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的小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哪些启示?

七颗钻石的小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哪些启示?,第1张

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们,现在的幸福果实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而我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学到的是要珍惜。珍惜才是这个故事的要点,那最后划过的几根火柴,更表现了希望和幸福。虽然她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但她依旧能珍惜那最后的几根火柴,划破天空给自己带来最后的幸福。何况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更值得我们珍惜,我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学到的,更应该流传到下一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样处处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而且你只要乐于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如下就为大家收集了七颗钻石课文原文。仅供参考!

七颗钻石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cōng)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b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七颗钻石读后感200字

读了《七颗钻石》这篇文章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七颗钻石》讲的是在大旱的时候一个善良的小姑娘为自己生病的妈妈去寻找救命的水,在寻到水之后自己不舍得喝却送给陌生的过路人,陌生的过路人把水罐里的水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我没有经历过天灾,《七颗钻石》告诉我可怕的天灾。在这个时候小姑娘那颗钻石般的心,在生与死之间把生命留给了他人。这个美丽的传说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爱是最有力量的,爱能改变一切。

七颗钻石读后感700字

最近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七颗钻石》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爱心是永恒的……课文主要讲了: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中涌出了一股巨大而清澈的水流,并从水罐中挑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读完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个小姑娘在自己和母亲都性命难保的时候,居然还会给一只小狗水喝,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把水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喝,可见它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啊!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丑小鸭这篇文章不也很相似吗?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天,给了他们幸福的生活,只有天知道你的事。我们应该珍惜水、爱惜水,我们要把水当作生命一样去爱护它,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所有的生物也都会灭亡。所以,我们要号召人们去节约水,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你是否能想到最后一滴将有可能是人们的眼泪,不久的大旱灾也很有可能极快地出现,那时候你也许会说:“想当初,如果我不让水龙头淌那么长时间,现在至少也有口水喝呀,唉,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小姑娘那样舍己为人的精神,也正是小姑娘舍己为人的精神让奇迹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往往舍己为人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好处,帮助别人也使你更快乐。来吧,我们一起走向祖国更加美好的一天吧!

故事中小姑娘也非常值得我学习,她找到了水第一时间里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生病的母亲。在路上,她是多么焦渴,可任然没有喝一滴水,却给了陌生的小狗。她的精神多么可贵啊!她是多么有爱心啊!我们应该好好像她学习!他的精神非常可贵。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会不劳而获。

作品目录

1 三只熊

2 小菲利普

3 叔父讲他骑马的故事

4 我是如何学会骑马的

5 刺猬和野兔

6 老鼠姑娘

7 蚕

8 博学的儿子

9 乘飞船

10 蔓柳

11 狮子和小狗

12 李核

13 七颗钻石

14 鲨鱼

15 葡萄园主与他的儿子们

16 国王和衬衫

17 瓦罐阿廖沙

18 疯狗

19 猎狗布尔卡的故事

20 雇工叶密良和空大鼓

21 跳水

22 傻子伊凡的故事

23 穷人

24 小女孩和蘑菇

25 乡下佬搬开巨石

26 彼得大帝与庄稼汉

27 三个小偷

28 两兄弟

29 国王和猎鹰

30 廉明的法官

31 野兔

32 灰免

33 小王子和他的旅伴们

34 人靠什么活着

35 小猫

36 伊利亚斯

37 两个商人

38 爱斯基摩人

39 高加索的俘虏

转载--萌芽07年第三期

分类: NO:4 爱我萌芽 | 标签: 生活, 记事

大三之痒

<一>

同小龙的相识宛如一把利剑,猛地劈开了死水般粘稠的生活不知不觉在我体外结成的一层硬茧这一刹那,我遭遇了某种茫然、惊惶甚至疑惧,就像一只惰滞的蜗牛突然失去了它的壳。

小龙让我觉得自己变得好陌生,陌生得不再是我,却变成一个虚空的影子,一滩沉寂的淤泥。

我是在足球场上邂逅小龙的,这个小我三岁的男孩与我穿着同款的捷克队球衣,背上都印着显赫的十一号。我们会意地相视一笑。那个下午,成都上空挂着少见的灿烂太阳,在令人错觉丛生的白晃晃光芒下,我隐约看到了从前的我正蓬勃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越同小龙接触,我便越发现自己和这个男孩孪生兄弟般相似。我们都痴迷于足球,热爱钢铁战士内德维德,也欣赏风之子卡尼吉亚。我们闲来无事都喜欢写写文章,聆听古典音乐,或是挥毫作画。他希望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这也正是我的梦。他有一颗顶在瘦高身材上显眼的大脑瓜,而我也常因头大而被朋友们起一些幽默的绰号。

我似乎稀里糊涂闯进了一条时光隧道,隔着穿不透的玻璃墙看着那时的自己在阳光下奔跑,如同脱缰的骏马。前面有许多强壮的后卫拦着,层出不穷的险阻,可他什么也不顾,只是拼命向前冲闯,表情越来越兴奋,笑容越来越骄傲。一个硬朗的远射,球砰的一声冲入死角,然后是欢呼,是无限量的青春和永不枯竭的劲头,像一部发动机,如一枚核弹头。

曾经的我,曾经的我

可我早已经沉下去了,来不及呼喊一声就陷入了沼泽。我绝望地伸出手,试图阻止这种下沉,但仅仅是在半空中徒劳地挥舞了几下,就失去了所有力气,被故作温存的淤泥吞没。小龙迷惑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他说,学长,我们明明胜利了,可你为什么会流泪?

<二>

在活过的二十年里,我不只一次的感觉到,尽管分针秒针永远迈着同样的步伐,生命却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运行。童年时代蒙昧而漫长,有如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接着便前进得越来越快,就像几千年来文明的侵蚀。再有一天,并且总有一天,便是无法抗拒的坠落、震动和灭亡,轰然撞地,碎为齑粉。

“他以为自己是在上山,其实却走着下坡路”

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第N遍读托尔斯泰的《伊凡利奇之死》,我会像个傻瓜那样泪流满面,心皱缩得仿佛一个风干的橘子。不是为了没人能参透的生死之谜,也不是为了小说里渗透的过于深邃的精神痛苦,更不是因为我天性多愁善感。

我是个痛快人,性情向来像古代的豪侠,可我为什么会感到憨闷得难受,尤其是在这对所有经历过的人来说都显得奇形怪状,难以言表的大三阶段?

高考完那夜,醉醺醺的朋友们都说,仿佛昨天才想见,今天就要告别。而今,我只一眨眼,竟发现自己已在大三了---大学四年,一千四百六十天。我们的一千四百六十位勇士,还来不及征战,便在身前倒下一半。

他妈的生活!夜里,在息灯后烟雾缭绕的寝室,此起彼伏的抱怨从四面八方进出,包围了我的蚊帐。我却突然笑了,笑得刻薄,像一个看破阴阳界的鬼魂,因为我发现自己正在接近困挠我们的问题的本质---大三之痒,宛如痒在胸腔,痒得钻心,却永远无法挠到。

<三>

我不会忘记刚刚踏入大学校门时那种同小龙酷似的热情---我相信所有经历过这一幕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

高中时代,我们承载了太多关于大学的梦、痛和重,用手指一点一点磨穿了试卷、教科书、练习册、草稿本和无形的压力绞成的牢笼,无论最后结果是否令人满意,相对自由的新环境总会为人注入一针兴奋剂。

尽管和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带着愤恨和遗憾进入大学的,可初来乍到的新鲜忙碌轻易便将它们逼入暗处。竞选班委,社团招新,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体验从这栋楼急匆匆赶到那栋楼的上课方式。一大群愣头青在硕大无朋的校园里兴奋地东奔西走,惹得学长学姐们侧目而视。两年之前,我从未注意过他们的目光,不过现在想来,那也许正和我望着小龙时的眼神一模一样。

小龙告诉我,他现在是班长,又参加了学生会,同时进了好几个社团,并且入选了院足球队。说这话时他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天真得可爱。

学长,你呢?他冷不防一问,惊得我猛地抬起头。

我?而今我什么也不是了,仅仅挂着个体育委员的职(尽管体育课运动会都不再有我们大三的份),那还是因为班干部换届时没有人愿意参加竞选,逼着我一年年连任下来。这也许是渐渐消逝的大学生涯留给我唯一的纪念章,像一个残废军人空荡荡的裤管。

<四>

我想,总有些什么是不太对头的,而这种感觉也并非我一人独有。

一年之前的高中同学会上,复读过一年的我在已经走进大三的朋友们眼里也看到了同样的东西,如一层暗淡的白翳蒙在他们的瞳仁上。这不是壮志未酬的痛苦,也不是自甘沉沦的堕落,倒像是木炭里蕴着的火,既腾不起来,又熄不下去。

这样的生活状态真可怕,却难以摆脱。他们摇摇头说,语气哀伤而诚恳。可我不会忘记,当我还在高四苦苦挣扎的时候,他们寒假回来是如何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大学生活的自由与丰富。

这些家伙,我暗暗笑道,刚进大学时那么兴致勃勃,现在一定遇到什么挫折,又变得如此消沉了那时的我,总觉得这种大三之痒只是其他人的事,与我毫无关系。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骄傲地想。我野心勃勃,意志坚定,头脑聪明,才华横溢,闯劲十足。太多太多的事等着我去做,我的生活正如一部开够马力的机器,哪里会有这样的郁闷。那时,我甚至还写了一篇颇为诡异的讽刺小说《被荒凉岁月遗弃的钻石》,狠狠将这种在不蕴不火中虚度生命的人K了一番。

而今,每当我再看到这篇小说,就像自己的拳头狠狠砸在自己的太阳穴上。

总有些什么是不对头的,我知道,我们全知道,可是明白这一点的人已经懒于谈论它了。

<五>

教学楼,食堂,寝室。上课,自习,上网,睡觉。

班里的同学时常用这样几个词汇支离破碎地计算着他们规规矩矩的日子。都是一群好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细嚼慢咽地吞吃教材,最后普遍以高分通过考试。

两年都这样过去了,可我们现在为什么会突然感到不按与不满?他们焦躁又惶恐地问。我们像一些被人关在笼中逗弄的猫,时而呲牙咧嘴弓起脊梁,时而又懒洋洋地趴下身去什么也不想理睬。

还记得刚上大一不久,一位激进的老师便在课堂上将中国的教育制度批判了一通。她说,大学之前的所有教育都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大学之后的所有教育却又要求学生将被压抑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她说,小学初中高中,填鸭式的灌输倒足了学生的胃口,进大学之后本该放开肚子大嚼,大家却已有心无力。教室里鸦雀无声,蓦然的,像是大家商量好一样,热烈的掌声爆出来,宛如漆黑天空中绽放的礼花。

这也许正是不对头的原因之一,但我想,它并不是全部,至少它对那些一向离经叛道的少年不太适用,比如说我。

<六>

刚进大学时,我的心简直可以吞下太阳---我从来就是热爱自由的人,渴望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和学习方式。而如今摆在我面前的是整整四年干净明朗的时间,就像一块真正属于我的处女地,等待我的耕耘。

我兴奋地做了规划: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踢球;加入话剧团担任导演;抓紧每一点琐碎的时间,包括课间、走路甚至吃饭时阅读高中那些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晚上完成课业之后再投身写作,十一点半熄灯,没关系,打着手电筒趴在床上,在鼾声包围中继续写,反倒更有灵感。

那时的我的确是这样做的。每天陀螺般旋转着。睡不到四个小时,却还是嫌时间不够用。所幸我天生精力充沛,体质强壮,再怎么透支自己,也不会被疲累缚住。尽管偶尔我也会感觉到失落和痛苦---忙碌无法掩盖的失落和痛苦,就像一条在枯叶间若隐若现的毒蛇。可那时的痛苦至少是尖锐的、有形的,找得到理由和根据,就像破皮流血的外伤,因此也就有了治愈的方式。不就是一场失败的高考么,不就是一个没有实现的理想么?我是那种水不服输的失败者,我相信,按照自己攀爬的劲头,总有一天会到达心爱的顶峰。

我是多么怀念那段日子。

说不清楚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只知道某种东西正在悄无声息地在生活的暗处积累,两年之后,它突然带着潜藏的力量扑出来,狞笑着扼住了我的劲项。于是就从那一刻起,我忽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可怕的疲倦,不是身体的劳累,也不是心灵的疼痛,而是发现自己做过的一切和向往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奇痒的感觉充满肺腑。

这时,我的大学生涯刚刚过完一半。

剩下的两年,我又该怎么度过呢?我舍不得浪费一秒,可此刻我灵魂的状态已经改变了,再也回不到从前---正如我们只有一次机会生,也只有一次机会死,正如这世界上有许多门一旦关闭便再也无法开启。

我的理想没有消殒,却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难以实现。我的内在太形而上,外在却太形而下。所以当我读到维特根斯坦那段话时,心会突然一震,仿佛这段话他是专门说给我听的---他像一个属于我的精灵,日夜盘旋在我头顶,重复地预言着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

<七>

阴天,又是一个阴天。成都的天气永远都是这样,既没有烈日炎炎,也没有狂风暴雨。

我年轻的骨头在生锈。

突然想起高中时的一场鏖战,在暴雨之下疯狂奔跑,酣畅淋漓。破旧的土球场很滑,脸上的水道子冲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睛。风很狂,球几乎在半道改了方向。一开始两球落后,再后来三球逆转,我们大叫着,在泥浆中翻滚,抑起头张开嘴,豪饮着天赐的酒浆。

现在算算,我有多久没有进过球场了?尽管我刚进大学时也曾信誓旦旦要踏遍西南交大每一寸草皮。直到最近心血来潮再去体育场逛逛,又碰巧遇见小龙,我才心痛地想起这一点,还没来得及细嚼,随即又被更猛烈的一波难受劲儿给淹没了,就像是堤坝开了一个小口,滔天的洪水便跟在后头涌出来。

和小龙成为朋友之后,两人相约一起去成都体院踢场比赛,坐在公交车里,他一直睁圆了眼睛,看着窗外一掠而过的店铺、招牌、公园和路人。那双天真的眼睛闪着新奇的兴奋,亮如流星。

学长,你看这个学长,你看那个这个可爱的男孩不停地指着窗外,向我展览他的发现,可那些早已看腻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再也不是风景了。

我懒洋洋地冲他一笑,自顾自垂下了头。

<八>

刚进大三不久的一天早晨,正走在通向教学楼的路上,我突然收到了王振威的短信。

周文,我现在已经在北影了,这是我的新号,以后多多联系。

他平淡的语言中潜藏着眉飞色舞的兴奋,这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孩子终于实现了他两年来为之奋斗的愿望。

很巧,那天上网时又遇见了正在读大四的麻宁和赵鹏---她已经保了研,享受着来之不易的闲暇;而他也在积极备战,准备考北影的研究生。

我羡慕他们,真的。

不,不要误会,我现在并没有堕落,更没有放弃自己持续了两年的忙碌状态---我是习惯了劳累的人,闲下来我会死。我还是做着那些我曾经一直做着的事,拼命地学习、看书、写作,可是心里却总是有种越来越强的不满。这两年里,我贪婪地阅读过几百本人类文明的精华,可是生活的意义却在满篇艰深痛苦的思索中变得更加模糊。

我开始弄不清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了,我曾经带着满腔热情去做的事情,而今却变成了机械的习惯。我曾一心想为人类文明的宝库中添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最后却几乎重蹈了维特根斯坦的覆辙---多年以前,这个德意志天才在前半生孜孜不倦地向哲学顶峰攀爬,试图弄明白所有真理,却用了整个后半生努力证明“哲学在于语言的误用,是哲学家神志昏迷与理智痉挛的结果”。

“他以为自己是在上山,其实却走着下坡路”

所以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我也会将钻石一般弥足珍贵的青春遗失在荒凉的岁月中。

<九>

这并不仅仅是我的个人问题---我也曾和班里同学探讨过而今煎熬状态产生的原因。有人说,那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们一直生活在明确的目标之下,尽管这个目标很少有让我们选择的余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可是现在我们正站在学生时代终结的边缘,由于前方模糊不清,压力反倒会摧毁动力。

我笑笑,心想,也许大三之痒仅仅是某种成长综合症。

尽管从岁数上看,我们都已是成年人了,可我一直相信,年龄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长的标志---那种人为划分的时间单位太僵硬,而人却是通过他所经历的一件件触及灵魂的事情才真正长大的。我们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同一种模式当中,从中割裂出来必定会有一阵或长或短的不适。

就像婴儿从母体中脱身的那阵痛苦挣扎,但那是成长的真谛。

我们终究会找到方向和路径,一定。

<十>

进入大三,班里的同学突然爱上了假设。

如果我能怎么样,就会怎么样他们开始把这话像香烟一样挂在嘴边,推算种种美好的可能性,却丝毫没有改变现状的办法。

不论苛责他们是空谈家---当现实让人难以忍受,想像就成了唯一的庇护所。

可那并不是解决大三之痒的办法,我很清楚。

前几天的英语听力课上,老师播放了国家地理频道关于眼镜蛇王的纪录片。镜头下,这些冷峻的生物正在脱皮,努力地蹭着枯枝败叶,难受得扭来扭去,不像是庄严的帝王,倒像是滑稽的小丑。

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加油。

突然发现,有时候,痒不但意味着一种比疼痛还要难受的状态,更意味着伤口之下正在长出新肉,意味着涅盘与重生。

屏幕上眼镜蛇王终于从不适应自己生长的旧壳中钻出来,欣悦地将崭新的皮肤迎向阳光和尘土。

学长,我们该下车了!小龙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或许他以为闭目沉思的我已经睡着了。

我惊悸地抬头,笑着凝望他热情洋溢、雄心勃勃的脸庞。我们俩挤下公交车,一阵冷冷的新鲜空气扑面相袭。

小龙,你相信吗,这一刹那,我同时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斗争的萌芽必将冲破大地

巧克力、葡萄酒,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一定是法国。毫无疑问,罗曼蒂克之乡,爱情美酒的摇篮,法国给予我们的是朝花上的晨露。但谁又知道浪漫玫瑰后的血泪史。就如庄重的巴黎圣母院背后有一个敲钟人,而充满血腥的昂赞采煤区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19世纪后期,即大革命后,高利贷帝国法国发生了大罢工,其中就有昂赞采煤区。工人们在深如蚁穴的矿井中累断了脊背却挣不到糊口的面包,靠工人血肉供养的资本家却贪得无厌地压榨他们的工资。这一切深深感染了这位自然主义作家,促使他创作了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作品《萌芽》成为继巴尔扎克后的又一大奇迹。

雨果光环下的左拉并没有重复弗洛伊德的手法,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呻吟。主人公艾蒂安踽踽独行于原野上把我们带入一个粗犷野性又纯真的矿工的世界。他们长期受着资本家的压榨剥削只为了得到糊口的面包,而这一愿望也渐渐不能实现。在艾蒂安的号召下他们开始觉醒,举行了罢工。资本家招来军队开展了血腥镇压,同时矿井在无政府者的破坏下崩塌了,罢工失败了。整个矿井弥漫着不安与骚动,人们在一片萧条悲伤中却没有绝望,他们等待着会有阳光洒在矿井的那一天。而这也即是左拉的愿望。

拿破仑从第三次发动政变直至1870年法军在色当全军覆没后被俘虏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发生了极大的动荡。因而也促成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13部,它的艺术形式展示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天赋,即前所未有的自然主义特色。左拉在文中除了对于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的师承外,更注重了将其与自然主义的完美结合。这些都源自他能鸟瞰全局,感悟理解生活,才使《萌芽》像达达派作品一样可以表现发人肺腑的呐喊。1884年,左拉来到罢工现场,仅八天后回到了巴黎。所以有人说《萌芽》的产生完全处于偶然,但就是这个偶然却惊动了整个世纪:19世纪的广阔的生活画面下,一个矿工以极大的悲愤控诉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无情。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他义愤填膺;他反抗,他挣扎,他只是为了应得的面包!受压迫的人民的号叫和哀苦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左拉在创作方面的贡献。而更重要的在于《萌芽》开辟了早期工人作品的道路,成为无产阶级的一曲赞歌。它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无可争议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振聋发聩的历史现象:无产阶级已登上了历史舞台,寡头政治终有一日会被代替!

罢工是失败了,但这是暂时的,工人阶级的愤懑最终会像一条绿色的藤蔓从岩石中,从腥风血雨中以他超自然的力量去挣破这黑暗的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受压迫的人民像洪水一样涌入罢工运动中,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斗争!人民的队伍在一天天壮大,黑色的复仇大军在田野里生长,要使未来的世纪获得丰收。在工人鲜血浸润的大地上,已经埋下了自由的种子,不久就会有新的斗争萌芽要冲破大地活跃在世界上了!(俞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586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