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方向所能做最大范围的运动。习惯性开闭运动:是下颌沿习惯性轨道进行的反射性开闭口运动,如叩齿运动。功能运动:是指进行咀嚼、吞咽及言语等功能活动时的下颌运动。边缘性运动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可能做的最大限度运动,代表了颞下颌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面的功能潜力。前后运动:分前伸运动和后退运动两部分。前伸运动时双侧髁突和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下方滑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髁突在前伸运动时的活动轨迹,不仅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有关,还取决于前牙覆关系。如前牙为对刃或开,下颌前伸运动就是髁突的滑动运动;如果前牙为深覆下颌前伸时必须先作小开颌运动,然后才能作前伸运动,这时的前伸运动则是转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后退运动大致是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髁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后上方滑行,又回到关节窝后位。正常情况下,此时髁突还能后退约1mm。侧方运动:是一种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做转动运动。咀嚼时,工作侧髁突基本上为转动运动,髁突沿髁突-下颌升支后缘的垂直轴作转动运动。非工作侧的髁突为滑动运动,髁突从关节窝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向下向内作滑动运动。临床上不少关节病或关节手术后,翼外肌功能遭到破坏,常不能作侧方运动,从而明显地降低咀嚼功能。侧方运动:是一种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做转动运动。咀嚼时,工作侧髁突基本上为转动运动,髁突沿髁突-下颌升支后缘的垂直轴作转动运动。非工作侧的髁突为滑动运动,髁突从关节窝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向下向内作滑动运动。临床上不少关节病或关节手术后,翼外肌功能遭到破坏,常不能作侧方运动,从而明显地降低咀嚼功能。
下颌功能锻炼
肌肉功能状态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因此,积极、主动的下颌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口颌肌的功能状态、改善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一)下颌自主运动锻炼
嘱患者端坐、放松,分别进行缓慢的自主开闭口运动、左右侧方运动、前伸后退运动,每个动作都应达到最大幅度,并在运动的极限位停留2~3秒,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天将上述所有的动作重复3~5遍。这项简单的自主锻炼有助于增大下颌运动范围,改善下颌运动的协调性,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
(二)下颌阻力运动锻炼
下颌阻力运动锻炼方法与自主运动锻炼相似,只是在各运动中让患者对相应的运动作一定的对抗或阻挡,以期诱导出拮抗肌群之间的交互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肌张力及下颌运动协调性的目的。
1 阻力开闭口运动嘱患者将手置于颏部下方,在缓慢开口过程中适度向上用力做阻止开口的动作,直到最大开口位,在此停留2~3秒。然后,开始阻力闭口运动,即在下颌最大开口位状态下,将手指置于下颌切牙切端,手指适度向下用力,给闭口动作施加一定的阻力,同时让患者在阻力下慢慢闭口,直至上颌切牙贴近手指的位置。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天3~5遍。
2 阻力侧方运动将手置于一侧的下颌体部,并对下颌体施加一定的向内的、阻碍下颌向外侧运动的压力,嘱患者对抗该阻力做下颌侧方运动,至下颌运动到侧方运动极限位,并停留2~3秒。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天3~5遍。
3.阻力前伸运动将手置于下颌颏部前方,并对下颌颏部施加一定的向后的、阻碍下颌前伸运动的力,嘱患者对抗该阻力做下颌前伸运动,至下颌运动到前伸运动极限位,并停留2~3秒。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天3~5遍。
(三)被动开口锻炼
嘱患者大开口,将拇指置于上颌牙上、食指置于下颌牙上,然后各手指分别向上颌和下颌施加压力,在手指的压力作用下患者被动地开口至最大,在被动最大开口位维持10~20秒,然后休息5~10秒,如此重复。建议每次锻炼3分钟左右,每天3~5次。这种锻炼有助于开口受限患者或颞下颌关节术后下颌运动度低下患者恢复正常的开口功能。
下颌运动中的接触关系是通常为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和侧方运动三种。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个方向所能做的最大范围的运动,代表下颌、颞下颌关节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1、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叩齿运动的频率、稳定性以及速度大小反映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是判断(牙合)功能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2、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下颚骨是所有口部肌肉运动的基础,没有稳定的下颚骨,就没有稳定的唇部运动。没有稳定的下颚骨和双唇控制,就不能保证灵活的舌运动。可见,下颚骨在整个口肌运动和发音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时常有家长问我,虽然我的宝宝可以咬咬牙胶了,但下颚骨不能持续保持在某个开位,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需要选择下颚骨分级调控咬牙胶棒来进行分级调控。
下颚骨分级调控咬牙胶棒又称排棒,它有一对,每串六支,共十二支,厚度逐渐增加。其中,2、3号默认为发单韵母i音时下颚骨的打开位置,4、5号默认为发单韵母e音时下颚骨的打开位置,6、7号默认为发单韵母a音时下颚骨的打开位置。
口肌治疗技术讲究的是对口部肌肉的定位原理,即口部肌肉能在一定位置维持一段时长,且能够自如变换。所以,对下颚骨的位置进行灵活转换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能够流利的切换单韵母,aiu aei iua eia等各类组合。
我们可以利用排棒帮助孩子找到精准的下颚骨的不同开位,然后进行转换学习。这样,对于孩子日后学习其他发音也是相当有益的。当然,排棒的基础用法是锻炼下颚骨的耐力和稳定性:进行双侧的对抗性咬合及横置的对抗性咬合,并尽量坚持15s以上。如果该能力水平不能达到,则先进行单侧咬合,由自然咬合过渡到对抗性咬合。横置咬合时,要求儿童门牙中线是对齐的,且嘴唇要龇开,同时锻炼到儿童的双唇力量。
只有耐力、稳定、维持三个特性都达到要求的标准,儿童的下颚骨运动才会更加灵活。对于大部分言语发育迟缓或构音障碍的儿童,下颚骨分级调控咬牙胶棒是必备的口肌工具,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答案:E
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咀嚼肌的功能。根据咀嚼肌功能可以知道,颞肌、翼内肌、咬肌主要功能为提下颌骨;翼外肌双侧收缩时下颌前伸运动,单侧收缩,下颌向对侧。此病例中,应该是左侧翼外肌痉挛。答案E正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