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
(一)地质找矿模型
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结合部位东段南侧,形成于准噶尔微板块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背景下的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中泥盆世弧裂谷环境。
赋岩容矿地层:铜矿化斑岩主要侵入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下岩性段玄武岩中。
矿化斑岩:铜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泥盆世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斑岩中,脉状和岩枝状,断续延长约7km,宽50~150m。三叠纪花岗斑岩引起矿化—蚀变叠加。
控岩控矿构造:矿化受花岗闪长斑岩体控制,岩体分布受卡拉先格尔断裂带控制。
矿床特征: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中,部分产于围岩中。呈不规则脉状、分枝脉状,沿走向及倾斜方向有膨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变化;以原生矿石为主,氧化矿石很少;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为主,少量斑铜矿与辉钼矿,偶见钛磁铁矿、白钛矿;次生氧化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次为蓝铜矿、褐铁矿、黄钾铁矾。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是他形粒状结构、充填结构、共结结构、碎裂结构,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较少,构造以星散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局部可见脉状构造;矿石中伴生有益元素为金、银、钼。
蚀变类型与分带: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后期有钾长石化、硅化叠加。
成矿流体:102~411℃,8DSMoW=-80‰~-89‰,δ18OH2o为208‰~388‰,成矿流体主体来自岩浆。
稳定同位素:矿石中硫化物206Pb/204Pb=18052~19362,207Pb/204Pb=15501~15606,208Pb/204Pb=37813~39355,δ34Sy-CDT=-65‰~11‰,成矿物质主体来自岩浆。
成矿时代:中泥盆世斑岩型成矿,三叠纪构造—岩浆—流体叠加
成矿作用:成矿金属和硫主体来自岩浆,成矿流体主体来自岩浆分异;中泥盆世斑岩成矿,三叠纪构造—流体—矿化叠加;中温—低温成矿,应为复合斑岩型铜(金钼)矿床。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地球物理:区域上位于吉木乃-二台布格重力高异常区北部边缘宽缓的梯度带上,该梯度带与深大断裂有关(图3-49);处于阿尔泰-二台正磁异常区北部的过渡带上,局部磁异常发育,该磁场区向西延伸到乔夏哈拉一带,与火山岩及岩浆活动有关(图3-49)。正常围岩(碳质层除外)具有高阻、低极化特征(≤2%),矿化体均具有高极化特征(≥5%);钻孔岩矿石大部分无磁性或微弱磁性;激发极化法高极化、相对高阻一低阻是判断本区呈浸染状分布的硫化物矿体的重要找矿标志;勘查实践表明高极化、低阻往往与碳质地层分布有关。
物探异常:常规激发极化法和双频激发极化法获得的异常一致,并有效反映了与含矿地质体的分布。采用AB=1500m、MN=40m、供电周期8s、延时100ms的技术条件;该区极化率背景小于2%,以3%为异常下限圈定4处异常,其中有3处异常极化率峰值大于8%,对应视电阻率为低阻,最小值小于200Ω·m,主要反映了含碳质层的分布(图3-50)。在斑岩铜矿分布区以3%圈定高极化异常长1000m,宽100~200m,且异常向东未封闭,极化率一般3%~5%,最高达65%;与之对应,视电阻率处于高阻(1000~1400Ω·m)与相对低阻(600Ω·m)的过渡带上,而北东部低阻(≤≤200Ω·m)、高极化反映了含碳地层分布。激电测深(图6-1)表明,AB/2在15~40m为低极化(15~25%),65m后极化率急剧升高,当AB/2达500m时,极化率为5%以上并保持稳定;高极化处于高阻-相对低阻的过渡带上,高极化异常尚未封闭,说明高极化体向下延伸较大。本区磁场变化较复杂,其中与含矿斑岩体和矿化体对应为背景磁场变化,而在基性火山岩中、二长花岗岩中出现明显的稳定磁异常。
区域地球化学:1∶20万化探是以Cu、Mo、Au、Ag为主、伴有Cd、Sn、Cr、Ni、Co、MnO等元素,Pb元素位于异常主体的东北部(图3-49)。异常形态总体为NWSE向,总面积96km2,主要位于卡拉先格尔断裂带的上盘。Cu、Au、Ag、Mo、Sn分布一致且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而Cr、Ni、Co、MnO主要为高背景、异常分布相对零星。其中Cu异常面积68km2,最高值348×10-6,平均值105×10-6;Au异常面积28km2,最高值541×10-9,平均值132×10-9;Mo异常主要位于Cu异常的中心部位,最高含量4×10-6。矿区1∶5万化探,在矿区圈定明显的以Cu、Au、Ag、Mo、W、Zn、As、Sb、Sn、Cr、Ni、Co等多元素组合异常,面积107km2。其中Cu、Au、Ag、Mo、W相关性好、浓集中心明显、主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含量高,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上;Zn、As、Sb、Sn存在高背景或单点高异常,位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上;Cr、Ni、Co异常及高背景位于上述异常西侧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基性火山岩中;Pb无明显的异常显示(图6-2)。其中Cu异常面积68km2,平均值185×10-6,最高值3438×10-6;Au异常面积23km2,平均值356×10-9,最高值170×10-9;Mo异常面积1km2,最高含量141×10-6。
矿区地球化学: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具有明显的Cu、Mo、Au、Ag元素组合(图3-50)。其分带特点为Cu、Mo、Au为内带,Ag、Sb为中带,As、Bi、Pb、Zn、Sn、W为外带,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元素组合特征。Cu、Mo、Au异常主要位于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三元素浓集中心一致,共生组合明显,主要分布在斑岩体中。控制异常长1000余m,宽300~600m,最高含量分别为3326×10-6、125×10-6、196×10-9。Ag、Sb元素主要分布在含矿斑岩体上及下盘玄武岩中,且浓集中心主要在下盘,在岩体中仅为高背景。其中Ag异常呈不规则环带状,具有四个浓集中心,走向长度与斑岩体基本相似但均分布在围岩中,最高含量为1266×10-6;Sb总体为低含量中的高背景,最高含量仅036×10-6。As、Bi、Pb、Zn主要在斑岩体外接触带呈高背景和局部异常分布,在岩体上一般呈低背景。在岩体上含量一般分别为Pb8~10×10-6,Zn40~80×10-6,As2~5×10-6,Bi02~03×10-6;在接触带上上述四元素浓集分布特征也不一致。
岩石测量结果显示在斑岩铜矿后期仍存在热液和矿化活动,要注意在岩体下盘Ag的富集现象。
(三)综合找矿模型
哈腊苏铜矿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结合部位东段南侧,玛因鄂博大断裂西南侧,形成于准噶尔微板块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背景下的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中泥盆世弧裂谷环境,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区主要出露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区内矿点、矿化发育,已发现铜(金)、铁、铅锌等多处矿点,是典型的矿化集中区。
图6-1 哈腊苏铜矿8号勘探线综合剖面图
图6-2 哈腊苏铜矿1∶5万化探剖析图
该区不同比例尺化探异常明显。其中区域化探Cu多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带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带成矿地质环境及主要找矿靶区;1∶5万化探进一步划分了找矿靶区、明确了主要找矿矿种;大比例尺化探详细圈定了地层、岩体含量变化特征,对于圈定矿化体分布、研究分带特点、预测矿体剥蚀深度和隐伏矿体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物探反映矿区处于重力异常梯度带上和不同磁场的过渡带上,与深大断裂及不同地质环境过渡区密切相关。在岩体含矿性评价方面,大、中比例尺激发极化法具有独到的作用,中-高极化能有效反映硫化物分布,同时视电阻率参数可配合极化率参数区分碳质干扰、异常与硫化物分布是否有关。
遥感地质找矿利用除ETM6外的6个波段数据,通过图像增强处理获取的TM3/TM1、TM5/TM7比值图像和TM1、TM3、TM4、TM5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第四主成分PC4-F以及TM1、TM4、TM5、TM7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第四主成分PC4-H图像在遥感蚀变异常提取中具有良好效果。
根据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初步建立了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型铜矿的综合找矿模型(表6-1)。
二、松树沟-玉希莫勒盖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
(一)地质找矿模型
大地构造: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南部边缘,伊犁微板块中的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北为博罗科努南缘断裂,南为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
赋岩容矿地层: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下段安山质火山岩,是陆缘岩浆弧挤压向引张构造转换地质环境中的产物。
矿化斑岩: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的细粒闪长岩、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Ⅰ型,规模小。
控岩控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NW向断裂构造,形成相对较早;晚期NNE向断裂活动,构造-流体叠加明显。
表6-1 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型铜矿综合找矿模型
矿床特征:矿体或呈带状产于斑岩体的边部(松树沟),或呈脉状产在大哈拉军山组中(玉西莫勒盖);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斑铜矿、黝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细晶结构为主,浸染状构造(松树沟)和脉状构造(玉西莫勒盖);矿石建造为Cu-Au-Ag-Mo,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
蚀变类型及分带:硅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硅化显然是后期构造-流体作用的产物。
成矿作用:石炭—二叠纪细晶中—酸性岩体侵入大哈拉军山组,构造—岩浆—流体作用在岩体边部发生斑岩型矿化(松树沟),在地层中发生热液脉型矿化(玉西莫勒盖),可能会构成斑岩-矽卡岩-热液脉成矿系统。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地球物理:在区域中,处于西天山近EW向强正磁异常带东段,博罗科努负磁异常带与伊犁正磁场区的接壤部位,该部位与区域控矿构造及线状分布的中酸性岩体较吻合;伊犁磁场内沿巩乃斯河存在一个强大的磁力高异常带,峰值达+800nT,带内最老岩石为石炭系,其岩石磁性很弱,不会引起如此强度的磁异常,可能与深部磁性体有关。属于西天山异常区相对平缓的重力高异常区,重力梯度变化达267×105m/s2/km,反映了天山中央岩石圈断裂的西延位置。今后在该区找矿中应注意区域上正、负磁场梯度带上的普查找矿工作。
物探异常:ηS最大值55%~20%,正常场均为06%,对应ρS为120~350Ω·m的低阻值区,异常的展布方向基本与断裂构造和矿化蚀变带的展布方向一致。从物性参数特征(表3-4)可以看出:石英闪长岩、灰绿色安山岩、晶屑凝灰岩具有一定磁性,但不强,其次是火山角砾岩具有弱磁性,其他岩性几乎无磁性;黄铜(黄铁矿)矿激电特征为低阻—高极化,氧化铜矿则为中高阻—高极化特征,晶屑凝灰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阻—中极化特征,而碳质泥灰岩则具中阻—中极化特征;孔雀石、黄铜矿、黄铁矿其磁性无差异,孔雀石极化率变化范围365%~933%,平均值574%,电阻率变化范围781~1258Ω·m,平均值985Ω·m;黄铜矿、黄铁矿极化率变化范围385%~863%,平均值525%,电阻率变化范围88~235Ω·m,平均值120Ω·m。岩(矿)石物性特征见图3-52。
区域地球化学:位于阿吾拉勒Cu、Mo、Au、Pb、Zn、Ag、Fe综合异常上,为铜金多元素异常区,区内分布有蒙琼库尔Cu、Au、Mo、Pb、Zn、As、Sb、Cd综合异常一处。
矿区地球化学:1∶1万岩石、岩屑化探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相对区域背景都有明显增高,离差反映成矿成晕能力较强,依次为Au、Cu、Zn、Pb(表6-2)。异常集中在闪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呈带状NW向展布。
表6-2 玉希莫勒盖达坂铜(金)矿区元素背景值
(三)综合找矿模型
松树沟-玉希莫勒盖斑岩铜矿带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南部边缘,伊犁微板块中的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系,北为博罗科努南缘断裂,南为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作为重要赋岩容矿地层的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火山岩是陆缘岩浆弧挤压向引张构造转换地质环境中的产物;石炭—二叠纪细粒闪长岩、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在岩体及附近围岩中发生浸染状和脉状不同产状的矿化。
区域化探异常明显,Cu、Au,Ag,Mo多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带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带主要找矿靶区;1∶5万化探进一步划分了找矿靶区、明确了主要找矿矿种;大比例尺化探详细圈定了地层、岩体含量变化特征,对于圈定矿化体分布、研究分带特点、预测矿体剥蚀深度和隐伏矿体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物探反映矿区处于重力异常梯度带上和不同磁场的过渡带上,与深大断裂及不同地质环境过渡区密切相关。在岩体含矿性评价方面,大、中比例尺激发极化法具有良好的作用,中-高极化能有效反映硫化物分布。
有效的遥感地质找矿方法技术还在探索中。
根据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初步建立了松树沟-玉希莫勒盖斑岩铜矿带的综合找矿模型(表6-3)。
表6-3 松树沟-玉希莫勒盖斑岩铜矿综合找矿模型
三、土屋-赤湖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
(一)地质找矿模型
大地构造: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Ⅱ)准噶尔微板块(Ⅱ1)觉罗塔格裂陷槽中段南缘,处在康古尔大断裂北侧、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部边缘影响带中。
赋岩容矿地层:上石炭统企鹅山组火山-沉积岩系中。该组下部为中细粒砂岩夹沉凝灰岩,中部为玄武岩、安山岩夹火山角砾岩,上部为细(粉)砂岩、含砾长石岩屑粗砂岩夹凝灰岩。地层已发生褶皱,形成近EW向似箱状背斜,并遭受韧性变形。
成矿斑岩体:成矿斑岩体是由早期闪长玢岩体和晚期斜长花岗斑岩体组成的复合岩体,呈近EW向长条状分布于似箱状背斜核部。岩体已卷入韧性变形,局部糜棱岩化并矿化。根据地层时代推断,岩体侵入时代应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
控岩控矿构造:含矿岩体产于似箱状背斜的核部,矿(化)带产于韧性剪切带边缘的弱变形域之中或旁侧。
矿床特征:矿体主要赋存于斑(玢)岩体内,少量分布于围岩中;呈似透镜状雁列分布,平、剖面均呈“多”字形排列组合;矿体走向NEE,向S陡倾斜,向W侧状,侧伏角较小。矿石类型为典型的细脉浸染状铜(钼)建造,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斑铜矿、铜蓝和辉铜矿;黄铁矿主要发育于矿体顶、底板,主矿体中基本无黄铁矿存在;脉石矿物以新生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矿石中—细粒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闪长玢岩体内矿石与石英细脉共存的细脉浸染状、团块状构造,在斜长花岗斑岩体中,矿化则以浸染状为主。矿化可分三期四阶段,第一期矿化为岩浆晚期气成热液成矿期,形成遍布岩体的预矿化;第二期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是矿床主成矿期,又可进一步分为二个矿化阶段,第一阶段为韧性断裂控制的初矿化阶段,即石英—硫化物阶段,第二阶段为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工业矿化阶段,即硫化物—氧化物阶段;第三期矿化为次生氧化成矿期,矿床产生氧化淋滤及次生富集作用。
蚀变类型及分带:矿体蚀变类型齐全,分带明显,矿体及顶板蚀变强度大于底板。自中心向两侧可划分出强硅化带、黑云母带、石英—绢云母带、绢云母(泥化、石膏化)—青磐岩化带。黑云母带基本分布在主矿体内部。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温度120~350℃,成矿流体盐度9%~12%NaCl eq,成矿流体δD=-69~—44‰,δ18O=027‰~793‰,以岩浆流体为主,混有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硫化物δ34S=02‰~80‰,硫来自地球深部。
成矿作用:成矿过程与板块碰撞造山变形演化相伴随。造山褶皱和深断裂导致深源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上侵,其前峰(顶部)就位于背斜核部,形成含矿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体。脉动式挤压造山继续进行,韧性断裂沟通深部同源残余含矿岩浆热液上涌,进入高渗透韧性变形带,发生流体循环和少量矿质沉淀。造山抬升,韧性挤压带转化为脆-韧性剪切带,矿液被“抽吸”到剪切带张性空间,随着温压剧降,矿质沉淀,形成铜矿体。成矿是在构造动荡环境下发生的,矿化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矿床成因类型:浅成中温热液细脉浸染型(斑岩型)铜矿床。
成矿时代:推断为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
控矿因素和矿化标志:控矿因素包括浅成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复合岩体为成矿母岩,韧性、脆—韧性断裂是斑岩型铜矿床的导矿、储矿构造;矿化标志包括地表面型孔雀石化(及褐铁矿化),原生黄铜矿化(辉钼矿化)、黄铁矿化等,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泥化、石膏化)、青磐岩化蚀变组合。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区域地球物理:1∶20万布格重力异常总体呈近EW向展布,重力值由南向北增高(图3-43),中南部为近EW向展布的康古尔重力梯度带,梯度变化2×10-5m/s2/km。该梯度带在土屋、延东铜矿附近分为南北两枝,向东又合二为一。在土屋—延东一带,重力场出现局部膨大,在东部和西部分别形成局部重力高、重力低,土屋铜矿位于局部重力高中,而延东铜矿位于局部重力低南侧。1∶20万航磁异常总体走向近EW向,大致以康古尔断裂带为界,北部为雅尔帕克-平顶包高磁异常区,南部为秋格明塔什-高独包低负磁异常区,土屋、延东铜矿位于高磁异常带与低负背景磁场区的过渡带上(图3-43)。在土屋、延东铜矿附近叠加了局部高磁异常,总体反映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和侵入岩活动。
矿区(田)地球物理:1∶5万重力测量成果显示,延东铜矿位于一条带状重力高北翼;该局部重力异常带走向清晰,异常强度约300×10-8m/s2;该重力异常反映了铜矿床及含矿母岩的分布。1∶5万航磁成果(图3-44)显示,土屋、延东铜矿总体位于正磁背景场中。从1∶5万航磁资料分析,土屋、延东铜矿与岩浆侵入后期热液活动有关,因此,要注意岩体边部及构造带中微弱磁异常与矿化活动的关系。1∶5万激电测量以1%为异常下限圈定激电异常ηsmax=4%,激发极化法具有直接反映更深部矿体信息的作用。
矿床物探异常:正常地层和岩体具有相对高阻(≥100Ω·m)、低极化(ηs≤15%)特征,含矿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具相对低阻、高极化特征;含碳地层为明显低阻、高极化,电阻率一般在50Ω·m以下,极化率大于5%。密度值从斜长花岗斑岩→碎屑岩→闪长玢岩(含矿或不含矿)→玄武岩逐渐增大,其中碎屑岩平均密度为266×103kg/m3,构成正常背景;斜长花岗斑岩(包括含矿斜长花岗斑岩)密度较低,与正常围岩有(-002~016)×103kg/m3的密度差;中基性火山岩、闪长玢岩(包括含矿闪长玢岩)密度较高,高出正常围岩(009~018)×103kg/m3。含矿的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无磁—弱磁性,而闪长岩、基性火山岩具中—强磁性。
与斑岩铜矿相关的物探异常组合为高极化、相对中-低阻、弱重力高(含矿闪长玢岩)或重力低(含矿斜长花岗斑岩)、无磁—弱磁性。当矿体埋深较大(一般大于100m)时,极化异常降低。碳质地层干扰体表现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正常重力、无磁异常。闪长岩、基性火山岩一般具低极化、高阻、高重力、中—强磁性。土屋铜矿1∶2万高极化异常体的极化率异常为3~4%,最高54%,高极化率异常反映了土屋铜矿床的分布(图3-45)。延东铜矿圈定激电异常体极化率异常一般5~7%,最高8%(图347)。钻探结果证实,激电异常由矿体、矿化体引起;局部磁异常与闪长玢岩体有一定关系;而局部重力低反映了以斜长花岗斑岩为主的斑岩铜矿上以重力异常特征。
(三)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区域地球化学:1∶20万化探显示土屋、延东铜矿处于呈东西向展布的Cu、Mo、Ni、Co、Hg、Au、Fe2O3等元素的高背景带上(图3-43),该高背景带面积约1000km2,Cu背景值为30×10-6。在土屋—土屋东一带形成清晰的60km2以Cu为主的多元素局部组合异常;在延东铜矿区形成9km2以Cu为主的多元素的局部异常;此外在土屋、延东铜矿北西侧尚有一面积近200km2Cu、Ni、Cr等多元素组合异常。反映了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复杂性和矿区(田)局部异常的难识别状况。
矿区(田)地球化学:在土屋、延东矿区1∶5万化探局部异常反映明显(图3-44),Cu为主要目标异常,Cu背景值为(30~40)×10-6,组合样铜极大值800×10-6。在土屋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约7km2,主要元素组合为Cu、Mo、Au、Ni、Ag、Zn、Cd等,异常区内包括土屋、土屋东矿床;在延东铜矿区圈定的铜异常面积约6km2,元素组合为Cu、Mo、Ag、W、Zn、Pb、Cd,异常呈椭圆状,走向近EW向。
矿区地球化学:1∶2万土壤化探结果表明,Cu与Au、Ag、Pb、Zn、W、Mo、As、Sb、Bi、Cd等元素具有共生组合关系,在不同矿床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并处于高Mn(≥1000×10-6)的地球化学环境中;而Ni、Co元素与之无相关关系,主要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脉岩有关。土屋、土屋东矿床的元素组合以Cu元素为主,具有Cu、Au、Mo、Ag、Bi为内带,零星的Zn、Sb、Cd、W、Pb、As等弱异常为中—外带(图6-3)的组合特征。经聚类分析,在025相关系数水平,上述元素分为Cu-Au-Bi;W-Zn;Pb-Mn及其他单元素组合。采用≥100×10-6为异常下限,圈出一条Cu异常带长35km,宽500~700m。该带具有两个浓集中心,与土屋、土屋东两个矿化带分布一致,异常极大值分别为4598×10-6(土屋)、2685×10-6(土屋东)。就上述两个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而言,土屋东铜矿床的Au、Mo、Bi、Cd等元素普遍高于土屋铜矿床。土屋、土屋东铜矿床Au极大值分别为50×10-9、≥50×10-9,Mo极大值分别为5×10-6、≥50×10-6。
图6-3 土屋铜矿土壤测量异常图
图6-4 延东铜矿土壤测量异常图
延东铜矿床异常元素组合极为复杂,以Cu、Au、Ag、W、Mo、Bi、Cd等为内带,Pb、Zn、As、Sb为内—中—外带(图6-4)。Cu异常长2000m,宽500m,异常极大值为2300×10-6,向西因侏罗系覆盖异常明显减弱。Au、Ag、Pb、Zn、W、Mo各元素最高含量分别为108×10-9、3600×10-9、123×10-6、586×10-6、5×10-6、128×10-6;而As、Sb主要位于矿化带南侧(上盘);M异常位于矿化带南外侧。
(四)综合找矿模型
土屋、延东铜矿位于康古尔深大断裂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觉罗塔格裂陷槽中段南缘,矿区出露一套上石炭统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沉积岩,并有华里西晚期斜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浅成中酸性岩体出露。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区域化探Cu及多元素高背景及局部组合异常区一般反映了成矿带的分布,局部Cu多元素异常集中区反映了矿田的分布范围,而中、大比例尺化探Cu及多元素组合异常反映了矿床的分布。
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航磁异常高—低过渡带及由此划分的重、磁不同方向线型构造、环型构造的交汇部位反映了成矿的有利部位。中、大比例尺物探(尤其是激发极化法)对于探测矿床及矿体的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当斑岩铜矿体出露地表时,浅成中酸性斑岩体+面型孔雀石化(或Cu多元素组合异常)+激电异常的“三位一体”找矿模型在斑岩铜矿评价中极为有效;当矿体处于半—浅隐伏状态,激电异常+矿化蚀变斑岩体露头(或不出露)+Cu及多元素化探异常是半隐伏矿的找矿标志;当矿体处于中—深隐伏状态,地表没有含矿斑岩体出露,物探弱—高极化异常+重力低(或弱重力高)+无—弱磁异常组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据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初步建立了土屋斑岩型铜矿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表6-4)。
表6-4 土屋斑岩型铜矿综合找矿模型
续表
问题一:宝石在哪里生长的 宝石的生长,是指宝石形成的过程。宝石不是本来就有的,在矿物、岩石还是熔液的时候,当某个地方的岩浆达到特定的温度。压力,而且富含宝石的矿物组成元素,那就可以形成宝石。宝石形成的时候,先长成一个核,然后围绕着核,慢慢的结晶,只要条件适合,最终宝石会越长越大。这个过程就是宝石的生长。
当然,宝石的生长不是一直持续的,如果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或者组分浓度改变了,都会使宝石停止生长。当某一时刻,又达到了生长的条件,宝石又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幻晶。宝石生长的时候,包含了原有的别的宝石或者本宝石的晶体,这就是晶中晶。
宝石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过饱和的液体结晶的过程,这个和的水溶液里面溶解盐,饱和后再给盐水降温,盐就会稀出,结晶的道理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一个是熔液,一个是溶液。
问题二:宝石一般在哪里能找到 河滩边
问题三:中国那些地方有宝石矿? 1、我国宝石矿产资源大约有100多个品种,现有宝石矿点200多处,几乎遍布全国。
主要宝石品种有:钻石、蓝宝石、红宝石、锆石、石榴石、海蓝宝石、碧玺、橄榄石、黄玉等。
但几种较贵重的宝石品种,如:祖母绿、金绿宝石、欧泊、翡翠等,尚未发现有利用价值的矿床。
2、我国的宝玉石矿主要有6个成矿带。
a东部沿海宝石矿带:
北起黑龙江省,南至海南岛,是我国宝玉石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分布在辽 宁复县、山东蒙阴、湖南沅江一带的钻石矿床;分布在海南蓬莱、福建明溪、江苏六合、山东昌乐、辽宁宽甸、黑龙江一带的蓝宝石、锆石、尖晶石等矿床。此外,岫玉也产在这一带
b天山-阿尔泰宝石矿带:
宝石主要产在伟晶岩中,最著名的是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宝石矿床,盛产海蓝宝石、彩色碧玺、黄玉、水晶。
c阴山及边缘地区宝石带:
分布在东西向构造控矿的花岗伟晶岩、石英脉及热液蚀变带,也是产出宝石的主要部位。
特别是内蒙的角力格太伟晶岩中海蓝宝石、石榴石、绿色碧玺、水晶等,乌拉山的芙蓉石、紫晶、水晶等,巴林右旗的鸡血石。
d昆仑-祁连山宝石带:
著名的新疆和田软玉及甘肃祁连岫玉等产于此。
e喜马拉雅宝石矿带:
云南发现许多宝玉石,如托帕石、海蓝宝石、祖母绿、红宝石、锡石等。
云南是中国的重要的宝石产出地和贸易区之一。
f秦岭宝石矿带:
河南独山玉、密玉等,特别是湖北郧阳地区的绿松石,是世界著名的玉石品种。
湖北铜录山的孔雀石在我国也久负盛名。
――――
摘自《地学论坛―中国地学专业论坛>珠宝玉石>世界宝石分布》
问题四:宝石在什么地方才有的?? 你问的是什么种类的宝石?世界各地都有开采宝石的地点
问题五:想知道最常见的宝石都有哪些吗? 宝石有哪些类型?
最初,人们所利用的宝石材料都来自大自然,因而赋予了宝石的天然属性。但由于天然宝石稀少且价格昂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工宝石进入珠宝首饰市场,成为宝石领域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因此,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宝石定义为“是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
一、按宝石成因分类
1、天然珠宝玉石:分为-天然宝石 -天然玉石 -天然有机宝石
2、人工宝石: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
珠宝玉石
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天然珠宝玉石
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统称为天然珠宝玉石。
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
天然宝石
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 (可含双晶)
例:钻石、红宝石唬蓝宝石、祖母绿、水晶、石榴石、碧玺、海蓝宝石等。
天然玉石
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 体,少数为 非晶质体。
例:翡翠、软玉、岫玉、绿松石、独山玉、欧泊等。
天然有机宝石
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可用于装饰的固体为天然有机宝石,养殖珍珠也归于此类。
例:珍珠、珊瑚、象牙、琥珀等。
人工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统称为人工宝石。
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例: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合成钻石、合成欧泊等。
人造宝石
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称为人造宝石。
例:玻璃、塑料、人造钇铝榴石等。
拼合宝石
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称拼合宝石,简称“拼合石”。
例:拼合欧泊、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拼合石等。
再造宝石
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的珠宝玉石。
例: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仿宝石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
二、按宝石价值分类
高档宝石 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翡翠、软玉等
中档宝石 海蓝宝石、碧玺、尖晶石、方柱石等。
低档宝石 水晶、红色石榴石、玛瑙、虎睛石、东陵石等。
这是商业上仅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分类,实际上影响宝石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人们常说的“宝石和钻石”是同一种东西吗?
从以上分类中可以看出宝石有许多种,而钻石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钻石可称为宝石,但要细分就不能这样称了。>>
问题六:宝石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或者是什么岩层、地貌?都有什么特征,丹霞地貌会不会出现? 地貌对宝石出现没有影响。因为地貌是后期外力作用塑造的。关键在于岩层,一般在变质岩中会有宝石。
问题七:宝石原石一般出现在哪类型的地方 不同的宝石形成的地质结构都不同,不是研究地质的说了你也很难懂
问题八:在中国哪些地方可以捡到宝石? 山东那个什么县,央视报道过,我忘了,你仔细查查
问题九:蓝宝石的主要产区在哪?哪里的宝石质地最好? 优质的蓝宝石产地大部分都集中在亚洲。
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骇国、澳大利亚、丹麦、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克什米尔和缅甸以及斯里兰卡出产的蓝宝石则是被宝石界公认为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的矿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端,海拔5000多米,位于雪平线以上,开采条件非常艰苦,故而产量一直很少。
缅甸的蓝宝石也是极有价值的,其颜色范围从丰富的皇家蓝到深矢车菊蓝,呈鲜艳纯蓝至鲜蓝微带紫。
这两个产地的蓝宝石优质者,每克拉的单价可高达十几万乃至上百万人民币。
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出产的蓝宝石亦非常受欢迎,他们有着明亮的光泽和适中的蓝色度,我们在商场看到的大部分蓝宝石都产于这两个国家。除此以外,这段时间柬埔寨的蓝宝石由于其过于浓艳的蓝色,声誉也日渐提高。
另外,我国的山东昌乐亦有蓝宝石出产,虽然颗粒大、净度高,但由于颜色优美者较少,色调普遍颇深,所以比不上世界上其他著名的蓝宝石产区。
摘自安妮时尚宝石课堂
问题十:世界的宝石之都在哪里? 有2个,一个世界的联邦德国南部莱因兰-法耳次州的一座小城奥伯斯坦,一个咱国家的广西省梧州市 联邦德国南部莱因兰-法耳次州的一座小城奥伯斯坦,论人口只有38万,论风光也无奇可言,然而却在西方享有不小的名气,有“宝石之都”的美称。在这依山傍水,方圆不过几里的小城里,1000多户人家居然经营着大大小小600多家宝石作坊。每年,来自60来个国家,以吨计算的各种宝石在这里经过精雕细镂,出口到世界上的130个国家和地区。 奥博斯坦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500多年前,人们在附近的山里发现了丰富的玛瑙、紫水晶、碧玉等宝矿,于是村里男女老幼都以从事宝石开采为生。最初,这里的人们把开采出来未经加工的各种宝石直接卖给商人;从1540年起,奥伯斯坦陆续出现了当地人开办的宝石作坊。这里质地纯正的宝石和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给奥伯斯坦带来了声誉,也带来了兴旺和繁荣。 然而,在奥伯斯坦作为欧洲宝石开采和加工中心之一顺利发展了400多年之后,19世纪初,奥伯斯坦人的心头上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阴云:奥伯斯坦的开采殆尽,产生财富的源泉终告枯竭。身怀绝技的工匠们不得不改谋生计,许多村民出走到美州各国。 奥伯斯坦人对曾养育他们的故土有着不尽的依恋之情。一批流落到巴西的奥伯斯坦村民在当地发现了宝石,旋即把刚刚开采出来的宝石运回自己的故乡。于是,能工巧匠纷纷从四处返回故土,重操旧业。曾一度衰落消沉的奥伯斯坦又恢复了往昔的盎然生机。 为保证使之里的宝石加工艺术始终位居前列,奥伯斯坦建立了一个宝石加工技术,专科学校,孩子们从接受小学教育起就同时在技术学校宝石琢磨技术,他们的教员是享有大师声誉的名手,学生们加工的对象当然不是昂贵的宝石,而是价钱便宜的马铃薯。 为了不负“宝石之都”的盛名,奥伯斯坦人建立了联接世界宝石主要生产国和交易市场的信息网络。现在,世界上开采出价值较高的宝石的消息几个小时后就可通过信息网传到奥伯斯坦。1967年,坦桑尼亚开采出一块较大的宝石,奥伯斯坦人得到了为宝石取名的荣誉。 奥伯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旅游者慕名而来,为了使人们了解宝石开采加工的过去和现在,奥伯斯坦建立起一座宝石博物馆。这里藏有许多稀世珍宝,有世界上所有最名贵的宝石的仿制品。 为了使游客了解奥伯斯坦的历史,城里修复并保留了几百年前的宝石加工作坊。一座几百年前奥伯斯坦人开采宝石的地下矿也向游人开放。 梧州人工宝石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目前梧州注册经营人造宝石的企业有250多家,现有近10万人从事人造宝石加工业,每年加工宝石总量超过60亿粒,人工宝石产量已占中国总产量的80%,全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来自意大利、墨西哥、俄罗斯、沙特 、泰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梧设厂或设立收购点。所生产的人工宝石款式有上万种,不时出现在世界各地著名的珠宝展上。人工宝石从原来的来料加工发展到产品直接销住世界各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梧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宝石加工基地和交易的集散市场,堪称“世界人工宝石之都”。2004年,梧州市编制实施中国第一个关于人工宝石的产品标准,成立中国第一个人工宝石检测中心。目前,梧州主要人工宝石交易中心位于步埠路、西环路一带,其中,梧州宝石城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宝玉石饰品最大的现代化专业交易中心,也是奇石古玩、金银饰品以及旅游商品的交易中心。 梧州宝石城位于市西环路顶。占地21998平方米,建筑面积39998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5000平方米,设有大小商铺500间。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宝玉石饰品最大的现代化专业交易中心,也是奇石古玩、金银饰品以及旅游商品>>
1、和田玉:和田玉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在上古时期就已经被发掘,属于中国玉石之中最负盛名的。和田玉的颜色也比较多变,其中最常见的属于过度色、黄、碧、青或者白。

2、独山玉:独山玉是我国影响力非常大的玉种之一,早在新石器使其就已经被发掘,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独山玉的质地非常微密,色泽感也是比较强的,所以独山玉类的玉雕艺术品很常见。

3、岫玉:岫玉早在乾隆时期就非常受欢迎,随着玉石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名玉之一。它的颜色比较具有东方气息,通畅是作为雕刻类艺术品,在国外有着很高的人气。

4、蓝田玉:蓝田玉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它的纹理非常特殊,并且色泽感很强,外观大多都是青白色或者淡绿色,颜色混合不是很均匀,但是整体玲珑剔透,特别好看。

5、绿松石:绿松石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是我国出口最多的矿石之一。色泽淡雅,绚丽的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传统玉石,作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6、孔雀石: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颜色翠绿,花纹十分美丽,在古代不仅珍贵的玉料,也经常被当做绘画颜料使用。

7、寿山石: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在古代的时候经常被作为印章雕刻使用,也是因此有着“四大印章石”的称号。

8、巴林石:巴林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巴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色泽斑斓,纹理奇特,属于玉石中难得的品种。

9、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最常见的颜色是以青绿为主。青田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花纹奇特,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印材之一。

10、昌化石: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黄黑双色巧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颜色以红、白、黄和灰紫等为主。
卡拉库里铜-金矿床位于卡拉库里湖北西约8 km,中巴公路西侧05 km处,属于布伦口乡,东经75°01′34″;北纬38°30′30″。距喀什市180 km,汽车可直通矿区,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西昆仑山系沙里克尔山脉东麓高山地带,海拔高度在3450~4500 m,高差300~500 m。矿区内地表覆盖强烈,基岩露头小于40%,并且大理岩出露地段多呈悬崖峭壁,无法攀登。矿区北部为戈壁滩。
1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1959~1962年原新疆冶金局(现新疆有色地勘局)702地质队在卡拉库里铜矿点及外围进行以铜为主的铜矿普查。通过槽探、钻探、浅井和坑探,完成了对铜矿点的初步勘查评价,提交了“卡拉库里铜矿普查勘探最终报告”,计算出D级铜金属量116 t,初步认为矿床属于矽卡岩型铜矿床,但不具开采价值。
1995年新疆有色地勘局物探大队对卡拉库里铜矿再次进行物化探综合找矿,通过对矿床再评价及样品测试发现伴生有金,认为其可以作为铜、金矿床进行进一步勘查。同时提出,矿化不穿层且仅限于大理岩层本身,成矿物质来源于大理岩,矿床属于沉积热液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2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属于西昆仑中间地块木吉小区。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将矿区地层划归奥陶-志留纪(新疆地矿局区调大队,1961),或古-中元古代(新疆有色地矿局物探队,1995)。根据矿区出露的地层和矿化特征,发现卡拉库里铜矿区的地层层序、岩性及矿化等特征均可与布伦口铜矿区对比,因此,我们认为卡拉库里与布伦口铜矿床的容矿地层均为元古宇,二者均属元古宙层控碳酸盐岩型铜-金矿床。这一点得到了卡拉库里铜矿容矿酸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的佐证。
矿区出露的地层走向稳定,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大致在130°~150°,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地层倾向以北东为主,倾角一般在80°左右,局部倾向南西。根据出露岩性成分的差异,矿区出露的地层被分出28 个岩性层(新疆有色地勘局物探队,1995)。然而,根据岩性组合及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矿区内的地层可划分成3个地层单元,各地层单元之间均呈断层接触。由南向北3个地层单元为:下部含炭泥质片岩和含矿建造;中部大理岩建造;上部片岩、板岩建造(图3-11)。
图3-11 卡拉库里矿区地质简图
下部地层单元:主要为含炭泥质片岩和含矿建造,可以分出3个岩性段:下段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片岩组合,为卡拉库里铜-金矿床的下盘岩石;中段为容矿岩石组合,主要为含矿层。容矿主岩被认为是硅化大理岩(新疆有色地矿局物探队,1995)。但根据本项目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发现含矿层岩性较为复杂,容矿主岩主要由大理岩及少量的长英质火山岩和石榴子石岩等互层组成,原岩为一套火山凝灰岩和海底热液沉积岩组合;上段为含炭质千枚岩,构成矿床的直接顶盘岩石,原岩为深海沉积泥质岩。其与上覆中部地层单元大理岩之间以纵贯矿区的 F6断层为界。
中部地层单元:其西部被戈壁覆盖,东部延伸图外,在南部与上覆地层单元为断层接触关系,主要为层状、条带状大理岩,原岩为浅海相厚层碳酸盐岩。
上部地层单元:主要由板岩,泥质片岩和变质砂岩组成,原岩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其与下部地层单元的重要区别在于岩石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不含火山物质。
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仅发现少量基性、超基性岩脉,如绿泥绿帘石化辉石闪长岩脉,基性岩脉及橄榄岩脉等。
矿区构造简单,主要为断裂系统。一组断裂为北西—南东走向,以纵贯矿区的F6断裂为主,由一系列断裂组成。该组断裂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35°~45°,倾角80°左右,构成了矿区最主要断裂构造。其次为北东—南西向断裂。多数断裂属于成矿后断裂,对成矿的贡献不大。
3容矿主岩岩性
含矿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接触,接触界线明显。含矿层下盘为绿泥片岩,上盘为富炭泥质片岩(图3-11),原岩为深海-半深海相正常沉积的泥质岩石。容矿层岩性为硅化大理岩、长英质火山岩和石榴子石岩等组成。大理岩、长英质火山岩和石榴子石岩均呈层状、似层状互层产出,但彼此之间没有截然的接触界线,就是说在野外要想把这些含矿岩层按岩性准确地区别开是十分困难的。
(1)容矿大理岩
大理岩是容矿岩石的最主要类型。灰白色、浅灰褐色,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花岗变晶结构,硅化较强。地表露头常可见到铜矿物氧化后沿着岩石中的微裂隙形成的孔雀石和铜蓝。岩石主要由铁白云石、菱铁矿、石英,少量白云母、钠长石、石榴子石和硫化物等组成,原岩为凝灰质碳酸盐岩。
(2)容矿酸性火山岩
该类岩石在地表露头和手标本上,呈浅灰色—灰白色,致密块状,轻度片理化,矿物粒度很细,质地坚硬,硬度大于小刀,野外被定名为硅化大理岩(新疆有色地勘局物探队,1995)。有时,岩石中石榴子石含量很高,局部石榴子石含量可以超过10%,被称之为石榴子石化大理岩。然而,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研究,发现该类岩石基本不含碳酸盐类矿物,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组成,具有典型的火山岩结构特征,岩石成分也显示出火山岩特点,应该属于轻微变质的长英质火山岩。这套含矿火山岩系的发现,对于该类型矿床成因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该火山岩属于含矿地层层序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形成时代的确定亦可以代表同生成矿年龄。
通过对火山岩全岩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表3-11、图 3-12),结果表明,火山岩样品的模式年龄(TDM)变化范围较小,除了一个样品为1030 Ma以外,主要变化在1150~1200 Ma之间。将其中4个样品进行线性处理,获得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t=807 Ma±26 Ma(1σ)。相关参数为:截距(143 Nd/144 Nd)=051175±000002(1σ);斜率为000529±000017;λ(147 Sm)=654×10-12 a-1;ε(t)=299(图3-12)。
表3-11 容矿火山岩 Sm-Nd同位素成分及年龄测定结果
图3-12 容矿火山岩 Sm-Nd同位素等时线图
因此,根据Sm-Nd同位素年龄资料,可以得出结论:容矿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时代在1200~810 Ma之间。ε(t)=299显示火山岩很可能来自于下地壳。
由于矿区地表覆盖强烈,仅能通过有限的探槽观察到岩石露头,因此对火山岩确切的产状了解程度不够。但可以肯定的是,火山岩呈层状产出,至少在探槽中已经观察到300 m长,20~30 m宽的长英质火山岩呈薄层状连续分布在含矿大理岩中(图3-11)。其与硅化大理岩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岩石呈火山碎屑结构,晶屑含量在15%~20%,主要由石英、斜长石和少量钾长石组成。斜长石(钠长石)晶屑占全岩总体积的7%~15%,均匀分布,多呈板状晶体,大者在07~10 mm,小者01~02 mm。熔蚀港湾及撕裂结构常见。聚片双晶发育,普遍遭受绢云母化。钾长石晶屑含量约5%~10%,自形晶,板状,卡氏双晶常见,解理发育。大者05~10 mm,小者025~040 mm,分布均匀。有的晶屑具碎裂结构,熔蚀港湾结构,有的晶体为棱角状、尖刀状。后期变化较斜长石轻,主要为泥化,表明污浊。石英晶屑占5%左右,不规则他形粒状,粒径一般为015~02 mm。有的晶体具棱角状、尖刀状、长条状外形,显示出晶屑特征。
基质占全岩总体积的80%~85%。主要由微晶石英,显微晶质斜长石、钾长石组成。因矿物粒度太细,显微镜下无法确定两种长石量比。电子探针分析证实了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存在,从矿物化学成分和晶体化学式可以看出,斜长石为典型的钠长石,正长石为典型的钾长石(表3-12)。该岩石中含微量的锆石,粒度为003~004 mm。
该类含矿长英质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特征(以下为 w B/%),SiO2含量变化于678%~7509%,为硅质含量较高的酸性岩类;K2O 含量变化于 493%~567%,Na2O变化于251%~384%(表3-13)。碱质含量较高和 K2O、Na2O含量变化范围与矿物组合特征相互吻合,表明无论在岩石的斑晶,还是在基质中,钾长石和钠长石都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
从岩石结构来看,呈斑晶出现的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出火山晶屑特征,岩石中也发现有岩屑产出。矿物粒度很小,斑晶一般小于05 mm,基质小于005 mm,粒级主要落在凝灰岩的范围。因此,对含矿层内产出的长英质火山岩暂定名为变长英质晶屑凝灰岩。
表3-12 容矿火山岩长石成分及矿物晶体化学式(w B/%)
表3-13 长英质火山岩、石榴子石岩岩石化学成分(w B/%)
从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来看,大离子元素Sr含量与酸性岩浆岩平均含量相当,但 Rb和Ba的含量略高,特别是Ba的含量可达1000×10-6多。亲铁元素Ni、Co、Cr含量相当于酸性岩浆岩的水平。贱金属 Cu、Pb、Zn的含量明显偏高,特别是 Cu和 Zn是酸性岩浆岩平均含量的几倍(表3-14)。
表3-14 长英质火山岩、石榴子石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成分(w B/10-6 )
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表3-14),稀土总量变化区间为(137~347)×10-6,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明显富集,(La/SM)N比值为4~9,Eu为十分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为01~05,构成了特征性的 Eu负异常、轻稀土明显富集的正异常配分模型(图 3-13)。轻稀土富集特征与火山岩属于长英质凝灰岩的性质一致,而 Eu十分明显的负异常特征,表明钾长石和钠长石在长英质岩浆中产生了明显的结晶分离作用。
除了卡拉库里容矿主岩出现长英质火山岩以外,在哈拉墩铁-铜(金)矿床、卡拉玛铜-金矿床的下盘,局部都发现了长英质火山岩层产出,但后者均已发生了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热液蚀变,仅局部保留着原岩的矿物组合及组构特征。容矿沉积地层内发现长英质火山岩夹层产出,表明元古宙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伴随有局部的火山活动,围绕火山活动中心地热梯度会很高,这种地质环境有利于形成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系统。
(3)矿化石榴子石岩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岩石类型。岩石呈致密块状,略带淡绿色和淡粉色,呈薄层状夹层产出,厚度一般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与围岩整合接触,接触界线一般较清楚,趋向于在含矿长英质火山岩层的中-下部和硅化大理岩中产出。
图3-13 长英质晶屑凝灰岩和石榴子石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型
这种岩石的最大特征是主要由石榴子石组成,石榴子石含量大于50%,有时高达到90%以上,几乎全部由石榴子石组成。组成这种岩石的其他矿物还有钠长石、石英、绿帘石、白云母、白云石及少量的阳起石。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显示其富含 FeO和 CaO,MgO的含量很低(表3-13),表明组成岩石的石榴子石应该属于钙铁榴石。石榴子石岩中 Cu、Zn 含量很高,Cu 含量高达 076%,而Zn含量达011%,显示出很好的矿化特征。石榴子石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特征表明,轻稀土元素与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型类似,具有明显的亏损特征,但 Eu显示出正异常,重稀土没有富集特征,而是与长英质火山岩的重稀土特征一致(图3-13),表明石榴子石岩的形成与长英质火山岩应该有某种成因联系。
石榴子石主要是矽卡岩矿物。但在含矿岩层附近没有发现侵入岩体,并且,该类岩石呈层状产出,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与其直接接触的长英质火山岩和硅化大理岩中不含或含少量石榴子石和其他矽卡岩矿物。因此,该类岩石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接触交代作用给予解释。关于该类岩石的成因,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证据给予证明。但根据岩石产出地质特征及容矿主岩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其很可能是在海底热液成矿系统中,凝灰质火山岩喷发进入海底覆盖在碳酸盐薄层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形成渗透性相对高的渗透层,热液流体沿着高渗透层不断流动并产生交代作用,形成了主要分布在长英质火山岩层下部,并且呈层状产出的石榴子石矽卡岩。
4矿床特征
该矿区的矿化限定在中部地层单元上部含炭片岩与绿泥石片岩层之间产出,矿化明显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矿区范围内已知发现两个矿化层,容矿主岩均为硅化大理岩、长英质火山岩和石榴子石岩等组成。矿化层呈薄层状顺层产出,产状与围岩一致,倾向30°~50°,倾角70°~80°。
下部矿化层(M1)的下盘岩石为绿泥片岩,上盘岩石为富炭泥质片岩,矿化层连续延长达1300 m以上,出露宽度在10~80 m的范围。上部矿化层(M2)的顶、底板岩石均为富炭泥质片岩,矿化层顺层连续延长达600 m左右,出露宽度在10~20 m的范围(图3-11)。矿化层明显受到构造挤压作用的影响,在强硅化岩石坚硬地段,含矿岩石微片理化,在硅化相对弱地段,片理化明显。片理化方向与含矿层产状一致。
根据主成矿元素组合,卡拉库里铜-金矿床属于铜金伴生组合矿化类型。铜金矿化的产出限定在含矿层内,整个含矿层均发生了矿化,但矿化很不均匀。当选用铜品位≥02%、金品位≥03 g/t作为圈定铜、金矿化的边界品位时,可以分别圈定出铜金矿化体、金矿化体及铜矿化体三种矿化类型(新疆有色地勘局物探队,1995),但彼此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矿化体多呈透镜状、薄层状,在含矿层内顺层断续产出,与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矿化体长度一般在40~60 m的范围,某些达到130~140 m,厚度一般变化于1~5 m,最厚可达11 m。
5矿石特征
矿石由氧化物矿石和硫化物矿石组成,前者是后者在地表氧化作用的结果,但氧化带从地表向下深度不超过3 m。氧化物矿石主要为褐铁矿、孔雀石,其次有少量铜蓝。硫化物矿石较少,主要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铁白云石、菱铁矿、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等组成。
矿石主要呈条带状、条带浸染状、浸染状、细脉状、细网脉状构造。褐铁矿、孔雀石和铜蓝主要呈细网脉状分布在地表岩石微裂隙之中,或呈浸染的星点状分布在地表氧化带岩石中。黄铜矿他形粒状,粒度一般变化于001~2 mm,个别可达5 mm,主要呈浸染状,或沿岩石微裂隙呈细网脉状分布。黄铁矿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度较细,变化于003~02 mm,含量很低,小于 1%,常呈条带浸染状产出。黄铁矿交代熔蚀结构发育,有时呈小微晶被黄铜矿包裹,表明黄铁矿形成早于黄铜矿。
矿石中铜、金含量较低,矿化体内的铜含量一般变化于 03%~108%、金含量在(03~125)×10-6。总体来看,卡拉库里铜-金矿床矿化较弱,目前所揭露的矿化地段尚难构成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由于该矿床勘查评价程度较低,其与布伦口铜-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可以相互对比,因此,在矿区范围内,特别是沿着成矿带从该矿床至布伦口铜金矿床一带,是寻找该类型矿化的重要找矿潜力地段。
6矿床热液蚀变
含矿岩层具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石榴子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硅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石英呈他形细粒状浸染于大理岩中,粒度一般为002~005 mm,导致大理岩变得坚硬致密;另一种呈石英细脉产出,脉宽1~5 mm,长一般10~30 cm,切割矿化体,成矿形成。硅化分布范围较广,但不均匀,局部几乎全由石英组成。
石榴子石化呈层状整合地分布在含矿层中,石榴子石局部聚集形成石榴子石岩。阳起石化表现在常呈03~3 cm宽的细脉产在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分布不均匀,阳起石多数已蚀变成灰绿色具绢丝光泽的石棉。其与石榴子石化属于同时期的蚀变产物。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主要分布在大理岩边缘,或在含矿层内呈薄层状产出,常与石榴子石化伴生。在矿体下盘的绿泥片岩中,绿泥石是主要矿物成分,但基本不含绿帘石。绿泥石化很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绿帘石化的形成与石榴子石化相似,与矿化关系密切。
碳酸盐化主要表现在石英方解石或白云石形成细脉状、团块状广泛分布在含矿层内,并常将石榴子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大理岩及长英质火山岩切割。明显形成较晚。
这里有很多资料你可以查查:http://sscc5d6dcom/forum-12-1html
全国已发现各种玉石共有121种,其中:软玉、硬玉和蛋白石9种。独山玉及其他玉39种,印章石17种,石英岩质玉15种,蛇纹石质玉18种,彩石23种。
1.软玉、硬玉、蛋白石
软玉:和田玉是产于新疆的软玉,是中国的名贵玉种,驰名中外,其雕刻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是新疆目前开发的主要品种。在四川、辽宁与江苏均发现了软玉矿床,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台湾软玉也很有名,但由于逐年开采,产量减少,现已近于停采。
硬玉:在我国宝石级的硬玉发现极少。
蛋白石:主要指欧泊,因欧泊主要成分为蛋白石。具有变彩效应的优质蛋白石,用于首饰原料,目前国内还未有发现。云南、陕西、江苏等省(区)产的都是普通蛋白石,属低档玉料。云南产的普通蛋白石,加工效果不好,易碎,只能加工一些首饰和小件工艺品。
2. 独山玉等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石英质玉。质地细腻,色彩鲜艳。有时可采得1000Kg以上的多彩大玉料,为制作巨型雕件创造了条件。
梅花玉:产于河南,用于制作玉镯、花鸟、器皿等工艺品。
五彩玉(九龙壁):产于福建,早在明、清时代就已闻名,玉石具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之特点,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蔷薇辉石(桃花玉、京粉翠):主要产于湖南、四川、青海、北京、江苏等地,是较好的玉雕原料。湖南生产的石狮子、大象以及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四川用其雕琢的兽类,特别用其雕琢的门狮,曾为国内外人士抢购的热门货。北京由于储量逐年减少,目前处于零星开采。青海尚未专门开采,仅在开采锰矿时,顺便少量采出。江苏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绿松石:主要产于湖北、陕西、安徽、青海、新疆,在江苏、河北、云南、四川、甘肃、河南等均有少量产出。
孔雀石:主要产于湖北、广东、云南、新疆,在河南、江苏、四川也有产出。湖北孔雀石色带清晰,质量上乘,但现已少见。
萤石:主要产于内蒙、浙江、辽宁等约16个省(区),内蒙萤石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有绿、紫黄、无色等。萤石主要用于雕刻装饰品、陈列品,多用作其他玉石代用品,更多用作观赏石和矿物标本。
3.印章石
鸡血石:主要为产于内蒙巴林的巴林鸡血石和浙江昌化的昌化鸡血石。
叶蜡石:主要为产于浙江青田的青田石、福建寿山的寿山石和江苏溧阳石。
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寿山石和长白玉(高岭石)是中国“五大印章石”。此外,广绿玉(绢云母)、溧阳石、商雒翠玉(白云母)、平塘花石、黄陵玉、东兴石、紫袍玉带石等都是雕刻印章的理想材料。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四误区http://sscc5d6dcom/thread-830-1-1html
近年来,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下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收藏经验、市场经验总结以下六点鉴定方法,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六条作用可以互相转换。
一、工艺痕迹鉴定
谈古玉工艺,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艺。其无外有两大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砂袋、砂箱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望大家多观察实物,多比较,需强调一点:必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
二、氧化鉴定
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浸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目前用酸类物质浸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浸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凝结物鉴定
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通常是多年的对实物观察所得。出土品的包浆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无墓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类玉剑具是如此。这样的伪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卖行出现,并且在玉器上很明显地看出用铁丝缠过的痕迹。真不可思议!
四、艺术水平鉴定
这也是最难仿制的因素。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点鲜明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术,又有不成熟或成长中的艺术。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多看玉器图录及博物馆、收藏家的实物资料。另外,还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列宁说:“对任何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判断、结论,都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中去考虑。”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具体体现为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正所谓有形无神。辟如汉代玉人物、马、兽类,特别是圆雕作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愈是技术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愈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相反,那些器形简单的、艺术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别容易,鉴定起来更难。
五、沁色鉴定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六、气味鉴定
此种方法较不易掌握,玉器埋藏环境的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还有传世味。一般玉器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熟悉这种气味最好的办法是多嗅老窑陶瓷特别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气味,尤以战国、汉代陶器为重要,它们的气味与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种方法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出土古玉特别灵验,它们不仅没有墓葬气味,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或单纯的土气味。此种方法要求我们多实践、多对比,才有所收获。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带有泥土杂物的玉器,不论早晚出土,必须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气其味更大,反之,无味则必假。
古玉辨伪四误区
很多谈古玉鉴定方法,常以下列方法作为主要鉴定方式。根据中国古玉出土的数量以及我们研究的水平,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商至汉的玉器类型学还不完善,我们发现的数量更有限,每一次大量玉器的出土,都有一些新的器型、新的艺术风格、新的类型,所以,下列老生常谈四点鉴定意见充其量,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一)、造型辨伪。
有些资料很强调这一点,其实原始艺术出自于民间,历史上所有的玉器的造型,对于现代科技及民间艺人来说,仿制还不算太难。造型及某些艺术风格现在并不能作为辨别真伪的内容。但也存在某些特别精湛的造型的艺术品特别难仿,这就是所说仿品的“有形无神”了。难仿的是艺术水平,而不是造型。
(二)、玉质、玉材辨伪。
其实,玉的质地与真伪并没有直接关系,“千种玛瑙万种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玉材都十分繁杂,每个时代,玉材都很复杂,《山海记》记载玉的产地有二百多处。只能说明的是:商周至秦汉,重要礼玉多用和田玉材,但也不绝对,也常伴有其它不明产地的玉类出土。特别是近年,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罗斯、阿富汗白玉。玉材不可用辨伪依据。
(三)、纹饰辨伪。
千万不要一遇到同种纹饰数量较多的玉器即认为是伪器,同一品种,甚至珍贵品种集中出土一批,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人眼中的古玉精品好象世间只有一件,只要看见第二件就说这是仿此制做。不要忘记,在商周秦汉数千座王侯贵族墓葬里,我们只由政府发掘了屈指可数的几座完整墓葬。由各种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分还都散存于民间,它基本上是不朽、不腐、不碎的。我们知道:当前古玉的高科技作伪都已利用电脑成像,玉器纹饰并不复杂,都比较容易仿出来,但也有未知新的纹饰玉器出土,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所以当前以“纹饰”不能做辨伪依据。
(四)、风格辨伪。
很多人一眼望见形制特殊风格的精品,就不再细看,就不屑一顾地妄断“伪品”。其实,不是形制超越时代局限所为的风格玉器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它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观察玉器,很多朝代玉器类型学的建立目前还不成成熟。再重复一句:“数千座垄断玉器的王侯贵族墓,我们只发掘屈指可数的几座。由政府所掌握的玉器数量大概还不到古玉总数的千分之一。”这是不可争辨的事实。每次发掘,我们都会看到新风格玉器出土,今后还会发现新的风格玉器作品,当然每个时代,有其特定风格,但这早被作伪者掌握。
其他还有:“以科学发掘为主,颜色辨伪等”均不太适合玉器辨伪方法,仅能作参考而已。另外,无论哪一种鉴定方法,多属于阶段性成果,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然法则。作伪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鉴伪水平的提高,而作伪的水平会无休止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方法,停留在已掌握的技术水平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不断地深入市场,深入实践,多摸索,才能长期地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不唯经验论。
3221 光谱数据采集
野外岩石光谱测量主要在2006年6月份开展,该试验区属干旱区地表,几乎没有植被,有利于野外光谱测量。测量仪器为ASD-FR 光谱仪。测量时间为10:05~16:10,大多在11:00~15:00之间,光照度一般在6万lux以上,垂直测量高度为120cm左右。
测量采用剖面和散点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试验区的地质情况和研究目标,经踏勘后,选择了四条的岩性剖面以及六个矿床(矿化点)(图3-2-7),即第三分区的大花岗岩体——红沟大剖面,第二分区沿着东流的河沟长剖面、兰新国道-南湖铁矿公路大剖面及第一分区的南湖公社—红滩金矿西边的大花岗岩体长剖面,土墩铜-镍矿、黄山铜-镍矿、黄山东铜-镍矿、金山金矿、香山铜-镍矿等,并补充了一些零散测试点,总共布设测量点85个,包括了区内主要代表性的岩石。对每一地物目标都进行多次光谱测量,并观察和记录测量参量(测点位置、日期、时间、太阳角、观察角等)、天气状态(天气、云量、云状、光照度、风速、风向等)、目标特征(地层、岩性、主要矿物成分、颜色、颗粒度等)、表面状态(风化程度、覆盖物、覆盖面积比等)及背景特征等信息。采岩石标本或样品120块,在实验室以1000W的卤素灯管产生的平行光作为入射光,对样品的表面分别作了光谱测试,也对部分样品作了岩矿鉴定和化学分析。
3222 试验区典型岩石矿物光谱特征
32221 试验区野外踏勘剖面岩石矿物光谱特征
根据岩层走向、构造展布等地质要素,在整个试验区共布置四条野外地质剖面,如图3-2-7所示。这些剖面横跨了该区的主要地层,穿越了该区主要的侵入岩体以及不同构造带。
322211 剖面Ⅰ
位于试验区第三分区的最东边,沿着南北向河谷布置(图3-2-7(c)),出露岩性主要分为闪长花岗岩、细晶闪长岩、蚀变凝灰岩、辉绿岩等。
图3-2-8为本区一些代表性岩石的光谱曲线。2350φ、2250φ、2200φ、2000φ、1135φ及950φ附近都有吸收峰。2350φ处的吸收特征可能由Mg-OH组合键引起,也可能由 引起,但 吸收特征以其左宽右窄的非对称性特征区别于Mg-OH的吸收特征。2250φ吸收特征也可能由氢氧化镁Mg-OH组合键在晶体中占据不同等效位置引起。940φ(2v1+v3)和1135φ(v1+v2+v3)处的吸收峰是孤立水分子的吸收谱带。由于大气水带的强吸收,噪声的影响大,1400φ及1900φ附近的吸收特征无法识别。2000φ附近的弱吸收峰可能是由岩石样品中少量 引起(2v1+2v3)。42~57号光谱曲线在2000~2500nm波段范围内吸收特征不太明显,可能是蚀变强度较弱所致。
322212 剖面Ⅱ
黄山东铜-镍矿剖面位于试验区第三分区中部B11-4—B11-5位置上(图3-2-7(c)),矿区矿石大多可见黄钾铁钒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少数矿石样品可见滑石化、高岭土化。矿区岩石可分为橄榄岩、花岗岩类及片岩。片岩蚀变矿物以绿泥石为主,兼有绢云母,花岗岩蚀变矿物为绿帘石,橄榄岩中橄榄石为钙镁橄榄石,部分蚀变为蛇纹石。
图3-2-9为矿石代表性的光谱曲线。曲线26(实线)为滑石化的矿石的光谱曲线,550φ附近的弱吸收峰是三价铁离子吸收谱带。成非对称展布于700~1400φ之间,吸收峰位于1000φ附近的特征谱带是铁的氢氧化物的吸收谱带。2300φ和2380φ附近的吸收峰是Mg-OH的吸收特征。由于Fe离子的掩盖,孔雀石中Cu2+内电子跃迁在800φ附近产生的宽谱带不甚明显。曲线35(虚线)为无滑石化矿石的光谱曲线。从该曲线看出在1000φ附近有铁的氢氧化物的弱吸收谱带外,没有短波红外的光谱特征。
图3-2-10为矿区代表性的片岩光谱曲线,曲线154和159为褐铁矿化光谱曲线,两条曲线都出现Mg-OH特征吸收,除此之外,曲线159还出现Al-OH特征吸收(手标本鉴定样品中含绢云母)。
图3-2-11为矿区有代表性的花岗岩类的光谱曲线,曲线中对称展布于800~1000φ之间,吸收谷位于900φ的吸收特征是铁硅酸盐的特征谱带,非对称展布于1100φ附近的弱吸收特征可能是铁的氢氧化物的特征谱带。在2000~2500φ之间出现了Fe-OH和Mg-OH的特征谱带。花岗岩类之所以出现上述吸收谱带组合,可能是由长石蚀变为绿帘石所致,上述光谱曲线是绿帘石的光谱曲线。
图3-2-7 试验区地面光谱测试位置示意图
(粗黑点为布标、自然地标光谱测试点,白点为岩矿光谱测试点,短箭头为矿床上的岩性剖面测试)
图3-2-8 剖面I岩石光谱曲线
图3-2-9 矿石光谱曲线
图3-2-10 片岩光谱曲线
图3-2-11 代表性花岗岩类光谱曲线
图3-2-12为橄榄岩光谱曲线,位于520φ附近的弱吸收峰可能是Fe3+的特征吸收,吸收谷位于1000φ附近并对称展布于800~1400φ的吸收峰为铁的碳酸盐矿物的特征吸收,其中也可能有铁的氢氧化物的贡献。位于2322φ附近的主吸收峰和右侧的次级吸收峰是Mg-OH组合键的特征吸收。大多数光谱曲线没有明显吸收特征,反映蚀变较弱,且以镁橄榄石为主。
图3-2-12 橄榄岩光谱曲线
322213 剖面Ⅲ
香山东铜-镍矿剖面位于试验区第三分区样号621-1位置处(图3-2-7(c)),岩石有辉长岩、花岗岩、石英碎块。
图3-2-13为辉长岩的光谱曲线,曲线009无明显吸收特征,为未蚀变辉长岩。曲线004出现2200φ、2250φ的弱吸收峰,2350φ的强吸收峰,说明岩石经受一定程度蚀变。
图3-2-14花岗岩光谱曲线中,490φ、950φ附近有较弱的三价铁离子特征谱,在2300φ附近有较弱的镁羟基光谱。图3-2-15 的石英光谱曲线中几乎没有特征谱带,在2250φ、2350φ有极弱的谱带,不清晰。
图3-2-13 辉长岩光谱曲线
图3-2-14 花岗岩光谱曲线
图3-2-15 石英光谱曲线
322214 剖面Ⅳ
该剖面位于试验区第三分区样号621-2位置上(图3-2-7(c)),主要为金山金矿区,其岩石大致分为石英脉、辉长岩、片岩与千糜岩,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为本矿床最为发育的蚀变类型,石英脉中以绢云母化、褐铁矿化为主,辉长岩中以绿泥石化、褐铁矿化为主,片岩与千糜岩中三种蚀变类型同时出现。片岩与千糜岩光谱曲线基本一致,图3-2-16、图3-2-17、图3-2-18分别为三类岩石的代表性的光谱曲线。
图3-2-16 石英脉光谱曲线
图3-2-17 辉长岩光谱曲线
石英脉光谱曲线中,1400φ及1900φ附近的宽而强的吸收谱带为孤立水分子特征吸收,考虑到750~1400φ之间没有出现铁的氢氧化物明显的吸收特征,可能是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所致。2200φ附近为Al-OH特征吸收,2350φ附近为Mg-OH特征吸收。与石英共生的片岩千糜岩化中有绢云母产出,所以石英样品在2200φ附近的吸收可能也是绢云母所致。
辉长岩光谱曲线中900φ附近宽而弱的是铁硅酸盐的特征吸收,2350φ及2250φ附近的双吸收特征为Mg—OH组合键的特征吸收,这三个吸收组合是由岩石中的绿泥石化蚀变引起(本矿床普遍绿泥石化)。700φ~1400φ之间宽而且是非对称展布的吸收峰是铁的氢氧化物的特征吸收,1400φ、1900φ附近同时出现宽吸收峰是孤立水分子的特征吸收,这三个吸收峰组合可能是由褐铁矿化所致。
图3-2-18 片岩千糜岩光谱曲线
片岩千糜岩的吸收谱带除了2200φ附近Al-OH吸收特征外(绢云母化所致),其余吸收谱带组合与辉长岩类似。
32222 室内光谱特征分析
试验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干墩组(C1g)、梧桐窝子组(C2w)的火山岩、碎屑岩建造及第三系桃树园子组(E3—N1)的砾岩夹石膏层和第四系(Q4)土壤。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岩体均有出露。本次测试的岩性有中酸性火山熔岩、次火山岩、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如中酸性安山岩、玄武岩、石英岩、凝灰岩等;以碎屑岩为主的梧桐窝子组中见有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千枚岩、板岩、辉绿片岩、灰岩等等,区内分布主要岩性有辉石岩( )、透辉岩( )、辉长岩( )、辉绿岩、花岗闪长岩( )、闪长花岗岩( )、石英二长岩( )、斜长花岗斑岩( )、钾长花岗岩( )等等。它们的光谱特征见表3-2-6所示。
322221 岩石光谱特性
黑云变质粘土质含砾砂岩(0613-4)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约占75%。样品呈褐色,在可见光波段上490φ附近清晰的Fe3+吸收特征;1100φ附近的Fe2+吸收强、且宽;在短波红外的1400φ、1900φ附近吸收特征较强,说明样品中含有分子H2O;在2200φ、2300φ附近的相对较弱的吸收特征,如浅色的Al-OH矿物,绢云母和深色的Mg-OH矿物、绿泥石等所引起。
石英岩(样号:80623-4)主要由石英组成,占90%。在可见光波段上几乎不能识别有铁离子的光谱特征;在短波红外的1400φ、1900φ附近有较强的吸收特征,尤其在1900φ波长处吸收谷深且宽,说明样品中含有较多的分子H2O;根据2200φ、2300φ附近相对很弱的吸收特征可以推断其含有少量的Al-OH矿物和Mg-OH矿物,如绢云母和绿泥石等。
凝灰岩(样号:0618-010C)呈灰绿色。在可见光波段490φ附近有较弱的Fe3+吸收特征;1100φ附近有一宽而浅的Fe2+吸收;在短波红外1400φ的吸收较弱,在1900φ附近有较强的吸收特征,说明样品中含有分子H2O;在2300φ附近相对较弱的特征吸收为Mg-OH矿物,如绿泥石引起。
表3-2-6 东天山土屋东三岔口实验区主要岩石的光谱特征
续表
续表
变质炭质砂岩(0614-06)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约占70%。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2000φ反射率一直逐渐上升,由于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深色黑云母和炭质的影响,在可见、近红外区间上反射率较低,吸收特征不明显。
粉晶质灰岩(0613-9)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占95%以上。有铁染,在1100φ附近有一较宽的吸收深浅的Fe2+吸收;短波红外2000φ附近较宽的吸收特征和2350φ附近相对极强的吸收特征,由方解石中的 成分引起。
炭质砂质绢云板岩(0614-07A)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约占70%。光谱曲线与变质炭质砂岩类似。
安山玄武岩(0618-008B)的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1800φ反射率一直呈上升变化,之后呈下降变化。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上有490φ、890φ的Fe3+点特征吸收,后者吸收特征很强;在短波红外的1400φ弱吸收以及1900φ附近中等强度的吸收特征,说明样品中含少量分子H2O。
石榴变质粘土质粉砂岩(0613-5)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占60%~70%。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2000φ反射率一直呈上升变化,之后呈下降变化。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上反射率较低,说明样品中可能含有深色的黑云母,在岩矿鉴定中得到证实(黑云母含量为25%);在短波红外的1900φ、2200φ附近有较弱的吸收特征,两处较强的吸收特征说明样品中含少量分子H2O和含有少量浅色的Al-OH矿物,如绢云母等。
绿帘黑云石英片岩(0623-06B)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约占70%。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2000φ反射率一直呈上升变化,之后呈下降变化。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上反射率较低,说明样品中可能含有深色的黑云母,在岩矿鉴定中也得到证实(黑云母占30%),但在1100φ附近较宽的两价铁离子吸收;在短波红外1400φ弱吸收、1900φ和2200φ中等强度的吸收特征,在2300φ附近较强的吸收特征,这些特征吸收说明样品中含有分子H2O和深色的Mg-OH,如绿帘石矿物等。
绿泥石化片岩(0618-001A)的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2000φ反射率总体上呈上升变化,之后呈下降变化。在可见光波段有760φ、890φFe3+的光谱特征,近红外上1100φ处有Fe2+光谱吸收特征;在短波红外的1400φ处有极弱的OH-吸收,在1900φ附近有很强的分子H2O吸收特征;在2200φ、2300φ这两处较强的吸收特征说明样品中含有少量浅色的Al-OH矿物,如绢云母,和较多的暗色Mg-OH矿物,如绿帘石等。
322222 岩浆岩和火山岩的光谱特性
灰绿色的变质角闪辉石岩(0615-3H)主要是由透闪石、角闪石组成,约占70%。光谱曲线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2000φ反射率一直呈上升变化,之后呈下降变化。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上反射率较低,在760φ有较弱的三价铁离子的光谱特征,在1100φ有极宽、极深的二价铁离子光谱;在短波红外的1400φ有一较弱吸收尖锐的OH-特征,1900φ宽而深的吸收表明有H2O的吸收,2200φ和2450φ由弱的吸收,而在2300φ附近有较强的吸收特征,说明样品中含少量浅色的Al-OH矿物,如绢云母,和大量的暗色Mg-OH矿物绿泥石。
闪长岩体在区域内分布较广,在金山金矿、红滩金矿、土墩铜镍矿、黄山和黄山东铜镍矿等地均有样品采集,部分样品有矿化现象,主要为辉长闪长岩和很少量的二长闪长岩。样品还包括在区域上分布的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等。近矿的辉长闪长岩普遍发生程度不同的褐铁矿化、绿泥石化或绢云母化,与其光谱曲线特征相吻合。在黄山东铜镍矿(图3-2-19)其光谱曲线主要表现出600~1500φ宽的铁离子吸收带或600~1000φ宽的铜离子吸收带,部分样品可见较弱的褐铁矿化吸收特征(500φ和900φ附近的吸收),波长2000~2500φ区域反映绿泥石、绢云母及方解石等矿物的混合吸收特征(绢云母2204φ,绿泥石2272φ,方解石2345φ);黄山铜镍矿(图3-2-20)处辉长闪长岩特征是褐铁矿化较强(500φ和900φ附近的吸收峰明显),绿泥石和绢云母化较轻微(2000~2500φ范围吸收特征微弱,绢云母2220φ,绿泥石2267φ(次级)和2344φ);土墩铜镍矿和金山金矿处为绿泥石化闪长岩(图3-2-21),具有典型的绿泥石光谱特征,可见600~1500φ宽缓的铁离子吸收谱带,长波范围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位于2277φ(次级)和2344φ附近;红滩金矿区出露主要为弱蚀变细晶闪长岩(图3-2-22),曲线总体比较平直,可见很弱的褐铁矿化特征(500φ、900φ吸收峰)和弱绢云母化(2220φ谱带)、弱绿泥石化谱带(2246φ(次级)和2344φ附近);区域上分布的英云闪长岩光谱曲线表现轻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特征(图3-2-23),短波范围内可见微弱的宽缓铁离子吸收带,绢云母吸收特征谱带出现在2209φ或2220φ附近,绿泥石吸收峰出现在2354φ附近,吸收特征均比较微弱;闪长岩样品光谱曲线具有绿帘石特征吸收(2256φ(次级)、2354φ附近)。
辉绿岩样品采自香山西段铜镍矿和红滩金矿附近等地(图3-2-24)。香山西段铜镍矿近矿辉绿岩蚀变特征为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和黝帘石化,褐铁矿化蚀变辉绿岩光谱曲线呈典型褐铁矿化特征,在500φ和900φ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绿泥石化蚀变辉绿岩光谱曲线存在600~1500φ宽缓的铁离子吸收谱带。二者都具有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2267φ(次级)和2350φ附近)。红滩金矿等地(未近矿)的辉绿岩样品蚀变相对程度较弱,光谱曲线表现不显著的铁矿物(宽缓吸收带)、绢云母(2220φ附近)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吸收特征。
图3-2-19
图3-2-20
图3-2-21
图3-2-22
图3-2-23
图3-2-24
辉长岩样品采自香山西、红滩和黄山等地(图3-2-25),香山西段铜镍矿近矿辉长岩蚀变较强,主要为程度不同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绿泥石化以及较弱的绢云母化。黄钾铁矾、褐铁矿化蚀变辉长岩光谱曲线呈500φ和900φ附近Fe3+强吸收峰特征,同时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位于2230φ(次级)和2277φ附近;孔雀石化辉长岩光谱曲线具有600~1000φ铜离子引起的特征缓吸收,但在2000~2500φ区域的吸收特征不明显;绿泥石化蚀变辉长岩光谱曲线整体呈绿泥石吸收特征,存在600~1500φ的宽缓铁吸收,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多位于2267φ(次级)和2344φ附近,不同样品略有偏移。
花岗岩、花岗斑岩和花岗细晶岩,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及次生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蚀变(图3-2-26),褐铁矿化吸收特征在900φ附近的吸收较弱,曲线平缓,700φ附近的反射峰对称性较差。绢云母吸收谱带位于2209φ或2220φ附近,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多位于2267φ(次级)和2349φ附近,不同样品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图3-2-25
图3-2-26
橄榄岩和辉石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部分样品光谱曲线无明显吸收特征(图3-2-27),曲线比较平直,部分样品表现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矿物主要为绿泥石、透闪石、黝帘石以及蛇纹石等。绿泥石化比较普遍,曲线在600~1500φ存在宽缓铁吸收谱带,在2267φ和2328φ附近存在绿泥石特征吸收谱带。蛇纹石化橄榄岩光谱曲线形态和2325φ附近吸收特征为叶蛇纹石典型特征。
石英脉样品(部分为含金石英脉)主要采自金山金矿和红滩金矿,从镜下和光谱曲线分析,蚀变类型包括褐铁矿化(图3-2-28)、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图3-2-29)。多数样品曲线整体形态具绿泥石吸收特征,600~1500φ存在铁离子宽缓铁吸收,出现2350φ附近绿泥石和2220φ附近绢云母特征吸收谱带。
图3-2-27
图3-2-28
碳酸岩样品经镜下鉴定主要为钙板岩、粉晶灰岩和硅化灰岩,光谱曲线均存在2345φ附近的方解石特征吸收谱带。硅化灰岩具褐铁矿化特征(图3-2-30),在500φ和900φ附近存在较强的吸收峰,钙板岩和粉晶灰岩的光谱曲线较为平直(图3-2-31),在蓝光波段存在铁离子引起的吸收特征,反射率较低。
图3-2-29
图3-2-30
图3-2-31
3223 典型矿床(点)岩石矿物光谱特征
位于第三分区的铜-镍矿以热液型矿产为主,已勘探的矿床以试验区内黄山东铜-镍矿床、金山金矿以及香山铜-镍矿物为例进行分析。
32231 黄山东铜镍矿床
322311 地质概况
该矿床与由康古尔塔格-黄山缝合线控制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位于哈密市南东方向110km处。构造上位于觉罗塔格岛弧褶皱带东段弧间盆地内。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干墩组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围岩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炭质粉砂岩。黄山断裂为区内最大断裂,是控岩控矿主要断裂带,派生的次级断裂对矿体展布也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岩体边沿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矿石类型分为:浸染状(包括海绵陨铁结构)、块状及次块状矿石和脉状及网脉。按氧化状况可分为原生矿石、半氧化矿石和氧化矿石三类。
322312 野外光谱分析
该矿床岩石大致可分为三类:花岗岩类、中基性岩(橄榄岩、辉长岩)及片岩。花岗岩类岩石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表生氧化矿物为褐铁矿。光谱曲线在520φ、8800φ附近出现褐铁矿的舒缓的吸收特征,在2335φ附近的主吸收峰及2255φ附近的次级吸收峰以及1540φ处的弱吸收峰为绿帘石的特征吸收(图3-2-32)。部分橄榄岩蛇纹石化,光谱曲线上出现520φ、880φ褐铁矿的特征吸收,2335φ附近Mg-OH的特征吸收,未蚀变的橄榄岩石的光谱曲线特征为整体反射率水平低,无明显的特征吸收(图3-2-33)。片岩中的蚀变矿物为绿泥石,部分样品含绢云母,表生氧化矿物为褐铁矿,光谱曲线上520φ、880φ附近出现褐铁矿的吸收特征,2200φ附近出现绢云母的吸收特征,2335附近的主吸收峰及2250φ附近的次级吸收峰是绿泥石的特征吸收(图3-2-34)。
图3-2-32 花岗岩类代表性光谱曲线
图3-2-33 橄榄岩光谱曲线
图3-2-34 片岩光谱曲线
32232 金山金矿
322321 地质概况
金山矿区位于巴里坤县城北西约90km处,矿区面积约20km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卡拉麦里-塔克扎勒-大黑山晚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东端,北部属西伯利亚板块库兰卡孜干岛弧,南部为准噶尔板块博格达-哈尔里克岛弧。早石炭世末两大板块最后缝合,构成了著名的卡拉麦里-莫钦乌拉金、铬成矿带。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居里得能组(C1j1)、中石炭统柳树沟组(C2ls)及第四系(Q4)。三个岩组中既有正常沉积碎屑岩,也有中性火山岩。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第三岩性段可能为矿源层。围岩蚀变局限于裂隙内与石英脉相关的糜棱岩中,蚀变宽度为05~1m,蚀变矿物组合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褐铁矿化。
322322 野外光谱分析
野外光谱分析表明,除了硅化蚀变外,本矿床的蚀变类型在光谱特征上都有所反映。绿泥石化在光谱特征上表现为2325φ处的主吸收峰与2250φ处的次级吸收峰,绢云母化表现为2200φ附近的吸收特征,碳酸盐化表现为2000φ附近的吸收峰。
运用上述光谱特征谱系识别规则,可知本矿床蚀变矿物组合有如下规律:中性火山岩蚀变矿物组合为较强的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加微弱的碳酸盐化(图3-2-35);片岩千糜岩的蚀变矿物以绿泥石化、褐铁矿化为主,微弱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图3-2-36);石英脉中蚀变类型以绢云母化与褐铁矿化为主(图3-2-37)。
32233 香山东铜镍矿
322331 地质概况
香山东铜镍矿是香山东超镁铁岩体受土墩-镜儿泉北韧性剪切带与南部的黄山韧性剪切带控矿容矿后与上石炭统梧桐窝子组的围岩发生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的,岩体地表露头规模小,呈灰绿色或褐色。地表为灰绿色辉长岩,下层为棕红色铁染氧化的辉长岩。主要岩石为辉长岩、褐铁矿化蚀变辉长岩、各种颜色的花岗岩和石英脉等。
322332 野外光谱分析
石英脉、花岗岩、辉长岩的光谱曲线一致,吸收谱带为:520φ(弱)、880φ(弱)、2250φ、2350φ(图3-2-38),但是辉长岩在2350φ附近有较强的Mg-OH特征吸收谱带,在2250φ有比其他石英脉和花岗岩的特征更强的谱带,这反映辉长岩的绿泥石化更强;在1100φ附近有比其他岩石较明显宽而浅的二价铁离子光谱。三者蚀变矿物是相同的,可能是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的产物。
图3-2-35 中基性火山岩光谱曲线
图3-2-36 片岩千糜岩光谱曲线
图3-2-37 石英脉光谱曲线
图3-2-38 石英脉、花岗岩、辉长岩光谱曲线
国内主要玉石产地分别有:
1、新疆(和田)中国最珍贵玉石产地,和田玉按其质地颜色的基本色相大体可分为:白玉类、青玉类、碧玉类、墨玉类、黄玉类、五大色相。
2、陕西的蓝田玉:产于蓝田县玉川乡,呈现 灰、黄、绿、黑、中有花纹,质地较细,光洁晶莹。
3、河南的独山玉:独山玉又称南阳玉,产于南阳市东北郊的独山,色彩丰富,呈紫、黑、褐、蓝、绿、青、红、白及各色混合色彩。
分为红芙蓉玉、绿玉、绿白玉、天玉、翠玉、青独山、黑独山、紫独山。其中以翠、绿、红三色为上品,水白玉此之,以上四品色玉俗称南阳翡翠。
4、辽宁的岫岩玉:我国岫岩玉鼻祖的岫岩县玉石,简称岫玉
岫岩玉:呈碧绿色、绿色、淡绿色、灰色、白色、黑灰色、花色、**,透明度较好。可分为五个档次;纯白色、白绿色、翠绿色、暗绿色和微**。
5、甘肃玉石以祁连山玉和鸳鸯玉产量最高。
祁连山玉:俗称酒泉玉或老山玉,产于祁连山中,颜色有:白、绿、黄、蓝、杂色。鸳鸯玉产于武山县鸳鸯镇峻岭中,有黄、绿、墨绿和黑色等,以绿色为佳。
6、吉林的长白玉:产于吉林省磐石县、长白县马鹿乡、双阳县长岭子一带,呈绿色,有蜡质光泽。
7、西藏所产玉石有仁布玉石、果日阿玉石、白玉石、象牙白玉石、琥珀石和紫水晶等。
果日阿玉石:呈浅灰色或灰白色,微透明;象牙白色呈微黄有珐琅质感。
8、青海所产玉石品种有岫玉、柴达木玉、墨绿玉、都蓝玉等。
青海岫玉:产在二只哈拉玉石沟和乐都县玉石台,以白色、黄绿、黑灰绿色为不透明或微透明,有蜡质光泽,柴达木玉产在芒崖与乌兰县灰狼沟地区,有黄绿色玉,灰白色玉、绿斑纹玉和绿点花斑玉等,石质较佳。
9、云南玉石有碧玉、葡萄玉、东陵玉、岫岩玉、蓝玉髓、软水晶、绿松石、孔雀石和各种长石。
绿松石:绿松石制品颜色美丽,深受古今中外人们、特别是穆斯林和美国西部人民所喜爱。宝石级绿松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达到玉石级的主要由绿松石矿物组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
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
玉是矿石中比较高贵的一种。玉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