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韧性训练方法

柔韧性训练方法,第1张

  柔韧性训练方法 篇1

 对柔韧的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

 主动柔韧性是指舞者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主动柔韧性训练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也起到发展力量素质的作用。例如训练正、侧、后踢腿时,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反过来力量素质的发展又能 促进“主动柔韧性”水平的拉高。

 被动柔韧性是指舞者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如:压腿、扳腿等练习。被动柔韧性练习是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那么,影响柔韧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 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很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

 柔韧训练的方法详解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2)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1)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2)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3)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4)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5)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1)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2)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3)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4)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发展膝关节、胯关节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称为腿部柔韧练习。经常采用的练习有主动或被动的压腿、踢腿、摆腿、劈腿等。

 (5)踝关节

 由距骨上关节面、胫骨内踝关节面、胫骨下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前后韧带薄弱,而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较强。

 踝关节主要发展背屈和背伸及内翻外翻的能力。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足背的绷脚面能力,常采用各种后足背的练习;足球运动员主要发展内、外翻的能力;举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的能力等。

 (6)脊柱

 由26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连在一起。其中有23块椎体有椎间盘,椎骨之间由于椎间盘的弹性有少许转动,当肌肉牵动椎骨时,每一个椎骨少许转动的总合就使脊柱有了相当大的运动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后倾、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及转动。脊柱的柔韧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柔韧。

 1、颈椎柔韧主要采用头前后屈、左右侧屈、左右转动及绕环的练习。

 2、胸腰椎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习,主要采用下腰、甩腰、体前屈等练习。

 发展柔韧素质的具体方法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1)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

 1、握拳、伸展反复练习。

 2、两手五指相触用力内压,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两手五指交叉直臂头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绕环。

 5、手指垫高的俯卧撑。

 6、杠铃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铃杆。

 7、用左手掌心压右手四指,连续推压。

 8、面对墙站立,连续做手指推撑。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铅球)。

 10、靠墙倒立。

 (2)肩关节柔韧性练习

 1、压肩

 (1)手扶一定高度体前屈压肩。

 (2)双人手扶对方肩,体前屈直臂压肩。

 (3)面对墙一脚距离站立,手、大小臂、胸触墙压肩(逐渐加大脚与墙的距离)。

 (4)练习者背对横马并仰卧在鞍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他上臂下压。

 (5)两人互相以手搭肩,身体前倾,向下有节奏地肩压。

 2、拉肩

 (1)双人背向两手头上拉住,同时作弓箭步前拉。

 (2)练习者站立,两手头上握住,帮助者一手拉练习者头上手,一手顶背助力拉。

 (3)练习者俯卧,两手相握头上举或两手握木棍,帮助者坐练习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顶其背助力拉。

 (4)背对肋木坐,双手头上握肋木,以脚为支点,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双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双手头上握肋木,然后向前蹬直双腿胸腹用力前挺。

 (7)侧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侧拉。

 (8)体前屈坐垫下,双手后举,帮助者握其两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单杠各种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悬垂摆动。

 (2)单杠负重静力悬垂。

 (3)杠悬垂或加转体。

 (4)后吊:单杠悬垂,两腿从两手间穿过下翻成后吊。

 4、转肩:用木棍、绳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握距逐渐缩小)。

 (3)腰腹部柔韧性练习

 1、弓箭步转腰压腿。

 2、两脚前后开立,向左后转,向右后转,来回转腰。

 3、体前屈手握脚踝,尽量使头、胸、腹与腿相贴。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体前屈,手触地面。

 5、分腿体前屈,双手从腿中间后伸。

 6、分腿坐,脚高位体前屈,帮助者可适当用力压其背部助力压。

 7、后桥练习,逐渐缩小手与脚距。

 8、向后甩腰练习。

 9、俯卧撑交替举后腿,上体尽量后抬成反弓形。

 10、双人背向,双手头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体肩肘撑。

 (4)胸部柔韧性练习

 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

 2、虎伸腰。练习者跪立,手臂前放于地下,胸向下压。要求主动伸臂,挺胸下压。

 3、练习者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扶墙,抬头挺胸压胸。要求让胸尽量贴墙,幅度由小到大。

 4、练习者背对鞍马头站立,身体后仰,两手握环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顶背拉肩,胸。

 5、练习者并腿坐在垫子上,臂上举,同伴在背后一边向后拉其双手,一边用脚蹬练习者肩背部,向后拉肩振胸。

 (5)下肢柔软性练习

 1、前后劈腿。可独立前后振压,也可以将腿部垫高,由同伴帮助下压。

 2、左右劈腿。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断下压。

 3、压腿:将脚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脚尖朝前,然后正压(勾脚)、侧压、后压。

 4、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进,正踢(勾脚)、侧踢、后踢。

 5、摆腿:向内、向外摆腿。

 6、控腿:手扶支撑物体,前控、侧控、后控。

 7、弓箭步压腿。

 8、跪坐压脚面。

 9、在特制不同形状的练习器上练习脚腕不同方位的柔韧(特制练习器械见弹跳力部分)

 10、用脚内侧、外侧、脚跟、脚尖走。

 11、负重深蹲,脚跟不离地使脚尽量弯曲。

 12、双刀腿坐,双脚互相顶位,双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

 13、背对背坐,双手头上拉,一个前俯,一人后仰。

 (6)踝关节和足背部柔韧性练习

 1、练习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脚掌站在最下边的肋木杠上,利用体重上下压动,然后在踝关节弯曲角度最大时,停留片刻以拉长肌肉和韧带。

 2、练习者跪在垫子上,利用体重前后移动压足背,也可将足尖部垫高,使足背悬空做下压动作,增加练习时的难度。

 3、练习者坐在垫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压足背。

 4、做脚掌着地的各种跳绳练习。

 5、做脚前掌着地的各种方向、各种速度的行走练习。

柔韧性训练方法 篇2

 1、一字马

 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逐渐向前后打开,做劈叉的动作。当两腿分开到最大限度后,让两手撑住地面,再尽力让上身做下压的动作,保持30秒。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来强制劈叉。

 2、压腿

 找一个合适高度的横杠,横杠最不要太高。一条腿在平地上站直,另一条腿搭在横杠上。两腿都要绷直,然后将身体的一侧尽量向前下方压,直到两条腿有轻微的酸痛感。

 3、弓步下压

 在平地上取弓步站位,双手放在前腿上,后腿一定要绷直。然后随着上身的下压动作,去尽力压两条腿,持续30秒。然后再交换前后腿,重复上述动作。

 4、弯腰摸脚

 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绷直,然后向前弯腰。随着上身的下压动作,尽力去触碰自己的双脚。触碰到双脚后,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5、坐位抓脚趾

 在平地上取坐位,双腿向前伸直,上身往前下方压,让胸部尽量靠近膝盖。同时双手向前伸直,尽力去抓脚趾。抓到脚趾后,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6、坐位抬双手

 在平地上取坐位,上身挺直,两腿交叉。两手在胸前交叉,掌心向下,然后慢慢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后停止,此时两手的掌心应该在上。接下来两手尽力往上拉,保持30秒左右。

 7、俯卧挺上身

 在床上取俯卧位,两手屈曲,放在身体两侧,两腿保持绷直状态。然后用双手将上身慢慢撑起,直到最大限度,保持30秒左右。

 8、平躺抱腿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动,双腿绷直。然后一只脚屈膝,同时慢慢让这只脚的膝盖靠近胸腹部。直到最大限度后,用两手抱住这只脚的膝盖,尽力向下压,保持30秒左右,再换腿。

 9、平躺抱膝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动,两腿一起屈膝,同时让两个膝盖尽力靠近胸腹部。两腿到最大限度后,用两手一起抱住膝盖,然后尽力向下压,保持30秒左右。

 10、平躺拉腿

 在脚上系一条绳子,用同侧的手拉住这条绳子。然后在床上取平卧位,上身保持不动,双腿绷直。用手去拉绳子,让腿部以绷直的状态被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后,保持30秒,再换另一条腿来进行上述动作。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

  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1 成人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面部按摩常用的穴位有:

  承浆 在颌唇沟的中央,当下唇下陷中。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

  地仓 在口角旁开4分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

  人中 在人中沟上中1/3处。主治口眼歪斜,流涎,鼻塞。

  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肿。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口眼歪斜。

  睛明 目内眦上方1分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内眦痒痛,目眩,近视,色盲。

  攒竹 眉毛内端,当眶上切迹处。主治视物不明,流泪,口眼歪斜。

  鱼腰 在眉毛的中点。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眉棱骨痛。

  丝竹空 在眉梢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

  印堂 在两眉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产后血虚。

  角孙 将耳廓前后对折,在耳尖所到的颞颌部。主治耳部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颈项强直。

  耳门 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齿痛。

  听宫 在耳屏前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

  听会 在耳屏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孔。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脱臼。

  翳风 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

  下关 在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主治齿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开合不利。

  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当咬肌的最高隆起处。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大迎 在下颌角前1寸3分,当咬肌附着部前缘。主治口噤,颊肿,齿痛。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在眉上1寸处。主治头痛,目痛,目眩,外眦疼痛,夜盲。

  太阳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是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细心揣摩练习,达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放松止痛;③活血祛瘀;④消除肿胀;⑤温通经络;⑥疏通狭窄;⑦分解粘连;⑧滑利关节;⑨整复错位。我们又可把①至④概括为放松作用;⑤可以概括为温通作用;⑥至⑧可概括为助动作用;⑨可概括为整复作用。以下成人按摩推拿手法部分按这四种作用,将手法分为放松类手法、温通类手法、助动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共四类,进行论述。

  2 小儿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小儿推拿学形成于明朝,是按摩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同时又具有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小儿推拿与成人按摩推拿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不可竭力攻伐。

  小儿推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

  2小儿推拿的手法常和穴位结合在一起,如补脾经;

  3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

  4小儿推拿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

  5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推拿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推拿左手;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2 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4 缠法

  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虚,指端贴住治疗部位,靠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以每分钟250~300次的频率快速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

  5 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6 拨法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

  7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两侧、肌腹、骨缝走行方向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腹、骨缝、脊柱两侧。

  8 搓法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

  9 击法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侧击法:五指伸直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包括第5指和小鱼际)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

  (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侧。

  10 拍法

  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虚掌拍打体表。

  11 弹法

  医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12 梳头栉发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13 摩掌熨目

  两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

  温通类手法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2 擦法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颈肩部。

  3 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亦称开胸顺气。

  (6)鱼际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及大鱼际着力于腹部,自腹部正中线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7)合推法:以两手拇指或掌从施治部位的两边向中间推动称为合推法。

  4 抹法

  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5 扫散法

  医生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6 点法

  以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点穴时可单用拇指点,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点按穴位。在做点法时还可用点穴枪点按人体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7 捏法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8 捻法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双手掐法:以两手的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单手掐法;以单手拇指指端掐按人体的穴位,如掐人中。

  10 振法

  (1)掌振法:以掌置于一定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作用于腰部时也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11 推桥弓(扫桥弓)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1分钟。

  12 双鸣天鼓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两掌按于两耳,两手置于后枕部。医生两掌轻轻用力,按压患者两耳,然后用手指轻弹枕后风池穴数次,然后两掌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13 刮法

  以食指中节的桡侧在患者体表进行单方向的刮称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制成的刮板,古时也用钱币)在患者体表做刮法。

  助动类手法

  -摇法

  -背法

  -抖法

  -屈伸法

  1 摇法

  (一)颈部摇法

  (1)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亦可用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2)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医生用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地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二)腰部摇法

  (1)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三)肩部摇法

  以右肩为例。

  (1)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

  (3)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经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摇动,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4)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四)前臂摇法

  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五)腕部摇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与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环旋摇动腕关节。

  (六)髋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再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患侧下肢。

  (七)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八)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 背法

  (一)后伸背法

  医生与患者背靠背地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两肘(医生两肘在里),以臀部顶住患者腰部,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先左右水平方向摇动数次,待患者放松后,医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时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放下。

  (二)侧背法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3 抖法

  (一)肩部抖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3至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

  (二)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3~5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三)髋部抖法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动。

  4 屈伸法

  (一)单纯屈伸法:使患者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的手法,称屈伸法。屈伸法可用于各关节,使关节加大屈伸运动幅度。

  (二)屈转伸法:先使关节极度屈曲,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伸直。本法用于治疗关节伸直(背伸、后伸)功能受限。如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致腰部后伸功能受限时,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边。医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极度前屈,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后伸以恢复腰部后伸功能。

  (三)伸转屈法:先使关节极度伸直,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屈曲。本法用于治疗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疗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时,使患者站立,医生站于患者身后,用身体的右侧顶住患者身后,右手置于患者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肩部。当患者放松后,医生用右手虚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击患者背部,同时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个动作同时进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用以治疗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整复类手法

  -按法

  -拔伸法

  -牵拉法

  -扳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交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一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3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

练硬功,给你提供少林、武当的两种功法:

(以下引用武术原文介绍)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铁布衫功

铁布衫为硬功外壮也。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决心到底,则无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鲜。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砂,每日晨昏,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势。于下杠之时,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上身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击之,并运气拟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成矣。用时运气敛力,则坚如铁石,而拳械不能伤矣。重量兵器尚须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师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场表演是技,斯时余年仅十一二,为好奇心所驱使,竟不顾礼仪,持花枪猛扎其腹,砉然一声,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盖王师运气为御,致余不敌而跌也。

武当铁布衫功法

气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武当铁布衫为武当道教内家传统的上乘功法秘技之一,被历代高人圣道所珍练,视为秘中之秘,从不肯轻易授人。

武当铁布衫将武术、气功融为一体,以呼吸吐纳、动作导引、修炼内气为基础,是内达于外的高级功法。旨在锻炼人的筋骨肌肉强壮,灵活关节枢纽,流通经络血脉,调摄气机顺杨,内实脏腑器官,新陈代谢旺盛。该功功法独持,功效神速,练习三个月即见成效。久练此功,人休内在的阻力和摇能会逐步被调动起来,真气也随之日渐充盈。

不但可以达到增强全身爆发力,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之功效,还能使全身坚硬如铁而不畏拳打脚踢,棒击不损皮肉筋骨,练时武林界盛传的“金刚下坏之躯”,而且对培养习练者勇敢进取的精神和武术技击水平皆起着一定程度的报名作用。在练习此功的同时,还可以并练出铁头功、铁臂功、大力功等,可谓:一功多能。用在气功表演上,能进行头顶开砖碎石、臂断顽铁、银枪刺喉、滚卧钉床、气绷钢丝和金刚铜体等。

本功以“内筋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为主,用意引气,直到气至,气到力达,渐步练至阴平阳秘、意气通神,使气内行五胜六腑,外及四肢百骸,最终达到浑元一体、天人合一的地步。

预备式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向正前方,膝部挺直。双手自然垂臂于身体两侧,双肩放松,手心朝里,手背向外。双目上下轻闭,舌尖抵住上腭,全身放松。神态安详,排除一切杂念,集中思想,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半分钟。

一、降龙伏虎

两脚向两侧微微移动,中间距离对比肩宽,脚尖朝前。两手由两侧向身前直臂缓缓上抬,双手指呈自始爪形,与肩同宽;同时,用口吸气,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用口齿缝吸气,全身须放松(每式吸气均同〕,当双手拍起至肩平时,气也正好吸满。然后用鼻将气呼出,双腿渐慢屈膝微蹲成高马步姿势,同时双手屈肘渐慢下落按至小腹前,手心朝下,此刻气正好呼出一半。用停半种钟后,迅速闭气。闭气时不能呼吸气。全身绷紧用力,十趾用力抓地,双腿用劲力内扣,紧收肛门(象忍大使状),沉肩,同时双手向左、右两侧并稍向下分别用劲力慢慢外分,好象有千斤重物在往两边枯似的,分至与两脚相宽时,恰好闭不住气(闭气时间5至7秒左右)。紧接着一下子把闭住之气从鼻中故出,同时全身放松站起,意守丹田,自然呼吸二口,不必再做预备式半分钟,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下去。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练至以做49次为宜。

二、双鹰齐飞

一切向身体前方迈出一堆踏实,前腿屈膝前弓,后膝挺膝伸直,成高弓步;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全身自然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双目轻轻闭合,神态安详,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双手朝身前缓慢抬起,手指成自然爪形,与肩相宽,同时用口吸气,双手抬至与肩用平时,再向下徐脐放落、落至腹前时手心翻转向上,再向上抬至与肩同志时,翻转手心朝下,遂慢下落至丹田前时,正好气吸满,稍停半秒钟,迅速闭气,全身绷紧,双手用力下按,双日用曲,同时十趾用力抓地,紧收肛门,收胸腹、沉肩、双上臂夹紧两肋,双手用力向身后慢慢接按至胯部两侧,两腿前后用力内扣,闭下住气时,从鼻将气放出三分之一,然后双手再用力慢慢向后拉五厘米左右,闭气二至四秒钟,从鼻放气三分之一,然后再双手用力慢慢往后拉至五厘米左右,闭气二至四秒钟,从鼻将剩下三分之一的气全部放出,同时全身放松(闭住的一口气要分三次均顺放出)。最后恢复成预备式,自然呼吸两口,开始接着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左右弓步式互换。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左右弓步式要各作25次为宜。

三、霸王敬酒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用宽,两掌在腹前交叉,上下相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吸气,双手直臂由下向身前上方交叉划弧,划至与头相高时,翻转手心朝前,手背离头约25厘米;双手不停,继续向上、向左右两侧划弧分开,分至与肩平时,两手心略向下;上势不停,双手直臂继续向身体两侧下落划弧,双小臂朝里划至于腹前,肘部弯屈成直角90度,肘尖放至腹部两侧,双手手心相对,十指尖向前,同时两腿随双手划弧下落而屈腰半蹲成四平马步式,此刻正好吸气满;稍停半秒钟,迅速闭气,同时括辅转手心朝上,双日用力向内夹紧肋部,两手相距16厘米左右;思想高度集中意守丹田,双手好象如同托着千斤重物缓慢直膝站起,两脚十趾用力抓地紧扣,提肛、收腹收胸,全身绷紧,双腿用力往上使劲;两腿快站直时,双手正好上托至与肩相平高度;两手小臂慢慢内旋转动,学心朝上渐转至掌心向前,此时正好闭不住气,从鼻一下将气迅速放出,全身放松。双手向下垂臂自然收于两胯处,接着开始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逐渐增至49次为宜。

四、青龙摆尾

先进行预备式意守丹田半分钟,然后身体侧卧,左臂屈肘用前臂尺骨一侧撑地,左手成拳,拳眼朝上;两腿成交的状伸直膝部以脚靠在地上,右腿在上,左腿在下;全身保持平直呈一斜向直线,右手伸直置于右胯处,身体仅以左臂和双脚着地支撑体重,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开始吸气,同时身体上下一起由右向左下缓缓转动,至右肩将要与左拳相互接触时,吸气满,成俯卧式。然后身体猛然向右上方转动恢复成侧卧式,同时配合从鼻迅速将气一下项出;喷气时,意守丹田,提肛缩阴,全身用力,喷气须短促有力,有气有声,身体始终保持平直。接着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左侧练完换右侧练习,随着功力的逐渐长进,以后须左、右两臂各做25次为宜。

五、野马抖

身体面对墙壁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并距墙二尺左右远近,两手在身体背后相叠,手心朝后,右手抓握左手腕部;然后上身直背向前弯腰屈体成90度,以头顶正中百会穴前一寸部位为中心抵在墙壁上(百会穴: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耳尖直上,头顶正中的部),脸面朝地;二目轻轻闭合,舌尖抵住上腭,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用口齿缝吸气,吸气时要意守百会穴。吸气满后用停半秒钟,然后以腰颈为轴用力向左转动90度,头不可以离开墙壁,下肢动作保持下变,脸面向左转动时迅速用鼻喷气,并且提肛内收,意念集中至丹田部位。全身上下保持原姿势固定不动,用口吸气满后,意守百会;以腰颈为轴用力向右拧转180度,使脸面朝右,同时全身用力以鼻向外喷气,且提肛、意守丹田。接着再吸气后向左转动180度啮气,如此左右转动腰颈上身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练至左右各转25次为宜。

六、老君登位

身体后背对墙直膝站立,距墙以用下四平马步为准。两手相互交叉相叠于腹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手心朝里;身体正直,二目轻闭,舌尖抵住上腭,意守丹田,全身放松。开始以口吸气,两手由腹前向上屈臂划弧,当划至与头齐高时手心翻转朝外向前;上势不停。两手继续向上、向左右两侧直臂划弧外分,至于肩平时两手手心转向朝下,两腿随双手向下动作微屈膝略蹲;双手继续向下、向身前划弧屈肘成交叉状,双掌变成拳。拳眼朝里,同时两腿弯屈下蹲成四平马步,此刻气正好吸满。紧接着,两腿用力蹬劲,双日曲肘向两侧后带,以整个背部向墙壁后撞;同时用鼻迅速朝外喷气,全身用力、勾头屈预、收肛提阴。喷气后,要及时利用撞击墙壁的反弹力将身体推离墙面,双手下垂于胯部两侧,身体正直站立,成预备势,接做第二次。整个动作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有念紧紧守住丹田的位,不可分心。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渐增至能做50次为宜。

七、仙客掸尘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稍比肩宽;两手由体侧直臂上托至肩乎,掌心朝上,开始以口吸气。身体以极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拧转90度,脸面朝左,鼻尖与左腿外侧裤缝对直,此刻气正好吸满。紧接着,右手屈臂以掌心一面拍打左腋,左臂保持不变;同时猛然配合以鼻喷气,全身用力,提肛内收。然后全身放松,以口齿缝向内吸气,双手左右平托,以腰为轴向右拧转180度,同时以鼻喷气,收肛,左手屈肘拍打右腋,右手保持托物状不变。呼吸始终意守丹田,接着再吸气向左转喷气拍打左腋下一掌位置,再吸气向右转成气拍打右腋下一掌位置,如此练习五次,从腋下一掌一掌往下拍打5次至软肋部,左右一样;再按同样的吸、囚方法从小腹两侧由下一掌一掌往上拍打5次至乳上,然后再按同样的吸、喷方法从双乳中间上边两手交替互换由上往下拍打至丹田,左右手共5次。如此是一遍共25次,以后要做两遍拍打50次为宜。

注:练功一月后,两手要套上装有细沙或绿豆砂袋(沙袋长短按自己的手掌大小和力量来决定,沙袋中间横缝一条小带以防贷脱手);二月后。袋内换装半沙半小石子(要圆且没有锋利带棱的小石于);三月后,袋内应全装小石子或不带锋榜的小铁砂;练至能托石子袋用力击打身上而不觉痛,则初有火候。

八、蜻蜓点水

两腿伸直站立,自然靠膝并拢;两手下垂于体侧左、右两胯处,指尖朝下,手心向里;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然后双脚脚后踉抬起,以前脚掌着地,双腿尽量保持直膝,脚掌用力用地使身体向上弹跳,同时吸气,随弹跳时向左转身拧动弹跳三至五下旋转一田,正好转回原来的位置,此时气吸满;双脚同时落地,脚尖先着地,同时全身用力猛喷气。接着做第二次,如此练下去,左右相互交替转动,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左右转身弹跳各25因为宜。

九、员猫捕鼠

两腿并拢,两手左右伸直肘臂,趴在地上,脚尖、手心、脸面朝地;全身放松,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然后从口齿缝处往里吸气。吸气将满时,双手和两臂直肘用力向内拢回收,使腰胸上挺离开地面,全身要直,身体离地切勿大局,约5寸左右。此刻气已吸满,然后双手、双日向两侧松(滑)开,胸腹部向地上撞压;同时迅速以鼻向外喷气,喷气时全身用力,收肛上提。喷气后全身自然放松,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要做至56次为宜。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意念集中守在丹田部位。

十、威虎寻食

两脚左右开立,屈膝下蹲成马步式;双手屈臂抱拳收于腰间左、右两侧,拳心朝上,肘尖向后。双脚大拇趾抬起上翘,其余八趾抓地;吸气时全身放松,吸气满后全身用力以鼻猛喷气,喷气的同时双拳要用劲紧握,八趾用力抓地,提肛,整个动作过程始终意守丹田。如此反复练习,以后能练50次为宜。

十一、两仪双峰

两腿屈膝下坐成双盘式、单盘式或散盘式均可;双手屈肘抱于腹前,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插入,手心朝上;全身自然放松,舌尖轻抵上腭,双目轻闭,排除一切杂念,意守丹田。然后用口吸气,意守头顶百会大;吸气满后双手猛扣屈肘上抬于面前,手心相帖,手指相互抓紧手背,大拇指与鼻尖同高,离鼻三寸远左右,双臂内夹,同时全身用力以鼻猛然向外喷气,提肛,意守腹部中央的丹田处。接着喷气完后,全身及时放松,开始吸气,意守百会;气吸满后快速以鼻喷气,双手小臂同时用力向两侧开撑上抬,双掌下落至胸前乳平处,掌心朝外,拇指一侧朝下。然后双手慢慢向下落至腹前,同时意念将气往下循行于丹田,全会放松自然。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动作能做50次为宜。

十二、怀中抱月

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膝部伸直,两手自然垂臂于身体两侧,手心朝里;全身正直,百会穴与会阴大成一竖直线,呼吸自然,排除一切杂念,舌尖轻抵上腭。两手随吸气交叉至腹前,接着向上直日划弧,划至与头同高时手心翻转朝前;上势不停,两臂向左右分开至肩平处时,手心向下。两掌由两侧向身前摆臂划弧屈肘环抱,双掌掌心朝内,对准丹田,十指指尖相对,两臂成抱球状,手心距丹田约人寸远左右;同时。两腿随双臂划弧环抱之势缓慢屈膝微蹲成高乌步姿•势,脚尖朝前。此刻气已吸满,停止呼吸(不呼不吸)且全身放松,双手往里合拢,拢至接近小腹时翻转手心朝上,十指指尖保持相对状态。双掌动作继续曲臂上托至心窝,肘尖朝向左右;两腿慢慢站直,不呼不吸。然后,翻转手心朝下,进行吞气,连口水唾液一块送下;吞气时,十趾紧抓地,提肛内收。气吞下喉咙后,即刻全身放松展开,呼气,双掌随呼气缓缓由心窝处下落按至体前,接做第二次。如此反复练习,随着功力的长进,以后能练50次为宜。

注意事项:

练此功必须技练功要求和严禁注意事项去练,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易出偏差。

1、练功以早三点至六点,晚五点至八点为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次,也可根据个人的工作时间自己安排。

2、饭后1小时后再练功,练功前要排除大小便,过饥过饱均不可练功。

3、在练功中思想不要紧张,或急于求成情绪,不要垂头伸颈,使内气通不过去,容易造成头晕。

4、练功中不允许练别种气功。因为每种气功都有自己的经络路线,同练几种功法会使内气在体内互相干扰易出偏差,但是静功可以练。

5、练功时一定要心专意静,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影响而散心,禁忌心猿意鸟,杂念丛生。

6、练功一定要精力充沛旺盛,禁忌色情房串后练功,炼精化气,挖为气母,伤精则伤气。

7、禁忌酒后练功(酒使气洒),此时练功,必然伤身和出偏差。

8、子、午时辰勿练功。午时指中午ll点至1点,子时指晚上ll点至1点。

9、拄止在风雨中和雷鸣电闪时或夺湿衣练功。

10、练功时必须严格按照练功功法要求去做,不准随便增加戎减少练功次数,思想要高度集中,内外兼修,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冲出时,不要意想从经络穴位经过,快速自然地用意领气就行。

ll、练本功结束后,不宜用冷水及冷毛巾擦汗、擦身,必须用于毛巾或热水擦身,一小时内不许洗冷水澡、游泳。

1、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

2、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3、劲: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4、律:指舞者在完成动作时即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

5、拧: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6、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状。

7、含:以腰,肋,胸的收缩并往前倾。

8、仰: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使“仰”。

9、平圆: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磨盘”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10、立圆: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状,即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11、八字圆:又称“风火轮”,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

12、点:从动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动作中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从神韵及内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

13、线: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现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内在意识的旋律感。

14、动律:指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的,具有概括性质的“元素”。

15、元素:指提,沉,冲,靠,含。腆,移,庞提,这些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出来的基本势态。

16、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臀部全着地,双腿盘于身前,开胯,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上,双肘放松,也可双手背于身后,肘尖下垂。

17、沉: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着沉气而徐徐放松。

18、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的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也向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19、冲: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移斜,肩与地面要保持平行线,切忌上身向前倾倒,头部的配合或与肩相反,或向右转成后看状。

20、靠:“靠”和“冲”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对动律,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无向后躺倒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无上仰状。

21、含: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过程与“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含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状,空腰低头。

22、腆: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是与“含”相反的运动。是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23、移: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的水平运动。现经“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肋肌,头与运动方向相反。

参考资料 -中国古典舞

《氧健身操》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易筋经》内容及对后世影响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

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

“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

“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十二式分解动作: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45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