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VR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第1张

VR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肯定是好的,目前VR属于高速发展阶段,VR全景应用领域:旅游景区、餐饮酒店、房产车展、休闲娱乐、医院学校、城市建筑、活动婚庆、公司企业,政府单位,工厂车间,几乎任何实体企业都可以利用VR全景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吸引用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控股(00700)、Meta Platforms(FB)、百度(BIDU)等。

本文核心数据:公司股价、板块交易规模等

“元宇宙”,即“Metaverse”,一个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将Facebook的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之后被“引爆”的新兴概念名词。科技界因之轰动,资本界因之“疯狂”,而文学艺术界的各位在了解了元宇宙概念后,或许会生出许多期待——小说中的世界或有望实现。

来自科技界的轰动:扎克伯格将其推上高峰

2021年三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戏公司Roblox上市首日股价上涨544%,市值超过400亿,2021年7月以社交起家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要在五年内将Facebook打造为“元宇宙”公司。2021年10月,Facebook公司改名为“Meta”彻底将“元宇宙”概念推向顶峰。2021年11月,微软在Ignite会议上宣布将推出新的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软件,待该平台上线后,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可获得协作和共享全息体验,实现加入虚拟会议、发送聊天、协作处理共享文档等更多功能。

来自资本界的“疯狂”:板块整体上浮较大,个股得利明显

——总体概念板块:交易活动十分活跃

从互联网巨头投资布局来看,在Roblox的投资方名单中,腾讯赫然在列。2021年4月,腾讯参股的美国公司Epic Games在“元宇宙”概念的加持下获得了10亿美元融资。同月,“元宇宙”游戏研发企业代码乾坤也获得了字节跳动1亿元战略投资。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止2021年11月19日,元宇宙概念板块共囊括了相关企业69家,其中排名前十的“元宇宙”公司当日涨幅均高于5%,11月19日“元宇宙”概念板块成交额合计高达51386亿元,成交384347手。从交易额数据来看,11月19日的元宇宙概念板块十分活跃。

从股价变动来看,2021年9月2日元宇宙概念诞生之初,其最低价为98958,而现在股价已经涨到了近1500。

——典型公司股价:元宇宙概念诞生区间股价平均增幅超40%

根据现阶段元宇宙概念股中涨幅较高公司的股价和营收情况,元宇宙概念的提出给代表性的这5家公司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从2021年9月2日元宇宙概念爆发之后至今,五家公司的股价的最低涨幅都在15%以上,股价涨幅最高的共达电声和天下秀股价涨幅高达66%以上。

注:截止2021年11月19日收盘。

来自文艺界的期待:流传已久

目前暂时没有人对“元宇宙”有详细的定义,根据维基百科解释,元宇宙(英语:Metaverse),或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这种虚拟现实空间在文艺界“流传已久”。

“Metaverse”最早出现在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Snow Crash》中,在本书中,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的城市环境,沿着一条100米宽的道路发展,覆盖了一个无特征的、黑色的、完美球形星球上整个65536公里周长。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土地可以被购买,并在上面开发建筑。Metaverse的用户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个人虚拟现实眼镜,或通过低质量的公共虚拟现实眼镜进入,并与彼此或软件客户端进行交互。

自此之后,有关于“元宇宙”的文艺创作层出不穷,**《黑客帝国》系列,《头号玩家》,《阿凡达》,还有2020年最新推出的连载美剧《上载新生》都将虚拟现实的元宇宙展现在银屏上。文学领域对于元宇宙的畅想则更多,根据豆瓣读书的榜单《有无之间》、《超现实》、《克莱因壶》、《头号玩家》等文学作品中构建的虚拟世界均与元宇宙概念相仿。

元宇宙浅谈:科技创新是永恒发展之道

元宇宙世界由来已久,但彼时的元宇宙更多的被看做“科幻”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文学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合理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构建出了一个超脱现世的虚拟互联世界,人们通过某一设备媒介(游戏方舱或虚拟现实头盔等)进入一个被某家或某几家大厂搭建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的生活与现实生活一般无二。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我们似乎与小说中构建的科幻世界距离变近,全息投影、AR/VR技术创新、云端生态搭建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科技使得小说中的虚拟现实世界似乎近在咫尺,于是“元宇宙”的提出似乎也变得顺理成章。

与此同时,现阶段“元宇宙”搭建仍然存在众多技术困难,其未来发展也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法律法规层面的规范性问题。从现阶段技术发展来看,我们仅仅解决了通往元宇宙媒介的部分,如何真正意义上搭建一个虚拟世界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因此概念炒作需要慎重,科技创新才是永恒的生存发展之道。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应当立足于不断坚持科技创新的现在!

VR 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如下:

一、VR 技术的发展现状:

虚拟技术现已逐渐成熟,其应用方面也是多不胜数。例如:医学、游戏、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仿真、文物古迹等。

1、在医学方面,虚拟技术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通过跟踪球、感觉手套等工具,学生可以更加清晰了解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结构,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加了课堂乐趣。

2、在游戏方面,三维游戏为虚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牵引作用,并且也是虚拟现实技术重要的应用分向之一。通过三维游戏的实现,相比二维游戏,玩家能与游戏更加深入的融合,逼真感和沉浸感大幅度增强 ,例如索尼的 PlayStation。

二、VR 技术的未来趋势:

1、非游戏内容愈加丰富:

目前,VR内容主要被游戏占据。这种现象是暂时的。游戏不会一直是VR内容市场上的主流,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旅行、音乐会、**内容等会逐渐地加入到战局中来。

2、更快的网络:

VR 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处理速度与网络速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他们进行技术的革新与设备的升级换代。

3、更小的头显:

目前市场上的头显设备,对于重度使用还是有些笨重,设计上也显得有些怪异。更强处理速度的显卡和手机的到来,或许能够让 VR 头显变得比现在更小巧易用。随着技术的发展,VR 技术更能创造所需的全沉浸感。

4、教育与训练:

VR技术不仅能够让不同空间的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更重要的是,VR 提供的沉浸感,能够让教育、训练等项目更加逼真。

VR 技术的主要特征:

1、多感知性(Multi-Sensory):

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2、浸没感(Immersion):

又称临场感或存在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3、交互性(Interactivity):

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4、构想性(Imagination):

又称为自主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

-虚拟现实技术

行业代表性公司:字节跳动;爱奇艺;宏达通讯;乐相科技;曼恒数字;睿悦信息;中科创达;咪咕文化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虚拟现实(VR)终端设备出货量;主流VR终端设备对比

1、VR终端设备构成

一般来说,根据配置和使用方式,VR终端设备可分为三类:主机式/PC VR、一体机式头显、手机盒子头显。三者的配置、优劣势及应用场景对比如下:

2、中国VR终端设备发展历程

从数码配件到独立终端,VR一体机已成产业共识。2014年随着三星和谷歌发布VR盒子,以及国内“华强北系”助推,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接触到最初级形态的消费端VR设备,VR盒子在定位上属于手机的附属配件或周边产品,其计算、传输、存储、交互等均依靠手机迸行;2016年,Oculus,HTC、索尼相继推出消费级VR眼镜,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VR体验在正式开始民用,国内一大批创业企业相继发布新品,3Glasses,大朋、Hyperreal等;2017年,微软携联想、戴尔、三星、宏基、惠普推出PC

VR眼镜,2019年,valveindex发布;PCVR在计算、存储和通信上依靠PC,但是显示和交互已经独立,PC

VR虽然被看作是PC的周边配件,但功能已经逐步独立。

2019年,Oculus发布第一代6DOFVR一体机Quest,以Quest为代表的移动VR逐渐替代PCVR,成为时代主流,并成功推动消费端内容生态走向正向循环。

2021年,国内本土VR厂商接连推出新品,迭代节奏明显加快。其中Pico Neo3、奇遇VR系列、Nolo

Sonic为2021年线上电商平台份额较大的型号。新品价格集中在2000~

3000元,配合厂商打卡返现、购买赠内容等多种促销方式,C端销量明显增长,2021年国内VR

一体机市场C端占比达到461%。VR一体机成为目前VR终端设备市场中的主流产品类型,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VR头显出货量为257万台,其中VR一体机出货228万台,占到整体VR出货量的889%,其中Pico

Neo3、奇遇Dream、奇遇3依次为消费者市场出货前三的产品型号。

3、中国虚拟现实(VR)终端设备市场现状

我国独立算力、独立交互、独立显示、独立内容平台的VR一体机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虚拟现实(VR)终端设备。

在中国市场中,VR一体机生产企业主要有HTC

VIVE、Pico、3Glasses、影创科技、DPVR,爱奇艺等;PC/主机VR生产企业主要有乐相科技、蚁视科技、3Glasses等;手机盒子生产企业主要有暴风魔镜、焰火工坊等。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和IDC数据显示,2018-2021年中国VR终端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VR终端设备出货量达到365万台,同比增长135%。

注:2018-2019年数据来源于IDC,2020-2021年数据来源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4、中国主流VR终端设备对比

目前主流VR设备参数已满足基础体验的要求,一体机形式符合用户交互直觉。相较于2016年,2021年VR设备的硬件参数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2021年头显单目分辨率由5年前的1080p提升至2K;曾经高端PC

VR独有的90Hz刷新率已基本在一体机中普及;6DoF交互监测方式由Outside-in切换为Inside-out,更加便捷,大部分的BR一体机均采用高通的芯片;重量、视场角等参数亦有小幅优化。硬件参数的提升成为消费者愿意尝试新一代VR设备的基础。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49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