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西藏的特产,但是和佛教没什么关系。
以下是老外对瑟珠(天珠)的介绍:
瑟珠(藏文:gZi)
缟玛瑙在藏文中被称作“瑟”,常用护身符,以抵御各种邪恶影响。在古墓附近或新近耕作的农田里经常可以发现瑟珠。据说,瑟珠源于史前时期,有关瑟珠的神话传说甚多,一种说法认为,。瑟珠是活的生物或虫子,当人们一看见或触摸它们时,它们就石化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瑟珠是天神抛撒下来的珠宝。每当珠宝破损或变成碎粒时,天神就将它们抛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瑟珠是天上如意树掉下的果实;是传说中金翅鸟口中掉落的东西;或是传说中的藏族英雄岭•格萨尔王散落的珍宝,他从波斯王的宝库里掠取了这些珠宝。
瑟珠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种是圆桶形棕色或黑色条纹相间的缟玛瑙,上面圆形“睛”或环。另一种是圆形玉髓或光玉髓变体,上有螺旋形赭色、白色或金色条纹。根据形状,瑟珠还可分为细长的锥状“母”瑟珠和较厚的桶状“公”瑟珠。最受尊崇的瑟珠是圆桶状棕色或黑色缟玛瑙,上有九年白“睛”,白睛内有一个带成角的、与字符相似的图案。九睛瑟珠十分罕见且价格昂贵。在西藏,九睛瑟珠的交易价格相当于一座中等家舍的价格或几磅重的银锭。
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在印度河和底格里斯河 之时广阔的区域可能就已使用了蚀刻玉髓、蚀刻光玉髓和蚀刻不透明玛瑙的技术。先用芦苇笔或毛笔蘸着浓烈的苏打水在圆筒状石头上画出图案。在烘干时,将石头埋在热灰中烘烤片刻。在石头变冷、被清洗干净后,变得更黑的石头上就会留下带釉的白色图案或者说是白色图案渗入更黑的石头变白。随后,用硝酸铜溶液进行蚀刻直至出现白底黑色图案,最早的瑟珠图案可能带有条纹或五星。上等石头是未经切割和不透明的,图案深藏在石头中,石头要有光滑度,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泽。
瑟珠在上个世纪被大量仿制。现在,在印度、尼泊尔、中国内地和西藏都已仿制出瓷瑟珠、塑料瑟珠、树脂瑟珠、牦牛角瑟珠和玻璃瑟珠。台湾现已制出最上乘的仿制品,工艺采用的是原始的火蚀刻加工工艺。
瑟珠源自西藏本土,因此, 它不具备印度佛教神灵的宝石器物和类似之物的特征。但在描绘苯教神灵时经常提到瑟珠。
“支巴扎”是藏传佛教中的藏密图腾,可护身辟邪,保佑平安,汉语意为饕餮。
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人们常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描绘的是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扩展资料
饕餮是缙云氏之子,在《吕氏春秋》、《左传》等众多古书均有记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饕餮纹逐渐被人们淡忘。
至若在殷商时,是否把这种纹饰,也名为饕餮,则无从稽考。有史以后的商周文化,已大有进展,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不是随意点缀的,当有其深意存在;且多于礼仪器上着饕餮纹,虽是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与祓徐不祥的双重愿望。
饕餮纹,是以正视兽类的颜面为主要构图,左右相对称;为的对称,在带身躯时左右也各有一个。颜面为天然对称的图形,任何民族,对于动物和人类的颜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颜面为无声的语言,而庄严、威武、仁慈、凶恶、阴险、神秘等态度,也莫不显露在颜面上。
马宝象征转轮圣王的动力和速度,而同时也是他私人的坐骑。马宝像白鹅般全身雪白,头、背等以彩色的珠宝严饰。它全身的比例、颜色和外形都极尽完美,在一天之内,能绕赡部洲三圈,也从无疾病。对基本上就是健康!
象乃动物中最强壮有力者之一,象征转轮王的权势威力。它聪明、服从,能战胜敌人,有非常强壮的四足。象宝天生具有千只象之大力,外表漂亮,洁白如雪。它可在水中,陆地和空中战斗,也能在一日中绕赡部洲三圈。当转轮王骑着它时,王不必说出口,象即能领会其意而照办。它的步履稳重雄伟,动作优雅,不慌乱惊吓。美丽的外表,甚至小孩也不怕它。说到转轮王的象宝,我们应思及佛的四成就,即愿力成就(愿神足),精进无间(勤神足)、一心正念(心神足)、心不驰散(观神足)。藉由此之四成就,我们始能消除一切烦恼,解脱障碍。
如果对你有用,请感谢我的哥哥!
老鱼骨贵。
1、鱼骨比玉石、珊瑚、珍珠等珠宝还要珍贵,因为这种鱼骨手串非常罕见。
2、老鱼骨基本上都是上百年的老物件了,多流传于藏族地区。有厚重的历史感,比珍珠更有意义。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一、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饭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磐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二、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六祖《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但后期禅家轻视经教,虽言重理,但不学经论而所得之“理”,也很难说清是什么样的“理”。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塔尔寺金塔用了0。065吨黄金。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塔尔寺金塔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