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羽真的刮骨疗伤过吗

谁知道关羽真的刮骨疗伤过吗,第1张

《三国演义》第75回提到的神医华佗为他“刮骨疗毒”一事:
“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正当关平等人手足无措之时,“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仰慕关羽英雄大名的华佗,自江东驾一叶扁舟而来,仿佛仙人从天上降临,诗意而浪漫,无疑使帐内紧张压抑的气氛投入一丝清凉。
随后,“刮骨疗伤”进入高潮:“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到此时,关羽坚强、镇定的英雄形象已经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无怪乎华佗惊呼:“君侯真天神也!”
据史料记载,“刮骨疗伤”实有其事。”《三国志·蜀书六·关羽》提到,关羽曾被乱箭射中,并穿透其左臂。后来伤口愈合,但遇到阴雨天气,骨头就会疼痛难挨。之后询问医生,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而此时关羽却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关羽英雄形象可见一斑。
不难看出,《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述与《三国志》里面的记载基本吻合。但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史书《三国志》里并没有说“刮骨疗伤”的医生就是华佗。《三国志》里对此事的描述可谓细腻,若操刀的真是华佗,那么作为处于整个事件核心位置的重要角色、况且是名满天下的“神医”,在整个事件中却连姓名都未提及,这显然不合乎常理。当然,这只是笔者的推断,还难以说明事实。那么结合史料我们再做如下分析:
《三国志》中记载,华佗做了曹操的“御医”之后便“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显然,以曹阿满随时有可能犯“头风”病的健康状况,再加上他为人处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让华佗四处走动为他人治病。“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也证实华佗当时根本没有行动自由,至于到“敌军”帐下为自己的对手治病,就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再在从时间上来分析,据史料来看,“刮骨疗伤”发生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然而《三国志》上记载,华佗思乡回家探亲,回去后托辞夫人有病不归,随后“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惹恼了曹操,于是一句:“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判了他死刑。华佗被杀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时间上来看与关羽中箭相差十多年。再怎么“神医”,死了的华佗也无法为活着的关羽疗伤。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它只是小说,小说有其本身特点。就“刮骨疗伤”这一以治病为基础引出的故事本身而言,如果单纯从关羽的角度来渲染的话,不仅让人感觉单薄。而安排当时已经声名远播的“神医”华佗来治病就完全是另一种效果了。
也必然使故事本身“增重”许多,而且“君侯真天神也!”的赞扬也必然显得更具分量。试想:这边坐的是被后世尊称为“武圣人”的盖世英雄,对面坐着的是提壶济世的“神医”,一边是饮酒下棋的淡定从容,旁边却是白骨裸露、鲜血盈盆。
这些元素出现在同一现场,巨大的反差,势必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而震撼的印象,这样以来故事的可读性就被巨大的增强,同时人们也自然而然的会对华佗的高超技艺叹服,对关羽英雄形象的折服也将进一步深化。而这种效果无疑是小说作者追求的,也是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23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