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中考化学复习要诀
复习好化学主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来填上血肉,然后用神经和血管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这个知识的有机体内涵丰富。化学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来提高,靠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所有的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
高考化学复习: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强化理解
面临高考,考生在复习化学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再认真看看课本,理解课内知识,系统地梳理化学基础知识,强化对化学主要知识的深度理解。
注重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系统掌握
化学复习应结合考试说明,根据教材,全面地梳理化学基本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高考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的比重较大,应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四同”概念、各种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反应类型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等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重在提高,复习整理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与制备”的主线,二是抓住常见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单质与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应关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转化,落实各类有机物之间关系,再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穿插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化学实验复习应从仪器、药品选择、溶液配制、仪器连接、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制备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化学计算主要是有关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尽管难度在降低,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应掌握。
要注意把握高考要求的层次性。如轨道表示式只要求能看懂就行,而键线式尽管课本上出现不多,但考试中要能理解。
注重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应注重对重点知识透彻理解。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出发、从学科思想方法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如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既要掌握这类反应的一般思维方法(定“1”法——不过量的物质设为1mol),又要把握其外延(盐中阳离子与碱中阳离子不同)与内涵(反应的本质),不能片面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不能只限于对定律本身(即三同和一同)的理解,还要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来理解,最好还能从气态方程PV=nRT的角度去理解并导出其重要的推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对单一条件改变的一切平衡体系都适用,这是该原理使用的前提和范围,通过v正和v逆的关系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微观理解是重点,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这种改变则是该原理理解的难点,而将此原理顺利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相当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应结合课本中几个典型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从目的、原理、仪器与药品、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与误差分析等环节下功夫,以目的为统领、发散原理、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并优选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对教材中重要的元素和物质、化学概念和理论,应加强其发展的过程的了解,并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以收到复习迎考的更好效果。
-------------------------
2006年高考化学“厚薄”复习法
“厚”就是高中学习过的化学内容,“薄”就是学习的主线。复习时,对每章的知识依着“厚薄相间”的模式推进式复习。所谓“厚薄相间”就是对知识先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厚到薄”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复习内容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强调引导学生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复习什么,什么是重点知识。
“薄到厚”的过程就是从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的“薄”处入手,对相同和相异的知识进行同类合并、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的处理,在发散收敛的同时认识、理解、整理知识,进而将化学内容网络化、规律化、体系化,丰富知识的内涵。在循序渐进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构建知识的框架,从感受知识的层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复习过程中旧中有新、旧中有发展、旧中有认识,对重点知识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对遗漏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提深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厚到薄”―――帮助学生明确复习什么
高中化学学习了什么,应该复习些什么,虽说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化学,其实有不少学生由于系统性的原因只能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以前构建知识系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程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的复习则是先指导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得出两者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速率研究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而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讨论的问题不同―――速率讨论的是反应的快慢问题,而平衡讨论的是程度的问题,两者的联系是: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考虑快慢和程度的问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改变反应条件,只有出现正逆反应速率差,才可能产生平衡的移动以后,再引导学生开始复习;还比如对电离平衡一章的复习则是要求学生从水和电解质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入手,明确该章是通过水对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再以电解质对水电离的影响引出PH、溶液酸碱性和盐类的水解等等相关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知识的体系和构成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于以后的内容复习不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能够做到有规可循。这一过程虽说有点浪费时间,但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的层次认识所学过的知识,明确复习的目的和方向。
二、“薄到厚”―――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学
如果说将知识由“厚”到“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从“薄”到“厚”则显得相对容易些,但花费的时间更多。
其原因在于化学中有些内容是相对立的,如氧化和还原、强和弱、化合和分解、加成和消去等,有些内容是相似的,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有些内容貌似相识实则不同的,如电离和电解,产生“清浊清”现象的化学反应有很多,因滴定顺序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现象不同、图象不同的化学反应也很多,有些内容貌似不同神则相同的,如卤代烃检验卤素原子的关键步骤和验证淀粉水解程度的关键步骤,电解质的导电过程和电解质的电解过程,有些内容看则重合实则并列的,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无机基本反应,有些内容看则相关实则无关的,如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PH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等。
复习时如何从一条主线中理出知识的变化脉络,进而从一个知识或一个现象或一个步骤或一个网络中找出相关连、相似、相异、相对立的内容,就显得异常重要,因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把知识从“薄”读到“厚”,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的理解和运用范围的把握。
如在复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时,关于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问题,我们先引导学生从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不同进行分析,得出若要判断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必须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呢?学生经过回忆前后内容得出了:
(1)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是否成计量数关系;
(2)是否存在同离子效应;
(3)稀释前后PH的变化是否与倍数一致;
(4)盐溶液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
(5)与强电解质反应的耗量是否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一致等几种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启发,许多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就显得具体和有规可循了,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和认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考化学复习:
http://wwwzilueducom/chunyu/images/20051123132630335
一. 结构
原子 离子 分子
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施来恩和施汪 发现原子的
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氧8个 氢1个 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 同位素 质子相同 种子数不同
物质的分类 ①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例如 空气中有氧 有氮 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
二. 化学式
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
H20 或者C02 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 表示 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 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
2CO 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 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CL`` 表示一个离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
化合价 常见的 金属一般显正价
铁 Fe 正3或者正2
Al 铝 正3
H 氢 正1
锰 Mn 正4
氧 O 负2
铜 C u 正2
硫 S 正6
碳 C +4或者+2
镁 Mg +2
钾 K 正1
Ca 钙 正2
锌 Zn正2
硫酸根SO4 负2
Cl 氯酸根 负1
氢氧根 OH 负1
CO3 碳酸根 负2
NO3 硝酸根 负1
NH4 氨根 正一
写法 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 把负价的写在后面 例如H2O “H是正价的 O的负价的”
读法 从后面向前面读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钠 后面的是硫酸根 后向前读 读做硫酸钠”
还有建议你去背 门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个 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 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
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试的时候会给的
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
化合价为0 这东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 21+-2=0 存在
CO2 C正4 O负2 一起还是0 存在
三. 化学方程式
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 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2Na +2H20 = 2NaOH+ H2↑ 制取氢气的
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AgNO3+HCl=AgCl↓+HNO3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
列方程式方法的
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 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1.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变成 2H20=2H2+O2
4. 注意还没完 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四. 反应了类型
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CaO+H2O=Ca(OH)2
2H2+O2=2H20
② 分解 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2KCl03加热=2KCl+3O2↑
2H202=2H20 + 02↑
③ 置换 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Fe + H2SO4= FeSO4 +H2↑
④ 复分解 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 (AB+CD=AC+BD)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五. 计算
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 求出结果
⑥ 答
例子 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 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4/4g=36/X ⑤ 列出方程
X=36g ⑥求出结果
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六. 酸碱盐
① 酸 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
硫酸根SO4 负2
Cl 氯酸根 负1
CO3 碳酸根 负2
NO3 硝酸根 负1
加上氢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② 碱 都有OH 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
金属离子 Na钠 AL 铝 Cu铜 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
③ 盐 有碱的特点 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
碱的特点 金属离子 酸的特点 酸根 就可以了
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
七. 酸碱盐反应
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 沉淀 或水 生成)
① 酸 HCl+NaOH=H2O+NaCl
② 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③ 盐 CuSO4+2NaOH=Cu(OH)2↓+NaSO4
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① 碱 NaOH + H2SO4= Na2SO4+ H2O
② 金属单质 Fe + H2SO4= FeSO4 +H2↑
③ 金属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④ 盐 BaCl2+H2SO4=BaSO4↓+2HCl
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① 碱 CuSO4+2NaOH=Cu(OH)2↓+NaSO4
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③ 还可以很盐反应 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AgNO3+NaCl=AgCl↓+NaNO3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说明有H2O:
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 先大后小 ,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
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垫上石棉网放在实验台上。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且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有残余氧气。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剧烈燃烧,**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雾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6、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D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3、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分类和化合价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公式表示
未知原子的实际原子质量
未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12碳原子的实际原子质量
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物质宏观说组成,例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物质微观说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6、核外电子是按照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的,每一层最多排2n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有2个)。
7、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二、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课本P75页) 意义:O 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化学式的意义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四六七锰四价硅;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二四碳;
单质规定价为零,正价负价要分明。
负一硝酸氢氧根, -1 -1
NO3 OH
负二硫酸碳酸根, -2 -2
SO4 CO3
还有负三磷酸根, -3
PO4
另有正一是铵根 +1
NH4
五、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以水为例H2O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X2+16=18
2、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X1:16=1:8
3.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二)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凡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 FeSO4 、FeCl2 、Fe(NO3)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
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检验Cl-:AgNO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
14、制碱(1)可溶性碱
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②碱和盐反应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
碱和盐反应 2Cu+O2△2CuO,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 Cu(OH)2↓+2NaCl
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uO+ H2O
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
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
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一定要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试卷
化 学 2012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 B.Fe C.Cu D.Mg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和油 B.沙拉酱 C.蒸馏水 D.食用醋
5.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熟石灰CaO B.小苏打 Na2CO3 C.纯碱 NaHCO3 D.烧碱NaOH
6.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H2 B.H2O C.H+ D.2H
7.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A.NH4HC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8.吸烟时,烟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9.粗 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0.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处理。下列生活垃圾:①废报纸 ②塑料瓶 ③易拉罐,其中可回收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表示3个氢原子
B.3H2O——表示3个水分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2.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9 B.氟是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是1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C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14.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O2与O3的性质一定相同 D.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1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4P + 5O2 点燃 2P2O5 B.2H2O 通电 O2↑ + 2H2↑
C.Cu + AgNO3 = CuNO3 + Ag D.HCl + NaOH = NaCl + H2O
1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定稀醋酸的pH时,将pH试纸润湿 B.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扑盖
C.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用稀盐酸中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18.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 B.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C.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20.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OCl2N2。下列关于这种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无机化合物 B.碳、氢、氧 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9∶8
C.相对分子质量为277 g D.由C12H18O、Cl2、N2 3种分子组成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并过滤
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D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 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23.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 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4.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A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 氢氧化钠
B 盐酸 镁 盐酸 碳酸钠
C 水 氢氧化钠 水 硝酸铵
D 水 氧化钙 盐酸 镁
25 已知反应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B.M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分数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
①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②为了防止甲状腺肿大,人体必须摄入适量的 元素。
27.(7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 锌、干冰、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4)为维护食品安全,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如过氧化钙(CaO2)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它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8.(6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铜可以做电线,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
(2)铝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一种蓝色溶液。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8 g。
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滤渣的成分是 。
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9.(7分)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_xx_kCom]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20℃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30 ℃时,向114 g K2CO3固体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升温至4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
小资料:K2CO3 + Ca(NO3)2 = CaCO3↓+ 2KNO3
①操作2的名称是 。
②溶液B和溶液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③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30.(5分)下列7种物质由H、C、O、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2)甲与丙的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丁可中和某些工厂污水中含有的丙。丁的溶液可用于检验无色无味的气体X。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戊由3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工业上常用于制备一种红色物质Y。Y可与丙的溶液反应,溶液变为**。在空气中高温煅烧戊,只生成X和Y两种 物质,其中戊、Y、X的质量比为29∶20∶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 ,目的是 。
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A B C D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 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工业上制备硅酸钠(Na2SiO3)的反应原理为: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若用120 t SiO2为原料,计算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
35.(3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计算反应后溶液中H2SO4的质量。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一模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A B C C D
题号 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C C B B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D D
说明: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本标准给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30分。)
26.(5分)
(1)D A (2)吸附 (3)①蛋白质 ②碘
27.(7分)
(1)氯化钠 干冰
(2)3 2∶1
(3)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4)-1 2CaO2 + 2H2O = 2Ca(OH)2 + O2↑
28.(6分)
(1)导电
(2)4Al +3O2 = 2Al2O3
(3)3CO + Fe 2O3 3CO2 + 2Fe
(4)①CuO + H2SO4 = CuSO4 + H2O ②Fe、Cu ③ 16
29.(7分)
(1)①甲 ② 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③11∶10 ④不变
(2)①过滤 ②B C ③33
30.(5分)
(1)Fe3O4 (2)Fe + H2SO4 = FeSO4 + H2↑
(3)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CO2 + Ca(OH)2 = CaCO3↓+ H2O
(4)4FeCO3 + O2 2Fe2O3 + 4CO2
三、实验题(共3小题,共19分。)
31.(7分)
(1)试管 (2)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H2O2 2H2O + O2↑
(3)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将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32.(6分)
(1)验纯 CH4 + 2O2 CO2 + 2H2O
(2)①除去CO2、H2O ②b a ③H2和CO(答全给2分,否则0分)
33.(6分)
实施方案 实验1 1 NaCl
实验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或Na2SO3 + Ca(OH)2 = CaSO3↓+ 2NaOH)
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反思(2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1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4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
的NaOH溶液。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34.(3分)解:设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为 。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60 122
120 t
……………… (1分)
答:略。
35.(3分)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H2SO4的质量为y,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z。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2
6 5 g y x
—— = —— = ——¬ = 02 g y = 98 g ……………… (1分)
z + 65 g = 1063 g + 02 g z =100 g ……………… (1分)
剩余H2SO4的质量= 100 g×10% - 98 g = 02 g ……………… (1分)
答 :略。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中化学解题技巧计算题解题的思维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 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
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 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 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 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
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
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 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 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
示例 (2002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 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
(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
解析 (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 (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 (基础知识) (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 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 (逻辑思维) (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 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 (心理素质)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2)12kg
二、 以高考Ⅰ卷为基准的知识点计算训练 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 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 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 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 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 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 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
题型训练例释
1 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
答:D
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 028mol B 031mol C (n+02)mol D (n+04)mol (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 答:C )
3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
答:B、C )
4 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 答:B、C )
5 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 n(Na)∶n(Fe)=2∶1 B n(Mg)∶n(K)=1∶2 C n(Na)∶n(Al)=1∶3 D n(K)∶n(Al)=1∶1 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
答:D
三、 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 学问题 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
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 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 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 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
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 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
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 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
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
题1 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
答:212g
2过量问题的计算
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 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
题2 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
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题3 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 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 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答:①2045% ②BaFe2O4(或BaO·Fe2O3)
4有机物计算
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
题4 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 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答:(CH3)3COCH3
5多步反应的计算
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 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
题5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 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 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 (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 (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
答:①2∶1 ②120g
6范围讨论计算
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 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
(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 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
(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 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
题6 向300 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 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答(1)4种 ①KOH、K2CO3 ②K2CO3 ③K2CO3、KHCO3 ④KHCO3
(2)K2CO3∶69g, KHCO3∶50g;c(KOH)=050mol/L
7信息迁移型计算
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
题7 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
(a) 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b) 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
(c) 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
(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
(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
(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
答:①190 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 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
8半定量计算
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 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 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
题8 (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
(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 (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
答:①7;H2NCH2-CH2OH ②2n(C)+n(N)+2 ③2n(C)+n(N)+2
9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 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 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
题9 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 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 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 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 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 Ca(ClO)2+2HC1(稀)=CaC12+2HC10 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 D=, 或mol/L
10 图表型的计算
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
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是______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答:①CaC2O4 CaCO3 ②CaC2O4·H2OCaC2O4+H2O↑ ③CaC2O4CaCO3+CO↑ ④56;CaO
11 STS计算
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
题11 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2KOH+C12→KOCN+2KC1+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 □KOCN+□KOH+□C12→□CO2+□N2+□KC1+□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
答:①C ② ③335
题12 已知1mol 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 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 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Pb+PbO2+2H2SO4PbSO4+2H2O 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 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100A 通过计算求:
(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
(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 ②224h 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酚酞是中学阶段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已知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酚酞属于芳香烃 B .酚酞的分子式为C 20H 12O 4
C .酚酞结构中含有羟基(—OH) ,故酚酞属于醇 D .酚酞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2.(2013·西安高陵质检)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可以区分乙酸乙酯和苯 B .有机物分子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C .聚乙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 .乙醇、油脂、淀粉是人们必需的营养物 3.(2011·上海高考)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 A
B .C 3H 6
D .CH 2===CH—CH 3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和臭氧(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 .乙酸和甲酸甲酯是同分异构体 C .12C 和13C 互为同位素
D .软脂酸(C15H 31COOH) 和油酸(C17H 33COOH) 是同系物 5.烃的系统命名法中,首先要选取主链碳原子,下列主链碳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6.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是同系物的是(
)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A3 B 8.(2013·长沙高二质检) 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个峰的是( ) A .2,2,3,3-四甲基丁烷 B .2,3,4-三甲基戊烷 C .3,4-二甲基己烷 D .2,5-二甲基己烷 9.下面选项中是2,3-二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的是( )
10.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
716C .C 8H 18
7142D .C 8H 18O
11.(2013·长沙高二质检) 某有机物X 含C 、H 、O 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碳的质量分数;②氢的质量分数;③蒸汽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④X 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⑥X 的沸点,确定X 的分子式所需要的最少条件是( )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12.(2013·湖北衡阳高二质检) 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卤代烃,其分子中含有两个—CH 3、两个—CH 2—、一个
和一个—Cl ,它可能的结构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3.(10分)(2013·上海师大附中高二质检) 下列是八种环状的烃类物质: (1)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名称)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名称,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再补充) 。
(2)正四面体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立方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金刚烷的一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种。
(3)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 已知某醇燃料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得到如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
根据实验数据求: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__ 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3)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4)该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已知这种醇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 有机物A 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 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 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16浓硫酸后增重54 g,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有30 g白色沉淀生成。求:
(1)该含氧有机物的分子式;
(2)该含氧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能水解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1、解析 烃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该结构中还含有氧,不是烃,A 错;分子式应是C 20H 14O 4,B 错;酚酞中的羟基(—OH) 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C 不正确;酚酞中含有酯基,酯基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答案 D
2、解析 A 项,乙酸乙酯和苯均不溶于水,且二者密度均小于水,故用水无法区分;B 项,甲烷(CH4) 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只存在C —H 键,D 项,乙醇不是人们必需的营养物质。
3、解析 A 项中不能确定小球是氢原子;B 项中的C 3H 6可能为丙烯也可能为环丙烷;C 项缺少一个氢元素符号。答案 D
4、解析 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单质,所以A 正确。乙酸和甲酸甲酯的分子式均为C 2H 4O 2,所以B 正确。12C 和13C 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C 选项正确。软脂酸的同系物应具备:有且只有一个—COOH
,其余全部是烷烃基,且碳原子个数不相同,油酸中有一个
,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 D
5、解析 选项A 、B 、C 、D 中的主链碳原子数分别为6个、5个、7个、5个。答案 C
6、解析 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属于同系物。A 项均符合C n H 2n -6,含苯环,是苯的同系物;B 项相差的不是CH 2原子团;C 项尽管相差两个CH 2原子团,但二者结构不一定相似,不一定是同系物;D 项中两物质是同分异构体。答案 A
7、解析 观察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可知第5项烃分子式为C 5H 12,存在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答案 A
8、
答案 D
9、解析 依据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或给四个选项分别命名,找与题目相同名称的结构简式。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碳碳双键在2号位上,且2,3号位上分别连有1个甲基,故其结构
简式为。故答案为C 。答案 C
10、解析 观察表格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可知4项作为一组形成循环,则264=6……2,即第26项须完成6次循环,且组成类似第2项,故为C 8H 18。答案 C
11、解析 由①②可确定X 的实验式,由④可确定X 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 C 12、解析 戊烷有三种结构,正戊烷一氯代物符合条件的只有两种,异戊烷一氯代物符合条件的有两种,新戊烷无符合条件的异构体,故选C 。答案 C
13、解析 (1)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因此环己烷与环辛烷互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因此苯与棱晶烷(分子式均为C 6H 6) ,环辛四烯与立方烷(分子式均为C 8H 8) 互为同分异构体。
(2)正四面体烷结构对称,只有一种氢原子,故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立方烷分子中只有一种氢
原子,但其二氯代物有3种,分别为代物有2种。
;金刚烷分子中有两种氢原子,其一氯
答案 (1)环己烷 环辛烷 苯 棱晶烷 环辛四烯 立方烷 (2)1 3 2
14、解析 (1)m (H2O) =1029 g-1011 g=18 g m (CO2) =3142 g-3120 g=22 g 则n (CaCO3) =n (CO2) =005 mol m (CaCO3) =5 g
(2)m (H)=m (H2O)×218=18 g×218=02 g (3)m (C)=m (CO2)×1244=22 g×1244=06 g (4)m (C)∶m (H)=06 g∶02 g=3∶1 (5)该燃料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 N (C)∶N (H)=312∶11=1∶4。
据碳四价的原则可知,当有机物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时,分子中只能含CH 4,而不能为CH 4的整数倍,又因为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醇的分子式为CH 4O ,结构简式为CH 3OH 。 答案 (1)18 5 (2)02 (3)06 (4)3∶1 (5)CH4O CH 3OH
15、解析 (1)由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 2的45倍可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2)由题意可推知n (A)=90 g90 g·mol -1=01 mol ,n (C)=n (CO2) =132 g44 g ·mol -1=03 mol ,n (H)=2n (H2O) =2×54 g18 g·mol -1=06 mol,n (O)=90 g-03×12 g-06×1 g16 g·mol -1=03 mol ,所以A 的分子式为C 3H 6O 3;
(3)01 mol A与NaHCO 3反应放出01 mol CO2,则说明A 中应含有一个羧基,而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01 mo1 H2,说明A 中还含有一个羟基;(4)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A 中应含有4种不同
环境的氢原子;氢原子数之比为1∶1∶1∶3;(5)综合可知,A 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 (1)90 (2)C3H 6O 3 (3)—COOH —
OH
。
16、解析 (1)据题意可知:
n (C)=n (CO2) =n (CaCO3) =30 g100 g·mol -1=03 mol, n (H)=2n (H2O) =2×54 g18 g·mol -1=06 mol n (O)=
74 g-03 mol×12 g·mol -1-06 mol×1 g·mol -116 g·mol -1 =02 mol。
则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 3H 6O 2,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则其分子式为C 3H 6O 2。
(2)若该含氧有机物能水解,则含有答案 (1)C3H 6O 2
(2)HCOOCH2CH 3 CH 3COOCH 3
官能团。
1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这是我首次接触高三的教学工作,担任高三1、2班的化学老师。尽管1、2班是平行班,但对刚刚执教不久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期间幸得教研组长清芳老师的指导,使得我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高三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高考,因此本学期开始进行第一轮复习,完成了化学必修1、2以及化学反应原理等必考模块的复习工作。按照年级的统一部署,组织了这学期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
一、分析学科特点,提升复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知识显得比较杂乱,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扎实推进第一轮复习,提升学生能力
选用《XX》作为教辅进行复习,该书知识点罗列清晰:包括自主梳理便于学生自己复习,要点聚焦进行重点突破,还有相应的达标训练,适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完成一至十专题的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复习中狠抓练习和综合考练。因此安排了每周日晚上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理综选择题训练。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
本学期开展了电解池应用这节公开课,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设计一份学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不足之处:
(1)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2)有些学生一上高三就放弃自己,因此差生面较广。
(3)由于高三课业增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为不好,很多都要在督促下才能完成。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题目进行筛选后,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当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也鼓励学生能尽量去做。
(2)对差生进行思想工作,希望他们在态度上能有所转变。
(3)练习卷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提高实效性。
2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认真上好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上了一节区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知识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我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到电脑学校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接受你。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5、6两个理科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年毕业班采取分层次教学,K三(6)班是培优班,其他班级均为普通班,现对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是高三才接这两个班级,因此学期初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6班是由年段总分前50名的学生组成,虽然是总分较好,但单科化学还是存在很大差距。5班成绩都偏弱,化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只有三五个学生,大多数基础都很差,尤其是化学1很薄弱。全体学生在高一高二共学习了4个模块《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没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因此的选考只能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大多数学生都是化学1的基础很不扎实。
二、制定详细的高三年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在开学初就组织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XX年福建省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验计划,在备课组活动中我们主要一起共同研究《课程标准》、福建省的毕业班教学建议和教学要求,并制定详细的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互相听课和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今年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有了去年的复习经验,因此复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由于面对的学生不同,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更要认真慎重。我们备课组的高考复习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福建省教学要求》和新考纲确定复习内容来定位,以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依托,根据不同模块的功能及必、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清晰复习教学思路、步骤、节骤,拟定有效的复习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还注意针对所教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教学用具、模型,实验,多媒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重要的实验让学生重点掌握。我认为理科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知识掌握了多少,而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问的思考的能力。
三、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如到安溪一中参加泉州市高三化学学科的复习指导,听取了苏教版的主编王云生老师有关高三复习的建议,福建教研室主任陈启新老师关于_年福建高考的分析、一线老师介绍复习经验,并听了安溪一中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等,在培训中与各个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情况,受益匪浅。
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尖子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下学期主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等进行训练,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让学生对化学充满信心。
4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高三(10)、(16)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准确把握高考的内容和标高,在高考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纵观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的海南、山东、宁夏、江苏等省市的高考试卷,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同时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精心准备复习资料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备课组的教师分工负责各个专题,自编复习提纲、巩固练习、单元过关训练、月考试题和模拟测试,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设置有梯度的习题加以强化训练,使高考复习作到有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
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课本为基础,《金版新学案》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4、制定第二阶段的复习计划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这阶段我们还是用《XX》第二轮复习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计算七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4月份,以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主要形式。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反思可以形成思维链,促进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严格纠错,以达到规范、正确解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得以加强,这样,学生无论知识性失误还是心理性失误都会大大减小。
模拟训练阶段为“实战演练”,注重提高应试能力。在此阶段的复习中我们注重训练基本常规题型、热点题型、高考变形题和高考综合模拟,强调知识的直接运用,切实控制好难度,真正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此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既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减少“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无谓失分。
5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
这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随着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结合今年高考试卷我认真回顾了这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算不上经验,就此谈点自己的心得。
一、高考试卷分析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卷考查的内容多为学生熟悉的“老面孔”,有利于学生发挥,但总体上说试题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相比省市质检,本次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难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试题涉及的计算较多、实验较复杂。
二、高三复习过程总结
1一进入高三,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我们备课组参考以往实施新课程高考的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同时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先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因此一开始我们的复习方向性就把握的很好。
2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基本教材为线索,《XX》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3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这阶段我们还是用《伴我行》第二轮复习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在知识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增加理、化、生三科的综合。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计算七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45月份,以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主要形式。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反思可以形成思维链,促进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要引导学生严格纠错,以达到规范、正确解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得以加强,这样,学生无论知识性失误还是心理性失误都会大大减小。
三、反思
1我们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的缺乏。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课时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和实验员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很多很多的实验仪器都是学生在考卷上而不是在实验室认识的,很多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只能在脑海里演绎它的过程。
3对于学生训练量还是要多,但是如果稍许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所有的这些题目都只是建立在学生的那本相比起来不能算厚的笔记本的理论知识上面,并且题做到最后每每都能碰到做过不止一遍的题目,这更说明了题目是逃不出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范畴的。而学生在一味做题的同时却容易渐渐的远离理论知识的本质,钻进本无必要多花心思的题目里面去,结果往往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因此从这方面来讲只重视解题而不重视思路的梳理无疑是化学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缺失。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2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臭氧的分子式o3
3 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 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 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 n4的摩尔质量是56g
4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 2nacl(熔融) 2na+cl2↑ b mgo+h2 mg+h2o
c fe3o4+4co 3fe+4co2 d 2hgo 2hg+o2↑
5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 水变成汽油 d 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 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 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7 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e g l m
a 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l是极性分子
c 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m化学性质活泼
8 浓硫酸和2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 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升华、b冷凝 b a挥发、b吸水 c a蒸发、b潮解 d a冷凝、b吸水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b 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c 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d 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10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1 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 属于芳香烃 c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 能溶于苯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 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 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 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b 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2h+→h2s↑
c 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6h5o¯+ch3cooh→c6h5oh+ch3coo¯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fe3++2cl¯
14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c(oh¯)
b 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 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c(oh¯)>c(h+)
d n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15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6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 通入氯化氢气体 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17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 04mol/l b 06mol/l c 08mol/l d 10mol/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 d3o+ b li+ c od¯ d oh¯
19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20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 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
21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22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 na2s b nahs c na2s和nahs d naoh和nahs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反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反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
②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b)a b c d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 2hi(g)+q(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 ;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为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26(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
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3+。实验步骤如下: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 、fe3+ 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 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naclo3+3h2so4→3fe2(so4)3+nacl+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2hno3+3h2so4→3fe2(so4)3+no↑+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利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 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和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 烘干或灼烧
六、(本题共20分)
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苯 甲苯 碳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 电石 乙炔 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 。
苯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反应类型:④ ⑦ 。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
(a) 三氯化铁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 (c) 石蕊试液
七、(本题共16分)
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
(1)称取0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 2cao+o2↑+2x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2)另取同一样品0542g,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 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070g。
①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
②试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