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
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众所周知养育孩子的整个过程父母都要花费很多心思,动作发育也受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新手爸爸妈妈总是会出现一些焦虑,以下分析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
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1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宝宝2岁时,加强他的手指灵活性,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家长要带宝宝一起做手指操。跟着音乐节奏,让每个手指都运动起来,还可以经常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和宝宝一起搭积木就是很好的选择。
专家建议:用手指拿东西,可以刺激大脑。
2、锻炼宝宝眼脑与脚的协调性
这时候宝宝已经会慢慢走路,当孩子可以独立行走时,家长要锻炼宝宝学会自由支配双腿与双脚的运动。比如:让孩子多上下楼梯。
专家建议:多让孩子玩各种玩具,让他们体会游戏的快乐。
3、开发宝宝运动能力
宝宝2岁开始就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游戏,也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游戏动作。所以家长要多带宝宝出去玩,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反应能力与肌肉的发育。
专家提醒:由于孩子的破坏能力很强,要经常检查他玩过的玩具,以防孩子破坏的地方会割破手指或扎到眼睛。
4、玩沙子、捏胶泥对孩子好处多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沙子、捏胶泥。家长千万不要怕脏不让孩子玩,因为对于宝宝来说,玩沙子捏胶泥是一种很好的启发性的游戏。
而且沙子也不脏,它里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家长要教孩子玩各种沙子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
专家提示:在玩完沙子、捏胶泥后一定要给宝宝把手洗干净。
5、鼓励宝宝随意涂画
2岁孩子对涂画很有兴趣。家长可以给他准备笔与纸,让他可以随意涂画。不管画得好不好,家长都要表示鼓励,让他对画画的兴趣更浓。
专家提示: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拿钢笔或圆珠笔玩。
6、鼓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要从小教宝宝和别人相处,只要家长多带宝宝和外界接触,就能养成他们好的性格与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
专家提示:在饭后半小时不要剧烈活动。
7、培养宝宝的主动性
宝宝从2岁开始就逐渐独立,有了自己的意识,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家长对此不要制止,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他,因为主观能动性是智力开发的动力。
专家提示:让宝宝远离危险物品。
8、培养宝宝自立的生活习惯
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饭前便后自己洗手、自己穿衣服或者穿鞋子的好习惯。
在宝宝运动训练时,家长们不要过于溺爱小孩。希望这些方法对年轻的家长们有帮助。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让宝宝不断练习一些小运动。
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2立正练习
让孩子全身保持正规的立正姿势,两腿直立,两脚并拢,膝关节靠拢夹紧,挺直背部。每次立正时间不少于15分钟,每天进行3次左右。
压腿运动
将孩子的一条腿放在某个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上,上半身前倾,跟着自己轻轻做压腿运动。
下蹲运动
让孩子双手叉腰,腰背挺直,双脚分开约20厘米,脚尖朝外,吸气时两膝靠拢,缓慢下蹲,蹲下后停留片刘。呼气时缓慢打开双膝,笔直站起,重复该动作10次。
练习跳远
跳远是锻炼孩子腿部肌肉和力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跳远还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能促进孩子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将孩子带到操场上的沙坑前,父母先做示范,然后让孩子模仿自己的样子跳远,或者由父母拉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跳,坚持每天练习。
练习走平衡木
走平衡木和走¨s”形路线的训练效果差不多,既训练了孩子一心二用的能力,同时对开发孩子的左右脑也有帮助。
将15厘米宽的木板铺在高约20厘米的砖上,做成平衡木,父母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从平衡木上走过。刚开始练的时候,木板可以铺得短一点,等到训练一段时间后,木板就可以加长。孩子刚开始练习时,不妨先扶着孩子的手,免得不小心摔倒。反复练习,直到不用扶手就能行走自如。砖不要垒得大高,以免不小心摔伤孩子。
学骑小自行车
学习骑小自行车,这是锻炼全身协调运动和视觉配合的好方法。父母先给孩子选购一辆三轮小自行车,父母先指导孩子坐到车上,然后帮助孩子将两只脚放到两个踏板上,让孩子试着用脚转动轮子。在孩子骑车的过程中,父母都不要离开,以免孩子摔伤。这项训练能够锻炼孩子腿部的力量和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腿部的力量。
幼儿大动作训练方法3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什么
1、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接着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的发展,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婴儿动作是如何形成的
1、大动作的发展规律仰卧时,手、腿、脚、口的同时运动。俯卧时,可以用双手支撑体重,头和胸进一步抬高。
2、能够单独坐一会儿(几秒钟),前倾时两只手开始在前面支撑,脊柱胸段后凸并向下延伸,第二个弯曲——胸曲开始形成。
宝宝的最明显的动作莫过于学会走路,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孩子肢体协调度的培养。对于孩子一些其他的动作,孩子也是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的学习,渐渐的可以又完整的动作,并且学会如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须的。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粗大动作,包括颈肌和腰肌的平衡动作以及爬行走、跑掷跳等动作。儿童的运动能力是反映神经系统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就来看看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1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1)首尾规律
首尾规律即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动作技能。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先出现眼和嘴的动作,然后是手的动作,上肢的动作又早于下肢的动作,婴幼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
也就是离头部最近的动作先发展,靠足部近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例如,婴幼儿学爬行,先是学会借助于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手进行手膝爬行,最后才是手足爬行,这就是首尾规律。
(2)近远规律
近远规律即由身体中心向四肢远端发展动作技能。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如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如臂、手、腿、足等)的动作。例如,婴幼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物体,以后才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种从身体的中央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就是近远规律。
(3)大小规律
大小规律大小规律即先发展大肌肉大动作,再发展小肌肉精细动作。
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先是从活动幅度较大的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也就是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所谓大肌肉动作是指抬头、坐、翻身、爬、走、跑、跳、走平衡、踢等,即大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
大肌肉动作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小肌肉动作如吃饭、穿衣、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等。从四肢动作而言,婴幼儿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通常是先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抓。这种动作发展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4)无有规律
无有规律即由无意识的活动发展出有意义的探索行为。
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展的规律也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一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
(5)泛化集中规律
泛化集中规律即婴儿出生后的动作发展从泛化的全身性的动作向集中的专门化的动作发展。
婴幼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动作,这种动作是笼统的、弥散性的、无规律的。例如,满月前的婴儿,在受到痛刺激以后,会边哭闹边全身活动。而后,婴幼儿的动作逐渐分化,向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的方向前进。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发展的泛化集中规律。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2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四周,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婴幼儿最早协调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如吸吮反射、眼及头随物体的转动,之后呢是躯干的动作,如翻身、坐、爬行,最后是腿和脚的动作,即站立和行走。从中心到四周的发展表现为婴幼儿先出现肩腰部的动作,以后才出现肘、腕、膝、踝等部分的动作。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的表现为宝宝先出现粗大运动,之后精细运动才慢慢发展,如手的抓握手指更加灵活。例如:婴幼儿看到物体时,开始是移动肩肘,用整个手臂接触物体,以后才会用手腕和手指接触并抓取物体。
躯体动作发展的顺序首先是抬头,1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俯卧时头不能抬起,以后俯卧时逐渐将头抬起,到3个月小儿俯卧时不仅头可以抬起,胸部也可离开床面,用双上肢支起头胸部和床面约呈90度。3-4个月时开始翻身,先是由仰卧到侧卧,约5个月时可从仰卧到俯卧。约6个月时可独坐,7-8个月可以学爬行。
9-10个月的婴幼儿可扶着站,扶着迈步行走。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从摇摇晃晃的行走到独立稳定的行走。婴幼儿自能独立行走后,大运动的发展更加迅速并趋于成熟。婴幼儿慢慢的会跑,会自己上下楼梯,双足跳起,单足站立,到3岁左右,活动基本和成人差不多了。
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31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速度虽有种族、地区及个体差异,但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⑴自上而下,从头、颈、腰部,到上肢、下肢。
⑵从泛化牵连、多余运动到牵连肌群的抑制,如刚开始行走时,双手要抬高,身体前倾,腰腹部肌肉紧张,熟练行走后,双手可自如活动,身体保持中正,腰腹部肌肉放松。
⑶从分离运动到多组肌肉的协调运动,如从行走时双手自然下垂,再发展为快跑时双臂协调摆动。⑷先“取”后“舍”,即先能拉着床栏站起来,然后才能从站立位坐下,先能抓取物体然后才能放下。
2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顺序:
3个月 可保持头部立直,竖头稳定。
4个月 竖头时头部可自由转动。
4-6个月 会翻身。
6个月 可双手前撑坐。
7个月 可放手独坐。
8个月 可从俯卧位向坐位转换。
9个月 可完成腹爬,能扶物站立。
10个月 可手膝位四爬,可扶床栏行走。
12个月 可独自站立。
14个月 可独自行走,能不扶物弯腰拾物。
15个月 可退后行走。
18个月 牵单手可上楼梯。
2岁 可跑步,会踢球,可自己扶栏杆上楼梯。
2岁6个月 会独自上楼梯,会用脚尖行走。
3岁 可单足站立,可以蹬三轮车,能从高处向下跳。
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活的,三到六岁是感统训练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好把握此阶段会使症状有很大改善,精细动作也不例外。下面看看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
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1什么是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包括手和手指的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比如抓、扔、抠、捏、撕、折叠、捆绑等。
精细动作发育的重要性
精细动作发展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
手部精细动作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而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动作的信号源于脑的最高区域——运动皮层,手指的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就越大。
在国外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Roebers et al, 2014)采用追踪设计对169名幼儿以一年为周期进行了两次追踪测量,研究发现:精细动作技能和非言语智力在5-6岁具有显著正相关,这一时期的精细动作技能能显著预测6-7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此外,还有大量研究也证实了精细动作技能对儿童未来的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
精细动作有助于孩子学龄后各项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的每一项技能都需要精细动作的参与,孩子的穿衣穿鞋、用勺用筷,还有画画、写字、专注力发育等等都可以追溯到早期精细动作的发育。
所以,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也能为以后入园入学打下良好基础。
0-3岁精细动作发展特征及锻炼重点
0-3岁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期,也是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首先要了解精细动作在婴幼儿阶段的发展里程碑:
0-1岁: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阶段,从伸手到抓物
1-2岁:双手协作的强化阶段,锻炼手部控制力
2-3岁:手部力量的强化阶段,培养初步自理能力
精细动作的训练需要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规律,给出正确的引导。尤其在0-1岁这一基础阶段,由于每个月龄宝宝的发展变化较大,我们更需要依据宝宝的发展特征去引导宝宝进行相应的精细动作训练,各月龄的锻炼重点大家可参照下表。
在家就能做的日常精细动作训练
早期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运动量来不断强化,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有不少可以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地方,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都是宝宝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日常在家就可以随时随地锻炼起来~
1、抽纸、撕纸
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会迎来手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用他的手去破坏各种各样的东西,抽纸、撕纸就是这个阶段宝宝最爱做的一件事情。
家长们可以给宝宝提供不同材质的纸,让他们去撕着玩。宝宝在撕、拉、揉、捏、抓、扔、撒等动作中,不知不觉就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对于较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引导宝宝把纸撕出不同的形状,或者画上图形,按照图形的边缘去撕,这种方式更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
2、吃溶豆
吃零食其实是锻炼宝宝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极佳方式。
很多妈妈对零食的固有印象是:不健康、没营养。但事实上,零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相反,一些零食不仅配料健康,而且还有不少益处~
其中溶豆可以说是最能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一款小零食了。
溶豆的个头小巧,非常考验宝宝的手指抓握力,同时它又非常安全,因为入口就会慢慢融化,不用担心宝宝误吞的风险。
去年我专门写过一期如何挑选宝宝零食的回答,当时我看了市面上的很多婴幼儿零食品牌,有不少溶豆产品都添加了各种形式的糖,比如冰糖、白砂糖等等,还有些溶豆虽然配料健康,但颗粒较大,吃起来粘牙,大家在选购之前一定要先看看配料表~
这种小小的溶豆非常锻炼宝宝们的精细动作,6、7个月的宝宝还只能用多个手指或整个手掌去抓握,渐渐地他们会慢慢学会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去抓握,将溶豆送进嘴里的过程也会锻炼到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因为有小零食的美味诱惑,宝宝们通常对抓溶豆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无形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
3、手撕包菜
平常在家做饭的时候是不是总遇到被宝宝抱着大腿缠着的情况?
给他一颗包菜和一个碗,宝宝就能自己坐着玩上好一阵子~不仅锻炼了小手,还帮忙做了择菜工作,一举两得~
PS:包菜也可以用青菜等叶子菜来代替。
4、剥鸡蛋
吃水煮蛋的时候不要急着帮宝宝剥蛋,先让他自己拿着敲一敲,可以锻炼手部力量。
一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剥蛋,家长可以先演示给宝宝看,然后让宝宝自己尝试,别看剥蛋似乎很简单,其实需要很强的手部控制力,小宝宝们一不小心就会把蛋白也抠破了。
每天早上我们家的鸡蛋都会由可乐先剥一
5、投币
家里如果有塑料存钱罐的话,可以给宝宝玩投币的游戏。
可乐每次玩投币都乐此不疲,现在出门玩摇摇乐都要自己投币~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玩投币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边看护,以免宝宝误吞硬币。
6、开锁
开锁这项技能除了要用到抓握力和控制力外,还会用到手腕的旋转力,对小宝宝们来说是非常锻炼精细动作的一项活动。
如果家里没有这种简单易开的小锁,也可以选购一些专门宝宝玩的玩具锁~同时也需有大人陪护注意安全。
精细动作锻炼的注意点
由于遗传、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每一个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各不相同,存在着差异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幼儿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也各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给宝宝锻炼精细动作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孩子个体发展的特点,及时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并作出调整,从而促进孩子们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宝宝左右手的`均衡训练,可以促进左右脑的同时发育。
最后,不要错过日常生活中锻炼精细动作的好机会,尽量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既有满足感,又有成就感!
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2每个年龄段精细动作锻炼的方法
第1个月
这个月龄的宝宝,手指的动作有限,他们的小手大部分都握拳。对于这月份的宝宝我们主要锻炼他们的抓握能力。
当宝宝清醒的时候,妈妈可以把手指放到宝宝的掌心,让宝宝抓握。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应该少或者不让宝宝戴手套,这不利于宝宝手部动作的练习。
第2-3个月
这时是宝宝手部动作飞快发展的阶段,这阶段主要锻炼宝宝手部张开能力。
你可以准备一个摇铃,先示范摇铃,然后打开宝宝的手指,把摇铃放到宝宝的掌心,一次次的训练,当你摇铃时,宝宝就会不自觉想要张开小手。
第3-5个月
这阶段宝宝能看自己的手,双手可以凑在一起,有时会抓住自己的小脚,能够主动抓握。
这阶段主要锻炼准确抓握,宝宝躺在床上,拿一个铃铛球,在宝宝眼前晃动,让宝宝主动去握住铃铛球。
第6-8个月
这阶段宝宝能把玩具在双手之间传递,也可以双手各拿一个积木对敲。
这时你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积木,因为宝宝都喜欢彩色的东西,你要先示范下,将两个积木对敲,然后将它们放入宝宝的手中,宝宝看了也会跟着你做动作了。
第8-12月
这阶段宝宝能够用拇指或是食指捏起东西,还会对小洞特别感兴趣,总想把小手放进去。
在训练宝宝捏起东西时,你可以准备容器,在里面放些黄豆等,引导宝宝从里面拿出东西。宝宝刚开始可能会捏不起来,锻炼久了就会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来了。要特别注意的是,训练这个的时候一定要有大人看护,避免宝宝发生危险。
1-2岁
这个阶段宝宝特别喜欢摸索、拆卸、丢东西等。家长们可以准备一些比较大的珠子,让宝宝去穿,这不仅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还能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2-3岁
这个阶段宝宝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画画”了,可以在他手上涂上颜料,让他在纸上图画,也给他准备一支画笔,教他握笔的姿势,让他画一画直线圆圈等。
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并不难,但需要宝妈们有耐心、有细心。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掌握一些互动的技巧或者小游戏,能够举一反三,就能够更好帮助宝宝发育。
1-3岁精细动作训练方法3什么是精细动作?
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两个部分:一是躯体运动,也叫大肌肉运动。是负责控制身体的。另一个叫精细运动,或者叫小肌肉运动或随意运动。
精细运动的发展主要是指手的运动,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双手配合、手眼、手口等协调能力,像抓、握、捏、倒、舀、剪、拧、穿、敲、撕、插等动作。
精细动作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精细运动和人类的操作、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手部操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宝宝将来学习某种技能的快慢和水平。也就是说,手的运动会促进婴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一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3岁前是宝宝精细动作能力以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手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因而手部的动作在婴儿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健全发展,可以使宝宝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宝宝以后吃饭、握笔写字、使用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
精细动作训练详细参考表
所以,为了避免家长在日后发现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良的时候而自责悔恨。家长们可根据下方列表中,详细列举的孩子在六岁半之前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以及精细动作训练建议。
请各位家长朋友积极核对,并在发现孩子存在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情况时及时给予干预训练。
0-1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手会紧握成拳。
建议:不要给宝宝戴手套,让他自由挥动自己的手,玩手。
1-2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躺着时手臂会挥动。
建议:宝宝会特别喜欢看自己的小手,吸允自己的小手,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应提供条件协助宝宝玩手 。
2-3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双手手不再长时间紧握成拳。
建议:给宝宝提供更多抓握的机会,可以在它的摇篮上方悬吊带响的玩具或者是小气球,小灯笼,带着宝宝去抓取,每日3-5次 。
3-4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取物放入口中。
建议:摆放能吸引宝宝的玩具,如拨浪鼓、玩具娃娃,让宝宝联系抓握,但要注意防止宝宝把东西放入口中。
4-5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双手会各自抓物。
建议:将宝宝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物品,物品选择应从大到小,移动物品位置引导孩子伸手取物。
5-6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玩弄玩具上的绳索、会敲打玩具。
建议:把一些带响的玩具放到孩子面前,如拨浪鼓,并示范给他看,如何让拨浪鼓响动。
6-7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将玩具由一个手交到另一个手。
建议:陪孩子玩玩具时,有意将玩具只递给孩子的一只手,然后示范给孩子看,将这只手里的玩具传到另一只手。
7-8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用大拇指与其他手指来捡拾物品,会自己拿饼干吃。
建议:把宝宝熟悉的积木放在他的面前,训练他用拇指和其他配合抓起小积木。
8-9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用食指触碰按钮、开关。
建议:选择带有开关的电动玩具,引导孩子去按压玩具的开关。
9-10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拍手,分类放玩具。
建议:训练孩子有意识将玩具分类,家长给孩子示范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让孩子模仿。
11-12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葡萄干,会拉下袜子。
建议:可以选择小糖豆、大米花引导孩子用拇指、食指扒取,但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护, 并在训练结束后,将物品收拾好。
12-16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单手能同时捡起两个小东西会转开瓶盖、会拿笔涂鸦、会拿杯子喝水,会拿汤匙进食。
建议:可以同时规划孩纸纸和笔,笔最好是蜡笔,让孩子自如发挥。
16-19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叠积木(3块)、会仿画直线、会脱下没鞋带的鞋子。
建议:这是孩子手-眼-脑训练的重要时刻,引导孩子去玩积木搭高楼、接火车这类型的游戏。
19-21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仿画圆形、会拉下拉链、会剥开糖果的包装。
建议:逐步形成多少、大小的概念,是训练手的精细动作的重要时期,可以陪孩子进行串珠、夹豆子。
21-24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把6-7块积木叠高、会脱下没扣扣子的外套。
建议:可以与孩子一起给家里的洋娃娃穿衣服,带着孩子去折纸。
24-27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惯用手已形成、会仿画横线、上厕所会脱下裤子。
建议:选择适合孩子的儿童涂鸦绘本,带着孩子用绘本进行绘画。
28-31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叠积木(8块)、取物不易失手掉落、丢接球没有困难、玩玩具不会显得笨手笨脚、喜欢玩操作性玩具、不会经常弄坏玩具、会穿上没鞋带的鞋子。
建议:给孩子购入不同类型的玩具,赛车、机器人等。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比比手印,和孩子在橡皮泥上按下手印,比大小。
32-36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依样画图形、会解纽扣。
推荐游戏:恐龙化石,和孩子将家里的恐龙化石按在橡皮泥上,等橡皮泥干后,恐龙化石就完成了。诸如此类的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36-42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握笔姿势正确、会仿画十字、会脱套头衣服、会穿衬衫。
建议:让孩子自行穿脱衣服,可以让孩子利用橡皮泥、画笔等工具,进行简单的物品参照绘画了,或者可以进行临摹绘本。
42-48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仿画“X”、会自己洗脸刷牙。
建议: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刷牙的同时,不定时麻烦孩子帮自己哪一些小东西。
48-54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用剪刀剪直线、会用筷子夹菜吃饭、会拉上拉链。
建议: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剪纸美工活动,但要注意离开时收拾好工具,避免孩子受伤。
48-60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画“□”“Δ”。
建议:自己用疏密的点画一些幼儿在日常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苹果,香蕉,然后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54-72个月
精细动作发展标准:会在线条范围内着色、会扣扣子、会穿袜子、会写字、会穿衣服、会夹三明治、会画菱形、会系鞋带、会使用刀子、会把字写工整,而不是扭七歪八。
建议:带着孩子多进行益智类的游戏活动,如拼图、手工陶艺、比赛系鞋带等等这些益智类小游戏。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游戏。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会觉得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一点儿都不难。
孩子6个月以后,多捻小黄豆,这是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做的精细动作训练。
对于精细动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能有意识进行家庭训练。
和精细动作相反,针对儿童的球类物体控制能力,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特别是3岁以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画画、钢琴、英语等兴趣班占据了孩子的主要生活。
而对于篮球、足球等大球运动的训练就被打入冷宫, 所以孩子的物体控制能力就不能得到较好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很多家长熟知精细运动的发展,但却对孩子的物体控制能力有所忽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物体控制运动和精细运动一样,对宝宝的发育至关重要。
物体控制能力是指运用各种诸如 拍、投、抛、接、踢、击、顶等身体动作对器械进行操作和控制。
对于儿童来说,它包括指完成持棒击球、投球、抛球、接球、 拍球、踢球等这些控制物体的动作的能力 。
儿童在完成物体控制动作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参与完成动作的程度不一。
如踢球动作主要依靠有力的大腿和小腿的屈伸肌群摆动来完成。而投掷动作主要依靠手臂和肩部肌肉力量。
根据儿童完成控制动作所参与的主要身体部位来划分,可将物体控制动作分为上肢参与为主和下肢参与为主这两种。
上肢参与为主的物体控制动作包括拍球、击球、抛接球、投掷球等 ,下肢参与为主的物体控制动作则有踢球、脚带球、跳竹竿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心理与 社会 性发展有一定影响。
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 社会 性技能的研究中发现,物体控制能力水平可作为儿童自闭症程度的预测指标。
即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水平越低,则其在 社会 交往技能上越可能存在缺陷。
在干预研究中发现,对早期儿童开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在同伴交往活动中的合作、独立、适应性以及竞争精神,还能有效改善儿童在活动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因为在对球类的控制中,儿童更易释放天性,通过对球的控制感,增强自信心。
同时研究还发现 通过走、跑、爬、平衡、立定跳远和投掷等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后,智障儿童 在记忆、思维、想象力以及整体智商上均有显著提高。
这表明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儿童的智力发展。
综上可知,器械操控能力的发展与儿童其他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也突出了对儿童进行物体控制能力训练的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学前儿童器械操控能力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靠后位置。
学者李静在2013年采用 TGMD-2 对山东省 1046 名 3-10 岁儿童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我国 3-10 岁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明显差于移动能力的发展。
从数据上来看,儿童物体控制能力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极少。
大部分儿童处于平均及以下的水平,其中发展迟缓的儿童比例超过六成。
将测试结果与美国儿童的测试结果相比可发现,我国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儿童物体控制能力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
一般男生物体控制水平高于女生的物体控制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物体控制水平逐渐提高。
一般可以采用TGMD-3 运动评估工具的球类操控技能子测验,来检查3-6岁儿童的物体控制能力。
其测验内容包括双手持棒击打 固定球、单手持拍击打自弹球、原地拍球、双手接球、踢球、上手投球和下手 抛球这 7 个动作。
测试过程中先向儿童展示一次示范动作,然后允许儿童模仿进行一次尝试动作,最后开始正式测试,每个动作测试两次。
1、测试内容
(1)双手持棒击打固定球
将塑料固定支架放置在地面,将固定支架高度调节至为受试者腰部,并将网球放在固定支架上。
然后给儿童一个塑料棒子, 告诉其双手握住棒子,并使用棒子用力将球笔直打出去。
(2)单手持拍击打自弹球
让儿童一只手持拍子,另一只手举起网球并让网球自由落下。
当球从地面弹起至腰部附近时,儿童挥拍朝墙面笔直击打球。
(3)原地拍球
告诉孩子用单手连续在原地拍球 4 次,不能移动脚,拍完球后用双手把球接住。
(4)双手接球
孩子和测试者相距 46 米,儿童用双手接住测试者传出的球。
测试者注意尽量使传球高度位于受试者胸部。
(5)踢球
把小足球放在离墙 61 米,离墙 85 米处为起跑线,告诉孩子站在起跑线上,助跑后用力将球朝着墙踢去。
(6)上手投球
让儿童站在离墙 61 米处的线后,告诉其上手投球击打墙面。
(7)下手抛球
让孩子站在离墙 46 米处的线后,告诉其下手抛球击打墙面。
2 评估使用的材料
评估需在有一面墙面的 10 米空场地处进行。
评估过程使用的材料有:卷尺、 网球、小篮球、小足球、塑料棒、棒球固定支架、塑料拍。
(1) 卷尺: 用于测量受试者与测试者之间的距离,以及投掷线、起跑线等距离墙面的距离。
(2) 网球 :用于双手持棒击打固定球、单手持拍击打自弹球、双手接球、 上手投球、下手抛球等测试动作。
(3) 小篮球 :用于原地拍球动作;
(4) 小足球 :用于踢球动作。
(5) 塑料棒和棒球固定支架 :用于双手持棒击打固定球动作。
(5) 塑料拍 :用于单手持拍击打自弹球动作。
3、评估记录表
一般孩子到了三岁时,就可以开始对其物体控制能力进行训练。
训练过程中,父母要借助篮球、足球等运动器械,帮助孩子完成动作学习。
在进行家庭训练时,可以先让儿童初步感知接球的乐趣,并熟悉接球的手部动作。
随着儿童接球水平提高, 逐渐拉大抛球距离,并减小球的大小,提高双手接球的难度。
1、踢球训练
儿童在踢球时,主要存在踢球部位是以脚尖为主的问题。
父母可向儿童示范正确的踢球方式,并让儿童首先尝试原地踢球,熟悉踢球部位和脚部动作。
由于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使用脚内侧踢球难度高于脚背踢球,因此踢球部位应以学习脚背踢球为主。
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拉开踢球距离,改为助跑踢球。
2、上手投球训练
对于儿童来说,上手投球的准备动作和髋肩动作发展较差。
主要存在儿童直接将手臂向上抬到头部附近的问题。
父母应注意强调这两个动作的过程,采用拆解动 作、分步教学的方法,对每个动作进行口头和肢体示范。
3、球击墙训练
4岁儿童下手抛球的脚部动作和球击中墙动作还发展较差。
在球击中墙动作上,主要存在球向前扔出后击打墙前方的地面的问题,这与儿童的手臂力量不足的原因有关。
因此父母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儿童手臂力量的锻炼,促进儿童手臂肌肉的发展 。如扳手腕练习、提水桶 游戏 等。
小孩爱晕车,或是神经运动不全症!幼儿期做音乐感统训练,好处多
注意力缺失,犯罪概率或更高!做这三类训练,孩子学习提升快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动作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正常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大运动发展很快,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呢?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11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时能够抬头片刻
测评方法:
让宝宝趴在床上脸向下,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妈妈们在宝宝前面用摇铃引逗宝宝抬头。如果宝宝能够下颌离开床面,自行抬头2秒,就算通过。
2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抬头离床面45度
测评方法: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同样是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宝宝。如果宝宝可自行抬头,且面部与床呈45°角度,就算通过。
3个月的大动作:
俯卧抬头离床面90度。测评方法同前面,只是与床呈90°的角度。
头能竖直且平稳。测评方法:抱直宝宝,观察宝宝的头竖直情况,如果超过10秒就算通过。
仰卧转侧卧、俯卧前臂撑起。测评方法: 宝宝仰卧在平板床上,妈妈用玩具引逗宝宝,不能主动帮助宝宝,让宝宝自己侧翻;然后让宝宝俯卧,两臂放在胸前,看宝宝是否用张开的双手或者前臂支撑身体,脸是否看向正前方。
4个月的大动作:大人扶着宝宝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
测评方法:
将宝宝抱着坐在大人腿上,两手扶住宝宝的腋下或者髋部,宝宝能平稳坐5秒,就算通过。
5个月的大动作:扶住宝宝的腋下能够站立。
测评方法:
家长用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时,宝宝能够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过。
6个月的大动作:独坐片刻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妈妈们让宝宝坐在床上,不用扶着,然后给玩具让宝宝玩耍,他们能够独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过;另外,扶着宝宝的双臂让他们站立,能够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过。
7个月的大动作:独坐自如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坐在床上,家长不要用手去支撑宝宝的身体,如果能够坐十分钟左右,算通过;然后,扶着宝宝的双手手腕腕让他站立,宝宝若是能够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过。
8个月的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躺下和会自己匍匐前进。
测评方法:
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够从仰卧变成俯卧再变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够躺下。宝宝俯卧的时候,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宝宝,鼓励宝宝向前活动,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宝宝会以手、腹部为支点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过
9个月的大动作: 扶双手走路和双手扶墙站起。
测评方法:
家长将宝宝立于地面扶住宝宝的双手,并鼓励宝宝迈开步伐,一般来说这个月龄的宝宝能迈出三步以上;同时让宝宝坐在床上玩,鼓励宝宝用手扶着墙壁自己站起来,一般来说宝宝可以扶墙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过。
10个月的大动作: 扶物体能够走几步。
测评方法:
家长可以让宝宝扶着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车,鼓励宝宝向前迈步,一般来说这么大月龄的宝宝能迈3步以上,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11个月的大动作: 会扶物体行走和独立站稳。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床边或者沙发旁边,用玩具去引逗宝宝,宝宝会扶着东西走5步以上,而且还能够放开扶着的东西,单独站立10秒,就算是通过了。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2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具体包括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运动。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主要是抬头、翻身、坐、爬、站5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任何一个婴儿在身体动作发展过程中,总是先学会抬头,然后是翻身和坐,接着是使用手臂,最后学会使用手和足部运动,直到能够直立行走。
如何训练0-1岁宝宝五大运动?
抬头、挺胸(0-3个月)
大部分宝宝1个月大时,就应该能够做到趴在平面上短暂地抬起头。2-3个月大时,宝宝头能够向上抬45°,4-6个月的时候,能够做到俯卧时举头90°。
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宝宝抬头:比如让宝宝趴在平整的床上,在床头唱歌或者用鲜艳颜色的玩具吸引宝宝,让他抬头;也可以在宝宝背上适度地扰动,让宝宝抬头。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刺激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开始训练趴着的时候,一天做2次,每次1-2分钟。
翻身(3-7个月)
此时,大多数宝宝的手和腿会有意识地摆动和踢打,当宝宝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那么这表明你的宝宝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
这个动作通常发生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而有些宝宝8个月才学会翻身这些都是正常。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一是可以亲身示范,“教”宝宝如何翻身哦;
二是距离宝宝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宝宝最喜爱的玩具逗引他,让他扭动身体才能触碰到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来回转动,顺势将身体翻转过来;
三是可以试试将宝宝仰面放在床上,轻轻握着宝宝的两个小腿,将右腿放左腿上面,促使宝宝的腰、肩自然扭过去,练习多了,宝宝就学会翻身了。
坐(4-8个月)
新生宝宝因为腰上的肌肉无力,坐起来时候腰背呈弧形;4个月时宝宝基本就可以把颈部竖起来了,到6个月左右时,宝宝可以靠双手支撑坐稳片刻,7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坐稳了,8-9个月的宝宝完全坐稳后,可以背部竖直,可以左右转动。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当宝宝仰卧时,家长拉住宝宝的双手,感觉到宝宝主动拉大人的手,并可以挺起头离开床面时,说明宝宝就有点想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只有在感觉到宝宝主动用力了,才“顺势”拉起宝宝。
如果家长在拉宝宝的过程中,感觉宝宝身体没有配合用力,呈现出一种“软绵绵”的状态,那就说明此时宝宝还不适合拉着学坐,家长千万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拉起宝宝。
爬(5-13个月)
对于以后宝宝的行走,平衡性,以及智力发展,精细运动的开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觉得爬可以一带而过,直接让宝宝学走路,这样做并不合适。一般来说,5~6 月大的时候,宝宝上下肢力量越来越强,便逐渐可以开始用四肢爬行了。
宝宝最初往前爬行的方式通常是匍匐,从匍匐到能用腿部支撑爬行可能需要几个月。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让宝宝有向前的动力,然后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宝宝身后用手顶住宝宝的小脚丫,注意是顶住而不是推,以此来训练宝宝下肢的力量。
如果发现宝宝使劲蹬腿,就说明他是在练习腿部力量了!
站立(7-16个月)
一般来说,大部分宝宝的站、走遵循这样的规律:
宝宝 7~8 月大的时候可以在帮助下 扶站;
宝宝9~10个月大时候可以 抓着东西自己站;
宝宝12~14个月左右时基本会 独自站立。
但有些家长看见其他孩子都会自己站了,自己家宝宝还不会,就会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帮”宝宝,比如借助学步车。我们已经强调过,不要让宝宝使用学步车,多让宝宝爬一爬,练习站、走,锻炼宝宝的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有利于宝宝运动的协调性,学站学走路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宝宝大运动发育的几个要点:
多趴一趴;少抱一抱; 多引导;少控制;尊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
总的来说,0-1岁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是一个“从上到下”“水到渠成”的过程,家长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又丰富的环境,让宝宝有足够的机会自由锻炼。
幼儿大动作主要有哪些类型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从无意到有意等。
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满月前的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现在我们手部不小心烫伤时会下意识的甩手。儿童最开始动作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我们的动作能够更加的分化,专门化。
规律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比如:“三翻六坐七八爬”,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
规律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比如: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部分动作后发展,儿童动作发展是最早出现头和躯干的动作,其次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幼儿肢体动作
幼儿肢体动作,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的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重点关注,而且一般孩子的发展都会根据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表现,以下整理了幼儿肢体动作。
幼儿肢体动作1第一:举个例子
邻居家有一个很可爱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也十分惹人喜爱。但是宝贝妈妈最近很苦恼,说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拔自己的头发,自己的头发在产后就掉了不少,结果最近孩子又频繁的对自己的头发发起攻击,扯自己的头发一次能掉一小把头发下来,她是既心疼头发,又生孩子气。
前两天还有一次,自己正抱着孩子和朋友聊天,结果孩子的手突然就伸过来戳自己的眼睛,结果这次自己没防备,眼睛被孩子戳到了,当时就流下了眼泪,当时太气了,一巴掌打在孩子手上,结果孩子疼的大哭,到了晚上也不想与妈妈亲近。
邻居觉得很郁闷,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欺负自己,孩子这些无厘头的行为让她觉得很烦,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孩子改掉。
第二:案例分析
其实这个妈妈会有这种厌烦的情绪产生,是因为她不知道,孩子这种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孩子爱她,是孩子表达自己对妈妈爱的一种特别的方式,但是却容易被妈妈们讨厌的。。
第三:宝宝的5个动作是在向妈妈示爱,别再粗暴拒绝,会让孩子受伤
许多妈妈一定在怀孕的时候就幻想过,以后抱着宝宝,宝宝乖巧的躺在你的怀里看着你,对你笑,但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后,许多宝妈的幻想被孩子的行为破灭了。
动作一,抠妈妈的脸
宝宝妈妈可能会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宝宝正看着你呢,突然之间孩子的手就开始不老实了,对着自己的脸就开始行动:扇巴掌、抠眼珠、挠脸颊等等,各种行为都让妈妈的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
原因:
宝宝此时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不是很好,对于力度也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掌握,于是那些想要抚摸妈妈,和妈妈亲近的行为,就变成了打妈妈的脸,抠妈妈的眼睛这样的行为。
孩子这时候是很好奇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亮亮的,一闪一闪的,就会自然的想要摸摸妈妈的眼睛看看,但是因为掌握不好力度,就变成了抠妈妈的眼睛,弄疼了母亲。
引导:
各位妈妈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抓住孩子的手,然后慢慢的把孩子的手放到自己的脸上,然后带着宝宝的手一起抚摸自己的脸颊,然后嘴里一边说道:宝宝可以这样抚摸妈妈。
动作二,咬妈妈的脸,啃妈妈的手
孩子咬人的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孩子刚长牙齿的时候,可能会老是抱着妈妈的胳膊就开始啃,有时候下嘴轻的话,给妈妈留一手臂的口水,要是下嘴重了,可能给手臂上留下一排的印记,疼的宝妈们大叫。
原因: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宝宝很喜欢的一个和世界互动的方式就是用嘴巴尝一尝,这种行为非常的原始和直接,所以他们经常会把自己能够到的东西都用嘴去尝尝,甚至是吃自己的手和脚。
而宝宝啃家长的原因,就是想把自己最爱的这个人放到自己的嘴里看看是什么味道的,所以这就是宝宝爱妈妈的一种表现。
引导:
家长不需要过分阻止孩子把东西往嘴里放,但是要尽量保证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比较干净的,这样能保证孩子的卫生安全。
如果孩子咬你,你不要大喊大叫,有可能会吓到孩子,也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这样的行为很好玩,你可以严肃的看着宝宝,皱着眉头跟他说不可以。
动作三,把手放在妈妈嘴里
有时候孩子会喜欢把自己都是口水的手,放到你的'嘴里,妈妈千万别嫌弃。
原因:
宝宝平常除了最喜欢吃奶以外,第二喜欢的就是吃自己的手了,孩子们能够通过吮吸自己的手获得安抚,让自己变平静。
有时候孩子看你生气或者伤心,也会想把自己的手分享给你,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安抚你,这是一种充满爱意的分享。
引导:
你可以假装亲一亲孩子的小手,开心的和孩子互动。
动作四,扯妈妈的头发
原因:
有时候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想要扯着妈妈的头发睡觉,是因为宝宝害怕妈妈离开自己,就想抓住妈妈的一部分,让妈妈留在身边,一次获得安全感。
如果你抱着孩子的时候他扯你的头发,可能就是纯粹觉得头发好玩,还喜欢你瞪他的样子
引导:
你可以跟宝宝说他弄疼你了,假装伤心,或者是抓住宝宝的手摸自己的头发。妈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宝宝争取的父母力度是怎样的,帮孩子进行练习,下一次孩子在行动的时候,就能够掌握正确的方式了。
动作五,睡觉时候在你身上转来转去
有时候你困了可是孩子还是精力充沛的在你身边打转,这样真的让很多宝妈都感觉到崩溃。有时候你看会手机,他就会抢你的手机,你准备入睡,他就不断围着你动。
原因:
其实孩子只是想多吸引你的注意,让你多注视他一会,多和他有些互动,其实他们也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妈妈感到不舒服。
引导:
妈妈可以陪孩子玩一会,孩子玩累了就会心满意足的去睡觉了。也可以放下手机,多多关注孩子,孩子就会减少这样争宠的行为。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赵东华
多数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只能够通过一些小动作与妈妈进行交流,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一逗宝宝,孩子就乐呵呵的跟着笑,但是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行为外,还有一些小动作也是孩子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妈妈们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不要生气,也不要粗暴的拒绝,会伤了孩子的心,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
幼儿肢体动作20-6岁幼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分别是什么?
影响孩子一生的[动作发展]
大肌肉运动(粗大动作)培养孩子主动参与体能活动的习惯,建立健康的体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是孩子发育成长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大肌肉运动
大肌肉是指全身性的体能活动。儿童透过大肌肉活动去探索及认识四周的人物和事物。由初生时的转头、1-2岁幼儿发展爬、扶物横移、走路、跳跃等,全是生活必备技能,也是满足个人发展和建立学习基础的重要工具。
3岁以后孩子的大肌肉发展,开始进一步发展体能,例如:跳得高一点远一点; 跑得更快点、身体更灵活点; 做一些难度更高的平衡动作(如单脚站,攀爬等); 进入四岁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做出有节奏的动作及技能(如舞蹈),以及各种不同的操控技能(如拍、抓、传接等)。
大肌肉发展除了让个体具备生活必能之外,还是促进孩子学习能力、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体育发展)。在学习上能力上,可透过大肌肉运动增强动作概念(Movement Concept)的学习,例如:时间性、方向性及空间等的概念; 在健康及运动表现方面,提升心肺功能、柔韧性、平衡能力、灵敏性、协调性、力量和速度等发展。
大肌肉运动好处列表
·增加抵抗力,减少疾病
·消耗热量,健康控制体重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灵活大脑
·锻炼肌肉、强健骨骼,促进骨骼生长
·增加关节柔韧度,降低受伤几率
·舒缓压力,增强自信,提升社交能力
大肌肉运动学习内容
1、身体移动技能
身体移动技能是指整个身体在空间移动的各种不同动作。
·其中地面活动技能包括初生至步行阶段进行的:仰卧-俯卧-侧坐-滚动-四足跪-爬行-跪立-长坐-单膝跪姿-坐凳。
·基础移动技能涵盖了攀爬、站立及步行等活动和动作的变化:蹲、单脚站、垫脚站、垫脚走路、脚后跟走路等。
·进阶移动技能涵盖了步行以后较高难度的组合动作发展:跨步、上下楼梯、双脚跳、单脚跳、马跃步、踏跳、跨跳、侧滑步、跑等。
2、非移动性技能
是指身体在互动是并没有移动或操控物品的技能:旋转、摇晃、摆动、扭、屈伸和平衡等。
3、身体操控技能
身体操控技能是指运用四肢操控物体的能力,主要包括的动作技能有:抛、接、投掷、踢、击打、拍、截、滚动物品、等。
幼儿肢体动作3学龄前幼儿精细动作的家庭训练方法
精细动作的发展关系到孩子小肌肉的功能训练,关系到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通过游戏训练来提高孩子精细动作的能力。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1、倒水、倒米:准备两只塑料小碗,在其中的一个小碗里装上半碗米或者水,让宝宝把米或者水倒入另外一个碗中,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有撒漏,但是反复练习后,撒楼的现象会慢慢减少,直到不撒为止。
2、套叠游戏:这种游戏可以使用市面上常见的套娃来完成。让宝宝按照套娃的大小排序并且放好,在摆放和拆开套娃的同时不仅仅训练了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还锻炼了孩子分辨大小的能力。
3、学习用筷子:孩子大约三岁时就可以给宝宝练习使用筷子了。市面上还有一种专门供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用的练习筷子,这种筷子的主要动作是夹,比成人用的筷子用上去更简单,家长可以先从这种筷子入手给宝宝练习使用。等孩子四岁的时候,在开始正式的使用筷子。在使用筷子之前,爸爸妈妈先拿筷子示范给宝宝,让宝宝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掌握一根筷子,用拇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控制第二根。这样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刺激脑的运动中枢,有助于智力发育。
4、橡皮泥:橡皮泥是适合低龄儿童的玩具之一,柔软的橡皮泥物美价廉,用手指捏来捏去很有趣。这样可以促进宝宝手的灵活协调能力,有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个拉伸动作全身肌肉放松
全身肌肉拉伸
动作一: 手臂前置后拉
·拉伸:三角肌
要点:自然站立,将单侧手臂伸直放于胸前,另一侧手臂将其扣住,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
·拉伸时长:20S
·重复次数:2遍
动作二: 臂举头拉伸
·拉伸:腹外斜肌、脑三头肌、背阔肌要点:双腿自然站立,将单侧手放于颈后,另一侧手轻轻向后发力,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拉伸时长:每侧20S·重复次数:2遍
动作三:站立后扶脚
·拉伸:股四头肌
要点:自然站立,将单侧小腿向后折叠,同侧手扶住脚踝,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
·拉伸时长:每侧20S
·重复次数:2遍
动作四:弓步拉伸
·拉伸:腰大肌、股四头肌、露骨肌
要点:呈弓步姿势,前侧腿维持臀部与膝关节弯曲呈90度,部向下,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
·拉伸时长:每侧20S
·重复次数:2遍
动作五:坐姿腿拉伸
·拉伸:股二头肌
·要点:将单侧腿伸直,俯身向前,腹部向下找
大腿,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
·拉伸时长:每侧20S
·重复次数:2遍
动作六: 坐姿腿拉伸
·拉伸:臀大肌、竖脊肌群要点:屈膝平躺,将单侧脚踝放于膝关节,双手抱腿向上,上半身微抬起,有拉伸感后静态保持。
·拉伸时长:每侧20S
·重复次数:2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