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净度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钻石分级标准GB/T16554---2003中讲净度级别分为LC,VVS1--2,VS1--2,SI1--2,P1--3,五个大级别,共10个小级别。除了我国的标准外,目前国际上还存在着多种净度分级体系,如GAI,CIBJO,IDC,HRD等。无论是哪种分级体系,都是在10倍放大条件下观察到的特征为依据。
我国的净度级别分别如下:LC级,镜下无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未见钻石具有内外部特征。
VVS级,极微瑕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这些极轻微的内、外部特征通常是一些很细小的点状包体,颜色很淡的云状物、纹理、须状腰、缺口、击痕等。其中VVS1,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极难观察。VVS2,钻石具有极微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难观察。
VS级,微暇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有细小的内、外部特征。其中VS1,钻石具有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难以观察。VS2,钻石具有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比较容易观察。
SI级,瑕疵级,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具有明显内、外部特征。其中SI1,钻石具有明显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
。SI2,钻石具有细小的内、外部特征,10倍放大镜下很容易观察。
P级,重瑕疵级,从冠部观察,肉眼可见钻石具有内、外部特征。其中P1,钻石具有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可见,在10倍放大镜下,净度特征显而易见而用肉眼从冠部观察比较困难,但不影响钻石亮度。P2,钻石具有很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易见,而且已经影响到钻石的亮度。P3,钻石具有极明显的内、外部特征,肉眼极易见,并且影响钻石的亮度,透明度,部分贯穿性的裂隙还可能影响钻石的耐久性。
是指钻石反射的光。
无色透明的刻面宝石可很好地显示白光的色散效应;彩色刻面宝石的体色和透明度会影响色彩和纯度、明亮度。宝石的琢型、琢形和切工比例、抛光好坏都对火彩的好坏有影响。
火彩是色散效应和闪光效应的综合表现。磨工好,色散值较低的宝石也可表现出好的火彩。色散就是白光分解为组成它的七色光的现象。钻石色散值0044,因此,钻石可以出现明显的五颜六色的闪光。
扩展资料:
钻石挑选有“4个C”原则:切割(cut)、色泽(color)、纯净度(clarity)和克拉(carat weight)。
切割
切割是其中唯一的人为因素。一个熟练的钻石切割师能使一块好的钻矿石光彩夺目,他能使内部的光芒最大程度地反射到钻石表面。切割师要把它切割得如同左右仿佛在照镜子般对称。
一块好的钻矿石可能因为切割师的技术不足而荒废。一颗切割理想的钻石应呈圆形,并且有58条清晰的切割边,它能最大程度反射光芒。
色泽
在一些大的珠宝店里会陈列一些用于对比的钻石,他们将各种色泽等级的钻石列成一排,以帮助顾客进行对照,因为一般顾客无法用肉眼来区别钻石的色泽。钻石的颜色以无色为最上品,随着**的加深而逐渐次之。
纯净度
总的来说,瑕疵决定的钻石的价值。更准确的说,要看钻矿石中杂质的多少。几乎每块钻矿石中都含有杂质,即使是质量再好的钻矿石,也会存在些微瑕疵。当其净度为LC级时可视为无瑕级。
克拉
克拉曾被认为是衡量钻石价值的决定性标准。
-钻戒
-火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