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手法检查及分级
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测试结果 Lovett分级 M.R.C.分级 Kendall 百分比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 正常(Normal,N)
正常-(Normal- 5
5- 100
95 同上,但仅能抗中等阻力 良+(Good+,G+)
良(Good,G) 4+
4 90
80 同上,但仅能抗小阻力 良-(Good-,G+)
好+(Falr+,F+) 4-
3+ 70
6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测试或维持此姿位 好(Fair,F) 3 5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能在消除重力姿位运动至测试姿位或加小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好-(Falr-,F-)
3-
40 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中等幅度运动或加中等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差+(Poor+,P+)
2+
30 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小幅度运动或加较大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差(Poor,P) 2 20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差-(Poor-)
微(Trace,T) 2-
1 10
5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零(Zero,O) 0 0
测试操作的一般程序是先将肢体放置到适当姿位,以便当待测的肌肉收缩时,能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自下向上运动。必要时由测试者用一手固定近端肢体,然后令试者尽量用力收缩被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对抗自身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如能完成,说明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应用测试者的另一手在运动关节的远端施加阻力,根据受试者能克服的阻力的大小来判定肌力为4或5级。不能承受外加阻力则为3级。如不能克服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则应调整体位,将肢体旋转90°,使肢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以消除重力的作用。测试远端肌肉时可稍托起肢体,测试近端肌肉时可在肢体下放置光滑平板,或用带子将肢体悬挂,以消除磨擦力的影响。在此条件下能完成大幅度运动,可判定为2级肌力,如仅有微小关节活动或未见关节活动,但可在主动肌的肌腹或肌腱上扪到收缩感,则为1级肌力,扪不到收缩感觉为0级。在测试3级以下肌力时,为了避免改变姿位的麻烦,也可施加助力,根据所需助力的大小判定为2级或1级肌力。
此法虽有分级较粗略,评定时也带有测试者的主观成分等缺点,但应用方便,可分别测定各组或各个肌肉的肌力,适用于不同肌力的肌肉测试(很多器械测试仅适用于4级以上的肌力测定),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实际工作。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
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常用检查须目如:
(1)握力 用大型握力计测定。测试时上肢在体测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到适宜的宽仪式。测试2~3次,取最大值(图2-1-1)。以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好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应高于50。
(2)捏力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可测得质量力(图2-1-2),其值约为握力的30%。
(3)背肌力即拉力,用拉力计测定。测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拉把手(图2-1-3)。以拉力指数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为:男150~200,女100~150。此法易引起腰痛病人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而用府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4)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通过钢丝绳及滑轮拉动固定的测力计,可对四肢务组肌肉的等长肌力进行各别测定,方法见图2-1-4,2-1-5。这组设备可组合成一架综合测力器,以便使用。
一组正常中青年成人的四肢等长肌力测试结果。妇女上肢肌力约为男性的55%,与国外资料的56%相近。下肢肌力约为男性的62%,较国外资料的72%为低。一般认为肌肉每平方厘米横断面积可产生3~4kg肌力,男女相同。男女的肌力差异主要因肌腹大小不同而非肌肉质量有异。
A.屈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B伸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C屈肘肌力测定(肘屈90°)
D伸肘肌力测定(肘屈90°)E肩外展肌力测定(肩外展45°)
A.踝屈伸肌力(踝中立位)B伸膝肌力(膝屈45°)C屈膝肌力(膝屈90°)
拮抗肌的肌力对比关节的稳定有意义,因而对肌力锻炼有指导价值。由表2-1-2可见,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比在腕、肘、踝、膝分别约为2:1,3:2,1:1与2:3。文献资料中这些比例有些差异,可能因调查对象及测试方法不一致。
表2-1-2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
男(67例) 女(55例) 左 右 左 右 腕屈
腕伸 2815±589
1163±221 3027±570
1382±320 1532±440
711±173 1637±500
817±199 肘屈
肘伸 1943±422
1277±332 2104±465
1319±330 1030±221
675±312 1160±386
758±265 肩外展 874±168 935±183 417±153 549±149 踝背 伸
踝跖屈 1928±429
2054±559 1958±416
1993±552 1149±323
1330±441 1173±341
1291±483 膝屈
膝伸 1913±523
3046±693 1989±533
3080±716 1113±411
1879±566 1298±370
2010±621
表内数字为kg数
2.等张肌力检查
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i repetition maximum,I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
3.等速肌力检查
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图2-1-6)。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女手段。
图2-1-6 用Cybex 等速测力器作膝屈伸肌力测试
(三)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检查结果准确、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与可比性,应使操作过程严格规范化。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采到正确的测试姿位,在等长测试时要特别注意使关节处于正确的角度。
2.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3.作适当的动员,使受试者积极合作,并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可作简单的准备活动。
4.规定适当的测试时机,在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作肌力测试。
5.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因正常肢体的肌力也有生理性改变。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有临床意义。
6.记录时可采用绝对肌力或相对肌力,后者即单位体重肌力。作横向比较时宜用相对肌力。
7.注意禁忌证。肌力测试特别是等长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测试时如持续地闭气使劲,可引起乏氏反应(Valsalva effect),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有高血压或心脏疾患者慎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
8.注意肌力测试不适用于上位运动神经损害的运动功能评估,如中风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不宜采用肌力检查。对于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应采用Brunnstrom法或Fugl-Meyer法,或上田敏法,请参阅中风康复章节。
二、关节活动度(ROM 检查
(一)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检查的一般事项
1.ROM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
(2)判定障碍的程度。
(3)提示治疗方法。
(4)作为治疗、训练的评价手段。
2.ROM的种类
(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
(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
(3)关节除被动活动外,还有非生理性的关节附加活动度(accessory),主要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
3.基本姿位
全身所有的关节凡按劳取解剖的姿位放置者则为0°。前臂的运动手掌面在呈矢状面上状态为0°轴、面的概念与解剖学一致。
(二)ROM表示方法
文献中有关ROM的表示方法不尽相同,一种以解剖部位为“O”不论屈或伸,当关节伸直受限时,测量的角度数可能成为负数。另一种在屈曲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O”,在伸直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180”,这样可避免出现负数,但使关节总活动度的计算变得复杂化,本书采用前一种方法。
(三)ROM受限因素
1.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异常。
2.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关节囊粘连、韧带损伤,肌腱挛缩等。
3.运动关节的肌肉软弱无力。
4.拮抗肌张力过高。
(四)ROM测量注意事项
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
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
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
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
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
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
(五)ROM测量方法
1.普通量角器法
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见图2-1-7),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上读出关节活动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1-3。
图2-1-7 关节量角器
表2-1-3 关节活动范围检查
关节 运动 测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标志 0点 正常值 中心 近端 远端
肩 屈、伸 解剖位,背贴立柱站立 肩峰 腋中(铅垂线) 肱肌外上髁 两尺相重 屈180°
伸50° 外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80° 内、外旋 仰卧,肩外展肘屈90° 鹰嘴 铅垂线 尺骨茎突 同上 各90° 肘 屈、伸 解剖位 肱骨外上髁 骨峰 尺骨茎突 两尺成一直线 屈150°伸0°
腕 屈、伸 解剖位 桡骨茎突 前臂纵轴 第二掌骨头 两尺成一直线 屈90° 尺、桡屈 解剖位 腕关节中点 同上 第三掌骨头 同上 桡屈25°
尺屈65°
髋 屈 仰卧,对侧髋过伸 股骨大粗隆 水平线 股骨外髁 两尺成一直线 125° 伸 仰卧,对侧髋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5° 内收、外展 仰卧,避免大腿旋转 髂前上棘 对侧髂前上棘 髌骨中心 两尺成直角 各45° 内外旋 仰卧、两小腿桌缘
外下垂 髌骨下端 铅垂线 胫骨前缘 两尺相重 各45° 膝 屈、伸 仰卧 股骨外踝 股骨大粗隆 外踝 两尺成一直线 屈150°
伸0°
踝 屈、伸 仰卧 内踝 股骨内踝 第一跖骨头 两尺成直角 屈150° 伸0° 内、外翻 俯卧 踝后方两踝 小腿后纵轴 足跟中点 两尺成一直线 内翻35° 中点 外翻25°
2.方盘量角器测量法
范振华在1974年设计了一种方盘量角器,用正方形,每边长12cm,上有圆形刻度盘的木舯,加一指针及把手构成(图2-1-8)。在木盘刻度面处于垂直位时,方盘中心的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自动指向正上方。使用时采取适当姿位使关节两端肢体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并使一端肢体处于水平位或垂直位,以方盘的一边紧贴另一肢体,使其刻度面与肢体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读得关节所处的角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4。
图2-1-8 方盘量角器
表2-1-4 用方盘量角器作关节活动度检查
关节 运动 测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位置 量角器刻度盘方位 正常值
肩 屈、伸 站立,头、背、骶部紧贴立柱 上臂后方中段 0点指向近端 屈180°伸50° 外展 同上 上臂内缘中段 同上 180° 内、外旋 仰卧,肩外展,肘屈90° 前臂尺侧缘中下段 0点指向远端 内旋80°、外旋90° 肘 屈、伸 坐,上臂平贴桌面 前臂中段背侧尺
骨皮下面 0点对向尺骨 屈150°伸0° 前臂 内、外旋 站立,上臂外侧紧贴柱面,肘屈90°,手紧握量角器把手 量角器把手紧贴掌心 0点指向桡侧 内旋55°,外旋135° 腕 屈、伸 前臂平贴桌面,掌心向下 第三掌骨背面 180°点对向掌骨 屈80°、伸
70° 尺、桡屈 同上,掌心垂直,拇掌屈 第二掌骨桡侧缘 同上 尺屈40°,桡屈20° 髋 屈 仰卧,对侧髋过伸 大腿前缘中段 180°点对向大腿 120° 伸 同上,对侧髋屈曲 同上 同上 15° 内收外展 侧卧,一直尺两端族两髂前上棘上,测此尺寸倾斜度,于内收、外展测量结果中减除之 大腿外侧中段 同上 各45° 内、外旋 仰卧,两腿分开伸直 足掌内侧缘 0点指向远端 内旋50°,外旋65° 膝 屈、
伸 坐或仰卧 在肌前中段、小腿前中段各测一次,相加 180°点指向膝部
180°点指向膝部 屈160°,伸5°
屈160°,伸5°
踝 跖屈 站立足掌不离地,小腿尽量后倾 胫前缘中段 0点指向近端 40° 背伸 同上,足跟不离地,小腿前倾 同上 同上 25° 内外翻 向患侧卧,小腿平贴诊察台,外踝在桌缘上 紧贴足掌横弓 0点指向足内侧 内翻45°,外翻20°
三、步态检查
1.步态的基本情况
从一侧的足跟着地起,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为一个步行周期(gait cycle)。其中每一足都经历了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期(stance phase)及一个腾空挪动的摆动期(swing phase)。支撑期由5个环节构成,依次为足跟着地(heel stride,HS),脚掌着地(foot flat,FF),重心前移至踝上方时支掌中期(midstance,MSt),身体继续前移至足提起时为足跟离地(heel off ,HO),最后为足趾离地(toe-off)。摆动期从足趾离地开始,经加速期至下肢垂直位为摆动中期(midswing ,MSw),以后经减速期止于足跟着地,一侧足跟着地至另一侧足跟着地为一单步(step),至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复步(stride)。
在步行周期中支撑长于摆动期,因此每一步行周期中约有15%的时间即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双腿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double support)。是为步行的特征,如没有双侧支撑,相反出现双足腾空即为跑步。
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成人约为110~120步/分,快步可至140步/分。步幅(step width)指一单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
步行时身体重心沿一复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一正弦曲线,向前运动有交替的加速及减速成。为了使重心在轴位上的运动趋于平稳,减少上下左右移及加速从而减少能耗,配合髋、膝、踝各关节的运动,骨盆也有前后左右倾斜及水平侧移。
步行时以上活动的正常变异构成各人的步态特点。因病理因素使变异超出一定范围即构成异常步态。检查者熟悉了正常步态的构成及常见病理步态的基本特征后,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步态评定,必要时可用多维连续摄像、电子量角器及多导联肌电图等方法作分别或综合的观察,以取得肌肉、关节或身体重心在步行时的活动谱,以与正常的活动谱进行比较分析。正常的关节活动及肌肉活动谱例如图2-1-9。肌肉的工作包括向心及远心收缩。
图2-1-9 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活动
正常步态效率很高,特别是以每小时45~5km的速度步行时,单位距离耗能量少,此时肌电活动也最少。步行时身体前移的工实际上主要由重力及惯性提供而不是完全由肌肉收缩提供。步态异常时能耗增加,截瘫及截肢时更著,因而使步速受限,如扶拐步行的截瘫患者,步速一般限于每小时16~24km。
2.常见的病理步态
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
(1)短腿步态 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 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
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两侧髋外展肌损害时,步行进上体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
(6)肌痉挛步态 因肌张力过高引起。如:
①偏瘫步态:常有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放松屈曲,为了避免足部拖地,摆动时常使患肢沿弧线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上臂常呈屈曲内收,摆动停止。临床所见的偏瘫步态可有较多的变异。
②剪刀步:又称交叉步,多见于脑瘫或高位截瘫患者。因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膝互相磨擦,步态雀跃不稳。内收肌严重痉挛使两腿交叉难分,步行成为不可能。
(7)其他中枢神经损害
①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称酩酊步态。
②帕金森氏病或其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手臂摆动缩小或停止,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8)奇异步态不能有已知步态解释者应考虑是否为癔病性步态,其特点是动作表现不一贯,有时用更慢更费力的方式完成动作,与肌力检查结果不一致,肌张力检查时可有齿轮样反应(cogwheel response)等。
3.步态检查
作临床步态检查时,应嘱病人以其习惯的姿态及速度来回步行数次,观察其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各时期下肢各关节的姿位及动幅是否正常,速度及步幅是否匀称,上肢摆动是否自然等。其次嘱病人作快速及慢速步行,必要时作随意放松的步行及集中注意力的步行,分别进行观察。并试行立停、拐弯、转身、上下楼梯或坡道、绕过障碍物、穿过门洞、坐下站起、缓慢地踏步或单足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有时令患者闭眼步行,也可使轻度的步态异常表现得更为明显。
用手杖或扣拐步行可掩盖很多异常步态,因此对用拐杖步行者应分别作用拐或杖及不用拐或杖的步态检查。
步态检查常须结合一系列的基本情况检查,如神经系物理检查,各肌群肌力及肌张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下肢长度测定以及脊柱与骨盆的形态检查。这些检查对确定异常步态的性质,原因及矫治方法有很大意义。
必要时在步行中作肌电图、电子量角器、多维摄像等检查,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4.异常步态的矫治原则
(1)异常步态病因的矫治
①短腿步态患者须用矫形手术或矫形鞋来平衡两下肢的长度。
②关节挛缩畸形时,须通过关节活动度锻炼或矫形手术改善关节活动度,消除畸形。
③因疼痛引起步态异常时,须用理疗、局封、按摩、药物等治疗消除疼痛。因关节不稳或骨关节炎引起疼痛时,须用免荷支架减轻局部负荷。
④肌肉软弱时,可通过肌肉锻炼得到加强。锻炼难以收效时,考虑肌肉重建手术或用支架进行功能替代。
⑤肌肉痉挛时用放松练习,包括肌电反馈练习、按摩、被动牵伸、热敷或冷敷、解痉药物、神经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方法缓解痉挛。
(2)步态训练步态训练一般对着镜子进行。治疗师从旁指出需要纠正之处,指导纠正,经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与巩固。步态训练应设定可以达到的近期目标。可以从步态检查中所用的各种动作中选取病人勉强可以完成但有缺点及困难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进行系统练习,达到目的后再改选难度更高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练习时应令病人适当集中注意力,但不宜引起过度紧张,特别在肌痉挛时。练习一般每日进行1~2次,每次1~2小时,包括间歇休息,避免明显疲劳。
步行练习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适当的支架、拐杖、步行器、平行杠等。或给予人工的保护或扶持,防止跌倒,并使病人有必要的安全感。
步态训练中要注意病人的全身适应能力,必要时进行坐、站的耐力练习、上肢及腹背肌肌力练习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锻炼,即用上肢运动或蹬车等方式进行的耐力运动练习,以适应步态异常时步行能耗的增加。
注重柔韧度的修炼就可以快速下叉。
关于柔韧性的修练:
一、关于正压腿:
在压腿的几种方法里,正压腿是基础,也是习练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间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要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
(1)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脚尖回勾有利于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一条腿压几分钟后,再换另一腿。几天之后,腿部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时,可进行下一步。
(2)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后之窝肌的伸展性。
(3)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双手由下抱握被压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5)被压腿与支撑腿挺直,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以额头碰脚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6)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用嘴触脚尖。此步完成后,进行下一步。
(7)双手搬住脚掌,依上法,用下腭碰脚尖。此步成后,说明正压腿已成。
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练习,使躯干与腿部形成一一对应,如腹部与大腿、胸与膝、头与脚尖依次对应接触,才可避免躯干与腿之间出现的空儿。
竖叉可以下去的话,关键还是在胯,平时可以都练习胯的开度,不过胯一般一个人练习的话比较慢,如果没有人帮你的话,可以人面朝地面趴下,双腿两边分开,膝盖弯曲成90度,要保持两小腿,也就是两条大腿是一条直线,还可在此基础上在在胯上放些许较重的东,可以加快速度,但练胯不可操之过急。(以上练习需要保持放松)
低效或者无效的品牌营销思维与手段就像木马病毒一样内置在企业体内使其市场引擎转速渐慢,即使是那些优秀的著名公司也不例外——一旦它们开始踏上众人瞩目的成功之旅,惯性定律便开始在它们身上作祟。它们开始对过去那些成功的做法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但实际上那些做法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越来越不适应快速成长的企业需要。
现实让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企业品牌营销的现状。
A企业是一家知名的本土饮料企业——在短短的数年内,这家企业创造了市场份额迅速增长的奇迹,使之成为国内企业纷纷效仿的样板。在一次为其设计整合品牌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品牌营销人员充分发挥其创意热情与烹饪专长,以该饮料为主要调味品,经过反复实验,做出几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实景拍摄之后配上“菜谱”,并注明如何使之更美味、更养眼。这是一个让该饮料品牌渗透至大众日常生活及消费形态中的大胆创意,也是巧妙利用餐饮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的策略性手段。但后来企业品牌营销行为的“升级”,让我们看到该企业对这种不需耗费巨资的做法并没有坚持做下去,它开始踏上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这节火车头,把全年品牌营销预算的绝大部分贡献给了央视。
B企业是一家十分值得尊敬的知名学习工具企业——领先性的技术背景与强大的资本支持让它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在一次提案中,品牌营销人员建议以中学生“手抄报”大赛的方式进行品牌传播。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手抄报的个性化表现力将让品牌表现得更有特色,而且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很好地整合到学校这一针对性的品牌营销资源。但该企业认为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品牌营销预算有限,所以只能采用其实更耗资金的做法:把绝大多数的广告费用贡献给央视及地方卫视……
像上面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相信未来也决不会绝迹。
对于已经看到传统大众品牌营销没落先兆的实效主义者而言,向企业积极建言采取更贴近消费者、更具针对性的品牌营销手段,其结果反而使自己心灰意冷。
这不能怪企业缺乏实效品牌营销的思维。
在今日的市场,只要企业胆量够大,钱包够鼓,用烧钱的方式解决市场问题,操作起来最简便可行。
但,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品牌营销战,不是资本战。资本大奏凯旋曲,意味着品牌营销智慧的萎缩,也意味着一种类似于“星球大战”式的、以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恶性循环在品牌营销领域蓬勃生长。
当越来越多的市场“新贵”不停地在媒体上向我们闪耀其炫目光芒时,昨天很多辉煌的市场传奇如回放的**历历在目。
重庆奥妮曾经是中国日化业最成功的企业。从奥妮首乌到百年润发,在两年之内,该企业先后成功启用华人娱乐圈最具影响力的明星做形象代言人,电视广告的鸿篇巨制至今尚难有本土企业可以超越。其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市场占有率达125%,锋芒直逼全球日化行业的“老大哥”宝洁。奥妮于1997年登上荣耀巅峰,谁料颓败接踵而至。1998年,奥妮与全球知名的奥美广告公司合作开展市场品牌营销计划,准备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却不料开始了跌落深渊的万劫不复之旅,从此一败涂地。当年,奥妮新皂角的销售收入只有1亿多,而广告费用反而达到上亿元。如此滑稽的投入产出比,令人匪夷所思!奥妮的浮沉如跑马观花让人应接不暇,但一切如过眼烟云。到如今,这个曾经创造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对弈最辉煌业绩的品牌,陷入商标先后两次被拍卖、归属权纠缠不清的困局。
这不过是中国企业品牌营销沉浮录中最典型的一幕而已。中国市场的很多往事,总会给人“无巧不成书”的印象。同样有一家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企业在1997年登上荣耀巅峰,在1998年便跌入谷底。
1997年11月,广东爱多以21亿元天价购得央视黄金时段的5秒版广告,成为炙手可热的广告“标王”,开创了VCD行业最辉煌的时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导演张艺谋与演员成龙一同演绎的影视广告巨制,更让爱多写下了本土品牌营销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篇章。1997年,爱多VCD的销售额猛升至16亿元,其品牌认知率在城市中高达90%以上。然而,谁又能料到,世事如棋、瞬息变幻。1999年,《羊城晚报》上的一则股东声明便将创造爱多神话的草莽英雄打回原形。草创、辉煌、倾覆三部曲在不到四年的光景中匆匆如浮云般一一上演。
如今的爱多被作为经典载入史册——不是经典的榜样,而是经典的反面教材,被陈列在商学院的讲台上。
成功与失败都是那么相似,品牌营销路径也毫无差别。像奥妮、爱多这些曾经创造过中国品牌营销史上后来者不可追之奇迹的企业,都将命运寄托在一时无限风光的烧钱式品牌营销传播,而非自身品牌营销执行能力的系统性提升以及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到最终“无限风光”后换来的是企业的“风光大葬”。
这种以大规模资金投入为基础,以大规模传播为基本手段的品牌营销方式给企业带来太多惨痛的教训。
只要企业不进入追求实效的时代,这种似曾相识的经验绝不会成为过去时。
联想、海尔、万科,这些创造最大市场价值并始终引导国内企业发展方向的本土企业从未创造过品牌营销大跃进的神话,却是真正创造品牌传奇的样板。
不要总说塑造一个有影响力的领袖型企业需要太长的时间,我们经不起这样的等待。这三大旗帜性的企业创造辉煌业绩也就10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周期对于追求急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不算太漫长,但更多的企业却想在三五年内创造出一个神话来。
这些稳健成长的企业的存在,以及越来越多的实效品牌营销实践让更多的企业有理由相信: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丰富其日常生活,使其加深体验,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非传统广告手段与创意性品牌营销,其效率比那些已经让我们上瘾的“品牌营销鸦片”——耗费巨资的高举高打式的大规模传播运动更理想。
这是一个正在重构也需重新想象的市场。
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新的组合方式及整合思维,可以让那些曾经为我们谱出舒缓变奏曲的最基本的音符,变幻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但本土企业的品牌营销实践与品牌营销思想转变均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竞争进化的角度来比照,企业竞技与体育竞技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拿体育竞技项目跳高来说,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68年,在这以前,跳高的方式有两种:运动员可以采取俯卧式跳高,也可以采取跨栏式跳高。那时的体育专家认为这两种方式是最好的跳高方式,如果一个人想成为跳高冠军必须依照这两种跳高方式苦练。
但有一天,研究医药学的跳高运动员理查德·福斯贝里突然意识到从杆上跳过去的最佳方式不是俯卧式,也不是跨栏式,或许,应该是背跃式。福斯贝里最早采用这种姿势时,人们都感到滑稽可笑,但他毫不动摇,坚持采用背跃式参加跳高比赛。1965年,18岁的福斯贝里用这种独特的背跃式技术越过了2米的高度,使人们看到这种新姿势的生命力。
最终,在1968年墨西哥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福斯贝里使用他摸索出来的背跃式一举夺魁。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被他舒展而优美的姿势征服了,人们把背跃式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福斯贝里背跃式”。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背跃式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力。自从福斯贝里以背跃式获得奥运会冠军后,世界上许多优秀选手都采用这一姿势,并获得巨大成功。进入20世纪80年代,风行一时的俯卧式几乎完全被背跃式所取代。
竞争的激烈,对抗的强烈,让体育界人士能够迅速接受最具效率的革新性手段。
糟糕的是,企业界对有效的品牌营销手段的反应则显得相当迟钝。虽然有不少勇敢创新的企业利用“背跃式”获益匪浅,但更多的企业还在采用“俯卧式”或“跨栏式”,试图越过消费者不断升高的需求认知栏杆。
过去20年间,面对不断分化的市场、激烈的全球竞争、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强大的分销渠道,品牌营销这一企业增长的“发动机”显得越来越不灵光。
品牌营销难题成为企业经营者们面临的大挑战。然而,惯性的力量以及未见消减的品牌营销趋同现象让我们无法确认品牌营销人员能否应对这些挑战。
要找到一条“实效”的品牌营销之路,企业首先必须找到那些抵消品牌营销努力成果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企业的意识偏差。这是企业检讨品牌营销失误并实现市场效应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柔韧性训练方法 篇1
对柔韧的训练可分为:主动柔韧性练习和被动柔韧性练习两种。
主动柔韧性是指舞者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主动柔韧性训练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也起到发展力量素质的作用。例如训练正、侧、后踢腿时,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达到既有柔性又有韧性的效果。反过来力量素质的发展又能 促进“主动柔韧性”水平的拉高。
被动柔韧性是指舞者被动用力(或借助外力)时,关节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幅度,如:压腿、扳腿等练习。被动柔韧性练习是发展主动柔韧性的基础。那么,影响柔韧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 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研究证明,训练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随意放松能力很高,这与中枢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细胞的抑制深度有关。
柔韧训练的方法详解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2)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1)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2)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3)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4)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5)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1)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2)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3)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4)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发展膝关节、胯关节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称为腿部柔韧练习。经常采用的练习有主动或被动的压腿、踢腿、摆腿、劈腿等。
(5)踝关节
由距骨上关节面、胫骨内踝关节面、胫骨下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前后韧带薄弱,而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较强。
踝关节主要发展背屈和背伸及内翻外翻的能力。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足背的绷脚面能力,常采用各种后足背的练习;足球运动员主要发展内、外翻的能力;举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的能力等。
(6)脊柱
由26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连在一起。其中有23块椎体有椎间盘,椎骨之间由于椎间盘的弹性有少许转动,当肌肉牵动椎骨时,每一个椎骨少许转动的总合就使脊柱有了相当大的运动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后倾、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及转动。脊柱的柔韧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柔韧。
1、颈椎柔韧主要采用头前后屈、左右侧屈、左右转动及绕环的练习。
2、胸腰椎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习,主要采用下腰、甩腰、体前屈等练习。
发展柔韧素质的具体方法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1)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
1、握拳、伸展反复练习。
2、两手五指相触用力内压,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两手五指交叉直臂头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绕环。
5、手指垫高的俯卧撑。
6、杠铃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铃杆。
7、用左手掌心压右手四指,连续推压。
8、面对墙站立,连续做手指推撑。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铅球)。
10、靠墙倒立。
(2)肩关节柔韧性练习
1、压肩
(1)手扶一定高度体前屈压肩。
(2)双人手扶对方肩,体前屈直臂压肩。
(3)面对墙一脚距离站立,手、大小臂、胸触墙压肩(逐渐加大脚与墙的距离)。
(4)练习者背对横马并仰卧在鞍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他上臂下压。
(5)两人互相以手搭肩,身体前倾,向下有节奏地肩压。
2、拉肩
(1)双人背向两手头上拉住,同时作弓箭步前拉。
(2)练习者站立,两手头上握住,帮助者一手拉练习者头上手,一手顶背助力拉。
(3)练习者俯卧,两手相握头上举或两手握木棍,帮助者坐练习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顶其背助力拉。
(4)背对肋木坐,双手头上握肋木,以脚为支点,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双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双手头上握肋木,然后向前蹬直双腿胸腹用力前挺。
(7)侧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侧拉。
(8)体前屈坐垫下,双手后举,帮助者握其两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单杠各种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悬垂摆动。
(2)单杠负重静力悬垂。
(3)杠悬垂或加转体。
(4)后吊:单杠悬垂,两腿从两手间穿过下翻成后吊。
4、转肩:用木棍、绳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握距逐渐缩小)。
(3)腰腹部柔韧性练习
1、弓箭步转腰压腿。
2、两脚前后开立,向左后转,向右后转,来回转腰。
3、体前屈手握脚踝,尽量使头、胸、腹与腿相贴。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体前屈,手触地面。
5、分腿体前屈,双手从腿中间后伸。
6、分腿坐,脚高位体前屈,帮助者可适当用力压其背部助力压。
7、后桥练习,逐渐缩小手与脚距。
8、向后甩腰练习。
9、俯卧撑交替举后腿,上体尽量后抬成反弓形。
10、双人背向,双手头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体肩肘撑。
(4)胸部柔韧性练习
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
2、虎伸腰。练习者跪立,手臂前放于地下,胸向下压。要求主动伸臂,挺胸下压。
3、练习者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扶墙,抬头挺胸压胸。要求让胸尽量贴墙,幅度由小到大。
4、练习者背对鞍马头站立,身体后仰,两手握环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顶背拉肩,胸。
5、练习者并腿坐在垫子上,臂上举,同伴在背后一边向后拉其双手,一边用脚蹬练习者肩背部,向后拉肩振胸。
(5)下肢柔软性练习
1、前后劈腿。可独立前后振压,也可以将腿部垫高,由同伴帮助下压。
2、左右劈腿。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断下压。
3、压腿:将脚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脚尖朝前,然后正压(勾脚)、侧压、后压。
4、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进,正踢(勾脚)、侧踢、后踢。
5、摆腿:向内、向外摆腿。
6、控腿:手扶支撑物体,前控、侧控、后控。
7、弓箭步压腿。
8、跪坐压脚面。
9、在特制不同形状的练习器上练习脚腕不同方位的柔韧(特制练习器械见弹跳力部分)
10、用脚内侧、外侧、脚跟、脚尖走。
11、负重深蹲,脚跟不离地使脚尽量弯曲。
12、双刀腿坐,双脚互相顶位,双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
13、背对背坐,双手头上拉,一个前俯,一人后仰。
(6)踝关节和足背部柔韧性练习
1、练习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脚掌站在最下边的肋木杠上,利用体重上下压动,然后在踝关节弯曲角度最大时,停留片刻以拉长肌肉和韧带。
2、练习者跪在垫子上,利用体重前后移动压足背,也可将足尖部垫高,使足背悬空做下压动作,增加练习时的难度。
3、练习者坐在垫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压足背。
4、做脚掌着地的各种跳绳练习。
5、做脚前掌着地的各种方向、各种速度的行走练习。
柔韧性训练方法 篇21、一字马
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逐渐向前后打开,做劈叉的动作。当两腿分开到最大限度后,让两手撑住地面,再尽力让上身做下压的动作,保持30秒。注意不要使用暴力来强制劈叉。
2、压腿
找一个合适高度的横杠,横杠最不要太高。一条腿在平地上站直,另一条腿搭在横杠上。两腿都要绷直,然后将身体的一侧尽量向前下方压,直到两条腿有轻微的酸痛感。
3、弓步下压
在平地上取弓步站位,双手放在前腿上,后腿一定要绷直。然后随着上身的下压动作,去尽力压两条腿,持续30秒。然后再交换前后腿,重复上述动作。
4、弯腰摸脚
在平地上取站位,两腿绷直,然后向前弯腰。随着上身的下压动作,尽力去触碰自己的双脚。触碰到双脚后,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5、坐位抓脚趾
在平地上取坐位,双腿向前伸直,上身往前下方压,让胸部尽量靠近膝盖。同时双手向前伸直,尽力去抓脚趾。抓到脚趾后,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6、坐位抬双手
在平地上取坐位,上身挺直,两腿交叉。两手在胸前交叉,掌心向下,然后慢慢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后停止,此时两手的掌心应该在上。接下来两手尽力往上拉,保持30秒左右。
7、俯卧挺上身
在床上取俯卧位,两手屈曲,放在身体两侧,两腿保持绷直状态。然后用双手将上身慢慢撑起,直到最大限度,保持30秒左右。
8、平躺抱腿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动,双腿绷直。然后一只脚屈膝,同时慢慢让这只脚的膝盖靠近胸腹部。直到最大限度后,用两手抱住这只脚的膝盖,尽力向下压,保持30秒左右,再换腿。
9、平躺抱膝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动,两腿一起屈膝,同时让两个膝盖尽力靠近胸腹部。两腿到最大限度后,用两手一起抱住膝盖,然后尽力向下压,保持30秒左右。
10、平躺拉腿
在脚上系一条绳子,用同侧的手拉住这条绳子。然后在床上取平卧位,上身保持不动,双腿绷直。用手去拉绳子,让腿部以绷直的状态被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后,保持30秒,再换另一条腿来进行上述动作。
1、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法
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比较流行的伸展方法,它是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有一定酸、胀和痛的感觉位置,并维持此姿势一段时间,一般认为停留10~30秒应该是理想时间,每种练习应连续重复4~6次为最好。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好地控制使用力量,比较安全,尤其适合于活动少和未经训练的人,它由于拉伸缓慢可避免拉伤。
2、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
主动或被动的弹性伸展练习是指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主动的弹性伸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弹性伸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
利用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伸展法进行练习时,所用的力量应与被拉伸的关节的可能伸展力相适应,如果大于肌肉组织的可伸展能力,肌肉或韧带就会拉伤。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做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伸,再逐渐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
扩展资料:
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
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年龄,而且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因此,柔韧训练要从少儿抓起,练习时的情绪也不可忽视。
2、关节的骨结构是柔韧性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遗传决定。如先天骨盆形态偏平,其胯关节开度就好。关节周围组织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幅度有限制作用,它受先天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后,就会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对舞者来说,控制肌肉体积的增大是极其重要的。
3、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与运动中肌肉的基本张力有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改善以及肌肉紧张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就是通常说的要求舞者做动作要放得开,别紧张。
-柔韧性
-柔韧素质
跆拳道体能和素质训练方法有哪些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项目,要求爱好者和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力量,并要全面发展跆拳道的力量素质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跆拳道体能和素质的训练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跆拳道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跆拳道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1、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类项目, 队员必须具备 一定的力量。
2、 并要全面发展力量素质直接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也是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
量素质训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上肢力量
(1)俯卧撑:俯卧,身体伸直,川两脚尖和两手支撑,在其它部位不触地的情况下,双臂每屈伸一次算·次俯卧撑。要求屈臂时胸部几乎触地,伸臂时肘关节完全伸直。两手亦可握拳或十指撑地,以增加练习难度。训练时每组15~30次,共做5组,每组间歇3分钟。
(2)杠铃屈臂: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与肩同宽。由两臂自然伸直,杠铃静置大腿前开始,以肘关节为轴做两臂的屈臂动作,到两肘完全屈收,杠铃横置锁骨部位,再放松伸臂至大腿前。每重复一次上述动作计数1次。重量15-]0公斤,每组10次,共做5组,间歇3分钟。
(3)卧推杠铃:仰卧在长凳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双手正放松屈肘,铃杠至胸前但不能接触胸部,然后双臂用力上举,至伸直位置。每使杠铃下上一次计数一次。重量为本人卧推最大重量的70%,每组10次,共做3~5组,组间间歇3分钟。
2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1〉 半蹲:6组×20、重量为体重的70%;
〈2〉 负重跳换步:6组×30、重量为25~50Kg;
〈3〉 负重登台阶:6组×30、重量为25~50 Kg;
〈4〉 负重高抬腿:6组×30、重量为20~35 Kg;
3 综合力量:
〈1〉立卧撑跳:身体向前,两脚尖和双手支撑身体,做一次俯卧撑,然后,屈髋收腹,两脚收之两手中间位置,同时蹬地起跳,身体腾空。反复每组15~30次做3~5组。间歇3分钟。
〈2〉收腹跳:身体直立,两脚同时蹬地原地起跳,身体腾空;随蹬地两脚迅速屈膝上提,两手由两侧抱紧双膝。随放即落。反复进行,每15~30一组,做3~5组。间歇2~3分钟。
〈3〉原地提膝:身体直立,一脚蹬地后迅速屈膝上提,提到最高位置放松落下,另一条腿同样上提。。交替进行。每组50~80次一组,做5~6组。间歇3~4分钟。
〈4〉立多级跳:从直立开始,一脚蹬地起跳,另一脚前跨。反复进行。
4要求及注意事项
1、 根据自己的力量基础,以及学习掌握具体技术的需要安排训练, 应使机体局部力量和整体力量, 大肌肉群力量和小肌肉群力量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2、 科学地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例如:发展绝对力量需要采用强度大, 重复 次数少, 发展速度力量要求练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采用中等重量、快速、较多次数的练习法, 发展力量耐力则采用负荷强度小, 重复 次数多的练习法。注:注重发展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
3、 进行力量训练时, 要与其他性质练习交替进行、防止肌肉僵化, 提高肌肉弹性。
4、 大赛前7-10天不17、 能安排极限重量的较大部分肌肉群练习。
5、 要求以速度力量为主, 相对力量, 力量耐力协调发展。
跆拳道的柔韧素质训练
跆拳道竞技运动以踢法为主,对腿部和腰髋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这里主要介绍腿髋部和腰部的柔韧性训练方法。柔韧性训练方法就具形式来讲行两种,一种是主动练习法,另一种足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长,加大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被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借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长,并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1腿髋部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1)正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的柔韧性。面对横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一腿提起,把脚跟放在横木上,脚尖勾紧;两手扶按在膝关节卜,两腿伸直,腰背挺直髋关节摆正, 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两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都要伸直;上体向前、向下压振时腰背要直。压振时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颏触及脚尖。
(1)侧压腿:主要用束发展腿部内侧肌肉的柔韧性。侧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脚支撑,另一脚抬起,腿跟放在横木上,脚尖勾紧;两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髋关节对前方,然后上体向放八横木的腿侧倾倒压振。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直立向侧、向下压振;压振幅度逐渐运大,髋关节一直正对前方。
(3)后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前侧肌肉的柔韧性。背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腿支撑,另一腿后举起,脚背放在横木上,腿和脚背都要伸直, 上体直立、髋关节正对前方, 上体向后仰并做压振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支撑腿直立且全脚着地站稳;挺胸、展髋、腰后屈;后压振幅度逐渐加大。
(4)前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和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者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向前伸直,脚跟触地,脚尖勾紧上翘,踝关节紧屈;两手抓紧前伸的脚,上体前俯;两臂屈肘,两手用力后拉,同时上体尽力屈髋前俯,用头顶和下颏触及脚尖。略停片刻后上身直起,略放松后接着做下一次。两脚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髋触脚。
(5)仆步压腿: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内侧和髋关节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脚左右开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尽量远伸。然后, 上体不起来;起来,将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成另一侧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压振。亦可两手分别抓住左右脚,做向下压振和左右移换身体重心的动作。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下振时逐渐用力,左右移动时要低稳缓慢。开胯沉髋,挺胸下压,使臀部和腿内侧尽量贴近地面移动。
(6)竖叉: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前后侧和髋部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前后分开成一条直线,前腿的脚后跟、小腿腓肠肌和大腿后肌群压紧地面,脚尖勾紧上翘,正对上方;后腿的脚背、膝盖和股四头肌压紧地面,脚尖指向正后方;髋关节摆正与两腿垂直,臀部压紧地面。上体正直。可做上体前俯,压紧前面腿的前俯压振动作、亦可做上体后屈的向后压振动作,增大动作难度和拉抻幅度,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渐用力。
动作要点:挺腰直背,沉髋挺膝;前俯勾脚,后屈伸踝。
(7)横叉:主要用来练习陶腿内后侧和胯关节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左右一字伸开,两手可辅助支撑;两腿的小后侧着地,压紧地面,两脚的脚跟着地,两脚尖向左右侧伸展或勾紧胯充分打开,成-字形。可上体前俯拉长腿后侧肌肉并充分开胯;亦叫上体向左右侧倒,允分拉长大腿内后侧肌肉并增大胯的活动幅度。
动作要点:挺腰立背,开胯沉髋;挺膝勾脚,前俯倾倒。
2腰部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两腿挺膝夹紧两手十指交叉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亢腰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髋关节屈紧,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使胸部贴紧双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用两手心触及两脚外侧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时左右转动的柔韧性。动作要点:两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与双腿贴紧。
(2)后甩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后运动的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练习时一腿支撑,另一腿向后上直腿摆动,同时,两臂伸直,随l体向后屈做向后的摆振动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压紧,腰椎前面充分伸展:动作要点:后摆腿和上体后屈振摆同时进行;支撑腿,膝伸直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
(3)腰旋转:主要用来练习腰部的左右旋转幅度。具体打法;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两臂自然垂于休侧以髋关节为轴体前俯,然后以腰为轴,使上体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同时,双臂随上体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绕动作,以增加腰部旋转的幅度和力度、动作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关节完全得到活动、伸展。
3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
(1)腿部和髋部的主要练习方法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紧自己的脚,做正搬、侧搬、后搬等助力拉伸动作, 也可采 用各种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进行横叉或竖叉练习时,同伴或教练员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助其用, 达到伸拉的目的。
(2)腰部的被动练习法主要是利用压桥法。同伴或教练用自己的双脚顶住或踩住练习者的双脚,用双手拉住练习者双臂 或双肩,用力使练习者的双肩后部尽量靠近两脚跟,使练习者的腰椎关节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缩,增强腰部的柔韧性。
4发展柔韧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跆举道竞技运动的特点,要以发展腰髋和下肢柔韧素质为主,还要发展全面的身体柔韧素质。同时,要控制好柔韧性的发展水平,根据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规律,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不要过分地进行柔韧性训练,特别是超过人体解剖结构限制的练习最好不要采用,否则不仅不会取得训练成绩,反而对练习者造成伤害。
(2)柔韧性练习要经常进行,持之以恒。柔韧素质较其它质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因此,必须经常练习。柔韧素质练习要安排在合适的时间,一般训练时可在基本部分的最后阶段训练课后进行;也可以在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之间穿插柔韧练习,这样不仅能调节训练形式,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随着柔韧性水平的提高,柔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要逐步加大,但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被动性练习时,更应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出现被动拉伤或撕裂现象,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影响整个训练的继续进行。
(4) 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协调进行,因为两者相互弥补互促进,共同提高。
(5)柔韧性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的伸展们肌肉的温度成正比,通过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温度,降低肌内部的粘滞性,提高肌细胞的兴奋程度,有利于肌肉被拉得长。韧带具有同样的特点,因而必须先做好准备活动,再进行柔韧性训练。
(四)跆拳道的耐力素质训练
由于跆拳道竞技是一项集各项运动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耐力素质同样具有相当高的要求。跆拳道的正式比赛为3回合制,每回合3分钟,而且。每次比赛的所有场次都要集中在1~2天内打完,所以,对于各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及其重要的。这里面包括速度耐力,即每场比赛自始至终都要有充沛的体力,保正在比赛中正常地发挥和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同时,也包括力量耐力,即必须具备长时间激烈的对抗中有效的打击和防御对手的能力。而且,这些耐力至少要保持到整个比赛结束,否则,就不会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1有氧耐力训练
主要采用强度小,负荷时间长的各种练习方法。跆拳道训练中常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儿种:
(1)4000米-12000米匀速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保持匀速跑完全程。
(2)越野跑;利用公园。山川或环境较好的地方进行30分钟以上的越野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利用环境调节心情,降低疲劳感,
(3)10分钟跳绳:利用跳绳进行耐力练习。在10分钟内保持跳动频率不变,但可变换跳动方式,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
(4)10分钟组合踢法动作练习。连续10分钟进行运动员已掌握的技术组合练习,既练习动作的熟练程度,又练习耐力素质。
(5):三对一或四对一的车轮战。练习者人与3位或4位培练逐一对抗但限定强度和力度,每人3分钟,进行一轮次或两轮次的有条什实战练习。
2无氧耐力训练
无氧耐力训练即采用负荷时间短、练习密度大、间歇时间短的练习方法专门训练时常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30米、60米、100米冲刺跑。
(2)400米、800米变速跑:
(3)跳木马提膝-左、右侧滑步扶地。
(4)两人一组脚靶练习:
(5)左右横踢50次(中、高)。
(6)左两次。右两次横踢30次(中、高):
(7)单腿横蹋(50次、40次、30次、20次、10次)递减法(中、高)。
(8)跳踢(50次、40次、30次、20次、10次)递减法。
3三人组脚靶练习:
(1)横踢(前、后腿)(中、高各10次)。
(2)劈腿(前、后、跳各30次)。
(3)后踢(20次)。
(4)后旋踢(20次)。
(5)旋风踢(360度横踢)(20次)。
(6)双飞踢(20次)。
(7)模拟实战。
(8)移动靶4分针x4组,间歇40秒钟; (4分钟x4组) +(4分钟x4组)间歇20秒钟,共做2-4大组:
(9)1分钟x 4组,两人循环无间歇;40秒钟x 4组,两人循环无间歇。
(10)车轮战:采用实战或条件性实战由练习者一人连续打3-5局,每打一局换一名体力充沛的同伴,局间休息1分钟。
4耐力素质训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练习任务的要求,科学地安排练习的运动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
(2)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几有力量性的特点,增加力量练习的次数是发展肌肉耐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3)根据跆拳道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对抗竞争激烈的特点和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科学地安排有氧耐山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并使无氧耐力训练尽可能地结合专项进行。
(4)耐力训练练不仅是身体力面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因此,在耐力训练中除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外,还要注意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五)跆拳道的灵敏、协调素质训练
跆拳道的灵敏、协调素质,是指在各种复杂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迅速,合理、敏捷、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灵敏协条素质是其它各种运动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反应、起动、变换方向的速度,并能更快更有效合理地掌握各种复杂战术。因此,跆拳道的灵敏、协调素质对于比赛十分重要,这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中,不能事先顶料而运用技术的关键素质,是比赛取胜的基础。
1灵敏、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
(1)听信号完成动作。盘腿坐(前、后)、跪下(前、后)听信号快速起立跑到指定位置。
(2)腿部组合练习 单、双腿跳物、前后分腿跳、并步前踢跳一左,右分腿跳-后屈膝跳-前屈膝跳。采用每次一个动作另一个动作循环跳动,通过变换不同动作,练习灵敏性和协条性。
3)跑的专门练习法。一般采用曲线跑、穿梭跑和信号应答跑进行练习。前两种芳法的主要目的是练习动作的灵敏和协调性,后一种方法是在反应速度的基础上,判断信号指令,再进行灵敏和协调练习。例如:教练员发令:跳(分腿前后和左右各1次)、跨(分腿跨越障碍)、踢(完成进攻踢法2种),运动员到命令后快速完成上述不同指令动作:
(4)步法练习法。利用各种步法进行灵敏性协调性练习设立许多障碍,练习步法的变化和移动。
(5)踢法动作的组合练习法 将不同性质的踢法动组合,练习灵敏和协调-例如:右横踢-左后旋踢-进步腾空左劈腿,将不同用力方向和动作方向的动作组合在一 起。既练习技术组合,又练习动作的灵敏和协调性。
2灵敏、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1)灵敏、协调索质与其它运动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具训练要和其它素质的训练配合进行,相互贯穿有的专门性练习是有多项练习效果的。
(2)灵敏、协调素质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因为在疲劳状态下的练习不会使人更敏捷、更协调
(3)灵敏、协调素质对掌握和改进技术动作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灵敏,协调素质训练会对掌握和改进技术起促进作用因而要把这种素质训练贯穿到整个训练之中,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和训练阶段都要适当安排灵敏,协调素质的训练。
(六)跆拳道的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在跆拳道诸多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有跆拳道的比赛中,速度素质显得尢为重要。比赛时速度素质中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动作速率通过具体的攻防动作和战术意图,综合表现出来。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就要求运动员在高度紧张和繁杂的对抗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速度的各项素质。因此,跆拳道速度素质的训练,就是利用具体有效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使人体速度素质的各项潜能被充分激发,使各部分的综小的速度素质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从而提高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效果,争取比赛的胜利,速度素质训练重点要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训练过程中要充分注意速度训练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反应速度的训练
(1)简单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即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进行单个或简易组合动作的训练。简单反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动作熟练的程度。提高跆拳道简单动作反应速度。
主要利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听教练或同伴发出信号后进行快速反应。例如,随同伴击掌的声音,迅速做出具体动作如横踢等。或听信号后进行前进退跑、扶地转身往返跑等练习。根据教练或同伴做出的进攻动作,迅速做出防守反击,或直接反击动作。例如,对方用摆踢向你进攻,你迅速利用跳换步接后踢反击。当教练或同伴"在同高度和不同部位亮出脚靶时,你快速反应判断,利用适当的方法快速进攻。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和反应速度的`巩固与提高,就可进入专训练阶段。专门训练时采用两种具体手段: 分解法和变换法分解法即在较容易完成动作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来提高反应速度。如练习左臂内格防守,接跳换步右后踢反击的动作组合,训练时先练右势站立用左臂向内格挡防守连续顺势跳换成左势站立,然后再练习左势站位实战姿势向右后转体用右脚后踢的反击动作,以提高两部分动作的速度变换法是指根据动作的强度,用具有时间变化的信号刺激,明显改变练习形式如环境来提高简单动作反应速度,如临近比赛时的条件性实战以及通过消除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法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均属此列。
(2)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
跆举道比赛攻防激烈,瞬息万变,对于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它与技术、战术训练密不可分。因此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条件实战,实战和参加邀请赛、对抗赛、友谊赛,甚至正式比赛去具体完成训练任务。因为只有在实战中特别是在比赛中,才能发现问题,而且,选择的动作是否正确、有效,只有在实战运用中才能得到证实。 因此,根据教练员事先设计好的训练意图,进行实战对抗和比赛,在对抗中练习掌握复杂动作的速度和时机,从而提高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是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所必须的方法之一。在有目的地发展复杂,应速度的专门训练中,尽可能根据或模拟跆拳道比赛中产生复杂反应的条件和类似的形式,让运动员反复适应后使反应时间缩短。由于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转移范围较广泛,因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专门练习,以稳定其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
2动作速度的训练
所谓动作速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单纯的动作速度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由运动的物体或人体的其它能力,如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加上速度素质来决定的。所以,动作速度的训练与其它运动素质的训练、技术训练有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动作速度,就必须有目的地发展相应的运动能力,这是动作速度训练的特殊之处。同时,由于速度素质具有不易转移的特点,因此,在动作速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明确,否则收不到良好效果。另外动作速度的提高,必须与速度耐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实战中运动员不仅仅是快速完成动作 ,而且还要把这种能力保持到比赛的结束。因此,动作速度的速度耐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跆拳道的动作速度训练中,为了坚持上述训练原则和方法,通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并围绕提高动作速度做一些相关的和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
(1)利用冲刺跑和中高速跑练习动作速度。速度练习,包含从静止到最大速度的疾跑阶段,这是提高速度的最重要前提。因而利用30米、50米、100米跑练习加速度和冲刺感觉,利用200米、300米、400米跑体会持续高速度状态下,速度耐力的本体感觉,会对提高动作速度提供最直接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主要体现在利用步法而快硬动作的速度,提高动作的加速度,既加快了动作本身的速度,又增加技术运用的击力度和效果,因而被经常采用。在专门性训练时,可将带有转体、进步接做各种技术动作和组合反复训练,会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击打力度。例如将转体后旋踢的动作,结合身体加速时个体感觉,把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体现在最后用力上,从而提高后旋踢的动作速度和击打力度。
(2)利用下坡跑、加速跑和后蹬跑练习不同状况下的动作速度。跆拳道的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因而练习在不同状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专门练习时,可采用将不同特点的两、三个动作或组合连续运用的方法,提高完成不同动作的速率。例如,做左横踢一右横踢一转身左后旋踢组合,接做腾空左前劈腿一右侧踢组合,将原地的、旋转和腾空的动作结合起来熟练后会提高不同形式动作的单个速串和变化速度,从根本提高动作的速度。
3发展速度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队员尽量以快的速度按规格要求完成动作。
(2)采用的技术动作必须是练习者已熟练掌握、形成定型的动作。
(3)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30秒钟一组为宜。
(4)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从实战角度进行训练。
(5)利用重物进行专门动作速度练习时,重物的比例重量,培养单纯力量比速度力量的重量要小。
(6)严格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和休息力式。间歇的时间在保证后一次练习完成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低于前 一次,一般为5~8分计。休息力式以积极性休息为主,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想象动作,但不用力。
(7)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量不宜大。
拓展:竞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关系
1、竞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类比为实验和生产的关系。实验时经过分析研究来开发和论证新技术,或是在特定条件下改善现有技术。当新技术和方法经过实验论证后,认为可以用于批量生产,就将其转入生产过程中,以开发新的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首先在竞赛中得以发展和考验,然后扩散到全部竞赛中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到整个跆拳道的技术体系中去。
2、单从技术角度讲,竞技跆拳道中要求只允许使用拳的正面和脚的踝关节以下的部分,击打对方的髋关节以上、锁骨以下的身体正面(腹胸部)、侧面(两肋部),可以用脚踢击对方的面部,但不准用拳击打头部,这是和跆拳道运动中倡导的使人体关节武器化相抵触的。也就是说,竞技跆拳道只是普通跆拳道中的一部分,是跆拳道竞技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所谓竞技跆拳道是指在统一的礼仪和规则要求下,具体分析评判从跆拳道总体技术中选出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典型技术的优劣,是对技术动作本身和练习者掌握运用技术能力两方面进行的综合比较。
4、而普通跆拳道则是指包括了所有有关跆拳道礼仪、技术、精神、哲学思想及文化价值在内的全部内容,其中更多的技术方法是竞技跆拳道中所不准使用的,而且其精神及文化价值比武道价值更突出不便纳入竞赛。竞赛虽可以说是跆拳道的基本中心,但竞赛却不能代表整个跆拳道运动。
5、如果说世界跆拳道联盟倡导的跆拳道只是作为运动,而且竞赛技术是唯一正规技术的话,这种说法就错了。因为竞赛中可运用的技术方法只是整个跆拳道技术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竞赛只能代表跆拳道运动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全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