

中国钻石主要产地有三个: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矿其中辽宁的质量好,山东的个头较大

中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石,于1977年12月21日发现于山东,由常林大队魏振芳发现,故而得名“常林钻石”,现藏银行国库中。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

另据传,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中国的石油储量60亿吨,在世界排名第八名。

就目前的原油产量而言,中国处于第八位,前七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联酋。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192亿吨。

石油、天然气资源 石油探明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储量增长水平。

2017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

已证实石油储量,2626亿桶,仅其一家就占据了全球石油储量的1785%,按照沙特每日消耗264万桶来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273年。

第二名,委内瑞拉

已证实石油储量,2112亿桶,其占全球石油储量比例1435%,按照其每日消耗746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75年。

第三名,加拿大

已证实石油储量,1752亿桶,其占全球石油储量比例1191%,按照其每日消耗221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217年。

第四名,伊朗

已证实石油储量,1370亿桶,其占全球石油储备比例931%,按照其每日消耗185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202年。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一种战略储备物资,而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

此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以下作用: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由此可见,石油储备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剩余储量为257亿桶,折合仅37亿吨,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只有这么多原油,或者仅仅只能开采几十年。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储量探明程度还较低,如果预测的话,应该还有很多待探明原油储量。此外页岩油也并未算在内,我国和美国都拥有非常丰富的页岩油。

同样,美国常规剩余储量仅排名第10位,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美国是石油开发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曾经长时间原油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这么长时间开采造成了大量常规油田已经衰竭,剩余储量大大减少。如今美国原油产量虽然很高,但页岩油产量占了其中的一半。

《中国资源》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 mogul)都来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1净水钻: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以带淡蓝色者为最佳。世界特大金刚石和世界名钻主要是这种品种,如“琼克尔”等。

2蓝白钻: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其带淡蓝色为最佳。如 "世纪之星(Centenary)"等。

3红 钻:一种粉红色到鲜红色的透明钻石,其中尤以鲜艳且深红者为稀世珍品。 澳大利亚是其主要来源。 ( 在红色彩钻分级上只有一级就是Fancy Red,没有Fancy Intense、Vivid、Light Red)

4蓝 钻:一种天蓝色,蓝色到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其中以深蓝色者为最佳。这种钻石与所有其他颜色的钻石不同,它含有硼的元素且具导电性能。因其特别罕见,故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钻"希望(The Hope)"等,南非普里米尔矿山是其主要来源。

5绿 钻:一种淡绿色到绿色的透明钻石,大多因为晶体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通常只在钻石表面,绿色钻石不容易有草原绿茵般的明亮色彩,其中以鲜绿色者的价值最为不斐。如名钻"卓士登(The Dresden)"是世界最大的绿色钻石。

6紫 钻:一种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钻石,比无色钻石贵三倍,其中尤以紫红色者为稀世珍品,前苏联是其主要来源。

7彩黄钻:一种金色的透明钻石,是有色钻石中的常见品种,若颜色呈现金黄亮彩“金丝雀黄”,如第凡尼名钻(The Tiffany)其价值惊人,1983年当时估计已有1200万美元。

8橘色钻:橘色乃黄和红色的混和体,通常色调较深呈棕色的感觉,而纯橘色于天然彩钻中至为稀少罕见。1977年10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554ct的Fancy VividOrange(Pumpkin Diamond)以一百三十多万美元的高价售出。

9黑 钻:黑色金刚石通常不能作为宝石级钻石,但世界名钻"黑色奥洛芙(The Black Orloff)"据传是印度圣庙中镶于圣象上的钻石,又称梵天之眼。

已探明天然钻石储量大约有25亿克拉,其中澳大利亚65亿克拉,扎伊尔55亿克拉。按开采水平现有钻石储量只能开采25年,但随找矿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发现有新的矿区,近几年加拿大钻石储量明显增加。

自从钻石开采以来,共采出钻石350吨左右,既175亿克拉,全世界每年开采钻石在9000万-1

亿克拉,其中宝石级占17%-20%。20%宝石级钻石价值相当于80%工业级金刚石价值的5倍。 世界各地均有钻石产出,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年产量一亿克拉左右。产量前五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这五个国家的钻石产量占全世界钻石产量的90%左右。其它产钻石的国家有刚果(金)、

巴西、圭亚那、委内瑞拉、安哥拉、中非、加纳、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利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加拿大等。

中国的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钻石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辽宁瓦房店是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出产最好的国家

对于钻石的毛坯和宝石级钻石所占比例来说,最好的钻石来自于纳米比亚冲积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这些钻石经历的自然风化搬运到海边,路程长达1000英里。经过这段旅程钻石中脆弱部分都分离。在特定沉积环境中钻石按不同粒级不同形状一定规律分布于岩层中。该矿区宝石级钻石英钟最高达到97%。对切磨好的钻石戒面,很难分辩出产自哪个国家和矿区。

任何矿区产出的钻石都有好、中、差。拿矿区中最好的钻石与纳米比亚产出最差的钻石比,纳米比亚冲积矿床的钻石也不一定就好。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3000年前,印度是钻石的唯一产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纪初印度克里希纳河、彭纳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产出钻石的地方,历史上许多著名钻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奥尔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儿(greatmogul)都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钻石产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钻石的发现及开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为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1867年以后,南非发现了冲积砂矿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由此开创了钻石业的新纪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亚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尔岩筒,并在此发现最大的钻石(库利南钻石)。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且最现代化的维尼蒂亚钻石矿。南非钻石颗粒大,品质优,50%的金刚石均是可切割的,其产量虽不及澳大利亚等国,但产值一直居世界前列。千禧之星珠宝为南非钻石在中国的唯一指定经销商。

自1979年澳大利亚西部发现钾镁斑岩中含有金刚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亚的金刚石产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宝石级仅占其产量的5%。澳大利亚钻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尔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盖尔(argle)矿床储量为5.5亿克拉。

博茨瓦纳盛产优质金刚石,宝石级占50%,其产值居世界首位。博茨瓦纳的钻石来自露天开采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矿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钻矿(1982年),三个矿的总产量在1989年超过1500万克拉。

俄罗斯的钻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雅库特地区,该区找到有一百多个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罗斯在靠近欧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钻石矿。俄罗斯钻石产量在1200万克拉左右,一半为宝石级。多年来俄罗斯形成了独立的钻石开采加工销售体系,其钻石数量大、质量优、均匀性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前几年报道加拿大北部地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几年后钻石产量可占全世界产量的10%。

世界上第一座钻石矿

1871年7月16日,坚持向深处挖掘的库力斯堡合伙采掘队获得了成功,他们在占据的几十平方米的土地上,一直往深处挖掘,在这一天终于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钻石。全世界第一座钻石矿也就诞生了。命名“库力斯堡矿”也叫“新热潮矿”。

南非的钻石矿

提到钻石人们往住就会想到南非。南非产出的钻石素以颗粒大,质量佳而著名。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钻石英钟毛胚中有50%可以达到宝石级。五十几年前,南非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所以常有顾客会问“这颗是南非钻石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的钻石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南非钻石产量为1000万克拉是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 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尔矿,发现重3106克拉巨型大钻,定名为“库利南”,1919年在该矿区又找到一块重1500克拉钻石,按它的形状,颜色、反复对比研究后确定它应该与库利南为同一晶体,所以没有命名,如果没有裂开成为二块的话,库利南重量到少在4606克拉以上。1980年在该矿区又发现第三颗大钻重599克拉。南非普列米尔矿为世界公认的巨形钻石的产地。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发现的、号称“非洲之星”的“库利南”钻石,是一块晶体不太完整的金刚石块,颜色为无色透明、无任何瑕疵、质地极佳、重达3106克拉。当时就用该矿总经理的名字“库利南”来命名。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对这件晶莹有光的东西,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他几乎不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运往英国,并于1907年献给英王爱得华七世,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后来这块巨大的金刚石被送往荷兰首都进行切磨,这块“非洲之星”经过多位专家几个月的研究分析评估,定为世上无价之宝,举世无双。最后众多专家一致决定把该金刚石分割成三颗大钻。专家们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并在分裂方向上先开一个四分之一寸的缺口,在1908年2月10日下午,由英王亲自选定的一位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所愿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巨钻分割完毕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位琢磨专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费了八个月时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钻石。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它有74个刻面。

“库利南第二”为方形、重3174克拉,后镶饰在英王的王冠上。

“库利南第三”为梨形,

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四”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三”和“库利南第四”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非洲之星”一共切割成九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分别作为王冠、权杖及其它装饰之用。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余下非常细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这块巨型重达3106克拉的“非洲之星”原石,共切磨成105颗钻石、共重106426克拉,和95克拉没法切磨的碎石。成品的重量只占原石的三分之一,可见原石琢磨成钻石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

“非洲之星”的真实故事还远未说完。又过了14年之久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非洲之星”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但人们对此块金刚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它的晶体特征、裂开形状等特点,认定它是1905年发现的“非洲之星”同属一块晶体,只是裂开后先后发现而已,因而未再给它命名。也就是说,要是“非洲之星”的“库利南”没有裂开的话,其总重量应在4606克拉以上。 钻戒被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代表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有着非常优美的传说。几百年以来,坚不可摧的钻石与永生不渝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把钻石作为表达爱意、传递爱情的最佳礼物。钻石几乎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钻石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物品,佩戴钻石更多的成为一种具有“高贵”象征意义的饰品。钻石饰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成为黄金、铂金之后的第三大消费品。中国每年有1500万人结婚,而且,结婚买钻戒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和特定象征意义。

据说,钻戒第一次作为定情信物的典故,发生在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为了得到法国的玛丽公主的爱,因为玛丽太漂亮,追求的王孙贵族云集,马克西米连为此召集了很多谋士出谋划策,最后有人提议,钻戒象征坚贞永恒的爱情,在公主的手指上戴上钻戒便可以得到她的爱。后来,马克西米连用了此办法,并且,果然灵验,当他把象征爱情的钻戒轻轻地戴在玛丽公主左手的无名指时,玛丽公主应允了。从此开创了赠送钻戒订婚的传统。

关于钻石有句响当当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几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钻石与今生不变的爱情被人们联系在一起,把钻石作为表达爱意的最佳礼物。钻石与婚姻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在很多方面正好形成默契,于是结婚钻戒被人们接受下来。从钻石的自身特点而言,钻石与婚姻有某种联系。

钻石的特点是:均匀剔透、世界上最硬、化学性质稳定,这使钻石有纯洁无邪、无坚不摧、永远忠心或矢志不渝的含义;另外钻石的开采困难,储藏量小,成本高,使它成为现在最昂贵的宝石,这使钻石增加了高贵、富贵的含义;钻石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无不以拥有钻石为荣、拥有钻石为尊,这又使钻石成为“尊贵、高雅”的代名词。

婚姻,人们对它寄予相同的期望-----无坚不摧,婚后夫妻双方相互忠诚、相互尊重,夫妻的“海誓山盟”的爱情矢志不渝,直到永远。结婚,意味着把一生的幸福交付给另外的一个人,而男士为了充分表达对女方深厚的情意,都会倾其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结婚,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一生的幸福与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理所当然结婚就成为家庭中首当其冲的大事,为了子女的婚姻,父母往往倾其所能,用掉所有的积蓄,甚至哪怕负债也要在这个时候出手大方,兄弟姐妹更是鼎力相助,有的兄弟在外地的,几千里的路程也要赶到参加婚礼。由此可见结婚的重要性。作为结婚的重要纪念物(婚姻最具象征意义的定情物)------结婚钻戒,更是不能小视。轰动一时的大片《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的信物------硕大的蓝色钻石项链(海洋之心),在片中被作为爱情的代表物而多次出现。正热映的《色戒》中6克拉的粉色钻戒,这都充分说明钻石被作为爱情的代表物是由来已久。 有人相信爱神丘比特的箭尖是钻石做成的,因此才有征服爱的神奇的力量。但是,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送给法国脖艮地的玛利公主一只钻戒,从此开创了赠送钻石订婚戒指的传统。但是,为什么都把钻石戴在左手?又为什么戴在无名指上呢?信奉基督教者相信这是源自在婚礼仪式上,牧师手拿戒指按顺序轻触新人的左手,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最后戒指落在左手的第四个手指----无名指上,因此形成这一传统。

我们知道钻石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物品,由于此,在十三世纪,法国国王圣路易斯曾经下令,禁止所有的女性佩戴钻石,即使是皇室公主和贵族仕女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只有圣母玛利亚才配得上钻石。第一个敢于打破此禁令的女性,是安格丽斯苏瑞,其实,她无皇家血统更无贵族仕女,但是,她得到查理七世的宠爱,而使能够敢于超越法令。从此,佩戴钻石不再是一种特权,而更多的成为一种具有"高贵"象征意义的饰品。 凭借下面的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结果,但却能据此达到防范目的。

特征主要有:

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如若用3000元购买了一粒400mg(2ct)重的钻石,就应该引起怀疑。 H=S08c3kA

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征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导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代钻品往往不具备钻石的这些特征,它们的边棱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磨损,刻面大都交接不工整,冠、亭部的对线也不够准确等。

1.蓝白钻 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其带淡蓝色为最佳。如"世纪之星(Centenary)"等。 2.红钻 一种粉红色到鲜红色的透明钻石,其中尤以鲜艳且深红者为稀世珍品。澳大利亚是其主要来源。 ( 在红色彩钻分级上只有一级就是Fancy Red,没有Fancy Intense、Vivid、Light Red) 3.蓝钻 一种天蓝色,蓝色到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其中以深蓝色者为最佳。这种钻石与所有其他颜色的钻石不同,它含有硼的元素且具导电性能。因其特别罕见,故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钻"希望(The Hope)"等,南非普里米尔矿山是其主要来源。 4.绿钻 一种淡绿色到绿色的透明钻石,大多因为晶体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通常只在钻石表面,绿色钻石不容易有草原绿茵般的明亮色彩,其中以鲜绿色者的价值最为不斐。如名钻"卓士登(The Dresden)"是世界最大的绿色钻石。 5.紫钻 一种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钻石,比无色钻石贵三倍,其中尤以紫红色者为稀世珍品,前苏联是其主要来源。 6.彩黄钻 一种金色的透明钻石,是有色钻石中的常见品种,若颜色呈现金黄亮彩"金丝雀黄″,如第凡尼名钻(The Tiffany)其价值惊人,1983年当时估计已有1200万美元。 7 橘色钻 橘色乃黄和红色的混和体,通常色调较深呈棕色的感觉,而纯橘色于天然彩钻中至为稀少罕见。1977年10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554ct的Fancy Vivid Orange(Pumpkin Diamond)以一百三十多万美元的高价售出。 8.黑钻 黑色金刚石通常不能作为宝石级钻石,但世界名钻"黑色奥洛芙(The Black Orloff)"据传是印度圣庙中镶于圣象上的钻石,又称梵天之眼。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里南,重3106ct,发现于南非,被磨成了9粒大钻;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1号,重5302ct;世界上最古老的名钻——光明之山,发现于印度;南非的第一颗钻石——欧瑞利,又名优瑞佳,意为“我找到了”;噩运之钻——希望,重4552ct,是一颗蓝钻;中国第一钻石——常林钻石,重15777ct,山东临沐县发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据讲,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177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1.蓝白钻 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其带淡蓝色为最佳。如"世纪之星(Centenary)"等。 2.红钻 一种粉红色到鲜红色的透明钻石,其中尤以鲜艳且深红者为稀世珍品。澳大利亚是其主要来源。 ( 在红色彩钻分级上只有一级就是Fancy Red,没有Fancy Intense、Vivid、Light Red) 3.蓝钻 一种天蓝色,蓝色到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其中以深蓝色者为最佳。这种钻石与所有其他颜色的钻石不同,它含有硼的元素且具导电性能。因其特别罕见,故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钻"希望(The Hope)"等,南非普里米尔矿山是其主要来源。 4.绿钻 一种淡绿色到绿色的透明钻石,大多因为晶体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通常只在钻石表面,绿色钻石不容易有草原绿茵般的明亮色彩,其中以鲜绿色者的价值最为不斐。如名钻"卓士登(The Dresden)"是世界最大的绿色钻石。 5.紫钻 一种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钻石,比无色钻石贵三倍,其中尤以紫红色者为稀世珍品,前苏联是其主要来源。 6.彩黄钻 一种金色的透明钻石,是有色钻石中的常见品种,若颜色呈现金黄亮彩"金丝雀黄″,如第凡尼名钻(The Tiffany)其价值惊人,1983年当时估计已有1200万美元。 7 橘色钻 橘色乃黄和红色的混和体,通常色调较深呈棕色的感觉,而纯橘色于天然彩钻中至为稀少罕见。1977年10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554ct的Fancy Vivid Orange(Pumpkin Diamond)以一百三十多万美元的高价售出。 8.黑钻 黑色金刚石通常不能作为宝石级钻石,但世界名钻"黑色奥洛芙(The Black Orloff)"据传是印度圣庙中镶于圣象上的钻石,又称梵天之眼。 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里南,重3106ct,发现于南非,被磨成了9粒大钻;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1号,重5302ct;世界上最古老的名钻——光明之山,发现于印度;南非的第一颗钻石——欧瑞利,又名优瑞佳,意为“我找到了”;噩运之钻——希望,重4552ct,是一颗蓝钻;中国第一钻石——常林钻石,重15777ct,山东临沐县发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据讲,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177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金刚石

  金刚石

  钻石,也叫金刚石,俗称“金刚钻”。化学式为c,与石墨同属于碳的单质。是一种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导、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宝石之王的美称,金刚石的结晶体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习惯上人们常将加工过的称为钻石,而未加工过的称为金刚石。在我国,金刚石之名最早见于佛家经书中。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质,最佳颜色为无色,但也有特殊色,如蓝色、紫色、金**等。这些颜色的钻石稀有,是钻石中的珍品。印度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金刚石出产国,现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钻石如“光明之山”,“摄政王”,“奥尔洛夫”均出自印度。钻石的产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钻是采矿量的十亿分之一,因而价格十分昂贵。经过琢磨后的钻石一般有圆形、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心形、梨形、榄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钻石是1905年产于南非的“库里南”,重3106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钻,其中一粒被称为“非洲之星”的库里南1号的钻石重量仍占世界名钻首位。

  用途1: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晶体结构:

  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2组8个C原子。

  鉴别钻石的简单方法

  在社会对珠宝钻石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人造钻石和其它冒充钻石不断充扩市场,甚至有些珠宝经营者也分不清楚。下面介绍几种简单鉴别钻石真伪的方法。

  1、钻石的单折光性

  钻石的单折光性,是由于钻石的本质特性决定的。而其它天然宝石或人造宝石大都是双折光性的。冒充的钻石在10倍放大镜观察下,从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棱角线出现重叠影像,并同时呈现出两个底光。双折射率差别小的如锆石等,也可看出底光重叠的影像。

  2、钻石的吸附性

  钻石对油脂及污垢有一定的亲和力,即油污很容易被钻石吸附。因此,用手指抚摸钻石会感到胶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觉。这是任何宝石所没有的。这种方法需要加以训练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区别。

  3、一线直落的特征

  钻石表面抛光很光滑。用一支钢笔蘸上墨水在钻石上划过,若是真钻石,表面留下的是一条光滑连续的线条,特征是一线直落。仿冒品留下的是一个个小圆点组成的线条。用此法观察应借助放大镜。

  4、特有的金刚光泽

  大致在100度的白炽灯光下,切磨很好的钻石与仿冒品相互比较,很容易看出哪个具有金刚光泽。此方法不宜在过暗或过强的灯光下是进行。

  高硬度人造金刚石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和开发中心合成了单位体积内原子密度超过现有任何固体物抽的人造金刚石,其硬度超过了天然金刚石,堪称世界上最硬的材料。与天然金刚石含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碳13同位素。据科学家观察,随着碳13同位素密集程度的增加,原子间的距离会略微缩小,促使人造金刚石的硬度超过原子排列略显松散的天然金刚石。在合成人造金刚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化学蒸发过程将富含碳13同位素的甲烷气体中的碳元素沉淀成金刚石小碎块,然后再使用非常高的压力把这些小碎块分解,并再结晶成重量最高达3克拉的块状金刚石。

  金刚石常呈黄、褐、蓝、绿和粉红等色,但以无色的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过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宝石级金刚石共发现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库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发现于南非的普雷米尔岩管。中国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发现于山东临沭县,列为世界名钻。世界金刚石主要产地有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前苏联、南非、巴西、纳米比亚、加纳、中非、塞拉利昂和中国等。

  在摩氏硬度计中它是第十类。

  附:我国产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刚石

  1971年以来的二十年中,在我国陆续发现了几颗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刚石,按发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苏省宿迁公路旁发现一颗重52.71克拉的金刚石。

  [2]1977年12月21日, 在山东省临沭县常林大队,女社员魏振芳发现1颗重158786克拉的优质巨钻,全透明,色淡黄,可称金刚石的“中国之最”。被命名为“常林钻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124.27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陈埠一号”。

  [4]1982年9月,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96.94克拉的金刚石。

  [5]1983年5月,在山东郯城陈埠发现一颗92.86克拉的金刚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东蒙阴发现一颗119.01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蒙山一号”。

  钻石,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又称金刚钻,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为Diamond,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①通常指宝石级金刚石,尤指琢型宝石级金刚石,其实,钻石和金刚石在国外并无这种用词的区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个词汇“diamond”,但国内则常把“金刚石”一词用于矿物学领域,钻石一词用于宝石学领域。但也不尽然,如“工业钻石”虽然不属于宝石学领域,只是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称呼,故在本词条中也采用之。

  ②宝石级钻石以无色透明为上品,但常见的多为略带微**调者。**调或褐色调愈深,品级也愈低。有一种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色的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带深蓝、深黑、深金黄和红色、绿色者,更是少见的珍品,被称为“艳钻”或“奇珍钻石”,同一矿区的钻石带有相似的“色素”特征,以致有经验的人常可凭此认出钻石的产地。最早发明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发明。判别钻石的标准被称为4C,分别是净度、颜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净度是指钻石的内含物,而不应称为瑕疵。内含物的存在正说明了钻石的天然性。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包裹体状的内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净度的分级。即:LC、VVS、VS、SI、P级。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化学成分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宝石市场上常见的代用品或赝品有无色宝石、无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钇镓榴石、人造金红石。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钇铝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难将它与钻石区别开。

  形成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为探索钻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白色)。为了便于理解钻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钻石的原岩。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人们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的故事,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钻石的原岩是什么?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lamproite),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是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

  名钻

  世界最大的10颗钻石

  1.“库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2.布拉岗扎(Braganza)。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3.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质量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于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6.科尔德曼.德迪奥斯。是巴西在发现“布拉岗扎”之后所发现的最大的钻石,重9225克拉,具极佳的蓝白色。

  7.库稀努尔(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钻石。相传早在13世纪时发现于印度著名的古钻石矿区——哥尔负达。原石重约800克拉,被称为“库稀努尔”。后被加工成椭圆形,重10883克拉,无色(略带灰),并更名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儿(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钻石之一。大约1630—1650年间发现于印度的可拉矿区,原石重7875旧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后来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系1945年发现于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矿中的大钻石。原石重770克拉,近于无色,品质甚佳,后被切割加工成30颗琢形钻石。最大者为3135 克拉,被命名为“胜利钻石”。

  10.金色纪念币(Golden Jubilee),1986年发现于南非的普列米尔矿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后来磨出了一颗54567克拉的大钻。这是目前最大的一颗琢型钻石。该钻石现被镶嵌在泰王的权杖上。

  其他钻石

  人类开采利用钻石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但自古以来大于20克拉的宝石级金刚石颇为罕见。而大于100克拉的钻石被视着国宝。据称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大于100克拉的特大金刚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于500克拉的有21粒,大于1000克拉的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尔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的,该钻石取名“库里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长100mm,宽65mm,厚50mm。宝石界行家估计“库里南”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1907年,南非德兰士瓦地方政府将这粒巨钻赠送给了英王爱德华七世。英王把加工这颗巨钻的工程交给了著名的荷兰阿舍尔公司,这家公司曾经加工过“高贵无比”等大钻。该公司接下工程后对这颗巨钻研究了几个月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出9颗大钻,98颗小钻,特意留下一块(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加工出来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库里南Ⅰ号”,也称为非洲之星,重达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钻。“库里南Ⅱ号”是一颗切角的长方钻,重3174克拉。“库里南Ⅲ号”为梨形钻,重95克拉,“库里南Ⅳ号”为方形钻,重64克拉,还有一棵心形钻重19克拉,两粒马眼钻,分别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后两粒分别为长方钻(重68克拉),和橄榄球形钻(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钻石镶在英国王冠之上,这顶王冠现珍藏在伦敦韦克菲尔德塔的英王室宝库之中。

  17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坯,后取名为奥尔洛夫钻石。当时,根据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钻石加工专家拟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样,但未能完全如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根据传说,这颗美妙绝伦、稀罕无暇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国王纳吉尔攻占之后,这颗钻石被装饰在纳吉尔宝座之上,取名为“杰尔昂努尔”。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他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于1772年他把钻石卖给了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买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把这颗钻石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它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的顶端。奥尔洛夫钻石洁净无暇,十分罕见,它略带一点淡蓝绿色,晶体中有几个极小的淡**包裹体。钻石厚22mm,宽31--32mm,长35mm。目前这颗钻石珍藏在前苏联钻石基金会,另一颗著名的钻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尔扎赠送给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于俄国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恶化的两国关系。“沙赫”钻石重887克拉,浅黄褐色,无瑕,只是晶体深处有几条小裂纹。三个抛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铭文,意为“布尔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为大莫卧尔占据之后,这颗钻石落入他们之手。第二段铭文意为“哲汉吉尔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公元1641年)”。第三段铬文意为“统治者卡德扎尔—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苏丹,1242年。(波斯国王、1842年)。这颗钻石被纳吉尔沙赫据为已有,大约是在1739年占领大莫卧尔时期,在什么地方采到这颗钻石无人知晓,据推断,它可能发现于戈尔康达砂矿。能在坚硬无比的“沙赫”钻石上刻上铭文,可见当时波斯艺人技术之精湛令人无法想象。铭文中提到的大莫卧尔帝国执政官沙赫—哲罕,从1627年执政到1666年,后来被儿了杰布夺位并让他在监牢中渡过余生。沙赫哲罕有极大的宝石癖,他拥有专门的工场,甚至亲自到那里去分选和琢磨宝石,他的儿子杰布不仅篡夺了王位,也夺取了父亲的珍宝。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对大莫卧尔的宝座作了引人人胜的描绘,宝座以大量宝石点缀。朝晋谒者一面宝座的华盖上悬着一颗重80--90克拉的钻石,四周环绕很多祖母绿和红宝石。这可能就是“沙赫”,它悬在大莫卧尔与朝晋谒者之间作为护身宝物。还有一粒非常美丽的钻石,名叫“桑西”钻,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41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是一个印度奴隶1701年在著名的戈尔康达矿的矿井里拾到的,他想凭这颗钻石改变人生获得自由,于是他趁人不注意举起丁字镐向大腿猛击,血流如注。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钻石藏在伤口深处,并用树叶作绷带把伤口包好,他找到一个英国海轮水手,准备换取自由,海员看到巨钻之后,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为此准备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隶很快谈妥了,水手瞒着船长,把印度人藏在船舱里的黄麻里。当海轮驶入公海后,水手夜晚送饭给奴隶吃,趁其吃饭之机用匕首将奴隶杀死并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马德拉斯之后,水手以二万英镑把这粒钻石卖给了该城的英国总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钱后,很快把钱挥霍一空,最后愧痛难当,自缢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万金法郎把钻石卖给法兰西摄政王奥尔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对钻石进行加工,于是才有了钻石“摄政王”,这颗钻石的诞生可谓历尽艰辛,琢磨抛光就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加工后重量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维克十四世加冕时,钻石被镶在他的王冠上,法国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权的其他标志一起失落,辗转到了柏林。后被一个德国珠宝商卖给了拿破仑。18世纪90年代,它被拿破仑作为抵押担保发动远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占巴黎时,钻石藏在沙姆博尔城大理石壁炉的护墙板中。目前这粒钻石陈列在卢浮宫中。钻石粒度为30 X 29 X 19mm,钻石为灿烂琢型,做工精美,光泽和“出火”都不同反响。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王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灿烂琢型的新世界,王冠上总共镶嵌有2858克拉重的4936颗钻石,整个王冠重1907克,装饰王冠的“尖晶石”钻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原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

  世上最古老的钻石——马果钻石

  马果钻石重78750克拉,是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一颗巨型钻石原石,在1304年发现于印度的戈尔康地区。该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金刚石矿床的地方。至今,其重量在钻石原石中名列第四位。该原石晶形不完整,但无色透明,火彩照人,极为珍贵。该原石几经周折,多次被盗,最后落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手中。其后经精心设计,切割成若干块钻石。其中最有名的有两颗,一颗命名为科赫依尔(Kon-i-noor),重10893克拉,呈椭圆形,镶嵌在英国女王母后王冠上;另一颗称为奥尔洛夫(Orloff),重18960克拉,呈玫瑰形,现珍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奥尔洛夫钻石重量居成品钻石第九位。

白钻系列中无色为最佳,颜色越深,质量越差。钻石品质基本上都是D-F是无色等级,G-J是近无色等级,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步偏黄。

彩钻包括**、棕色、绿色、粉红、红色、蓝色等,每种颜 色的钻石都是稀世珍宝。彩钻,主要成因是无色钻石内的微粒起变化而产生的颜色 ,不同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颜色,因此颜色越罕有,价值亦愈高。

在这些不同的彩钻颜色中,较常见的有黄钻、棕钻、绿钻,而粉钻、红钻、蓝钻就 较为罕有,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蓝色的霍普钻石,堪称稀世珍宝。 除以上钻石之外,高品质的粉红钻也被视为稀世奇珍。

钻石颜色等级的划分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钻石色泽,其中主要是由于彩色系列的钻石居多,而透明的钻石是常见的产品。面对钻石的各种色级以及它们对应的不同价格,要去区分这些钻石着实不容易。那么要去区分这些钻石的优劣,就是经过宝石鉴定中心进行严格的等级认证划分。我国在钻石颜色等级划分方面主要是参考了美国GIA的颜色分级系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钻石颜色等级如何划分的吧。

钻石颜色等级划分

钻石颜色分级分为:D/E/F/G/H/I/J/K/L/M/N/O/P/Q/R/S/T/U/V/W/X/Y/Z,共23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名称,色泽也有轻微差别。D级称为完全无色钻石,是很少有的钻石,也是钻石色泽中的比较高的级别;E/F级称为无色钻石,是仅次于D级的少有钻石,检测也非常困难,只有专门从事宝石研究的专家才可以检测到微量元素;G/H级称为接近无色钻石,价值也有很高,和D/E/F级钻石比较时会有轻微的颜色,但不妨碍它的价值;I/J级也称为接近无色,但这种钻石在检测时会有轻微的颜色,其具有较高价值;K-Z级钻石颜色较深且火彩差。

D级:完全无色。最高色级,极其稀有。

E级:无色。仅仅只有宝石鉴定专家能够检测到微量颜色。是非常稀有的钻石。

F级:无色。少量的颜色只有珠宝专家可以检测到,但是仍然被认为是无色级。属于高品质钻石。

G—H级:接近无色。当和较高色级钻石比较时,有轻微的颜色。但是这种色级的钻石仍然拥有很高的价值。

I—J级:接近无色。可检测到轻微的颜色。价值较高。

K—M级: 颜色较深,火彩差。

N—Z级:颜色较深,火彩差。

钻石的颜色分为两大系列

常见的无色系列包括无色透明、接近无色及浅**;还有彩色系列包括深黄、灰色、粉红、黑色等。钻石色泽等级按美国宝石学院GIA建立的色泽分级,由“D”(透明无色,即从Diamon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至“Z”(**)。彩钻千变万化,是极之罕有,价格也极高的钻石。色泽分级系统不适用于彩钻。

在钻石颜色分级中D/E/F级钻石是透明无色的,稀有珍贵;G-J级钻石的色度较为普遍一些,颜色接近无色并且比较容易分辨,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容易分辨的;K级以下的钻石颜色已接近淡黄,这些级别的钻石较便宜,对钻石熟悉的人有时可以用肉眼分辨。D级的钻石是较白的,以后的钻石越来越黄,P级以后的钻石已经接近黄钻。

五颜六色泽分级

钻戒中的钻石色五颜六色泽的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在特制的钻石灯的照射下,有技术人员将待分级钻石与规范色泽比色石重复比照而断定。因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色泽上下一两级的钻石,在通常的日光和照明灯光下,它们相差无几。

世界珠宝界对钻石颜色的分级非常严厉,各国也都有其相应的评估规范。判别钻石的颜色等级只要以未镶嵌的裸钻作为判定对象,才够客观公平。已镶嵌钻石,由于在判守时遭到金属(如:铂金)底托的影响,简单使钻石的颜色显得更白,颜色等级得到进步,不易做出客观准确的判别。

什么颜色的钻石好

看了这个颜色分级表我们都晓得颜色等级高的钻石越好,无色为最佳,颜色越深,质量越差。钻石品质基本上都是D-F是无色等级,G-J是近无色等级,从K往下她们都是直接淘汰掉,由于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步偏黄。

所以,在选钻的时分,选H以上的颜色,I-J等级也在近无色领域,但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五颜六色的钻石,如:**、绿色、蓝色、褐色、粉赤色、橙色、赤色、黑色、紫色等,归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红钻最为贵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112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