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蛋白值(cp%)
中国鱼粉产量大约为386,000吨
氨基酸含量衡量鱼粉优劣
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时间、地点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全世界使用最广泛、营养价值 丰富而变异性又极大的蛋白质来源———鱼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不是每一种鱼粉营养都是均衡的,鱼粉营养的变异性甚至超过了玉米和大豆。因此,高蛋白的鱼粉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
近几十年来,禽类和猪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特别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鱼粉的用量持续增加,目前使用量几乎占到世界渔产量的一半。一些科学试验业已证明使用鱼粉有很多优点——促进饲料转化,提高日增重,增加产卵量,提高繁殖力以及奶牛奶产量等。
鱼粉丰富的营养和优良的消化利用率,使之在饲料工业中广泛地使用,特别是幼年动物饲料中,鱼粉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相当高,尤其是蛋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动物能够利用鱼粉中自然肽形式的氨基酸,这对改善饵料必需氨基酸的总体平衡十分有效。
参考值与实际值
当前的调查看,Degussa实验室收集了全球700多个鱼粉样品,调查包含了过去四年多所有生产使用样品的分析结果。“所有分析的样品”就意味这些样品中也包含了那些和鱼粉氨基酸的典型特征不相符,通常不被认为是鱼粉的样品。尽管这样处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颇,但更准确地代表了一些地方市场提供给饲料加工企业鱼粉的实际情况。有时“鱼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原料。
在分析的鱼粉样品中30%不知道准确的来源,这个比例相当高,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尤其是在一些蛋白饲料来源缺乏的国家。使用产地不清的鱼粉无疑会增加饲料配方的风险,造成饲料实际值和预定值不相符合。对饲料加工企业而言,无论过高或过低,这种不确定性风险都是很大的。
和其他饲用动物产品及其副产品相比,“真”鱼粉的氨基酸含量相对丰富,而且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也很高,变异系数也相对的低。
用鱼粉的实测值和参考值比较,不同地区样品就会呈现显著差异。丹麦鱼粉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695%,其次是智利(670%),秘鲁(656%)和中国(640%),而印度(461%)和印度尼西亚(536%)的鱼粉粗蛋白含量最低。其他国家的鱼粉粗蛋白含量在57%-62%之间。
粗蛋白的误导
粗蛋白通常被作为购买鱼粉,尤其是以单位蛋白定价原料的质量参数。然而,动物需要氨基酸,而不简单是粗蛋白或合成蛋白质。利用高蛋白水平饵料来确保适宜的氨基酸含量的配方模式现早已弃用,而且,这损失了没有用上氨基酸的蛋白质利润。
即便购买协议以粗蛋白作为指标的公司,许多营养学家现在也根据氨基酸含量来设计饲料配方。无论鱼粉还是其他蛋白源,氨基酸都比粗蛋白重要。
鱼粉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733%(占鱼粉粗蛋白含量)。仅有一些智利和秘鲁的鱼粉,赖氨酸含量超过了7%(占粗蛋白),丹麦、泰国、越南的鱼粉样品中赖氨酸粗蛋白含量也接近7%,这也表明其质量优良。尽管中国的鱼粉粗蛋白含量很高,但是其赖氨酸的含量较平均值低18%,这意味着其蛋白质量低于平均水平。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粉赖氨酸含量(占粗蛋白)也低于平均水平(20%)。
赖氨酸外的其他氨基酸
调查多个氨基酸特征才能了解鱼粉蛋白的实际质量。鱼粉蛋氨酸比例(占粗蛋白)和赖氨酸极为相似。智利、丹麦和秘鲁蛋氨酸含量最高,位于第一集团。中国鱼粉蛋氨酸含量极低。其他国家蛋氨酸与粗蛋白含量看上去有一定的相关性。
中国鱼粉蛋氨酸含量低可能是鱼粉加工企业采用不同来源的鱼,鱼不同部位和不同鱼副产品所致。当然,加工也是解释粗蛋白和蛋氨酸矛盾的原因。饲料原料中非蛋白氮也能导致高的蛋白含量而氨基酸水平并不高。
进一步审视其它必需氨基酸的值,就能对不同鱼粉的真正质量有更透彻地了解。例如,鱼粉中半胱氨酸的含量,第一集团情况与蛋氨酸情况完全相反。大多数国家和智利、丹麦、秘鲁一样半胱氨酸含量都低于1%。半胱氨酸含量低于1%和Degussa饲料成分氨基酸参考值基本一致。
相反,来自中国、印度尼亚西、马来西亚鱼粉中半胱氨酸的含量远远高于平均水平。问题来了,如何能造成如此高的半胱氨酸水平?事实上,没有太多的可能增加饲料中半胱氨酸的含量,只有羽毛粉和禽类副产品才含有高水平的半胱氨酸。
在分析的700个样品中超过10%半胱氨酸(占粗蛋白)含量高于14%,最高的达到了4%。大多数富含半胱氨酸的鱼粉来自中国和东南亚。
氨基酸平衡的差异至关重要。半胱氨酸含量高的鱼粉较标准质量鱼粉蛋氨酸低50%,赖氨酸低40%。如果营养学家在预定饲料配方中采用了错误的值,直接后果就是较低的动物生长性能。尽管鱼粉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仅是一小部分,但是鱼粉高的营养特性,使用不正确数据的后果很容易在随后所有反应生长性能的数据中追溯到。增重、饲料转化率、里脊肉量及其他参数都会因原料成分含量的错误假定,导致低水平氨基酸而遭受影响。
鱼粉粗蛋白的均值从46%到67%不等。大多数国家鱼粉粗蛋白的变异系数都低于10%。只有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粗蛋白的变异系数较智利、丹麦或秘鲁的鱼粉高5倍。进一步调查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所有国家鱼粉的变异系数都是粗蛋白变异系数的2倍甚至3倍。和其他国家相比,印度鱼粉赖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少,但蛋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最低。
鱼粉是必需氨基酸相当平衡的蛋白源。由于采用不同的鱼、不同加工部位和加工工艺生产鱼粉,可造成氨基酸质量有很大的差异。仅用粗蛋白水平(或CP)作为指标,并不能反映出蛋白的质量。因此,购买的决定指标应该是氨基酸的含量,而不是粗蛋白水平。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智利、丹麦和秘鲁鱼粉质量高,这些国家的鱼粉样品其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质量有很高的相关性。
背景资料介绍
鱼粉
fish meal
以经济价值较低的食用鱼类、水产动物及其加工废弃物(头、尾、内脏等)为原料制成的粉状或颗粒状水产品。20世纪以后,随着高产低值鱼类的产量增加和畜牧业发展对饲料需要量激增,鱼粉工业迅速发展。鱼粉一般含蛋白质60%~75%,脂肪6%~14%,灰分6%~18%,水分4%~12%。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尤为丰富。灰分中主要含丰富的钙和磷,较多的硒以及锌、碘、铁、铜、锰、钴等元素。鱼粉还富含维生素等。此外,一般认为还含有促进动物生长的未知生长因素,能加快畜、禽、鱼类和其他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和生产能力。鱼粉色泽因原料含脂量不同而异:多脂鱼类制成的称褐色鱼粉,少脂鱼类制成的称白色鱼粉。制造方法因榨取鱼油方式的不同而分干榨法和湿榨法两种。干榨法是将原料先加热干燥,再把经压榨除去鱼油后的榨饼粉碎即成。也可用溶剂萃取方法代替压榨法得到鱼油和鱼粉。适用于含脂量低的原料或小规模的生产。湿榨法应用于原料为多脂鱼类的场合,先将原料蒸煮、压榨除去水分和油脂后,再将所得榨饼破碎、加热干燥和粉碎制成。将压榨液分离去油脂,浓缩后和榨饼一起加工称全鱼粉,可提高产量20%。广义的鱼粉还包括食用鱼粉,通称浓缩鱼蛋白。
鱼粉是以全鱼或鱼下脚料(鱼头、鱼尾、鱼鳍、内脏等)为原料,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后制成的饲料。目前,全世界鱼粉产量约700万吨,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秘鲁、日本、美国等,同时,挪威、丹麦、南非、冰岛及泰国也是主要的鱼粉生产国。其中以智利、秘鲁产量最高。我国鱼粉工业起步晚,且多集中于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区。我国鱼粉使用量较高,进口鱼粉来自秘鲁。
一、营养特性:
鱼粉的营养价值因鱼种、加工方法和贮存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我国广泛使用的鱼粉是指以整鱼为原料制成的不残杂异物的纯鱼粉。
1、粗蛋白质
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从40%到70%不等。蛋白质品质好,生物学价值高;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很高;精氨酸含量相对较低;进口鱼粉赖氨酸含量可高达5%以上,国产鱼粉约3%-35%,氨基酸比例平衡。
2、热能
鱼粉不含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可利用能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鱼粉含粗脂肪5%-12%,一般在8%左右,不宜高于12%。粗脂肪含量过高,虽能值高,但容易氧化酸败而降低营养价值。粗灰分含量高也会降低能值。鱼粉一般含钙5%-7%,磷25%-35%,磷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利用率高。在粗脂肪含量合格的情况下,进口鱼粉的代谢能可达1172-1255MJ/㎏。国产鱼粉在不残杂,蛋白质含量在50%-55%时,代谢能为1025MJ/㎏或者更高。
3、维生素和矿物质
鱼粉富含B族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12,维生素B2为多。鱼粉还含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鱼粉中钙、磷含量很高,且比例适宜,所有磷都是可利用磷。微量元素中,铁含量高,可达1500-2000 mg /㎏,其次是锌、硒、锌含量达100 mg /㎏以上,硒含量为3-5 mg /㎏,并含有适量的砷。海产鱼的碘含量较高。
4、未知生长因子
鱼粉中含有可刺激动物生长发育的促生长因子,估计有4种或6种。
二、使用鱼粉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掺杂掺假问题
由于鱼粉价格较贵,所以目前市场鱼粉掺假现象比较严重,残杂物种类及其繁多,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硫酸铵、菜籽饼、棉籽饼、钙粉等,大多是廉价且消化利用率低的饲料。故在选购时应通过感官、显微镜检及分析化验等方法进行辨别。
2、盐分含量
鱼粉中盐含量不能过高,允许值各不相同,日本对出口鱼粉定为3%以下,美国规定为3%以上,7%以下。我国生产的鱼粉食盐过高,有的甚至达30%,这类鱼粉不能用做饲料。日粮中食盐过高,会导致食盐中毒,鸡最敏感。
3、 发霉变质及氧化酸败问题
鱼粉是高营养饲料,贮存过程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及容易发霉变质、腐败,甚至出现自燃现象,使配合饲料的质量下降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脂肪含量过高的鱼粉,贮存不当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极容易氧化生成醛、酸、酮等物质,变质发臭,适口性和品质显著降低。故鱼粉贮存时应隔绝空气,并贮存于干燥避光处。如添加抗氧化剂则效果更佳。
4、 添加量
幼龄畜禽日粮中鱼粉添加量应小于10%,成年畜禽小于5%,育肥猪后期日粮可不添加,以降低成本。
饲料磷的来源与种类
磷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矿物元素,它不但是骨骼组织的有效成分,而且是其它软组织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对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动物饲料中继蛋白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种最昂贵的饲料原料。鱼类具有从水中吸收磷的能力,但是其吸收量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有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吸收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0。因此饲料磷是鱼类生长发育所需磷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工饲养冷水性鱼类,鱼类可直接通过鳃从水中可以直接吸收钙,而绝大多数磷需要从饲料中获取。饲料中的磷主要有三个来源:动物性原料中的磷、植物性原料中的磷以及添加的无机磷。
在水产饲料配方中动物性原料中的磷含量比较高(如鱼粉可达15%-32%,肉骨粉可达35%-55%,肉粉可达39%),这些原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无机形式存在,其余部分与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成磷酸盐复合物。在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磷(肌醇六磷酸及其盐类),其含量达到植物总磷的60%以上。植酸磷是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贮藏形式,其利用率较低,植酸磷中的磷在植酸酶作用下游离出来才能供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中常通过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以满足鱼类对磷的营养需要,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等,其中磷酸盐的溶解度越高,则磷的利用率越高。
评定鱼类磷需要量的指标
饲料磷是鱼类磷营养的主要来源。当饲料中磷不足,使鱼类表现磷缺乏症状。饲料中磷过量,过高的磷会随着排泄物一起被排入养殖水体中,可能直接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给水产养殖和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同时,还会导致饲料的成本升高和饲用磷酸盐资源的短缺,饲料中过高的磷含量可能还不利于鱼体的生长。已有大量学者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饲料中精确磷含量的确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各养殖品种磷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生长性能指标
生长性能指标是判断磷需要量的比较灵敏的指标,主要包括增重率或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或饲料系数及存活率等方面。研究表明:饲料中磷水平对鱼类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黑线鳕鱼磷需要量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与饲料磷水平显著相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生长性能。虹鳟、奥利亚罗非鱼、鲤鱼的研究都主要是以生长性能为指标的进行评判的。
骨骼参数指标
骨骼参数是指反映鱼体骨骼发育情况的指标。主要以脊椎骨、鳃盖和鳞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无机成分(包括灰分、钙、磷等)含量来判定鱼类是否摄入了足够的磷。饲料中充足的磷含量对鱼体的骨骼系统正常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动物机体内有83%左右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当机体摄入磷不足时,会动用骨骼中的磷以维持机体血浆磷的稳定。骨骼参数能很好地反映钙和磷的沉积和动员,是常被用来估计鱼体内磷营养状况及评定磷需要量的指标参数。黑线鳕鱼、遮目鱼的研究都发现饲料磷水平会影响鱼体骨骼参数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一些血清指标如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旁腺素含量等指标可以用于估算鱼类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动物机体内存在着非常完备且有效维持血浆中钙磷浓度恒定的稳恒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体液与骨组织的交换而实现;由成骨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大小可以反应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简介反应机体钙磷代谢的状况。
机体营养成分指标
鱼类机体全鱼和肌肉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和钙磷含量也常常作为研究者估算钙和磷营养状况的指标。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磷水平影响鱼体脂肪含量,真鲷和黑线鲟上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评定鱼类磷需求量的标准很多,不同的评判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存在差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鱼类,其对磷的需求量都不尽相同。在进行磷需求量判断时应根据试验条件对磷元素的实际需要量各种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对处于生长期的幼鱼来说,确定磷适宜需要量时应以体增质量和骨骼参数为主要判定依据,从而确定磷的需要量,对于提高生产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水产动物养殖来说,应以生长指标为主要判定依据,充分考虑满足其最大生长的需求,从而确定磷元素的需要量。
不同鱼类的磷需求量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不同鱼类磷需求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磷需求量见表1。
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经过多年的研究攻关,半滑舌鳎人工育苗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地将育苗和养殖技术应用于生产。半滑舌鳎既可采用高投入的工厂化养殖,也可进行低成本的池塘养殖。半滑舌鳎由于是一个新开发的品种,而且是鳎类第一个人工养殖品种,现在南方北方对这条鱼都非常认可,市面价格可以卖到320元/Kg,如果这样计算,那么养一万条1Kg的半滑舌鳎,可以创产值300万元。
半滑舌鳎适应温度范围非常广,在3℃就可以越冬,在32℃可以渡夏,很适合中国大部分海区养殖,北到辽宁,南到福建、广东都可养殖。放苗密度一般8~10cm的400~150尾/m2,15~20cm的100~60尾/m2,25~30cm的35~20尾/m2,35~45cm的18~10尾/m2。在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常温海水养殖日换水量300~500%,夏季高温时日换水量为500~800%,冬天低温时日换水量可减少到200~300%,养殖过程每天清洗池底一次,一个月左右需要将鱼移到干净的池中养殖,清刷原池底和池壁,并用高锰酸钾消毒。由于半滑舌鳎觅食行动慢、摄食时间长,养成过程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而且不同体长的鱼要投喂不同的饲料,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经过2年体长可达到50cm以上,体重能达到1Kg以上,经济效益非常高,实践证明半滑舌鳎完全可以推广工厂化养殖。
由于半滑舌鳎活动少,鱼鳃鱼体上容易附着污物,因此要求水质清新,悬浮物少,水体要有一定的波动性,养殖池水体透明度在50cm,水深1m以上。池塘养殖放苗规格在8cm左右,15℃以上水温放苗较好。
池塘养殖技术
半滑舌鳎的伏底和附壁生活习性,腹面下方的摄食方式,决定了其不适宜于进行网箱养殖,只能进行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而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养殖两者相比较,半滑舌鳎更适合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由于水体大,养殖密度低,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饵料丰富,鱼体生长速度较快,投入产出比高,管理操作简单,容易被普通养殖户掌握,易于普及推广。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业的滑坡,许多虾池闲置废弃,通过对其进行改造处理,进行半滑舌鳎养殖,正逐渐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一、池塘条件
半滑舌鳎活动少,鱼鳃及鱼体上容易附着污物,影响正常生长。池塘水质要求清新,悬浮物少,水体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半滑舌鳎具有的伏底潜沙习性,要求池塘底质为沙底、岩礁底或泥沙底,沙泥底要求不是淤泥腐烂的底质,否则池底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当浓度过大时对鱼体造成伤害。不适宜半滑舌鳎的生长。
养殖池的地址选择,要求在生活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生产操作和生活安排。养殖池附近海区无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及有害物质存在。池塘靠近外海,进、排水方便及时。池底平坦,便于养成起捕收获。
养殖池水体透明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水质pH值稳定,借助抽水泵供水,养殖池水不需要太深,平时水深05米以上即可。半滑舌鳎高温生长快,较浅的水深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水中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盐度可在5-37,应接近周围海区海水,水的pH值范围为75-85。若发现水质过肥pH值不正常,水体透明度不足30厘米,可以通过换水来调节。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池的整理 每年在养殖鱼收获后,应将池水放干,清除池底沉积的淤泥及其他污物,修复加固堤坝、水闸门及防逃网。进水前1周左右,每667平方米用60-80千克生石灰或15千克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有害细菌、寄生虫等病害生物。2.池水培育 池塘放苗前通过培肥水质,培养池中的基础生物,如沙蚕、蜾蠃蜚、小型鱼类、甲壳类等。基础生物饵料丰富,放苗成活率高,苗种生长速度快,同时可以减少饲料投入,提高养殖效益。
半滑舌鳎喜较高温度,低水温摄食差,生长不良,15℃以上水温放苗较好。养殖池经过冬季的修整、消毒后,4月上旬可以进水、肥水培养底栖生物饵料。
二、鱼种放养
1.苗种质量和规格 半滑舌鳎的野生苗种极少,基本上为人工培育的苗种。由于半滑舌鳎体型细长,游动少,容易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池塘养殖苗种规格太小时成活率低。池塘养殖放苗规格要求全长在15厘米、体重在20克以上为宜。要求苗种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损伤、无病害、无畸形,摄食良好,伏底、附壁能力强。苗种全长、体重合格率应在90%以上,伤残率在5%以下。
2.苗种运输 由于半滑舌鳎伏底、附壁能力强,运输容器要求形状固定、内壁光滑,不宜使用帆布桶你多等易变形或内壁粗糙的容器。否则,运输水体颠簸时苗体容易受伤,导致养殖成活率下降。
运输用水水温、盐度可根据养殖池的水环境要求提前进行调节。苗种运输前应停食1天以上。目前,苗种运输主要采用泡沫箱内装塑料袋充氧运输,塑料袋容量一般为20升,装水l/4-l/3。袋内水温根据路途的远近和气温的情况而定,路途近、气温低时,可以用15℃-16℃的水温运苗;路途远、气温高时,要将水温降到11℃-12℃,装鱼苗后充足氧气,扎紧口,放入泡沫箱内,盖上盖,用胶带将泡沫箱封口。每袋可装15厘米的苗种80-100尾,可运输6-10小时的路程。气温高时,泡沫箱内、塑料袋外可放一些冰块,防止运输途中苗袋内水温升高。运输途中,注意保持平稳,防止剧烈颠簸,造成苗种受伤。
由于池塘养殖药浴消毒困难,苗种运回后,直接放入池塘养殖。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可在运输过程中用土霉素进行药浴消毒,浓度为2毫克/升。3.放苗 鱼苗放养时应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开中午强烈光照、大风和阴雨天气。
苗种运到池边后,向运苗容器中逐渐添加养殖池中的水,经过5-10分钟的水质过渡适应后,再将苗种放入池中。由于半滑舌鳎进入池后,立即伏底,若在一个地点放苗,放点周围的伏底密度过大,会有不良影响。所以,放苗时,应多选择几个点,使苗种能均匀分散池中,有利于尽快摄食,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放苗量根据鱼苗体长决定,一般8厘米~10厘米的400尾~150尾/平方米;15厘米~20厘米的100尾~60尾/平方米;25厘米~30厘米的35尾~20尾/平方米;35厘米~45厘米的18尾~10尾/平方米。也应视养殖条件而定,放苗密度以400-500尾/667米2为宜。如果换水条件好、饵料生物丰富的池塘,可以相应地增大养殖密度。如果换水条件差、饵料生物贫乏的池塘,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否则,半滑舌鳎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延长,发病死亡率增高,养殖效益差。
三、饲养管理
半滑舌鳎
1.水质管理 在北方冬季低温季节,池塘的水温低于3℃,半滑舌鳎难以在低温下存活,不适宜进行养殖,需要将鱼移入室内车间进行越冬保存。半滑舌鳎的池塘养殖,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水温季节。水质管理应随季节变化进行调整。夏季之前,水深可保持在05-1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换水量,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稳定。在夏季之后,要相对提高水位,水深保持在1米以上,有利于保持池塘水温,减少冷空气的降温影响。 在南方可以长年进行半滑舌塌的池塘养殖,只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尽量提高池塘的水位,增加水深,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温相对低一些,以利于安全度过高水温季节。
自然海区的水温比较稳定,夏季低于池塘水温,冬季高于池塘水温。进、排水条件好的池塘,可以利用增加换水量来进行池塘水温的调节。
2.饲料投喂 在养成过程中,以投喂硬颗粒饲料为主,辅助投喂饲料鱼。鱼苗入池后,稳定2-3天即可投喂。开始投喂饲料,以新鲜饲料鱼为主,将其切成碎块投喂,1周后可驯化投喂配合饲料。投饵量应根据吃食情况、天气及水质环境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鱼体总量的1%-2%。半滑舌鳎摄食分散,不集群争食,所以应尽量均匀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喂于一处,以免剩余饲料集中,腐烂变质恶化池底。应经常注意观察鱼体摄食情况、鱼饱胃程度和残饵情况,灵活控制投喂量。投饲量以稍有不足为宜,不能过量投喂,在水温低、摄食量少时,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质较差时也要少投。每日投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1次。每天在早晨日出前5-6时、傍晚4-5时定点投喂。饲料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不投喂腐败、变质、污染的饲料鱼。
3.日常管理 半滑舌鳎属暖温性鱼类,水温高生长代谢快,水质条件好,水中溶解氧含量高,有助于食物消化,提高摄食率。在水温适宜时,应尽量多换水。不仅改善水质,同时可以增加生物饵料,提高养殖效率。换水时间依据潮汐的时间合理安排。日常要进行巡塘观察,发现水色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大换水调节。要定时检查鱼体摄食情况,以便调节投食量。发现鱼行为表现不正常时,分析原因或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寻找对策;发现有病鱼时,及时将其捞出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每天要测量水温和气温,做好记录,以便及时了解气候环境的变化,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半滑舌鳎体形扁平,喜欢逆水流游动,进用水口有缝隙或防逃网有破洞时,鱼会随水流逃走,需要经常检查进用水口的防逃网是否有破损,网框周围是否有缝隙。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4.防病 池塘养鱼的鱼病防治,着重在预防。通过增加换水量,改善水质,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如泼洒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硫酸铜(05毫克/升)等。发现摄食状况下降时,及时投喂药饵。药饵土霉素添加量为02%-03%,5-7天为一疗程。
半滑舌鳎属于新的养殖品种,养殖过程中暂时还没有见到严重的病害流行,一般的细菌和寄生虫病害可参照石鲽的方法治疗。养殖过程中特有的病害为烂尾病和出血病。
(1)烂尾病
发病时间:在养殖全过程中均可发生。
主要症状:病鱼尾鳍腐烂、末端发白,伤口处皮肤、肌肉有血丝或炎症,然后逐渐向鱼体前部蔓延,甚至可以达体长的1/5-1/4。鱼体死亡不严重,摄食没有明显变化,当环境条件改善、饲料营养丰富时,糜烂部位可以自行痊愈。烂尾病的病因和病原不明,推测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条件,经常更换新水,提高饲料质量,丰富饲料营养成分。将病鱼捞出用5毫克/升土霉素药浴,预防伤口细菌感染。
(2)出血病
发病时间:在养殖全过程中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鳍条、皮肤、鳞下发红,鳍条增厚,体表不整洁,分泌粘液、附着许多污物严重时鱼体大面积发红,体表、鳍基出血。鱼不摄食,引起死亡。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条件,经常更换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00-150毫克/升,投喂02%-03%土霉素药饵,5-7天为一个疗程。
5、光照要求
半滑舌鳎喜欢弱光条件,晚上不开灯仍可凭嗅觉摄食。
半滑舌鳎
四、养成起捕半滑舌鳎潜沙、伏底能力强,生性胆小,容易受惊,受惊后乱窜游动,用手很难抓到。采取单一的放水或拉网起捕难以捕尽,而且对鱼伤害大。养成起捕主要是采用放水和拉网结合的方法,先将池塘水位排低,通过拉网将鱼集中后,人工用抄网可以起捕池塘中的大部分鱼,剩余的少量鱼,再将池塘的水排干,捕捞人员穿着水裤进入池中,用抄网将鱼起捕,放入盛鱼的容器。
起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晴朗的好天气进行操作,否则雨天路滑车辆难以行使,寒流来时气温过低,容易冻伤鱼体;②池塘养殖面积大,大池子1天起捕不完时,间歇期间注意进水、换水,防止鱼体因水质败坏死亡;③由于半滑舌鳎潜沙时,只露出两只眼睛,起捕时池水浑浊,看不清鱼体,起捕人员行走要小心,以免将鱼踩伤、踩死。
与中国对虾池塘混养技术
在半滑舌鳎养殖池中适当混养中国对虾,对虾可摄食鱼的残食,既节省饵料又改善池底环境,并可取得鱼、虾双丰收的成效,具有广阔的前景。
1养殖池的选择
11水源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盐度在15‰~34‰。
12养殖池条件
进排水渠道分开,避免养殖用水污染;池塘无渗漏,池塘底质为沙底、沙泥底或泥沙底质为佳,利于鱼伏底潜沙。养殖池的规格以3~10亩为佳,也可利用现有的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养殖池形状以长方形或长条形、平均水深以12m以上为好,设进排水闸门,进排水要流畅,排水时能将池水迅速全部排干。
2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21池子的整理
苗种放养前需对池底翻耕、曝晒、整修;池底进排水沟要流畅,最后要反复冲洗池底。
22消毒除害
苗种放养前需对养殖池进行除害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用量一般为350~400mg/L水)、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的,用量一般为50~60mg/L)、二氧化氯(一般用量为1mg/L)、茶籽饼(15~25mg/L)。
23进水、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放苗前10~15d,用60~80目的筛绢网过滤进水50~60cm,施肥培养饵料生物。肥料可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选择使用,使用无机肥,一般用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一般施氮肥2~5mg/L、磷肥02~05mg/L;使用有机肥,用经发酵消毒好的鸡或猪、羊、牛等粪类,一般100~200mg/L水,以培养池内的浮游生物,如沙蚕、蜾赢蜚、枝脚类、桡足类等动物性生物饵料,使鱼、虾苗种一下池塘就能摄食到适口、营养丰富的饵料。施肥肥水是提高放养苗种的成活率、促进生长、减少饵料投入、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施肥使池内水色呈现黄绿色和黄褐色,并根据池内的水色情况适量加注新水或追肥。
3苗种的放养
31半滑舌鳎鱼种的放养
311鱼种的来源人工培育的鱼种或天然海区捕获的鱼种。
312鱼种的质量要求体质健壮、体色正常、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无畸形、摄食良好、伏底伏壁能力强、全长10cm以上;对天然海区捕获的鱼种,要在室内育苗池或养成池内进行人工驯化、饲养,经过人工驯化、饲养一段时间(一般需要驯养20~30d)后放养。
313鱼种放养的时间及条件在山东沿海地区,放养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池水水温须持续稳定在14℃以上、水深50~60cm、透明度30~40cm。
314鱼种的消毒与放养鱼种放养前必须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以防鱼种带病入池。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常用的药物、用量及药浴时间有:40~50mg/L的PVP-I(含有效碘10%)15~20min;15~20mg/L的高锰酸钾5~10min;025~03mg/L的甲醛15~20min;药浴的浓度和时间,须要根据鱼种的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而灵活掌握,以舌鳎鱼种出现严重应激为度。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快、轻、防止鱼体受到损伤,一次药浴的数量不宜太多。
鱼种的放养,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鱼种的入水地点应选在向阳背风处,将盛鱼种的容器倾斜于养殖池水中,让鱼种自行游于池塘中。
315鱼种的放养密度放养全长10cm以上的鱼种,密度以800~1000尾/亩为宜。
32中国对虾苗的放养
321虾苗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人工培育的虾苗。
322虾苗的质量要求活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鲜嫩、体表光滑、无外伤、无携带病菌或病的健康虾苗,全长1cm以上。
323虾苗放养的时间及条件虾苗的放苗时间,山东沿海地区一般在5~6月;池水水温须持续稳定在16℃以上,养殖池水与育苗池水的盐度、温度差不应超过5,养殖池水pH值78~86、气候适宜、无大风、无暴雨、无寒流。放苗点应选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切忌迎风放苗,避免在浅水或闸门附近放苗。
324虾苗放养的密度放养全长1cm以上的虾苗,密度以2000~3000尾/亩为宜。
4饲养管理
41水质管理
半滑舌鳎与中国对虾在北方的池塘混养,主要是利用春季到秋季的高温季节。水质的管理应随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夏季之前,水深1m左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换水量,保持池塘水质清新、稳定。在夏季之后,要使池塘水位达到最高,有利于保持池塘水温,减少冷空气的降温影响。
在南方可以长年进行半滑舌鳎与中国对虾的池塘混养,只是在夏季高温的季节,尽量提高池塘水位,增加水深,早晚加注新水,保持池塘底部的水温相对低一些,以利于养殖的鱼、虾能安全度过高水温季节。
42饲料的投喂
在养成过程中,以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为主,辅助投喂新鲜的饲料鱼,如玉筋鱼、青鳞鱼等。鱼、虾苗种入池后,稳定2~3日即可投喂。开始投喂饲料,以新鲜的小鱼为主,将其切成碎快投喂,15~20日后,即可驯化投喂颗粒配合饲料。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虾的吃食情况、天气、水质环境情况而进行适当调整。前期投饵量,一般为鱼虾体重的5%~8%;后期,为鱼虾体重的2%~3%。半滑舌鳎摄食分散,应尽量均匀分散投喂,不要集中投喂一处,以免残饵集中,腐烂变质恶化池底。要经常观察鱼、虾摄食及饱胃程度和残饵的多少情况,灵活控制饵料的投喂量。每日投饵2次,早6∶00~7∶00,傍晚16∶00~17∶00。投喂的饵料一定要保证质量。
43日常管理
431加强对养殖池水环境的检测及管理定期检测海水盐度、化学耗氧量、赤潮生物量、饵料生物的组成及密度等。对水质的管理采取勤检查、勤观察,根据水质的情况及时排放老水,加注新水,有效地改善水质条件。
432坚持巡池每日早、中、晚要进行巡池,观察鱼、虾的动态、池水的变化情况等,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3定期测量鱼、虾的生长情况每15日用网具随机取样鱼20~30尾、对虾50~100尾,检查其摄食、测量其全长、体长,分析其生长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管理措施。
434加强日常管理日常工作要细心操作,防止鱼、虾身体受伤;注意养殖池的环境卫生,勤捞池中杂藻,勤除池边杂草;若发现有病鱼、病虾或死鱼、死虾,要及时捞出,检查、分析病、死因后,集中统一销毁,并根据病情的轻重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严重时要将发病的鱼、虾池子与其它池子隔离。
5病害的防治
对鱼、虾病的防治着重在于预防。一是通过增加换水量、增加溶氧量、施肥、追肥、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如泼洒生石灰、漂白粉、过氧化钙等)等一系列生态防病措施,为鱼、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使鱼、虾不发病或少发病;二是投喂优质的配合饵料并定期投喂添加多维素类、多糖类、大蒜素、海藻粉、鱼肝油等成分的配合饵料,以增强鱼、虾的抗病力,有效地预防病害的侵袭。
6收获
61收获时间
收获时间要根据市场要求、价格以及对鱼虾规格、健康状况、潮汐情况、水温变化等灵活确定。一般情况下,要在水温下降到12℃以前,将鱼虾出池完毕。鱼可以移到室内暂养,达到规格的,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出售,达不到规格的可在室内继续养成。
62养殖规格
鱼、虾经过150~180d的养殖,半滑舌鳎一般个体体重可达300g以上,成活率可达60%以上;中国对虾平均体重可达35g以上,成活率可达25%以上。
63收获方法
鱼可采用地笼网、对虾可采用罾网,能收获80%以上,最后可采取闸门挂网放水收获剩余的鱼虾。不管用什么方法收获,都要操作仔细,避免鱼、虾身体受伤,保证有高的成活率。
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对半滑舌鳎幼鱼影响
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础饲料中添加0、10、50、150、450和1 500mg/kg的维生素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形式),制成6种实验饲料,分别对初始体质量为(4.21±0.02)g(实验Ⅰ)、(116.93±0.91)g(实验Ⅱ)2个规格各6组半滑舌鳎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分别60尾(实验Ⅰ)、18尾(实验Ⅱ),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生长和组织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Ⅰ中,半滑舌鳎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肾脏、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超过50mg/kg时,随添加量增加肝脏、肾脏、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半滑舌鳎幼鱼基础饲料中无需添加额外的维生素C即可满足幼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进行饲料配制,首先需了解各原料的消化利用率。以三氧化二铬为指示剂测定青鱼鱼种对14种常用饲料的消化率,发现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与总消化率呈明显的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蛋白质消化率呈抛物线相关,当蛋白质在35%~40%时,蛋白质消化率最高。
二、低鱼粉降成本
青鱼为肉食性鱼类,在初期研究的饲料配方中常采用较高含量鱼粉,但近年来鱼粉资源紧张,价格昂贵,以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替代25% 、50% 、75% 、100%的鱼粉(基础饲料鱼粉含量26.36%),饲喂体重132 g青鱼鱼种,发现豆粕、菜粕替代25%、50%鱼粉组的鱼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替代75%鱼粉后,鱼体生长性能显著下降。
以体重577 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以双低菜粕分别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的豆粕,发现当双低菜粕含量大于11%时,青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认为青鱼幼鱼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以不超过11%为宜。
以豆粕等蛋白替代鱼粉用量,配制鱼粉为30%、25%、20%、15%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59 g的青鱼鱼种8周,发现豆粕替代鱼粉用量的1/3时(即20%鱼粉组),鱼体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但当豆粕替代鱼粉用量的1/2时(即15%鱼粉组),增重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加。
以棉粕替代豆粕饲养青鱼,当棉粕用量30%时,对青鱼生长并无不利影响,但当棉粕用量达40%后,青鱼生长性能显著降低。
实际上,近年来由于鱼粉、豆粕等优质动植物蛋白源的价格高涨,棉粕和菜粕在青鱼饲料中的用量大增,其安全用量和合理使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硬颗粒饲料
青鱼成鱼饲料的原料粉碎粒度需通过40目筛,鱼苗、鱼种饲料的粉碎粒度要求更高,应以通过60目为宜;调质温度为90℃左右,温度较低,糊化效果不好,影响颗粒的水中稳定性;温度过高,对提高饲料稳定性不明显,且过高温度会加速对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破坏。调质时间以2 min左右为宜,通常采用二道或三道调质器。通过充分的调质、制粒及后熟化过程后,淀粉的熟化度可达50%~60%以上,所生产的颗粒饲料具有良好的水中稳定性。
对青鱼的消化生理及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有关问题给予讨论。
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为肉食性鱼类,传统饲养青鱼的饵料主要为贝类 (螺、黄蚬等);然而,进入 20世纪 8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域污染逐年加剧,致使天然贝类资源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青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不少学者开展了有关青鱼营养学和饲料学方面的研究,“六五
青鱼
”、“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都取得了成功。但 目前在青鱼饲料应用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青鱼的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青鱼饲料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1 消化生理
青鱼的体态特征
为了加强配合饲料养鱼 的效果,必须考虑到饲料中营养成份是否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不 同鱼类对所摄取饲料的营养物质有不同的消化能力。因此。了解有关青鱼消化生理的特点,对于提高配合饲料养殖青鱼的产量就显得尤 为重要 。
王道尊等…测定了青鱼鱼种对鱼油(马面鱿 鱼油)、牛油、豆油和玉米油的消化率,分别为 81.06% 、77.40%、 80.32% 和 89.72% ,认为青鱼对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的脂肪源饲料消化率都很高,达 81%一89% ;同时,他们还发现消化率最低的牛油组生长效果仅次于鱼油,显示了较高的营养作用,而消化率最高的玉米油组生长效果却最差,这可能与不同脂肪源饲料在体 内分配过程中。为生长所利用的效率不同有关。
刘玉良等以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剂测定了青鱼鱼种对 l4种 常用饲料的表观总消化率 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并测算了总能、能量·蛋 白比(c/P)以及可消化能(D/E)。结果发现,在水温 25~28℃的试验条件下。青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 以下特点: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与总消化率呈明显 的负相关;②粗蛋白含量与蛋白质消化率呈抛物线相关,当蛋白质在 35%~40% 时。蛋白质消化率最高;③青鱼对脂肪 的消化率很高。达 90%以上;④青鱼对碳水化合物具一定的消化能力。
2 营养需求
2.1 蛋白质营养
杨国华等[3]采用酪蛋 白梯度法,求得青鱼夏 花饲料的最适蛋白质需要量为 41%,并根据试验结果提 出 2龄青鱼和老 口青鱼的应用饵料中蛋 白质 含量为 33% 和28% 是适当的。王道尊在相关研究 中表 明,青鱼鱼种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 29.54%一40.85% 。戴祥庆等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蛋白源,以体重 3.5g的青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其饲料中的最适能量蛋 白比,结果表明,青鱼鱼种 配合饲料中的蛋 白质含量 35% ~40% 为宜。所以一般认为,青鱼对蛋 白质的需要量在夏花阶段为 40% ,鱼种 阶段 为 35% ,食 用鱼阶段 为 30% 。
青鱼同其它淡水鱼类一样。10种必需氨基酸为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1e)、亮氨酸(Leu)、精氨酸( )、组氨酸(His)、苯氨酸(Phe)、缬氨酸(Va1)、苏氨酸(Thr),其需要量如表 2。蒋艾 青等在青鱼饲料中添加 0.2% 的组氨酸(试验 饲料中粗蛋白为 43.31%),表明青鱼饲料添加组氨酸可以提高青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减少青鱼养殖成本 ;并且试验组(添加 0.2% 组基酸)鱼 肉品质高于对照组(不另加组氨酸),而且营养价值高,对无机物转化率高,表明了组氨酸能促进青鱼对各种营养物质均衡有效地吸收。
巨大青鱼
2.2 碳水化台物(糖类)营养
鱼类是天生的糖尿病体质。对糖的利用率不高。由于青鱼属于 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率就更加有限了。然而,糖类是鱼类的生长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也是 3种可供能量营养物质中最经济的1种。
王道尊等报道了饲料中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指出饲料中糖含量对肝糖含量有直接的影响,呈线形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4.1755十0.4756 (r=0.9541);饲料中蛋白质和糖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当蛋 白质含量为 37.0%~43.3% 、糖含量为 9.5%~18.6%时。青鱼鱼种生长最快;饲料中糖含量过高会使青鱼对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当饲料中糖含量在 30% 以下时,蛋 白质消化率大约保持在 92.0%左右,而当糖含量上升到43%时,蛋白质消化率反而降低到 86.4% 。综合这些关系和结果,王道尊等认为青鱼鱼种配合饲料中,当蛋 白质含量 为 3O%~41% 时。添加 20% 左右的糖较为台适。杨国华初步试验则认为 ,饲料中糖含量为 30% 时青鱼生长最好 在 25%~3O% 的范围内均获得相对理想的生长效果,并建议青鱼鱼种、1冬龄鱼种和食用鱼饲料中的糖类适宜含量分别为 30% 、35% 、35% 。周文玉等通过研究提出青鱼饲料中糖的适宜量为 25%-35%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年青鱼鱼种、2龄青鱼鱼种和食用鱼饲料中可消化糖类的适宜含量分别 为 30% 、30% 和 35% 。
虽然鱼类自身不具备纤维素分解酶,不能直接利用粗纤维,但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对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是必需的,并且从饲料生产的角度讲,在饲料中适当配以纤维原料有助于降低饲料成本,拓宽饲料来源。上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24%)或不含粗纤维时,青鱼生长速度均不理想,且饲料 系数高,蛋白质效率下降;当纤维素含量为 8% 或 16%时,青鱼均可表现出良好的生长速度,其中8% 纤维素组具有较低的饲料系数和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因此,建议青鱼饲料中纤维索含量以不高于 8% 为宜。
2.3脂类营养
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薰不但可 以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还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王道尊等以马面鲀鱼油为脂肪源,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得出 2龄青鱼鱼种和当年青鱼鱼种对脂肪需要量的最佳点分别为 62% 和6.7%;当饲料脂肪含量在 3% 以下或 8% 以上时,青鱼均表现出鱼体消瘦、生长不良和增重率下降。因此认为青鱼鱼种饲料中脂肪最佳需要量为 6.5% 。鉴于成鱼阶段对脂肪的需要量低,建议 1冬龄鱼种和成鱼饲料中脂肪含量分别以 6.0% 和 4.5% 左 右为 宜。
王道尊等以马面鲀鱼油、牛油、豆油、玉米油为脂肪源 配制脂肪含 量 为 7% 的 4种饲 料。饲喂 l龄青鱼 种,结果发现添加鱼油组的青鱼增重效果最佳。牛油组优于豆油组和玉米油组。不同脂肪源作用效果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含的必需脂肪酸不同。一般认为淡水鱼类的必需脂肪酸有 4种 :亚油酸(18:2n一6)、亚麻酸(18:3n一3)、二十碳五烯酸(20:5n一3)和二十 二碳穴烯酸 (22:6n一3)。王道尊等进行了必需脂肪酸对青鱼生长影响的初步观察,发现当饲料 中缺乏脂肪 (无脂肪组)或缺乏必需脂肪酸(仅添加 5% 月桂酸)时,均表现出眼球突出、竖鳞、体色变黑、鳍充血和死亡率较高等现象 ;添加 6% 鱼油组青鱼 的增重效果最佳 ;单一添加 1% 亚油酸或 1%亚麻酸,生长情况良好;而添加 1% 亚油酸 十2% 亚麻酸,或 2% 亚油酸 十1%亚麻酸,或 1%花生四烯酸(20:4n一6)时。对改善青鱼的生长效果均不理想。
2.4 能量营养
有关青鱼能量需求的研究不多。戴祥庆等以酪蛋自和明胶作为蛋白源,配置成蛋白质含量为 35% ~40%的实验饲料,用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等作为评定指标,得出青鱼鱼种配合饲料中总能 (GE)为 13 377~15 288 kJ/kg,能蛋比(C/P)为 38.2 kJ/g是适宜的;王道尊等以精制配合饲料投喂青鱼夏花鱼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青鱼配合饲料 中可消化能 (DE)的适宜需求量为14 592.0~16 426,2kJ,最适能蛋比(DE/P)为 41.034一49.560 kJ/g。
2.5 维生素营养
有关青鱼对各种维生素 的需要量还缺乏 系统的研究。王道尊等通过研究表明,青鱼对 VC一2一硫酸酯(AAS)利用率很低。即便饲料中添加 AAS达 2 083.3 mg/kg(含 VC 1 000 mg/kg),青鱼仍表现出体表出血、脊柱侧弯等 VC缺乏症状。冷向军等采用 VC一2一多聚磷酸酯(LAPP)和包膜 vc(CAA)为 VC的来源。通过试验得 出鱼种饲料中 VC适宜添加量为 200 zI kg(VC一2一多聚磷酸酯)或400 mg/kg(包膜 VC)。
李军等用去维生素酪蛋白和明胶作饲料蛋白源,以青鱼小规格鱼种为研究对象,在 l1个试验饲料中每组缺1种水溶性维生素,并以不缺乏维生素的完全饲料作为对照组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对青鱼的生长具有较为严重影响的维生素依次为:氯化胆碱、泛酸钙、生物素、肌醇、烟酸、VC和VB2;而叶酸、VBIz、Ⅶ 6影响较弱;Ⅶ l几乎无影响。对试验鱼 死亡率有影 响的维生 素依 次为:VB6、VC、VB2、肌醇、生物素、烟酸。上海研究所建议应用于青鱼维生素的配方如表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胆碱、肌醇、烟酸、生物素、泛酸、VB6、VC、VB2等对青鱼种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6 矿物质营养
石文雷等对青鱼配合饲料中5种矿物元素的适宜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含量为 0.57% ,钙为068% ,镁为 0.06% ,铁为41 mg/kg,锌为92 mg/kg。 汤 峥 嵘 等研 究 表 明,青 鱼 对 钙、磷的需要量分别为 0.58% ~ 0.78%、0.42%~0.62% (水 中 古 钙、磷为 39.1mg/kg和 0.005 mg/kg)。冷向军等通过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 4.5g/t的铜可以满足青鱼鱼种和青鱼夏花的对铜的需要。上海水产研究所在饲养青鱼时使用的无机盐配方效果良好[ 胡;王道尊等结合有关资料,配制 T 4% 添加量的无机盐添加剂用于养殖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配方组成见表 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