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大V在微博发布的文章,身为狼粉肯定要拜读下了。结果发现漏洞百出,我们只从健身的角度来看吧。
只是想说,夸人没问题,但是瞎夸就有问题了,金刚狼一直需要增肌,不仅不是不吃饭,反而要吃的更多,只是要相对科学一点。即使是减肥,也是需要合理的吃饭的
我们先不谈金刚狼为了增肌的目的,即使是为了维持肌肉,我们也需要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公斤)体重12克,就金刚狼这体型,不吃饭怎么可能。
但是就前半句而言,不喝水还是比较可信,但这只是专业健美比赛的安排,为了使身体脱水达到肌肉更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个方法要因人而异。
既然谈到专业的比赛了,那我们就谈谈健美比赛赛前控水脱水
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人体的45%~75% 都是由水分构成的,人体的许多正常功能都离不开水的存在。对很多参赛选手来说,试图在赛前最后一刻脱掉尽可能多的水分,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们最终可能会变得肌肉平坦、憔悴不堪或者皮下水分过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水分在人体内的储存形式
水分在人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储存形式。一种储存在细胞内,一种储存在细胞外。储存在细胞内的水分对健美运动员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它们能使肌肉看起来更饱满、体积更大。而储存在细胞外的水分,也就是健美运动员希望通过控制水分摄入来排出的。
人体的细胞内水分和细胞外水分大约保持在70:30的比例。这一比例是被身体严格控制的,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任何企图减少细胞外水分而又不影响细胞内水分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旦细胞外的水分减少,身体就会启动自动平衡机制,把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转移,以确保细胞内外的水分继续保持正常的比例。因此,如果你控制水分摄入,就会使细胞外的水分减少。而身体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比例平衡,会自动把细胞内的水分转移到细胞外,最终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这样,虽然你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水分比例保持不变,但是,由于肌肉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所以,你的肌肉饱满度就会大打折扣,肌肉体积就会缩水不少。这就是你在健美比赛期间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肌肉块变小,或者肌肉很难充血的主要原因。
此外,相信很多人都曾体验过,或者听健美运动员说过,在比赛当天,不论他们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食品,也无法增加肌肉的饱满度。但在比赛结束之后,他们的状态却出奇的好。这是因为促使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肌糖原,并增加肌肉饱满度的核心因素,并不是碳水化合物本身,而是和碳水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水分。
如果你降低水分摄入量,即使你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再多,也无法增加肌肉的饱满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比赛结束之后,当健美运动员大吃大喝后,发现自己的状态比比赛当天好得多时还不明就里,很多人以为是比赛当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还不够, 导致他们的状态不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水分摄入不足,导致他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无法被充分地输送到肌肉内。
体内钠盐和水分的调节机制
人体内钠盐和水分的水平是紧密关联的,因为钠能吸水,所以,不论钠在哪里,水分都会随之而来。其具体运作机制如下:
如果身体内储存的水分太多,肾脏就会从血液中把多余的水分过滤出来,通过尿液排到体外。
如果体内储存的水分太少,肾脏从血液中过滤出来的水分就会减少,你的尿量也就会减少。
如果你摄入了大量的钠,水分就会从各种身体组织里面跑出来进入血液,以便冲淡血中钠的浓度,这样就会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不过,如果你的肾脏功能正常,它会本能地增加你的排尿量,以便排除多余的钠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容量。
只有在肾脏功能不好的情况下,血容量的增加才会持续较长时间,导致高血压。
浮肿的真相
你不必担心钠摄入量过高会导致浮肿,记住,身体能很好地调节水分含量。虽然短期的高钠摄入将使身体的含水量增加,低钠摄入将使身体的含水量减少,但长期来看,不论你采用高钠饮食还是低钠饮食,身体的含水量总是相差无几的,因为身体具有调节自身含水量的本能机制。不过,如果你现在安排较高的钠摄入量,不仅能在健康和增肌方面有所受益,而且能确保在赛前短期内降低钠摄入量时,身体排水更容易。
不要过早地控水
健美运动员常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过早地开始减少水分的摄入量。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喝的水越少,体内储存的水也会越少。不幸的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如果减少饮水量,最先发生的情况就是运动员的肌肉块会变小。我们的肌肉是由水分和氨基酸构成的,所以,肌肉需要水分来保持其饱满度。只有保持肌肉细胞中的水分充足,再加上皮下水分极少,才能达到肌肉纹路非常清晰和肌肉块饱满的最佳比赛状态。
人体会始终保持70:30的细胞内水分与细胞外水分的动态平衡状态,当你限制水分摄入量时,身体会提高醛固酮的水平。醛固酮是一种能促进钠离子和细胞外水分再吸收的激素,它会作用于肾脏,使肾脏减少钠离子和水分的排泄,从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会增加身体的储水性,并由于皮下的细胞外水分增加,导致肌肉的线条变模糊。
水也是一种天然的利尿剂,你喝的水越多,身体排泄的水也就越多,你的肌肉看起来也会越干。健美运动员始终需要保持较高的水分摄入量,建议男性健美运动员全年保持每天喝5683~6819毫升水。
在赛前第10天,开始提高水分摄入量,每天比平时多摄入3409~4546毫升水。在开始脱水之前,你必须确保充足的饮水,否则,你的肌肉块会变小。增加水分摄入量会欺骗你的身体,当你在临近比赛时开始降低水分摄入量时,脱水过程会变得更容易。你的身体将习惯于较高的水分摄入量,所以,稍稍降低水分的摄入量都会使你的身体脱水,并使你的皮肤变得更紧绷。假设增加水分摄入量之后,你的最新水分摄入量是每天9092毫升,在赛前第4天开始,你把每天的水分摄入量减少1137毫升。
而在这段时间,你通常会进行碳水化合物填充(每个人的备赛程序可能不一样),所以,你将需要水分来把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肌糖原储存在肌肉组织中,使肌肉的体积膨胀。所以,在碳水化合物填充期间,你应该持续不断地喝水,但每次都不要喝得太多。建议你只在进行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日子里在进餐时喝水。
在赛前的最后两天,建议运动员不进行任何训练,只是进食、做造型训练和休息。赛前最后一天,大多数运动员都会犯降低饮水量太早的错误,此时你应该对自己保持客观公正,对着镜子仔细审视自己的体格。如果你的肌肉块变得更饱满、更干了,你可以把水分摄入量降低到每餐一杯。更精确的做法是感受肌肉的坚实度,如果你的肌肉块很坚实,那就意味着你的身体可以在摄入较少水分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肌肉饱满度;相反,如果在体脂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你的肌肉块很柔软,那就意味着你仍然需要摄入水分,以帮助身体制造肌糖原。
你应该非常小心,因为你很容易就会摄入过多的水分,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几个月的辛苦备赛努力毁于一旦。水分的调控过程非常微妙,所以,你应该随时根据身体状态和肌肉的坚实程度来调整水分的摄入量。比赛当天的水分调控更是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一天你不能喝太多的水,但你同样需要随时在镜子前仔细审视体格,以便及时调整水分的摄入量。如果你仍然相信自己需要摄入更多的水,那就不要摄入太多碳水化合物。因为此时把碳水化合物和水一起摄入,将使你的身体浮肿。建议你随时根据需要小口地喝水,直到预赛结束。
预赛结束之后,你可以吃点东西并喝点水。你可以在预赛结束之后立即喝300毫升水,并在进餐时喝少量的无糖汽水,以确保决赛时你的皮下不会储水。裁判和观众都不喜欢皮下水分偏多的参赛选手,所以,不论你参加的是什么等级的比赛,始终要确保做到专业化,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丹尼斯·詹姆斯备赛时调控钠盐摄入的技巧
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总是被人们戏称为“提前两周的奥林匹亚先生”,因为我总是赛前两周时的状态比正式比赛时更好,后来我发现,问题就出在我是从赛前10天起开始禁止钠盐摄入的。通过反复尝试,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赛前调控钠盐的有效方法,下面我就把这套方法分享给大家。
在控制饮食的初期,应确保摄入充足的钠盐。如果过早地降低钠盐摄入量,将迫使身体作出应急反应,导致身体发生水分滞留,使你赛前更难减掉体内的水分。
赛前第7天时,把你的钠盐摄入量减掉一半,这样的减少量足以迫使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
在控制钠盐摄入的时候,训练时不要练到力竭,否则很容易发生肌肉痉挛,导致受伤。
赛前1~2天时,不再摄入钠盐,虽然你仍将从天然食物中获取少量的钠。
通过实验找出你的身体对钠盐摄入量增减的反应情况,尤其是在你体脂非常低的情况下。这样,你就不会在真正备赛的时候犯大错误。
六届奥赛冠军多里安·耶茨的脱水技巧
脱水
我知道你听说过很多赛前脱水的方法,告诉你,我尝试过几乎所有流行的脱水方法。控制水分摄入太久,即便是循序渐进地进行,也会碰到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那就是身体有自我保护机制,如果脱水太久,反而会造成身体储水。我最终采用的脱水方法是,赛前一直大量喝水,从赛前那天晚上开始再彻底断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赛前的碳水化合物填充阶段,身体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把碳水化合物输送到肌肉组织中去,并确保肌肉细胞充满糖原和水分。而当你在赛前那天晚上突然从大量喝水改为完全断水之后,身体将继续通过呼吸和排尿等方式排水,此时排出的主要是皮下的水分。
完全断水之后,我还会喝少量的葡萄酒,以便进一步促进排尿。从此时开始,我只在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才小口喝点水。
控钠
如果比赛在星期六举行,我只会在星期五控制钠的摄入。这一天,我会远离鱼肉和鸡蛋清以及所有调味品。控钠太早也会像控水过早一样,反而会起反作用。而在比赛当天,我会恢复通常的饮食,因为比赛的时候,你需要体内有一些钠来帮助肌肉充血。
比赛当天吃什么
早餐时,我通常吃几个全蛋以及一些燕麦粥。此后,我会吃少量的鸡胸肉和红薯,也许还会吃一根香蕉。我每次吃得都不多,并且不会吃任何在控制饮食期间没有吃过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肚子不凸出来,有利于保持比赛时腹部的平坦和紧致。
预赛结束后,有时候我会吃点汉堡包和炸薯条,以便补充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盐。但在比赛结束之前,我不会大量喝水,只是在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抿一小口水。
我再强调一遍,比赛当天的钠盐摄入量应该和平常保持一样。很多健美运动员在比赛后恢复了平常的饮食,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肌肉不仅更饱满,而且皮下水分也不多,血管清晰可见。这是因为比赛当天他们控制了钠盐的摄入。
在赛后第二天的晚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会因为身体储水而看起来有些浮肿。但在比赛当天,通过在摄入钠盐的同时,保持水分的摄入量非常低,你可以在促进肌肉充血的同时,保持极低的皮下水分状态,从而使肌肉看起来更饱满、更干、更坚实。
有助于脱水的中草药和营养补剂
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中草药和营养补剂,它们对健美运动员赛前最后阶段的脱水很有帮助。
1蒲公英根。赛前最后5天用,每天3次, 每次摄入500毫克。在两次摄入之间间隔4小时。
2熊果叶。和蒲公英根一样,每天3次, 每次摄入500毫克。在两次摄入之间间隔4小时。也可以和蒲公英根一起摄入。
3钾。赛前在一天的前5次进餐时分别摄入200毫克。钾有助于把水分吸收进肌肉细胞内,并减少储存于细胞外的水分。
4维生素B6。每天摄入两次,每次摄入2毫克。维生素B6能调节体内水和钠钾的平衡,并促进身体把多余的水分排泄到体外。
不知道有多少大V为了达到营销的目的而瞎扯淡?
你倒是骗粉了,粉丝骗谁呢?
肌肉增长的原因是超量补偿(也称超量恢复)。在肌肉锻炼时有些肌纤维会断裂,锻炼后肌纤维会自我修复,修复后的肌肉体积比原来更大,所以肌肉就更大了~~
肌肉酸痛的时候能否坚持训练呢?弄清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一、ATP供能。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活动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迅速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肌肉收缩之需。肌肉中ATP储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才能供给肌肉持续活动的需要。供ATP分解后再合成的能源有三个途径,一是糖与脂肪的有氧氧化,二是CP(磷酸肌酸)的分解,三是糖元的无氧分解。
二、无氧代谢。无氧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组成部分。当肌肉进行短时间、高负荷运动时,氧的供应量不足以进行糖的有氧氧化,肌肉即利用CP和糖的无氧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再合成ATP,以供肌肉运动之需。
三、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无氧分解是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糖原或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同时快速释放能量合成ATP,以供肌肉收缩所需。因为CP在肌肉中储量也很少,所以糖的无氧分解是无氧代谢的主要供能方式。
糖无氧分解的代谢产物是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觉就是乳酸大量堆积造成的。肌肉中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不能在肌肉内逆转为糖,而是少部分被氧化,大部分由血液输送到肝脏,转变为肝糖原。
由上可知,重量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是必然的,只有乳酸不断地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变为糖原,肌肉酸痛才会逐渐消失。而这一过程是训练后恢复过程的一部分。
乳酸是一种强酸,它在体内积聚过多会使体内酸碱度的稳定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工作能力降低。许多健美运动员的经验证明,肌肉酸痛时坚持训练,肌肉感觉不刺激,很难练涨。而且肌肉酸痛会使肌肉的本能反应趋向排斥肌肉运动,所以很难集中意念进行训练,更不用说建立肌肉---意志联系了。因此最好是等到肌肉酸痛现象消失后再训练。尽管你的训练热情很高,训练欲望很强烈,但你要明白:没有充分的恢复,肌肉就不可能充分生长。
那么,肌肉酸痛现象的消失能不能作为机体充分恢复的标准呢?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恢复”的概念。
健美训练消耗和恢复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时,消耗过程占优势,由于能量物质的消耗大于恢复,所以运动时能量物质逐渐减少,肌肉和身体各系统的工作能力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优势,这时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集体内能量物质的再生与合成进一步加强,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此时机体的工作能力最强。这成为超量恢复或超量补偿,随后又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
“超量恢复”是健美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重量训练后,肌肉能否充分生长即取决于超量恢复的水平。因为超量恢复使肌纤维中能量物质的储存高于以往,肌肉围度增大,负荷能力增强,此时是投入训练的最好时机。可以说,充分恢复的标准就是“机体能否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转变为部分糖原的过程。可见,“肌肉酸痛的消失”并不代表超量恢复,所以也不能作为充分恢复的标准。
直观地讲,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最后要说明的是,超量恢复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那就是充足的营养和充分的睡眠。肌肉在超负荷工作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充是超量恢复的物质基础,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所以决不可轻视营养和睡眠这两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健身需要补充营养:
1、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从汗水中排出,一旦人体缺乏,因运动带来的自由基损害就容易出现。运动前及时补充维生素C利于体质排毒和保护器官不损伤。
2、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同样是融化于水的成分,一旦缺乏,反应迟钝,神经容易疲劳,运动带来的疲劳或损伤不容易恢复。需要强化补充。
3、钾/钠
激烈的运动使你汗流浃背,很多矿物质会随着汗水丢失,主要是钾和钠,身体中存储着大量的钠,而且钠也很容易从食物中得到补充;钾元素在体内含量比较少,运动前后都需要注意选择钾/钠比例高的水果蔬菜来进食。
4、锌
锌是另一个可从汗液和尿液当中流失的元素,锌对于健康非常重要,身体内需要保证有足够的锌。牡蛎、根茎食物等含有较多的锌,也可服用综合增补剂
5、乳清蛋白质粉本质是谷氨酰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氨基酸,医院中一直用它来帮助恢复和维持肌肉数量,最近几年才作为补剂在运动员中流行起来。
肌肉细胞对谷酰酸胺的吸收能力最强,你在饮料加入8~20克,就可以提高肌肉中的贮存量。肌细胞在吸收谷氨酰胺时水分和糖元也会连带地吸收进来。
因此肌肉的膨胀度会相应增加,这是它的增肌效果。在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谷氨酰胺,肌酸或碳水化合物能扩大肌细胞容积,使它们能保存更多的水分,从而在不利情况下依然能维持相当速度。谷氨酰胺还能通过对肝细胞和肌细胞的膨胀作用来减少肌肉的破坏,这意味着摄入谷氨酰胺的最佳时机是在身体受到挑战的时候,如手术,疾病或创伤期间,以及节食、训练过度和睡眠障碍,每天14克连服两天适用于想通过高强度锻炼来促进肌肉生长的人。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看了一些资料,做个笔记。
首先得大概了解一下肌细胞是啥样的。骨骼肌(skeletal musles)的肌细胞跟一般的细胞不太一样,结构比较特殊,所以有一些专门的术语用来描述其结构。
每个肌肉纤维(或者叫肌肉细胞)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肌原纤维,呈柱状细丝形,他负责动作;一个是肌浆,呈液体状,包括在肌原纤维周围,内含糖原和线粒体等物质,它负责能量。
漂亮且详细一点的图:
肌肉运动过程:运动神经元通过让肌浆网控制钙离子进出细胞质的膜从而激发肌细胞收缩。也就是运动神经元发出信号告诉肌肉你需要收缩,然后肌肉就收缩了。如果在这方面越擅长——也就是说你能激活越多的肌肉细胞,那么你就会越有力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肌肉募集能力”。
所以很多力量举运动员虽然看起来并像健美选手那样一身肌肉,但是他们却可以举起重的多重量。原因就在在于他们更强的“募集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个特定的动作经过锻炼之后会越来越容易;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开始举铁时力量增加非常迅速,大家常说的“新手福利期”。过了这时期后,肌肉增长会趋于稳定,因为你已经更容易的能激活这些肌肉了。
也就是说:一般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力量增加会非常快——所谓“力量增加非常快”,是说能举起的重量增加非常快。但是这个时期不太能看到肌肉的明显增长。因为此时力量的增加大部分得益于“肌肉募集能力”的提高。之后才能慢慢看到肌肉的增长。
举个例子:你的肌肉量其实可以举起50公斤,但是你每次只能激活40%的肌肉,那么你就只能举起20公斤。如果你能激活80%的,那你就能举起40公斤了。过了这个时期后,限制你能举起多大重量的因素就不是“募集能力”而是肌肉量了,因为就算你激活100%,你也只能举起50公斤。于是你的肌肉就该增长了——因为可能到这个时候你才开始真正锻炼肌肉,之前都只是在锻炼“募集能力”。
在锻炼后,身体会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肌肉纤维。这些修复后的肌原纤维在厚度和数量上的增加造成了肌肉增长(肌肉变的肥大)。只要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比例大于分解的比例,肌肉就会增长。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发生在你举铁的时候,而是发生你休息的时候。(所以大家都会说休息很重要。。)
那么,从细胞层面看,肌肉到底是如何增长的?其实发生肌卫星细胞被激活的时候。肌卫星细胞就像肌肉的干细胞一样,当它们被激活时,它们会帮助肌肉细胞增加核从而帮助肌原纤维的增长。
肌肉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位于肌细胞膜和基膜之间的具有增殖分化潜力的肌源性细胞。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静息状态的,当被激活后,具有增殖分化、融合成肌管、再形成肌细胞的能力。在那里它们通过形成与肌肉纤维融合的先驱细胞来对损伤做出反应。有研究报告说,它们能充当干细胞,但卫星细胞群的混合性质意味着,它们的干细胞身份难以证明。
但是每个人激活肌卫星细胞的能力可能会不同。所以会存在能长大量肌肉的“genetic freaks”,也会有很难增长的“hard-gainers”。过去5年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懒得翻译了。。。如下:
实验显示越能激活这些肌卫星细胞,越可能有让肌肉生长。那么问题变成了:如何激活这些肌卫星细胞以增加肌肉生长
持续的给肌肉施加压力是肌肉增长的基础。这个压力影响到肌肉增长并且打破体内的平衡状态。压力以及随后的体内失衡有以下3种机制刺激肌肉增长。
1,Muscle Tension(机械张力/肌肉紧张?)
为了促使肌肉增长,你需要给肌肉施加超过之前已经习惯的压力。怎么做?主要方法就是逐步的提升力量训练的重量。这种额外的压力会造成身体内某些化学变化——激活刺激肌肉增长的因素,比如mTOR and satellite cell。机械张力也显著地影响运动单位与肌肉细胞的连接。
2,Muscle Damage(肌肉损伤)
如果你在锻炼之后感到肌肉酸痛,那么就说明造成了肌肉损伤。这种局部肌肉损伤会导致炎症分子和免疫系统细胞的释放,从而激活肌卫星细胞。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感到酸痛这个才会发生,而是说对锻炼造成的损伤一定会体现在肌肉细胞中。通常情况下,疼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其他机制削弱。
肌肉损伤一般发生在离心阶段。在有压力的伸长阶段,肌肉纤维容易发生细微撕裂。就像拉弹力带一样:
3,Metabolic Stress(代谢应激)
我们常说的“泵”感,或者“灼热”的感觉,就是代谢应激。代谢应激导致肌肉膨大,但是却不是通过增大肌原纤维的尺寸达到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肌浆增大。肌浆跟连接组织生长密切相关。
了解这三种机制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激素是如何影响肌肉生长的
激素是另一个影响肌肉生长和修复的因素——因为它们在调节卫星细胞活动方面的作用。 Insulin Growth Factor (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尤其是 Mecho-Growth Factor (MGF)(生长因子),和testosterone(睾酮),是与肌肉生长关系最密切的。
睾酮是大多数人在锻炼时所考虑的主要激素。睾酮会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激活卫星细胞,并刺激其他合成代谢激素。
大部分的睾酮都被束缚在体内而不能使用(高达98%),下图是具体解释。力量训练似乎不仅能帮助释放更多的睾丸激素,而且还能使肌肉细胞的受体对游离睾酮更加敏感。睾丸激素还可以通过增加受损纤维部位的神经递质来刺激生长激素的反应,这有助于激活组织生长。
IGF通过增强蛋白质合成、促进葡萄糖摄取、将摄取的氨基酸分配到骨骼肌合成、和再次激活卫星细胞,来促进肌肉的生长。
如果你不给身体充足的休息或营养,那么合成代谢过程将被逆转,你的身体会处于一个分解代谢或破坏性的状态。肌肉蛋白代谢对阻抗运动的反应持续24-48小时。因此,在这一时期内,蛋白质代谢与所吃的任何食物的相互作用将决定饮食对肌肉增长的影响。你能增长多少肌肉是有一定限制的,取决于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例如,男性的睾丸激素比女性多,这使得他们可以获得更大更强壮的肌肉。
肌肉增长需要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人们在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的几周或者几个月内不会看到明显的肌肉增长,因为受限于神级系统激活肌肉的能力。(这个前面讲了)。除此之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激素分泌、肌肉纤维类型和数量、以及卫星细胞的激活能力,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肌肉的生长。
为了确保肌肉增长,肌肉蛋白的合成必须超过肌肉蛋白的分解。这就要求你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以促进肌肉组织的重建。肉眼可见的肌肉增加和体型的变化非常能激励人,所以理解肌肉生长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很重要的。
为了让肌肉生长,你必须不断的给肌肉施加压力,打破之前已经适应的阈值。你需要持续的增加重量和不断的改变训练动作,这样你就可以破坏更多的肌肉纤维,并且达到“泵”感使你的肌肉疲劳。锻炼完成后,最重要的部分开始了,那就是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这样它们就能再生和生长。
有效的,但一定要买正品,真品,请看下面介绍吧:
第一届奥林匹亚先生拉里·斯科特说:“健美百分之九十来自营养。”如今,营养对于增肌的重要性已得到健美、健身爱好者的公认,但是如何选择和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营养品的作用呢?其实,如果要追求更快的增肌效果,或想顺利跨过增肌过程的“平台期”,增肌营养品的组合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增肌组合更有利于促进肌肉合成,加快肌肉的增长速度。
——重肌粉+蛋白粉+肌酸+谷胺酰胺+支链氨基酸
重肌粉
改变瘦弱体形或增长肌肉力量的同时,又不增加身体脂肪。
提供日常饮食无法满足的充足能量,营养成份全面、丰富。
采用最合理有效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
含30%进口优质乳清蛋白,脂肪含量低。
极易被人体、包括吸收功能较差的人体吸收。
配合肌酸使用,效果更明显。
肌酸
肌酸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为训练释放更多的能量,通过“肌肉产生力量、力量产生肌肉”的循环,促进肌肉的生长;同时计算可以把水带进肌肉,使肌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利于肌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利于肌细胞吸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增加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促进新肌生长。所以,很多人吃过肌酸都有明显的增加力量、肌肉发胀、围度增加的感觉。
蛋白粉
提高优质乳清蛋白的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适合在晚上、早上使用。
因为健美人晚上是应该尽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什么呢?因为在晚上摄入碳水化合物会使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这会导致肌肉分解的!而且体内持续的高胰岛素水平还可能会导致可怕的二型糖尿病!所以,晚上就需要乳清蛋白来帮助你在睡梦中合成肌肉。
至于早上,当然是一起床马上冲一份喝掉啦,让接近10小时没有进食的身体停止肌肉的分解。
训练后也可配合重肌粉一起饮用。
谷胺酰胺
是人体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也是脑部的主要能源。它可以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和肌细胞生长,从而提升肌肉力量和质量。
此外,谷氨酰胺还能消除脑部疲劳,克服脑部缺氧,促进病后和受伤后的康复,增强免疫力。在体能消耗较大或受伤、有病时,人体内谷氨酰胺水平急剧下降,需要及时补充,否则人体便会分解肌肉蛋白,使得肌肉质量和免疫能力下降。
肌肉细胞对谷酰酸胺的吸收能力最强,每天摄入可以提高肌肉中的贮存量。肌细胞在吸收谷氨酰胺时水分和糖元也会连带地吸收进来。因此肌肉的膨胀度会相应增加,这是它的增肌效果。
支链氨基酸
是人体中最主要也是最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有抗分解和促合成作用,能阻止肌肉松弛、萎缩,保持体形。
当体能消耗较大时,支链氨基酸会大量流失,需要及时补充,否则支链氨基酸不够,其它剩余的氨基酸都会失效,身体便会分解肌肉细胞,使得肌肉质量下降。
要想训练出更强壮、更有力的身体,在细胞水平上刺激和给肌肉供能是必要的,支链氨基酸可以减缓肌肉疲劳,加速恢复,降低运动时其它氨基酸从肌肉中的丢失,并有助于机体吸收蛋白质。
支链氨基酸还具有非常好的抗分解作用,因为它们有助于预防蛋白分解和肌肉丢失,这对那些正处于赛前控制饮食阶段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个热量摄入比较低的时候,强烈推荐使用支链氨基酸,因为由于此时蛋白合成的速度下降而蛋白分解增加。如果缺乏支链氨基酸,会有丢失肌肉的危险。
肌肉和脂肪分别是不同的细胞,不可能在体内转换的,肌肉与脂肪完全是两码事体型偏瘦,一个是吸收率低代谢速率较高,合成肌肉几率小些;另外骨骼偏细偏 小也决定了附着上面的肌肉不容易增加。了解自已的情况,选择适合您的训练方法
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来说,我们不用刻意去长很多的脂肪,男生的体脂肪百分比在正常值15%时肌肉的增长速度就已经不慢了(最好在20%到30%左右)。也就是 我们按照普通的增肌饮食计划进行就可达到肌肉生长并且保持好体形的目标。
适当摄入脂肪,有利于增强抵抗力,有利于防止在大重量训练时的受伤,还可以为体能做一定的储备。从能量分配说起,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分三种,一种 是糖元,一种是脂肪,一种是碳水化合物
脂肪,人体能量过剩的产物,就好比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不能直接作为能量形势被人体所用,主要作用是能量储备,肝糖原的主要来源,还有三个被人忽略的 重要作用一次是脏器的减震,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保温,减震,抗外邪),平衡人体激素以及类激素的分泌。
脂肪主要靠有氧运动消耗(强心肺功能),碳水化合物主要靠无氧运动消耗(肌肉低频力量训练)
肌肉越大,消耗能量越多。
当脂肪含量低于一定比例,或持续一项运动高于某个时间节点以后,机体为了自保,开始消耗多余的肌肉
肌肉需要保暖,当脂肪低于一定含量,肌肉散失过多的热量会损伤肌肉。
当脂肪低于一定含量,肾上腺素、性激素等激素分泌会失调
所以,保持一定的脂肪含量有助于肌肉发展并保护肌肉,脂肪不能多最好在20%到30%左右
你好,我是一名健身教练,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训练时肌肉没有充血感,但是训练后有酸痛感,这种训练肯定是有效果的。
我们了解一下肌肉所谓的“泵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以为的肌肉“泵感”理解成肌肉“充血”,其实并不是充血,很多健身爱好者都认为,肌肉充血是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血液冲入目标肌肉导致发胀感,其实不是这样,无氧运动(也就是器械训练)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氧气给肌肉。
当我们运动的时候,身体的血流会加快,但不会带来“泵感”,肌肉的“泵感”实际上是肌肉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一种渗透压平衡的机制,就是细胞内的液体浓度和细胞外的液体浓度要相等,而我们在锻炼的时候,肌肉细胞内的液体浓度因为产生了很多代谢物变高了,这时为了达到身体渗透压平衡,细胞外液就会进入到细胞内液稀释细胞内液的浓度,所谓的充血,充的就是细胞外液。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肌肉“泵感”,那它对训练效果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肯定对训练质量是有影响的,但是对肌肉增长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肌肉“泵感”只是在短时间反映出你对肌肉的作功。
我们知道了肌肉“泵感”是渗透压平衡机制的原因,器械无氧训练主要是ATP-CP能量循环系统和糖酵解能量循环系统提供能量,ATP-CP在运动中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离子产物,糖酵解意思就是,肌肉细胞内的葡萄糖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被不充分分解形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ATP-CP能量产生形成的离子产物,因为离子的体积非常小,很容易通过静脉回流带走,也就是说ATP-CP跟“泵感”没有多大关系,而乳酸这种很容易被静脉回流带走的代谢产物对细胞内液体浓度上升的影响就会很大。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短,ATP-CP供能越多,运动强度越低,持续时间越短有氧系统供能越多,中等的强度和时间的运动糖酵解供能越多。所以你做大重量训练肌肉可能没充血,小重量一组做几十个一下就有充血感了。
所以肌肉有没有“泵感”,跟有没有训练效果是没有很大关系的。
谢谢提问。
训练效果即训练目的。
首先健身训练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不能盲目的训练。
比如:减肥、减脂、塑形
有了训练目的。然后要有训练计划
每天应该练什么,练多久,需要重量的时候要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适合多重的重量。
如果你是去健身房训练。可以去请教健身教练。建立合理而规范的训练步骤和计划。
在家自由训练的话。首先也得明确自己的计划。可以网上查相关资料。也可以咨询相关健身人士。
不能使用蛮力训练。
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身体有害!
健身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因为短时间没看到效果就放弃。
更不要因为训练后第二天肌肉酸痛而坚持不下去。
总而言之
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搭配 健康 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
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世界。
只要你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以后。相比不健身的同龄人。
你比他们更有活力和幸福感!
以后一点小建议。希望能有点帮助。谢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有训练效果,但是建议你更好的选折训练强度来训练,训练效果会更好。
骨骼肌是人体三种肌肉中唯一可以通过神经控制主动收缩的肌肉,也正因此,人才可以通过主动锻炼的方式使骨骼肌变得更为强大更具美感。
充血对于肌肉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血液进入肌肉,训练时使肌肉扩容并轻微撕裂,训练后为扩容的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在撕裂部位进行重建,从而使该部位的肌肉纤维增粗。
我在接触健身之初被告知的并不是“在训练中用尽办法获得最大的充血”,而是“肌肉纤维越粗,收缩的力量就越大”。
这个理论固然无错,但当时我在没有太多经验和基础的情况下,片面地理解为“训练中用的重量越大,块头就会变得越大”。
很多关于健美的理论书或帖子都提到健美训练要用8-12RM的重量进行练习,但并没有太详细地解释原因,这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练力量要做8次以下,练块头要做8-12次,练线条要用轻重量高次数”。实际上来说,肌肉在何种重量及次数的练习下能够达到或接近最大充血量才是关键。
小学时代很多人做过数学应用题,往一个水池子里灌水,同时排水,如何将池子灌满。其实肌肉充血正是这个过程。肌肉是血液在身体内循环必经的一个环节,只要心脏在跳动,就会有血液流入肌肉,同时流出。
在平时,出入量应该是持平的,所以肌肉不会膨胀,也不会萎缩。训练使肌肉收缩,心率提高,血液进入肌肉的量增大。排出量在特定时间内会因为肌肉内血液压力的增大而被动增大一些,但显然是不及在主动收缩肌肉的负重练习中被增大的进入量的。入多出少,所以目标肌会在锻炼时充血变大。
锻炼结束后,肌肉收缩强度迅速降低,心率也回落到正常状态,则血液进入肌肉量减小,出入逐渐持平,则泵感渐渐消失,目标肌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
基于此,训练中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就成了关键因素。我个人觉得不应该把RM作为一个单纯表示次数的单位来理解,而应是一个既表示次数又能让人推导出重量的单位。
次数,看数字便知,8-12RM即重复8到12次,但是在何种情况下重复?如何重复?我觉得是负载能够让目标肌在完全的神经控制下完整地(注意,我所指的完整,不等同于全程练习)重复相应次数的重量,做完一组后,目标肌肉达到或接近最大充血状态。
重量不合适或次数不合适,都不是有益于充血的练习。
重量过大,肌肉收缩固然会强烈,但在达到或接近肌肉能够承受的极限时,能够重复的次数必然不足。为肌肉充血的入口就那么大,压力大固然在相应时间内涌入的血液会更多,但持续时间短,则单位时间内贮存肌肉内的血液总量不足,泵感不够强烈。
反观轻重量高次数练习,就有另外的问题。重量轻,肌肉收缩不够强烈,则单次收缩时血液涌入的量较少。次数高,则意味着时间的延长。练习时肌肉不仅有血液进入,同时还有血液流出,则时间越长流出的血液越多。能够在一个时间段内贮存在肌肉内的血液总量不足,也就意味着泵感不够强烈。就好像长时间小水流地给池子灌水,水不停地流出,池子内的水位会增加一些,但无法被灌满。
高次数练习还不完全等同于给池子灌水,因为肌肉会疲劳。肌肉疲劳,则练习停止,相当于池子没有被灌满的时候就不再有入水。对于肌肉来说就是训练不到位。
之所以中等次数、中等偏重的重量能够为肌肉带来增长,其实就是因为能够在心肺和肌肉没有垮掉之前,尽量为目标肌推入更多的血液,充分膨胀肌肉纤维,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实现轻微撕裂。
所以,有效的练习并不等于举起了多大的重量,或马拉松一样地练了多长的时间或天文数字般的组数,而要以肌肉的感觉为准,没必要完全拘泥于理论中设定的重量和次数。
体力好的时候,可能习惯的重量和次数练过,肌肉并没有出现烧灼感,那么可以适当提高重量,力竭后再多来几个强迫次数;如果体力不行,只要练习后烧灼感、泵感明显也就够了,没必要纠结到底卧推了100公斤还是90公斤。
一效果肯定有的,隔天出现的酸痛是延迟性肌肉酸痛。休息好,蛋白质,碳水充分补充,肌肉肯定会有生长。
二肌肉变大的原理就是先充分刺激使的肌纤维产生轻微撕裂,然后休息,补充营养,进而愈合,肌纤维变大变粗。
三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测试一下自己肌肉含量有没有增加,或者对比外观,肌肉形态有没有发生变化,肌肉变大,肌肉线条更明显等等都是证明锻炼有效的指标。
四泵感并不是每一次锻炼都会有,很多经常锻炼的也不是每次都是有泵感的,想要泵感需要很多条件。
首先看自己对肌肉神经的控制力,一般来说控制力越好,泵感越容易出现。
其次看你当天锻炼的状态,状态好的情况下有泵感的几率会高很多。
第三练前的热身,激活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完美的热身包括关节的活动,目标肌肉的激活,周围关节锁死,打开的控制。
第四意识很重要,锻炼目标肌肉时,意识要放在目标肌肉上,专注于肌肉发力的控制,向心收缩,离心收缩都要做到控制完美。
虽然我是 美食 领域的作者,是专业厨师。
但咱同样是健身达人,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健身撸铁,时间也有就三年多了。
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健身教练,但是我想我有资格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同样是练的时候没感觉,过后才疼痛。所以这个问题我懂得。
效果肯定是有的,不过不是很显著。知道为什么吗?简单的来说没有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你应该是每天重复练习一个地方,或者没有过72小时又重复练习。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说的对对对?这是我的亲身感受。。。。
加上不是专业的,自然健身没有补剂一说,吃的也不是很专业,睡眠不够,都会导致这些延迟状况。所以规定每一天练习的肌肉群尤为关键!!
比如说1练胸,2练肩,3练背,4练腿,5练手臂。腹肌天天见。6可以重复弱项来练习!7可以做有氧跑步,单车,跳绳等。大循环下,肌肉充分的得到了休息,增肌也就相对快一点。
希望我的见解可以帮到你!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训练时肌肉没有泵感,训练后肌肉很酸痛。有以下几个原因:1、您训练当天体能精力都不是很好。2、组间隔时间过长。3、训练时重量选择过轻。4、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够专注。5、训练时间过长。
健身锻炼出现肌肉酸痛?
其中原因:
一是锻炼时间过长用力过度,使肌肉暂时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而造成肌肉乳酸积存于肌肉之中,形成肌肉酸痛感。此时可暂停剧烈运动,适当休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酸痛部位营养供给和修复。每天要保证八小时高质量睡眠。因为肌肉的修复主要是在睡眠过程中完成的,所以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可以有效的缓解肌肉酸痛。
二是健身锻炼时,造成肌肉或韧带拉伤,形成肌肉的张力和弹性急剧增加,而引起肌肉结构性损伤。肌肉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酸痛。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五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对酸痛部位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也可修复肌肉痉挛。
热敷也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缓解和恢复。
总之,健身锻炼要有良好的训练方法,并注意运动中不要过力、过猛。如此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反而会造成身体伤害。因此,健身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量,以达到有效果的健身目的。
安全,科学,有效,我是健身匠。
训练时肌肉完全没有泵感,但过后肌肉会很酸痛。这种训练有效果吗?先回答,肯定是有效果的,泵感不是判断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 很多人在训练中不知道怎么去判断这一次的训练训练是否有效,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怎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首先我们要了解泵感和酸痛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到泵感,很多人在训练中都在找这种感觉,那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呢,泵感就是我们在训练目标肌肉时血液流进目标肌肉中所产生的感觉,这时候肌肉会产生膨胀感,也可以称为泵血。并不是必须要有泵感才说明训练是有效果的,这只是判断训练是否有效果的一个很小的点。
如果你想要强烈的泵感,你可以连续做一百次俯卧撑,做完后那种充血的感觉肯定很酸爽,但是这对你的肌肉生长并没有很大的帮助,想要训练真正有效,需要的还是撕裂肌肉并好好通过营养去修复。
说到酸痛很多人对它又爱又恨,明知道它对训练效果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还是想训练后肌肉有感觉。常说的酸痛原名是延时性肌肉酸痛,英文名DOMS;DOMS出现的原因简单说就是你通过训练撕裂目标肌肉,肌肉组织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感觉。一般在24-48内逐渐产生,很多人训练后就是想要酸痛感,这不是我们训练的目的,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肌肉增长,过度追求酸痛感会得不偿失。
但是判断训练有没有效果,并不是看所谓的泵感和酸痛,更多的是看你的训练容量和训练强度。
训练容量衡量的标准:重量,组数,次数 。想要提升训练训练容量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一点一点往上加;训练强度也是跟这三个点有关系,但是更多的还是重量决定训练强度,所以提升强度主要还是看你的训练重量。
你的训练容量合适,训练强度足够,即使训练时没有泵感,那你的训练也是有效果的。
因为泵感只是充血感,但是想要肌肉增长还必须肌纤维断裂后的超量恢复,这就要有酸胀痛感。应该是动作不标准导致借力。卧推应该放在最前面,复合动作要先做。哑铃卧推能刺激到更多肌肉,但是也会带来控制平衡的难度,这就会分散目标肌肉的锻炼效果,当然这也可以靠经常锻炼控制好肌肉发力。泵感消失后可以加强度来获得,但一般一次得到强烈泵感就可以停止一天锻炼了,再次获得泵感的难度也不小。运动中休息时肌肉可以放松,但是对肌肉的控制还是要一直到锻炼结束。拉伸也是增肌的重要一环。这也是1提到的酸胀痛感,也是增肌必要的一个感觉,但要和拉伤区别开,拉伤是剧烈的痛感,一般当时就能察觉,做拉伸会加剧疼痛。酸胀痛感的酸胀会比痛要多,做拉伸会缓解。除了补充营养和休息还有就是重要的拉伸。
你好,我是健身领域的创作者琪琪,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简单来说,并不是。训练中感受到的泵感或者第二天的肌肉酸痛都不能表示你的训练很有效。
同时,没有很强烈的泵感或者没有经历极端的酸痛也并不意味着你在浪费时间,或者训练很低效。
因为泵感和酸痛都是主观的感受,我们并不能根据这些感受去判断训练是否有效。
泵感是指肌肉的一种快速但是比较短暂的感觉,通常是因为血液流向了目标肌肉。
强烈的泵感就意味着目标肌肉会“更饱满”或者“更大”。事实上,施瓦辛格也是非常喜欢训练中的泵感的。
泵感的程度取决于一些因素,比如动作的选择和动作重复次数的节奏。不过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组间休息时间(组间休息时间短=更强烈的泵感),重复次数(每组重复次数更高=更强烈的泵感)以及总训练量。
总的来说,组数越多,次数越多,动作越多,目标肌肉的泵感就会越强烈。
练后出现酸疼一般会存在肌肥大的训练当中, 也就是把肌肉块练大的训练,像力量举或者是长跑运动员,他们的训练基本上不会产生酸疼
练后的酸疼现在比较主流的方式就是肌肉的微损伤理论,就是你训练了之后这个肌肉产生了微损伤,也就是良性发炎,但是这是以糖酵解功能系统为主导的一种训练
像侧重有氧氧化系统以及磷酸元系统功能的那些运动,什么马拉松、举重然后力量举,这种练后不会出现肌肉酸疼,但是你能说这种训练就是没有效果吗,肯定不能呀
所以练后是都有效果和酸疼没有什么关系
你的训练并不是为了有很强烈的泵感,并不是为了把自己练趴下。相反,你的真正目标是取得进步。
不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判断是否有效,感觉是一种非常不准确的主观意识。如果渐进超负荷正在以可以接受的速度发生,你的身体也在慢慢发生改变,那么你的训练就是有效的,无论你有没有很强烈的泵感或者酸痛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