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1998 年6月24日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其中一项措施是禁止直接或间接出口非官方安哥拉钻石(那些没有安哥拉政府签发的“产地证明”的钻石)。安哥拉人并不合作,因此1998年7月1 日制裁生效。
1999年
1999 年10月3日– 全球目击者(Global Witness)领导一个由四家欧洲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小组发起了一项名为‘致命交易’的新行动。该小组成员有全球目击者(英国),国际医疗(Medico International – 德国),荷兰南非学会(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outhern Africa – 荷兰)及Novib基金会(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的成员机构)。该联盟发表了一份新闻稿,标题是‘为阻止十亿美元钻石贸易向非洲冲突提供资金而发起的运动。’与之伴随的是一场新闻公关运动,目标是精心选择的新闻记者和珠宝零售商,并且使用装在珠宝盒内的仿钻石戒指,而珠宝盒上贴有标签,标签上有钻石行业对安哥拉和平前景影响的负面统计数字。
2000年
2000年5月11–12日 – 在金伯利举办了一次论坛,讨论冲突钻石相关的问题。这次会议象征着金伯利进程(KP)的开始。
2000年7月5日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表决,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从塞拉利昂购买钻石原石。
2000年7月 – 世界钻石交易所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Diamond Bourses)和国际钻石加工厂商会(International Diamond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在安特卫普开会,通过一项决议,创建世界钻石委员会(WDC)。该决议要求非盈利性质的世界钻石委员会建立并实施一项追踪系统,用以追踪钻石原石的进出口,以防止利用钻石服务于非法目的。
2000年9月4 - 5日 – 纳米比亚矿产与能源部主持了一次由除塞拉利昂、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之外的所有主要钻石生产国和进口国派遣的50多位代表出席的会议。两天会议的目的是完成起草一份概述工作小组提议的文件,并起草一项由各国部长公布的声明,以供9月21日在比勒陀利亚召开的部长级会议批准两份文件。
2000年9月7日– 世界钻石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在特拉维夫举行,与会者同意授权该委员会进一步拟定并实施一项综合性计划,对冲突钻石贸易加以限制,并同时把对合法钻石贸易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2000年9月19 - 21日 – 政府机构、钻石行业和非政府组织最终确定了一份文件,将在不久召开的为准备一项有关终止冲突钻石贸易的联合国大会决议(UNGAR)的伦敦大会上提交。
2000年10月25 - 26日 – 一次在伦敦召开的政府间大会(英国政府担任大会主席)制定了一份文件,将在联合国大会(UNGA)大会上提交讨论。
2000 年12月1日 – 联合国大会(UNGA)通过一项有关冲突钻石的决议草案,且该草案成为引入全球证书制度和供各国规划并实施关于钻石贸易活动的国家法律的框架性文件。
2001年
2001年2月13 – 16日– ‘金伯利进程’这一术语首次正式使用。参与金伯利进程的38国政府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开会。
2001年2月20日 – 以色列钻石银行向其客户发出通知,警告他们关于冲突钻石的问题,督促他们遵守联合国决议。他们告诫客户不要参与冲突商品的交易。
2001年4月25 - 27日 – 金伯利进程政府间工作组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证书制度的进程。
2001年5月7日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关于利比里亚的1343号决议,在没有证据表明蒙罗维亚已经停止支持该地区的武装组织、尤其是塞拉利昂的革命联合阵线(RUF)的情况下,自动生效。该决议包括禁止从利比里亚出口钻石,直至有证据表明业已引进认证方案。
2001年7月3 - 4日 – 金伯利进程参与国在莫斯科召开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在符合联合国大会决议授权的条件下,为一项钻石原石国际证书制度定义最低的可接受标准。
2001年9月11 - 13日 – 金伯利进程参与国在英国召开全体会议。
2001年10月30日 - 11月1日 – 金伯利进程的参与国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全体会议。
2001年11月26 - 28日 – 金伯利进程在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召开会议,并就全球证书制度达成一致意见。
2002年
2002年3月18 - 20日 – 金伯利进程会议在加拿大召开。
2002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一项‘欧盟委员会规则’第一稿 – 实施钻石原石国际贸易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
2002年11月4 - 5日 – 金伯利进程会议在瑞士因特拉肯镇召开。有37个国家签署了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规定钻石原石在进出口时必须配有一份证书。钻石原石将不会出口至该制度的非参与国。该制度将在2003年1月1日实施。很多参与国并未做好充分准备来全面实施这一进程,其中包括美国和英国。因此,签发了一个至2003年5月1日止的‘宽限’期。
2003年
2003年1月1日 – 南非被任命为金伯利进程的主席国。2003年2月13日 – 英国政府钻石署(UKGDO)正式办公。
2003年4月24日 –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使HR 1584‘清白钻石贸易法案’(Clean Diamonds Trade Act)成为法律,以实施相关规则,让美国遵守金伯利进程。
2003年4月30日 – 金伯利进程在约翰内斯堡召开全体大会。新参与国全面实施金伯利进程的日期展期至
2003年7月31日。那些已经被接纳为参与国的国家必须最迟在2003年5月1日依法全面遵守金伯利进程。
2003年5月1日 – 金伯利进程在所有参与国全面实施。只有参与国现在可以彼此进行钻石原石贸易。新申请加入的国家须最迟在7月31日实施国家法律。
2003年6月4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解除了有关从塞拉利昂出口钻石的规定。
2003年10月20日 – 金伯利进程全体会议在南非太阳城召开,主题是确立金伯利进程的监督标准。
2004年2004年1月1日 – 加拿大被任命为金伯利进程主席国。
2004年7月9日 – 刚果共和国[也称为刚果(布)]在接受审查之后,从金伯利进程中被除名。金伯利进程加拿大主席蒂姆·马丁说:“刚果共和国无法说明其官方出口的大量钻石原石的来源。金伯利进程参与国需要有实足的信心确保冲突钻石不会进入合法贸易。将刚果共和国从参与国名单中除名,是维护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可信性及完整性的必要措施。”
2004年10月29日 – 金伯利进程参与国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加蒂诺镇召开全体会议。蒂姆·马丁主席在闭幕词和主席报告中宣布,认证钻石来自非冲突地区的金伯利进程覆盖了全球所有钻石贸易的998%。
2005年
2005 年1月1日 – 俄罗斯被任命为金伯利进程的主席国
2005年11月17 - 18日 – 金伯利进程全体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全体会议接受了象牙海岸的请求,表示该国将不再签发金伯利进程证书,因此将暂停从该国官方出口钻石原石。
2005年12月15日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从象牙海岸进出口钻石进行制裁。
2006年
2006年1月1日 – 博茨瓦纳担任金伯利进程主席国。
2006年3月10日 – 非政府组织非洲加拿大伙伴组织(Partnership Africa Canada)发布一份报告,称巴西无法说明大约一半的钻石出口,因此应该暂停巴西的金伯利进程资格。
2006年3月20日 – 巴西驻英国大使Jose Mauricio Bustani对《金融时报》说:“巴西矿产能源部在金伯利进程证书业已发放的所有采矿地区正进行新的检查。”
2006年4月– 金伯利进程通过对巴西审查之后发现,该国程序中存在某些反常情况和弱点。巴西政府采取迅速积极行动暂停其对钻石原石的官方出口,并且正在与金伯利进程合作,以期尽快纠正这一情况。请注意,尽管采取了自我执行的出口禁令,巴西仍然是金伯利进程的成员。
2006 年6月19 - 23日 – 博茨瓦纳主持了金伯利进程闭会期间的会议。
2006 年11月6 - 10日 – 金伯利进程全体会议将在哈博罗内召开。
2014年
2014年我国成为金伯利进程的主席国
血钻石又称冲突钻石(conflict diamond),其令人寒心的称号出自于钻石的主要出产地-非洲。非洲仅有少数国家真的因出口钻石而获得显著的经济利益,在其他国家,如中非的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西非的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钻石却成为当地叛乱分子购买军火的资金来源。他们为了抢夺这些价值不菲的原始钻石,不惜强拉壮丁,甚至年幼的村民入营,在十分艰苦不堪的环境下采矿,并经常非人道地对待这些人。叛乱组织最后使到手的钻石辗转通过走私混入一般的钻石出口管道,经过第三国的加工后,进入先进国家的钻石成品行列。这时,人们再也无法分辨出其来源是否清白了。
环球目击组织在1998年正式开始了打击冲突钻石行动(Combating Conflict Diamond campaign),将血钻石背后不堪的来源揭露出来。在环球目击和其他非组织的要求下,国际社会逐渐对全球的钻石产业赋予了更多的注目和检验。2000年,主要钻石交易国、钻石产业和非组织的代表齐聚于南非的金伯利(Kimberly, South Africa),对钻石来源的问题进行谈判;三年后,各方终于达成协议,正式创立名为“金伯利进程”(Kimberly Process)的验证机制:各国和钻石商允诺将对钻石的来源严格把关,以防止来自冲突地区的钻石流入市场,让消费者在购买钻石时,不必为它们“血淋淋”的来源而背负良心的谴责。环球目击也因为它对打击血钻石的长期努力而被提名角逐200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根据长期追踪血钻石销路的环球目击的调查,“金伯利进程”于2003年正式实施后,来自非洲战乱地区的原始钻石流入先进国家消费者口袋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主要的原因在于贪心的珠宝商们“利字当头”,不顾钻石是否有合法的认证而予以收购,而各国的执法不力更是让不肖钻石商有机可乘,非法的血钻石因而继续潜伏在珠宝市场上。一无所知的消费者常常不知自己在戴上一只光彩夺目的钻石戒指的同时,手上已经沾满鲜血了。
绝大部分都不是。
“血钻”,又称“冲突钻石”,指的是开采在战争区域并销往市场的钻石。由于销售钻石得到的利润和资金会被投入违背安理会精神的武装冲突中,故而得名。金伯利进程组织(KP:Kimberley Process)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杜绝了“血钻”的存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钻石交易国都加入了KP,现在存在的“血钻”现象,大约只有001%而已。
血钻,又称滴血钻石、冲突钻石,是指开采在战争区域并销往市场的钻石。 依照联合国的定义,冲突钻石被界定为产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同具有合法性的政府对立方出产的钻石。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冲突钻石,是因为销售钻石得到的高额利润和资金会被投入反政府或违背安理会精神的武装冲突中,故而得名。
由莱昂纳多主演的**《血钻》就是讲述了非洲大陆冲突钻石的故事。非洲 是世界重要的钻石产地,南非、安哥拉、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地都是重要的钻石产出国家。但正如**中所说,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你想长寿,永远别碰钻石)。
钻石本来是比较昂贵的商品,但在非洲大陆开采钻石的矿工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富裕。在我们印象中提起非洲,几乎想到的都是贫穷、落后,钻石虽说是比较昂贵的商品,但是钻石的利润都掌握在开采商的手中,生活在当地的民众,不仅没有变得更幸福,反而有可能为此遭受各种压榨。
所以血钻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名称,名不是特指的一种钻石种类。血钻的形成原理同样是经过地球内部压力,在超高温作用下形成的。
目前,我们统指的血钻大都是红色钻石。红钻按色调分有血钻和紫红色钻石。血色钻石色泽鲜红如血,艳丽无比,是彩色钻石中极为贵重和罕见的极品。1989年春,在法国巴黎的一次珠宝展销会上,展出了一颗重量223克拉,名叫“拉琪”的血钻,标价竞达4200万美元。与当时的黄金价格相比是黄金的十万倍以上,比无色钻石贵二千倍以上。
喜钻珠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