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筋膜在哪里
二、筋膜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筋膜
中我们讲述了肌肉的代偿能力——系列补偿和对应补偿,还上升到Janda所提出的水平适应和垂直适应。
那么,这些适应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与人们体内的本体感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认为肌肉里存在着许多机械型感受器:包括鲁菲尼小体、帕西尼小体、游离神经末梢和高尔基腱器官,它们在传递信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现在更多的观点认为,这些结构是存在于筋膜中的。
以前,无论是教材还是许多专业书籍上的解剖图,都是以红色的肌肉为主。最里面是骨骼,外面是神经,更外面包裹的是肌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柱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开始喜欢在所绘的图中加上一层白色的膜。这层白色的膜是什么呢?这种膜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筋膜。
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精彩书籍和文献的出现,筋膜也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一、筋膜在哪里
今天,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红白大战”中的“白”——筋膜。
如果在上面的3D解剖图中,大家还是不能很清楚地理解什么是筋膜,那么我再为大家举一个更直白的例子。
经常自己买肉做饭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在肉中间会有一层白色的膜。
其中,红色的结构就是肌肉,而肌肉与肌肉之间的连接就是筋膜。
二、筋膜是怎么形成的
要探讨筋膜的来历,就必须从胚胎发育的过程来说了。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发展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三胚层动物发育过程中,中胚层是处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细胞层。
中胚层发育为躯体的真皮、肌肉、骨骼及其他结缔组织和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骨髓、淋巴结、淋巴管等;体腔末、内脏的浆膜和系膜,以及内脏中结缔组织、血管和平滑肌等;肾脏、输尿道、生殖腺(不包括生殖细胞)、生殖管、肾上腺的皮质部。
上述都属于结缔组织。
筋膜属于一类结缔组织,但结缔组织除了筋膜还有其他表现的形式,如肌腱、韧带、腱膜和疤痕组织。在不同的地方结缔组织也有着不同的名称:脑和脊髓周围的是脑膜;骨周围是骨膜;心脏周围是心包;腹腔内表面的是腹膜;在皮下层包围整个身体和封闭肌肉和肌群的叫筋膜。
结缔组织
为机体提供结构并将机体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类组织。是由少量的细胞分散在纤维、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基质中形成的。
结缔组织分为5种类型,即:①疏松结缔组织、②致密结缔组织、③软骨、④骨、⑤血液。
三、国内外书籍中对筋膜的研究
1、《筋膜学》
我国著名筋膜研究学者原林教授,在自己所写的《筋膜学》中,提出了人体新的解剖学分类方法,即不再如以往一样分为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而是单纯的将人体分为两个系统:已分化的功能细胞所构成功能系统与尚未分化的全身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持和储备系统。
书中观点认为,我们所有的功能系统都是由已经分化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它分化成骨组织、软骨、牙质、肌腱、椎间盘、血液、淋巴液等等,而剩下的没有分化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就是其余结构的支持和储备系统。
书中也提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燃烧的蜡烛。
在燃烧过程中,上面的火苗和燃烧产生的物质就是已经分化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功能系统,而下面的蜡烛则是提供一个燃烧的支持和储备功能。因此,如果上面的功能系统出现问题,可以用支持和储备系统去补偿。这也为很多内脏疾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同时,书中也为中医针灸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穴位就是丰富的结缔组织交汇点,含有非常多的生物学信息(感觉神经信息、对局部组织细胞的牵拉刺激和损伤刺激信息),而针灸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结缔组织的机械性刺激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起到对人体的机能调节(组织细胞的活性)和生命调节(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如果筋膜里的这些信息功能紊乱,传入到脑中的信息就会有偏差,人们对其所做出的反应就不一样(如一不小心踏空台阶、习惯性崴脚等)。这会导致出整个人体出现了问题。
如同在中学的生物课本中讲到的那样:
感觉信息如果出错
整个关节位置都会错位
长此以往
人体全身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筋膜健康与本体感觉锻炼实在不容忽视
肌肉代偿意思就是肌肉替代和补偿。
肌肉代偿常常发生于当人体维持某一姿势或进行某一动作时,本应发挥作用的肌肉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导致其他肌肉代替它工作,补偿缺失的功能。
在静态下呈现出的姿势,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是张身体路线图。本该是竖直的身体结构上出现了扭曲和旋转便是出现代偿动作模式的证明。于是,身体便召集了其他结构和肌群“参与并发挥”(协同优势)功能。
扩展资料:
原因
1、重复性动作引起
长期过度使用或损伤而引起的重复性动作会导致肌肉弹性的改变,不良姿势和日常运动的缺乏也是诱因。
2、损伤引起
急性损伤会导致慢性肌肉不平衡。个体会做出代偿性动作来避免疼痛或完成动作。
3、手术引起
即使是最成功的手术也会留下疤痕,但这就是组织痊愈的方式。疤痕组织的灵活性常常在康复进程中被忽视。疤痕会改变组织的排列,拉扯筋膜,影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代偿常常发生于当人体维持某一姿势或进行某项运动时,本应发挥作用的肌肉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而让协同肌或邻近关节的活动代替替代完成工作,补偿缺失的功能。
如当肩关节角度不足,但又要举起手时,可能就要透过其他肌群的代偿,比如斜方肌,或是侧身动作等方式完成举手的动作。像类似这样的情况,就是代偿现象。
虽然代偿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但长时间的代偿会引发其他问题。
引起代偿的原因很多,比如动作启动模式错误,肌肉肌力失衡,肌肉骨骼退化、受伤产生邻近关节的代偿,过于疲劳时会利用其他肌肉来完成动作等。
当臀中肌薄弱是,同侧骨盆抬高,对侧腰方肌往往代偿,长时间有可能出现疼痛。
筋膜链,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腓骨长短肌,其中任何一个肌肉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同一筋膜链上的肌肉受累。
前一段时间左手手腕疼痛,甚至都有点影响到了训练,一直找不到原因。自从有一次右腿拉伤后一直都认真做热身,而且训练的重量也不大,疼痛使我不得不放弃一些动作和重量。
直到有一天我在做过头蹲练习的时候一位健身房的教练走过来和我说我的左手手腕向后弯曲幅度和右手不一样,左手向后弯曲更大一些。我让他帮我拍了视频才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的左右肩关节柔韧性不一样,右肩好于左肩,当我举起杠铃的时候右臂是垂直于地面的,而左臂则微微有些前倾。过头蹲对于平衡性要求很高,一旦失去平衡也就失败了,而我的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则调整了左手手腕的角度来弥补我左肩柔韧性的不足,这样从头顶俯瞰杠铃杆和我两肩的连线是平行的,但是确牺牲了左手手腕的角度,导致本应该由掌根承受的重量转移到了掌骨上。最后左手手腕由于长期处于不利的受力角度疼痛随之而来。还好发现的早,在没有构成真正的伤病之前发现了原因,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代偿效应。”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没意思,又一个新名词,但是相信我,花几分钟看完此文对您今后的运动一定会有帮助的。
1什么是代偿?
看字面意思就是代替补偿某个功能,某种能力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右手受伤了不能使用筷子吃饭,于是本来不会使用筷子的左手就会马上接管右手这个任务,最终有可能和右手一样熟练的使用筷子。我们人的身体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各个肢体器官之间在特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代偿现象。
2代偿对我们的运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这里还是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不能代表全部。
1“借力”就拿哑铃弯举这个动作来说,为了完成一定的组数和 次数,往往在最后几次动作中二头肌力竭,无法再进行有力的收缩,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利用身体摆动带来的惯性来完成动作。但是至于借力好不好,假如练习目标是肱二头肌,那最后不借力。假如练习目标是体能只讲完成个数,那最好每次都借力,尽量用大肌肉群来完成动作。
2“拉伸不到位”为了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运动表现,防止受伤。我们经常会在运动后进行拉伸,这里说一个拉伸中经常发生的代偿现象。假设我们拉伸的目标肌肉是股二头肌,我们通常会用手去摸脚尖,或体前屈摸地面,但是为了完成摸到脚尖摸到地面这个指令我们的身体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去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压腿确把腰压长了的原因,股二的劣势没有改变,腰部的韧带柔韧性确被加强了。这个现象也出现在肌肉力量上,我们的训练中经常会出现,比如深蹲左腿比右腿力量大,那在发力过程中左腿就会发力更多,最终导致强侧腿更强,造成不平衡发展。
3“屁股眨眼”(骨盆下翻)
喜欢举铁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深蹲中“屁股眨眼”这个问题。屁股眨眼的根本原因就是各个关节的柔韧性不够,导致下背部的代偿。其实和我手腕疼痛的原因是一样的,肩关节柔韧性不好就会导腕关节代偿,胸椎柔韧性不好就会导致腰椎代偿,腰椎柔韧性不好就会导致髋关节代偿,髋关节柔韧性不好,就会导致踝关节和膝关节代偿。总之各个关节的柔韧性都很重要。
由于我也喜欢力量训练。屁股眨眼这个问题我们就借这篇文章说一下。
为什么不能屁股眨眼?
因为躯干的最佳称重姿态是微微反弓,任何向其他方向的弯曲在承受大重量时都有可能导致腰椎受伤。而屁股眨眼则导致骨盆翻转,下背部弯曲。所以要避免发生。所以说躯干的姿态基本在深蹲,硬拉,推举,过头蹲等动作中的是固定的,我们希望躯干在承重的时候维持脊柱中立,微微反弓。而屁股眨眼归根结底和下蹲的幅度有关。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屁股眨眼呢?
如何不屁股眨眼?
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提高后链的柔韧性,呼吸方法的调整,增加髋关节的柔韧性。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优先级的问题,在一次深蹲过程中我们以往的优先级是蹲起重量,然后才是动作的准确性,任何能保持脊柱中立的关节活动范围的扩大都可以帮助解决屁股眨眼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面呢?
这要从我管的一个患者说起。
患者男,51岁,主因视物成双1月余入院,诉头向左侧倾斜时复视加重,头向右倾斜时复视消失。
这个患者让我突然想起了《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这本神经科名著中的一幅图:
所以,你们是不是也发觉了……
实不相瞒,我从未见过滑车神经瘫痪的患者,更别提这种单纯滑车神经瘫痪的情况了。好在我的记忆中仍然对这个图很有印象,所以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查体,以佐证我的判断。以下是来自文献中患者处于第一眼位的,和我的患者差别不大,故引用如下:
怎样,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来,我们复习一下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 为 单纯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 上斜肌 ,可能有上斜肌的本体感觉纤维。滑车神经核位于 中脑导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腹侧 ,相当于 下丘高度 , 内侧纵束的背侧 ,居 动眼神经(外侧)核的下方 ,但是较动眼神经核小。由滑车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环绕中央灰质周围行下后下方、左右交叉后( 在上髓帆内交叉到对侧 ),在下丘下方中线附近出脑。
或者,据我的脑洞观察,你也可以这样记忆滑车神经在冠状位上的位置:
滑车神经很细,出脑后绕大脑脚向前行,经大脑后动脉(在神经与动脉之间有小脑幕)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在后床突的后方、小脑幕切迹处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在窦壁内,滑车神经先居动眼神经外下方,近眶上裂处则在其上内方。最后,滑车神经由眶上裂入眶腔,支配上斜肌。简言之,滑车神经是唯一从脑干背侧通过中脑顶盖传出的颅神经。滑车神经沿着大脑脚侧面向腹侧走行,然后伴动眼神经进入眶内。
简言之,滑车神经的作用是是眼球向下外转和内旋。
还记得之前患者的吗?
这就是左侧滑车神经麻痹患者的第一眼位。首先,患者虽然是第一眼位,但是处于向右倾斜头位(代偿性)( 黑线 代表水平及垂直线, 蓝线 代表患者面部的方向);其次,患者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球下转欠充分,向右上方注视时左眼下斜肌功能亢进( 红色箭头 示)。(注:第一眼位:当身体和头部保持正直位,两眼平视正前方无限远处的目标,两个角膜正中的垂直线互相平行,且垂直于两眼球旋转中心的连线,此时的眼球位置是第一眼位,又称原在位。)
最易于检测上斜肌麻痹导致上斜视的检测方法是Parks三步法,其采用遮盖-去遮盖检查加以明确:第一步,第一眼位是否存在上斜视;第二步,向左或向右注视时上斜是否增加;第三步,歪头时上斜是否增加(Bielschowsky歪头试验)。以下是另一个左侧滑车神经麻痹患者行Parks三步法检查的:
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其病因有头部外伤、微血管缺血、先天性,以及脑干病变如肿瘤、脱髓鞘、炎症、梗死、出血等,这里不再详述。
正常情况下时,当我们用两眼看一个物体时,只看成一个而不能看作两个( 没有复视 ),这是由于外界物体投射到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而这依赖于协同肌的作用。
当某一眼肌麻痹时,除出现斜视外,还由于物像不能投射到两眼视网膜的黄斑区成像,使麻痹侧在视网膜的周边区成像,这两个不对称物像不能经过中枢的整合作用形成单视觉,因而出现 复视 。
以右眼外直肌麻痹为例:当右眼外直肌麻痹时,该眼成内斜视,如下图所示:
当右眼外直肌麻痹时,物像必然投射到该眼视网膜黄斑区的鼻(内)侧,而在正常时,鼻侧视网膜是接受视野颞侧的光线,因而在右眼的颞侧视野出现个虚像或假像,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复视的虚像均在麻痹肌的作用方向侧,并且愈向麻痹肌的作用方向注视,虚像离真实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愈偏斜(例如,右眼外直肌麻痹时,虚像在实像的右侧,若患者双眼越使劲向右看,则虚像与实像之间的距离越远)。同理,以滑车神经为例,其所支配的上斜肌的作用是使眼球向外下转和内旋;当滑车神经麻痹时,病眼不能转向外下方(上斜肌麻痹),若两眼俯视(如下楼梯、阅读)时,可出现轻度内斜视和复视。
复视在临床上可以按九个方位进行检查,并在一眼前置一红玻璃(红玻璃试验)。如有复视,则可出现虚实二像,如红玻璃置于麻痹侧眼前,则红像为虚像,白像为实像。虚像与实像的距离如在水平位上,为内、外直肌麻痹所致;虚、实像间的距离若在垂直位上,则为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麻痹引起;虚、实像间距离最大的方位,为向该方位转动的肌肉麻痹。各眼外肌麻痹时所出现的复视情况如下图所示:
当患者出现复视时,可伴有头位的异常,这是一种用以克服复视的 代偿性姿势 。
举例来说,当眼球水平方向运动肌肉麻痹时,向肌肉麻痹侧注视时出现复视,患者多将头转向复视侧,这样可以减少麻痹肌(如外直肌)的收缩,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复视。例如当右侧外直肌麻痹时,复视的虚像在实像的右侧,向右侧注视则复视明显,故头向右转。同理,右上直肌麻痹时的虚像在上方,头则向右上方旋转;其他肌肉以此类推。简言之,当复视时,作为代偿性头位,头会转向复视明显侧(转向虚像的位置)。
以下为各眼外肌麻痹时的特点及其代偿性头部姿势:
下面是代偿性头部姿势的示意图(为理解方便,上下直肌只示意向上、向下方向的功能):
上图为右眼上斜肌麻痹(仅示意眼球内外旋及其代偿)。当头位倾斜时,正常人会出现姿势反射,是两眼的垂直轴始终保持垂直于地面。举例来说,当头向左肩倾斜时,正常人的姿势反射会要求右眼发生外旋、左眼发生内旋,以保持两眼球的垂直子午线在垂直位置上,这时,右眼下斜肌和下直肌同时发生收缩,而右眼的上斜肌与上直肌必然同时松弛,以使眼球外旋;左眼上斜肌和上直肌也同时发生收缩,左眼下斜肌与下直肌必然同时松弛,以使眼球内旋,这称之为Sherrington法则。本图中③④的解释:根据Sherrington法则,一个右眼上斜肌麻痹的患者(其右眼内旋障碍,故处于右眼外旋的位置),当头部向右肩倾斜时,姿势反射使左眼垂直轴保持垂直于地面,则两眼轴的角度增大(更加不平行),于是复视加重;反之,复视减轻。
滑车神经麻痹患者的代偿头位,头向滑车神经麻痹侧的对侧倾斜,可有下颌内收。下图是一位右侧滑车神经麻痹的患者:
我觉得观察一个疾病的代偿性姿势非常有趣,有些姿势是具有特征性的,识别这些姿势就可以初步提示某些疾病,除了以上的由于眼外肌麻痹所致的代偿性头位之外,还有:
由于我经验尚浅,见到的病例有限,仅仅想到了以上几种代偿性姿势。大家还见过怎样的代偿性姿势,求分享,共同学习~
参考文章及书籍:
刘宗惠、徐霓霓译,《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张守信著,《应用神经解剖学》。
王笑中、焦守恕著,《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
李晓明主译,Wills临床眼科彩色图谱及精要《神经眼科》(第2版)。
刘明生主译,《奈特简明神经病学》。
田国红,滑车神经麻痹诊断要点,《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中华眼科学》(第3版)。
陈小慧, 神经解剖外传——简单又不简单的滑车神经 ,医脉通神经科(微信公众号)。
镜影, 通过这个病例,一次掌握滑车神经解剖和麻痹症状 ,医脉通神经科(微信公众号)。
Janey_Shen, 神经综述:孤立性滑车神经与外展神经麻痹 ,神经病学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黄文盛, 3个问题,轻松掌握复视诊断定位 ,医脉通神经科(微信公众号)。
冬博士, 眼科医生都搞不懂的“三维立体画原理”! ,冬雪川的眼科异想(微信公众号)。
专家述评:复视的诊断——Dr Randy Kardon在神经眼科学习班的教程纲要 ,神经病学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你听说过复视么 ,河南百姓健康(微信公众号)。
肌肉代偿意思就是肌肉替代和补偿。
肌肉代偿常常发生于当人体维持某一姿势或进行某一动作时,本应发挥作用的肌肉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导致其他肌肉代替它工作,补偿缺失的功能。
在静态下呈现出的姿势,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是张身体路线图。本该是竖直的身体结构上出现了扭曲和旋转便是出现代偿动作模式的证明。于是,身体便召集了其他结构和肌群“参与并发挥”(协同优势)功能。
原因
1、重复性动作引起
长期过度使用或损伤而引起的重复性动作会导致肌肉弹性的改变,不良姿势和日常运动的缺乏也是诱因。
2、损伤引起
急性损伤会导致慢性肌肉不平衡。个体会做出代偿性动作来避免疼痛或完成动作。
3、手术引起
即使是最成功的手术也会留下疤痕,但这就是组织痊愈的方式。疤痕组织的灵活性常常在康复进程中被忽视。疤痕会改变组织的排列,拉扯筋膜,影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在健身中时常会听见「代偿」与「借力」,这两个名词听起来很相似,可是功能性却与问题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代偿」原本是身体里的一种保护机制,当身体有部分肌肉无法正常运作时,会借由其他的肌肉,进行「暂时性」的帮助运作,「代偿」作用应该是在身体恢复之后就应该消失的,可是当我们在运动时的动作或是姿势错误,就会让「代偿」运动一直介入正确的运动状态中,若是一直持续这样的状况,轻则会肌肉酸痛,重则可能造成受伤。 运动时,人体会有「主动肌」、「拮抗肌」以及「协同肌」彼此互相配合,「代偿」就是在运动时,应该要正确的使用「主动肌」做动作,因为姿势或是动作上的问题,不但没有正确的使用到「主动肌」来运动,反让「协同肌」这种辅助性的肌肉来完整介入做完整的动作。 就像在做握推的时候,正常情况之下「主动肌」是胸肌,「协同肌」是三头肌,当「代偿」作用发生时,没有正确的使用「胸肌」出力,变成「三头肌」在施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时,不但没有正确的训练到「正确」的「主动肌」,反而「过度」运用到了「协同肌」。一旦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会对「协同肌」产生过大的压力而受伤。 然而「代偿」并不是不好,他比较像是特效药,是人体在在危急时候的一种生存机制,当身体状况不佳时,适度的代偿介入,可以帮助克服状况,而不是一直在使用这样的「特效药」状态来帮助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所以代偿不是不好,只是在于他出现的时机点。 代偿跟借力,你有先搞清楚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