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改变前:1kg蛇消耗草:075555+02555=100kg
改变后:1kg蛇消耗草:025555+07555=50kg
所以: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节余的50kg草可流向人。
5020%20%=2kg。
蛇的属性和特点
蛇的属性和特点。蛇乃是巳蛇之象征,地支中巳火,五行主火,乃是阴火,则性格之展现,多有阴柔之色彩,做事思前想后,却有狠毒之手段。下面就一起来了解蛇的属性和特点
蛇的属性和特点1一、蛇字的五行属性
拼音:she(姓氏)
繁体:虵
笔画:11
五行属性:金
吉凶:凶
二、蛇作名词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同本义[snake;serpent]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纪·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象征国君、君子等[emperor;gentleman]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snake]。如:蛇年(即巳年)
三、蛇作形容词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snaky;snakey]。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蛇的属性和特点2蛇的特性
1、蛇都是凭借着惊人的感知能力生存。“它们大多视力不好,主要依靠舌头感觉震动或是自带的‘热感应器’,去感知周边的世界。”
2、蛇冬眠的时间最长,南方3个月,北方4~6个月,长白山蝮蛇可达7个月。
3、蛇的身体会一直成长,它们的表皮,却不能长大。因此它们需要把旧皮蜕去。成年蛇类一般每年蜕皮3次左右。
4、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体温随气温而变。
5、蛇没有四肢,却行动强劲敏捷。
扩展资料
蛇的分布范围:
蛇绝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在我国,最怕寒的眼镜蛇,只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华南为最多;而适应较低温度的蝮蛇主要在北方。
200多种中国蛇类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洋界,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种类最多(85~100余种),其次为广东、贵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种)。
北京、河南、河北和天津四省市各自仅有1种毒蛇;山西、黑龙江、青海和上海四省市也各自仅见2种。福建省和台湾是我国毒蛇种类最多的两个省份,各有30种及亚种。
蛇的属性和特点3蛇的生活和栖息特点
1、四季栖息特点
蛇和其他两栖类爬行动物一样,都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和周围环境的温度相接近,自身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也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来维持恒定体温。
蛇的`体温主要决定于环境的温度,并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故又称为外温动物或变温动物。由于人们触摸蛇体时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于是蛇又被称为“冷血动物”。
因此,蛇的栖息特点与气候温度关系很大且有明显季节特点。冬季寒冷,蛇蛰伏于树洞、岩石缝隙或其他动物的洞穴内,不食少动,缓慢地消耗着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此称为蛇的冬眠。这是蛇适应低温的一种反应。冬眠期间,经常是同种或几种蛇几百条聚集在一处。
春季变暖以后,蛇开始出来活动。但是春天气温低时其活动能力、代谢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春夏交接时期,气温不热不冷,蛇活动能力最强。盛夏炎热,蛇非常怕热,躲避在窑洞等阴凉处避暑,或在水中洗澡,还有的蛇将身体缠挂在树上吹风,亦有的蛇躲在沙或土层里以进行夏眠。秋季,外界气温适宜,植物果实成熟,蛇常缠在树干上捕食来采食植物果实的小动物和鸟类。
2、不同天气的栖息特点
蛇不但怕冷怕热,而且也怕风。三至四级风时就很少出洞,五至六级风时,蛇几乎是不出洞的。正在野外觅食、蜕皮的蛇,一旦遇到天气变化或下雨天气,便立即返回原洞穴中躲避。蛇最喜欢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出来活动觅食,特别是雨过天晴的时候,草地林间土地湿润,植物翠绿,昆虫繁多,饵食丰富,蛇在野外活动最多。
3、昼夜栖息特点
蛇一般比较胆小,具有昼伏夜行的特点。但蛇多种多样,昼夜活动的习性亦有很大差别。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白天活动的蛇,主要在白天活动觅食,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此类蛇也称为昼行性蛇类,其特点是视网膜的视细胞以大单视锥和双视锥细胞为主,适应白天视物;
第二类是夜晚活动的蛇,主要在夜间外出活动觅食,如银环蛇、金环蛇等,称为夜行性蛇类,其视网膜的视细胞以视杆细胞为主,适应于夜间活动;
第三类是晨昏活动的蛇,这类蛇多在早晨和薄暮时外出活动觅食,如五步蛇、竹叶青、蝮蛇等,其视网膜的视细胞二者兼有。
蛇的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这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但决定蛇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气温可以对其规律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昼行性的眼镜蛇,虽能耐受40℃的高温,但在盛夏季节也常于傍晚出来活动。光照的强弱对于蛇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夜行的蛇类在秋季天凉时,日照变短,也常出来晒太阳。
饵料动物对蛇类活动亦有影响,如华东地区蝮蛇多于晚上捕食蛙及鼠类,蛇岛蝮蛇则常于白大在向阳的树枝上等候捕食鸟类,新疆西部蝮蛇也常于白天捕食蜥蜴。沙蟒是夜晚出来活动的蛇,白天基本上躲在隐蔽场所,但幼蛇吃昆虫,上午常见其在外活动。另外,湿度对蛇昼夜活动也有影响,如眼镜蛇多于晴天外出活动,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则于阴雨天活动较多。
天气闷热的雷阵雨前后或久雨之后骤晴,以及湿度较大的天气,蛇外出活动频繁。蛇类自身一般无做窝打洞的能力,多栖息在鼠洞、岩石缝隙、坟墓、废旧房屋和窑洞之中。
4、栖息特点在养蛇中的应用
鉴于蛇有上述栖息特点,人工养蛇应充分了解和把握,并据此为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才能将蛇养好。其中给蛇提供适宜的生存温度是人工养蛇的最关键的问题。根据薛家驹等人的研究,在湿度为60%一80%,温度为18℃与28℃的条件下,幼蛇的增重与自然状态差别不大,23℃时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中、成蛇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但中、成蛇没有幼蛇效果明显。另外,根据蛇的活动特点,不同的蛇宜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投食饵料。不同的蛇要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和不同的拟态环境。
注意温度及湿度及通风性
对于野生的蛇来说冬季是食物较为匮乏的一个季节,而为了尽量地降低自身能量的消耗,并安全地度过这个季节,它们选择冬眠。但是冬眠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有些蛇可能就会在冬眠中死去。而自己的宠物蛇在越冬时同样需要注意许多相关问题。
通常来说,蛇类10月初就会逐渐步入冬眠,冬眠时间大约在150天~160天之间。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蛇能够安然度过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呢?首先司主要做的就是注意优化它们的生活环境。在布置蛇的居住场所时就要考虑采光纳温问题,可将盆安置在向阳处,当然最好有窗帘,这样便于自己能够进行调控。蛇类为了躲避低温会本能地寻找最佳栖息环境,一般情况下单条独居的蛇极少,雌雄穴的较少,七八条或数十条群蛰的最多,成群蛰居能使洞穴温度增高3℃~5℃。为了利于蛇类安全越冬,应考虑把场所做大一些,让蛇群居冬眠。 如果是单独饲养的则可以适当减小一些空间。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控制好温度与湿度了。设计建造好越冬蛇场所,必须满足温度、湿度、空气流通3个条件,即温度稳定在10℃~12℃,相对湿度控制在70%~90%,根据以上要求,越冬蛇室最好建成地下式,四周用砖砌好,设内外两条走道,蛇室与外界连接的门成“S”形开设,蛇室顶部设有活动通气的盖板,蛇室四周及顶部覆盖10米~15米厚的土层。蛇可装在木箱或缸内置越冬房过冬,亦可在地面铺一层细沙(不要铺稻草),将冬眠的蛇直接放在沙地上越冬。
提供足够的饮食
提供足够的饮食:适当增加饵料投放量,使蛇类们吃饱吃足,有足够充沛的体力抵御严寒。饵料以新鲜的鱼、蛙、蜥蜴、鸟、老鼠及其它小型哺乳动物为宜。如果是毒蛇的话,就要暂时停止对其进行采毒。毒液是蛇的重要消化液。它在体内不断地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在蛇冬眠时,千万不要捕捉蛇,硬性地吸取其毒液。否则会使蛇体受损,影响功能恢复,以致引起死亡。
注意温度管控,将越冬蛇室的室温严格控制在10℃~12℃之间,低时用蒸气管或电热丝升温,高时可打开顶端通气筒由“S”门导入新鲜的冷空气,同时将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室温不能骤高骤低,应该保持恒温,否则蛇会因不能适应气温剧烈变化而大量死亡。可在蛇窝的盖板上面覆盖20厘米厚的稻草,蛇窝的通道门要紧闭,以免冷空气吹进去。当外界气温下降到零摄氏度时,应采取防寒措施,即在每一格蛇室中垫上干草、纸屑、旧麻袋或破棉絮等,进行保温。还可加挂适量的25瓦蓝色灯泡来增温。
食物、湿度、温度、通风是让蛇安全过冬的几个关键要素,可以说缺一不可。虽然我们可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要尽量控制好每一个环节。
蛇是冷血动物,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其体温随外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养蛇有什么诀窍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冬天养蛇的 方法 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冬天养蛇的方法
1、蛇冬眠的时候,蛇窝内温度宜保持在5-10℃,温度高于10℃时蛇冬眠不安,代谢加强,增加了蛇体内的营养物质的消耗,于冬眠不利;温度低于5℃时,往往会使蛇冻死。入冬前要清理好蛇窝、蛇箱,更换和加厚沙土及柔软的垫料。冬眠时可在蛇窝或蛇箱上加盖塑料薄膜、干草、稻草,或在蛇房内安装电灯,以提高温度。温度过低时,取暖升温不宜采用炉火直接烘烤,需采用暖气间接升温;温度过高时,可开启蛇房内位置较高的通风窗,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对流降温,同时揭去覆盖箱、窝的塑料薄膜、稻草,但注意不能使冷空气直吹向蛇体。
2、蛇场要利用蛇窝、蛇房、蛇箱、蛇池给蛇越冬,这样的地方冬眠容易调控温度、湿度,而且容易观察蛇冬眠的状况,可以使蛇安全冬眠。那些利用园中的石洞,或挖掘人工洞穴供蛇过冬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温度、湿度不容易控制,也不利于人们观察蛇越冬的情况,所以,这种越冬的方法不可取。
3、在蛇冬眠期间,除了监测温度、湿度外,还要定期检查蛇窝、蛇箱或蛇池内敌害情况,注意消灭老鼠、蝎子和蚂蚁等。此外,还要注意蛇的健康状况。但不宜检查太多,检查时不要翻动蛇,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的干扰。
4、在蛇的冬眠期内,除了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湿度,因为冬眠之处湿度也很重要,一般保持在40%-45%,但是不能过低,不然空气过于干燥,影响蛇冬眠时的正常呼吸。同时也不能过湿,因为湿度大会使窝内温度下降。在窝内或箱内可放一盆水,一方面可以调节湿度,另一方面可以供蛇饮用。
5、当外界气温逐渐上升至10℃以上时,蛇类便逐渐苏醒过来,逐步开展活动。蛇一旦开始活动后,房、室内的温度就不能再降低,否则蛇又可能进入冬眠,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于蛇体不利。因此,这时就要设法升温,使蛇完全苏醒,不再冬眠。蛇经过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大大地消耗了,因而身体虚弱、抗病力差,很容易因发生肺炎而死亡。为了减少蛇的死亡,一旦蛇开始活动捕食时,就要投喂蛇喜欢吃的动物,以及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入蛇康。实践表明,这种 措施 对提高蛇的抗病力,减少蛇发生肺炎、口腔炎有明显的效果。
6、对冬眠醒来后的蛇,应该逐一认真检查身体,把身体瘦弱的集中细心精养,而把那些有病的蛇则隔离治疗,不能让疾病蔓延,危害整个蛇场。
冬季恒温养蛇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养蛇的经济效益,可以让蛇不冬眠,让它如同春、夏、秋季一样生长发育,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需解决好温度问题,并且要求是整个冬季恒定温度,简称恒温,一般来说,蛇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5℃之间,其活动的最佳状态温度为23-32℃,这样蛇房内的恒定温度就不能低于23℃,最好用温度计控制在23-30℃。
冬季的养蛇房最好建成半地下,半地上式的,这样比较容易保持恒温,因地下室本身就具备冬暖夏凉的自然优势;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好控制湿度,冬季蛇房湿度一般控制在40-45%之间即可,房内最好放置一块温湿两用表(医疗器械门市有售),这样蛇房所需的温湿度就可一目了然。蛇在恒温状态下就可活动自如,正常地蜕皮增重,为养蛇者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为一年四季中,唯冬季的蛇价最高,约是平时季节的二到三倍。
冬季蛇所需的食物比较缺乏,但是不能因此而不让蛇吃饱,只有让蛇吃饱喝足,才能保证蛇的正常消耗。冬季的蛇食一般以人工养殖鹌鹑、鸡雏、小白鼠、泥鳅、鸟类、蛋类等为主,尽可能供给蛇多种多样的食物,才能获取较全面的营养,维持良好的长势。
另外,还应搞好养蛇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疫,定期更换饮用水,在天气暖和的中午适当通风换气,保持蛇房的空气清新和流通,人为地给蛇创造出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才是冬季恒温养蛇的基本保证。
幼蛇冬季如何 饲养
为了有效缩短蛇的育成周期,可以打破它的冬眠期。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形成冬眠习性,可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及能够供应充足的活体小动物的条件下,进行冬季室内养殖,这就是幼蛇冬养。
幼蛇冬养的温度宜在20℃~28℃之间,温度应在50%~60%左右,大多采取人工灌喂混合饲料或流汁饲料的方法。一般5天~7天灌喂一次,喂时可使用中型(容量为20毫升)的钝头注射器,每次灌喂标有刻度的1小格~2小格。操作时需两人进行,一人持蛇握之不动,另一人轻掰蛇口进行灌喂。此型号注射器每吸满一管约喂蛇8条~10条,以后随着幼蛇的不断生长,可酌减至5条~8条,甚至更少。
为了得到充足的活体小动物,可以自己培育蟋蟀、蚯蚓、小白鼠、泥鳅、小杂鱼等,并可用自养鹌鹑、鹧鸪的蛋来喂养幼蛇。小白鼠繁殖快,易饲养,可引种培育后喂蛇。暖房繁殖蟋蟀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暖房放置一块麸皮、果皮、菜叶,再放些砖瓦,把捉到的蟋蟀放入,过些时候就会大量繁殖,到时可捉来喂蛇。
乌梢蛇的饲养管理方法
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乌梢蛇的饲养管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期管理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杈,慎防树枝伸到围墙外,形成蛇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出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措施检查,注意防止天敌入场食蛇。
该蛇的天敌有黄鼠狼﹑刺猬﹑大型老鼠和猫头鹰等。蛇场内不可盲目设置电子捕鼠器(电猫),慎防在灭及天敌的情况下伤害到场内的蛇。饲养人员最好养成每天观察并记录该蛇出窝活动的数量﹑时间﹑采食﹑饮水和蜕皮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应单独拿出做隔离治疗,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体重变化乌梢蛇同其他蛇类一样,亦有冬眠习性。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该蛇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了。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期间不食、不动、不排泄、不蜕皮,主要靠体内储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准。该蛇的耐饥力很强,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前提是入蛰前膘肥体壮的)。虽然该蛇在活动期间增重明显,但冬眠期的失重比例也不小 。
以条重在200~400克的蛇为例,在越冬期间的体重消耗量多达60克;体重大于400克湿度,消耗量约达65克;幼蛇失重的消耗比例最大,低于400克的幼蛇,一冬下来要消耗40克。此外,该谁在冬眠期的失重消耗比例与气候条件﹑栖息环境﹑管理技术及入冬前的实际进食量均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饲料环境,尽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温﹑满足进食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入秋以后),是减少该蛇冬眠失重的唯一途径。
乌梢蛇的生长速度快慢与饲养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经观察,场内温度低于18℃时,该蛇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稍弱者甚至停止进食,其生长几乎处于停止状态。当气温高于32℃时,虽然摄食量较平时增加许多,但蛇体的消耗量也随之加大,生长速度反而减慢。而外界气温处在22~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其摄食量逐渐加大,生长速度也日渐加快。这充分表明乌梢蛇只有在适宜其生长的温度环境中饲养,才有利于生长;反之,则相反。这也是乌梢蛇耐受温度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在同等的温度范围内,在饲料供给﹑饲料管理﹑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年龄的乌梢蛇,其增重速度亦有一定差异,并且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该蛇的整个活动期内(5~10月),成蛇体重平均增重150~350克;青年蛇增重快于成蛇,达到175~450克,个别突破500~650克;幼蛇最慢,仅达50~125克左右。
幼蛇管理先有强壮的母体,才会有理想的幼蛇。只有加强冬眠后成蛇的营养和管理,才能收集到优质的入孵蛇卵;再加上相应的孵化技术,才能促使仔蛇早日孵出﹑早日进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8月初出壳的仔蛇要比8月底出壳的成活率高,此比例在冬季尤为明显,存活率达80%以上,这可能与仔蛇进食早﹑进食多有直接关系。9月中﹑下旬出壳的仔蛇就没这种优越性了。因这个时期的气温已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幼蛇的进食和活动。有的幼蛇甚至还来不及进食裹腹就被迫进入冬眠,单靠自身所贮的营养远不能维持冬眠所损,故冬眠的死亡率非常高,高达60%左右。因此,若想得到理想的幼蛇,必须从养好成蛇做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怎样人工填喂幼蛇
幼蛇出壳后,主要以吸收卵黄为营养而暂不进食,故不需投喂任何食物,只需灌喂丰富的人工流质饲料作为营养液,如生鸡蛋﹑牛奶或葡萄糖溶液等。每隔1周灌喂1次即可。几周后,可对幼蛇填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以鸡蛋和面粉(鱼粉)为主,在适量添加土霉素﹑维生素及鱼肝油或钙片等药物。填喂时,最好两个人合作进行。其中一人手提蛇头,使蛇体自然垂立;另一人用一根冰糕棒或薄竹片撬开蛇口将食物灌进去,最后用大拇指轻捋蛇腹,促进食物滑入胃内。在人工填喂幼幼蛇的同时,要加强幼蛇的捕食驯化。蛐蛐﹑蚂蚱﹑和蚯蚓是幼蛇喜欢吃的食物,有条件者可投喂幼蛙﹑小鱼﹑乳鼠和小饲料蛇等动物性活体饲料。发现幼蛇主动捕食后,应立即停止人工填喂,免得养成幼蛇依赖填喂的不良嗜好。
幼蛇怎样蜕皮
幼蛇出壳后7~10天即蜕第一次皮,一个月后蜕第二层皮,体长明显增加。乌梢蛇幼蛇蜕皮时,先将头部在粗糙的树木枝杈上来回磨蹭,数个动作后便见头部皮肤自吻尖处张开,然后利用树杈夹住张开的皮,身体呈慢慢往前爬行状,待几分钟或数十分钟后,一张十分完整的蛇蜕就挂在树枝上了;也有将皮蜕在草丛中或砖缝中的,但所占比例不大。
幼蛇有何摄食习性
刚出壳的幼蛇便四处爬动,遇见投喂的小动物即有攻击行为,但蜕皮前未见捕食。据观察,幼蛇在第一次蜕皮后才开始猎取食物,主动捕食投喂物。捕食动作同成蛇基本一样,只是不太准确。但幼蛇总是穷追不舍,直到捕获为止。一旦咬住后便不在松口,直接吞入腹中。与成蛇明显不同的是,乌梢蛇幼蛇白天﹑晚上均有捕食行为。进食后,大部分幼蛇进入蛇窝盘蜷休息,也有一部分爬上灌木休息。
有人曾做过试验,自蛇池内取出10条幼蛇,置室内饲养柜中,停食7天但供给饮水。第七天凌晨1时,在不开灯的情况下投幼蛙20只,5分钟后可听见幼蛙被咬的惨叫声。乌梢蛇幼蛇能在黑暗中捕食幼蛙,可见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仍常见两蛇争食同一食物的现象。一条幼蛇咬住幼蛙的头部正在吞食,另一条幼蛇则咬住幼蛙的腿部极力往后拖,争食结果 往往是强者胜﹑弱者败。幼蛇这种不由自主的争食现象,有利于增强幼蛇体质,提高捕食能力,但同类之间少见残食现象。
怎样满足幼蛇的越冬条件
乌梢蛇幼蛇11月下旬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下降,进食频率明显变小;12月上旬便停止进食,进入蛇窝开始第一次冬眠,直至翌年3~4月出蛰,在黑龙江省则在4月中下旬出蛰。
乌梢蛇幼蛇越冬的温﹑湿度同成蛇相似,蛇窝温度需保持在6~10℃,最高不能超过12℃,否则会出现幼蛇的不连续冬眠现象;相对环境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超过75%~80%,幼蛇易患口腔炎﹑肺炎和霉斑病。尽管有的资料上介绍说湿度要达到80%~95%,笔者根据多年的养蛇实践,发现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宜采用。
即使有再好的冬眠条件,幼蛇也同成蛇一样,亦有冬眠失重现象,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投饲掌握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蛇场(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
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体制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的`10~15天或产卵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上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投喂地点应固定。最佳的投喂时间宜选在上午8:00~10:0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如何越冬乌梢蛇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决定其能否安全越冬的物质前提。在越冬前的1~2个月内(9~10月)应给充足﹑多样的饲料,以增加蛇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脂肪的肥厚度,提高抗寒﹑抗病的综合能力。可将大小相尽的数条乌梢蛇放在一起冬眠,群集冬眠可提高蛇体周围温度约1~2℃,同时有效减少水分散失。
蛇窝应干燥﹑忌潮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窝内温度宜保持在6~10℃,湿度宜在50%~60%之间。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外,还应定期检查蛇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相互传染。若见蛇体有咬伤或数量减少时,应彻底检查并找出原因,消灭鼠害和其他天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阻止老鼠和天敌的再次入侵。如果窝内情况基本可以时,则无需翻动蛇窝,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的不应有干扰。
初养者如果想得到详细的乌梢蛇冬眠数据,可自己选定几条蛇在冬眠前期﹑中期﹑后期称重,若发现重量减少得不是太多,说明越冬场所的管理效果良好;反之,则说明越冬效果不佳,应尽快改进,免得出现死蛇现象。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乌梢蛇在乱石堆积成的洞穴内或木箱内冬眠,蛇体内的能量消耗较大,切能量的损耗随冬眠后期气温的不断上升而增加,尤其是在出蛰前的一个月,即4月份。外界气温虽然明显回升,但根本达不到该蛇的出蛰所需时,故蛇体的损耗最大。
实践证明:只有在合适的场所越冬的乌梢蛇,其交配﹑产卵才会按部就班,但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冬眠的蛇,其交配和产卵期均拖延较多,甚至没有繁殖行为,这是由于环境不适造成的。从表面上看该蛇虽已入眠,但其入眠不深沉,常有活动倾向,致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出蛰后必须要用较长时间来补充营养﹑恢复体质,待身体复元后方有繁殖能力。因此,其交配和产卵期推迟﹑产卵量下降也是必然的。所以,人工养殖该蛇,务必满足其冬眠所需才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蛇体消耗,乃至死亡现象,收到较为理想的繁殖效果。
;(1)解析:问人最多获得能量,所以确定能量传递效率是20%。分析草的能量分配:食草昆虫、鼠、羊到人。通过数据计算从草到羊的能量:为68×109 kJ-13×108 kJ/20%,则人获得的能量最多为(68×109 kJ-13×108 kJ/20%)×20%×20%
(2)若蛇调整食物比例,计算调整后比调整前草的能量剩余。
调整前蛇增重1kg,1/4除以20%除以20%+3/4除以20%除以20%除以20%
调整后蛇增重1kg,3/4除以20%除以20%+1/4除以20%除以20%除以20%
调整前-调整后=05555-0555=50
这些能量可以让人增重50乘以20%乘以20%=2k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