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对身体有伤害么

粉尘对身体有伤害么,第1张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有很多,包括对呼吸系统、组织、器官的危害。还可能会引起变态反应、中毒、感染等不良情况,甚至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

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当粉尘落于鼻、咽、气管、支气管时,尤其是尖锐的粒子,如玻璃、石英、钢铁、青铜、硅石等粉尘,常能损伤呼吸道黏膜。随后细菌通过损伤的黏膜侵入呼吸道组织中造成感染,即使不造成损伤,也往往会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分泌亢进,从而引起卡他性炎症,如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尘肺病等;

2、对组织、器官的危害:金属和磨料粉尘有损伤角膜的作用,酸性或碱性的粉尘如生石灰、苛性钠、漂白粉及其他染料、药物等粉尘对角膜都有腐蚀作用,可引起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白斑,造成视力下降;粉尘可促使龋齿的发生,因为口腔细菌可分解粉尘中的糖类,产生的乳酸破坏了牙釉质,多见于接触粮和面粉的工人中,在水泥工人中也多见齿龈炎等;粉尘又可促使外耳道形成“耳垢栓塞";侵入鼻咽部的粉尘又能引起中耳炎、鼓膜炎、耳咽管炎;煤、硅、锌及其他粉尘进入消化道后,可使消化腺分泌机能破坏,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炎;

3、变态反应:吸入性抗原包括合成有机化合物,如对苯二胺、氧化铍和某些塑料粉尘。接触对苯二胺可引发血管神经性鼻炎、头痛等变态反应疾病;吸入含苯酐、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粉尘可引起哮喘。吸入性抗原还包括多种植物粉尘,如谷物、亚麻、黄麻、绢丝、稻草、茶、烟、木尘和生咖啡等,可引起哮喘、花粉症或棉尘病等变态反应;

4、中毒:引起全身中毒作用的粉尘有石英、铅、锰、砷、镉、铍、氧化锌、氟化物、氰化钠、重铬酸钾、雷汞及其他汞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

5、感染:粉尘导致疾病的方式很多,易携带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水痘病毒、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真菌等;

6、增加患癌风险:增加患癌风险的粉尘有沥青、砷化合物、铬酸盐、石棉、放射性物质、钴、镍、铀等。

人类并不那么清楚地球的质量是否增加或减少?虽然有很多事实也不一定能让人类明白,如几千年前的那些古墓,它们越来越在地底下。是否是地球生长了呢?按理论上那些古墓被雨水千年的冲刷,更应该露出表面才是。

倘若说地球质量真的越来越重,那月亮离地球之间万有引力作用应该越来越近才是,可现在月亮还离地球越来越远。可见,人类文明认识的理论是非常的糊涂,各种推测分析的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

按照地球上的模式,各种生物几乎都会不同程度的生长,那么地球质量也离不开增加。因为植物每年几千吨产量生长的时候,泥土并没有清晰可见明显的减少,万物生长靠太阳,可见植物增长并不是完全靠地球上的一切成分,而这些产量燃烧以后也有大量碳灰。可见,地球也与生物一样是必然增长。

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文明认知也不是完全十分清楚,按照宇宙以粒子形成万物,而粒子寿命也是非常短暂,那么整个宇宙必须在瞬息万变中,靠粒子交链来维持必要的生存。也就是说宇宙是要靠瞬息中的粒子交替来维持运行,否则宇宙也会在瞬息中消失,就如同光一样在无尽中流逝。

宇宙只因为在人类意识中存在,原则上只是粒子交链时留下的一种余晖。以这样的对宇宙的认知为前提,地球上的质量又是否会增加呢?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在不断的膨胀,那么地球上的膨胀也必然是一定,否则地球就不在宇宙的体系中。

由于粒子交链源充满整个宇宙,地球上的粒子随着万物的生长而不断增加,这样状态下地球上生物粒子链接更加丰盛,形成物质会更加多,造成地球上的质量越来越快增多。

由于地球上的万物生长越来越快,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增加。这样到了一定极限时,生物也会因之改变。就如恐龙一样由于地球上质量越来越快的增重增大 ,使恐龙体型超大又超重,与那个时期异常特大的植物一起在这个星球上永远消失了。

A正确。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摩尔质量都是28g/mol,42g即15mol,当然含3NA个原子。因告诉的是质量,与温度和压强无关。

B错误。2H2O+2Na2O2=4NaOH+O2,从方程式可以看出,2mol水反应转移2mol电子(这是Na2O2发生岐化反应),bg水转移电子数为:bg/18g/mol X2 X NA。

C错误。一个胶体粒子是很多Al(OH)3分子聚焦在一起形成的。

D错误。只告诉体积而未说温度和压强。

PAM,是Polyacrylamide的缩写,中文名字聚丙烯酰胺。

PAM是国内常用的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150万-2000万,商品浓度一般为8%。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在颗粒间形成更大的絮体由此产生的巨大表面吸附作用。

扩展资料:

用途

1、用于污泥脱水根据污泥性质可选用本产品的相应型号,可有效在污泥进入压滤之前进行污泥脱水,脱水时,产生絮团大,不粘滤布,压滤时不散,流泥饼较厚,脱水效率高,泥饼含水率在80%以下。

2、用于生活污水和有机废水的处理,本产品在配性或碱性介质中均呈现阳电性,这样对污水中悬浮颗粒带阴电荷的污水进行絮凝沉淀,澄清很有效。

3、用于以江河水作水源的自来水的处理絮凝剂,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特别是和无机絮凝剂复合使用效果更好,它将成为治长江、黄河及其它流域的自来水厂的高效絮凝剂。

4、造纸用增强剂及其它助剂。提高填料、颜料等存留率、纸张的强度。 

5、用于油田助剂,如粘土防膨剂,油田酸化用稠化剂。6)用于纺织上浆剂、浆液性能稳定、落浆少、织物断头率低、布面光洁。

-PAM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五讲 章末总结与测试

本章测试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2、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

3、掌握乙烯、乙炔和苯的化学性质。掌握烷烃与烯、炔烃;芳香烃与烯、炔烃的鉴别方法

4、利用模型了解乙烯和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从乙烯的性质学会推导乙炔的化学性质。分析苯和烯的结构,认识到苯的性质与烯烃的在性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5了解认识乙醇和乙酸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本章知识总结

1 有机物概述

(1)有机物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是:溶解性:________ 热稳定性:_______可燃性:__________导电性 :_________熔点: _______ 是否电解质:____________相互反应速度:____________。

(3)有机物结构: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经常以______键结合

2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结构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

化学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

3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

溶解性

密度

4 烷烃的通式及烷烃的相似性和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物性的递变 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

5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乙醛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 官 能 团 化 学 性 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甲烷 ①

乙烯 ①

苯 ①

乙醇 ①

乙酸 ①

乙醛 ①

6 有机反应的类型

(1)取代反应

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卤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苯与溴,铁屑反应 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反应: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共热________________。

③酯化反应: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______________。

④酯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 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分子里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

①与氢加成:乙烯和氢气____________。苯和氢气__________。

②与卤素加成:乙烯和氯气________________。

③与卤化氢:乙烯和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

(3)其它反应类型

①氧化反应: 有机物的燃烧,及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

乙醇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

乙醇的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

②聚合反应:制备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

7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定义 分子式表示 特点 类 别 性 质

同系物

同:

不同:

同分异

构体

同:

不同:

同素异

形体

同:

不同:

同位素

同:

不同:

8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有机物 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 用 途

类 单糖 葡萄糖

双糖 蔗糖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油脂

蛋白质

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葡萄糖 ①

淀粉

蛋白质 ①

9 有机实验---物质的鉴别

1、 溴水:①不褪色___________②褪色____________可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

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① 不褪色 __________ ② 褪色______。

3、 新制氢氧化铜溶液

① H+ : _________② H-C=O : __________。

4、 银氨溶液:H-C=O、 醛类。

5、 金属钠产生氢气 : ______。

注意:凡为水溶液因为溶剂水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不可使用

考题回顾

例1(2004理综Ⅲ-11)若1 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2,则 ( )

A x=2,y=2 B x=2,y=4 C x=3,y=6 D x=3,y=8

解析:按照烃燃烧的耗氧量可知:x+ =3,4x+y=12,只有当x=2,y=4,此式成立。

例2(2000上海32)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B(CH3)3+HBr 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使之与H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1)试写出二元取代的代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56g B(CH3)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解析:(1)B(CH3)3+2HBr B(CH3)Br2+2CH4 (2)n[B(CH3)3]= n(HBr)=

设生成B(CH3)2Br为a mol B(CH3)Br2为b mol

则: a+b=01 a=008mol

a+2b=012 b=002mol

n[B(CH3)Br]:n[B(CH3)Br2]=4:1

例3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 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 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 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鉴别食盐和小苏打可利用NaHCO3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而食盐不能。蛋壳的成分是碳酸盐,能溶于酸并放出气体。甲醇可用氧化为甲醛来检验。上述所给物质中,食醋是酸,可用来检验②③。应选C。

例42004江苏化学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  CH2Cl—CH2Cl ①

CH2Cl—CH2Cl  CH2=CHCl+HCl 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已知反应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 ×100%为98%,反应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 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 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CH2=CH2+4HCl+O2  2CH2Cl—CH2Cl+2H2O 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

解析:

1 58;34

2 设投入反应①、③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反应①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a%,

由反应③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c%。

则由反应①、③共制得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a%+y•c%,通过反应②可获得HCl的物质的量为x•a%+y•c%•b%。

据题意,反应③消耗的HCl为2y•c%,则:

2y•c%=x•a%+y•c%•b%

解得: =

反应中乙烯的投料比应为 。

单元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某烷烃含200个氢原子,则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

2、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

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

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 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

3、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 )

A 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 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 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 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 B.C2H6 C.C3H6 D.C6H6

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在作用是 ( )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

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7、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 )

A.银氨溶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8、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

A.萃取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分馏法

9、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烷 C.乙醇 D.乙酸

10、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烯烃里的碳-碳双键会被

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这种过程被命名为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可形象地描述为交换舞伴。(如图所示)

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是金属卡宾(如CH2==M),金属卡宾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把C6H5CH2CH==CH2与CH2==M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下列产物不可能存在的是 ( )

A.C6H5CH2CH==M B.CH2= CH2 C.C6H5CH2 CH2 C6H5 D.C6H5CH2CH==CH CH2 C6H5

1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

A.麦芽糖和蔗糖 B. 与 CH3-CH2-CH2-CH3

C.C2H6与C3H8 D. O2与O3

1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炔(CH≡CH)

13、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

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14、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2—)

C.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D.羟基(-OH)和氢氧根(OH-)

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6、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17、下列各组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

的量不变的是

A.乙炔(C2H2)和苯(C6H6) B.乙醇和丙醇(CH3CH2CH2OH)

C.乙醇和乙醚(C2H5OC2H5) D.甲醛( HCHO)和乙酸

1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

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

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3H6

二、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1分)

19、(8分)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发生爆炸,当场造成56人死亡,92

人生死不明。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名遇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60人。其中,55人系窒息死亡。目前,尚有88名矿工下落不明。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

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下表是甲烷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的爆炸极限。

空气中 纯氧气中

甲烷的爆炸极限 50~15% 50~60%

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 。

A.3% B.10% C.30% D.60%

(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的矿中会窒息死亡:

(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对

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

20、 (16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

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21、(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

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 。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OC—CH=CHOH。

①请你写出该有机物官能团的名称: 、 、 。

②验证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官能团常采用的方法是 ,

产生的现象为 。

三、计算题(本题两个小题,共15分)

22、(8分)吗啡和***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含C:7158%、H:667%、N:491%、其余为O。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

(1)啡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

(2)吗啡的化学式 ;

已知***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3) 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 ;(4)***的化学式

23、(7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

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回答下列问题:

(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 C 2、B 3、C 4、A 5、C 6、 C 7、 B 8、 B9、AC 10、D 11、AB 12、AC 13、AD 14、D 15、A 16、B 17、AD 18、BD

二、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1分)

19(1) ;(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20、(1)

(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3)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倒吸。(6)分液。(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8)②④⑤

20、(1)有题意知冰醋酸熔点166℃,因此当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时,自然

想到升高温度让其熔化,方法多多:将其放置温度高于166℃的房间,或用热毛巾握持一会儿,或将其试剂浸入温水中。(2)①羟基、羧基、碳碳双键;②用少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溶解。

三、计算题(本题两个小题,共15分)

22、(1)285(2)C17H19NO3(3)369(4)C21H23NO5

23、⑴解:n(O2)= = 0125 mol m(O2)= 0125 mol×32g•mol-1= 4 g

n(H2O)= = 015 mol n(CO2) = = 005 mol

m(CO)= 4 g +23 g - 27 g - 22 g = 14 g n(CO)= = 005 mol

n(H)=2n(H2O)= 015 mol×2= 03 mol

n(C)= n(CO2) + n(CO) = 005 mol + 005 mol = 01 mol

答: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 和01 mol 。

⑵解:23 g A中所含氧原子:

n(O)=(005 mol×2 +005 mol + 015 mol)—0125 mol×2 = 005 mol

n(C)∶n(H)∶n(O) =01 mol∶03 mol∶005 mol = 2∶6∶1

则A 的最简式为 C2H6O

根据价键规则 A 的分子式为 C2H6O 。答:A 的分子式为 C2H6O 。

罗伯特·波义耳认为这部分焙烧后增加的重量是由于金属在焙烧过程中吸收了穿透容器的火粒子造成的。他认为火是由带有重量的“火粒子”组成的,这种火粒子的高速运动是产生热的根本原因。

以下为物质总结,化学工业实验室等资料,我以前回答过这个问题,你看一下我的回答就行了,网址给你:

这两份加起来把你要的都包含在内了,希望喜欢!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俗名 学名 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 C

酒精 乙醇 C2H5OH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木酒精、木醇 甲醇 CH3OH

干冰 固态CO2 CO2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胆矾、蓝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氢硫酸 H2S

亚硫酸 H2SO3

盐镪水(工业名称) 氢氯酸、盐酸 HCl

水银 汞 Hg

纯碱、苏打、面碱 碳酸钠 Na2CO3

纯碱晶体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酸式碳酸钠、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毒盐、硝盐(工业名称) 亚硝酸钠 NaNO2

氨水 一水合氨 NH3·H2O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4、淡**:硫。

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

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7、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8、(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9、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和H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PbSO4不溶于水,AgSO4微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有一句口诀可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些东西: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唯一的非金属液态单质是溴;

17、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8、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9、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20、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2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 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 );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 (如 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单核粒子 (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 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 S一定大于C 。

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 、NH4+ 。

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 、NH3 、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 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

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 溶液显碱性。

20、 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1、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 、NaHSO4 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 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2、 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 、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 、NaHCO3 为盐 。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4、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 )不溶于水 。

25、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6、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7、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8、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29、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0、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 Na加入到CuSO4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 : 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

34、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

可能等于 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

◆相同条件下, CaO或Ca(OH)2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六、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主要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性。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点燃的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41、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个口诀: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意思:有一条美驴的名字叫贾盖,换了新蹄子就喜欢驮(牵)轻的货物。统计一下,才100斤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八、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SO42- 与Cl- 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检验Cl- ,因为若先加入AgNO3,则AgNO3与SO42-反应生成AgSO4是微溶物,因而分不清是Cl-还是SO42-。这儿必须用Ba(NO3)2,若用BaCl2,则引入了Cl-。

(6)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九、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十、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十一、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十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十三、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十四、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⑿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⒀检验酸性气体或碱性气体:检验氯化氢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蓝色石蕊试纸,然后用试纸检验使之变成红色;检验氨气时,先用蒸馏水润湿红色石蕊试纸,然后用试纸检验使之变成蓝色。

⒁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如Al和Mg同时和FeCl3溶液反应,Mg与Fe的距离远,Al与Fe的距离近(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顺序)。

十五、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

②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一定是Cl-,沉淀为AgCl。

③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④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⑤SO42- 与Cl- 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 ,然后再用AgNO3 溶液检验Cl- 。

⑥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Cu(OH)2 △ CuO+H2O。

⑦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十六、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十七、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不少于 。

2、用试管振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3、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45度角。

4、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 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5、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6、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7、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17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