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在苗期到大喇叭口期之间,由于水肥旺盛等因素,玉米容易出现旺长。
玉米不是越高越好,旺长的玉米如果不进行控旺管理,不仅不会增产,还会造成减产。
不过,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农户说,对旺长的玉米进行控旺以后,还没有不控旺的产量高。
其实,主要是控旺方法错误所导致,控旺技巧没用对,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本篇内容,小帮手详细说说玉米控旺的相关内容,大家看完后,对于如何正确给玉米控旺就有答案了。
玉米旺长有哪些危害?
其一,旺长的玉米和正常的玉米相比,茎杆较高,超过了该玉米品种原有的高度,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玉米长势越高,茎杆相对越细,等到抽穗以后,遇到风雨天气,越容易发生倒伏,根据倒伏的严重程度,玉米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
其二,玉米旺长以后,同样条件下,对于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较大,需要更多的水肥来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营养。
但是,一般情况下,水肥的施用是定量的,当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时,玉米自身的长势会变弱,抗逆性也会降低,进而导致病虫害的危害增加。
其三,旺长的小麦,由于茎杆节间长,导致玉米的穗位也比正常情况下要高,结合水肥供应不足的问题,玉米到了抽穗灌浆期以后,容易形成空棵,有棒无粒的风险增加,以及秃尖的情况增多,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
玉米如何控旺?控旺技巧有哪些?
了解完玉米旺长的危害后,接下来重点说说如何控旺的问题,根据实际种植经验,农户们也总结了一些控旺小技巧,让大家正确做好控旺措施,促进玉米长势健壮,最终形成高产,亩产超千斤。
第一,控旺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不能过早或过晚
玉米处于苗期时,农户们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三叶间苗五叶定,七叶八叶控一控”,意思是说,玉米3片叶的时候,是间苗的好时期,如果田间玉米苗过密,可以人工拔除多余的玉米苗。
到了5片叶子的时候,田间玉米的有效苗数就已经固定了。
而到了7-8片叶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控旺管理。
从玉米实际控旺的时间来说,这种说法值得参考,从7片叶即可控旺,7-8片叶是控旺的高峰期,最迟能到10片叶。
如果控旺过早,可能会导致玉米长势过低,不利于后续的生长。
如果控旺过晚,基部的节间长度已经形成,控旺效果不佳。
因此,对于要控旺的玉米田,抓住7-8片叶的高峰期进行控旺。
对于如何正确数玉米叶片数?小帮手发过一篇文章,详细进行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开查看玉米几片叶怎么数?五光六毛指什么?2种情况,老农教你别数错了。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需要控旺,也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控旺
玉米控旺顾名思义就是控制旺长的玉米,如果玉米没有出现旺长,则不必进行控旺,正常情况下生长的玉米,如果采取控旺管理,或将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玉米长势不高,影响后续一系列的生长。
关于这个问题,农户们也总结出了一句经验,“控肥不控瘦、控黑不控黄、控湿不控干”,意思是说,对水肥充足、叶片厚肥的玉米进行控旺,对水肥相对缺乏,叶片相对薄瘦的玉米则不用控旺;对于叶片黑绿的玉米进行控旺,对于叶片发黄的玉米不能控旺;对于田间土壤湿度相对较好的地块进行控旺,对于田间土壤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则不用控旺。
从实际情况来解释,水肥充足、叶片黑绿、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玉米长势较高,容易出现旺长,需要进行控旺。
而水肥不充裕,再加上比较干旱的土壤,玉米长势相对弱一些,不仅不需要控旺,还需要及时补充水肥,促进玉米的生长。
尤其是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下,更需要补充水肥、防治病虫害,不能进行控旺。
第三,控旺剂的浓度有要求,也不建议和除草剂混用
控旺剂的作用是抑制玉米徒长,因此,对于控旺剂的浓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浓度过大,会导致控旺过度,虽然玉米控制住旺长了,但是,后续的长势也受到抑制,导致玉米过于矮粗,并不利于高产。
如果控旺剂浓度过小,控旺效果一般,或者无法达到控旺的要求,玉米依然出现徒长,既花了钱,又没起到效果,更严重的情况,还耽误了玉米最佳的控旺期,得不偿失。
由于玉米控旺剂配方较多,不同的配发,所使用的浓度也有不同,所以,查看包装上的使用说明最准确,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如有不懂,还可以咨询农药经销商。
而市面上常见的控旺剂,一包一桶水一亩地,或者一瓶一桶水一亩地的规格较多。
另外,控旺剂不建议和除草剂混合使用,比如有些农户除草时间较晚,会在6-7片叶才进行除草(使用含有安全剂的除草剂),而控旺剂也是这个时间段。
所以,为了省一遍人工,想二者混合一起喷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除草剂的作用对象主要是杂草,喷头需要对准杂草喷施,而控旺剂的作用对象主要是玉米,喷头需要对准玉米叶片喷施,所以二者的重点不一样,不建议混合使用。
一方面避免除草不彻底,控旺不达标的情况,另外一方面,还降低了玉米发生除草剂药害的几率。
第四,科学选用控旺剂,控旺效果更佳
市面上的控旺剂有很多,对于玉米来说,常用的控旺剂有3类,用农户总结的经验来说,选择“矮壮三唑乙烯利”,分别是矮壮素、乙烯利和三唑类的控旺剂(比如多效唑、烯效唑)。
矮壮素可以制玉米植株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起到控旺的效果。
三唑类(多效唑、烯效唑等),不仅能够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还可以提高玉米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起到控旺的效果。
乙烯利能够增进植物激素的乳液分泌,除了能加速作物成熟外,还能够控制幼苗徒长,以此起到控旺效果。
上述控旺剂在使用过程中效果都不错,如果单剂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矮壮素,如果是复配药剂,可以加上乙烯利。
上述就是关于玉米控旺的相关内容,玉米控旺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玉米徒长,让玉米长势健壮,预防后期倒伏、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最终增产增收。
希望种植户们做好观察,对于旺长的玉米及时进行控旺。
1、玉米要想获得高产,品种是关键,品种在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中,占比高达19%左右。
2、对玉米来说,土壤中的钾,可以满足玉米的需要,夏秋季,降雨频繁,氮肥容易流失,玉米对氮的需求量又最高,多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
3、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通风透光差,在生长中后期最容易发生倒伏,以及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严重。倒伏和病虫害是造成玉米减产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改变传统的只喷一遍控旺药的方法,改为喷两遍药,并同时添加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可在玉米6叶片时喷施第一遍控旺药剂加杀虫药剂,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在玉米10片叶左右再喷施一遍控旺药剂加杀虫杀菌剂,适当降低穗位高度,缩短养分供应距离,有利于形成大棒,还能减少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
4、玉米灌浆期温度逐渐降低,灌浆时间就会延长,延迟收获就能延长玉米籽粒的灌浆时间,增加玉米的千粒重,使玉米充分成熟。籽粒饱满,颜色光亮,硬度较强,外观品质也更好。据试验,黄淮海地区,玉米晚收10天,每亩可增产50公斤以上,增收百元,黄淮海地区夏播玉米最佳收获期应该在10月10日,提前收获就会减产,即将到手的产量白白损失掉。
酒窖中,玉米正逐渐从抽雄期慢慢进入成熟期,此时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基本发育结束,到开花、授粉、强中心生殖生长期,正形成生产,决定穗粒数和粒重,形成最终生产阶段的关键,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量的高低!
玉米生育期后期田间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扬根护叶、提高结实率、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和增加粒重。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浇水,防旱排涝抽雄-吐丝期是玉米全生育期水分需要期的“关键时期”。此时若发生干旱,流苏不能正常抽出,抽丝时间推迟,花粉和花丝活力降低,授粉受到影响,易形成秃梢和缺粒,导致产量下降。
提醒! !玉米如何生长后期管这四种管理措施决定了生产水平此外,充足的水分能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增强光合作用,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如果缺水,茎叶光合生产的物质不能及时输送到籽粒,导致粒小、粒重降低和产量降低。因此,根据自己的田间情况,如果发现干旱,立即浇水,保证充足的供水,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然而,对于该地区雨水多,有必要改变管理,不仅可以没有水,但也要注意排水和水浸,因为如果不及时排水,水3天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发展,7天将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科学施肥,茁壮生长,延缓衰老夏玉米一般施肥,前期降水多,植株生长快。土壤养分尤其是氮素流失严重,极易造成后期的脱肥。肥料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一是抽雄初期10-15公斤尿素追肥亩;二是抽雄初期沐云乐收1袋+禾谷包50克,喷水15公斤。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延长茎秆成熟度,防止早衰,增加粒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首先要考虑气候的选择,气候不稳定,在过去两年中大部分的长时间的干旱或低温潮湿条件下长时间,对于玉米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所以在选择品种时,根据当地气候选择冷、旱、抗倒伏品种,玉米种植密度问题时也应注意,每亩4000株的产量是正常的,采用新技术和适当的田间病害管理,种植密度可达到5000株左右。
土壤是玉米产量的关键之一,水分营养丰富,在玉米生长较快的条件下,玉米生长最需要7-10个叶片的时间,各方面利用生产包装,调整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
保证充足的土壤水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玉米在抽穗期耗水量很大,干旱会导致玉米茎秆变小,同时由于缺水,无法获得玉米籽粒顶部的养分供应并抑制发育,造成籽粒的秃顶、花、穗等,所以要保证玉米有足够的水分,然后结合各方面的增加包装,防止秃顶、花粒。
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还要进行浅耕、土壤通风、除草和水土保持,防止草害。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过早衰老,提高产量。此外,中耕土壤栽培有利于玉米抗倒伏。土壤高度以7-8cm为宜,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支撑根层数,防止倒伏,有利于排灌,提高产量。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玉米田常有空茎无穗。这些空茎和分蘖应该被移除。特别是在高密度小区,及时清除空秆和弱株,以提高群体产量。晚收应适当,不影响后续作物的播种。玉米收获时,苞片变白变松,种子乳纹消失,内含物完全硬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