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骨骼肌细胞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骨骼肌细胞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第1张

不管有氧无氧,能量直接来源总是ATP,但长跑绝对是无氧运动。

如7467164所言:前期消耗多糖,把糖分解产生能量。后期消耗脂肪,将脂肪分解为糖类和脂肪酸。

但肌肉酸胀的感觉不是脂肪酸引起的,而是糖分分解产生的乳酸,乳酸是无氧代谢的产物。。另外,ATP并不是多糖(糖元)分解出来的。

长距离游泳和跑步都是耐力项目,需要运动员控制自己的能量消耗。但最终是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完成全程,所以就有了竞速赛事的性质,就要考虑克服阻力的问题了。

因为水的密度远高于空气,与人体的密度基本相当,所以水的浮力基本可以抵消人的重量,而空气的浮力远不能抵消人的重量。另外,跑步的运动结构决定了身体重心每走一步都会上下波动,在长跑中会积累相当大的消耗。有研究表明,如果跑5000米时,每一步重心多上升一厘米,整个过程消耗的能量相当于爬五层楼,游泳也有类似问题。身体重心波动最大的蝶泳最不耐久,身体重心基本无波动的自由泳和仰泳最耐久。

在游泳时,对水施加阻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以上原因,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因此,对于同一个长跑项目,提高力量对游泳成绩的作用更大,对跑步成绩的作用较小。在游泳运动员的训练中,力量训练占很大比重且主要训练上半身肌肉,而体重控制相对宽松,所以在表象上更强。但在长跑运动员的训练中,力量训练的比重较小,主要训练下半身,体重控制严格,所以显得比较瘦。

综上所述,游泳要克服的阻力主要是水的阻力,能量消耗基本用来克服水的阻力,体重对阻力和能量消耗的影响不大。因为水的阻力随着游泳的速度迅速增加,力量增加对成绩提高的正面影响远大于重量增加的负面影响。而跑步中需要克服的阻力和能量消耗主要来自于运动重量,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且随跑速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所以体重增加对成绩提升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力量增加的正面影响。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游泳时的阻力不仅比跑步时大得多,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增加的速度也快得多。

现在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身材苗条一些,身材纤细一些,这样穿衣服也好看,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那么马拉松运动应该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运动,那些经常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通常来说身材保持的会比较匀称,会比较健美,比较瘦,但是并不是那种营养不良的瘦弱,而是恰到好处的瘦。

一、马拉松运动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马拉松是一项长跑运动,比较考验人的毅力和耐力,跑马拉松是一场持久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把握好节奏,呼吸步伐都要调整均匀,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或发生一些危险,马拉松已经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正式竞赛项目了。

二、马拉松运动对人体的帮助

经常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一定要比不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身体素质会好一些,如果大家想减肥减脂想健身,想让自己的脂肪燃烧的更迅速一点,那么一定要去参加马拉松运动。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大家身上多余的脂肪会被消耗掉,身材可以变得苗条一些,可以变瘦一些,但是这种瘦也是一种健康的美,并不是一种体弱的瘦,所以经常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人一般来说都身材较为匀称和瘦。

三、生活中要加强锻炼

如今的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学习,总是缺乏锻炼的时间,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可以挤出来的,所以大家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匀称的身材,为了更美丽,一定要加强锻炼。可以在清晨起早一些,出门慢跑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也可以在家里做瑜伽或跳绳,或是转呼啦圈都是非常适宜的运动项目。

身体适应性不同,心肺功能不同。

1、两种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不同,导致肌肉类型不同。两种运动员长期进行的运动方式不同,长跑运动员以爆发为主,而马拉松运动员以耐力为主。

2、两种运动员的心肺功能不同。心肺功能的锻炼方式有很多种,但是马拉松耐力有氧锻炼,是增强心肺功能最好的方法,它可以长时间的,稳定的给心脏一个压力。

首先,先解释为什么有人说跑步会让小腿变粗,因为在跑步运动前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拉伸的运动,而且还没有选择好的地点跑步,跑步的姿势问题以及跑步的时间和速度问题,不宜太久也不要太快。

当然还是饮食问题,有的人会以为自己健身已经把脂肪燃烧了就可以开始胡吃海塞暴饮暴食,这样只会让自己更胖罢了,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小腿变粗。

但是如果你避免了这些雷区,正确的进行跑步运动,养成正确的跑步习惯,其实慢跑是有氧运动,具有消耗热量、燃烧脂肪的效果,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其实是不会让你的小腿变粗的,只会更细,想变粗都难,所以我们要注意跑步前后的拉伸运动,可以进行跑步后对小腿局部按摩,也注意自己在运动期间的饮食,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型制定计划来进行有效的跑步运动。

其实有这种错觉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跑步的过程中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腿部充血,小腿会有膨胀的感觉,所以有的人会以为小腿变粗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就像你说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的小腿大多都很细,因为马拉松长跑是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燃烧脂肪,消耗热量,而且有氧代谢是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要原料,所以小腿会更加紧致,而不会更粗,其实像是短跑这样的无氧运动才会使腿部变得更粗壮,长跑是不会的。

  现代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高,一天进行两次训练,总时间有时长达6个小时以上。

  现代马拉松训练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重点突出大里程训练,澳洲、日本运动员被广泛接受,他们每周训练量为210-25。公里,如克莱顿准备期达280-35。公里。另一种是重点抓质量训练,如欧美运动员,他们是在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总之,坚持长期的科学训练,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基础 在我国马拉松运动员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蒙为代表的耐力型运动员,一种是以云南为代表的速度型运动员,两种训练都有很好成绩表现,从长远角度出发,后者有较广阔的发展前途速度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究竟如何起步呢我们采取在努力提高有氧耐力训练的同时,重视无氧耐力的速度训练的方法。

  实践证明,对于具备一定速度基础的长跑运动员,应在不影响学习、工作、健康与训练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不间断的有氧耐力训练,三个半月后,即可见效即:每周可有一次超长(30,35km)和一次稍长(20,25km)训练;每周另外几天为短距离训练(10,12km)。赛前两周可跑30km(比赛的平均速度);赛前一周可跑20km,采用此计划的运动员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现在跑马拉松的人们有常年坚持公路耐力跑的习惯,一般耐力发展较好,自练能力较差,生活无规律,但是,对全面身体训练不够:尤以速度、力量素质发展更差,训练缺乏科学性

  参加马拉松竞赛,就其性质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竞技性;一种是健身性后者居多数根据我国职工余暇时间及结构特点,我认为对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就近期来说,其指导思想,应以健身作为其出发点,在训练量的安排上,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训练条件、对象和该项运动特点,制定一套业余马拉松运动负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我们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马拉松项目主要是以耐力为基础,同时相应发展速度、力量、协调、柔韧和灵敏等素质。在一定的有氧代谢训练基础上,加强专项耐力训练,逐步提高成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训练:有两种形式,一是心血管耐力练习①定时跑( 60'-120')小强度;②匀速跑(30' -"-

  50')中等强度,③越野跑(定时、定距、匀速、变速);中等强度以上,④计时跑(反复跑、间歇跑),大强度。二是肌肉耐力练习一般人对耐力有误解,认为锻炼肌肉耐力与心血管耐力毫不相干,因而忽视肌肉力量素质训练,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通过力量循环练习六个内容,进行6 --8组,时间为50'"60',心率控制在150次/分,提高了肌肉耐力,同时也增强了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使训练内容多样化,这样训练兴趣高,收效大。

  (2)速度训练:现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多数是“半路起家”,长时间奔跑能力较强,而5000, 1000。米的水平却不高,因此,对速度训练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妥善安排。考虑到队员的年龄较大和基础不牢,我们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努力提高马拉松耐力跑的同时,使速度得到相应的提高,以适应比赛的需要(表21),我们采用如下训练方法:①快速长跑:15' -35'; ②无氧训练:间歇跑10一12X (400 m-1-100 m):节奏跑(400一1200 m) X 6一8,也可以从长2000 -1600 -1400-1200-800 -400米中间休息3到4分,也可作8 X1000 m ( 3' 10")反复跑,组间休息6'^-8'②专项力量训练:上坡跑、抗阻力跑等,坡度不太陡,能保持跑的正确姿势,没有长的坡度(200 m以上),就多跑几次短跑,跑时注意向前性,保持正常步幅。坡度训练可一直继续到比赛前三周,接近比赛前三周上坡跑可由200-250米缩短到60-80米,长坡放松跑,缩短距离后要加快,接近短跑速度,反复进行,如3-5次x2组,组间休息1',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便可跑10次x2组,组间休息3'。赛前三周,每周这样训练一次,就会觉得体力充沛,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 (3)柔韧性练习:跑者平时训练,由于时间不充足,思想又不重视,经常不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性体操多数人,柔韧性很差,体前屈只能手指触地柔韧性对途中跑动作是否能舒展,步幅是否开阔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直接舒展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跑的速度因此,要求跑步者每天在准备活动中做一些正压腿、正踢腿、前后左右劈腿和其它柔韧性练习,时间约15'。途中跑时步幅才有舒展感,消除了步子拉不开的现象,也可避免肌肉拉伤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系数平均值高于我国,他们有继续提高马拉松成绩的速度基础市队马拉松运功员,衬力系数虽高,但也只能达到一般水平。国内外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由于有良好的500。术和1000。米速度,当他们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场内与场外训练相结合:

  场内便于进行有强度的场地训练和带器械的练习,克服以往队员单纯在公路上跑很长的距离而不要求强度的做法。有的队员由于缺乏5000 m, 10000。比赛的基础,开始练习就跑很长的距离,因此,各项成绩提高缓慢。因队员各自参加训练的动机不同,个别队员不愿改变他们习’质了的平日练习内容,怕强度训练。为了防止训练过度,在采用间歇训练、反复训练、变速训练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强度;在持续时间延长,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更应控制同时应注意训练后的恢复,’将场地段落跑和场外的有氧耐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越野跑、公路跑、坡度跑、自然地形跑的训练,可避免在场地练习时单调、呆饭、易产生疲劳的缺点,提高了队员耐久跑的积极性,完成了更大的跑量。实践证明:这种耐力训练对善内脏器官机能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发展一般耐力水平和增强腿部力量较为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种耐力训练,可以使心脏得到有效的扩张,增加心肌扩张潜在能力的储备和心输出量,但是,过多的耐力训练也会使心肌“收缩储备力”下降,心肌出现动力不足,心输出量降低,不仅影响速度;而且影响耐力。

  同样,虽然场地段落跑速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储备力”,增加心脏排空能力,增大心输出量;适应比赛与提高马拉松速度的需要,但是数量过多,强度过大的速度训练,也会由于心肌“收缩储备力”过份地增加,而使心脏扩张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影响运动员的耐力

  因此,通常在安排场外耐力训练与场内速度训练的比例时,以及在应用强度大小时都必须产格注意以上两个方面的关系。

  (三)展练与午练相结合:

  根据余暇时间的结构特点,体育锻炼多安排在清晨然而,究竟早晨训练会不会有害于健康,能否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科学试验证明,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的能源对晨跑来说,是很充足的,清晨,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动员身体机能,促进体内糖元的代谢,使人体适应一于长跑时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时练跑,人不易疲劳,并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一早晨空气新鲜,晨跑训练能使体内获得更多氧气,促进新陈代谢,对增强心肺功能十分有益。

  巴甫洛夫指出:由于每天有严格的生活制度的影响,一定神经过程的定型就在大脑皮层中逐渐形成和巩固起来这就说切为什么习惯于早晨训练的运动员,能毫不困难地去进行早晨训练,而且还感到自己的精神很愉快。

  早晨训练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但当晨练作为午练的补充训练时,晨练的负荷量就应该比午练小些,同时要考虑到前一天的运动量和训练内容。对带有检查性的训练,应有较长时间的恢复,一天训练两次时,一般应等恢复了再训练,有时恢复不到原来水平,也可以继续进行,但不能老是这样搞,否则就会走下坡路训练后恢复得快慢与刺激强度、量、密度以及待续时间有关,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有关,一般来说,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恢复得就越快。

  运动员在早晨训练时,对于习惯了的运动量是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的。

  (四)重点训练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

  一定要在重点日与非重点日相结合的基础上安排训练我们一般采取星期日重点训练日+星期一、二非重点日十星期三重点日+星期四非重点日+星期五重点日+星期六非重点日的方法,连续交替进行这种强度训练日与松训练日相结合的方法,使运动训练有张有驰,提高了跑的质量如果肩毛胡子一把抓放,没有重点课做保证,跑得虽多,而质量却不高,跑得越多越难恢复,往往造成过度疲劳

  (五)运动量要大、中,小相结合:

  我们采用周期节奏,每月四周一循环:第一、二周(大)耐力周,突出量,以完成数量为主,第三周(中)专项周,保持一定量(相当前周的3/4 ),提高一下强度,第四周(小)身体训练周,放松调整。

  由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对量的适应能力快,但对强度适应能力慢,易产生过度疲劳的弱点,这就要求节奏明显,我们安排一周中身体素质训练不少于两次,要求练习动作快,幅度大,强度低,组间有间歇大训练量训练,一周安排2-3次,强度训练每周以两次为宜。周训练次数8-10次为宜。这样,由于平时练习课次少,周期也不长,不会造成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实践证明,周训练量冬训:男140-180k m,女120-150k m:夏训:男120^-180km;女90-130k m为宜。马拉松比赛,全年不得超过两次。

  (六)、分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

  业余马拉松队的训练是以分散训练为主,集中训练为辅的。集中训练日,队员可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而大部分时间,队员是在无教练亲自指导下,进行分散训练由于队员A练刻苦,事业心强,加之三三俩俩的结伴训练,也起到相互促进与监督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队员在训练计划的执行上却有不小差别,分散训练时执行计划得好坏,直接影响集中训练时的效果,所以说分散训练是集中训练的保证,而集中训练的结果,又在不断检验、指导、推动着队员分散训练时计划的执行,两者互相依存,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020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