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原石怎样用肉眼分辨?

钻石原石怎样用肉眼分辨?,第1张

看外观。

钻石常见的结晶外型有六面体、八面体和菱型十二面体三种。

六面体结晶上常见正方形的蚀坑,这是因为六面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的面所组成的,所以每一个面上都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蚀坑,另外六面体结晶有两个方向的生长纹理。

八面体结晶钻石原石则是由八个三角形晶面所组成,常见三角形的蚀坑。平形于八面体上三角形的三个边偶而可见六边形的蚀坑,形成原因可能是因为两种聚形造成的。八面体的三角形的面上常有三个方向的生长纹理。

三角薄片双晶是八面体的一种变形,因为它是双晶所以在侧边可以看到三个凹角,凹角之间可见青鱼骨头的生长纹理。

钻石是以矿物金刚石为材料的宝石,即是在大小、颜色、净度等方面达到宝石学要求的金刚石。钻石的英文名称为diamond,起源于希腊语adams,有“坚硬无比”之意。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它能刻划所有物质,可谓无坚不摧,因此,钻石坚硬耐久。

除此之外,钻石是世界上透明物质中折射率最高的少数几种材料之一,因此,钻石反射光的能力很强,具有典型的金刚光泽。而且,钻石按科学设计的款式切磨,能把表面以及入射到内部的光全部反射出来,使整个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钻石的色散很大,即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折射率的差别也很大。当白光射入切磨好的钻石中时,因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折射率不同,将使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分开,经多次内部反射透出钻石时,其分开的程度会更大。这种色散现象使钻石呈现五颜六色的闪光,即火彩,显得异常美丽迷人。钻石十分稀少,即便是南非产钻石的富矿,平均也要大约开采20吨矿石,才能获得1克拉宝石级钻石。钻石之所以如此珍贵、如此具有魅力,由此可见一斑。钻石有着“宝石之王”的美誉。围绕钻石的阴谋、战争、冒险故事和传说流传不断,是其他任何宝石都无法比拟的。

一、基本性质

(一)结晶学性质

晶系 等轴晶系。

结晶习性 常为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和立方体等,还有几种单形组成的聚形 (图6-1)。

表面特征 由于钻石晶体发育三个方向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因此在表面具有明显的解理纹,成为鉴定钻石原石重要的依据。

图6-1 等轴晶系晶体几何外形

(二)化学成分

钻石为单质矿物,化学分子式为C。C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相联结,其结合十分牢固,因此钻石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绝缘性和强化学稳定性等特征。除C外,钻石还可能含N、B等微量成分,并据此将钻石分为两种类型,即Ⅰ型和Ⅱ型。

Ⅰ型钻石 含微量N。按N 的存在形式进一步分为Ⅰa 型和Ⅰb 型。

Ⅰa型:N以原子对或N3 为中心,其含量越多,钻石越黄。在自然界中,大部钻石属于此类。

Ⅰb型:N以单原子形式出现,在自然界中少见。这种钻石的颜色为黄、黄绿和褐色。

Ⅱ型钻石 不含N,这种钻石导热性很好,在自然界少见。按含 B 与否及导电性可进一步分为Ⅱa型和Ⅱb型。

Ⅱa型:不含B,不导电,具最高的导热率,室温下导热率是铜的65倍。

Ⅱb型:因含微量B而成为电的半导体,颜色多为蓝色。

钻石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但在CrSiO4 中加热至200℃,可使之变成CO2,在氧化环境中加热至650~870℃,也可使之变成CO2。

(三)物理性质

1光学性质

颜色 变化大,常为无色、黄、黑等;少量为绿、红、蓝等色。

光泽 为典型的金刚光泽。

透明度 透明 不透明。

光性 为各向同性,因此,在偏光镜下为全消光,但钻石常受构造作用影响发生晶格畸变,因而有些钻石在偏光镜下可显异常消光。

折射率 2417~2419;无双折射。

色散 0044,较高,因此,钻石具较高的火彩。

多色性 无。

发光性 在强度和颜色上均有较大变化。无色及**钻石多数呈蓝-白色,约有1/15的钻石在紫外光下发荧光;棕色及绿色钻石常见绿色荧光。

吸收光谱 不同颜色的钻石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色 **钻石在478nm、465nm、451nm、435nm、402nm、423nm、416nm、390nm处具有吸收线。蓝 绿色钻石在537nm、504nm、498nm处具有吸收线。

2力学性质

解理 具有三个方向完全的八面体解理。所以抛光钻石在腰部常见 V 字形缺 (破)口,该性质是鉴别钻石与其仿制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工时劈开钻石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图6-2)。

图6-2 利用钻石的解理劈开钻石

硬度 钻石为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摩氏硬度为10,刻划硬度为刚玉的140多倍。钻石的硬度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不同方向硬度不同:八面体方向>菱形十二面体方向>立方体方向的硬度。此外,无色透明钻石硬度比彩色钻石硬度略高。切磨钻石是利用钻石较硬的方向去磨另一颗钻石较软的方向,只有用钻石才能磨动钻石。虽然钻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但其解理发育、性脆,所以在成品钻石的鉴定中,一般禁止进行硬度测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密度 352g/cm3。

3其他物理性质

热膨胀性 热膨胀性非常低,因此,温度的突然变化对钻石的影响极小。无裂隙或无包裹体的钻石,在真空加热至1800℃而后快速冷却,不会给钻石带来任何损害。但在氧气中加热,则只需达到较低的温度(650℃),钻石即缓慢燃烧而变为CO2 气体。激光打孔和切磨便是利用这一原理。

导热性 是所有已知物质中最高的。利用这一性质制成的热导仪成为钻石检测中最快捷有效的工具,这一性质也使钻石在电子工业中被用作散热片和测温热感应器件等。

电学性质 除少数罕见的天然蓝色钻石 (Ⅱb 型) 外,一般是绝缘体。钻石越纯净,其晶格越完美,其电绝缘性就越好。若钻石被X射线或γ射线辐射,其结构将被破坏并产生一些自由电子,由此产生极小的电导率。

亲油性 钻石表面不能被水湿润,但具特殊的亲油性。这一特性常被用于钻石鉴定和选矿中。

(四)包裹体

钻石内部的包裹体除金刚石外,还有石墨、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硫化物、橄榄石、蓝晶石、刚玉、红柱石、方解石、云母、长石、角闪石、钛铁矿、铬透辉石、绿泥石、锆石、透辉石等。此外,放大观察还可见钻石的生长纹、解理等。在原石和成品上还常见与解理有关的三角座、“V”字形缺口、胡须等。

二、鉴定

钻石的鉴定非常重要,因为钻石评价、贸易、市场营销、购买等必须首先以钻石的准确鉴定为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钻石仿制品不断进入市场,如苏联钻(立方氧化锆)、美国钻(钇铝榴石)、瑞士钻(钛酸锶)、莫桑石等。许多材料按比例切磨加工,会显示出与钻石同等甚至更高的亮度和火彩,完全可鱼目混珠。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合成钻石、新方法处理钻石不断进入市场,对它们的正确鉴定,即使是专业的珠宝鉴定师,有时也会感到困惑。钻石的准确鉴定需要专业人员借助各种鉴定仪器才能完成。但一般来讲,钻石鉴别需重点解决下列的问题:①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别;②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③未处理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

(一)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别

市场上钻石的仿制品很多,典型的有钇铝榴石、钆镓榴石、锆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合成金红石、合成碳硅石(莫桑石)、玻璃等。但和其他宝石相比,钻石与仿制品的真假鉴别相对较容易(表6-1),最方便的方法是借助于热导率仪就能将钻石与其他仿制品区别开来,因为除莫桑石外,所有钻石仿制品的热导率都远比钻石低。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决莫桑石的鉴别问题即可。

表6-1 钻石及其仿制品的物理性质

续表

莫桑石是1997年由美国C3公司生产并投放到市场的一种人造宝石,其化学成分是SiC。与其他钻石仿制品相比,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原因在于其热导率较高,用传统的热导仪无法将它与钻石区分开来。其实,这种仿制品的鉴别并不太难,第一,这种材料是非均质体,并具有较大的双折射,用十倍放大镜便可将此区分开来;第二,利用已投入市场的反射率仪等,很容易将两者区别开来。

(二)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

自从40多年前第一粒合成钻石问世以来,合成钻石的技术一直不完善,多数合成金刚石只具有工业用途,达到宝石级的很少,而且合成钻石成本比开采天然钻石昂贵,所以过去合成钻石很少流入市场,人们似乎高枕无忧,看到钻石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天然的。但是近十多年,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成本随之降低,产量成倍增长,品质越来越好,近无色干净者处处可见。合成钻石已开始冲击市场,当务之急是如何鉴别它们。基于现在的研究成果,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可依据一些明显的特征综合对其作出鉴定(表6-2)。

表6-2 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区别

(三)天然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

由于客观原因,大多数天然产出的钻石均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甚至不能直接切磨成成品。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将低级别钻石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外观得到改善,使其质量明显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处理钻石的鉴别也就随之成为钻石鉴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常见的钻石处理方法及其成品鉴别方法如下:

1激光处理

该方法是用激光消除钻石中的明显黑点、包裹体等,激光留下的通道用玻璃来充填。鉴定这种方法处理的钻石时,其中白色线状包裹体是其重要依据。

2辐射和加热处理

某些颜色较差的钻石可用辐射和热处理的方法使其颜色得到改善。对它作出正确鉴别需专门知识和仪器。残余放射性以及因辐射而产生的特殊颜色图案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志。对辐射而产生的蓝色钻石,不导电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3涂色处理

某些稍带**的钻石可在腰棱或亭部小面涂上蓝色而使**消退。鉴别的办法是先用清水或丙酮擦后再作检查。

4镀层处理

即在钻石上用合成金刚石方法镀上一薄层,它可增加重量,改善净度或成色。鉴别的办法是:放大检查或用浸液检查,镀层较易显现出来。

5拼合处理

钻石拼合处理常见有下列三种情况:①以合成无色蓝宝石作冠部粘合到钛酸锶的亭部上。用蓝宝石作冠部以保证硬度,用钛酸锶作亭部以提高火彩。这种拼合石可用热导仪来鉴别。②以钻石作冠,粘合到其他无色透明的材料上。冠部的钻石薄层以保证拼合石的光泽和硬度。这种拼合只测试冠部难以确定真假,必须测定亭部才能作出正确鉴别。③两颗较小的钻石粘合起来形成较大的钻石。这种拼合用热导仪不能作出鉴定,必须观察其拼合缝中存在的胶和气泡等特征。

三、质量评价

钻石的价格与钻石的品质息息相关。同样都是天然钻石,因品质的细微差别就会引起钻石价格的较大波动,可以说钻石是日常生活中价格差别最大的商品之一。其实,目前珠宝市场上,经常引起纠纷的往往不是在于钻石的真假与否,而绝大多数在于钻石品质的分歧上。由于大家希望所购钻石物有所值,由此希望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钻石的品质进行分级。经过国际钻石业的努力,已制定出一个目前在国际上较为统一的公认的钻石品质评价标准,它们是:克拉重量(carat weight)、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和切工(cut)。由于这4个评价标准的英文字母均以“C”开头,所以行业中习惯将此称为“4C”标准。

(一)克拉重量(carat weight)

1重量的表示

克拉 (carat) 公制克拉是表示钻石重量最常用的单位,常简称为克拉,习惯上克拉缩写成“ct”。在宝石学中,1ct=02g=200mg。

分 (point) 对于不足1ct 的钻石,其重量常用分来表示,通常写成 pt。宝石学规定1ct的1/100为1pt,即1ct=100pt。

格令(grains) 25pt称1格令。这个单位用来表示钻石的近似重量,例如1/2ct的钻石称大约2格令等。

每克拉多少颗 对于小的钻石,行业中习惯不说其重多少克拉或多少分,而是用每克拉有多少颗表示。例如一包钻石共有50颗,大小近乎一致,总重量1ct,在描述这批钻石时说“50颗/克拉”,而不说每颗2pt,因为每颗小钻石的重量不可能完全相同。

2钻石的称重

对于未镶钻石,其重量可用天平精确称得。但天平有许多种,每种天平的精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使用天平时,还是要十分注意天平的精度。不过目前宝石行业中使用的专门电子克拉天平,其精度可达到0001ct,完全能满足要求。对于已镶的钻石,其重量的精确测定就存在困难了。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其大小尺寸,对其作出初步的估算。其中关键在于钻石切割精度,精度越高,其重量估算就越精确,反之,则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圆钻 重量=平均直径 2 ×高度×00061

椭圆钻 重量=平均直径 2 ×高度×00062

心形钻 重量=长×宽×高×00059(长︰宽)

祖母绿形钻 重量=长×宽×高×00080(100︰100)

×00092(150︰100)

×00100(200︰100)

×00106(250︰100)

马眼形钻 重量=长×宽×高×000565(150︰100)

×000580(200︰100)

×00585(250︰100)

×000595(300︰100)

梨形 重量=长×宽×高×000615(125︰100)

×000600(150︰100)

×000590(166︰100)

×000575(200︰100)

上述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可用各种量具、卡规等测量,单位是毫米(mm)。钻石的重量单位是克拉(ct)。

3克拉重量与价格

对于成品钻而言,在其他条件(颜色、净度和切工)都相同的情况下,重量越大,其价格越高。在钻石行业中,钻石的价格是用“每克拉多少价”(price per carat)来表示。通常缩写成PC。例如,价格是¥22000元/ct,一颗重050ct的钻石,那么,其售价就为050×22000=11000(元)。

由于自然界越大的钻石越稀少,同时,社会上广泛存在拥有1ct、2ct、3ct的钻石比拥有稍小于1ct、2ct、3ct整数钻石更加感到荣幸的心理。这两种因素被清楚地反映在每颗钻石价格报价上。因而,市场上钻石价格与克拉重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条在克拉溢价处出现台阶的线(图6-3)。

图6-3 钻石价格与重量的关系示意图

溢价台阶还出现在025ct、050ct和075ct重量处,更大的则出现在1、2、3等整克拉处

(二)颜色(color)

1钻石颜色的等级特征

基于行业习惯,钻石根据颜色可划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带颜色的异彩钻石系列(fancy colour diamonds),如红色、蓝色、紫色和棕色等。这个系列的钻石在自然界非常稀少,故在价值上也较高,评价需单独进行。另一个是数量相当大的无色系列,这个系列的钻石要求越是无色,价值越高。但由钻石中或多或少含少量氮等杂质元素,因而或多或少带**调。为了评价这个系列的钻石,国际上提出了许多分级体系。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钻石分级体系是GIA和CIBJO的分级体系。GIA的分级体系是一英文字母体系,这一体系从最好颜色D开始,终结于Z。CIBJO分级体系则用简单的术语来描述色级。中国传统的钻石分级体系则采用100制的方法,即将最好的颜色定为100,其他依次类推。

2颜色分级的实践

钻石的成色分级一般要求有以下4个基本条件,即一套标准比色石、合适的灯源、中性的分级环境以及经验。

标准比色石 每一个实验室应有一套共7颗的比色钻石,称为标准 “比色石”(master stones)。其中的每一颗钻石都代表一种标准“颜色”,对应于一个色级的下限或上限。将一颗未知钻石的颜色与某一比色石相比,即能得到该钻石的颜色色级。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色级代表着一个颜色范围,许多被评为同一色级的钻石,经仔细观察,其色调仍有细微差异。

合适的光源 在颜色分级时,需要一种标准的、无紫外线的人造光源。钻石颜色分级中推荐使用的光源是5000/5500K,这种光源是在相对于绝对零度(-273℃)温度下产生的。

中性的分级环境 分级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对钻石颜色的感觉。来自非标准屋顶灯的散射光和从四周窗户进来的日光都会使钻石发荧光,另外,如墙壁及顶棚的颜色色调比较鲜艳,也会妨碍眼睛观察并影响分级,要求有一个中性的分级环境,在黑暗房间中使用标准光源是最理想的,或是一间半暗的房间,其墙壁和顶棚为中性淡色。

经验 钻石分级要求有经验丰富的钻石分级师,掌握各种分级标准,准确地为钻石分级。

3成色分级步骤

成色分级一般采用比色法,即将待评价钻石与标准的比色样石进行比较,以决定待比未知样品的成色级别。

4颜色与价格

钻石的颜色对其价格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重量、净度和切工)相同的情况下,颜色级别越高,其价格越高。例如,1998年的国际报价,重量为1ct、净度为VS、切工相同,成色为D的钻石价格约为15000美元/ct,颜色为K的钻石,价格约为5000美元/ct,相差近3倍。

(三)净度(clarity)

1净度的分级体系

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的钻石净度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钻石内部及外部瑕疵的多少。钻石净度分级在国际上有统一的名称、标志及颜色。外部瑕疵统一用绿色笔标识,主要有多余刻面、原晶面、伤痕、小白点、磨痕、磨痕等。内部瑕疵特征统一用红色笔标识,主要有毛边、碎伤、破洞、缺口、云状物、羽状裂纹、结晶包裹体、内部生长线等。

2净度分级的必要条件

清洁 由于钻石具有亲油性,在检测前至关重要的是将所有的油脂和脏物从钻石表面清除掉,否则将影响评价结果;

放大倍数 对净度分级,国际上约定采用经过校正的10倍放大镜;

照明 要求有尽可能多的光进入钻石亭部。

3净度分级的步骤

首先,每个小面逐一检查;然后确定净度的级别。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包裹体数量 包裹体的数量越多,净度级别越低。

包裹体大小 包裹体越大,钻石的亮度越低,净度级别越低。

包裹体位置 包裹体所在位置越靠中部,对净度的影响越大。

包裹体明亮度 包裹体越暗,其清晰度越高,因而净度级别越低。

包裹体类型 若别的因素相同,那么,具有相似大小和位置的模糊的云雾比暗色晶体对净度的影响小。

(四)切工(cut)

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钻石的美,按理想比例精确加工十分重要。钻石的各个部分都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圆多面型钻石切工分级的评价指标有:台面百分比、冠部角度、亭部深度百分比、腰部厚度、尖底大小尺寸、修饰(指抛光程度和对称程度)度等。具体内容如下:

台面大小的估计 台面宽度约占整个腰直径的56%。

冠角 在理想琢型中,有三种琢型其冠角大致都在33°~34°30′之间。

冠部高度 约占腰部直径的144%。在评价切工时,一般不单独评价冠部高度,它主要受台面大小和冠角的控制。

腰棱厚度 几乎所有的圆多面型钻石的腰棱厚度变化都是有16处最厚16处最薄,这取决于做工的对称性。沿着钻石的腰棱线观察,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波浪形腰棱。

亭部深度 亭部深度一般约为腰部直径的43%。

底面 一般50分以上的钻石,底部都要求有小面,这种钻石共有58个面。底面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面,要求位置正。若底面偏离中心,会造成部分漏光的现象。

切工的好坏对价格影响极大,美国ALMatlins (1999)认为,切工是4C中对钻石价格影响最大的,而我国钻石消费者对此往往不太重视,因此一些珠宝商往往将成色和净度尚好,但切工低劣的钻石销售给消费者,并由此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矿床成因及产地

1矿床成因

构成钻石的矿物金刚石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仍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已提出的相关假说有:地幔捕获晶成因说、幔源岩浆结晶说、陨石冲击成因说、油储爆破成因说和变质成因说等。地球科学结合现代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上述形成金刚石假说均可能是正确的,但达到宝石级的金刚石——钻石只产于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两种类型原生矿以及它们的次生砂岩之中。

根据对所含包裹体的研究,钻石的形成温度为900~1300℃,压力为45~60GPa,相当于地球深处130~180km的深度。根据包裹体测年分析,钻石的形成年代通常比携带它至地表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的年代要早得多,如南非金伯利钻石矿,金伯利岩形成于距今90~100Ma,而该矿床中的钻石却形成于3300Ma前。世界各地的钻石矿均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可以认为钻石是在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于地幔深处,在后期火山活动中,被金伯利岩浆或钾镁煌斑岩岩浆捕获,被带至地表,并赋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原生矿经过风化剥蚀作用,钻石被带至河流或滨海环境沉积下来,则形成钻石的次生砂矿。到1871年为止,全球所有的钻石均发现于次生砂矿,至今次生砂矿仍是世界钻石的主要来源。第一个钻石原生矿于1870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城,以后相继在博茨瓦纳、刚果(金)、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发现金伯利岩型或钾镁煌斑岩型原生钻石矿床。

2产地

到18世纪为止,除了少数钻石开采自婆罗洲外,大部分钻石开采自印度,包括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名钻。南美大陆的巴西于1725年发现钻石,此后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巴西的钻石产量居世界首位,这一格局直到19世纪末期才被南非钻石的大量发现所打破(周祖翼等,2001)。

1866年,在南非Orange附近,人们发现了第一颗“尤利卡”钻石,成千上万的人因此涌到此处淘沙寻找钻石。逆河而上,历经4年之久,人们终于在金伯利城旁的Dutoits⁃pan岩筒中发现产钻石的母岩——一种蓝绿色的喷出岩,并命名其为金伯利岩。今天,人们在南部非洲找到了成千上万个金伯利岩筒,但大多数并不含钻石,或虽有钻石产出,但由于品位太低而无开采的工业价值。著名的南非钻石矿有金伯利矿和普列米尔矿等。其他如刚果(金)、博茨瓦纳、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特、坦桑尼亚的姆瓦杜伊和我国辽宁的瓦房店等,都是十分典型的金伯利岩型钻石矿床产地。

1979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含金刚石的钾镁斑岩,又称超钾金云火山岩,这是一种新的金刚石产出类型。这种类型是后期的岩浆岩侵入到早期的火山岩中,使侵入岩与火山岩紧密共生。钾镁煌斑岩属铁质、偏碱性至强碱性基性-超基性岩。澳大利亚的煌斑岩岩管不仅为寻找新的金刚石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是红钻的重要产地。为了避免坠石的危险,今天金伯利岩筒钻石的开采已从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钻石的回收则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分选工艺和设备,如回旋破碎机、碾磨机、重介质分选法、旋转淘洗盘、油脂回收、磁选、X射线分选机等。各金伯利岩筒的钻石品位变化不等,一般每2吨含钻石金伯利岩产出1克拉钻石,在某些岩筒,每吨矿石提取02克拉钻石即具开采价值。金刚石砂矿是世界上金刚石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国砂矿中金刚石储量约占世界金刚石总量的40%,但约占总产量的60%。金刚石砂矿包括滨海砂矿、河流冲积砂矿和残坡积砂矿,分布在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各个地质历史时期。著名的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含金刚石砾岩、南非普列米尔和博茨瓦纳的奥拉帕岩筒上的残积砂矿,都是金刚石砂矿的重要产地。我国湖南沅江流域两侧也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砂矿分布。金刚石砂矿的开采除了采用传统的淘沙方法外,主要的方法和工具有船上回收(挖泥船)、吸扬式挖泥船、河流改道、海上开采等。

目前在世界上进行商业性生产钻石的国家有20多个,但产量居前五位的钻石生产国依次是澳大利亚、刚果(金)、博茨瓦纳、俄罗斯、南非。其他生产钻石的国家有安哥拉、巴西、中国、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圭亚纳、印度尼西亚、利比亚、莱索托、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委内瑞拉、中非共和国、塞拉里昂、印度、美国等。中国于1965年先后在贵州和山东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钻石原生矿床。1971年辽宁瓦房店找到钻石原生矿床。目前仍在开采的两个钻石原生矿床分布于辽宁瓦房店和鲁中蒙阴地区。钻石砂矿则见于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广西以及跨苏皖两省的郯庐断裂等地。

学习指导 钻石被称为宝石之王,是国际珠宝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宝石品种。本任务中有关钻石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晶学性质、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包裹体特征等)必须熟记。钻石鉴定重点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别;二是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定;三是未处理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钻石质量主要掌握4C评价标准和有关方法。对于钻石与金刚石的关系、钻石的成因及产地等也必须有充分的了解。

练习与思考

1何为钻石?钻石与金刚石的关系如何?钻石为何被称为宝石之王?

2钻石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何为Ⅰ型钻石?何为Ⅱ型钻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4简述钻石为何硬度是自然物质中最大的,但韧度并不是最高的原因。

5钻石的热导率是自然物质中最高的,它的具体用途是什么?

6简述如何充分应用钻石三个方向完全的解理特性。

7何为钻石的4C评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8钻石的鉴别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9克拉重量如何表示?如何称重?钻石重量与价格的关系如何?

10如何大致确定钻石的颜色?钻石颜色分级的条件是什么?

11净度有哪些分级体系?其适用性如何?净度分级的条件是什么?

12确定钻石净度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3对于十分常见的圆多面型切工钻石而言,评价其切工好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4钻石的主要仿制品有哪些?如何鉴别它们?

15处理钻石和合成钻石如何鉴别?

16钻石拼合石有哪几种情况?如何鉴定钻石拼合石?

17何为莫桑石?它给钻石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18简述钻石的成因,说明目前国际主要的钻石产地。

1、带咖是指钻石偏褐色系,影响钻石颜色,但是如果颜色色级较低,比如J色以下带咖位话,会显得钻石比较白。

2、而奶,是只奶油般雾蒙蒙的感觉,严重影响火彩。 咖奶是需要看实物的,肉眼可分辨的到,证书上是没有标明的。

扩展资料

 GIA证书的问题

1、切工问题:GIA机构检测的是裸石,在检测时需要把钻石置于极度精密的仪器下旋转360度绘制出钻石真实比例的模型用计算机对钻石的"台宽比""亭深比"等各个部位进行测量计算。

2、每一个经过GIA检测的钻石会在证书里绘制出一个钻石比例图,这样以来人们很容易看到钻石的切工等级。

3、而市面上的国检证书大部分是检验的已经镶嵌后的钻石,无法对钻石各个部位进行精确的测量所以很难对钻石的切工做出准确的判断。

4、颜色问题:钻石颜色分级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只有裸石才能正确的比出颜色。

5、在裸石分级时一定是要钻石的台面向下去比较钻石最明显的腰棱处,而镶嵌过的钻石台面是向上的,这样钻石本身火彩就会很大程度上掩饰了钻石的颜色。

6、镶嵌后的钻石颜色会受到周围金属颜色的影响,如果镶嵌钻石的金属颜色配的是白色,钻石的颜色就会显白,而用的是**金属,钻石的颜色就会映衬的发黄。

7、净度问题:镶嵌后的钻石净度判断是无法准确的,因为裸石检验净度分别要做到"冠部""亭部""腰部"等各部位的检查。

8、 镶嵌的钻石在做检查时只能从钻石的"冠部"来观察钻石的净度,有些能检查"腰部",但是由于款式的限制,几乎无法从"亭部"检查钻石的净度。

9、受钻石本身的火彩的影响,从台面观察钻石很多钻石的包裹体是观察不到的。

10、重量问题:GIA检查裸石重量需要把钻石置于密封仪器内进行称重,并且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

11、镶嵌过的钻石在重量检测时是无法把钻石拆下来称重的,所以在国内在出具钻戒证书时会在重量上采用"参注标称""印记标称""注托石重"珠宝厂家在戒指内壁印上的钻石重量。

参考资料:

-GIA证书

-钻石

一般而言,我们可将钻石区分为下列几个部分,好的钻石推荐也会去评比这几个部分:

1钻石的桌面就是钻石的顶部,最好的比例约为钻石直径的53%~58%,比例若太大,将会影响钻石的光芒。

2冠角:冠部斜面与钻腰的夹角。冠角太小,将使桌面太大,冠角过大,将会使钻石桌面偏小。

3底部:亭部斜面与钻腰的夹角,影响钻石的折射光源程度。

4冠部:钻腰以上的部分,一般来说高度占整颗钻石直径的15%~16%最为理想。

5钻腰:钻石中间部分,一颗钻石如果腰围太厚,从侧面看起来很不美观,如果太薄则会影响钻石的耐磨性,最佳的腰厚为钻石直径的2%~4%。

6亭部:钻腰以下的部分,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光线的折射,最佳的亭深为钻石直径的42%~45%。

7亭尖:指钻石的尖底面,一颗尖底面车工大小适中的钻石,可以防止在镶嵌之前,尖底受到损伤,最佳的亭尖为钻石直径的2%以下。

(摘自:珠宝精品讨论区)

一、注意宝石的光泽与色散

  钻石应呈现典型的金刚光泽。按钻石的色散度(0044),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能呈现出明显的“火彩”,但是常见的人造仿钻品(如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hellip具有更强的色散度,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火彩”,切磨标准的这类仿钻品从冠部观察见泛出七彩色光,而钻石的“火彩”泛出的一般只是蓝色和橙色两种光。

  二、注意钻石某些特性的表象

  1由于钻石的硬度很高,所以在钻石的表面不应有擦痕。而代钻品硬度不如钻石,所以表面常常会见到擦痕。

  2由于钻石的高折射率(2417)及精良的切工,当将钻石成品台面向下倒置于一文字上时,从亭部将无法看清该字,此称“读字法”;若将钻石的台面倾向观察者侧置,从台面观察宝石亭部与观察者视线相对的一侧,看不到因为光线漏出而呈现的暗窗,此称“暗窗法”;将钻石台面向下倒置于一玻璃器皿中加水至相当钻石底尖位置的高度,以聚敛光源垂直照射其底尖,当将容器拿离下承物一定距离后,在下承物背景上可看到一光芒四射的影像,而且四射光芒远离中心的光域范围,不似其它宝石的影像,光芒与光域交织在一起,此称“看图法”。

  3用10倍放大镜注意观察不抛光的钻石腰部是否有蚀像、解理面、生长纹等原始痕迹。绝大多数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都有微小的瑕疵,这与代钻品的洁净无暇有区别。

  三、注意钻石的一些辅助鉴定特征

  凭借下面的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结果,但却能据此达到防范目的。特征主要有:

  1注意钻石的“量价比”。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如若用3000元购买了一粒400mg(2ct)重的钻石,就应该引起怀疑。

  2注意钻石加工工艺留下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征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导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代钻品往往不具备钻石的这些特征,它们的边棱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磨损,刻面大都交接不工整,冠、亭部的对线也不够准确等。

其实要鉴别一颗钻石的真伪,只需以一个10倍放大镜作辅助就可作数个简单的观测

观察钻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状腰围就最适合用此方法,钻石因为比任何冒仿品坚硬,因此不会像冒仿品般出现细条状的纹路,钻石的腰围乃呈颗粒状外观。

同样因为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往往会比钻石的感觉圆钝,而钻石的刻面稜线必是锐利的。

基于钻石比冒仿品坚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线常常出现磨损的情况。(

若钻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机会发现到钻石独有的『三角形生长纹』。(

若钻石出现崩断口,外观通常皆为阶梯状,而冒仿品则会截然不同地呈弯弧或贝壳状

1 比重测试法:

市面上有一种测量宝石比重的比重液;我们可以用332的比重液拿来测试真假钻石。天然钻石的比重为352,所有天然钻石置于比重水中都会下沉,所以凡是浮在比重水上的宝石,都可肯定它不是钻石。

2 穿透观察法:

钻石具有高折光率,而折光率越高的钻石,光线反射力也越强,相对的透视度较低。可准备一张画有直线的纸张,将要测定的两颗不知名的钻石,正面朝下,压盖在直线上,由该钻石的背部直接以肉眼看下去,如能看到压在钻石下的直线,就肯定不是天然钻石。

3 亲油性法:

钻石对油脂有一种「吸油性」,仿冒钻石则无此特性。将钻石在脸上沾些微量的油脂,用拇指磨擦该钻石,拇指会感到一种胶黏性,不易滑动,而仿冒钻石则会让拇指有滑溜的感觉。

4 呵气试验:

天然钻石传热能力佳,热气散得快。将要测试的钻石靠近嘴巴,轻轻呵气,使被测试的钻石蒙上一层轻雾,此时立即注视该钻石雾气挥发的情形,如为天然钻石,雾气将立即散去,反之雾气会在仿冒钻石上维持一阵子, 才会散去。

5 度量与重量:

1克拉的天然钻石,直径尺寸约为650公厘(065公分),大多数的仿冒钻石在相同1克拉的重量下,其直径尺寸与天然钻石总有颇大的差距。

直观鉴别

透视试验 ——将具有圆钻型切工的宝石擦净,台面朝下,放在一张画有一条线的白纸上,透过宝石观察纸上的线可初步判断宝石是否为钻石。若为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透过钻石看不到纸上的线(人造钛酸锶、合成金红石同钻石相似没有透视效应)。而绝大部分仿制品由于折射率不同,都有足够的光线漏出亭部刻面,透视观察可以看到纸上的线的一部分。

亮度强弱估测 ——宝石冠部的外反射和经内部全反射折射出光量的能力,称为亮度。将钻石及其仿制品放置于同一光源的同一环境下台面朝上观察,切工精细的标准圆钻型钻石,几乎所有从冠部进入的光线都从冠部反射出来,显示出极强的亮度。而仿制品其折射率和切工均同钻石存在差异,从冠部进入的光线会不同程度地从亭部漏掉,从而使亮度降低。

油性试验 ——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制笔或圆珠笔,在钻石的台面划一条线,则会留下一条不间断直线。而其他的仿制品不具有亲油性,在划线处留下断续的点线。

水滴试验 ——将钻石及仿制品的台面擦干净,各滴一小滴水珠,观察水珠保持的时间和轮廓。在钻石上水珠将很长时间保持球形,而仿制品上的水滴则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散开。

哈气试验 ——将待测样品和己知钻石样品一同放在玻璃上,对着它们哈气,观察雾气消失情况。钻石上的雾气很快消失,而仿制品上的雾气要消失的慢。

感觉试验 ——在室温下用舌尖接触钻石及其仿制品时,钻石比仿制品要凉得多。

仪器鉴别

放大检测 ——在放大镜或宝石显微镜下观察。

(一)钻石除极高品质外,一般都含有少量微细矿物包裹体。常见的包裹体有:黑色的石墨、棕色的尖晶石、红色的铬尖晶石、镁铝榴石、无色的撖榄石等30多种。

(二)由于钻石的稀少和珍贵及高硬度,对钻石的切磨是相当讲究的,钻石的切割比例、冠部、亭部角度、都是经过计算得出的。钻石的台面及小刻面是平直的,没有屈曲的现象。棱、角是笔直而锐利的,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棱严格地交于一点,而仿制品由于硬度低,切工差,棱和角往往是圆滑的。

(三)钻石极高的硬度使它很不易被磨损,即使磨损也局限在个别小刻面的'棱和角。而仿制品由于硬度低,小面棱被磨损后往往比较毛糙。

热导仪测试 ——热导仪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将钻石及其仿制品区分开,尤其是对于镶嵌钻石首饰的鉴别意义更大。不同的物质对热的传导性不同,钻石的导热性是宝石中最好的(导热率为 1000~2600W/m℃)。将热导仪的探笔头部接触样品,接通电源,依据热电偶上热量传出的速度,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发亮的数目或液晶屏显示的文字,即可知道钻石的真伪。

反射仪测试 ——反射仪与热导仪的优缺点正好互补,即热导仪上易混淆的宝石可以在反射仪上明显区分,而反射仪上特征相似的宝石则可通过热导仪明显区分。

X射线荧光仪测试 ——X射线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相当重要。 X射线属于高能射线,会造成宝石晶格损伤,改变宝石颜色,一般情况下不采用这种鉴定方法。

电子天平或其他衡器 ——用电子天平或其他衡器测试裸钻及仿制品的密度是区分它们十分有效而简易的方法。钻石的密度(3529克/每立方厘米)与绝大多数的仿制品的密度相差较大,仅天然黄玉的密度(356克/每立方厘米)同钻石相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119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