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伸肘动作和屈肘动作的产生.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2)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故答案为:(1)舒张; 舒张;(2)舒张;舒张.
一、骨骼肌的结构与组成
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肌细胞内有许多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
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I带)及暗带(A带)。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H线的中部有一M线。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两个Z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
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
骨骼肌由成束状排列的肌细胞构成的。各细胞长度不一,细胞间紧密排列,长短互补。各细胞外面都包有纤细的网状膜,叫肌内膜;各肌束又被胶质纤维和弹力纤维混合成的结缔组织膜包裹,叫肌束膜;在每块肌肉的外面,又包有1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叫肌外膜。
二、骨骼肌的分布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各膜的结缔组织彼此连续,分布到肌肉的血管、神经都沿结缔组织膜进入。
扩展资料
骨骼肌根据运动单位分类如下:
1、原动肌:引发身体特定运动的主要肌肉,主动收缩便可产生意向性运动;
2、拮抗肌:对抗原动肌运动的肌肉。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逐渐放松以保证运动过程的平滑;
3、协同肌:当原动肌通过一个以上的关节时,协同肌收缩可以防止其中的某个(些)关节干扰原动肌的运动。简而言之,协同肌起到协助原动肌运动的作用;
4、固定肌:当运动发生在四肢的远侧部分时,固定肌起到稳定四肢近侧部的作用。
-骨骼肌
咬肌也叫做苹果肌,苹果肌并不是肌肉,主要是颧骨前的脂肪组织,"苹果肌"的位置是在眼睛下方二公分处呈倒三角状的组织,微笑或做表情时会因为脸部肌肉的挤压而稍稍隆起,看起来就像圆润有光泽的苹果,得名"苹果肌"。
一、咬肌不是肌肉,也不是颧骨
1、咬肌其实并不是肌肉,它的主要位置是颧骨前的脂肪组织,因其膨胀感形似“苹果”般饱满圆润,因此俗称“苹果肌”。
2、咬肌也不是颧骨。当你笑的时候,面颊那里肌肉堆成的肉就是咬肌了,颧骨只是骨头而已,所以,可能你已经误把自己的高颧骨当成了咬肌。
3、“咬肌”的位置是在眼睛下方二公分处的肌肉组织,呈倒三角形状,又称为“笑肌”。饱满的“咬肌”可以让脸颊呈现出如苹果般的曲线,即使不笑,看起来也像在笑的感觉。微微一笑,感觉更为甜美。
二、临床上缺乏苹果肌的病人主要有两大原因
1、脸部过于消瘦,导致颧骨前方的脂肪组织缺乏。
2、年龄增长,颧骨脂肪长期受到地心引力的牵引及胶塬蛋白流失,导致颧骨脂肪往下位移,另外颧骨本身也会随着年龄逐渐往内缩,此类病人常伴随明显的泪沟和法令纹。
三、如何锻炼苹果肌
1、用两手手指在颧骨上画圆。
2、用两手的指腹部分轻轻向下推压下眼窝。
3、用拇指的指腹部分向上推压颧骨的下方肌肉。
4、将食指弯成钩状,扣在眼睛下方的颧骨上,向脸部中间轻轻按压。
5、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颧骨处肌肉再松开。
6、将拇指和食指连接成圆形轻轻按压苹果肌。
这么锻炼,不单可以锻炼出苹果肌,还可以延缓脸部皮肤的衰老。
参考资料
苹果肌-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由图可知:甲是指屈肘动作,乙是指伸肘动作,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肘关节.
故答案为:①;收缩;收缩;不同的两;③肘
(1)图2表示的是突触结构,为图1中F处的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在该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用针刺A时,引起肱二头肌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经过了整个反射弧,所以被称为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2中④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神经递质结合的能力,导致兴奋传递受阻.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
(4)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只有D和E两处.
故答案为:
(1)F 突触 单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④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3)由负变正
(4)DE
(1)图中①肌腱和②肌腹构成了骨骼肌,它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当它发生这一反应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脱臼是指③关节头从④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3)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骨连接的形式有三种:不活动的连接,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能活动的连接,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
故答案为:(1)骨骼肌;关节;(2)关节头;关节窝; (3)肩关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