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在中医叫痹,痹症,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机表经络受到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麻木等一类症状,均称为痹证。
风湿病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和,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肤经络筋骨经脉,邪正相搏,气血痹阻,出现的以 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为特征,严重时累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类疾病,包括了中医传统的各种痹症。
1外感六*邪气——风寒湿
风寒湿三气中,当以寒与湿为主,在寒湿二者中,更应强调 湿邪 。
2营卫气血失调
劳倦内伤,生活失调,营卫气血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营阴不足的原因:起居不慎,寒温不适、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不健。
病机:腠理失密,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营卫失和, 气机痹阻,不通则痛 。
3脏腑内伤
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风湿病长期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五脏内伤,血、脉失畅,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发为风湿病。
4痰浊淤血内生
风湿病多为慢性病程,病变日久,病邪入里,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痰浊瘀血产生。痰浊 痹阻经络,流注关节 ,痹症加重。
1疼痛
寒性疼痛:疼痛部位 发凉 ,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疼痛程度较重,舌淡苔白,脉弦沉。
热性疼痛:疼痛部位 发热红肿 ,触之热,不怕凉,舌红苔黄,脉弦数
血瘀疼痛:疼痛部位 固定不移,有刺痛感 ,局部皮肤色暗,舌暗有瘀斑
湿热疼痛:疼痛部位 肿胀发热 ,触之亦热,舌苔黄厚腻。
痰湿疼痛:疼痛部位肿胀,固定,可触及结节, 肢节屈伸不利 ,舌苔白腻。
风寒疼痛:疼痛部位 游走不定 ,怕凉怕风,天气变化时加重。
2关节肿胀
风湿病的关节肿胀是指关节周围浮肿而胀的一种症状。湿邪留滞关节是肿胀的主要病因。
寒湿肿胀
病因:感受寒湿之邪,寒凝经脉,湿注关节
特点:关节肿胀而冷痛,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风湿肿胀
病因:风湿之邪侵袭人体
特点:多见于风湿病初起,肿胀部位不固定。
气虚肿胀
病因:气虚津液失运,停于体内,滞留关节。
特点:肢节肿胀,按之凹陷,劳累加重。
3麻木
麻木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肌肤感觉异常的症状, 麻”指自觉肌肉之内如虫蚁行走,“木” 是指皮肤不知搔痒。 多见于寒湿痹,顽痹,脉痹,皮痹。
麻木——寒湿痹阻
病因病机:寒湿之邪瘀阻经脉,气血失和,经脉失养
临床特点:四肢肌肉麻木,肢冷不温,遇寒加重,遇热或活动后减轻。
麻木——气血不足
病因病机:疾病日久伤气耗血四肢,肌肤失养
临床表现:四肢麻木,遇劳加重,休息减轻
晨僵是患者晨起后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的一种症状。晨僵时间长者数小时,
短者几分钟。主要见于旭痹和骨痹。
病机: 寒湿、湿热、痰瘀病邪痹阻经络、关节, 夜间肢体相对静止,气血运行不畅 ,故晨起僵硬。起床活动后,气血运行得以流畅,晨僵消失。
针对风痹
▼
材料:防风,当归,杏仁,黄芩,葛根,麻黄,甘草,秦艽,赤芍。
用法:代茶饮用。
治疗: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针对寒痹
▼
材料: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
用法:代茶饮用。
治疗:祛风湿。
食疗方子
食疗:桑枝煲鸡
材料:母鸡一只、生姜6克、薏苡仁20克、桑植20克。
步骤:1药材洗净,浸泡半小时
2鸡肉切块焯水备用
3把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4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出锅后加入适量食盐
本期专家
▼
病机十九条原文白话翻译如下:
原文:
五脏病机5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fen)郁,皆属于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上下病机2条:诸痿喘(chuan)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3条:诸暴强(qiang)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cheng)澈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jiang),皆属于湿。
火病机5条:诸热瞀(mao)瘛(chi),皆属于火(心)。诸禁鼓栗(li),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病腑(fu)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4条: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li),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译文:
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
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
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凡突然发生筋脉挛急、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因风性善动,亦有内外之风,此处当指内风。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里热炽盛,引动肝风而致项背强直发生。
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冷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因寒性凝滞,易伤阳气而生清冷收缩,亦有内外之分,此处多指内寒。
由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唾液较多,恶心呕吐,小便清冷,五更泄泻。也有外感寒邪而致喷嚏流泪,或寒疽而脓液清稀等。
凡出现痉证项强、角弓反张之证,都与湿邪有关。因湿为阴邪,侵袭人体,阳气被遏,四肢失温而致痉证发生。
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栗失神、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都与火邪有关。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
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栗;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腹部胀满、大而拒按、胀满如鼓、肠鸣有声、转筋反张、小便浑浊、呕吐泛酸、急泄下坠之证;都与热邪有关。由于脾胃损伤,肝气横逆而致腹胀且大;湿热壅滞,气机不畅而致腹胀如鼓,肠鸣辘辘。
邪热炽盛,筋脉失养而致转筋反张,热灼阴液而致尿液浑浊;肝气犯胃,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泛酸,湿热下注而致急泄下坠等。总之热邪之病大多急重,属于实证,当予明辨。
问题一:风湿是怎么来的 “风湿”一般认为风湿病就是关节炎,这是不正确的,其实“风湿”并不是指一种病,风湿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最常见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风湿病有:急性风湿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祖国医学认为,风湿就是风寒湿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远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区伸不利或肿大。
风湿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乱; 2 、环境因素,如风、寒、湿等; 3 、感染; 4 、创伤与劳损; 5 、退行性改变(老化); 6 、遗传因素; 7 、代谢障碍。
风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哪些?
1 、疼痛 2 、压痛 3 、僵硬感 4 、肿胀 5 、活动障碍。
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炎)是一种与 A 组溶血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成人为多见。典型表现为游走性多关节炎,常不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关节强直与畸形。
如何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2 、症状。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游走窜痛或肿痛。
3 、体征。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肿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热、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或心脏病变等。
4 、实验室检查。活动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动期正常,活动期抗 O ( ASO )多阳性( 1:600 单位以上)如抗 O ( ASO )阴性者( 1 : 400 单位以下)必须见有环形红斑或结节形红斑,否则不能诊为风关炎。
5 、 X 线检查。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6 、预后。缓解期或治愈后受累关节不留畸形。
问题二:类风湿是怎么得的? 类风湿是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类风湿 中医馆,中医祛湿通络疗法创始人 彭建国 认为:
1、遗传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人风险比普通人高15被,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占50%~60%。
2、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系统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3、性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提示性激素肯可能参与发病,另外,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者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4、其他因素
吸烟、寒冷、外伤及神经 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的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中医认为:类风湿事故风寒、湿热侵入到体内,破坏了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导致弊病的发生。
祝所有类风湿患者,早日康复。
问题三:得了风湿病怎么除根啊 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
问题四:风湿病是怎么形成的 中医称风湿性关节炎为“历节风”。汉代张仲景《金医要略》提出“汗出入水中,热为湿邪,血虚风拢,风血窒搏”等发病机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历节风候》对本病的一些证候作出解释:“风历关节,与血气相博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出。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明代张景岳主张历节风即行痹之病,其临床特点是痛无定处。外用扁带藤 膏,缓解风湿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西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一个症状,而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胶原组织炎症,它以心脏和关节受累最为显著。所谓风湿热是指风湿病的急性期或慢性期活动阶段。临床表现以心肌炎和关节炎为主,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急性发作后常遗留显著的心脏损害。
问题五:我得了风湿病怎么办好痛啊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尚浅,易引起漏诊、误诊。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其常见的症状有: 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2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有些风湿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7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风湿病能否根治 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在我国内科学中,风湿病学是最年轻的一门临床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经过几代风湿病大夫的努力,我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已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风湿病的诊治一定要到建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大医院才有可能保证。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性、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
问题六:风湿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往留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一)情志护理由于风湿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大,患者的思想活动、情志变化更为复杂,如疾病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示愈、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等等精神状态,都严重影响了治病的疗效,此时虽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风湿病人的护理道德要做好情志护理。具体做法如下:1)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2)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二)生活护理1、一般护理:风湿病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尤其是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铺不能安放在风口处,防睡中受凉。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 ,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伸不利,或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时照顾、处处帮助。2、饮食护理: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 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2)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3)注意饮食宜忌。(三)姿态护理(亦称 护理)风湿病人的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
问题七:风湿病是怎么得上的 您好,风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识别力差造成的。对自己体内产生的物质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此病中药可能治愈,也可能是病人的免疫系统发生改变。
问题八:得了风湿病不知道该怎么办 病情分析:建议您到医院进行血沉及抗链O的检查,80%风湿患者抗链O增高。一般风湿疾病复发率是比较高的,最好是能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在辅助配合药物治疗才是最佳的。可以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此药对风湿疾病有迅速而神奇的疗效,风湿性疾病病人不宜多吃海产品。
问题九:怎样才能查出来是不是得了风湿 仅供参考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问题十:人体风湿是怎样形成的 由风,湿,寒长期侵体导致,中医曰风重则行,湿重则浊,寒重则通
百度回答谢邀,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关节炎或关节病引起。其中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关节疼痛了,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一样。关节疼痛发作的话,可能会影响运动能力和正常的生活。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即是由风、寒、湿邪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治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这里就涉及到了尪痹胶囊,此药是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消肿止痛、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改善关节炎关节疼痛,保护受损关节,改善关节功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创痉的病因病机 5 金创痉的症状 6 金创痉的诊断 61 潜伏期 62 前驱期 63 发作期 64 辅助检查 7 需要与金创痉相鉴别的疾病 71 化脓性脑膜炎 72 狂犬病 8 金创痉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毒在表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治疗 812 风毒入里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治法 8124 方药治疗 813 阴虚失养 8131 症状 8132 辨证分析 8133 治法 8134 方药治疗 82 外治法 83 针灸治疗 831 体针 8311 方一 8312 方二 832 耳针 84 其他疗法 841 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 842 镇痉 843 支持疗法 9 金创痉的预防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金创痉的穴位 2 治疗金创痉的方剂 3 治疗金创痉的中成药 4 金创痉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金创痉 1 拼音
jīn chuàng jìng
2 英文参考traumatic tetan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金创痉(traumatic tetanus)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是指外伤所致的破伤风[1][2]。
破伤风 (tetanus[3])为病名[4][5]。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称金疮痉[5]、伤痉、金疮中风痉[4]。是指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1]。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云:“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喁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
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新生儿脐带污染,或生产及流产处置不当,或褥疮染毒,也可引起破伤风。外伤所致者,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摄口。
本病西医亦叫破伤风。
4 金创痉的病因病机金创痉因风邪侵入皮肤破伤或疮口受邪而致抽风[4][5]。为风毒自创口袭于经络,引动内风所致[5]。现代医学已证实本病为破伤风杆菌从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产生细菌毒素而引起症状[5]。
金创痉的病因为皮肉破伤,又感受风毒之邪。风毒之邪乘皮肉破伤之处侵袭人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外风引动肝风内动,风毒人侵日久,化热化火,使脏腑失调,气血失和,阴损及阳,甚至阴阳离决而死亡。
5 金创痉的症状初起四肢无力、头痛、两腮酸痛、口噤、颈部转动不灵、发热发冷,进而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流涎,甚则全身肌紧张,阵发性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频频发作,最后语言、吞咽、呼吸均困难,甚或窒息而死[4][5]。发作频频,轻微 即可诱发抽搐发作[5]。病程进展较快者,预后较差[5]。
6 金创痉的诊断 61 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短者可1—2天,长者半月至2个月不等。脐带染毒多在5—7天发病,故又称七日风。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62 前驱期时间较短,仅l一2天,表现有乏力,头晕,头痛,全身不适,咀嚼无力,畏寒低热,烦躁不安,下颌稍感紧张,张口略感困难。反射亢进。创面多于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有疼痛感和牵制感。
63 发作期典型发作症状是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最初是咀嚼肌,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腹背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口角向外上方牵引,前额出现皱纹,双眉举起,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项强真,头向后仰,痉挛向四肢延伸,呈现不能坐起,头后仰不能前屈,腰部前凸,称为角弓反张。四肢肌肉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直肠和膀胱痉挛可引起便秘和尿潴留。发作性抽搐是指病情严重者,在肌肉强直性痉挛中又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呈自发性、阵发性发作。
在抽搐间歇期患者的肌肉也呈痉挛状,为本病抽搐的特点。亮光、声音、风吹、饮水、触动等都可引起抽搐发作。每次抽搐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淋漓,流涎,口吐白沫,牙齿有摩擦声,呼吸气促。
非典型发作的,仅出现破伤部位局部的肌肉强直,不延及全身。
病变后期,患者由于长期肌肉强直、痉挛、抽搐及摄人不足,致体力消耗,面色光白,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合苛肺部感染,或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心肌麻痹引起死亡。
64 辅助检查发作期血白细胞增高,创口脓液培养有破伤风杆菌生长。
7 需要与金创痉相鉴别的疾病 71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与破伤风一样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但化脓性脑膜炎无阵发性抽搐。还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易嗜睡昏迷。脑脊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
72 狂犬病狂犬病有被犬、猫咬伤皮肉的病史,但狂犬病患者呈兴奋、恐惧状,看见或听到水声,便发生吞咽肌痉挛,称“恐水病”。可因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呕逆,如犬吠声。
8 金创痉的治疗破伤风的治疗,初宜祛风定痉,服玉真散或五虎追风散,或脱凡散(蝉衣30g,研极细末)热黄酒送下,取微汗[4]。外治宜清创、扩创及敷玉真散[4]。后期当祛风、解毒、镇痉,用木萸散加减,并配合针灸[4]。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4]。
81 辨证治疗 811 风毒在表破伤风·风毒在表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windtoxin in exterior)是指风毒在表,以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1]。
8111 症状轻度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舌淡,苔薄白,脉数。
8112 辨证分析肌肤破伤,感受风毒之邪,外邪入侵,气血不畅,经络拘急,则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风邪在表,受邪较轻,则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为风邪在表之象。
8113 治法祛风镇痉。
8114 方药治疗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812 风毒入里破伤风·风毒入里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windtoxin entering interior)是指风毒入里,以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痉挛,高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胸腹满闷,腹壁板硬,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1]。
8121 症状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高热寒战,全身肌肉痉挛,间歇期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胸腹满闷,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数。
8122 辨证分析风邪入里引动内风,故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肌肉痉挛;风从火化,阳明燥热,故时时汗出,胸腹满闷,大便秘结;热壅于肺,则呼吸急促,痰涎壅盛;热壅于膀胱,则小便不通;邪人肝经,则面色青紫;邪正交争,则高热寒战;舌红绛、苔黄少津、脉弦数为毒邪内盛之象。
8123 治法熄风镇痉,清热解毒。
8124 方药治疗木萸散加减。
813 阴虚失养破伤风·阴虚邪留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是指阴虚邪留,以抽搐停止,头晕,心悸,口渴,面色萎黄,时而汗出,牙关不适,偶有痉挛或屈伸不利,或肌肤有蚁行感,舌质红,脉细弱无力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1]。
8131 症状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8132 辨证分析正邪剧争,风毒受挫,正气亦伤,阴血亏耗,不能上荣,则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阴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经脉失养,则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象。
8133 治法补血养阴,疏通经络。
8134 方药治疗四物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82 外治法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小时后,可行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开放创口,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双氧水湿纱布填塞。每天换药时都须用双氧水冲洗,换药后敷料等应严格消毒。创面有残余坏死组织时可用七三丹掺布;创面干净时用生肌散掺布。
83 针灸治疗注意:体针和耳针疗法均可每日治疗1~3次,或长时间留针数小时至1~2日,但须严防滞针、折针[5]。症状控制后,可用皮内针留置数小时至数日[5]。一般来说,本病多采用综合疗法,针灸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5]。
831 体针 8311 方一取大椎、风府、人中、筋缩、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等穴为主[5]。牙关紧闭加下关、地仓、颊车;角弓反张加腰阳关、承山、后溪;四肢抽搐加阳陵泉、太冲、曲池[5]。
8312 方二牙关紧闭取穴下关,颊车、合谷,内庭。
角弓反张取穴风府,大椎、长强、承山、昆仑。
四肢抽搐取穴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市、阳陵泉、申脉、太冲。
832 耳针取脑、枕、心、神门、缘中等穴,中强 [5]。
84 其他疗法 841 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一经确诊,应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抗毒素的剂量首次应大,以后视病情需要酌情减少,第一次用5万~10万单位,加于500~10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以后视病情变化,可每日由静脉或肌肉注射l万~2万单位,连续用7天。抗毒素注射前应作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皮试阳性者应行脱敏注射:新生儿破伤风,可用破伤风抗毒素0.5万—1万单位,青霉素3万~5万单位,加入0.5%普鲁卡因溶液l0mL做脐周封闭。
842 镇痉使用镇痉药可以使患者安定,减少对外界 的敏感性,而使痉挛不发或少发,使病人较长时间处于安静和睡眠状态,则治愈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一般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口服1015mL或3040mL ,4—6小时1次。巴比妥类药物,如鲁米那0.1—0.2g,肌肉注射。或安定5一l0mg,口服,每日3—4次,或l0mg静脉注射。抽搐特别严重时可用10%~25%硫酸镁溶液l0mL肌肉或静脉注射,在紧急时可肌肉或静脉滴注2.5%硫贲妥钠,每次0.5一1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一1000mL中缓慢滴注,用药时应密切观察,以防发生呼吸抑制。
冬眠疗法:效果较好,常用冬眠工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了l00mg),或冬眠合剂m号(工号中氯丙嗪改为乙酰普吗嗪20mg,其他相同),每次1/3—1/2剂量,每4—8小时肌肉注射1次,或1个剂量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成人每日可用1—2个剂量。
843 支持疗法应给患者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等高热量、高营养饮食,用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并注意纠正酸堿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或血浆。如患者不能进食,可采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疗法:
9 金创痉的预防1.创口早期彻底清创,宜用双氧水反复冲洗,特别是污染或较深的创口。
2.破伤后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最迟伤后不超过24小时。
3.患者隔离监护,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光、声、振动。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注意营养的摄人。
10鹤膝风起于禀赋体虚、调摄失宜、足三阴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湿热壅阻,或湿流关节。因其禀赋不足、三阴亏损、督脉经虚,风寒湿邪结于经络、血脉不流,而导致筋缩而股瘦。或因邪蕴化热、则湿热流注关节,引起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若失治或误治则邪陷深变,成为肿疡化腐证。
妇人可由胎产经行失调,或郁怒亏损引起。
小儿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虚弱,阴寒凝居于腰膝引起。或因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膝肿大而胫枯。
本病虽发于膝、肘关节局部,但局部病变往往影响到全身。早期不甚明显,在中晚期尤为明显。因其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久必损及阴阳:偏阳则可发展为阳虚阴疽,偏于阴则可发展为肝肾阴虚证。
肝的病机,即是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
肝是人体储藏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组织,由肝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胆,与胆构成表里关系。肝与其他某些组织器官如筋(肝主身之筋膜)、目(肝开窍于目)、爪(肝其华在爪)等,均有密切联系。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管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应当指出,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之特性。
肝阴、肝血除能滋养肝脏本身外,并能涵敛肝阳,使其不致偏亢;滋助肝气使其疏泄条达得宜而不郁滞;尚能养目使其视物清晰;营养筋膜使其坚韧有力等。可以看出,肝之生理功能涉及到人体的气、血、津液、筋脉等各方面,而主要仍与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有关。
肝的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不及或障碍,肝血濡养功能的减退,以及肝脏阴阳制约关系的失调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 肝气横逆 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气暴张,火随气窜,伤及筋络,则可引发肝风内动,既可上扰巅顶,亦能旁窜四肢,甚则血随气壅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及痉挛抽搐之症。
肝阴、肝血失调
肝的阴血失调病机,均以亏损不足为其特点。阴虚则阳亢,故阳气升动无制所致的肝风内动,亦多与肝之阴血不足有关。因此,肝的阴血失调病机,主要表现在肝血虚亏、肝阳上亢,以及肝风内动等方面。
肝血虚亏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肝血虚亏,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胃弱气血生化无源,以致血液虚亏,肝血不足所致。由于肝为藏血之脏,一般来说,血液虚损则影响及于肝,故其病理表现,多为肝血濡养功能减退或失常。如肝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可见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目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不清;血虚又易化燥生风,甚则可致虚风内动,则可见皮肤瘙痒、或筋挛、肉 、瘈疭等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