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是哪国人?

霍金是哪国人?,第1张

霍金是英国人。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访采访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坚定地认为人类应该在2117年之前离开地球。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与牛顿和达尔文为邻。

斯蒂芬·威廉·霍金,ALS患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白求恩, 弗洛伊德 ,哈维等等。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救治大批伤员。 1939年11月12日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578年4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哈维为詹姆士一世父子的上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他在政治上一度站在国王一边,但在克伦威尔的政权下,个人也未惨遭不幸。他发现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其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工作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属于发端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10月4日,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36万元人民币)。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名单如下:

1901年,EAV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J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的问题——人类大脑究竟是如何构建一个所处空间的地图,以及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类大脑如何导航并寻找路径。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获奖理由是“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的发现。

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美国癌症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医学家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英国医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2020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届诺贝尔奖: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英国人

关于法语的发音部位与德语英语的发音部位有哪的问题简单回答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法语发音的基础部位主要位于口腔前部。德语和英语的发音部位比较后,发出的音要经过口腔;而法语的音出自口腔前部,它就会显得清脆明快。

另外,法国人在发音时口腔肌肉拉紧,而英国人发音时口腔肌肉较松驰(我们在讲汉语时,更松驰)。因此,人们觉得法国人发音要求严格,英国人发音时却漫不经心。法国人发音全部动作都在口腔内完成,面部却轻松自如,而某些德国人在讲德语时仿佛脸上的肌肉也被调动起来,比较滑稽。

发音时绷紧发音器官的肌肉,这对元音和辅音都会产生效应。在法语中没有像英语那样含糊的元音,在一个元音的整个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保持同样的状态,这样,这个元音就自始自终保持它的性质。然而,英语的某些元音由于发音器官的移位而变成二合元音(le diphtongue)或是三合元音(le triphtongue)。法语的全部元音都是响亮的,没有含糊不清的。

1901年,E A V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 J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未颁奖

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未颁奖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未颁奖

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AM科马克 (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人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9月2日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虽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当然,论实际效用,法尔和梅洛以针对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机制为研究课题,以遗传学为切入点,却以医学运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此殊荣。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

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而获此殊荣。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以及来自挪威的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夫妇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体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控制昼夜节律机制的发现。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70岁的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P·艾利森(James Allison)以及76岁的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疗法以及免疫负调控的抑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103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