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者连绵柔韧的屈伸,并且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主动。
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
:
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
踢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2、摆袖3、掏甩袖组合训练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
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
颤膝:吐气,上身保持松弛,微向前倾,膝盖放松,膝部有规律的屈伸和微颤。
罡达:在颤膝的基础上,双脚前脚掌有规律的拍击地面。
抬踏步:在罡达的基础上,一脚做罡达,另一脚吸腿踏地,两拍完成。
第一基本步:在抬踏步的基础上,左右交替步伐,双手在胯前交替摆划。
颤膝:吐气,上身保持松弛,微向前倾,膝盖放松,膝部有规律的屈伸和微颤。
罡达:在颤膝的基础上,双脚前脚掌有规律的拍击地面。
抬踏步:在罡达的基础上,一脚做罡达,另一脚吸腿踏地,两拍完成。
第一基本步:在抬踏步的基础上,左右交替步伐,双手在胯前交替摆划。
1、一级(4-5岁):走步、音乐反映、扩指、手臂动作、弯腰、转腰、前压腿、双吸脚、脚位、头的动作、摆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戏。
2、二级(5-6岁):走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手位、勾绷脚、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开腿、推指、绕腕、头的动作、半蹲、蛙跳步、鸡走步、游戏、模仿与想象。
3、三级(6-7岁):吸跳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波浪、弯腰、勾绷脚、吸伸腿、后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脚走、鸭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与想象。
4、四级(7-9岁):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单手位、波浪、压垮、勾绷脚、前抬腿、后抬腿、抱端腿、压腿、前踢腿、后踢腿、脚位、碎步、掰膀子、小跳、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5、五级(8-10岁):二拍舞步、双手位、手脚动作、勾绷脚、小弹腿、旁抬腿、后弯腰、压腿、0前、旁大踢腿、后踢腿、前滚翻、脚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点步转、小跳(二)、1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6、六级(9-11岁):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双腿大环动、压腿(前、旁、后)、搬腿(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掰膀子、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7、七级(10-12岁):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单把前、旁、后)、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小踢腿(双把前、旁、后)、单腿蹲(双把分解)、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涮腰(单把)、压腿(前、旁、后)、搬腿、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8、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这三级为专业曲目所设定的专业舞蹈动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级过程中基本结束。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得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半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参考资料:
藏族踢踏舞的特色及推广
藏族踢踏舞是将藏族堆谐舞蹈作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舞蹈,其主要特点为节奏性强,步法灵活,洒脱奔放。下面是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藏族踢踏舞的特色及推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藏族踢踏舞的历史和特色
(一)藏族踢踏舞的历史
藏族踢踏舞,又可被称之为堆谐,“堆”是“高地”或者“上”的意思。“堆谐”泛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在游牧文明和原始农耕的早期,人们劳动过后为表达情感和娱乐需求,并为了防寒取暖,男女老少集体起舞,模仿动物姿态或者劳动过程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较原始、农民自娱的集体圆圈舞。新中国成立后,藏族踢踏舞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如今,踢踏舞广泛流传于西藏拉萨、日喀则一带,从农民自娱的舞蹈变成了正式的舞台演出。
(二) 藏族踢踏舞的特色
很多研究将藏族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进行比较,两者虽然均属踢踏舞,但从表演形式,舞蹈风格等方面不难发现,这两者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文化背景,衣着服饰,发力方式的不同。踢踏舞手上动作一般有射箭式、十字式、前后甩手式等。脚上动作包括:退踏步、抬踏步、嘀嗒步、悠踏步、悠滑步等。舞蹈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以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整个脚掌,在地面上做规律的踏步。踢踏舞踏步的主要特点是,膝盖伸直,脚掌抬起于弱拍,而脚掌踩下于强拍。舞蹈根据其节奏性强,丰富多变,扎实稳重,步法灵活的特点形成踢踏舞特有的风格。
二、藏族踢踏舞的推广价值
(一) 藏族踢踏舞的普适性价值
踢踏舞参与者不拘泥于性别,年龄,民族。任何人均可参与其中。参与人数也没有要求,人越多舞蹈场面越壮观,在浓厚的舞蹈氛围下,旁观者也会争相模仿。舞蹈表演场所亦没有限制,广场,公园,操场,室内均可以进行踢踏舞的锻炼。基于藏族踢踏舞对运动群体,运动场所,运动人数均无要求,因此藏族踢踏舞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学校不仅可将踢踏舞推广于课间及课外活动中,亦可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引入体育课堂。
(二) 藏族踢踏舞的教育性价值
以脚步运动为主的踢踏舞蹈,可有效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及脚腕灵活程度,并加强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手、眼、身、步的配合,对于缺乏锻炼的学生存在的肢体僵硬问题可有效给予改善,从而训练学生的身体关节协调性,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领悟及了解。同时,藏族踢踏舞在舞蹈过程中,重于共同合作,共同感受的团队协作精神,可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因此把藏族踢踏舞列入学校教育计划,可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藏族踢踏舞的健身性价值
藏族踢踏舞不仅是一项用于表演,娱乐的舞蹈项目。其亦具备体育健身价值。踢踏舞的重要特点是以下肢运动为主,而膝盖的颤动是下肢活动的核心,其贯穿于藏族踢踏舞始末,而这种对膝关节的反复锻炼,可对下肢关节及肌肉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下肢的`运动能力。同时可增加躯干肌肉力量、耐力速度及柔韧素质。另外,跳踢踏舞时需要神经系统支配下肢运动,亦可提高人的协调,平衡能力,加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在跳踢踏舞过程中,舞蹈与健身的完美结合,使人在跳舞的愉快感受中,又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四)藏族踢踏舞的竞技性价值
踢踏舞除了具备艺术,舞蹈,健身,教育功能,其亦具备较强的竞技性价值。在学校体育课堂或课外活动中以藏族踢踏舞作为体育比赛,体育游戏,团体操表演竞赛的素材,将推动学校体育,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尤其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藏族踢踏舞,不仅可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适能,培养学生舞蹈艺术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将踢踏舞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对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发展也具备重要意义及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