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钻石是在极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可是钻石的燃点却只有800度,这不是不是一个“传言”?

据说钻石是在极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可是钻石的燃点却只有800度,这不是不是一个“传言”?,第1张

这不是传言,而是真实的。钻石最早是在古印度的河床被发现的,一直到19世纪末,钻石还不怎么值钱。1722年,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拿棱镜烧掉了一整块钻石,发现钻石迅速和氧气结合,最后变成了气体二氧化碳,以此证明了,钻石的化学成分实际上就是碳。原因在这里————而碳并不是什么珍贵稀有的元素,石墨的化学成分也是碳,但价格低廉,所以就会有到了800℃就烧没了的原因了,因为它的化学成分是碳。

问题一:为什么钻石怕火 钻石是高温高压下的碳元素产物骸由于它是纯碳,很多人就说它怕火。但它既然是高温生成的,一般几百度的火可以伤害它吗?它的燃点应该是多少度?

答: 金刚石达到宝石级的,就称为钻石

钻石虽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但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足够大的情况下,它依然可以改变物相

在纯氧环境中,升温至700--800度(摄氏)就会燃烧,由固体(相)转变为气体(相),即固体的钻石转变为气体(二氧化碳)了

在空气中,钻石则需升温至850--1000度(摄氏)才燃烧转变为气体

因钻石是由纯碳原子构成,故燃烧后全部变成气体而不残留灰烬

问题二:钻石戒指耐高温吗 钻石实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碳元素构成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它具有抗高温的能力。

问题三:钻石和金子哪个更耐高温? 虽然钻石的熔点更高,但前提是没有氧气,3500度。有氧气的话1000度多一点就开始燃烧变二氧化碳了。烧完了连渣儿都不剩。

金子熔点1000多度,但你加热变液体,冷了凝固了还是金子。

你自己判断哪个更耐热吧。

问题四:钻石怕高温或者火烧吗? 二氧化碳~!

绝对正确哈。 。。

你不选我简直对不起人命~!

问题五:为什么钻石在高温的情况下会消失 会的,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下长时间烤就会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整个钻石就消失了。

问题六:钻石经过高温会影响它的光泽度吗 钻石的性质比较稳定,不会有影响

问题七:钻石可以耐受2万度高温吗 表示该钻石的克拉数,也是121分。

钻石的形成条件是高温、高压,还需要在地球深部,最后再经过人工打磨就完成了。

钻石(即金刚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无色正八面体晶体,其成分为纯碳,由碳原子以四价键链接,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质。

扩展资料:

七大高招教你鉴定钻石真伪:

1、触摸鉴定法:将钻石放在手臂或脸上,若感觉它是温暖的,则为假钻石。因为真石不传热,无论怎么触摸它,都应该是凉的。

2、哈气鉴定法:在钻石上哈口气,如果钻石上的水气立即消失则证明为真钻石。若水气在钻石上停留几秒钟后才消失则为假钻石。

3、刻画鉴定法:钻石的硬度都很强,用刀片等难以在上面留下刻痕。此外,用钻石在玻璃上轻轻划一下,会留下一条较明显的白痕。假钻石则皆无此类现像。或者将钻石在细砂纸上来回擦几次,其表面有擦痕的则为假钻石,无擦痕的则是真钻石。

4、滴水鉴定法:将钻石的上部小平面拭擦干净,用牙签的末端沾一滴水滴在它上面,真钻石上的水滴会呈现中等程度的小圆水滴形状。假钻石上的水滴则会很快散开。

凤凰网-七大高招教你鉴定钻石真伪

-金刚石

 人造钻石是一种由直径10到30纳米的钻石结晶聚合而成的多结晶钻石。人造钻石的的分子结构并不是天然钻石的完全八面体结构而是一种复杂结构,从而会产生磷光现象。那么,你知道日本最大的人造钻石是多大吗我来告诉你吧。

日本最大的人造钻石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研制成功直径达4毫米的全球最大最硬的人工钻石,有望将来用于加工坚硬金属等领域。此前最大的人工钻石直径不过15毫米。据《朝日新闻》等日本媒体报道,这一人工钻石由日本爱媛大学与住友电气工业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它是一种由直径10到30纳米的钻石结晶而成的多结晶钻石,呈淡淡的糖稀色,并不像宝石那么光彩夺目。但是与单结晶钻石容易沿受力方向破裂不同,这种人工钻石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硬度最高可达天然钻石的2倍。

 这种人工钻石是把石墨放置于专用装置中,在2300摄氏度、15万到18万个大气压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制造出来的。该研究小组曾于2003年研制成功最大直径约15毫米的结晶钻石,但由于体积太小,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

 后来,研究人员改良了加热装置,历经3年终于研制出了这个“大块头”。研究小组负责人、爱媛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入舩彻男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改良工艺,争取在2年之内使大型人工钻石在工业中得到应用。

磷光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通常具有和基态不同的自旋多重度),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当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持续存在。发出磷光的退激发过程是被量子力学的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因此这个过程很缓慢。所谓的"在黑暗中发光"的材料通常都是磷光性材料,如夜明珠。

 磷光的概述

 通常发光方式很多,但根据余辉的长短将晶体的发光分成两类:荧光和磷光。余辉指激发停止后晶体发光消失的时间。

 当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即分子获得了能量,其价电子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重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并很快以振动驰豫的方式放出小部分能量达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荧光。荧光也可以说成余辉时间≤10^(-8)s者,即激发一停,发光立即停止。这种类型的发光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如果受激发分子的电子在激发态发生自旋反转,当它所处单重态的较低振动能级与激发三重态的较高能级重叠时,就会发生系间窜跃,到达激发激发三重态,经过振动驰豫达到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磷光。当然,磷光也可以说成余辉时间≥10^(-8)s者,即激发停止后,发光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根据余辉的长短,磷光又可以分为短期磷光(余辉时间≤10^(-4)s)和长期磷光(余辉时间≥10^(-4)s)。磷光的衰减强烈的受温度影响。

  机制

 电子依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排布在分子轨道上,当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其中的电子从基态S0(通常为自旋单重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释放其能量回到基态。比如电子可以从经由非常快的(短于10 秒)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稍低并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然后从经由系间跨越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较低且具有不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通常为自旋三重态),再经由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激发态,然后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S0。由于激发态和基态S0具有不同的自旋多重度,虽然这一跃迁过程在热力学上有利,可是它是被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从而需要很长的时间(从10 秒到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来完成这个过程;当停止入射光后,物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电子继续保持在亚稳态上并持续发光直到所有的电子回到基态。

 磷光的历史

 人类认识磷光已很久,在古代,磷光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如严寒干燥又晴朗无风的冬夜,在坟堆间偶然漂浮的小亮点,被人们认为是鬼火)。有的宝石在暗处会发光,如1603年,鲍络纳(Bologna)的一个鞋匠发现当地一种石头(含硫酸钡)经阳光照射被移到暗处后,会继续发光。当时关于磷光的记载中描述:鲍络纳石经阳光照射,须孕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光。经过几个世纪后,人们才弄清楚这一现象的发光原理与发光过程。1845年,Herschel报道硫酸奎宁溶液经日光照射后发射出强烈的光

 磷光现象

 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人或动物的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中,磷就会以联磷或磷化氢气体形式钻过土壤,钻出地面。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当表面聚集热量达40摄氏度时,引起自燃,部分反应能量以光能的形式放出,这就是磷在暗处能发光的原因,叫“磷光现象”。

这位同学,你的问题很好,可是你的观察力不够

金刚石(俗称钻石)他的燃烧温度在900摄氏度左右,熔点在3000摄氏度以上

在地下钻凿的时候只要金刚钻头不到达900摄氏度就不会燃烧

但是你的问题中忽略了在钻凿时候的人为冷却,即在钻凿的时候金刚钻头总是被水冲击着,我们都知道水的比热非常大,是极好的冷却剂。在钻凿的时候不停的对着钻头冲水可以把钻头的温度基本控制在3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所以不用担心钻头会烧掉。。。

据外媒报道,传统的钻石需要在地球深处经过数十亿年时间发展才能形成,极端的压力和温度为碳的结晶提供了合适的条件,然而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锻造这些宝石的更便捷方法。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地将这一过程缩短到了短短几分钟,其展示了一种不仅能快速成型而且还能在室温下成型的新技术。

尽管在实验室里几分钟就能制造出钻石的想法对珠宝商、说唱歌手或那些想要解决某个问题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但这并不是该类型研究的最终目的。这种以坚韧著称的材料的人造版可用作切割超硬材料的新刀具、新型保护涂层或其他工业设备。

据悉,这项最新的突破由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RMIT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他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钻石砧的设备。研究人员使用这种设备来创造能产生超硬材料所需的极端压力。研究小组将相当于640头非洲象的压力施加在一只芭蕾舞鞋的顶端,这样做则能在装置中的碳原子中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应。

“故事的转折在于我们如何施加压力,”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Jodie Bradby说道,“除了非常高的压力外,我们还让碳体会到一种叫做‘剪切’的东西--就像一种扭曲力或滑动力。我们认为这允许碳原子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从而形成六方晶系陨石钻石和常规钻石。”

其中,常规钻石大家可能会在订婚戒指上发现,而六方晶系陨石钻石则比较罕见,只在陨石撞击地点才会发现。通过使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小组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这些材料是在类似于钻石“河流”的条带中形成。

皇家理工学院的Dougal McCulloch教授表示:“我们的照片显示,在我们跨机构团队开发的新方法下,常规钻石只在这些六方晶系陨石钻石的中间形成。第一次看到这些由六方晶系陨石钻石和普通钻石组成的小‘河流’真是太神奇了,这真的帮到我们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小组希望这项技术能使他们生产出大量的人造钻石尤其是六方晶系陨石钻石。据预测,六方晶系陨石钻石的硬度比普通钻石要高出58%。

Bradby说道:“六方晶系陨石钻石有潜力用于切割矿场的超固体材料。”

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Small》上。

不能稳定生产1ct以上的大钻。培育钻石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高温高压法(HPHT)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钻石高温高压法淘汰的原因是不能稳定生产1ct以上的大钻。高温高压技术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碳粉被压缩进生长胶囊,放置入培育仓,在极高的温度(高达1300-1600C)和压力(超过5GPa)下,形成钻石晶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49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