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钻石分布在何种地质里?有几种颜色及其市场价格?

天然钻石分布在何种地质里?有几种颜色及其市场价格?,第1张

  按您的要求我做如下解答:

  形成条件(也就是您所说的形成于何种地质条件):高温(1200-1800℃);高压(4万到7万大气压);地壳深部90公里以下)

  是岩浆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金伯利岩中

  其特征的矿物组合为镁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铬尖晶石如我国山东沂蒙山区,辽宁南部等其中辽宁南部有50%以上的是可以做宝石的优质钻石.中国还有发现的产地有:江苏,安徽,河南,山西,湖北,广西,贵州,新疆我国储量居世界第十位.

  我国有远景的产地是:华北地台的郯庐断裂带,太行山断裂带,塔里木地台等.

  钻石的价格=1克拉的价格重量的平方.也就是说一粒4克拉的钻石价格是1克拉的钻石的16倍而不是4倍.

  颜色分类:

  100色:足色(净水钻)肉眼观察为无色.为珍品.

  99-95色:极难看到的淡**调.属多数品种.

  95-90色:肉眼观察有**感.

  90-85色:有明显**感.

  <85色:较深**,属工业钻石.

  **主要是氮含量的原因!!含量越高**越明显.

  有色品种分:红钻,蓝钻,绿钻,黑钻,其他色钻等红钻和蓝钻为珍品.

  现在市场的价格一日千变,一般质量的在1000-5000美圆之间.我这只有较老的价格标准,不过也可给您介绍一下

  美国标准:100(克拉)----1750(美圆) 下同

  160----------2500

  186----------4000

  300----------7000

  日本标准:0205---------2777

  0535---------1190

  国内市场价格我尚不了解

  钻石的净度分6等(中国制)

  1.无瑕:用十倍放大镜检查看不出钻石内部的瑕疵.

  2.极微瑕:用十倍放大镜极难发现瑕疵,有很小的瑕疵.

  3.一号花:用十倍放大镜难发现,有经验者可看出.

  4.二号花:用十倍放大镜易发现,针点或裂隙小区

  5.三号花:肉眼刚刚可见雾状区,表面花纹等

  6.大花:肉眼易见,明显有瑕.

  当然,国外也有其他标准,还有英国标准和美国宝石研究所的标准,我在这也不打出来了,太多了,你看也麻烦,我也累啊

  简单特性:

  1比重为352-355

  2性脆(别以为硬就可以摔啊,其机理和玻璃差不多)

  3硬度为10(水晶只为7,绿松石5-6,孔雀石35-45)

  4色散值为0044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钻石的鉴定(我想老兄有做这生意的意思啊?!)

  1真的钻石用X光透照后为透明(透照10分钟即可),而假钻为黑色(也有呈荧光状态的,即通常所说的夜明珠,这也是有可能的,也属钻石的一种)

  2把握4”C”标准,即:颜色(color),净度(clarity),重量)(carat weight),切工(cut)

  前两者我已说过了,第三就是重量了,重量越大越珍贵,特优者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增长.第四是切工,切工影响价格的1/2.”美国型”是认为”出火”最理想的琢型.

  3相似宝石的鉴定:现市场上的代用品很多,最常用的有:人造立方氧化锆,合成红金石,合成尖晶石,萤石,玻璃等

  4钻石最有效的检测仪器是钻石导热仪,其原理是检测导热性能,如以尖晶石的导热率为1,则钻石的应为707-2120

  我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其实您要是真的想了解透彻,那您还是去买本较专业的书吧,在这学到的毕竟是皮毛啊

水晶和钻石是不同的。他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所有硬度也不同,对光的折射也不一样,在光的照射下,钻石会更亮。而且水晶和钻石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1、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员,是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通常形成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化学式Sio2,莫氏硬度为7,晶体端部呈菱面六面体柱形或角锥形,晶面通常有条纹与玻璃光泽,内含物丰富。2、一般来说,水晶以颜色愈纯、愈光亮、净度和折射率愈高其价值就愈高。3、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含C量96%-999%。即使很纯净的钻石也含有0001%的杂质。钻石中的杂质组分有Si、Al、Ca、Mg、Mn、Ti、Cr、N等。4、钻石中常含有磁铁矿、钛铁矿、镁铝榴石、铬透辉石、橄榄石、石墨等矿物包裹体。首先,钻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宝石之一。

最珍贵的宝石只有五种:

一‘钻石’、优质产地南非。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

二‘红宝石’、优质产地缅甸。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₂O₃)。

三‘蓝宝石’、优质产地缅甸。蓝宝石(Sapphire),是刚玉宝石中除红宝石(Ruby)之外,其它颜色刚玉宝石的通称,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₂O₃)。

四‘祖母绿’、优质产地哥伦比亚。祖母绿被称为绿宝石之王,是相当贵重的宝石(五月的诞生石),国际珠宝界公认的四大名贵宝石之一(红蓝绿宝石以及钻石)。

五‘金绿宝石’、优质产地斯里兰卡。金绿宝石,也称金绿玉。化学成分为BeAl2O4、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

六翡翠。

七碧玺。

八紫牙乌/石榴石。

九水晶。

十尖晶石。

十一橄榄石。

十二绿柱石。

十三黄玉/黄晶。

十四锆石。

十五月光石。

十六欧泊。

十七透辉石。

十八堇青石。

十九坦桑石。

二十绿松石。

对 于钻石原石的鉴别,其结晶上的一些特点是很明显的,例如,晶形上常呈八面体、歪八面体,还可见呈立方体或各种聚型({111}+{100});对那些表面 常被熔蚀成浑圆状的钻石原石,可发现一些反映结晶特点的蚀像,如八面体中有三角形的蚀像,立方体中有四边形蚀像;此外,晶面上的阶梯状生长纹及典型的金刚 光泽也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钻石成品的鉴别

对于钻石成品,则有如下的鉴别方法:

1钻石的肉眼(含10×放大镜下)鉴定

(1)注意宝石的光泽与色散。钻石应呈现典型的金刚光泽,除非受不合格抛光质量的影响;

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能呈现出明显的“火彩”,但需注意常见的人造仿钻品(如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呈现出更明显的“火彩”,从冠部观察见泛出七彩色光,而钻石的“火彩”一般泛出的只是蓝色和橙色两种光。

观看下面的: 中间是钻石,从1点钟位置起,依次是:萤石、石英、托帕石、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YAG、玻璃、GGG、锆石、CZ、铌酸锂、钛酸锶和合成金红石。

(2)注意钻石某些特性的表象。这些特性及其表象主要有:

A、由于钻石的最高硬度,所以在钻石的表面不应有擦痕。

B、由于钻石属等轴晶系,所以有双折射的天然代钻品很可能是锆石。

C、由于钻石的高折光率及精良的切工,当将钻石成品台面向下倒置于一文字上时,从亭部将无法看清该字,此称“读字法”;若将钻石的台面倾向观察者侧置,从台面观察宝石亭部与观察者视线相对的一侧,看不到因为光线漏出而呈现的暗窗,此称“暗窗法”。

将钻石台面向下倒置于一玻璃器皿中,加水至相当钻石底尖位置的高度,以聚敛光源垂直照射其底尖,当将容器拿离下承物一定距离后,在下承物背景上可看到一光芒四射的影像,而且四射光芒远离中心的光域范围,不似其它宝石的影像,光芒与光域交织在一起,此称“看图法”。

(3)用10倍放大镜注意观察不抛光的宝石腰部有否蚀像、解理面、生长纹等原始痕迹。

(4)注意钻石的一些辅助鉴定特征。凭借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的结果,但却能籍此简单有效地达到防范的'目的。这些特征主要有:

A、注意钻石的“量价比”。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

B、注意钻石加工工艺留下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性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引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

2、液滴试验

本试验的依据是钻石的亲油性。具体做法是用油性笔可以在钻石的表面划线或写字,而在其它宝石表面做同样试验时,油迹将呈断续的浮滴状。与此相类似,民间还 有一种铅笔划线法,具体做法是先用水润湿样品,然后以铅笔在其表面上划线,如果不留下铅笔的痕迹,说明被测样品为钻石,否则为其它宝石品种。

3、仪表试验

(1)热导仪。根据钻石的高热传导性能而设计,由于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它成为鉴定钻石最常用的仪表。由于此仪表较昂贵,民间常以“舌舔”的土办法去体验样品的冰凉感,从而判断样品的热导率,不过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2)钻石眼(反射仪)。根据钻石在红外线照射下的反射率明显大于其它物质的原理而设计。这类仪表实际使用得不多,因为其使用有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只能测裸钻,而且主要可测标准圆钻式切工者。

4、密度测定

除了测得352(±001)g/cm3的标准钻石密度值外,还可注意一些可供简易鉴定参考的规律性特征,例如因“火彩”而与钻石外观非常相象的常见人 造代钻品,其密度均大于钻石且差别明显,所以,同样尺寸下仿钻品要重,而同样重量下仿钻品的颗粒要小;常见无色透明的天然宝石,其密度值多比钻石小,其中 与无色透明托帕石之间,虽密度很接近,但据均非性很容易将之区分开。

5、宝石显微镜观察

利用宝石显微镜主要是观察包体特征。根据钻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其包体类别的特点是以固态包体为主,而具体常见的包体品种有:金刚石、透辉石、镁铝榴石、尖晶石、橄榄石、锆石及石墨(碳斑)等,这反映了钻石形成的基性超基性环境。

6、浸没试验

因为折射仪测定的上限一般是181,钻石的折射率特征只能通过浸没法间接获得。根据钻石折射率的特点,试验可选择二碘甲烷(N=174)作浸液。

其中,因为折射率与二碘甲烷接近而边界不清者,多属代钻品。不过需要注意:人造代钻品的折射率值与钻石相差不大甚至更高,这样浸没试验将发挥不出效果;由于不是准确测定,该试验的结论只能是供钻石鉴定的辅助依据。

7、分光镜观察

无色-淡**系列的钻石在紫光区(415nm)有吸收带,褐色钻石在蓝绿光区(504nm)处还有一条吸收线。

8、荧光试验

在紫外线长波条件下,钻石发蓝白色的荧光,Ⅱb型钻石还可见到磷光。不过需要注意:有些产地的钻石无此现象,另外,具蓝白色荧光者还有其它的一些宝石品种。

9、X-光照相试验

由于钻石对X-光的透射能力强,因此在该试验的感光照片上出现的是亮斑,而其它外观相似宝石在同样试验条件下得到的是一宝石的暗影。此试验因属有损鉴定,应慎用。

10、硬度试验

此试验虽属有损鉴定应慎用,但由于只有钻石的锐部(如腰棱)才能在刚玉片上留下擦不掉的划痕,所以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鉴定方法,可以适时地择用。

沅江起源于贵州的施秉、福泉和都匀,途经20多个县市进入洞庭湖,全长1100km,流域面积达8700km2,几乎都含有金刚石。沅水流域位于江南地轴西段的雪峰山脉北侧,属于扬子地台中南边缘隆起带,本区出露的基底为中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是由灰绿色、绿色千枚岩与千枚状板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厚度大于1000m,岩石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是950~1100Ma(贺灌之,1984)。沅江中、下游主流河段位于湖南境内,长567km,河床纵坡降较小(065%~02‰),切割元古宇及中新生界红色建造。金刚石砂矿主要分布在I-Ⅷ级阶地及现代河床沉积物中。湖南金刚石不仅较广地分布于湖南沅水流域各地,而且也零星散布于相邻地区,如澄水、资水、湘水、乌江、都柳江和红水河诸流域的一些地点,还有广西的天瑶山区。已分别在多种岩石中发现过金刚石,他们是分布于湘、黔、桂毗邻区早震旦世长安组冰渍层;早泥盆世莲花山组石英砂岩;早泥盆世郁江组和中泥盆世邦寨组砂砾岩;桂中、桂北及黔南等地;湖南靖县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的长石砂岩、粉砂岩等;沅水中、下游及滨湖地区的白垩纪—古近纪红色岩层;第四纪现代河流及各种冲积砂矿(马文运,1989;章人骏,1985)。虽然已经在湖南、湖北及贵州发现多处含有微粒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群),但至今为止没有发现能够解释原生金刚石来源的火成岩。

贵州镇远马坪是我国最早发现含金刚石云母金伯利岩体的地点。1965年,贵州101地质队首先在镇远发现马坪云母金伯利岩体,随后又发现几百个规模不大的由岩床和岩脉组成的偏碱性超基性岩岩带。该地单个岩体长几十米至几百米,厚几厘米至几米,岩带的岩体多沿北东东或近东西向的小断裂分布,产于断裂带本身、旁侧裂隙或围岩层间裂隙中,与围岩的界限清楚,无明显蚀变现象。马坪附近的几十个岩体为云母金伯利岩,岩性主要为细粒云母金伯利岩和镁铝榴石云母金伯利岩两种,其他地点主要为橄辉云煌岩和斑状云母橄榄岩,集中分布于白坟、思南、溪头和捆双等地,围岩为寒武系、震旦系和元古宙的板溪群(章人骏,1985)。

目前,该区共发现4个钾镁煌斑岩–钾质煌斑岩区:贵州镇远及麻江钾镁煌斑岩–钾质煌斑岩区;湖南宁乡钾镁煌斑岩–钾质煌斑岩区;湖北大洪山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钾质煌斑岩区以及扬子地台西缘超钾质煌斑岩区。前两个岩区都曾在人工重砂大样及附近河流重砂中找到过大小、数量不等的金刚石,但原岩中均只发现小粒的金刚石,远未达到金刚石开采品位,不能进行商业开采;第三及第四个岩区没有发现金刚石(金鹤生,1989;池际尚等,1996,董斌,2009)。

1990年湖南413队首次在宁乡云影窝地区发现了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群,并在该岩群中找到了数十颗小粒金刚石,最大者重10mg(李荣清,1996);1998年又在常德港二口的洞湾地区新发现了含金刚石的橄榄钾镁煌斑岩岩体。因此,本文着重介绍该地区与金刚石来源有关的岩石情况。

宁乡钾镁煌斑岩发现于1990年10月,岩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县城南南西11km处的沩乌乡云影窝和早禾滩一带。区内地貌属平原丘陵类型,相对高程为30~80m。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宁乡附近有几条重要的岩石圈断裂,即灰汤–浏阳–万载岩石圈断裂(北东东向)、常德–安仁岩石圈断裂(北西向)和祁东–宁乡南北向壳断裂,这几条断裂在湘乡–长沙–益阳交汇成一个构造薄弱带(图230)。

宁乡钾镁煌斑岩区包括两个岩带,即云影窝岩带和早禾滩岩带。其中,云影窝岩带包括8个钾镁煌斑岩体,早禾滩岩带则由19条岩脉组成,岩脉沿北西和北东东两个方向分布。区内出露的基地地层为板溪群五强溪组的紫红色粉砂岩和砂岩,盖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白垩系的红层砂岩。

图230 湘黔两省金刚石来源、矿(点)分布及其区域地质构造简图

(据盛学庸,1997;孙士军等,1998;饶家荣,1999;张令明等,2007;林玮鹏等,2009等资料编制)

Figure 230 Simplified map showing diamond origins,diamond mines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Hu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After Sheng Xueyong,1997; Sun Shijun,et al,1998; Rao Jiarong,1999; Zhang Lingming,et al,2007; Lin Weipeng,et al,2009)

常德港二口洞湾地区的钾镁煌斑岩岩体露头出露约13m,侵入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中,岩体中穿插有晚期的石英脉体及板状捕虏体。岩体露头风化严重,呈棕**,斑状结构,斑晶有金云母、透辉石和橄榄石。岩石蚀变强烈,蚀变后又遭风化作用后,野外露头往往由粘土、褐铁矿矿物组成。

水晶和钻石是不同的。他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所有硬度也不同,对光的折射也不一样,在光的照射下,钻石会更亮。而且水晶和钻石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1、水晶是石英家族的成员,是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通常形成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化学式Sio2,莫氏硬度为7,晶体端部呈菱面六面体柱形或角锥形,晶面通常有条纹与玻璃光泽,内含物丰富。2、一般来说,水晶以颜色愈纯、愈光亮、净度和折射率愈高其价值就愈高。3、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含C量96%-999%。即使很纯净的钻石也含有0001%的杂质。钻石中的杂质组分有Si、Al、Ca、Mg、Mn、Ti、Cr、N等。4、钻石中常含有磁铁矿、钛铁矿、镁铝榴石、铬透辉石、橄榄石、石墨等矿物包裹体。首先,钻石是已知的硬度最高的宝石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97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