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肉的动力工作
肌肉工作时产生的力,使环节的运动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变长,收缩强度也发生变化,称为肌肉的动力工作
(一),向心工作
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肌肉的起点,止点相互接近》,环节朝着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长度缩短变粗的收缩形式称肌肉的向心工作
例;肋木举腿动作,弯举(肱二头肌)
屈髋肌群(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完成向心工作肌肉在作向心工作时,外形上常变粗变短
(二),离心工作
当肌力小于阻力,肌肉的起,止点彼此向分离方向移动,肌肉长度变长,变细的收缩形式,称离心工作
例;腿慢慢放下时,屈髋肌群完成离心工作
肌肉的静力工作
概念;肌肉的起止点位置相对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收缩形式,称静力工作
1,支持工作
肌肉以一定紧张来平衡阻力保持某种静止姿势的工作,称支持工作
肌肉完成支持工作有两种形式;
《1》,肌肉较长时间的保持缩短状态来平衡阻力
例;在双杠直角支撑动作中,髂腰肌,股直肌,等较长时间保持缩短状态克服重力,使大腿于髋关节处保持屈位置
《2》,肌肉长时间的保持伸长状态来平衡阻力
例; 马步,股四头肌保持伸长状态的紧张,克服身体的重量,使下肢保持半蹲位置
马步,前臂的肘关节曲做哑铃举时不宜累,平时哑铃侧平举1——2分钟就出大汉,因为动力性工作,通过肌肉收缩来促进循环,将废物排出,运进氧气,养料,神经疲劳
二,加固工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克服外力使环节互相脱离的力,肌肉的这种工作称加固工作
例; 单杠直臂悬垂时,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在被拉长趋势中,以一定紧张,防止肩,肘,腕三关节在重力作用下脱离这些肌肉的动作就是加固动作,
三,固定工作
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作用,共同完成支撑性紧张以固定环节,称固定肌
例; 手倒立动作中,脊柱的屈,伸肌群同时紧张,共同完成支撑性紧张来固定躯干,这时脊柱的屈,伸肌群的工作就是固定工作
特点;互相拮抗肌群共同收缩,长度不变
原因;力量互相平衡,抵消
肌肉的静力工作,是各种肌肉工作量易疲劳的工作,这是由于肌肉静力工作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象其它肌肉工作那样易排除
当胞液内Ca浓度增加到10moL/L-10moL/L时,Ca便与TnC结合,之后,TnC构象变化,从而增强了TnC与TnI、TnT之间的结合力,使三者紧密结合,削弱了TnI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力,使肌动蛋白与TnI脱离,变成启动状态。
同时,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螺旋沟的深处,而排除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结合的障碍,于是,肌动蛋白便与肌球蛋白的头部相结合,产生有横桥的肌动球蛋白,在此蛋白中,肌动蛋白使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大大提高,故肌球蛋白催化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横桥改变角度,而水解产物的释放又使横桥的位置恢复,再与另一个ATP结合,如此循环,细丝便沿粗丝滑行,肌肉发生收缩。
扩展资料
肌肉收缩形式
依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和长度变化,可将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三类: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一)缩短收缩
1、概念: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缩短收缩时肌肉起止点靠近,又称向心收缩。
如进行屈肘、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练习时,参与工作的主动肌就是作缩短收缩。
作缩短收缩时,因负荷移动方向和肌肉用力的方向一致,肌肉做正功。
2、种类:依据整个关节运动范围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
(1)非等动收缩(习惯上称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给定的负荷是恒定的,而由于不同关节角度杠杆得益不同和肌肉收缩长度变化的影响,在整个关节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负荷是不等同的,收缩的速度也不相同。
参考资料:
简单的说就是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之间的相对滑动 肌动蛋白组成细肌丝,肌球蛋白组成粗肌丝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 a动作电位的产生。 bCa2+的释放。 c原肌球蛋白位移。 d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的相对滑动。 e Ca2+的回收。 滑行学说: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相邻2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缩短,细肌丝向粗肌丝这间滑动,肌丝与其它结构并不卷曲缩短。
髋内旋: 大腿区:半腱肌 半膜肌 阔筋膜张肌、髂胫束 股薄肌
髋区:前臀中小肌
髋外旋:大腿 区:股二头肌 缝匠肌 耻骨肌 大收肌 长收肌 短收肌
髋区:髂腰肌 臀大肌 后臀中小肌 梨状肌 股方肌 闭孔内肌 上孖肌 下孖肌
髋部区常见7个肌肉:
1髂腰肌
腰大肌 起点: 12胸椎-第4腰椎椎体、椎间盘及腰椎横突 止:股骨小转子
髂肌 起点: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共同功能 上固点: 屈髋 髋外旋 下固点:躯干屈(双侧收缩) 脊柱向同侧屈、对侧回旋(单侧收缩)
2臀大肌 起点:髂骨后面的臀后线、骶骨 和 尾骨后面、骶结节韧带 止点: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功能:
近固点:髋关节伸、外旋 髋关节外展(上部) 髋关节内收(下部)
远固点:双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单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旋转
臀中肌 起点:髂骨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 止点:股骨大转子侧面
臀小肌 起点:髂骨前线和臀下线之间 止点:股骨大转子前缘
共同功能
近固点:髋外展 髋内旋、髋屈曲、(前1/2)髋外旋、髋伸展、(后1/2)
远固点:骨盆前倾(前1/2) 骨盆后倾(后1/2) 骨盆向同侧倾斜(单侧)
3梨状肌 起点:骶骨前面。骶前孔外侧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近固点:髋关节外旋 ,外展 远固点:骨盆后倾
4股方肌 起点:坐骨结节外侧缘 止点:股骨转子间嵴
近固点:髋关节内收、外旋
5闭孔内肌 起点:闭孔膜、闭孔边缘 止点:股骨大转子内侧面
近固点:髋关节外旋 第5腰神经~第2骶神经L5~S2
闭孔外肌 起点:闭孔边缘下半部 止点:股骨大转子窝
近固点:髋关节外旋
6上孖肌 起点:坐骨棘外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内侧面 功能:髋外旋
骶丛 第5腰神经~第2骶神经 髋外旋
下孖肌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股骨大转子内侧面 功能:髋外旋
骶丛 第5腰神经~第2骶神经L5~S2
7 骨盆底肌 起点:尾骨、坐骨、耻骨、耻骨联结 止点: 近固点: 远固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