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传递到肌膜上,引起突触后膜(即肌细胞膜)N型胆碱能受体Na离子通道开放,大量Na离子内流,导致骨骼肌细胞膜局部去极化,这种去极化到达一定程度可引起骨骼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即骨骼肌兴奋,通过兴奋-收缩偶联,肌浆内Ca离子浓度升高,与骨骼肌纤维上的肌钙蛋白结合,暴露细肌丝上与粗肌丝横桥结合位点,粗肌丝横桥与细肌丝结合,消耗ATP,横桥摆动,肌肉收缩;继而肌浆内Ca离子浓度下降,横桥与细肌丝解离,Ca离子与肌钙蛋白解离,肌肉舒张。
锻炼肌肉的原理是什么?
锻炼肌肉的原理是什么?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有相应疾病的人不适合做这种运动,适量的运动有益健康,有些运动并不适合所有人参与,以下分享锻炼肌肉的原理是什么?一起体验肌肉锻炼带来的好处。
锻炼肌肉的原理是什么?1一、ATP供能。 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活动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迅速分解并释放能量,以供肌肉收缩之需。肌肉中ATP储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才能供给肌肉持续活动的需要。供ATP分解后再合成的能源有三个途径,
一是糖与脂肪的有氧氧化,二是CP(磷酸肌酸)的分解,三是糖元的无氧分解。
二、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组成部分。当肌肉进行短时间、高负荷运动时,氧的供应量不足以进行糖的有氧氧化,肌肉即利用CP和糖的无氧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再合成ATP,以供肌肉运动之需。
三、糖的无氧分解。 糖的无氧分解是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糖原或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同时快速释放能量合成ATP,以供肌肉收缩所需。因为CP在肌肉中储量也很少,所以糖的无氧分解是无氧代谢的主要供能方式。
糖无氧分解的代谢产物是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觉就是乳酸大量堆积造成的。肌肉中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不能在肌肉内逆转为糖,而是少部分被氧化,大部分由血液输送到肝脏,转变为肝糖原。 由上可知,重量训练后的肌肉酸痛是必然的,只有乳酸不断地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变为糖原,肌肉酸痛才会逐渐消失。而这一过程是训练后恢复过程的一部分。 乳酸是一种强酸,它在体内积聚过多会使体内酸碱度的稳定受到破坏,从而使机体工作能力降低。许多健美运动员的经验证明,肌肉酸痛时坚持训练,肌肉感觉不刺激,很难练涨。而且肌肉酸痛会使肌肉的本能反应趋向排斥肌肉运动,所以很难集中意念进行训练,更不用说建立肌肉---意志联系了。
因此最好是等到肌肉酸痛现象消失后再训练。尽管你的训练热情很高,训练欲望很强烈,但你要明白:没有充分的恢复,肌肉就不可能充分生长。 那么,肌肉酸痛现象的消失能不能作为机体充分恢复的标准呢?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恢复”的概念。 健美训练消耗和恢复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运动时,消耗过程占优势,由于能量物质的消耗大于恢复,所以运动时能量物质逐渐减少,肌肉和身体各系统的工作能力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优势,这时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 超量恢复阶段。集体内能量物质的再生与合成进一步加强,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此时机体的工作能力最强。这成为超量恢复或超量补偿,随后又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
“超量恢复”是健美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重量训练后,肌肉能否充分生长即取决于超量恢复的水平。因为超量恢复使肌纤维中能量物质的储存高于以往,肌肉围度增大,负荷能力增强,此时是投入训练的最好时机。可以说,充分恢复的标准就是“机体能否最大限度的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ATP、CP、肌糖原、蛋白质等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和存储的过程,而“肌肉酸痛的消失”只是乳酸转变为部分糖原的过程。
可见,“肌肉酸痛的消失”并不代表超量恢复,所以也不能作为充分恢复的标准。 直观地讲,超量恢复后,由于能量物质的超量补偿,训练部位的肌肉发胀、发硬,肌肉围度增大,故此时开始更大负荷的训练效果最好。否则,肌肉中供能物质的存储量逐渐降低,就错过了时机。 最后要说明的是,超量恢复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那就是充足的营养和充分的睡眠。肌肉在超负荷工作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充是超量恢复的物质基础,充分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能量物质的合成、再生基本上在睡眠时进行。所以决不可轻视营养和睡眠这两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本文就是向大家详细讲述了锻炼肌肉的原理有哪些,基本上在用一些器械去锻炼自己肌肉的同时,还需要在营养上面去补充充足的能量,这样才会使得自己身体里面的糖分进行无氧分解,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
锻炼肌肉的原理是什么?2怎么锻炼肌肉比较好
跑步
每天坚持跑2000-5000米长跑,能让身体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练好健美肌肉的基础。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一天分早中晚做3组。每组做25-50个,是最为快速练腿部肌肉及拉长全身肌肉线条的方法。
俯卧撑
俯卧撑适合有一定力量基础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让身体尽量绷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弯曲,每天至少做1组,每组20-50个。是锻炼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见的练腹肌方式之一,不占用场地。每组做25-50个,是最为快速练腿部肌肉及拉长全身肌肉线条的方法,也很适合在家开展,仰卧起坐建议一次做30个以上。
哑铃
想要锻炼肱二头肌的朋友可以试试哑铃,通过手臂对哑铃的提拉。强化局部肌肉的锻炼,每次至少做50个。才能有效强化肌肉的形状。
游泳
会游泳的朋友,不妨试试每天去室内游泳池游几圈。游泳比跑步练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线条会更为修长漂亮。
锻炼肌肉怎么锻炼比较好呢?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怎么样锻炼肌肉已经有了很好的办法。跑步和游泳都是非常好的活动,跑步和游泳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性子,锻炼肌肉这是非常棒的。但是不能盲目去做哦。
电击肌肉的原理是通过电流能够让肌肉激烈收缩,达到增肌的目的。
电击练肌肉,当人体肌肉受到电刺激时,会在短时间内暴发出超出平常的力量,长期的科学的刺激可达到强化肌肉的目的。达到强化肌肉的效果,通常这种方法需要科学的指导和专人监护下进行,根据现在科学的理论,因此有些人用此方法来训练肌肉。
平常的器械训练是缓慢的。肌肉和身体一旦疲劳会发出警报。会意识到疲惫。但电击的过程很快。身体和肌肉是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的。一旦把握不到时间和强度。极易损伤身体。
扩展资料:
电击肌肉配合运动增大肌肉块
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
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
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多组数: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
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
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
-电击练肌肉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生命在于运 动”,运动是生命的基础,而肌肉又是运动的基础。肌肉包括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本文章主要解释骨骼肌是如何收缩的。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肌肉的收缩,那么肌肉又是如何来收缩的呢?这个过程既复杂,又简单,它的简单在于一气呵成,肌肉瞬间收缩,复杂性又在于其中的具体过程。
要想理解骨骼肌收缩的原理,就必须先了解骨骼肌的结构,以下分别从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来解释。
首先,一块肌外面有一层肌外膜,而一块肌由很多被肌束膜包裹的肌束组成,每一个肌束又由许多肌细胞(也叫肌纤维)组成,这些肌纤维之间有肌内膜相连,肌细胞的细胞膜也叫做肌膜。
肌纤维是长条状的细胞,一个肌纤维里有很多个细胞核。在光镜下可以看到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称为明带(I带)和暗带(A带),在暗带中又有一个颜色稍浅的H带,在H带中间又有一条M线,在明带中间有一条Z线。而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是肌节,一个肌节是由一个暗带和两个1/2明带组成。肌肉的收缩就是靠明带的缩短来完成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不同的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肌肉收缩原理就必须知道骨骼肌的电子镜下结构。
在电镜下,肌纤维是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粗肌丝构成了暗带,由M线固定,细肌丝构成了明带,细肌丝中间由Z线固定,因为两种肌丝在暗带不完全重合,所以就形成了H带。粗肌丝是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形状就像豆芽菜,分为头部和杆部,头部具有ATP酶活性可以产生动力,有趣的一点是头部是可以向内屈一定角度的。细肌丝是由三种蛋白构成,分别是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相应位点可以与肌球蛋白的头部结合,两者结合后就会激活肌球蛋白头部的酶活性提供动力使得肌球蛋白的头部向内摆,从而使得肌丝滑动达到了肌肉收缩的目的。由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处于不断变换更替状态,所以肌钙蛋白(上图中的肌原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作为开关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当肌肉处于舒张状态时,原肌球蛋白会结合在肌动蛋白上,掩盖住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使得两者无法结合。肌钙蛋白连接在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上,当肌钙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后会导致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从而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暴露。
那么骨骼肌究竟是如何进行收缩的呢?首先大脑传来的电信号到达神经末梢,动作电位传至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膜上的钙离子电压门控通道开放,神经与肌肉之间间隙的钙离子内流,激活突触小泡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这些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N2型受体阳离子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相结合,钠离子经通道内流后骨骼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随着横小管传至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接着细胞内的钙离子储存库终池上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打开,大量钙离子流入细胞质,然后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得原肌球蛋白的构象改变,暴露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球蛋白头部激活,产生动力,头部向内摆动,细肌丝向肌小节内部滑动从而完成了骨骼肌的收缩这一过程。
肌肉的收缩原理解释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南美印第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了筒箭毒碱,并用于捕猎中,使得猎物肌肉麻痹无法动弹。后来科学家才发现这种物质阻断了骨骼肌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也就是阻断了骨骼肌的兴奋所以肌肉也就麻痹了。
有机磷农药可以使得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失活,从而乙酰胆碱无法被代谢掉,这就导致了肌肉的束颤。同时,乙酰胆碱不只是存在于神经肌接头处的N2受体,它也是作用于M受体的递质,所以中毒后也产生促副交感作用,如唾液分泌增加、视野模糊(睫状肌收缩加强,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产生近视样改变)、汗液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症状。
新斯的明作为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来增强肌肉收缩的。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1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只有张力增加,又称为静力收缩;
2等张收缩: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保持不变;
3单收缩: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4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 作用与标本时,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称为肌丝滑动原理,其过程如下:
1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
2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迅速传向终池;
3肌浆网膜上的钙泵活动,将大量钙离子转运到肌浆;
4肌原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发生构型改变,进而原肌球蛋白位置随之变化;
5被掩盖的肌动蛋白位点暴露,迅速与肌球蛋白接触;
6肌球蛋白ATP酶被激活,分解ATP,并释放能量;
7肌球蛋白的头和杆发生屈曲转动,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
8收缩完毕,肌浆内钙离子进入肌浆网,则肌浆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肌原蛋白恢复原来构型,处于松弛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