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切工等级知识

钻石的切工等级知识,第1张

钻石的光芒总是很摄人心魄,她为何能幻化出如此璀璨耀眼的光彩呢,这都主要归于钻石的切工,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切工在4C中属于最具决定性的一个C,如果切工的失败会让一颗本该完美,价值连城的钻石失去她本身的价值。

钻石的切工即钻石的切磨水平,主要是指切工款式是否能尽显其美,角度与比例关系是否正确以及琢磨是否精细等。切工分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台面百分比,冠部角度,底部深度百分比,腰部厚度,尖底大小尺寸,修饰度(抛光程度和对称程度)。

当钻石被切的太深时,光线就会从它的底部逸出,因此钻石的亮度就会受损,而它的中心也因此变暗;当钻石被切的太浅时,光线也会从它的亭部逸出,钻石的亮度因此受损,失去光泽而变得黯淡。一颗精细切工的钻石,她的每个刻面的位置和角度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我们一般看见的标准的圆钻型都是拥有58或57个刻面,它是属于明亮式切割方式,是最闪烁最具“火彩”的切割方式。

我们在选择钻石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切工琢型。一般钻石的琢型分为标准的圆钻形和梨形、橄榄型、祖母方形、心形等异形切工,异形切工的琢型所反映出来的“火彩”还是不能与标准圆钻的“火彩”相比的。同样品质的钻石,切割成异形和圆钻两者之间的价格相比,还是圆钻的价格高于其他琢型的,这就是因为她的切割比例是最能体现钻石璀璨光芒的。

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但真正有其出现的确切文字记录大约在11世纪。刻面型琢型的演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人们对钻石性质的理解的不断加深,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宝石之王”外观的美丽,钻石加工者的先驱者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我们就一起来追寻钻石琢型的演变发展历程吧。

常见的钻饰术语

就象钻石的品级和颜色分出许多等级范围一样,今天的设计师可提供许多不同的钻石形状和镶嵌技术。下面是其中最重要术语的一个袖珍词汇表。

狭长方形(Baguette):

指长方形的小钻石,通常用以突出大宝石的镶嵌。

包镶(Bezelsetting):

这一镶嵌技术钻石完全地为形似画框的贵金属边缘所包围。

槽镶(Channelsetting):

常用于镶一排小的大小规则的宝石。这一镶嵌技术用两条金属从两边夹持宝石。用来镶圆形、狭长方形和方形宝石。槽镶就象一条铁轨,中间夹钻石。

异形切工(Fancycut):

除圆形以外的任何形式的钻石琢型。异形切工包括如狭长方形、祖母绿形、三角形、梨形、公主形、椭圆形和水滴形等琢型。

密镶(Pavsetting):

小钻石的镶嵌技术,钻石互相间的镶嵌很紧密,故不显金属。密镶的表面看上去全由钻石铺平。

单粒镶(Solitare):

单粒宝石的镶嵌。

蒂芙尼镶(TiffanySetting):

用长的细爪夹持宝石的四爪或六爪镶嵌。这种镶嵌尽现钻石之美,便于观察钻石的车工、颜色、净度,由纽约著名珠宝商"蒂芙尼"发明,现广泛采用。

钻石的形状透露你的性格

市场最流行的几款钻石分别是圆形、公主方形、祖母绿形、椭圆形、橄榄形、水滴形、心形。不同形状的钻石也代表不同的个性,大家来看看自己适合什么形状的钻石吧!

圆型

圆型钻石是最流行的一种,适合善良、随和、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重视感情值得依赖的你。

方型

方型又称公主型,喜欢方型钻石的你,比较自律,考虑问题周详而理性,富有领导才能。

祖母绿型

祖母绿的形状能极大程度地提高钻石的纯净亮感,让你显得稳重大方,贵气十足。

椭圆型

椭圆型的钻石在闪亮度上可与圆型相媲美,配戴椭圆型钻石可使你的手指显得纤长。适合性格独立的你,从不人云亦云,有坚韧的毅力,将自己的独特想法付诸行动,在事业上能表现得极为出色。

橄榄型

橄榄型又称侯爵夫人型,让你的手指更显纤细修长的美感。正如它的名称一样,佩戴菱型钻戒的你,如侯爵夫人般擅长应酬交际,喜好家居生活,对

水滴型

水滴恰似梨形,拥有最温柔娇俏的造型。如果你选择的是一款偏长的水滴型造型,它会让你的手指显得瘦长。此款比较适合活泼开朗,明媚娇俏的你。

心型

心型是所有钻石形状中最浪漫的一种,适合想象力丰富,相信直觉,浪漫的你。

世界上第一枚钻戒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从DeBeers将这句经典口号带入中国开始,钻石逐渐取代黄金和玉石,成为国人定情订婚的信物。如今用钻戒求婚已经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但是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用钻戒求婚的人是谁吗?

1477年,奥地利公爵马克西米利安在与法国玛丽公主订婚时,将一枚镶有钻石的指环戴在玛丽公主的左手无名指上,这是世界史上第一枚有明确记载的钻石婚戒。

这枚婚戒以纯金打造,镶嵌了一些经过简单打磨的钻石原石,这些钻石原石经过拼凑,形成了哥特式字母M的样式,正是两人名字的首字母,也象征着他们永恒的爱情。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枚钻戒上镶嵌的钻石无疑是粗糙,简陋甚至廉价的,但在1477年,它们绝对是珍贵且稀有的宝石。

14世纪,由于 科技 水平和加工技术的限制,人们对钻石的改造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切磨上,当时的钻石切磨师所能做的,仅仅是利用涂有钻石粉和橄榄油的板子来磨除原石刻面上的一些生长痕迹,使得钻石晶体表面平滑。当时最流行的尖琢型,就是利用八面体原石简单加工之后形成,外观看上去与原石没有多少区别。

15世纪中期,桌形琢型出现,它也是利用了钻石原石八面体的形状特点加工而成,只是简单磨掉了一个顶角。这是钻石切割中,首次出现了台面这个概念。

后来桌形琢型逐渐演变成了阶梯琢型。

16世纪初,玫瑰式琢型出现,它并非为八面体原石设计,而是为了使扁平的钻石原石得以最大化利用而量身定制的琢型。

玫瑰式琢型有一整套系列,外形有变化,但基本形状都有一个平坦的底面和一个拱形的冠部,刻面为三角形小面,汇聚于顶端一点。

十七世纪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宝石光学性质的逐步认识,切割师又设计制作出了新的刻面型款式。首先出现的是单翻式琢型。

而随后出现的老矿式琢型和老欧洲式琢型,已经使用了现代标准的57-58个面的切磨模型。老矿式琢型增加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外形仍是不规则形状的。

老矿

而老欧洲式的切磨,是非常接近现代标准圆钻切磨的方式,它的台面很小,但是形状更为均匀,我们也称它们为早期的明亮式切磨。

老欧洲

而老欧洲式的切磨,非常接近现代标准圆钻切磨的方式,它的台面很小,但是形状更为均匀。我们也称它们为早期的明亮式切磨。

1919年,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第一个提出现代圆钻琢磨比例标准参数。

因出身比利时切磨世家,所以托尔科夫斯基对钻石的加工比较了解,他对钻石加工业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钻石琢形的最佳比例。

由于他提出的比例与美国人亨利提出的比例相似,所以最先被美国钻石业采用,这种琢形被称为标准圆钻形琢型,也是大家如今最常见的钻石琢型。

现代花式琢型是指除了标准圆钻外的其他所有琢型,是在钻石切割的 历史 演变中发展出来,用于最大限度的保留一些钻石原石重量,并展示良好亮度与火彩的切磨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雷迪恩形,祖母绿形,公主方形,垫形等等不同的花式切磨琢型。

宝石的加工款式是指宝石的造型,它是宝石原石经琢磨后所呈现的式样,也称为琢型或切工。常见的宝石琢型可分为四大类:凸面型、刻面型、珠型和异型。

一、凸面型款式

凸面型又称弧面型或素面型,其特点是宝石的琢磨面为弧面。凸面型切工常用于琢磨半透明到不透明的宝石。如玉髓、绿松石、软玉、翡翠等玉石,以及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根据凸面型宝石的截面形状和腰部的形状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凸面型宝石的截面形状划分

(1)单凸面型:这种款式由顶部的圆凸面和底部的平面组成(图11-2-1a)。顶部弧面的弧度可变化,适用于琢磨半透明、不透明宝石或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

(2)双凸面型:顶部和底部都由凸面组成,但一般上凸面的弧度比下凸面高(图11-2-1b)。适用于琢磨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

(3)扁豆凸面型:顶部和底部均由凸面组成,但上下凸面的弧度不一样,下凸面弧度较小(图11-2-1c)。欧泊一般采用此款式。

(4)空心凸面型:该琢型是在单凸面型琢型的基础上,从底部挖一凹面空心(图11-2-1d)。适用于琢磨颜色深、透明度差的宝石,如铁铝榴石就常用此琢型。

(5)凹面琢型:该琢型是在单凸型琢型的基础上,从顶部向下挖一个凹面(图11-2-1e),目的是为了在凹面中再镶嵌一个较贵重的宝石,如在黑色玛瑙上镶嵌一颗星光红宝石等。这种琢型较少见。

图11-2-1 凸面型琢型

2根据腰部的形状划分

根据凸面型琢型的腰部形状,可进一步划分为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心形、矩形、方形、垫形、十字形、垂体形等(图11-2-2)。

二、刻面型款式

刻面型又称棱面型、翻光面型和小面型。其特点是:宝石由许多小面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构成,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

图11-2-2 凸面型宝石的腰部形状

刻面型宝石的款式种类很多,根据其形状特点和小面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四大基本类型。

1圆多面型(Brilliant cut)

又称明亮型或圆钻型,是目前运用最多的琢型。它起源于钻石晶体的形状,早期主要用于钻石的造型,但目前其他无色或彩色透明宝石也多用此琢型。采用这种款式是为了尽量展现宝石的体色、亮度、火彩和闪耀程度。大多数圆多面型琢型都是由冠部、腰部和亭部等三部分组成,现代标准圆多面型琢型的外形为圆形,冠部有33个小面,亭部有24个小面和一个底小面,共计58个小面。图11-2-3 为标准圆多面型琢型的各个部分及名称。图11-2-4为不同的切割比例对宝石亮度的影响。

图11-2-3 圆多面型琢型的各个部分及名称

早期的圆钻型切工是根据钻石原石八面体晶体的晶面夹角确定的,当时人们只一味追求保存钻石的最大重量,而未认识到钻石的火彩和闪耀程度。现代圆钻型切工始于本世纪初,1914年由马歇尔·托尔库夫斯基利用光学的原理推算出各小面的切磨角度,这种早期现代圆钻型切工被称为美国式切工(图11-2-5a)。1940年,WF爱普勒设计的琢型在翻面比例、台面宽度和高度上进行了改进,在欧洲受到广泛赞誉,很快风靡欧洲,该琢型被称为欧洲圆钻型琢型(图11-2-5b)。1970年在斯堪得纳维亚一些国家开始流行一种称为ScanDN标准圆钻型琢型(图11-2-5c),该琢型已成为目前钻石和宝石加工的常见琢型之一。

图11-2-4 不同的切割比例对钻石亮度的影响

图11-2-5 各种“理想”圆钻型切工的比例

近20年来,随着现代圆钻型切工的发展和日益完善,为尽可能地表现钻石的火彩和闪耀程度,圆钻型琢型的翻光面越来越多,琢磨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比较著名的现代圆钻型琢型。

此外,为了使原石的款式多样化,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宝石原料,出现了许多圆钻型琢型的变型,这些琢型实际上沿用了圆钻型琢型的比例和角度,只是腰部的形状不同而已,如橄榄型、梨型、椭圆型、心型等(图11-2-6)。

图11-2-6 圆钻型琢型的变型

2玫瑰型(Rose Cut)

玫瑰式琢型起源于16世纪,18世纪达到鼎盛。其底面平且宽,上面由连续的三角形组成,因其形状看上去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故而得名。这种琢型主要用于那些不完整的钻石晶体(如板块、尖角状和一些厚度较薄的碎片)的设计,对于“火彩”和亮度都不利,但其优美的几何形状和适用性仍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有时仍可以见到这种琢型。

在玫瑰式琢型中,可见许多变型,如三面玫瑰型、六面玫瑰型、双玫瑰型、梨形玫瑰型、舟形玫瑰型和荷兰玫瑰型等(图11-2-7)。其中荷兰玫瑰式最为常见。这种琢型一般在上部中央有6个三角形翻面顶角相连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六边形周围有12个或18个小三角翻面环绕。双玫瑰型是单玫瑰型的变型,它的底部与上部对称。历史上曾有2颗来自印度的名钻:Florentine(137克拉)和Sancy(55克拉)都是被琢磨成双玫瑰式琢型。

3阶梯型琢型(Step Cut)

阶梯式琢型,又称祖母绿型,因常用于祖母绿宝石的琢磨而得名。其基本形状是一个去掉4个角的矩形,具有阶梯状排列的翻光面,底部终止于一个斧形的尖底(图11-2-8所示)。

由祖母绿琢型变化来的阶梯型琢型很多,从正方形-长条形都有,这主要取决于宝石原石的形状。在这种琢型中,翻光面的数目和阶梯数并不很重要,在面角比例上不像圆多面型要求那么严格,所以它在彩色透明宝石中应用很广,可以适应各种形状、大小的宝石原石的切磨,目前已成为市场上最常见的琢型之一。此琢型的优点是:不仅能表现透明有色宝石浓艳鲜亮的色彩,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石的重量。但不利的是对宝石的火彩和亮度表现不够。图11-2-9是较大的宝石常用的阶梯型琢型。

剪刀型(图11-2-10)又称交叉型,是阶梯型的一种改进型,在这种款式中,三角形小面代替了阶梯形小面。同阶梯型款式相比,这种款式不仅增加了宝石的亮度,而且增加了颜色,但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宝石在亭部底尖处光的损失,并在宝石中央产生一个死点。这种款式适用于切磨折射率低、色彩艳丽的宝石。

图11-2-7 玫瑰型琢型

图11-2-8 典型祖母绿型琢型

4混合式琢型(the Mixed Cut)

混合式琢型是指将同一粒宝石的不同部位切磨成不同琢型混合而成的款式。这种琢型使用时十分灵活,在造型上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适用性很强,可使宝石的颜色、火彩、亮度和重量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混合式琢型因加工复杂、琢磨难度大,不适于大批量生产,只适合用于一些高档宝石的设计和琢磨。图11-2-11为混合式切工的常见琢型,其中最常见的款式是冠部为圆多面型,亭部为阶梯型。

三、珠型(Bead cut)

珠型是宝石中最常用造型之一,通常用于制作不同的首饰,如项链珠、手链珠、耳坠珠、胸坠珠和其他佩饰珠等。

图11-2-9 阶梯型琢型

图11-2-10 剪刀型琢型

图11-2-11 混合式琢型

珠型琢型几何形态较简单,既可展示宝石的色彩美,又能体现几何形态的规整美,其魅力不仅表现在单粒珠子上,而且表现在整串珠子所串联形成的造型上。珠型琢型适用于半透明—不透明宝石的琢磨,由于其几何形状简单规整、形状规格完全一样、所用原石量多价廉,可大批量生产。

图11-2-12 珠型切工

根据几何形态的不同,珠型可分为:圆珠型、椭圆珠型、扁圆珠型、腰鼓珠型、圆柱珠型和棱柱珠型等(图11-2-12)。

四、异型

异型包括自由型和随意型(简称随型)两种款式。

自由型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爱,或者根据宝石原石形状、颜色及色形等特征将原石琢磨成不对称或不规则的造型,也有写实的形状,如树叶、鱼、昆虫等近似形状。琢磨自由型宝石的难度较大,产品量很少,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琢磨一些高档宝石(如钻石、欧泊、翡翠等)。

随型是人们基本上按照大自然所赋予原石本身的形状,进行磨棱去角、抛光等简单的加工而成的款式。

随型宝石的形态千变万化、离奇古怪,表现出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和神秘莫测,具有其他宝石造型所没有的特殊魅力,因而很受追求新奇的人们钟爱(图11-2-13)。如著名的南京雨花石即为随型石。

图11-2-13 异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222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