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第1张

德高望重的意思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品德;望:声望。

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 

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示例:我们家~,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德高望尊 德隆望尊 众望所归 道高德重 德隆望重 年高德劭 

反义词    无名鼠辈 德薄能鲜 卑鄙无耻 丧尽天良 卑鄙龌龊    

一、德隆望尊 [ dé lóng wàng zūn ] 

1 解释: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2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二、众望所归 [ zhòng wàng suǒ guī ] 

1 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2 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3 示例:他非去不可!~,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三、德薄能鲜 [ dé bó néng xiǎn ] 

1 解释: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2 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3 示例:我到手的帝位,不料竟成泡影,我是~,不容多说了。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七回

四、丧尽天良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 

1 解释: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2 出自: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今人既富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

3 示例:如今~的官府要害他们,因此上我家里躲几天。 ◎欧阳山《三家巷》二六

问题一:重别周尚书的诗意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庾信此诗开头两句即抒写自己绝望沉痛的心情:别人都归去了,通往江南的万里道上,独独不见“一人”――即“我”的身影!

据史书记载,弘正南归之时正是春季。因此诗中所说的秋雁南飞,实际上是诗人虚设之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此诗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写得笔墨淋漓,充满了感情力量。

问题二:《重别周尚书》解释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庾信此诗开头两句即抒写自己绝望沉痛的心情:别人都归去了,通往江南的万里道上,独独不见“一人”――即“我”的身影! 据史书记载,周弘正南归之时正是春季。因此诗中所说的秋雁南飞,实际上是诗人虚设之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此诗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写得笔墨淋漓,充满了感情力量。

问题三:重别周尚书的重读什么音 chong第二声,意思是再次分别

问题四:重别周尚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问题五: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的意思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

秋来向南飞。

写苍凉悲壮的离别之情。深秋大道,空无一人;河边大雁,向南飞去。

问题六:初因避地去人间是什么意思啊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逗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地柳宗元《闻黄鹂》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山口潜行始隈T,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崔涂:《除夜有怀》)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受降城闻笛》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客中夜生》袁凯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只是说故乡。韩愈《宿龙宫滩》

逗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殷情望归路,无雨即登山。地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江行 金城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地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忧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十年足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句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阎荩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泊船瓜洲 王安石

旅情偏在夜,乡思岂惟秋每羡朝宗水,门前尽日流。刘禹锡《南中书来》

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元稹《遣病十首》其十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矣,我马矣。我仆j矣,云何吁矣。(《诗>>

问题七:曹公却月楼的意思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唐 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田家

宋 梅尧臣

南山尝种豆,

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

无物充煎釜。

得山雨

宋 梅尧臣

急雨射苍壁,

溅林跳万珠。

山根水雍壑,

漫窍若注壶。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和梅圣俞杏花

宋 欧阳修

谁道梅花早,

残年岂是春。

何如艳风日,

独自占芳辰。

城西书事

宋 韩维

蔬畦绕茅屋,

林下辘轳迟。

霜蔓已除架,

风飘空挂篱。

寄兴

宋 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

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

妾愿老君家。

商歌

宋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酌贪泉诗

东晋 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吴歌

南朝 鲍照

夏口樊城岸,

曹公却月楼。

观见流水还,

识是侬泪流。

赠范晔诗

北魏 陆凯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王孙游

南朝 谢I

绿草蔓如丝,

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

君归芳已歇。

相送

南朝 何逊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

浪白风初起。

别诗

南齐 范云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山中何所有

南朝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白云多。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

南梁 江总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饯别自解

南朝 乐昌公主

今日何迁次,

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

方信作人难。

长安听百舌

南朝 韦鼎

万里风烟异,

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

还作故乡声。

寄徐陵

南朝 庾信

故人倘思我,

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

空闻吹笛悲。

重别周尚书

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思公子

北朝 邢邵

绮罗日减带,

桃李无颜色。

思君君未归,

归来岂相识。

大子夜歌

南朝乐府

歌谣数百种,

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

明转出天然。

子夜四时歌(春)

南朝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子夜四时歌(夏)

南朝

田蚕事已毕,

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服,

持寄与行人。

子夜四时歌(秋)

南朝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r。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子夜四时歌(冬)

南朝

果欲结金兰,

但看松柏林。

经霜不堕地,

岁寒无异心。

丁都护歌

南朝

督护初征时,

侬亦恶闻许。

愿作石尤风,

四面断行旅。

子夜歌

南朝

侬作北辰星,

千年无转移。

欢行白日心,

朝东暮还西。

那呵滩

南朝

闻欢下扬州,

相送江津湾。

愿得篙橹折,

交O到头还。

留别四弟

金 刘汲

对床喜清夜,

樽酒话平生。

自是今宵雨,

于人却有情。

金 毛铉

下床着新衣,

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

双手结裙带。

除夜太原寒甚

明 于谦

寄语天涯客,

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

只在屋东头。

开先寺

明 李梦阳

瀑布半天上,

飞>>

问题八:关于雁的诗句大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九:我渡星星峡,后途无抚闲,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的如下:

《诗经 东山》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者烛,A断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嬴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蛸在户。町种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叨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A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悲愤诗》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七哀其二 王粲 汉魏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方舟溯大江,日暮愁吾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思秦川》 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阎荩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杂诗》沈缙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登逍遥楼》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渭上思归》孟郊

独访千里信,回临千里河。家在吴楚乡,泪寄│南波br>

吐蕃别馆月夜 吕温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赠吴之山》王间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客中夜生》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问题十:请公不惮劳遄行,及其未至备之,文言文翻译 1、请你不要害怕劳累抓紧速行,在敌军没有达到的时候准备进攻他们。

2、有幸的是君王用人不疑,让人干事没有二心,所以我能够攀附君王的英明,成就盯一点点功绩。马韩、辰韩、弁韩三家像一家人,百姓没有二心,虽然还不能说达到了太平盛世,但可以叫小康。我看自古继承上辈皇位的君王,没有不起初是好的,但很少能自始至终都好的,多年的功绩,毁于一旦,实在是让人痛心的。

3、此段正在翻译中。

盖的意思是:连词,表示原因

出处节选《河中石兽》——清·纪昀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白话译文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扩展资料

1、《河中石兽》创作背景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2、《河中石兽》作者介绍

纪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一,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文言文中"盖"没有原因的意思。

文言文中"盖"的解释:

1、雨伞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 苏轼《教战守》

白话释义:现在王公贵人居住在大房子里,出来就乘车,风就袭击大衣,雨就打伞,所有以祸患的考虑都没有不周到。

2、车篷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白话释义:县尉到张黄盖、拥有大旗,前锋清理道路而后行,这是惯例,邑人以此为荣。

3、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名·释言语》

白话释义:盖,加了,加上的东西。

4、引申为胜过、超出

功盖天下。——《庄子·应帝王》

白话释义:功劳超出所有人。

组词如下:

掩盖、膝盖、修盖、华盖、翻盖、遮盖、涵盖、铺盖、盖头、冠盖、盖碗、覆盖、盖饭、盖火、幢盖、霜盖、香盖、宝盖、上盖、篆盖、芝盖、盖冒、轩盖、厀盖、丘盖、拥盖、嬴盖、紫盖、盖臧、缸盖、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葢,苫也。从艸,盇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盖,茅苫。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盇”作声旁。

组词解释:

1、掩盖:收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 苏堤 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2、膝盖:膝的通称。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 杨雪 回到院里,水已经有膝盖深了。”

3、修盖:修建(房屋)。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不则一日,修盖完工,铺设齐全。”

4、翻盖:把旧的房屋拆除后重新建造。

5、遮盖:亦作“ 遮盖 ”。掩盖;从上面或外面遮住。

曹禺 《日出》第三幕:“脸上一团孩子气为一层严肃沉郁的神色遮盖着。”

盖:副词,表示假设,如果的意思。

将:副词,把的意思。

出自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文章主旨: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赤壁赋

-将

-盖

重量的意思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悦,即施行焉。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②搋:虎怒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

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

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

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

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

答案:

1.B(渡过)

2.A(错在“单独请战”)

3.(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

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秦王恐其破壁。

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今乃妄言沮吾军。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义说也

(3)然恐陛下不能为。

(4)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5)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6)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1)(3)(4) B.(2)(4)(6)

C.(2)(3)(5) D.(1)(5)(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 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5.联系全文,对文末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刘敬提出和亲计策,同他对冒顿的认识是矛盾的。因为和亲政策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顿的仁义之心,但这正是他所缺乏的。

B.司马光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认为上世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总是居高临下,以德怀之的,从没有和亲这种有损尊严的事。

C.司马光认为冒顿连对待亲生的父亲都像对待禽兽一样地杀害,对老丈人不可能讲仁义。

D.司马光又认为鲁元公主早已嫁给赵王为妻,不宜为了和亲之事再嫁。

答案:

1.A(逾:经过了)

2.D

3.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亲时的手段。)

4.A(是匈奴有伏兵。)

5.B(居高临下包括两个方面: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

三、苏轼《超然台记》阅读训练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离(加“酉”字旁),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丑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谓求祸而辞福( )(2)岁比不登 ( )

(3)背湖山之观 ( )(4)稍葺而新之 ( )

(5)而吊其不终 ( )(6)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1)盖游于物之外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B.(1)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书》)

C.(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D.(1)台高而安 (2)正襟危坐而问客(《前赤壁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恶美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4.简答

(1)从第一段的议论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第三段中写作者“相与登览,放意肆志”,你能品味出这纵情欢乐中含蕴着怎样的感慨和隐痛?请精读该段并联系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3)取名为“超然台”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1)避开(2)收成(3)景色(4)修理(5)哀痛(6)正在

2.C.都作介词,相当于“凭借、依靠”。(A(1)连词,可译坐“因为”、“由于”。(2)用作发语词,可译为“大概”。B(1)动词,认为;(2)介词,用。D(1)连词,表并列;可译作“又”;(2)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

3(1)所以有了美和恶的意念,忧和乐就产生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2)我既安于这里的淳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对我的无能也习惯了。

4.(1)反映了作者等荣辱、同忧乐的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他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消遣的精神支柱。这样开头,一方面扣紧题旨——超然,点明主题,显示了全文的思想情感倾向性,有力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2)要点参考: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愿为邦国立功而终遭贬谪之慨叹,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高第:上级官府

B.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扳留:挽留

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异时:他时,以后

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尸祝:祝福,景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吴之故宫在焉 B.若虎丘、剑池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老人咳且笑者

C.君之为县有惠爱 D.则海内之奇观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君与吴县百姓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①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③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④令之于民诚重矣

⑤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⑥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应邀题画的文章,但作者撇开画的内容技巧不谈,而是以赠图——受图——藏图为线索,写官员与民众的相处之道。

B.文章先从吴县的山光水色写起,让读者隐隐可以想像《吴山图》的画面内容。

C.作者以苏轼与魏君为例形成类比,赞美魏君是“贤者”。

D.作者以“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一句收束全文,既起到了点化、升华主题的作用,又使得文章情致绵绵,余意不尽。

答案:

1.A.(“高第”指官员政绩考核成绩优等。)

2.D.(D项都表示判断;A代词/助词,无义;B连词,至于/动词,好像;C动词,治理/介词,替,给。)

3.B 4.C(非“魏君”,应为“韩公”)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欺。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错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2)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3)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某一方面。(2)太(过于)急切,(他们——宦官)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3)(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i)、风水、时曰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佛氏以空为性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B①父欣然从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①公则民不敢慢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②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③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④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⑥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3)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答案:

1.B(①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②的“之”是动词,“往,到”。A项①②“以”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就”)

2.D(①研究的持之以恒;②④学识渊博)

3.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4.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②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③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答案:

1C(劳:慰劳)

2C(③⑥句不属于)

3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意绪,而是表现旷达超然心境)

  “盖石性坚重”一句中“盖”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因为”,该句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记事录《河中石兽》。说理短文《河中石兽》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河中石兽》还揭示了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更不能主观臆断,而是要去了解它的根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570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