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家里木头里打洞的黑蜜蜂是什么蜜蜂

经常在家里木头里打洞的黑蜜蜂是什么蜜蜂,第1张

是木蜂。

木蜂属于蜜蜂总科。体粗壮,黑色或蓝紫色具金属光泽。胸部生有密毛,腹部背面通常光滑。触角膝状。单眼排成三角形。上唇部分露出,下唇舌长。

足粗,后足胫节表面覆盖很密的刷状毛;前、中足胫节有1距,后足有2距。翅狭长,常有虹彩。腹部无柄,雌蜂尾端有1粗短的刺藏于毛中。

营独居生活,常在干燥的木材上蛀孔营巢,巢室为1列,由木屑、植物碎片等掺以唾液作成室壁。对木材、桥梁、建筑、篱笆等为害很大。

扩展资料:

木蜂的分类地位与交配策略:

分类地位:木蜂是膜翅目蜜蜂总科蜜蜂科木蜂亚科木蜂族木蜂属所有种类的统称。 

交配策略:在交配策略上,雄性木蜂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具有适应交配和寻找雌蜂的进化特征,并且具有复杂的领地行为 ;又因为木蜂个体较大且雌、雄形态差异 明 显,方便野外交配行为的观察,是用于研究蜜蜂生殖策略进化 的好材料   。

蜜蜂的尾针并不带毒,但是一旦扎入人体或其它动物的体内之后,针拔不出来。而蜜蜂失去了尾针就会一定会死。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主要分类:

中华蜜蜂

1、主要特征

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黄,全身被覆灰色短绒毛。雄蜂体长12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绒毛。

2、分布

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土著蜂,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适于定地饲养且稳产,尤其是在南方山区,有着其他蜂种不可替代的地位。

意大利蜜蜂

1、主要特征

体形较黑蜂小,腹部细长,吻较长,因此可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腹节背板第2~4节的前部具**环带。性情温顺,在提脾检查时,能保持安静。抗病力弱,对蜂螨的抵抗力弱。育虫力强,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强,抗巢虫。

2、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在我国,意蜂除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有饲养 。

卡尼鄂拉蜜蜂

1、主要特征

大小和体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节通常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红棕色环带,几丁质黑色,覆毛短而密,体表绒毛灰色,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吻长与喙长均66mm左右。分蜂性强,不易维持强群。耐寒,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弱,采集树胶较少。性情温顺,提脾检查时,不怕光,能保持安静。

2、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东北部 。

欧洲黑蜂

1、主要特征

欧洲黑蜂个体较大,腹部宽,覆毛长,绒毛带窄而疏,几丁质呈均一的黑色,少数腹节背板第2~3节有棕**小斑,但不具**环带。工蜂体长135mm左右,背板黑色,腹部粗壮,少数腹节背板第2~3节有黄棕色斑,绒毛深棕色,喙长平均64mm。分蜂性较弱,采集树胶多,雄蜂腹部绒毛呈棕黑色,有时黑色。欧洲黑蜂性情暴躁,好蜇,怕光,提脾检查时,乱动且常处于激怒状态。

2、分布范围

欧洲黑蜂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西北部。

蜜蜂

应该是黑尾胡蜂

 雌蜂:体长24-36毫米。单眼区略呈黑色外,余呈桔**。唇基隆起,端部隆起呈2齿状。前胸背板前缘平截,除两侧下角黑色外余呈棕色。中胸背板有1细隆线,黑色,前缘中央两侧各有1棕色条状斑。小盾片矩形,棕**。并胸腹节中央有1纵沟,黑色。中、后胸侧板黑色。3对足基节、转节黑色,腿节棕色,仅内侧基部略呈黑色,胫节棕色,背面有1**纵带;中足腿节黑色,后足腿节基半部黑色,余棕色。腹部第一、二节背板、第二节腹板基半部、第3-6节腹板黑色,余棕色。 雄蜂:体长32毫米。各足基节外侧棕色。胸部棕色斑纹较多。腹部7节。

胡蜂科中的胡蜂,俗称大黄蜂,不仅是我国蜜蜂的大敌害,也是世界养蜂业最主要敌害之一。

胡蜂的种类:

1金环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30~40mm。头部橘**至褐色,中胸背板黑褐色,腹部背腹板呈褐黄与褐色相间。上颚近三角形,橘**,端部处呈黑色。雄蜂体长约34mm。体呈褐色,常有褐色斑。

2墨胸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约20mm,头部呈棕色,胸部均呈黑色,翅呈棕色,腹部1 ~3节背板均为黑色,5~6节背板均呈暗棕色,上颚红棕色,端部齿呈黑色。雄蜂较小。

3黑盾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约21mm。头部呈鲜**,中胸背板呈黑色,其余呈黄

色,翅为褐色,腹部背腹板呈**,并在其二侧均有一个褐色小斑。上 颚鲜

**,端部齿黑色。雄蜂体长24mm,唇基部具有不明显凸起的2个齿。

4基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19 ~ 27mm。头部浅褐色。中胸背板黑色,小盾片褐色。

腹部除第_二节**外,其余均为黑色。上颚黑褐色, 端部4个齿。

5黑尾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24 ~36mm。头部橘**。前胸与中胸背板均呈黑色,小

盾片浅褐色。腹部第1、2节背板褐黄、第3~6节背腹板呈黑色。上颚褐

色,粗壮近三角形,端部齿黑色。

6黄腰胡蜂

成虫雌蜂体长20 ~ 25mm。头部深褐色。中胸背板黑色,小盾片深褐

色。腹部除第1 ~2节背板**外,第3~6节背腹板均为黑色。上颚黑褐

色。雄蜂体长25mm,头胸黑褐色。

扩展资料:

早在罗马时期,人们就描述过胡蜂捕杀蜜蜂。胡蜂体大凶猛,可随意在野外或蜂巢前袭击蜜蜂。在某些情况下,胡蜂还可进入蜂箱,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蛹。在捕食中,胡蜂只取食蜜蜂的胸部,咬掉其头部和腹部,带着蜜蜂的胸躯飞回自己蜂巢,用以哺育幼虫。

胡蜂在我国南方各省为夏、秋季蜜蜂的凶恶敌害。沿海地区8~9月危害严重,山区在9~10月最为猖獗。常年蜜蜂经越夏度秋,损失外勤蜂达20% ~30%,严重年景,倾场受害,蜜蜂举群逃亡。

黑色的蜜蜂有两类:

1、黑小蜜蜂

体小灵活,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中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

2、黑大蜜蜂

是蜜蜂科蜜蜂属最大的一种蜜蜂。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拉雅排蜂。腹部全为黑褐色,主要采访杜鹃科等植物。

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威拉西蜂、绿奴蜂、西方蜜蜂与东方蜜蜂九大种类。前四种为野生蜂种,分布于中国海南、广西和云南,后两种又包括许多亚种,多为地理隔离的自然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

扩展资料:

胡蜂又称黄蜂、马蜂或杀人蜂,为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胡蜂总科的统称,是野生环境下典型的肉食性昆虫,它具有给农作物除虫和授粉的双重作用,能捕食绝大多数昆虫,可用于农作物、森林和果树等害虫的防治。

作为捕食者,胡蜂的采集活动与其个体学习记忆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胡蜂需要记住被捕食对象与巢址之间的路线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体位置,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蜜蜂 (昆虫纲动物)

人民网-实验证明“杀人蜂”具有超长嗅觉记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79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