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jī ròu shōu suō
2 英文参考muscle contraction
3 注解
肌肉收缩是肌肉的特殊功能。肌肉收缩可表现为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肌肉收缩时消耗化学物质,并产生热。
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肌纤维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穿插组成的。粗肌丝与细肌丝之间的相对滑行是肌肉收缩的机制。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每个肌球蛋白分子长1500,呈长杆状,一端有球形膨大。在组成粗肌丝时,杆状部朝向M线而横向聚合在一起,形成粗肌丝的主干,球状部则有规律地 在两侧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横桥,横桥安静时突出肌丝表面,与主干方向垂直。细肌丝由3种蛋白组成:60%是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都属于收缩蛋白质。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则属于调节蛋白质。当肌浆中Ca2 浓度升高时,肌钙蛋白质结合钙后分子构型改变,然后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其分子构型也发生改变。进一步出现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和横桥的摆动,横桥具有ATP水解酶功能,可催化ATP水解供能,肌丝滑行,最后肌纤维变短。
肌肉组织大部是由特殊分化了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也称肌纤维。许多肌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组成肌束。肌束间有丰富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以及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神经末梢分布于肌肉内。肌肉依其结构及机能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三种肌细胞内皆有肌原纤维,形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纵纹,有收缩的能力。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所以也叫横纹肌,而平滑肌上无横纹。骨骼肌收缩能力强,但不够持久。骨骼肌的活动受意识支配,也称随意肌;平滑肌收缩能力弱,但较持久,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也称不随意肌;心肌收缩能力强,且能持久,不受意识支配,也属于不随意肌。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42%。
贴在身上各种颜色的「肌能系贴布」,除了许多运动员爱用,在家庭主妇、高龄长辈、上班族,甚至小朋友的身上也愈来愈常见!是什么原因让各年龄层、各种生活形态的人都喜欢贴肌能系?肌能系贴布有 「缓解酸痛」、「减轻水肿」、「预防运动伤害」……等作用,让我们先从它的组成结构开始认识!
肌能系贴布的组成
肌能系贴布的三层组成结构,可以想像成薄涂了一层果酱的夹心吐 司。最上方是棉织布,最下方是背衬纸,中间则是医疗级压克力感温 胶。这三层构造都大有来头,也是最直接影响贴布品质的因素!
肌能系贴布的组成 棉织布
要如何观察棉织布的品质呢?以棉织布面轻轻摩擦脸颊,触感应该 轻柔舒服,代表其有良好的「亲肤性」;将水轻泼于布面上,水珠会滑 落布面而非被布吸收,代表其有足够的「防泼水性」。将布由边缘剪出一小缺口后撕开,可观察到透明、极富弹性的「弹力纤维丝」镶嵌在棉织布纤维内,让贴布如弹簧一般具有「弹性」,提 供贴布具有极为重要的「回缩性」及适当的「延展性」,这也是让贴扎 有复健和治疗效果的核心特色!肌能系贴布以红、蓝、黑与肤色四种基本色调衍生出不同的设计,皆是使用自然植物萃取的染料制作而成,您可以依不同的视觉效果及个人喜好来选择。
医疗级压克力感温胶
胶是让贴布能附着在皮肤上的重要角色,除了能让贴布黏着避免脱 落,最重要的是品质够好才能避免过敏。肌能系贴布的「医疗级压克力感温胶」不含乳胶成分,大大降低过敏风险。而「感温」更是这款胶的另一个重要秘密,贴上贴布后用手掌摩擦或轻按贴布,能让掌心的温度 活化胶的黏着度。胶面的指纹或波纹设计不仅减少贴扎部位皮肤表层的热和水分堆 积,也提供适当的黏着性。能减少局部皮肤的异物感,让身体活动时不 会感觉拘束或受限。
背衬纸
背衬纸在贴布保存、运送及使用过程中,忠实地保护胶不受污染、 不易变质,是维护贴布品质的大功臣!另外,印在背衬纸上的虚线及实 线,能方便使用者在剪裁时对照长度与分支宽度。
肌能系贴布影响人体的两大特性
到目前为止,你可能会疑惑:「既然贴布的三层构造中皆不含 『药』的成分,肌能系贴布如何发挥作用?怎么影响人体呢?」原因就在于肌能系贴扎的物理性力学效益与人体组成结构恰恰可以 相互呼应。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了解:一是贴布本身的弹性,另一则是 贴布与皮肤间的交互作用。
贴布本身的弹性 :肌能系贴布含有极富弹性的弹力纤维丝,贴布的长度随着施予的张 力不同而改变。我们使用长度改变的百分比来定义贴布的张力:当肌能系贴布尚未与背衬纸分离时,它的张力是10%;撕除背衬纸的贴布会些微回缩,恢复到贴布原来的长度,此时张力 为0%;而当贴布离开背衬纸并拉伸到最长时,它的张力是100%。 但不管贴布被剪裁成什么形状,当我们固定贴布的一端并将其余贴 布拉开的同时,贴布会像弹簧般产生「回缩性」往固定端回缩。当我们 将贴布的两端一起拉开的同时,贴布则是朝向中间回缩。
贴布与皮肤间的交互作用 :当具有伸缩能力的贴布贴在同样具有弹性的皮肤上时,两者间会出 现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横向移动能力的「水平回缩特性」,及增加局部 组织稳定能力的「垂直下压特性」。肌能系贴布的特色是当其张力小于50%时,贴布与皮肤间的「水平回 缩特性」会发挥作用,贴布往固定端回缩的同时会带动局部肌肉筋膜,与增加皮下组织液及血液流动,达到促进动作表现及改善循环的效果。而当肌能系贴布的张力大于50%时,贴布与皮肤间的「垂直下压特性」使贴布提供局部目标组织稳定的力量,达到局部支持、保护的效果。人体是由多块骨骼借由关节连接而成的连动结构,由不同的肌肉主动收缩以产生动作并维持姿势,而厚薄与柔韧度不同的筋膜则为各个器 官与组织提供支撑。这个复杂的立体结构可以自主控制、自由活动,对外来的力量会产生应对的保护与调整,来维持稳定的姿势与平衡。当人体结构出现内在失衡或外在干扰,甚至是二者同时发生时,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疼痛与伤害。肌能系贴扎借由「水平回缩特性」与「垂直下压特性」与人体不同组织产生互动,达到预防保护与促进自我修复能力的效果。
水平回缩特性作用在人体组织的效果
消除水肿 :人体组织因受伤或发炎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甚至破裂出血 时,局部会出现血液或组织液郁积。贴扎的水平回缩特性可以引导液体 往一定的方向流动,就像是在积水处开了不同方向的渠道,具有疏通壅 塞的效果。
放松肌肉与促进肌肉收缩 :肌肉附着在骨头上,两端分别是肌肉的起点和终点,具有主动收缩的功能,并扮演人体动作控制的主要角色。肌肉收缩有一定的方向性,原则上是由终点朝向起点收缩。贴布的回缩特性类似于肌肉的收缩功能,当肌能系贴布的水平回缩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一致时,有促进肌肉收缩的作用;当肌能系贴布的水平回缩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相反时,能放松因过度使用或长期处于短缩紧绷的肌肉。
缓解疼痛
肌能系贴布的设计非常近似人体皮肤,使贴布与皮肤的互动极为顺 畅。当局部组织受伤或发炎时,贴布的水平回缩特性能增加皮下空间, 减轻局部组织过多的压力,带动筋膜和组织液往一定方向移动。在促进 循环代谢功能的同时也会带走局部组织多余的热能,让身体回到动态平衡,达到改善疼痛的目的。
垂直下压特性作用在人体组织的效果
稳定关节 :借由较大张力的贴扎可以提供关节处垂直下压的稳定力量,搭配运用一定的手势操作可以依需求调整关节的相对位置,并协助关节在良好的排列下活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姿势,避免不当的动作。
支持组织 :对于延展性较弱而容易发生伤害的肌腱或韧带组织,较大张力的贴扎可支持和保护局部组织,减轻不当外力对组织的拉扯。
书籍资讯
◎ 图文摘自脸谱出版社,侯雅娟、洪千婷 著作。
本书特色
对症舒缓,轻松应付30种「你一定遇过」的日常不适
提前预防,根据生活情境量身设计预防性贴扎
调整姿势,辅助维持健康良好的体态
全彩图解,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安全有效,医师与物治师专业解说,无药免手术
落枕、闪到腰、胀气、便秘、吃萝卜干、骨盆前/后倾……,面对日常的小病小痛,你通常都怎么解决?是放任不管?还是拿罐药膏涂一涂就了事?其实你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肌能系贴扎,从此摆脱难忍的疼痛!不论是因长期累积,或是突然发生的意外,日常的病痛都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由日本加濑建造博士发明的肌能系贴扎利用皮肤与贴布之间的交互作用,带动皮下筋膜移动、促进循环代谢,因此不用药物就可以安全地达到放松肌肉或促进肌肉收缩、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等效果,进而解决日常病痛的困扰。例如,当腹部胀气时,将贴布以自然张力贴上,可以提供皮肤触觉与压觉,减轻腹胀感;脚踝扭伤时,贴上贴布可调节肌肉收缩与减轻局部压力来稳定受伤的脚踝;另外,如退化性膝关节炎等不稳定的关节也可用贴布来支持保护。
本书由复健科主治医师与物理治疗师集结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收录了30多种可解决现代人常见疼痛与不适的贴扎,与20个改善、调整身形与预防伤害的预防性贴扎法,不但能让你重拾无疼痛的健康生活,更能进一步在伤害发生之前事先预防与自我保护,是每个努力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你/你一定要拥有的疼痛自救指南。现在就请快打开本书,一起来体验肌能系贴扎的神奇之处吧!
• 更多脸谱《肌能系贴扎2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酸痛一贴见效!》一书资讯请点此
缩短收缩又叫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 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张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拉长收缩又叫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等长收缩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肌肉的长度缩短或主动张力增加,称为肌肉收缩。肌肉的活动都是以收缩形式完成的。为适应功能上的需要,肌细胞在结构上有其相应的分化。肌细胞外形纤长,内部纵向并列着许多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许多肌节串联而成。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肌细胞的收缩过程如下:
1肌节的组成肌节由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主要由肌凝蛋白构成。肌凝蛋白分子可分球头部和杆状部。杆状部聚合成粗肌丝的主干,球头部伸出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细肌丝则由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横桥在肌肉收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具有ATP酶的性质,并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ATP的结合位点,另一个与细肌丝上肌纤蛋白的结合位点。细肌丝中肌纤蛋白上排列着许多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在肌肉舒张时,原肌凝蛋白的位置正好在肌纤蛋白与横桥之间,掩盖了肌纤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点,阻止横桥与肌凝蛋白的结合。
2肌丝滑行过程当肌细胞兴奋而使胞浆内Ca2+增加时,Ca2+便与细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发生变化,从而牵拉原肌凝蛋白滚动移位,将其掩盖的结合位点暴露出来。横桥立即与肌纤蛋白结合形成肌纤凝蛋白,同时横桥上的ATP酶获得活性,加速ATP分解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扭动,牵拉细肌丝向粗肌丝内滑行,肌节缩短,出现肌肉收缩。当胞浆内Ca2+浓度下降时,肌钙蛋白与Ca2+脱离,恢复静息构型,原肌凝蛋白又回到原位而把结合位点重又覆盖起来,横桥不能接触细肌丝,便使肌肉进入舒张过程。
在整体内骨骼肌的功能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当神经冲动传到肌细胞时,肌细胞便产生动作电位,并将其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于是整个肌细胞便进入兴奋收缩状态。肌细胞的兴奋并不等于细胞收缩,这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直接传遍与其相延续的横管系统的细胞膜。横管的动作电位可在三联管结构处把兴奋信息传递给纵管终池,使纵管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于池内的Ca2+便会顺其梯度扩散到胞浆中,使胞浆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从而出现肌肉收缩。
一、肌肉收缩形式
依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和长度变化,可将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三类: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一)缩短收缩
1、概念: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缩短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靠近,又称向心收缩。
如进行屈肘、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练习时,参与工作的主动肌就是作缩短收缩。
作缩短收缩时,因负荷移动方向和肌肉用力的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2、种类:依据整个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
(1)非等动收缩(习惯上称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给定的负荷是恒定的,而由于不同关节角度杠杆得益不同和肌肉收缩长度变化的影响,在整个关节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负荷是不等同的,收缩的速度也不相同。
例如,屈肘举起恒定负荷时,肱二头肌的张力在关节角度为115—120°时最大,关节角度为30°时最小。由此,在非等动收缩中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只能是张力最小的关节角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也就是说,肌肉在作最大非等动收缩时,只有关节的某一角度达到收缩能力的100%,而关节的其它部分则小于100%。
意义:用非等动收缩发展力量只有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练(如图1—13、1—14所示)。

图 1-13 非等动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

图1-14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范围都能产生同等的张力(或最大张力)而非等动收缩则不能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等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
等动收缩是通过专门的等动负荷器械来实现的。该器械使负荷随关节运动进程得到精确调整,即在关节角度的张力最弱点负荷最小,而在关节角度张力的最强点负荷最大,因此,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等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在作最大等动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在整个关节范围都是其能力的100%。
意义:因而采用等动收缩形式发展力量可使肌肉在关节整个运动范围都得到最大锻练。
(二)拉长收缩
1、概念: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逐渐远离,又称离心收缩。
4、 特点: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与阻力相反,肌肉做负功。
5、 意义: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在运动实践中拉长收缩又往往与缩短收缩联系在一起,形成所谓牵张-缩短环,即肌肉在缩短收缩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牵拉伸长,这样,在紧接着的缩短收缩时,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输出功率。如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头肌等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的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了条件。
(三)等长收缩
1、概念: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
2、特点:等长收缩时负荷未发生位移,从物理学角度认识,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
3、意义:等长收缩是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人体运动中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四)三种肌肉收缩形式比较
三种肌肉收缩形式,反映了肌肉收缩的不同特征。人体任何一种运动动作的实现,都有赖于三种肌肉收缩形式的协调配合。
另外,有人对三种肌肉收缩形式产生的张力水平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拉长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大大超过等长和缩短收缩。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约比缩短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也就是说,肌肉收缩力量水平,由大到小依次是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和缩短收缩。但拉长收缩放下负荷要比缩短收缩举起负荷容易,这是因为拉长收缩耗氧少、耗能也少的缘故。同时,比较肌肉收缩形式与发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关系也表明,拉长收缩诱发肌肉疼痛最显著,而缩短收缩则不明显,等长收缩时诱发的肌肉疼痛比缩短收缩稍明显,但大大低于拉长收缩。有人还报道,等动收缩后肌肉疼痛几乎不会发生。
1、向心收缩: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于肌肉在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是肌肉的长度会缩短,其特点是张力大于外阻力,说明肌肉正在向心收缩。
2、等长收缩:等长收缩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肌肉的长度没有发生改变,关节也没有产生运动,但是肌肉张力正在增加的情况,说明肌肉正在等长收缩。一般情况下通过等长收缩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力量,而且等长收缩的训练强度一般来说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
3、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的肌肉收缩与向心收缩的方向相反,离心收缩主要是起点和止点在相互分离,其特点是张力小于外阻力。一般情况下,在通过离心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的长度可能会变长。
日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锻炼,避免锻炼比较强硬使肌肉拉伤,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可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进行明确。在锻炼时患者应多吃丰富的蛋白质食物,如蛋类、肉类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强肌肉的作用。
肌肉收缩有三种方式。
1、缩短收缩:
又叫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
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 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张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
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
又叫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3、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扩展资料:
肌肉细胞的结构特点:
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肌丝,具有收缩运动的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和体内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动力来源。肌细胞内的基质称“肌浆”,肌细胞的内质网称肌浆网,肌细胞的细胞膜称“肌膜”。
肌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在构成肌肉组织时,各肌肉细胞一般外形为纺锤状乃至纤维状,特称为肌(肉)纤维。海绵动物虽然缺乏肌肉组织,但硅角海绵类除体表的扁平上皮细胞多少有点收缩性外,在体表流出孔的周围,存在着称为肌细胞的长纺锤形的收缩性细胞。
此外,钙质海绵类的小孔细胞也有收缩性。这些和某种原生动物细胞的整体都能收缩共同构成了肌细胞的萌芽形态。发展到腔肠动物,水螅型的外胚叶细胞层中具有上皮肌细胞,可认为是真肌原纤维。这里最普通的圆柱形上皮细胞,即支柱细胞,基底部延长而成纺锤形。
只有这部分存在肌原纤维,它是由体表的上皮细胞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形态。至于水母型则已完全成为纺锤形的肌细胞。扁形动物以上的动物已明显分化为皮肌层、器官肌等等。
-肌肉收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