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运动轴运动,
绕额状轴可做屈伸运动
绕矢状轴可作外展、内收运动
绕身垂直轴可做内旋外旋运动
此外尚可做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
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一、比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对称法
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三、借用法
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如“叶路渊quot;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四、挪让法
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五、穿插法
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
六、欹正法
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quot”的艺术效果。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
七、夸张法
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
八、连字法
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
九、并画法
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果。
十、移位法
这是对文字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印文,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一些偏旁部首适当移位,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使印面新鲜、活泼、均衡。但一定要合乎“六书”,不能随心所欲,凭空臆造。
十一、变体法
这是对重复印文的处理方法。印文中有重复的字,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改用不同写法的字,以打破印文的重复雷同。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应不超出法度为准则。如叶路渊的“日日新又日新”一印,中有三个“日”字,采用了借用和变体两种方法进行处理这三个“日”字和两个“新”。
十二、留空法
这既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又是对笔画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单数的印文如果不采用夸张手法来处理,就可采用此法,留出空白。一些笔画少的字,如果不宜采用挪让法,也可任其留出空白,以取得印面的虚实对比效果。
十三、借边法
这是对笔画较多而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字的处理方法。可以借用边框来作为印文的靠边的笔画。
十四、代边法
这也是对笔画较多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替边框,这些笔画即是边框,又是印文的笔画,身兼二职。
十五、增减法
这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对笔画过多的印文可以适当减少笔画,又能使人看得懂原来的字。对笔画过少的字,亦可增加笔画。但增减应有根据,不能凭空臆造。
十六、粗细法
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
十七、朱白法
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
十八、边界法
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界格,白文印一般不加边框界格。白文印字形方正、印面饱满的一般不加边框界格;字形不方正的,印面不饱满的可加边框界格,与笔画平行的边框界格可以是残缺的,与笔画不平行的边框界格不宜残缺。
十九、图衬法
这是对印文较少而印面充足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斋馆、别号或闲章印,也有用于姓名印的。图案衬托文字,图文并施。图案与内容的意义应尽量吻合。可将图案安排在印文的一侧、两侧或四周。这种章法处理,能使屯面含义携永,生动美观,别具一格,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二十、均布法
这是按印文笔画的多少而平均分布笔画间距的方法。平正一路的印章常用此法,其特点是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的间距与宜细基本相同,转弯处多作九十度角,斜笔多作四十五度角。用此类方法刻出的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或平实朴持,平中得韵;或方圆相济,较为流畅;或方圆适中,较为工整;或方正平均,较为板滞。
二十一、呼应法
也是空白布局的一种方法,就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互相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方法。处理好印章的呼应,能使印章的虚实、疏密对比更明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对称,而应富于变化,又能统一,富于动势,又能平衡,天然浑成。呼应可分为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错落呼应等几种。
二十二、独秀法
即在某处独自留在空间,与布局的印文作虚实强烈的对比。与呼应法的纯粹的留空法是有区别的。不同之处是呼应法即虚对虚、实对实,留空是单独留空,不需要呼应。独秀法是虚与实相对比。此法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如齐白石的“惭愧世人知”印。
二十三、方圆法
运用方圆线条的形式美来对印方作方中寓圆,圆中含方的处理方法,并使方、圆对比相衬,又呼应得法。可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滞之失。如古印“赵太子丞”印、“阳青已”印及“良菟”印等。
二十四、俯仰法
一字中笔画与笔画或一印中印文与印文,作成向下俯与向上仰相呼应之势,从而求得文字结构或章法布局的生动紧凑。如汉印“牙门将印”。
二十五、屈伸法
这是根据章法上的需要,而将带弧势圆转处的印文作“屈”法或“伸”法处理,屈者带方折屈曲势,伸者取直势,以求全印章法上的变化统一。作屈伸法处理印文要符合“六书”,不可随意取巧,多加屈伸,以免造成错字,弄巧成拙。如"尹未央印"中的"尹"字作屈法处理;“郝巳”印中的“巳”字作伸法处理。
二十六、大小法
这是指印文字体大小的一种处理方法,即将印文作大、小的对比处理,求得章法上的虚实疏密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如吴昌硕的“陶文冲五十以后书”一印的大、小字对比,和留空错落呼应的处理,十分成功,富于节奏和韵律。
二十七、向背法
印文分别作笔势和重心作向左、背右的移动,使之产生明显的节奏和韵律感。如战国官印"都左司quot;一印中的“”字,笔势和重心偏右,“都”字偏左,“左”字偏右。这样,右边一行印文就产生"右-左-右"作向背对比,与左边的“司马”一行印文的“右-左”作向背对应,从而产生力量的抗争和节奏感的效果。
二十八、纵横法
是根据印文结构的特点,而分别作结字上的纵向拉长和横向拉宽的夸张处理。也就是说,结字长形的多作纵向拉长,长者越长;结字扁形的多作横向拉宽,扁者越扁,使之成为“纵横交错"的"纵-横-纵"式的强烈对比。如赵之谦作的"朱志复字子泽之印信"一印。
二十九、离合法
为求得印章的疏密合意,天机别启,将章法某处作分“离”,使之结构宽展,某处作quot;合”,使之结构团结、紧凑,从而使全印彼此制伏而统一协调。或将印文结字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边框作离合处理,或将印文与印文之间作离合处理。
三十、残缺法
就是为弥补章法上的疏密、轻重、肥瘦、虚实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作残缺印面使之变化统一的方法。印章残缺的处理巧妙,运用得当,可增加章法艺术的朦胧美和古拙美。包括印文的残缺、边框的残缺。印文的残缺是指多个平行笔画并列在一起和笔画太密集时可以用残缺法补之;边框的残缺是指圆形和椭圆形的边框需作适当残缺,或指边框粗者可作残缺,或指印文靠边的平行笔画多或长者,印框可作残缺。如吴昌硕"新陶书屋"一印。
骨折是在意外中经常发生的病症,这会对是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那么骨折复位的方法有哪些?骨折复位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下面就来详细了解骨折的复位方法,以及骨折疾病需要注意的内容吧。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治疗骨折方法中最为常见,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相对来说也是最为安全的。
注意:在手法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
建议:给予手法复位并进行有效固定后,可通过X线透视或CT,以明确复位的结果,如果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牵引复位即是复位的方法,又是复位的主要措施,主要在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时采取的复位方法,也可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
切开复位是骨折不能短时间愈合的重要原因,不能随意使用,必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症来使用此方法,是否需要做切开复位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指征。
1、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
2、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
3、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
4、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5、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
6、长骨骨干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
7、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体断离。
8、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4、手摸心会复位法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
方法: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5、拔伸牵引法
拔伸牵引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
方法: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
注意: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6、放置回绕法
目的:放置回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
适应症: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
方法: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7、屈伸收展法
目的:屈伸收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适应症: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注意: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
8、成角折顶法
适应症: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
方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
注意: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次成功复位。
9、端挤提按法
方法:重叠、旋转、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侧方移位,可用拇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迫使就位,以人体中轴为界,内、外侧移位(即左、右移位)用端挤手法,前后侧移位(即上、下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内挤或上提下按。
注意: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着力点要稳。
10、夹挤分骨法
凡是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桡尺骨、胫腓骨骨折等,骨折段都因骨间膜的收缩而相互靠拢,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为一方,食、中、环指为另一方,在骨折部对向夹挤骨间隙,将靠拢的崩折断端分开,远近骨折段各自稳定,并列双骨折就可象单骨折一样得到整复。
11、摇摆触碰法
经过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整复,但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断端之间可能仍有裂隙,使用摇摆触碰手法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舟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端,使骨擦音变小直至消失。骨折面即可紧密吻合,横断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松,坚质骨交界处时,骨折整复固定后,可用一手因定骨折部位的夹板,另一手掌轻轻叩击骨折远端,使骨折断面紧紧密嵌插,整复可更加稳定。
12、骨折禁忌须知
1忌:多吃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应当多吃骨头,这样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证明,骨折患者多吃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的时间推迟。因为受损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髓、骨膜的作用,而骨髓、骨膜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
若骨折后过多地吃排骨、喝骨头汤,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是,新鲜的排骨及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因而骨折病人可适当少吃一些。
2忌:多补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事实上这是多数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骨折不是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并不缺钙,当然,即使是骨质疏松也不能乱补钙。并且,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
对于骨折病人来讲,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的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尤其是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补钙反而有害。
3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盆骨及下肢骨折的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的次数。如此虽然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的骨折病人千万不能少喝水。
对于男性朋友们来说,结实有力的手臂肌肉不仅仅是显示手臂力量的关键,而且还是女性朋友们为之青睐的避风之港湾。瘦弱无力的手臂是无法展现男性的阳刚之美的,所以手臂肌肉的锻炼对男性朋友们来说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那么如何用哑铃来锻炼手臂的肌肉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站立弯举法
具体的做法:
1、双手将哑铃紧握,手心往前;双臂夹肩站立,挺胸、收腹、提臀。
2、往前举哑铃,然后向上贴近肩膀,直到上臂完全停止不动;重复这样的动作,慢慢还原。
二、集中弯举练习
具体的做法:
1、人坐在椅子的一侧,双脚平放在地上,脚间距离稍微比肩宽。
2、手紧握着哑铃,上臂要紧靠膝盖以上的大腿内侧;要稍微弯曲抓哑铃的手臂,让二头肌紧绷。
3、往上抬手臂,但是肩胛静止不动,小臂往上臂收缩;二头肌紧绷不松,缓缓还原。
三、立姿集中弯举法
具体的做法:
1、一手紧握着哑铃,手臂紧靠椅子倾斜的上半部。
2、紧握哑铃的手臂微微曲起,始终让二头肌绷紧;另一只手臂要放在椅子与上臂间;腰椎平伸。
3、小臂往上臂曲起,同时上臂和肩胛要完全稳定不动;始终让二头肌紧绷,慢慢还原。
四、三头肌高位伸展法
具体的做法:
1、分立双脚,和肩一样宽,稍弯两膝;双手同时将一只哑铃抓紧;手臂竖起,伸过头顶,弯曲双肘成90度。
2、保持上臂稳定,肘部成弧形往上伸直,要高过头顶;完全伸直手臂后,静止不动,手臂膀弯曲,缓缓还原,肌肉始终不可以松弛。
五、仰卧臂屈伸法
具体的做法:
1、头枕椅子,平躺;双手要紧握哑铃,上抬手臂,直到肘部向上,双手紧握哑铃恰好越过头顶。
2、挺胸,夹紧双肩;下背微微呈弧形,上臂静止不动,双手成弧形往上举起;动作重复,缓慢还原。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五种食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的方法,喜爱健身的男性朋友们不妨作为一个日常训练的参考。我们都知道,在健身运动中哑铃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且相对于其他重型的健身器材来说,用哑铃来锻炼肌肉就显得会更加的灵活了。
锻炼肱三头肌,由于握法不同,锻炼的部位也不同。用“正握法”握杠。就是掌心向前(指身体前面位)和“对握”拳眼向前持哑铃的主要是锻炼肱三头肌的内侧头,这部分肌肉约占整个肱三头肌体积的三分之二。还有“种“反握法”握杠,就是手背向前,这主要是练肱三头肌的外侧头。
(1)“颈后臂屈伸”:这个动作可用杠铃、哑铃或弹性拉力器等练习。它有站着和坐着练的。不管是站着或坐着做颈后臂屈伸,上臂必须紧贴耳侧,不要向前移动。因为上臂在垂直的位置中,手臂屈伸的动作幅度最大,锻炼效果就最好。用力举起手臂伸直时吸气,屈臂慢慢落下至颈后时呼气。
(2)“仰卧臂屈伸”:这个动作可以用杠铃来练,也可用哑铃单手或双手来练。
仰卧在长凳上,直臂持铃在肩部上方与地面成垂直状。在臂屈伸过程中,上臂保持与地面垂直,不要向前移动、持铃落下屈肘时,应慢慢落下使肱三头肌逐渐伸长,举起伸直时,应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紧。如果采用正握法练习,使手臂伸直的同时,应使手腕向外翻转,肱三头肌会感到有彻底收紧的感觉。
(3)“俯立臂屈伸”:两脚开立或单腿跪在凳上,俯身向前,使背部与地面保持平行,一手扶在膝盖上或凳上。另一手掌心或拳眼向前持哑铃,上臂提起紧贴体侧,前臂下垂持铃。随即吸气,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全臂伸直,使肱三头肌完全收紧,稍停,再呼气,持铃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上臂不准上下移动。
(4)“站立直臂后拉”:两脚开立。全身直立。两手持铃于身后(臀后),两臂下垂于体侧,手掌或手背向后持杠铃。吸气,以肱三头肌的力量,直臂持铃向后举起至不能再高时为止,稍停,呼气,慢慢放下还原。持铃举起或放下时,躯干不准前后摆动。
(5)“重力下压管屈伸”:这个动作一般应使用“重锤拉力器”练效果较好。用垂吊的橡皮带作拉力器来练,也能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锻炼时,要求上臂紧贴体侧,前臂向上弯起,两手握住短杆,贴近胸前;吸气,以肱三头肌的收缩力量,使两手向下拉,至全臂伸直为止,呼气,两手慢慢向上还原。
理筋手法名称繁多,有些手法相似却名称不一,有些名称相似手法却有很大差异。临床常用的手法约有十多种。
①按摩法。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
②推拿法。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
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
④点穴法。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
⑤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
⑥叩击法。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叩击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活动带动手部叩击,快速有节奏,用力又有弹性。
⑦摇晃法。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
⑧牵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
⑨扳动法。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
⑩弹拨法。弹法和拨法的合称。弹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弹;拨法用指端按压于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与肌筋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屈伸法。用手持握关节两侧的肢体,根据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关节被动的屈伸活动。
捋顺法。用双手或单手贴放在肢体上,沿肢体长轴方向来回推动,用力宜均匀,动作要连续。常是治疗的结束手法。
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
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都会借助一些健身器械的,但是有些人不住地健身器械是怎么使用的,其实都是有一定方法技巧的,下面我分享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1
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
一、手势提示法
手势是身体语言的一种,它是在健身房健身健美课程中,健身指导员运用各种手势指导健身消费者完成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直观、简单、明了,有利于健身消费者连贯完成动作。手势提示方法主要运用于健身健美动作的复习和巩固阶段。通过手势引导,提示健身消费者按顺序、方向、要点完成动作,保证健身消费者能将健美动作连贯、完整地完成。
运用手势提示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锻炼,但是如果手势很慢或出现错误,很容易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健身姿势,因此在指导健身健美动作中,指导员手势的运用要果断,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出什么样的手势,应做到心中有数。
2、指导员运用手势时,要注意时机和效果。也就是说在上个动作没结束之前,就应将下一个动作的要点、方向及时地用手势提示出来,帮助健身消费者准确地完成动作。
3、指导员需掌握健身消费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在易于出问题的地方,提前向消费者发出准确地信号,如击掌或口头提示,引起健身消费者注意,然后给予手势提示。
二、口令提示指导法
在健身健美动作指导工作中,恰当地运用口令来指挥或强化练习,将有助于健身消费者正确掌握动作、速度、节奏与用力强度等。在指导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口令有数字、单字或短词。另外,为了使健身消费者更好地完成练习、活跃课堂气氛,在健身健美动作指导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一些调动性、批示性、警告性口令的方法。常用的调动性口令有“用力”、“加油”等;批示性口令有“一上”、“二下”等;警告口令包括“伸直”、“绷紧”、“停顿”、“意念集中”等。
运用口令提示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合适的口令可以让我们健身的氛围更好,还能调动健身时的情绪,因此教练的口令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不要让人一听就没劲,不想再健身。健身指导员生动的、带有鼓励性的口令,使健身消费者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下学习健美动作,能激励健身消费者学习的自信心。
2、口令要与音乐节奏相吻合,要与音乐的旋律、语调的轻重要适宜,恰到好处,不适宜的口令会削减健身消费者学习的情绪和效果。
三、讲解示范法
1、讲解
讲解是指导员向健身消费者说明或论证原理、概念,进行逻辑推理,使健身消费者形成科学概念。在技术辅导中,则要说明所学动作的名称、要领与教法,着重提示完成动作的关键及原理。
2、示范
教练的示范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体现教练水平的方法之一。示范是动作的典范,是最生动、最逼真的直观指导方法,通过正确的示范可使健身消费者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和概念,引起健身消费者学习动作的欲望,激发健身消费者的积极性。
3、运用
正确而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激发健身消费者的练习兴趣,引导健身消费者自觉积极地进行模仿练习。讲解则可配合示范加强动作概念的建立。一般来说,为提高示范讲解法运用的效果,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效果最好。但根据实际情况,在运用时也有所不同。
健身器械动作的指导方法2
哪些动作是健身房的入门式的器械训练动作
1、深蹲
深蹲主要锻炼臀部肌肉、股四头肌、腘绳肌、竖脊肌、腰部的肌肉,能够增加脊椎和腿部的骨质密度,增加全身的力里,提高身体协调性。
健身房里的器械深蹲基本的动作是站姿杠铃深蹲。而且它有非常多的变化,如相扑深蹲、单腿深蹲、杠铃颈前蹲、箭步蹲、自由深蹲、举重深蹲、哑铃深蹲、史密斯器深蹲、深蹲器深蹲、骇客深蹲、跳跃式深蹲、健身球深蹲等。
正确做法:
使用杠铃锁防止杠铃片滑落;把杠铃放在斜方肌上,不要放在脖子上或太低的位置;双脚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站立,脚趾向外35度;膝盖和脚趾指向同一个方向,并确保下蹲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挺胸,抬头,收紧腹部;腰部保持自然生理弯曲,在高负重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弯曲脊柱,也不要过度伸展; 膝盖伸直,但不锁定;深蹲到大腿和小腿成120-90度角。蹲下时吸气,站起时呼气,不要太深呼吸。
2、卧推
在健身房里,肌肉男的聊天话题通常是“你能卧推多少”。卧推这这个动作在西方的流行程度特别高,所以很多健身房一般有6-10个卧推架,即使这样还会全满,且会有排队等候的现象。
健身房卧推训练主要锻炼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前束,能提高推、打、投的力里,改善上身姿势,窄握卧推侧重锻炼肱三头肌。
健身房流行的卧推动作是平板杠铃卧推。其他卧推动作还有上斜和下斜杠铃卧推,上斜、下斜、平板哑铃卧推和史密斯架卧推。相似的动作有器械推胸和俯卧撑。
正确做法:
使用杠铃锁头预防杠铃片掉下来;头的位置:杆没拿下来的时候眼睛在杆垂直下方;双手握杠铃,比肩略宽(当肘部成90度时,胸、两个前臂和杠铃组成一个长方形);保持六个点稳定:两个脚掌,臀部,两个肩胛骨,头部;保持脊椎自然生理弯曲;别抬臀部;推举时,肘部一直在杆的正下方;杠铃应该在胸部上方垂直上下运动;杠铃应该下放轻触胸部;往上推的时候呼气,下落的时候吸气;别让杠铃杆从胸肌弹回;推到高点时别锁定肘关节;不要抬脚、头和臀部,如果重里太大,应该减重里或者找一个人做保护。
3、双杠臂屈伸
健身房里完成这个动作你只需要两个平行的横杆。经典的双杠臂屈伸动作有两种形式:肘部向外能更多地训练胸大肌的下部;肘部靠近身体则更多地让肱三头肌参与。
正确动作:
双手全握杆,保持腕部伸直,手臂在杆的上面与杆垂直;慢慢地弯曲肘关节到大约90度;保持射部向外,胸部稍稍向下倾斜,膝盖弯曲;在动作的顶部不要锁定肘关节;如果能做15个以上,可以用带子把杠铃片绑在腰上,或者用双脚勾住哑铃来增加负重。
4、硬拉
硬拉主要锻炼竖脊肌、腰方肌、股四头肌、臀大肌、斜方肌、前臂屈肌;健身房里主要是直腿硬拉和罗马尼亚硬拉主要锻炼腘绳肌。
正确做法:
采用正反握的方法防止杠铃滑动;双脚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如采用很宽的站位,是相扑式硬拉;挺胸,抬头,保持正常的脊椎生理弯曲,不要塌腰;提前用腹肌30%的力量收紧腹部;上提时使杠铃杆靠近身体;动作的高点,不要过分后仰上身;如果你的握力不足你可以使用助力带。
5、引体向上
健身房里引体向上主要是为了训练背阔肌、斜方肌的下部、肱二头肌、三角肌后束和前臂屈肌,能提高往上拉的力量和脊椎上部稳定性。
健身房里这个动作受欢迎的方法是正握略宽于肩的引体向上。其他方法有中立握、反握宽握(预前或预后)、反握窄握、对巴手等,区别是各肌肉群的参与度。高位拉背器和引体向上非常相似,只是用下拉配重片代替上拉躯干。
正确动作:
可以全握或开握,但要确保握力足够大,手不打滑;挺胸,抬头;提前用腹肌30%-40%的力量收紧腹部;向上拉身体到双手和锁骨在同一个水平线;有控制地下降身体,直肘关节伸展到170-175度;不要摇晃身体来借力,如果不能完成3-4个标准动作,先用滑轮或杠杆器械做拉背动作;如果能轻松做15个正确动作,可以用带子把杠铃片绑在腰上,或者用双脚勾住哑铃来增加负重。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保健方法。而且是有分多种的手法,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1腹阴阳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100~300次。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2
山东三字经流派认为寒热夹杂用分手阴阳(久热不退分阴阳),孙重三流派创始人更是“每病必推,每孩必推”,张汉臣流派认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盲校派更是阳病重分阴,阴病更分阳。所以分推手阴阳是小儿推拿名家非常常用的穴位。2、分头阴阳。100-300次
请分头阴阳是推坎宫的扩大版,左右分整个额部。推坎宫为开门四大手法之一,也是南方流派每病必推的`项目,能够治疗外感,效果好。是小儿抚触推向全国的必推手法。3、分胸阴阳(分胸八道)100-300次
分推肋间,左右各4道。善治呼吸、肺部疾患。是山东孙重三流派主创的复式手法。4、分推腹阴阳。200-300次
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边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5、分推肩胛骨(背阴阳)
在治疗咳嗽方面最最好用的一个手法,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咳嗽:寒咳、热咳、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都可以用这个手法。6、囟门百会和涌泉穴(上下阴阳)
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叫天人合一,上下阴阳,贯通天地,囟门百会可以升阳举陷、健脑益智;涌泉穴可以养肾滋阴、引热下行、止呕吐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3分推腹阴阳
1、位置: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
2、手法 :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次。
摩腹
1、位置:
整个腹部。
2、手法 :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顺时针和逆时针环形摩动各5分钟。
振腹
单掌或双掌重叠于腹部,前臂强制性收缩,施以高频震颤。
按腹
随呼吸垂直按压,一起一伏。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4小儿推拿常见手法
1、补脾经
位置:
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
一手将孩子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适应症状:
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注意事项:
小宝宝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2、顺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方法:
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各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次数100-300次。
注意事项:在运八卦的过程中,要避开宝宝手掌的“离宫”。离宫连接心脏,过度按摩离宫,会对宝宝心脏有伤害。
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
适应症状: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3、掐五指节
位置:
位于手背,五个指头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方法:
一般用掐法、揉法等。
掐法;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五指节。
揉法:用拇、食指揉搓30-50次,称揉五指节。
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屈伸法:用拇食指捏拿指节作屈伸活动约3-5次。
功效:
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关窍。
适应症状:
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
4、揉涌泉
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方法:
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功效: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适应症状:
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5、捣小天心
位置: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方法:
顺时针揉3~10分钟。
功效:
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6、平肝清肺
位置:
肝经的穴位在食指末节的螺纹面。肺经的穴位主要在无名指末节的螺纹面。
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
适应症状:
用于预防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
位置:
以肚脐为中心,外侧一圈。
方法:
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每次5-10分钟不等。
适应症状:
主治便秘、积食、内热、口臭、烦躁易怒、舌苔黄厚腻等。
8、拿风池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
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也可用拇指螺纹面由上而下采用擦法。
适应症状:
感冒发汗、头痛、发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