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加工工艺哪里最好

珠宝加工工艺哪里最好,第1张

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可以拒绝珠宝首饰,当看到金光闪闪的珠宝都会被吸引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常见的珠宝首饰工艺,让大家了解一下时尚珠宝首饰目前流行的主要工艺有哪些?

金银时尚珠宝首饰的制作工艺不但有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如錾花工艺、花丝工艺、点翠工艺、打胎工艺、平填工艺、蒙镶工艺、烧蓝工艺等;还有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如浇铸工艺、电铸工艺、冲压工艺等。

一、錾花工艺

錾花是使用一整套具有各种基本图形的錾子,通过锤击錾子,使金属表面呈现凹凸花纹图案的一项工艺。錾花是一项古老的工艺。与镌刻和雕刻不同,在錾花过程中并无金属材料被削掉。錾花工艺服务于两个目的,其一,制作仅从正面敲击的錾花金属首饰;其二是,当从背面敲击做成浮花制品后,再从正面敲击以增强其效果。

二、花丝工艺

花丝工艺,又称为细金工艺,累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明代细金工艺可分为四大类:花丝工艺、錾花工艺、打胎工艺、镶嵌工艺。 花丝工艺,是将"花丝"进行再加工的制作过程为花丝工艺,即: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点翠等。

1、掐丝就是将用花丝制成的刻槽,掐制成龙凤、莲花、彩云、蝴蝶、飞鸟、吉祥图案等各种纹样。

2、填丝是将撮好扎扁的花丝填在设计轮廓内。常用的种类有填拱丝、填花瓣等。

3、攒焊是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工艺过程。

4、堆垒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将码丝在炭灰形上绕匀,垒出各种形状,并用小筛将药粉筛匀、焊好的过程。

5、织编是将金银丝编织边缘纹样和不同形体的底纹,在底纹上再粘以用各种工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形纹样,通过焊接完成。

三、烧蓝工艺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四、镶嵌工艺

珠宝镶嵌工艺始于西方,其工艺难度比传统的东方玉雕工艺精细、复杂,讲究设计质感与技术的精湛性,在首饰造型上,能够突出珠宝的材质特色,多种材质的组合与烘托,使整件珠宝首饰更具时尚感和装饰艺术美感。加工程序如下:

1、观石。观察宝石的形状及规格,看宝石是否有裂痕,能否承受镶嵌时所需的压力。

2、摆石。将宝石摆放在戒指镶口上,看该宝石是否适合镶口的规格,爪够不够长,能否将宝石固定。

3、定位。是用宝石的形状去衡量,金属首饰件镶口的规格,确定镶嵌所需的位置大小,先用牙针将镶口磨成凹形槽,直至能将宝石固定。再用伞针按宝石的高低在爪位上磨一个缺口,方便固定宝石,每个爪的位置一定要磨得平衡一致,不能有高低,否则宝石镶上后会出现不平现像。

4、入石。将宝石放入预先调好的镶口内,再确认宝石和镶口是否放置均匀,表面平衡,不会松脱,不会偏置,而且要完全吻合。

5、固石。将放进镶口里的宝石进行固定。在固定时必须根据各类宝石的硬度来用力,在使用钳具时用力务必均匀,如用力过大,会损坏宝石;用力不够,可能固石不牢,容易松脱。

6、修理。经过以上几个工序后,难免留下钳痕、锉痕,有损首饰整体美观,必须加以修理,尤其爪长的还要剪短,修爪时必须注意戒面的安全,最好用手指护好宝石,再把爪用锉和砂纸修圆、修滑、修好。

  一、首饰的加工工艺可分为贵金属首饰加工工艺及宝石镶嵌工艺两大类。

  二、贵金属加工工艺又可分为传统手工加工工艺、机器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工艺。

  三、传统手工加工工艺主要有花丝工艺,机器加工工艺包括失蜡浇铸工艺、冲压工艺、机链工艺等,表面处理工艺包括电镀工艺、压花工艺等。

  工艺细分

  1 手工加工工艺 花丝工艺 花丝工艺是指用金属细丝经盘曲、掐花、真丝、堆累等手段制作造型的细金工艺。制作时首先将金或银等金属拉成所需粗细的丝,然后把拉成的丝合股拧起来(业内叫搓花丝),制作师根据图纸的花样用镊子将丝掐成各种花型,各个形状的部件攒在一起,撒上焊药粉过火,即焊起来连接成某种整体造型。这个整体造型被称为“黑胎”,黑胎经过稀酸清洗,还须进行点银、烧蓝、镀金或镀银等后续处理,最后成为一件成品。花丝首饰纤细、精巧,富有内涵,近视效果极好。

  2 机器加工工艺 (1)失蜡浇铸工艺 失蜡浇铸是现今首饰业中最主要的一种生产工艺,失蜡浇铸而成的首饰也成为当今首饰的主流产品。浇涛工艺适合凹凸明显的首饰形态,并且可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失蜡浇铸加工工艺的流程为:制作金属模型——压制胶模——注蜡模——植蜡树——灌制石膏模——铸件浇铸。 (2)冲压工艺 冲压工艺也称模冲、压花,是一种浮雕图案制造工艺。其步骤为:先根据一个母模制出一个模子,然后通过压力在金属上制出浮雕图案。冲压工艺流程:压印图案、成型(弯曲)、将各连结合起来(通常用焊料)。 冲压工艺适用于底面凹凸的饰品,如小的锁片,或者起伏不明显、容易分两步或多步冲压成型或组合的物品,另外极薄的部件和需要精致的细部图案的首饰也需要用冲压工艺加工。 (3)机链加工工艺 机链加工工艺是指用机械进行链饰品加工的方法。常见的威尼斯链、珠子链、回纹链等项链均由机械加工而成。 机链加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拉丝——制链——焊接——表面处理——装配——清理。 机链工艺的特点是加工批量大、效率高、款式多、质量好。现今市场中的项链首饰几乎已被机制项链所占领。

  3 贵金属首饰的表面处理工艺 贵金属首饰在其制作的最后阶段都要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表面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錾刻、包金、电镀、车花(铣花)、喷砂等等。 (1)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是一种对贵金属首饰进行表面镀层处理的加工方法,如白银饰品的镀金处理、铂饰品的镀铑处理等。饰品电镀加工方法的主要流程为:酸碱洗——除油磨光——电镀。电镀工艺可以对贵金属首饰的表面色泽、光亮度进行保护,使首饰有更美丽的外观效果。 (2)包金工艺 包金工艺是将锤打得极薄的金箔层层包裹在非黄金的饰物上,然后加温,用工具把金箔牢牢地压在饰物表面,不留接缝。包金饰品外观酷似黄金饰品。包金工艺也是常见的首饰表面处理手段。 (3)錾刻工艺 錾刻工艺是一种用錾刀在贵金属表面用手工一锤一锤打造纹饰的工艺,纹饰可深可浅,凹凸起伏,光糙不一。 (4)车花(铣花) 用高速旋转的金钢石铣刀,在饰物表面刻出道道闪亮的横竖条痕并排列成花纹的工艺叫车花或铣花。由于金钢石铣刀十分坚硬,所以铣出来的条痕光洁闪烁。大家所称的闪光戒或闪光坠即是用车花工艺加工而成,很受人们青睐。 (5)喷砂 用高压将细石英砂喷击在暴露的抛光金属表面上,造成朦胧柔和的表面工艺。

  金属与宝石牢固连接的常用镶造方式主要有爪镶、包镶、迫镶、起钉镶、混镶等。 爪镶适合于镶嵌颗粒较大的刻面主石,这种镶法空心无底,透光明显,用金量小,加工方便,对宝石的大小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因焊口位较大,所以设计时最好另加衬托物遮盖其焊口位。爪镶包括二爪、三爪、四爪或六爪,镶嵌方便,但与包镶相比不太牢固。

  包镶抓石牢固,适合难于抓牢的凸面石或随形石,包括全包镶和半包镶,但包镶要求石形与镶口非常吻合,且难于修改。 迫镶和起钉镶主要用于小石的镶嵌,迫镶多用在小方石的群镶,而起钉镶则主要用于小圆石的群镶,包括马眼钉、梅花钉等。 将不同镶嵌方式结合在同一件首饰上,称之为混镶,这种镶法可以将大石与小石谐调的组合起来,并可以灵活地处理好高低位及各种弯度。

  首饰加工工艺质量评价

  顾客选购珠宝首饰时,营业员有责任帮助他们把好质量关,协助他们买到高质量的商品。不同工艺类型的珠宝首饰,质量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花丝镶嵌首饰工艺质量要求:掐丝流畅,真丝均匀平整,金属丝不歪斜,不扭曲。 (2)失蜡浇铸首饰工艺质量要求:表面光洁、无砂眼、无裂隙,金属表面的修饰度好。 (3)车花首饰工艺质量要求:花纹造型优美自然,分布均匀,层次清楚,整体平整。 (4)冲压首饰工艺质量要求:表面平滑,抛光良好,无孔隙,致密坚硬,凹入部分精致,修饰度好,边棱尖锐。

  (5)镶嵌首饰工艺质量要求:宝石镶嵌应端正、平直,主石副石不松动,无掉石现象,宝石与齿口吻合无缝;镶边均匀平滑,镶爪高低长短适中,定位均匀分布合理;齿口的高度要与宝石的大小厚度相适应,俯视不露底托;首饰托架无走样变形,表面无划痕,更不能再现裂纹、断口现象。

  首饰设计趋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首饰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饰设计师们努力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缤纷的世界中寻找自然,简洁和纯真的东西,以期望达到返朴归真和表达一种恒久美的艺术境界。首饰设计制造的三大潮流为简洁、装饰、回归自然。

  (1)造型 现代艺术首饰在造型方面正朝着简洁、几何、抽象装饰方向发展。设计师们熟练的应用简洁、明快的线条,三维空间的结构和抽象的几何造型,表达一种出人意料的构思,一件件精美的首饰实际上是一件件小型的雕塑品,甚至是一件件完美的圆雕,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可得到一种视觉享受。

  (2)主题 随着社会电讯、网络、信息传递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常常产生异化,人们对于尖端技术所造成的现代物质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压力,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竞争及环境污染产生焦虑,人们从内心深处希望得到一种宁静,在情感上渴望有一片温馨的绿洲,表现在首饰设计中,人们崇尚古典艺术和复古之风,追求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提倡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这些将成为永恒的主题。为了表现这一主题,那些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动物、质朴的民族纹饰将被更多地运用在首饰设计中。

  (3)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首饰的材质上,人们将不再拘泥于传统昂贵的材料,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甚至俯首可得的材料,都将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表现力。例如钛金这种以往很少使用的材料在被加热后可变换出丰富的色彩,极富层次感,常被一些现代首饰大师采用。

  (4)加工工艺 现代首饰制作已不再单纯拘泥于传统的失蜡浇铸及装饰雕琢工艺,只要作品需要,艺术家们可采用更多的工业加工方法,如车、铣、刨、磨、铆、钻、电镀、喷砂、腐蚀等等,这些加工工艺将给首饰制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个性化生产 现代首饰的设计者,其设计不满足于从前的只是绘画,将制作交由匠人去完成的方式,而是努力表现个性,视整个制作过程为完成其创作的过程。他们的作品多数在个人的工作室中以手工制作,辅以精密机械加工完成。艺术家将其特有的灵感与精湛的手艺融为一体,一件成功的作品是完美的、优秀的设计与金工技术的结晶。

  这只是一些很笼统的资料,你最好去买专业知识的本书看看。

“燕京八绝”是指景泰蓝制作技巧,漆雕技巧,金漆镶嵌装饰技巧,北京宫殿地毯编织技巧,北京刺绣,花丝镶嵌制作技巧,北京玉雕和象牙雕刻的八个工艺类别。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创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北京作品”特征的宫殿艺术。但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以“皇家手工艺品”为代表的“燕京八绝”曾经面临丧失手工艺的危险。

“燕京八绝”的花丝镶嵌曾经主要用于制作皇家珠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西安的赵琳静学习金银丝镶嵌艺术已有8年了,已经生产了数千件珠宝等。如今,她可以在01mm的金线上焊接。她希望发掘并延续汉唐时期的花丝工艺。

花丝镶嵌,缩写为:花镶嵌,也称为高级金工艺,是一种传承已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主要用于生产皇家珠宝。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生产技术的结合。灯丝以金,银和铜为原料,并使用传统技术,例如捏,填充,挤压,焊接,编织和堆叠。诸如挫折,挤压,重击,窒息,跳动,塌陷,挤压和镶嵌等镶嵌技术可用于将金属片制成支架和瓜子状的凹槽,然后镶嵌珍珠和宝石。

据说乾隆皇帝八十岁时,他先后颁布了十项法令,从全国成千上万的工匠中选出八十人,亲自督促他们制作了珍宝“金瓯永固杯”。这个杯子的每一缕都是金,但每一缕都像头发一样细。因为每条金线都要绘制数十次,最终金会错误地形成各种图案并编织起来。所使用的过程称为“花丝镶嵌”。金银丝镶嵌并回火成丝,具有黄金的珍贵性,但又轻又薄,打破了人们对金的繁琐性的想象。金银细丝镶嵌着小块祖母绿和红色蓝宝石,精美绝伦,手部镶嵌着宇宙。这是1956年发现的明代金甲虫龙翅冠,帽上有518条02毫米金丝编织而成的“灯笼空”图案。细密的金线细如轻纱,轻如蝉翼,丝间无接头或断线的痕迹。空心的龙身,雕刻的龙头和中间的丝绸填充的火焰珠,看起来像是凌空凌空的雷电。金银细丝镶嵌的美在于超越每个人的想像力的复杂程度和奢华程度,但它既不笨拙也不是故意的,相反,它像翅膀一样聪明。

以前觉得定制属于自己的珠宝,那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没什么见识,当然也没钱~能在珠宝店购买一件珠宝都觉得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更别提珠宝私人定制。感觉那只是有钱人的世界才会出现的事情!

没想到后来竟然阴差阳错地 进入了珠宝行业,而且专门在珠宝工厂接私人定制的单。才发现,私人定制的珠宝竟然比珠宝店便宜很多,这出乎了我的意料,明明私人定制服务更到位,更贴合客户的想法,预算 ,而且是一对一服务,可以改手圈,刻有纪念意义的文字 图案,做想客户要的款式,而且后期还可以改款,清洗,翻新……

所有这些都不算。关键是还便宜。我当时都惊呆了,怎么可能~后来才知道 这是因为商场也是从工厂进货,资金压力,商场提点,税收 租金 人员工资 等等都要算进成本。

相对来说 工厂直出的成本会比商场低。所以在保持合理的利润的情况下,私人定制虽然比商场买统货更具个性,反而比商场便宜!

以前觉得结婚戴1克拉的钻石,想都不敢想,1克拉钻石戒指,周大福至少10万左右,想想就心疼……,现在做了这个行业,工厂定制,1克拉普通的2-3万就可以搞定,到香港2-3万估计只能买个50分左右的,颜色净度好的GIA5-6万也差不多可以搞定!!

所以现在结婚,克拉钻戒不再是梦!!

主要是想要1克拉,还是2克拉,高品质还是普通品质的选择!!

好了,我是你身边的珠宝私人定制专家,欢迎大家有什么珠宝方面的问题,一起来探讨!

这个就是独家订制属于你自己的款式,肯定会特别的独一无二。具体呢会有下面几个步骤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一步:原材料的挑选

宝石的选择很重要,如果是定制,可能需要根据宝石来设计首饰的款式。也就是说,先有了宝石再决定用这个宝石来做什么。宝石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会对首饰的设计产生影响。

超过手指宽度的宝石就不适合做戒指,设计一款项链或者胸针都是不错的选择。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宝石适合线条硬朗的设计,而水滴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宝石适合流线型设计。宝石的颜色决定了贵金属的材质,铂金、黄金、k金的颜色都是不同的。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二步:珠宝的设计

确定了宝石与贵金属,就要开始设计绘制草图了。那些大牌的首饰之所以很贵跟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设计师会先在纸上绘制构想出新作品草图,用铅笔、水粉完成设计图稿。这一过程少则几天半个月,多则几个月一个款才定型。

现在很多地方也会有定制款,你可以说你的诉求,让他们帮着设计,这样你就会有一款独一无二属于你自己的首饰了。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三步:起版制模

话说纸上谈兵都是假把式,接下来就要玩真的了。为了尽可能逼真地体现造型细节,匠人将设计草图以软蜡或硬蜡雕磨成型,目的是更直观的感受一下珠宝做出来的样子。而后再模型上挖出宝石镶嵌所需的洞孔,再以模型测试宝石的摆放,获得最佳的镶嵌位置,同时将模型上色,以感受宝石排列发出的色泽感。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四步:钻石切割与宝石雕琢

玉不琢,不成器,没有加工的钻石与宝石同样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与宝石的面纱。珠宝师会通过计算折射率与色算率,来找到最佳的切割点进行切割,确保其散发出最完美的光芒。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五步:金属铸造

一般匠人会以延展性佳的银质材料定初胚,这样有助于宝石镶嵌及镶嵌口径的测量。然后再实际完成金属地坐的雕工,雕琢出镶嵌孔洞。

若制作较为繁复的设计,他们会先尝试制作其中的重要部分,以测试触感及流畅感。再配上蜡制的宝石模具,在设计的镶嵌位置上试镶,观察色彩的搭配性。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六步:执模

铸造好的首饰会有水口(也就是连接的部分)的存在,执模就是对首饰铸件进行修整。使首饰的表面平整,最终达到起版时的造型。执模时需要熟练掌握锯、锉、焊等金工工艺。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七步:手工镶嵌宝石

完成以上步骤就可以交给专业的镶石技师啦,使用专门的镶嵌工具,将宝石固定在首饰上,严格的按照设计师的要求使首饰与图纸完全一致。

镶嵌方法会根据宝石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椿镶、爪镶、密镶或埋入式镶嵌等。无论大若鹅卵或小如米粒,都由手工镶嵌完成,所以这是极费时间的工序,考验珠宝匠的眼力、手力和拿捏能力,因为这些珍贵的宝石,一旦使力不当,就可能在镶嵌过程中损坏。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八步:抛光、电金

抛光的是使金属表面光亮的工艺,有机器抛光和手工抛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首饰制作必不可少的工艺之一。部分首饰需要对表面电金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高级珠宝诞生记第九步:最终质检

历经各种复杂的工艺制作出来的珠宝首饰,要经过最后的一关就是质检了,如果有不合格还要退回前面的工序再重新制作。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 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头簪作为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后妃遗留下的簪饰来说,形式之多,花样之广是前代各个时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宝馆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报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头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约五厘米长,看上去就像一顽童在作舞蹈状。在畸形珠左边饰一蓝宝石雕琢的宝瓶,瓶口插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枝衬托著一个“安”字。顽童背后一柄金如意柄,将其与宝瓶连为一体,并将金累丝灵芝如意头露在顽童右侧。从顽童装饰看是个男孩。整个如意连在一起便称.之为“童子报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皇帝的妻妾当然是以皇帝为纲,要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寿多子孙”,以使皇家血脉旺盛,帝王基业万古千秋地传承到永远,这只头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实并非那麽称心如意,清代康熙帝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诸皇子争权夺势,使康熙帝不到古稀之年就撒手人寰。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即有皇后又有妃子,却无子嗣,致使其母慈禧两度垂帘听政,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

慈禧还爱美成癖,一生喜欢艳丽服饰,尤其偏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质地的牡丹簪、蝴蝶簪。咸丰十一年,奕泞病逝承德的避暑山庄。慈禧二十七岁便成了寡妇。按满族的风俗,妻子为丈夫要戴重孝,释服二十七个月。头上的簪子要戴不经雕饰的骨质的,或光素白银的。慈禧下旨令造办处赶打一批银制、灰白玉、沈香木等头簪。同治元年二月,这批素首饰陆续送到慈禧面前。慈禧每天勉强插戴,极不情愿。释服期满,这批首饰全部被打入冷宫。慈禧又戴上精湛华贵的艳丽头簪,直到老年此习不改。

后妃戴簪有季节性,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这天换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 年农历四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就在这一尺,慈禧赐给裕德龄母亲、妹妹和她本人每人一支玉簪,“太后拣了支很美的给我母亲,说这支簪曾有三个皇后戴过,又拣了两支很美丽的给我们姐妹俩各一支,说这两支是一对,其中一支是东太后常戴的,一支是她自己年轻时戴的”。清末,后妃头簪子多都是祖宗传下来的遗物,宫中后妃都视若珍宝。慈禧讨她喜欢的人可以任意赏赐,毫无拘束。但对光绪帝却为一支玉簪而恨之入骨,至死都不予谅解。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囚禁瀛台。一日隆裕皇后去看光绪,光绪极为反感。他与隆裕虽是名义上的夫妻,但夫妻情分丝鼍没有。因此,光绪一见到隆裕就厌恶得连气都喘不均匀。隆裕的到来,光绪看也不想看,连说两次“跪安吧!”隆裕十分恼火,故意装作没听见。光绪见她不走,气得两手发抖,使足了劲想把她推出去,没想到用力过猛,碰到隆裕发髻上的玉簪。玉簪摔到地上立刻粉碎。这支玉簪是乾隆时的遗物,传到慈禧手裏,她又给了隆裕。降裕见状,立刻哭著把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大怒,心中更加气恨光绪,从此派人严加看管光绪,送馊饭,送凉汤,对待光绪像对待罪人一样。政治分歧使慈禧和光绪关系如同陌路人,而一支玉簪成为他们母子亲情彻底决裂的导火索,光绪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送来的较为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可民间广泛使用的簪子绝大多数是骨质,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将其称之为“骨头簪子”。簪子一般长三四寸,更长些的也有,但很少。簪子头部尖细,尾部有一个圆疙瘩。头细易插入发髻,尾部的小疙瘩能使之牢固。还有一种扁簪子,两头粗,中间细,多是银、铜质。扁簪子的两面分反正,正面饰有花朵草叶及吉祥图案,反面是光的,整个形状略往裏弯。扁簪子具有十分明显的装饰意义,固定发上,闪闪发光。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它是妇女们固发、美发的有效用品,这是它几千年来盛用不衰的主要原因。

头花是簪发展而来的首饰。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由於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於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头花大多由珍珠、宝石为原料,因此,需要一个稳定的依托,即在簪的基础上做了某些相应的改动。如在针梃的顶端焊一个十字形横托,并於十字横、竖交叉点做头花的主体。起装饰作用的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环抱四周,簇拥著主体。这样互相搭配既使构图的主次关系明显,又使以珍宝为原料的头花本身合理的分担了承受能力。满族妇女在梳头时,把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也有选用两朵相同颜色和造型的分插两把头的两端,俗称压发花,又称压鬓花。

满族妇女除了旗头、簪子外,还普遍喜欢在发髻上插饰花朵,将硕大的花朵戴在头上历来是满族的传统风俗。扑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载了满族妇女 “野花满鬓,老少无分”.“五旬以上”犹“满髻插花,金钏宝趟”。“即便年近七旬,甚至“颠发尽秃,光赭如匏”仍“寸髻北指,犹满插花朵”。在辽北地区,有些满族妇女甚至在发髻上插一个内装清水的小瓶,瓶内再插上数枝鲜花,生气盎然,反映了她们对美的强烈追求。清前期,国家正值上升时期,人们的生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满族妇女为了满足美的欲望,常将应时的鲜花戴在头上还有一种“金银花缕”。即用纸胎为表,有的似铜丝为质,装成各种各样的花朵,高不过二三寸,最大的也有将近一尺,并选用极精致的珠翠做装点。顺治初年,满族军营中的随军家属,常用这种金银花饰饰於发髻之上。随著清王朝政治的确立,国家政权日益巩固,满族妇女所插戴头花也随之擡高了身价。虽然鲜花遍地,但妇女们更喜欢珍宝质地的头花。这些女性们头上戴仡与其说是为了美饰,莫不如说是为了炫耀。

清晚期,国库困窘,国力日衰,人们生活自然受到影响,为了撙节开支,头花也由昔日的纯金变成镀金、包金,珠宝大花变成了绒花、绢花,甚至纸花、通草花,就连羽毛点翠的头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羽毛点翠首饰在我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它以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而著称但制作起来非常繁杂。据了解,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起…圈凸起的槽。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适量胶水待用,用小剪子剪下翠鸟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胶的底座上。翠鸟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制一朵头花需要许多翠鸟。因翠鸟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做成头花后戴在头上与其他首饰相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现在北京故宫内珍藏的金属类首饰,以乾隆时期的居多。如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珊瑚猫蝶头花、金累丝双友戏珠头花、金嵌花嵌珍珠宝石头花、点翠嵌宝石花果头花、金嵌米珠喜在眼前头花、点翠嵌珊瑚松石葫芦头花等等,都是以焊接底托工艺制成的。它即沿用历史传统技巧,又突出乾隆时期的特点,使虫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权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形象活泼逼真,充满动感。还有一种金属焊接作底托与针梃,珠宝花用铜丝扎成一束的头花,也以灵活多变受到后妃们喜爱。它是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成花枝、叶枝,再将宝石做成的花瓣、叶片末端的小孔串成花朵、花蕊、花叶、枝权等不同的单枝,然后再按照图形将各部位摆好,将单枝扎成一束,最后集中在一根较粗的铜丝上与针梃扎牢。这样的头花戴在头上效果甚佳,为女性增加了楚楚动人的娇态。此外,金属镶嵌头花,金累丝头花也都以形象逼真、做工精细而被前人喜爱,使后人赞叹。

满族妇女最偏爱的头花当属绒花,尤其是在女儿出嫁时,头上必须戴红色绒花,图火红吉利,据说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因此,便有戴绒花即为荣华富贵之意。在满族妇女中,只要条件允许,不仅婚礼喜庆日时要戴绒花,而且一年四季都愿意头戴绒花,求谐音吉祥。尤其到应时节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阳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阳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芦阳生……。清宫后妃们的头花,还有大批的绒花、绢花、绫花流存於世,这些花色彩协调,晕色层次丰富,堪称“乱真”之花。据说唐代杨贵妃鬓角有一颗黑痣,常将大朵鲜花戴在鬓边用以掩饰。因鲜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制鲜花颜色做绢花。此工艺不断发展,越制越精。清代遗留下来的绒、绢、绫、绸等质地的头花有白、粉、桃红三晕色的牡丹花,浅黄、中黄、深黄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间的梅花等等,历时百年不久,仍鲜艳悦人。

钗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盘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钗有双梃或三梃的,较之簪对於发髻的固定更为牢固-_-些。古老的钗与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钗头针梃自然连接…处。如汉代流行的玉燕钗就是其中的一例。相传汉武帝建造招灵阁时,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钗。武帝把玉钗赐给一位赵姓宠姬。几十年后,汉昭帝继承帝位,后宫女子时兴戴钗,苦於没有理想的式样,到处寻找。一次,宫女们看到这支玉钗无雕无饰,样子普通,就想把它毁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开钗盒时,只见一支飞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飞,尾巴呈叉形的美丽形象,使宫中女子深受启发,於是纷纷以飞燕为式制造头钗。燕子的尾巴插在发髻上十分适宜,因此取名为玉燕钗。随著头钗的广泛使用,各种质地、各种造型的头钗不断出现。最常见的是凤头钗,它的制作就由钗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而成。现在北京的故宫尚存有清代后妃戴过的钗,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钗头上装饰极美,一类是光素钗头无装饰。

人们习惯将无装饰的叫“插子”。插子的形式也很多,有圆头钗、尖头钗、扁头钗,其质地多为金、银、镀金光素的,还有铜、铁等普通妇女所常用的。插子只是起固定发髻的作用。在满族妇女诸多的头饰中,要有一个固定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那个起固定中心作用的就是这种插子。还有一种叫做“银夹子”的钗,若合在一处的两个扁簪子。银夹子既重视其固定发型的实用价值,因其面有图案,又具有显示美观的审美价值,可算是较为理想的钗了。还有属於“荆钗布裙” 一类的妇女,因其家境困窘,不甚讲究或讲究不上,只用粗铁丝自制成倒u形的插子,也有用一段直铁丝,磨尖一头,砸扁一头用作髻簪的。

在欣赏往日旗装的风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族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名字叫扁方,俗称“旗头”。“旗头 ’’的另一个含义即指满族妇女常用的几种民族特徵显著并具有独特风韵的发型,如“两把头”、“水葫芦”、“燕尾”、“大拉翅”、“高把头”、“架子头”、 “前刘海”、“盘头翅”等等的总称。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的主要首饰。在载涛、郓宝惠两人合写的《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曾讲道:“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横插於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宽四厘米左右,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如一变相横簪,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关於扁方这种满族妇女所特有的头饰,在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何玉凤毁装全孝道安龙媒持服报恩情”中,通过对安夫人头饰的描绘可以看到。文中说:“只见那太太……头上梳著短短的两把头儿,扎著大壮的猩红头把儿,别著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玉簪棒儿,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却不插在头顶上,倒掖在头把儿的后边,左边翠花上关著一路三根大宝石抱针钉儿,还戴著一枝方天戟,拴著八棵大东珠的大腰节坠角儿的小挑,右边一排三枝刮绫刷蜡的矗枝儿兰花儿”……。不管她这一头戴了多少个簪子,却反映出当时清朝中期以后,一般满族官宦人家妇女头饰的写照。

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将头发集拢於头顶束起,分两把编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头绳,任头发松乱一头顶上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银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俗称“钿子”,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便可,上面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王室贵族妇女用的扁方从质地到样式制作都堪称精美绝伦,在扁方仅一尺长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虫鸟、瓜果文字、亭台楼阁等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贵妇们戴著扁方故意把两端的花纹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缀挂的丝线缨穗,据说是与脚上穿的花盆底鞋遥相呼应,使之行动有节,增添女人端庄秀美的仪态。每逢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等满族妇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这种宽长的扁方,限制了脖颈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显得分外稳重、文雅。

勒子,俗称“包头”,北方人称其为“脑包”,是一条中间宽两头窄的长条带子,戴在额眉之间。原为江南和中原地区老年妇女冬季围头的御寒品,明清之际广为流传,贵妇用以装饰,贫女用以避寒。东北地区已婚的满族妇女使用的勒子使头发稍稍后仰,较江南妇女的平髻略有变化。其形质多用纱、罗、绸、缎等制成黑色长带,绕头一周。明嘉靖年间勒子尚宽,其后逐渐变窄,但制作异常精细。上绣各种吉祥花色图案,也有中间镶嵌珍珠、宝石做点缀的。清代妇女戴勒子,沿袭明代旧制。如清早期雍正十二妃图轴中,就有两位美人头戴勒子,从画面上看,有纱绸的,也有貂皮的,反映了不同季节戴不同式样与质地的勒子.如北方冬季寒风凛冽,勒子大多用貂皮制作,称为貂复额。明末清初,正是勒子盛行之时,无论宫廷贵妇还是民间女子都掀起遮眉勒热,由於贫富之别,勒子的质地,以及勒子上缀的饰物都有所差别。这种遮眉勒在北方比较实用,因此流行起来经久不衰。除勒子外,还有一种金约,类似勒子形制,但比勒子还要窄些。

流苏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首饰,其造型近似簪头,但在簪头的顶端垂下几排珠穗,随人行动,摇曳不停,与古代八大类首饰中的步摇极为相像。步摇首饰始见汉代,最初只流行於汉代宫廷与贵族女人头上。何为步摇“步摇者,贯以黄金珠玉,由钗垂下,步则摇之之意。”步摇属於汉代礼制首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徵。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在北京故宫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中,曾展出过几件辽宁省出土的金树形步摇冠饰件,金树是冠状伞形,一根两枝树权分别展开了大小四十余件树枝小枝权,每一小枝权顶端各有一两个可以活动的小金环,环下各系一片金树叶,稍一触动枝摇叶摆,华美无比。它的出土使我们感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封建帝王妃嫔生活之奢侈。史载,唐宋之后步摇形制变化多端,除金质外还出现了玉石、珊瑚、琉璃、琥珀、松石、晶石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步摇。明代四大名画家之一唐寅在《招仙曲》一诗中写道:“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璫交龙椅”。由此可知明代步摇用“郁金”,这也许是用金属与珠宝镶嵌的一种步摇形制。其中不乏明代时兴起来的焊接新工艺。将金累丝与金底托焊接在一起再嵌上珍珠宝石等作点缀,其实用耐久程度大大超过了雕琢、焖压等传统工艺技术。

清代步摇大多采用了明代焊接制作新工艺方法。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清代服饰展览》图录中,有一件“点翠嵌珠凤凰步摇”,就是使用了金属焊接作底托,风身用翠鸟羽毛装饰,其眼与嘴巴用红色宝石、雪白的米珠镶嵌,两面嵌红珊瑚珠。凤身呈侧翔式,尖巧的小嘴上衔著两串十多厘米长的小珍珠,坠角是一颗颗翠做成的小葫芦。整个步摇造型轻巧别致.选材精良,实为罕见。

在另一图录中又有一件“吉庆有余”流苏,形制近似类同。与针梃连接的流苏顶端是一金累丝的金戟(古代作战武器),戟上挑著一个下垂的金累丝的磐,磐的两端义各下垂一珠串,一串为珍珠青金石蝙蝠点翠华盖,下坠著红宝石坠角。另一串为珍珠蜜腊鱼及点翠华盖,红宝石坠角。整个流苏由戟、磐、蝙蝠、鱼等组成,谐音“吉庆有余”。这件流苏寓意吉祥,形式别致,不但起著装饰发式作用,还集嗡意、象徵、谐音於一体,堪为流苏首饰的上乘之作。

流苏一词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装饰车马帐幕时用的彩线丝穗。而步摇与流苏在形制上和功能上如出一辙,至於步摇的名称为什麽没有被沿袭下来,反而为流苏一词所取代,尚有待日后的进一步考证。

满族妇女所喜爱的流苏,多种多样。顶端有凤头的、雀头的、花朵的、蝴蝶的、鸳鸯的、蝙蝠的等等。下垂珠串有一层、二层、三层不等。现在北京故宫珍宝馆展出的清代后妃首饰中,有一件“穿米珠双喜字流苏”,它是皇帝大婚时皇后戴的。流苏顶端是一羽毛点翠的蝙蝠,蝙蝠嘴裏衔著两个互套在一起的小金环,连接著一个羽毛点翠的流云如意头。如意头下平行缀著三串珍珠长穗,每串珠又平均分成三层,每层之间都用红珊瑚雕琢的双喜字间隔。串珠底层用红宝石作坠角。整个流苏自顶端到坠角长二十八厘米,是流苏中较长的一种。这种长流苏一般歪插在发髻顶端,珠穗下垂,刚好与肩膀平。此外,清宫珍藏的流苏,顶端以凤衔滴珠的最为常见。如“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凤凰是百鸟之王,据说它能给人带来幸福、美好、光明。凤凰衔珠的形象,寓意凤鸟筑巢,准备育雏。封建时代的帝王都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后妃的头饰中以凤凰为题的很多。

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 “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描写“髻盘云成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低。”这些宫词对满族妇女的独特发式作出形象的描绘。

“团头”,又叫旗鬓,是民间常见的发式。满族妇女进人中年以后,便不再盘“头翅儿”,而改梳“团头”,其造型好像一个带花纹的馒头,但“团头”不同于一般平民百姓中年妇女的“疙瘩鬓”。两者梳法位置不同叫法也有区别,疙瘩鬓在脑袋后下方。团头位置在正上方,把头发在头顶梳成竖式的圆形或扁形高髻.有的也留“燕尾儿”,并在发中插戴银、铜质扁方等首饰。一些老年妇女因头发较少,在头顶绾成一个螺旋式的“卷儿”,即简单又便利,直至近些年在满族聚居的农村还可以看到。

还有一种叫做“水葫芦”的发式,俗称“水鬓”。即挑下两鬓微弱之发,用肥皂水傍耳根成钩形,丰颊面颐,相衬如桃花带雨,格外美观。

康乾以后,由於受汉族发髻“如意缕”的影响,满族j妇女一般均将发髻梳成“一”字形,俗称“一字头”、“如意头”等。清代中期,满族妇女的发髻样式逐渐增j高.“双角”也不断扩火,满族妇女发式由h两把头这种髻式发展到架子头,同时也是由自己头发梳理而成的发式逐渐发展到借用架子由真、假发相掺杂而成的发式,发髻上多插有饰物。其中有种名叫“扁方”的板状饰物,初时形状较小,到清代后期,特别是咸丰年间,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得更加高大和夸张,已演变为一种“高如牌搂”式的固定装饰,从而取代了用架子梳的两把头。

《阅世篇》曾载:“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架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嗣后这种发式愈演愈高,至后期而为既高且大的形式,有人形容其头就像顶著一块小黑板者即指此式。这种牌楼式的装饰上面不用头发,纯粹以绸缎为之,做成一顶“扇形”的冠,戴时只要套在两把头发髻之上,这就是俗称的“大拉翅”,是满族贵妇的发式。这些贵族妇女们头戴高高的饰物,再穿上她们习惯穿用的那种高底旗鞋,身材显得格外修长,走起路来也愈加稳重、端庄。

大拉翅,又称“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类似於现在舞台和影视剧中所见到的清代宫装样式,应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成,即以头顶发髻为“头座”,在上面加戴青色素缎或纱绒架制成的发饰,脑后也留“燕尾儿”。这种发式清末流行於北京,而且越加越高,发展成类似后来“旗头板”的式样,并在正面饰以花朵,侧面悬挂流苏(线穗),所以东北一些地区叫“京样”或“宫装”。

“大拉翅”头饰是形似一个扇面的硬壳,约尺把高。裏面是用铁丝按造头围的大小做一圆箍,再用布袼褙做胎,外面包上青缎子或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装饰性的大两把头,再插一些用青素缎、青绒、青直径纱或绢制的花朵。需要时,戴在头上即可,无需梳掠,不用时取下搁置一边。既起到美饰头发的作用,又摘戴方便自如,可谓两全齐美。大拉翅,形似大如意,勾在颈后的燕尾,也比原来的大,几乎挨到衣领上。因大拉翅以粗铁丝做架,承重性较强,上面设有插簪、钗、流苏、疙瘩针、耳挖勺、头花等固定装置,满足了同时佩戴众多首饰的需要。

满族妇女的这种发饰,是贵族妇女的专用发饰,故宫博物院藏《雍正行乐图》,作清初贵妃形象,就绘有这种发饰。因这种发饰属於达官贵族阶层女性的盛装,所以平民妇女在结婚时,也常常以此为“礼冠’’戴在头上,好像汉族的“凤冠霞帔”一样觉得荣华和富贵。直到清末,“大拉翅”仍为满族妇女的主要发饰,无论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其实上述的头式除贵族妇女外,很少有人在日常这样打扮。原因是既费时间又费劲儿,而且必须由别人帮助完成。梳好后不能随意俯仰枕靠,无论站或坐都要直著脖子,虽然漂亮但并不舒服。民间除在婚礼等隆重场合或年轻姑娘媳妇过年时梳外,很少能见得到。

参考资料:

在珍珠首饰加工上,镶石工艺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手工工序。而所谓的镶嵌就是将钻石或者锆石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固定在珠托上的一种工艺。常见的珠托镶石工艺有微镶、钉镶、爪镶

爪镶、包镶、抹镶是传统工艺的代表,经历时代的演变,其风格含蓄稳重而又不失灵活的变化,生命力极强,流行数十年依然经久不衰。轨道镶和钉镶多用于群镶钻饰或成为豪华款的点缀。卡镶则是当前时尚工艺的代表,由设计师赋予生命,变化无穷,是时下流行的新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58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