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双孢菇的黑色斑点怎么办?

求助:双孢菇的黑色斑点怎么办?,第1张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可能是双孢菇疣孢霉病或细菌性斑点病。现给出这两种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湿泡病或疣孢霉病: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病害。此病不侵染菌丝体,但能侵染菌索、原基和子实体生长的各个时期。如蘑菇在出菇初期被疣孢霉侵染,将失去第一潮菇的产量或更多。尤其在早秋抢早播种、温度偏高、湿度偏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此病。同时在春菇缺乏精心管理的菇床上,常可见到被侵染的畸型菇体。

1、症状:湿泡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一团团畸型的蘑菇组织。发病初期,菇体呈白色绒毛状,但随着菇体增长而逐步腐烂而变褐。这些畸型组织称为“硬皮马勃状团块”,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在湿度大、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病组织会产生琥珀色至深褐色小液滴。然后细菌侵入,团块腐烂、发臭而污染整个菇房。在菇体成长的后期被侵染,只在菇柄基部发病,基部变成褐色,并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菌盖发病出现褐色病斑。

2、发病规律:病原菌来源于土壤,是一种土壤菌,病原菌能产生两种孢子:一种是单细胞,壁薄,寿命较短的分生孢子;另一种是双细胞侧生厚垣孢子。这种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以上。若覆土材料未处理干净,覆土后,经浇水,孢子迅速萌发,随水流而传播发病。疣孢霉孢子萌发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30°C之间,在20°C时孢子产生量最大,10°C时生长极为缓慢,35°C时不能生长,45°C下处理45秒,不能恢复生长。疣孢霉喜酸性土壤,在土壤PH值达12时不能生长。已发过病的菇房中的床架、地面、墙缝中存在大量的厚垣孢子。当新一季蘑菇发菌出菇时,这些孢子萌发,成为菇房内的初侵染的病原菌。疣孢霉病害是初秋的主要病害之一。

3、防治方法:

(1)、菇房消毒:所有的蘑菇菌株都易感染疣孢霉病菌,老菇房的层架、地面、墙面的空隙等地都能隐藏大量的病菌孢子,当新料进房,温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形成新的污染源。因此,及时清除废料、冲刷菇房,密闭薰蒸、干燥通风都是很有必要的消毒程序。薰蒸药剂可用于甲醛和高锰酸钾薰蒸,也可选用过氧乙酸薰蒸。长久性菇房架子宜用铁架和塑料网布等无机性材料,消除杂菌的营养来源,也易于冲洗、晾晒。

(2)、土壤处理:疣孢霉来自于土壤,因此清除土壤中的病原菌是防治疣孢霉的最有效措施。对于老病区,在取土时要注意土壤的无污染性。土壤处理的具体程序为:选择表土层30公分以下的土,土壤摊开,表面撒上石灰并及时翻晒干。在离覆土前10-15天,将覆土材料用10%福尔马林浇上再闷2天,然后掀开通气,让甲醛味散尽。在覆土时再用多菇丰1000倍,或者50%多菌灵800倍喷雾,将土喷至半干半潮时即可使用。

(3)、出菇期防治:在出菇前期和菇蕾发生期,注意检查菇床面上的菌丝。若有发现小堆白色绒状物,或有褐色水珠渗出,说明疣孢霉菌开始为害,即要用药防治。可在用药前一天停止浇水,并在为害处撒上食盐,再用多菇丰1000倍,每米²1-2kg药液喷雾,喷后停止浇水一天,相隔4-5天后再喷一次,或是采过菇施用,共用药3次左右,每次可选用不同的药剂。如多菌灵或施保功,或是代森锰锌。经过处理,可有效地控制住病害发生程度。

(4)、保持菇房通风,适当降低温度和湿度,减少温差,都能有效减少疣孢霉的为害程度。

细菌性斑点病或褐斑病

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又名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麻脸病,是蘑菇生产上的常见病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发病和流行,严重影响了品质和产量。

1、病原菌与症状

斑点病是由一种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水源和培养料中的托拉斯假单孢杆菌引起发病。此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菌盖表面发生暗褐色小区或病斑。发病初期颜色较浅淡,逐渐发展为暗褐色病斑。严重的导致菇体畸形,菌盖上发生斑点症状的地方会裂开。有时菌柄可发病。菌盖症状分布的部分通常都是菌盖上水份保持较长久的部分。在长期潮湿的状况下,其组织抗性降低而导致细菌侵入发病。

在出菇阶段的温度范围内,引发斑点病的重要因素是湿度。当菇房内湿度超过90%,加上通气不够,凝聚在菇盖上的水份得不到及时蒸发,就极易引起细菌侵入而发病。病原菌一旦在蘑菇上蔓延,使得覆土里细菌数量超过临界水平时,大量的蘑菇就会得病。

1、防治方法:

(1)、适当降低菇场内湿度,加大通风量,是减少细菌性病害的有效方法。

(2)、药剂防治:当出现病状要及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选用对细菌防效较好的药剂,如:菌毒清1000倍、菇菌清300-500倍,施药前后菇床停水一天,用药量每米²用药液量100-150kg。间隔3-4天再用药,连续用3天以上,能有效地控制住病害的蔓延和发展。

(3)、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保持菇场清洁干净。

(1)为害状况

线虫侵染双孢菇菌床后,由于菌丝细胞被不断破坏,菌丝变得稀疏、黏稠,培养料渐渐潮湿、发黑,常成片下陷,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散发。蘑菇产量慢慢减少,菇床表面枯死的原基不断增加,渐渐扩展为裸区(无菇区)。线虫的存在是培养基不合格的标志。

减产程度取决于最初侵染的时间和程度。如发生早、线虫数量多,则足以毁掉全部菌丝,使栽培完全失败。而后,细菌的作用使受侵染的培养料发黑而又潮湿。但在接近出菇末期的后期侵染,只会造成少量减产,而菇农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2)形态分类

线虫白色透明,圆筒形或线形,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一类微小的低等动物,属无脊椎的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国内已报道的有15种,其中常见的有6种(图5-6),尤以居肥滑刃线虫、噬菌丝茎线虫与菌丝腐败拟滑刃线虫为害为重。

图5-6 蘑菇小杆线虫

(3)侵染途径

线虫在潮湿透气的环境里随处可见——土壤、厩肥、秸秆、污水……其生存能力强,能借助多种媒介和不同途径进入菇房。一条成熟的雌虫能产卵1500~3000粒,数周内增殖10万倍。低温下线虫不活泼或不活动,干旱或环境不利时,呈假死状态,休眠潜伏几年。线虫不耐高温,45℃下5分钟即死亡。

(4)防治措施

①播种前,利用温度和药物把培养料及菇棚内的虫源彻底杀灭。按前后两次发酵规程严格把好发酵关,务必达到堆温和温度的时间;翻堆时要均,料的含水量不要过大。后发酵要严格按升温、保温和降温三个阶段进行操作,不留死角;用蒸汽升温是理想的。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如老菇房可用磷化铝或甲基溴密封熏蒸,旧床架可用3%的甲醛液或05%~1%的二甲醇液喷雾或浸泡处理,或用沸水、蒸汽处理。

②覆土处理。选择的覆土先暴晒。如覆土里疑有线虫,应用威百亩500毫升/米3或甲基溴、福尔马林密封熏蒸或通蒸汽杀灭。

③菇棚。排水条件要好;老棚在投料前,地表要充分用日光暴晒;栽培期间最好每隔15~20天,用025千克/米3的石灰粉拌少量沙土对土表进行普撒处理。

④用水。不要与染病菇区使用同一水源,管理用水可用适量硫酸铝(明矾)沉淀净化,也可按每吨水加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025千克或生石灰10千克净化。

⑤提前出菇,减少损失。线虫发生区要促使蘑菇早出菇,保证前期产量,缩短出菇时间。

⑥严格保持菇棚内外卫生;及时清除病菇、病料,染过病的器具要严格消毒。

⑦栽培防治与化学防治。线虫一旦为害,完全防治是困难的,除把虫害区的培养料清理掉外,别无他法。发生后要尽可能降温、停水干燥,抑制线虫繁殖,并隔离线虫病区。播种后,要密切注意菇床的线虫为害动态,一经发现,即施药除灭。对轻度危害,可用3%~5%甲醛液或01%辛硫磷500倍液、5%食盐水或1%~2%石灰水喷洒控制。子实体上线虫可用1%冰醋酸、25%米醋或01%~02%的碘化钾等溶液喷洒控制。

⑧彻底清理,防止循环侵染。出菇结束,把废料全部清出菇场(棚、房),并使培养料、菇箱或菇架全部达到有效的蒸煮处理温度,否则会对下次栽培造成麻烦。

蘑菇和豆浆可以一起食用,两者所含成分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和豆浆相克食物和注意事项

豆浆冲鸡蛋:会阻碍蛋白质的分解。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容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结合,产生一种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因而失去营养价值,故避免与鸡蛋同食。

豆浆和蜂蜜:豆浆中的蛋白质比牛奶还要高,与蜂蜜冲对,会产生变性沉淀物,不能被人体吸收。

豆浆和药物:药物会破坏豆浆的营养成分或影响药物的效果。

豆浆和红糖:红糖中的有机酸会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物,故避免同红糖饮用,而白糖则无此现象。

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如煮不透,人喝了会呕吐、腹泻;

豆浆忌装保温瓶,因为豆浆中的豆筋能除掉保温瓶中的污垢,时间长了,溶有水垢的豆浆会繁殖细菌,使豆浆变质;

喝豆浆太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症状;

不能用豆浆代替牛奶喂婴儿;

锈斑病又叫细菌斑点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蘑菇感病后,菌盖上长出褐色斑点,病斑边缘整齐,中间凹陷,斑点干后,菌盖裂开形成不对称子实体。菌柄感病后,形成纵向的凹斑。病原通过覆土、水、空气和昆虫传播。菇房温度在15℃以上、空气湿度在85%以上时,易发生锈斑病,尤其是菌盖表面长期积水,发病更为严重。

防治锈斑病除采用常规的综合防治措施外,当发现菇床上有斑点时,要立即停止喷水,摘除病菇,并将其带至远离菇房处销毁。同时菇房要加强通风,使菇房内的空气湿度降为85%,并用漂白粉600倍液,或链霉素100~200PPm,或5%的石灰水喷洒床面及地面,防治效果较好。

  关于种苹菇: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品种的最适范围,这更是重中之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平菇生产的成功与优质高产,关键在于水。料内水多则含氧量少,不利菌丝生长,水少则营养分解困难,不利出菇。发菌期基质含水量为65%,出菇期含水量达到68%~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时,长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泽鲜艳品质好。空气是控制平菇菌丝长速和菇体质最的“试金石”,发菌期和出菇期料内氧气充足,室内空气新鲜,菌丝体和子实体便生长旺盛,长速快,产量高,质量好。同时,空气也可对原基分化取到调控作用,对料内减少供氧有利于分期定时出菇。适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调剂菇体的色泽及产品质量。pH值是影响平菇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发菌期pH值在7~7.5时,既可以满足菌丝生长,又可抑制杂菌发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为宜。由此可见,综合调节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管理技巧灵活应变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重点。”管理的技巧在于应变灵活。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必须抓住管理重点,明确主要矛盾,当严则严,当活则活。如培养料的营养比例,基质含水量,消毒灭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温度控制,出菇期的水分管理等工作,一定要严而又严,不能有丝毫马虎,稍有疏忽,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

  平菇管理万变不离其中,重点离不开“温、湿、气”三要素。在温度管理中严禁一个“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个“多”字,空气管理中牢记一个“畅”字。只要把温、湿、气三者关系灵活应用,把握准确,夺取高产便十拿九稳。

  双孢菇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1、原料及配方

  栽培双孢菇的原料主要是稻草、大麦草、小麦草和家畜粪,最近报道也有用玉米秆和玉米芯栽培的。按100平方米投料计算,常用的几种配方是:

  (1)、麦(稻)草1500公斤、牛粪150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2)、玉米秆1600公斤(铡成3cm长的段 )、干粪(牛、马、鸡、羊粪)1600公斤,石膏粉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30公斤,尿素15公斤、添加剂15公斤,发酵剂10公斤。

  2、堆制发酵

  提前将草和粪分别预湿,堆放2-3天。

  底层先等距离横放几根木棒,然后铺宽15m,厚03m,长度不限预湿的麦草,其上铺一层厚3—5cm的粪层,再按上法依次铺草、铺粪。从第4层开始,每铺完一层浇一次水,浇水量随层次的加高而加大,当料堆到80—90cm高时,再均匀横放几根木棒,上面继续铺料加水。一般料堆高度以15m为宜,上下垂直,堆顶应为鱼脊背形。料堆结束后,上面盖棚膜,防雨增温。待料堆蹋实后,抽出所有木棒,洞孔做为通气孔。

  3、翻堆

  建堆4—5天后,堆内温度可升至65—75℃ 。当堆温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时应内翻外、外翻内、上倒下、下倒上、打碎粪块,抖松草料,料干的地方,适当补水并分层加入总量一半的其它辅料。在首次翻堆时必须把培养料的湿度调节合适,使含水量达到65%(抓料指缝见水为宜),以后尽量不再加水。复堆后宽高不变,仍照前述留通气孔。翻堆共要进行4次,每次间隔时间为6、5、4、3天。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剩余的辅料。结合最后一次翻堆,喷洒敌敌畏、敌杀死、菇哈哈、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克霉灵等杀虫杀菌剂。

  4、二次发酵

  第4次翻堆后把培养料趁热运入菇棚内,分成数堆,拉掉草帘,关闭棚口,进行高温发酵,如气温低,要在棚内生火加温,使棚温达到60℃ 后保持10小时即停止加热,再过2—3天结束发酵。然后打开通风口,降温排气。发酵好的培养料为棕色,既有光泽,手感蓬松,易折断,有酒香味。

  5、接种发菌

  将发酵好的料铺成宽1-12m,厚18-20cm,长度不限的畦床,待料温下降到30℃ 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种15瓶,先穴播,留少量菌种再撒于表面。种接完后盖地膜或报纸,拉上草帘,关闭棚口。5天后,可打开通风口,每天掀膜通风1次,以促进菌丝生长定植。棚温保持在25 ℃左右,当菌丝拉满料面时,应揭掉地膜,降低料表面湿度,促进菌丝向下生长。

  6、覆土

  当菌丝快长透料底时便可覆土,覆土选择,药剂处理及方法同鸡腿菇。二次覆土后3-4天内,床面每天喷轻水2次,使土壤湿度达到土粒压扁但边缘不裂缝的程度,以促进菌丝向上生长。

  7、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透土层时,要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菇蕾形成。当床面开始出菇时,每天喷2—3次出菇水,注意喷水量不能太多,不能过猛,且喷水后要及时通风。棚内温度控制在13—20℃, 温差不能过大。特别是春季气温不稳定,菇棚常出现15℃ 以上的温差,会导致大批幼菇死亡。要采取如搭小拱棚、加草帘、生火等措施保温。

  菌盖长到直径4-5cm时开始采收。温度高时每天采收两次,采完一茬菇应清理菇床,摘除死菇、烂菇。夏季生产一般采收三茬,每平方米可采收7公斤左右。秋季生产,当年能收1-2茬,11月下旬以后,菇棚进入越冬管理阶段。管理要点是减少喷水(每周喷一次),降低温度(保持在4 ℃左右)。待春季气温回升后,并给床面喷营养水,促使春季出菇加大棚内湿度,将土壤湿度调节到出菇阶段。

  关于养鳝鱼:

  从养殖方式来看,静水无土养殖法不仅新,而且具有节水、建池成本低、驯食配合饲料容易等诸多优点。而要想学到静水无土生态养的真谛,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周文宗是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黄鳝的养殖技术,在既缺水,又没土的实验室里,他提出了黄鳝的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法,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让静水无土生态养殖黄鳝成为可能。

  静水无土生态养殖黄鳝的核心技术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的原理,从而达到提高黄鳝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要想实现黄鳝的静水无土养殖,首先要为黄鳝营造一个恬静、舒适的家园,据我了解在建鱼塘的时候有方向性的问题这个鳝鱼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鱼池面积一般在18平方米左右,池高40 -50cm,这样便于管理,进水口设置在南墙,排水口则在靠近北墙的池底,以便排污彻底;为了防止下雨池水暴涨,所以还要在北墙设置溢水口,高度在距池底30cm左右地方,。黄鳝的攀爬能力很强,建池时,一定要砌一个10厘米左右的墙沿,以防止黄鳝演绎胜利大逃亡的故事。黄鳝住惯了PH偏酸的泥窝里,一下子把它放进碱性浓度很高的水泥池,难免会水土不服。所以,建好鱼池,一定先要用千分之一浓度的过磷酸钙进行脱碱,浸泡一个星期后,换上清水后,还要检查池水的PH是否达到了6.5左右,最保险的方法是放上几条泥鳅,半个小时以后,如果泥鳅翻肚,说明还是偏碱性,需要重新脱碱,如果泥鳅完好如初游走自如,这时,就可以给黄鳝添置家当了黄鳝生性胆小,喜欢钻洞,所以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中,给它模拟一个黑暗的鱼巢非常重要,用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压上一个黑色塑料袋是个不错的主意,既能给黄鳝一个舒适的安乐窝,又能降低成本,一举两得。

  黄鳝喜欢群聚,但又个性,所以,轮胎要采用大、中、小不同规格的,让它们自由选择,脾气相投的住在一起。根据我们观察黄鳝大部分都钻到轮胎里面,大概到60%-70%,另外有10%-20%钻到塑料袋里面还有10%-20%在水草下面,这是因为黄鳝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各有所好以,轮胎的多少要根据观察后增减,像这样顾头不顾尾的抢地盘,显然是轮胎少了,要及时增加,以免引起黄鳝的争斗,造成伤亡。设置鱼巢时还要注意,轮胎的开口一定朝外,这样可以让黄鳝有足够的活动场所。食台要放在中间,方便黄鳝摄食,也便于管理人员观察。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草”,所以投放水草也是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黄鳝池里养水草,不但可以调节和净化水质,还可以给黄鳝提供小憩的地方,遮荫避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我们的实验证实特别水花生的含黄酮类物质 对黄鳝病虫害的作用可以跟庆大霉素的作用相似投放水草时,水草的面积不宜过大,至少四周要留出1/4的空间,让黄鳝充分享受自由。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不同的季节要合理的搭配水草比例。一般夏天以水葫芦、水花生为主,春天和秋天以水花生浮萍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为鳝鱼喜欢钻水草。水草一般浮在水面上,冬天降温的时候很容易冻伤鳝鱼给黄鳝池搭凉棚,是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因为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池面较小,水位较浅,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0C,使黄鳝有应激反应,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一定采取遮荫措施。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等攀援植物。也是不错的主意,不但能享受着收获的喜悦,还能给黄鳝池遮阳避暑。建鱼池、搭鱼巢,架遮阳网,铺的、盖的都有了,这时,您还不能急着把黄鳝宝宝请回家,因为水草、轮胎上,难免有寄生虫、细菌。所以一般在鱼种放养前15天,用10PPM的硫酸铜和100PPM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全池泼洒,杀虫的、灭菌的就都有了,浸泡1个星期后,换上清水,就可以放养小杂鱼、泥鳅、蟾蜍、田螺了,您要是以为这些小家伙会跟黄鳝的争权夺利,那可是冤枉它们了,其实泥鳅是增加氧气的强将,但每平方米不能超过03公斤,而且要在黄鳝驯食成功后放养,否则,贪吃的泥鳅会吃掉黄鳝所有的口粮。

  蟾蜍则是给黄鳝治病的良医,每个池中放1-2两只就可以了,否则上窜下钻蟾蜍,会搅得黄鳝不得安宁。田螺是清除黄鳝粪便的勤杂工,但也不能超过每平方米025公斤,多了也会跟黄鳝争夺氧气。有了这么舒适的环境,配备齐全的护工。就可以把黄鳝宝宝请回家了。这几年黄鳝养殖的发展速度很快,而种苗就明显显现出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也就给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精心编造了一些美丽谎言来诱骗养殖者上当,谎称可以面向全国提供“特大黄鳝”种苗,并称这种黄鳝具有“生长快、易饲养。”“从孵化到长到1公斤,只要7个月。其实所谓的“特大黄鳝”种苗,是骗子们在骗得客户交了引种款后,再派人从市场上购买本地价格低廉商品小黄鳝。养殖户往往运回后,养殖不到一个月便全军覆没,永远也看不到快速增长的盛况。所以,想养黄鳝的农民朋友,在引种时,一定要到有孵化能力的场家引种,当地有野生资源的,最好进行野生囤养。那么野生囤养要注意那些问题呢?捉回来的野生黄鳝,不要马上放入池内,野生环境下生活的黄鳝,难免身上有细菌、寄生虫,所以,要先按大小分出不同规格,然后用3PPM的鳝宝1号进行消毒,以免放养时,把病菌带入清洁的鱼池。鱼种的筛选工作需要3到4天时间才能完成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质量不好的鱼 挑到这里来 质量不好包括什么呢用四个字来说查形观色顾名思义,首先要检查鳝鱼的身体,不入鱼巢的尾巴卷曲的,断尾的,这些病态的鳝鱼,都是淘汰的对象,其次观察鳝鱼的颜色,有伤斑的嘴巴和肛门红肿的,一定要挑出,千万不要让他们滥竽充数,搅混一锅汤。

  在这3到4天暂养期中,每天清晨的换水工作避不可少,否则就会因为缺氧,给黄鳝带灭顶之灾。为了杀灭黄鳝体的寄生虫和细菌,还要给黄鳝吃些中草药,给吃惯了小鱼、小虾的黄鳝吃中草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把中草药喂给贪吃的黄粉虫吃,然后,再把服过药的黄粉虫,喂黄鳝,这样它就不忌口了。喂食的时间要在傍晚,一个是阳光不那么刺眼,第二温度适宜,喂食量掌握在黄鳝体重的1%,就可以了经过3到4天的挑选,身体健壮的就可以放养了。放养前,还要用10PPM的硫酸铜,浸泡8分钟左右后,就可以让它们住进新房了,黄鳝恋旧,你要是在食台的上方放养,以后它就会经常回食台上来玩耍,这样非常利于驯食。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不同的规格放入不同池内,以免以大欺小。放养两个小时内,要细心观察,刚到新家,难免有些争斗,所以有不入巢的,受伤就要及时淘汰。到了傍晚就要开始人工驯食了。人工养殖黄鳝为什么要驯食呢?

  黄鳝的驯食,也就是驯化黄鳝吃配合饲料黄鳝吃配合饲料。可以使黄鳝的营养更加全面均衡为黄鳝的规模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黄鳝人工驯食,是衡量黄鳝人工养殖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如果说黄鳝驯食成功了,那么黄鳝的人工养殖基本成功了一半要想让吃惯了野食的黄鳝吃配合饲料,就像小孩吃惯了母乳,改吃牛奶一样难,黄粉虫是黄鳝的最爱,所以,以黄粉虫为诱饵,训练黄鳝吃配合饲料是个好办法。一般第一天黄粉虫占80%,其他配合饲料占20%。以后黄粉虫以每天10%的量递减,配合饲料以10%的量递增,荤素搭配。但是黄粉虫不能低于40%,否则无法满足黄鳝口味。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所以黄鳝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许多未雨绸缪的措施,都是来自亡羊补牢的经验,所以病虫害的防治马虎不得。

  静水无土生态养殖黄鳝,最常见的有三种细菌性烂尾病、神经紊乱症,还有打印病。用药物防治一般用高锰酸钾比较好用1%的高锰酸钾浓水,涂抹在上面严重的直接把高锰酸钾粉涂抹在上面,一般一个星期以后就可以看到伤口开始愈合细菌性烂尾病是细菌引起的,虽然不会置黄鳝于死地,但它可以诱发很多细菌性病害,所以得了,就要尽快治疗。一般常用的金霉素 1吨水用7-8克 浸泡7-8个小时 3-4天就可以了 每天一次 另外一个用氟哌酸

  水质的好坏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判断水质好坏呢?一个是根据它的水色 水的颜色 一般来说 像这个水就比较好 黄绿色比较好 如果黑色的 褐色的灰白色的 一般人工养殖效果不好 我们也可以用肉眼判断 一般见底比较好 但不能清澈水清则无鱼田螺是对氧气非常敏感的家伙,如果缺氧,它就会扎堆,这时就要及时换水了。为了保证良好的水质,要经常检查池水的PH值,如果是偏碱,就用1PPM的漂白粉,进行调节,如果偏酸PH值65以下,则用10PPM生石灰调节,通常水位保持在3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另外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要做好越冬防护。虽然上面已经结冰很冷,只要有充足的氧气黄鳝也能安全越冬据我们的记者调查,规格在100克以上的黄鳝批发价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近300万吨,港澳地区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而现在供应黄鳝市场的主要货源来自野生捕捞和一定数量的野生鳝反季节囤养。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黄鳝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价格也稳步提高。所以,养殖黄鳝正当时,而黄鳝静水无土养殖,不但节水,而且建池成本低,既可室内养殖,也可室外养殖;既可庭院养殖,也可工厂化养殖,所以,感兴趣的农民朋友,不妨试一试。

  关于养鸽子:

  鸽子有肉鸽、观赏鸽与信鸽之分。其中肉鸽以供食为目的,不仅肉质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居多种肉食品之首,既是名贵佳肴又是高级补品。肉鸽以体型大,性温顺,繁殖率高,雏鸽增重快为主要特征。

  肉鸽的抗病能力强,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因此肉鸽养殖场的规模可大可小,可土可洋,在我国南方北方均可饲养。但是鸽厂的选择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保持鸽舍安静,避免人畜频繁往来,不利于防疫。鸽舍要求宽敞,明亮,光线好,干燥清洁。尽可能选择地势高,雨后不易积水,并无废气废水污染,水质良好,供水方便的地方,有利于清扫消毒。

  肉鸽的饲料简单,采用原粒杂粮。通常采用的种类有玉米、豌豆、高粱、小麦、麻籽等。一对生产中的种鸽日饲料量150克左右。

  肉鸽一般可存活10--15年,但繁殖年龄5-6年,最佳繁殖年龄2-4岁。通常一对肉鸽一年可繁殖6—8对,除8—10月间换羽期产蛋较疏以外,一年四季均可产蛋育雏。

  肉鸽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可分为:乳鸽:指出壳后25——30日龄的幼鸽(又称雏鸽或仔鸽)。因为3O日龄前的幼鸽是依靠父母鸽消化系统中的嗉囊所产生的鸽乳喂大的,所以叫乳鸽。由于乳鸽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因而把它当一道名菜。乳鸽生长快,饲养时间短,四周龄体重可达600克以上,即可食用。乳鸽出壳后,父母自然会精心的哺育其后代。但也有一些问题是父母鸽顾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员精心护理才能使乳鸽正常生长。刚出壳的乳鸽身体抗病能力差,但食量大,排粪多,如不及时清理容易发病。乳鸽长至3O天既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时供给其较细颗粒及质量好的饲料,经过一两天之后鸽子就能自行采食了。

  青年鸽:鸽子自孵出后长到个6个月,这个时期的鸽子称为青年鸽。青年鸽适合群养,有利于鸽子的运动和生长发育,为日后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础。

  成年鸽:在经过4-6个月的生长发育期后,进入性成熟阶段,开始配偶繁殖,抚育幼仔,这个时期的鸽子称为成年鸽。三四个月龄后的鸽子开始有第二性特征出现,称为鸽子的发情期。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鸽子会表现出各种求偶的行为,并会自行交配繁育后代,这就是鸽子的自然繁殖法。但为了防止近亲交配,鸽种退化,防止。“早婚”,“同性恋”或配对不当等现象,必须采用人工配对的方法,繁育优良后代。

  鸽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经交配终身不渝,人为拆散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配对认可。为了防止因拆对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配对工作必须早计划早安排。比较好的方法是:在鸽子养至四个月龄后,将雌鸽和雄鸽分别养在不同的栏里。但要注意饲养在同一栏里的同性鸽的品种和月龄也应相同或相近,防止大鸽子欺负小鸽子,造成弱小鸽伤残。已经成熟的鸽子按照饲养者的目的对其包办婚姻,将般配的公母鸽放在笼子中,使他们产生感情,以至交配产蛋,这需要10--12天的时间。大多数鸽子能在这段时间内培养出感情,成为恩爱夫妻,开始生儿育女的和睦生活。

  母鸽经过交配三天产下两枚蛋后,即开始孵蛋。夫妻配合默契,共同参与抱窝孵蛋的工作,且工作时间安排上比较明确固定,执行得非常认真。鸽子所产的蛋其孵化期相当一致,均为17-19天,绝大多数为18天。幼雏孵出后,夫妻共同产生鸽乳,用嘴对嘴的方法哺育幼仔,直至小鸽子能独立生活。育雏期一般为25一30天。

  应当注意,在孵化期饲养人员应按时和及时处理坏死蛋,通过照蛋发现无精蛋或死胚蛋,取出这些无用的蛋,从而可以进行个窝孵化。让那些无蛋可孵的生产鸽可以重新产蛋,孵化,使生产鸽的群体繁殖量大大增加。

  鸽子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鸟类,但是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消毒,细心观察,防病治病,科学管理,科学喂养。饲养肉鸽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双孢菇细菌性褐斑病(下称“褐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是双孢菇栽培中最常见也是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轻者减产、降低商品价值,重者绝收。

(1)为害症状

褐斑病的病原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属裂殖菌门,假单孢菌科,革兰氏反应为阴性。菌体形状呈杆状或球形,形态变异较大。其典型的症状是菌盖表面形成褐色小区或病斑,病斑起初颜色较浅,后变褐。发病严重的蘑菇变为畸形。该病在菌柄上也有发生,多形成纵向病斑;菌褶很少发病。病斑一般发生在浅层,表皮3毫米下的菌肉极少染病。这种病原菌侵染子实体后,在被侵染的组织中产生一种外毒素,该毒素能溶解蘑菇细胞壁膜,从而使菌丝体溶解,子实体表面被破坏,引起组织腐烂。覆土材料、培养料及管理用水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来源。该病菌可通过水、土壤、堆肥、蝇类、线虫和操作工具等传播。通风不足、高湿环境、温差过大或菌盖表面凝水时极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2)预防和防治

按照病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研究、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采用拮抗菌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澳大利亚、法国和我国台湾省等已分离出与病原体亲缘关系很近的拮抗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并投入使用;目前,国外已有一种叫做“Victus”的微生物制剂对双孢蘑菇褐斑病有一定预防作用。以快速、有效为特点的化学防治,在该病上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杀菌剂不仅对病原菌没有较高的杀伤能力反而对蘑菇菌丝体有一定毒害;通常介绍的次氯酸钠对该病有一定控制作用。在目前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栽培措施来预防褐斑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覆土材料处理 在覆土前10天,最好取30厘米以下的深层菜园土或稻田土作覆土,晒干后喷入甲醛,用量为每100米2覆土面积25千克,塑料膜覆盖,闷48小时以上后覆之。

②菇房床架处理 菇房及床架用03%~05%漂白粉溶液喷刷。停菇期间喷0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克霉王、立信菌王等新型杀菌药,进行环境消毒。

③湿度的调节与控制 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子,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避免床面和菇体表面积水;二是控制出菇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避免低温高湿;三是灵活进行通风换气,避免湿差和温差过大,造成水气凝结。

④管理用水的处理 据资料介绍,含150毫克/升有效氯的水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⑤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摘除发病子实体,清除传染源;消灭蚊虫等传播媒介;避免人为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389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