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起了皮炎怎么办?

头发起了皮炎怎么办?,第1张

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 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可选用抗组类药物、钙剂等对症止痒,外用推荐唁立康 (唁同炎),中药成分,辅以维生素B族内服 ,患者要保持乐观,防止感情过激,特别是注意避免情绪紧张、焦虑、激动,生活力求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神经性皮炎反复迁延不愈、皮肤局部增厚粗糙的最重要原因是剧痒诱发的搔抓,所以患者要树立起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信心,避免用力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这是切断上述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限制酒类、辛辣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胃肠道病变

|

|

|

“学阿甘捕虾吧,别捕鲸鱼”

1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有些人生在罗马

十年前洪晃在《美国人VS中国人》中写道:以前中国人要乖,美国人要fun,现在这区别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闹,我们开始have fun,,我们开始追着梦想满世界乱跑。

看着最近出炉的高考状元们,霍老爷真切的觉得时代变了,世界平了。如今这些取得高分的中国孩子们听着TFboys,烫发健身,刷着美剧生肉,玩着变装义卖,时不时到国外参加个夏令营。关晓彤,郭晓婷这些美少女们,甚至还不间断的接着代言,拍着戏。什么时候,高考从尸骸遍野的浴血一战,变成了酷孩子们have fun的打怪练级了?

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在采访时,清晰地指出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大城市,中上产阶级家庭的教育资源注定了这里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多捷径。即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所处平台。哈佛毕业,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的金刻羽,通四种外语,擅钢琴和单簧管,她的父亲是亚投行行长金立群。

抽出一个被哈佛录取的少女郭文景,随即发现她的父母皆毕业于麻省理工,家里开着上市公司。令人不禁感慨:“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生在罗马。”这是资本的隐性遗传,是同一阶级的再生产。那些比你有钱、比你漂亮,还比你优秀的同龄人在不经意间已经把我们微末的努力踏平了,和着梦和远方,踩进泥土里。

与其对于教育资源差异的兴叹,霍老爷对熊状元的下半句话更感兴趣。他说:“有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熊轩昂没有解释这里的知识具体指代什么。或许他只是朦胧的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乱世枭雄的年代,没知识连新手村都出不去,然而顺风顺水了十八载的熊状元一时也道不明,对于没有捷径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哪些知识,该如何去获得这些知识,以及,到底还有没有逆袭的机会。

2

看清自己的上升通道

前阵子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很火。在主题“用身边的故事讲讲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中,一名国家博物馆馆员写下了自己的观察。

不同于其他走马观花,应付上级的参观活动,史家小学每周都组织一次国博授课,学生的积极性高,互动良好,宁可错过饭点儿也要坚持把课听完。管理员在讲课时提了一个引导性问题:“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按套路,小朋友们应该回答“南宋”。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孩子给出了“伪楚”这个答案。

伪楚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在金灭北宋后扶植的一个汉人治汉的伪政府,前宰相张邦昌被迫称帝,前后存续32天。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不仅知道伪楚这个毫无存在感的政权,更是详细点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

这篇文章引发了排山倒海的焦虑留言,读者纷纷感叹:我长到二十几岁都没去过国博,阶级固化是通过教育垄断来实现的。

霍老爷在旧文与其说阶级固化,不如说你没有搞懂自己的上升通道中写道:史家小学生源来自社会精英,学者名流,政府高官,驻外使节……皆是诗书礼仪,世代簪缨之家。小学生每周一次的国博参观属于非功利性的贵族教育。人家北京十一学校还开马术,击剑,汽车设计呢,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学生没有必要为高考浪费时间精力。如果你没有因为自家孩子不会打马球而担忧,也就犯不着为了伪楚而焦虑。别指望奋发一把就能填平几代人的积累,老老实实去衡水中学和毛坦厂做三年题是正经。相比伪楚这种冷知识,你要知道对于自己真正行之有效的上升通道在哪里。

此外,像今年重度残障,家庭贫困,考上清华的甘肃男孩魏祥,无论媒报导怎么煽情,这都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对于更多的,无论怎么努力都登不上天子堂的田舍郎而言,还是去做点别的吧。现代社会有两种人可以活得很好,有创造力的和勤奋的。

杭州大火的苦主一家也是务农出身,高中学历,刚出社会时甚至没有像样的鞋子、衣服。凭着苦干和机警,短短十年间积累了不菲的财富,起码跨越了两个阶级。对于这样的实干家,大概是没有时间和心情抱怨“阶级固化”的。

3

学会自我教育

为自己搭建平台

在豆瓣上有一篇转发甚广的文章《说实话,我很嫉妒那些勤奋的富二代们》。作者的表妹出身富庶,在教育上,可以无限制地扩展自己的爱好。她的钢琴老师是音乐学院的系主任,美术老师是国家二级画师,游泳教练来自省队,高尔夫和父亲共用一个私教。她从一年级开始有自己的英语外教,小学毕业之前就去过欧洲、北美、澳洲。如同嫉妒吐血的博士表哥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平台。但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另外一个教育重点:阅读。

在舅舅的要求下,博士表哥为妹妹购置了大量的书籍。这个女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阅读量。初一就在半懂不懂地读柏拉图、尼采、叔本华,以及《万历十五年》和《乡土中国》。此外,她还在父母亲的指导下读了德鲁克管理学以及《金融的逻辑》,十二,三岁就知道了VC(风险投资)。

如果你没有可以撑得起这种精英教育的家传和金钱,至少有一点可以做到——阅读是没有门槛的。

阅读的意义在哪里?

对于小学都没能念上两年的范雨素母女,阅读改变了她们的基因。在范雨素因一篇自传而爆红之前,她已经凭着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好奇和勇气,离开愚昧的前夫和腐烂的家乡,本能地奔向人多自由的北京。书籍带给范雨素的不只是文字的雕琢,更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范雨素的大女儿失学后通过阅读从废品收购站论斤买回的旧书在家中自学。这位几乎没受过正经教育的妹子,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打字速记,年薪9万。

在我看来,范氏母女的阅读是粗糙片面的,缺乏指导的,泥沙俱下的。纵然如此,阅读仍然展现了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它改变了两个底层女性的命运,阻断了不幸的轮回,起码是实现了自己跟自己比的逆袭。

对于《北京折叠》的作者,清华博士郝景芳来说,阅读在于激发灵性与张力。视野的扩大,眼界的提高,使人可以感受到局限以外的认知。用她的话说:

就像有一束统筹万物的光,照亮眼前抽象乏味的题目,让他们有了色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可以将各科知识串联成有序的图案。这个过程完全不痛苦无聊,而是充满采撷的兴奋。

郝景芳对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趣,点亮了所学的一切学科。物理、生物、社会、美术、历史、经济、写作,全都统合在同样的光束之下,从此之后再无乱麻一般的知识碎片,不必刷题也可以学得轻松牢固,而这兴趣最早来源于她小学时代所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触手可及,完全不需要资本,甚至也不用谁来指导。豆瓣,亚马逊,有海量的推荐和书评;维基百科上列出了各种参考书目;公众号源源不断推送优秀读物;学英语的app半年只要几十块钱,背掉100篇新概念自然会铺陈出流畅的句子。只要你想,永远都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料。

古往今来,人类永远无法抹平阶级的差异。但在现代社会,至少互联网带给了大家平等的信息通道。不管你是否拥有用重金打造的天赋,都要珍惜和善用这个工具,打破学校教育设下的各种桎梏,方不沦落为井底之蛙。

4

取舍有道,捕虾,不要捕鲸鱼

马云在底特律的演讲上多次提到,1995年,他第一次去美国时在朋友家中观看了《阿甘正传》。这部**有两点令他记忆深刻:

第一:拿着上帝给你的那一点儿,用那一点儿去做到最好

人生中所谓的平衡无非是取舍。我们总是面临着诱惑与贪心,决定不做什么同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马云第一次创业做翻译社时,由于入不敷出,他不得不去义务批些小商品回来卖以补贴开销。没想到一来二去居然赚到钱了。于是职员们纷纷建议改行兜售纪念品给外国游客。但马云坚持认为卖货只是救急,翻译工作才是正途。如今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公司,马云还特地书写横幅:永不放弃。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讲话,称善择和节制成就了自己。雷军,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不代表我喜欢他),他们多年来都在同一个产业中打混,不管是做平台、硬件、还是搜索引擎,始终围绕着一个领域。老干妈把一瓶子辣椒酱做了30年,专注于擅长之事,绝不破坏品牌。二十岁我所向往的,四十岁我还在坚持,六十岁我还在创新,可能每一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但初心不忘。

这些人的反证是罗永浩(如果哪天锤子手机成功了我再删帖不迟),他搞过英语教育,开过牛博网,从事过写作,投资过唱片业,现在在做手机。你可以说他脑子灵活,但我觉得他是在投机。因为,他没有一件做得成功和长久。

企业也罢,人也罢,只有勇于拒绝才能聚精会神。曾经有人跪下求王石做一个项目,他宁可撕破脸也不接。有官员建议陶华碧投资房地产,她说,这辈子干好辣椒这一件事就行了。

管理自己,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很多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

第二:阿甘的第一桶金靠的是捕虾,而不是捕鲸鱼。

“如果他们的目标是鲸鱼,很可能什么都捞不到。”马云说。后来,捕虾这个概念深植在了他的脑中,从蚂蚁金服,芝麻信用这些产品名称上可窥一斑。

如马云所言:在接下来的10年、15年里,中国大约会有5亿到6亿的中层阶级人群,对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增。服务业一定比工业发展的快。快递,共享单车,滴滴,微信,这些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产品无不是以一种薅羊毛的方式在滚动。

1989年,当只会写自己名字的陶华碧在贵阳街边卖凉皮时,她并没有改变世界,成为独角兽的壮志。如今8块钱一瓶的老干妈辣酱,带回超过45亿元的年营收额。

与其想着像王校长一样把电子竞技和直播平台玩的风生水起,上来就挑战亚马逊,没有5个亿练手的我们更可行的是想想如何服务日益增长的中层阶级,为他们节省时间。

最后,时代的潮水早已改了方向,像金刻羽,郭文景,熊轩昂这样的家境好,自身硬的年轻人会愈来愈多。同时,他们也在生产着自己的同类。以此往复,阶级固化指日可待。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妄自蹉跎了,逆袭是自己跟自己比较而言的,我们必须承认,有可能你一辈子的追求终点只是另一个人的起点。

人生是一盒巧克力,管他什么味道,吃下去就好。

相信健身爱好者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胸怎么练。的确,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上胸肌都至关重要,而且这也是胸肌所有部分中最难练的。是因为练上胸的动作少?

当然不是,练上胸的动作非常多,而且在我们介绍锻炼动作的时候已经将的非常清楚了具体怎么做。然而光知道练上胸的动作,光有严格的健身计划还是不够!!你需要的是更合理的安排和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总结练上胸肌7大建议,做到这7点相信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很多人可能以为光知道练上胸的动作,做到位就够了,但其实安排顺序这些也很重要,比如现在问你胸肌先练上还是下你会怎么回答呢?看完这里给出的练胸肌上束的7个技巧你就知道答案了。

练上胸肌7大技巧

1把上胸训练排在第一位

任何训练运动都是一样,将最弱的弱点摆在训练的一开始,你能够花更多的精力同时又是状态最好的时候去锻炼,也会让你的上胸可以举的更重、刺激更高一些。

这点概念在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上,把你最弱的一环摆在第一点,如果你觉得上胸不够强壮,那么就把上胸的训练安排在所有动作之前,比如一开始就做上斜杠铃卧推!

2感受上胸用力

任何动作最怕的是练完酸的地方不对,要感受上胸用力,可以先使用较轻的重量训练,放慢动作去感受肌肉的收缩用力,在底部时暂停一下,让肌肉感受。

3哑铃与杠铃并用

杠铃与哑铃谁比较好的争论已经持续太久了,答案是,其实两各个有长处!能够运用两者的优点一起训练就是最棒的事情,因为杠铃你只要推一个物件,所以能够省去较多平衡的力气;而哑铃需要你稳定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你杠铃能够推的比哑铃更重的原因。

所以哪个要摆在前面呢?我是建议你不停轮流,这礼拜杠铃先下礼拜就哑铃先。或者你一周练两次胸肌,一次先杠铃,一次先哑铃

4不要只使用一个角度

可调卧推椅通常都有许多角度,目的就是让你用不同的角度刺激胸肌,如果你每次都用同一个角度就失去意义了,一般的45度角上胸卧推其实会让三角肌前束更多的参与发力,而在往下一点至约30度则能刺激到更多的上胸肌群。所以更建议将角度调整到30度

当然角度也别永远一样,给你的建议是不停的变化这些角度,让肌肉感受到不同的刺激。

5低位拉力器十字夹胸

这可以说是训练上胸的关键,低位拉力器十字夹胸的动作要领我们之前介绍过了,把两个手把降到最低,将重量往上胸夹起。

至于为什么要用绳索而不是哑铃,是因为绳索可以维持肌肉的张力以及行程是固定的让每一下的夹胸都感受到上胸被拉开以及用力,这会对你的胸肌训练越来越有帮助的!

6下胸也要训练

许多研究报告发现,其实下胸训练中刺激胸肌是很多的,不管是下中上都会被刺激到,所以下胸的训练也是你上胸训练很重要的一环!

7组间伸展上胸

在组间的休息时间伸展上胸,让肌肉纤维打开,更多的血液可以带养分进去肌肉里,也会让你训练时的泵感增加!

以上就是我们推荐给大家的练胸肌上束的7大技巧,再重申一遍要知道上胸怎么练不是光知道胸肌锻炼动作就够的也不是安排了健身计划就够的,要合理,掌握技巧方法才能真正最快速的练出上胸。

鉴于体重超标,建议你先以减肥为主,可以辅助以肌肉训练或者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

这一阶段,注意控制饮食结构,还有每周进行三到四次的有氧运动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饮食上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吃一定量的主食或杂粮,多吃蔬菜水果,隔几天吃一次鱼肉或者去皮禽肉。三餐中早餐、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保证晚上睡觉前不饿就可以了

隔天的下午或者晚饭后一个小时进行一次有氧运动,如果以前运动不多,最好从低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开始恢复训练,这样运动两周左右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对减脂比较好的有氧运动要求持续性,每次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心率达到120-160/分钟,假如一开始做不到这么大的强度,可以慢慢来,先保证运动时间,强度不用太大。

在健身房里我比较推荐跑步机,跑步是全身性的运动,强度也好自己控制;动感单车也不错。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冷身

中间的时间或者跑步后可以做点器械训练,练练上肢和躯干就好了,开始时候也应该用小重量先强化肌肉和关节。可以着重的练习腹肌,仰卧起坐、头膝碰、悬垂举腿等等

这是我的建议,我就不写什么细节问题了,你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时间(晚上的运动时间要与吃饭和睡觉都间隔一个小时以上),强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就好

  1  我不止一次地说到一件轶事:当年在传播学院给研究生上课时,为了缩小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我多少有些违心地夸了夸周星驰主演的《功夫》。我认为上半部分贫民窟里的一场武打戏还是有些意思。那个双臂套上钢圈的裁缝使的是一手地道的洪拳,据说这个人物以著名拳师“铁桥三”梁坤为模特儿。至于**的后半部分,凌空劈下“如来神掌”之类魔术,几乎是夸张的漫画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几个研究生礼貌地听完了我的分析,然后表情暧昧地微笑着回答——啊呀老师,我们不断地重看这部**,就是等着看下半部分呢!

 哄堂大笑之中,我一时语塞。我很想告诉他们的是,少年时代我练过几路拳脚,一眼就明白哪些招式是真实的功夫而另一些招式仅仅是幻想式的**噱头。然而,多言何益对于动漫、cosplay和网络游戏之间成长的年轻一代说来,他们津津乐道的仅仅是英俊的人物造型和出手之间的帅气姿态。一个人在屏幕上弓着腰左右奔跑,突然挥刀嗖嗖地砍倒了一大片,这即是潇洒和爽利。他们不想知道别的。

 可是,少年时代我所熟悉的斗殴场面并非如此。例如,一张破旧的乒乓球台旁边开始了骂骂咧咧的推搡,一群街头的小混混要抢夺我们的球拍,霸占乒乓球台。嘈杂的争吵和辩解之中,一记勾拳突然闪电般地击中了一个球友的下巴。他踉跄地倒退几步一跤坐到地上,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几秒钟之后,他撑着地面缓慢地、镇静地站了起来,双手递上球拍说:有话慢慢讲,让你们玩好了。这个球友是我们之间最为强壮的一个。他已经屈服,我们立即乖乖地交出每个人的球拍。

 另一场斗殴同样发生在乒乓球台旁边。一个球友不知怎么与对方大声吵了起来。他气呼呼地一把扯下乒乓球网的铁架子,照着对方的脑门就是一下。对方愣住了,一络鲜血从额角蚯蚓一般地蜿蜒而下。球友拉起我转身逃回他家的大院。他躲进里屋,吩咐我赶快锁上屋子的木板门上的挂锁,带走钥匙交给他弟弟。我拿上钥匙溜出大院不久,对方已经叫了一大堆人马大呼小叫地沿着马路追过来了……

 这些斗殴没有多少回合和传奇性情节,然而气氛真切疹人。苍白的脸色,激烈的心跳,沉重的喘息和色厉内荏的咒骂,拳头击打在肉体之上的闷响,肋骨上钻心的剧痛,然后是洪水没顶一般的恐惧和豁出命的疯狂交替浮现。我的少年时代常常穿行在这种气氛之中,英雄情怀与胆战心惊混合在胸腔里面。行走于某些街道,或者置身于陌生的群体,如何克服暴力威胁的恐惧,这是许多男性少年无法回避的心理磨合。我的一个重大遗憾是,打架的时候没有兄弟助阵。哥哥的胳膊通常是许多少年的庇荫。如果拥有两个以上身强力壮的哥哥,他就可以神气活现地吹着口哨,从歪歪扭扭地散落在街头的一堆小混混中间趾高气扬地穿过。少年时代那些紧张的日子里,我暗自抱怨父母不懂事——给我生个姐姐又能顶什么用呢少年时代另一个令人沮丧的秘密发现是,我的手腕似乎比许多人纤细,灵活有余而臂力不足。俯卧撑、单杠的引体向上或者双杠的臂屈伸都是我的弱项。手腕灵活或许对于我所喜爱的乒乓球运动有利,可是,臂力不足对于我的生存不利。瘦弱的胳膊和手腕是一个内心暗疾,我曾经久久地为之伤神。

 许多文化伟人拥有一个不凡的少年时代。一些人幸运地拥有了擅长民间故事的外婆,火炉跟前絮絮的讲述无形地催生了他们的文学细胞;另一些人无师自通地与宗教或者哲学劈面相遇,生存的意义以及自杀与否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早早地萦绕于心。相形之下,我的少年时代顽劣不堪——只有臂力问题让我耿耿于怀。校园之中强人林立,臂力不足的人别想摸一摸篮球或者在乒乓台之前抢到一个稍稍长久一些的位置;**院是一个有趣的所在,同时也是是非之地,幽暗之中昏天黑地的一场乱战,一双瘦弱的胳膊多半要吃亏。至于日后的工厂、码头或者广袤的乡村,拳头就是一个人的威望。无拳无勇,情何以堪至少在当时,我的理想就是剃一个板寸头,握紧一对拳头,虎视眈眈地走过闹市。我从未想象衣冠楚楚地生活在大学实验室或者音乐厅这些地方;那些文弱的数学尖子或者通晓五门外语的书呆怎么活下来简直是一个谜。

 少年时代一个幸运的人生转折出现了——拳术突如其来地进入了我的生活。几个练过了三拳两脚的年轻人在巷子里闲谈,各自吹嘘自己的师父身手了得,三五个壮汉轻易近不了身。南拳北腿,少林武当,棍打一大片,枪扎一条线,这些行话零零落落的启示逐渐让我明白过来:徒有一身肌肉或者一把蛮力制服不了多少人,精湛的拳脚功夫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我开始勤勉地演习种种招式:马步,弓步,虚步;冲拳,摆拳,勾拳;一个飞脚高高地踢起,啪的一掌响亮地拍在脚面。我在院子里比比划划的时候,父亲的神情隐藏了一些不安。他担心我仰仗几手三脚猫的功夫四处闯祸,甚至卷入某些街头团伙惹是生非。我信誓旦旦地保证安分守己,练几手拳脚无非是锻炼身体,祛除感冒而已。父亲将信将疑的眼神跟随了我若干年,一直到我获得知青的称号,逸出他的视野流落到江湖之上。事实证明,我的确没有给他老人家招惹太多的麻烦。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羽不屑于剑术而倾心于“万人敌”,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强者。相反,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个蝼蚁般的弱者。如今回忆起来,我情愿把练拳想象为某种内心的修为。拉开架势嗖嗖地演练几个招式,这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变化是内心的自信。学校门口积聚一堆可疑的闲人,巷子深处投来一道不怀好意的眼神,夜深人静的时分匆匆穿过十字路口,在一个偏僻的火车站独自登上一列嘈杂的慢车——这种时候,那个赢弱的少年不再忐忑不安,胆怯紧张。他的双拳并没有多少分量,但是,他已经可以神色平静地面对陌生人,面对陌生的日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天,一辆大板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颠簸,板车上搁着一个木板钉成的小箱子。我的插队生涯即将开始,山峦背后的村子已经历历可见。即将踏入另一个环境的时候,我的内心从容踏实——当然,不仅因为木板箱子里的衣服、脸盆等等几件日常用具,同时还因为另一笔小小的无形资产:当年我曾经练过的几路拳脚。

 2

 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和十来个小伙伴几乎每一日下午聚集在一个废弃的小园子里。那个时候,“”进入了纵深,所有的学校俱已停课,所有的父母亲都在互相斗争。我们的快活日子到来了。打弹弓,斗蜗牛,捉迷藏,交换毛主席像章和各种香烟壳子,剥出电线之中的铝芯子铸成军用皮带头,剩下的时间就在彻亮的阳光下练拳。儿时的一个邻居搬到一幢独立的小楼,这一座小园子是附属于小楼的后院。小园子里零零落落地种了几株芭蕉树和一排夹竹桃,若干青蛙、蜥蜴、菜花蛇出没于墙角,这就是一帮野小子的天堂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61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