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它的意思就是,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那就是学问;处理人情世故干练而通达,那就是文章。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做人和处世。其准则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在这方面,老子和孔子都是典范。
情是圆的,理是方的;方如行义,圆如用智。人生好比一本耐看的书。或许是诗歌,或许是散文,或许是小说,也或许是哲学。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人永远读诗,有人只读浓得化不开的散文,有人只读小说就够了。散文从门口进来,诗从窗口出去,小说需要提炼和升华,哲学使人变得明快而透彻,而知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有所不为才有所为。可方可圆,以屈求伸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竞争,也存在着许多的欺骗。人们常常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然而常常还对现实感到不满,心态不佳。这种生存方式如果不好好的处理可能就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
还有另一种人,心怀大志,为了崇高的理想,九死不悔地去追求,成事者虽然有很多,但败阵者也为数不少。我们可以赞叹这些人的执著,但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些勇者的失败一定是有其原因的。
无智乎?非也,无勇乎?非也,无仁乎?无义乎?无礼乎?无信乎?均非也。英雄的气概,君子的风度,尽管一个人都具备这些,但最终却落得两手空空,满目凄凄。就是由于少了一点关键性的技能,这些技能人人都能学会,人人都能做到。但想要把这点技能学得精,做得妙,就需要下一些功夫,研究一番了。
这点技能是什么?答曰:方圆处世。
如此说来,人人都要圆滑世故不成?如此说来,世间所有的成事者,刘邦、刘备、罗斯福、威尔逊都是滑头滑脑的人了吗?读者诸君,大概你有所知,又有所不知,这里所说的“方圆”二字,有两种含义,就像武林功夫一样,同为天下神功,有的能使人强健神勇,行侠仗义;有的却让人走火入魔,为非作歹。“方圆”之道博大精深,绝不是夸大其辞。
韩信在人胯下钻过,这是否叫做圆滑呢?如果不是,那为何以为侮辱呢?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让自己的妻子到吴宫内去做妾,这是不是叫圆滑呢?有人会说这只是一种取胜的战略,方圆处世,并不是营私舞弊、贪污贿赂、投机取巧。方圆之道,是人生智慧的凝结,它的形式变化多端,可以称为“以屈求伸”。也可称为“以柔克刚”。方圆之道的最大的勇气就是不动情感,泰然自若。这意味着你不胆怯,敢于拼博,能够摆脱失败情感的左右。
精于方圆之道,需要在生活中静心的去体会,边学习边实践也会进步得很快。屈伸有度,生活智慧
有一句名言道: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观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守静待时;能伸就是在外在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能够时取有为。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种美德,能屈能伸更是人们处世的一种方法原则。在现实生活当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在《周易》中,特别强调的就是知进知退,知存知亡,知得知失。
在《周易》中所指的屈伸,是往来,是动静,就是往来、动静之间的推移和感应。在自然界中是这样,人类也不例外。人人皆知伸之利,不知屈之所以利。
屈与伸,也是进德与致用的统一体。屈是伸的基础,伸是屈的完成。如果没有了屈与伸,那么也就自然没有了往来变化,也就没有了人的成长与完善。只有二者和谐统一,才能厚积薄发,利于安身。就屈伸相感的方面讲,一屈一伸也是“往来不穷之谓通”。“往来不穷”就是造成变化,变化而通泰,就是成就合理的、合目标的人生。
说到这里,我们还必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谈到屈伸,好像就是总给人一种“圆滑”的感觉。尤其需要提到的就是“屈”,就好像是要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一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何谓“大丈夫”,就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行与,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大丈夫,他的屈无论如何也不能称得上是没有原则的妥协。大丈夫能够看准机会,适当行屈,时机一旦成熟,他就能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得以伸展。
因此,屈与伸就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最好的结合,也是德性修养和经世致用的有机统一。
在《周易》中所讲到的屈伸,就是从天道到人事。它表明,屈与伸不仅是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还是人类自身不可离缺的生活智慧。日月交替,就产生了光明,寒暑变化,就形成了年岁,这是天道的屈身。尺蠖屈伸,就造成了移动,巨蛇冬眠,就保存了自身,这些是动物的屈伸。精义入神,就效用了自彰,利用安身,就崇德了广业,这些是人道的屈伸。但是,因为天道自然“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所以,人的屈伸,不仅需要德性涵养,而且还需要知性能力,屈伸是进德与致用的统一。
屈伸自如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智慧的争斗,面对社会压力,我们不要一味的强硬,当然也不要一味的退缩,我们要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去争取,在缝隙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要能屈能伸,也要适度的接受委屈,还要慢慢的争取,这样的做法看似柔软但它却有着绵长坚定的力量。就像老子所言:水柔弱而胜万物。你如果一味的冒进,那样到最后要么有可能是你被摔得头破血流,而且还会使许多的亲人陪着你受伤,或者是到最后可能你什么也坚守不住,就败了。
另外,就是千万不要忘记了给生命一个弧度。有个人曾试图把一张单薄平滑的纸张放在桌面上竖起来,然而他花了好半天的功夫,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后来他无意中把纸卷成筒状在手上玩,过后把纸展开,发现这张纸形成了一个不容易被消除的极小弧度,.再将纸往桌子上竖放时,很轻松地就把它竖稳了。显然,纸之所以能够竖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具备了一个小小的弧度。这个弧度的存在拓展了它的支撑面,扩大了它的平衡点,让纸张的竖立具备了很大的可能性。如果是一根宁折不弯的筷子,想使它在光滑的桌面上竖起来恐怕就不容易了,对筷子来说,筷子头那么大的平衡点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拓展的,想要实现筷子的竖立,除非附带其他的外在条件,例如底部的粘贴,外在的支撑,或许是把它插入泥土或沙子之中。筷子本来的属性就决定了它很难有自己的弧度,所以筷子很难像那张纸一样可以靠自身的弧度站立起来,这也正是筷子不容乐观的地方。
做人也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性情耿直、不折不弯的人,任他再怎么有才气,再怎么有能耐,在他的人生旅途上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更多一些;相反,一个能屈能伸、能进能退的人,他可能在其他方面是平庸的,但是在很多场合他却能如鱼得水,显得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其人生的优势,正好是恰到好处地给自己的生命提供了一个可以立起来的弧度。
所以我们要给生命一个弧度,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赢得更多可以站立起来的机会。
楼主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浅薄的认为还是写藏头诗较好,起码名字和情感可以很明显的表露。在下不才,斗胆献丑如下:
屈尊神女落梵天,
雨润风滋花容颜。
柔音婉转兰香醉,
美玉无暇幸华年。
大意是说:
你就像来自梵天的女神,屈尊落入凡间。
你的容颜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的花朵般清丽动人。
你的声音像灵鸟般柔和宛转,体香如兰飘过令闻者心醉。
你这样如玉般的佳人,何其幸甚出现在我的华年。
注:最后一句中的“幸”字由于有很多意思,其实也就暗含了非常希望她能和你一起共渡华年的祈愿。
再附一首豪放版,不一定适合女性,但更能展现您的男性胸怀:
屈伸有度大丈夫,
雨晴无定满江湖。
柔刚相济尽天道,
好否亦然志方舒。
大意是说:
能够屈伸且张弛有度才是大丈夫。
雨晴不定、世事难料的境况到处都是。
刚柔相济推衍,才是穷尽天道的法则。
好坏一样坦然面对,志向方可有所舒展。
注:最后一句中“否”读作pi(三声),用如“否极泰来”,也就是坏的意思,这样可略显文雅。
能屈能伸有刚有柔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人生处世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节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节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而从做人上讲,应该有刚有柔。人太刚强,遇事就会不顾后果,迎难而上,这样的人容易遭受挫折,人生苦短,能忍受几多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会优柔寡断,坐失良机,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一味软弱,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做人就要刚柔并济,能刚能柔,能屈能伸,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屈伸有度。
刚强对一个人来讲很重要,是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但刚强也有限度,有了困难和挫折宁折不弯是对的,但却不可不问原因一味的刚强到底,要知道刚强者不能持久。况且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的,遇到困难耗尽心血,硬撑死撑,直到精血耗尽,无可再撑,一旦折服很难再有重新站起的机会。
柔弱却可得长久,柔者有包容力,海纳百川,就是靠兼柔并蓄的力量吞吐含纳。但是如果一味柔弱,就会遭到欺凌。俗话常讲,一个人要是没刚没火,便不知其可。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只会软弱,不懂刚强,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无志空活百岁,柔弱纵能长久,也是白白消耗岁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 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注释
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 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译文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 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读解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
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 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面对激烈的竟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 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这已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问题了。
大丈夫,是个久已令我神往的称呼和境界,近又读范文澜《大丈夫》一书,遂生片断思绪,写成此篇。
何为大丈夫?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说最著名,也最为高格之论,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世事纷纭,人间万象,可观大丈夫之思想行为处,多矣。
孟子褒扬大丈夫,同时又贬斥“小丈夫”、“贱丈夫”,两相对照,可以更加明了孟子的大丈夫观。所谓“小丈夫”,是指目光短浅、器量狭小的小人,“贱丈夫”,是指卑鄙贪婪之人。世间多有大丈夫,也多有小丈夫、贱丈夫。
圣人、哲人、英雄、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得,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得,一如“人人皆可为尧舜”。
轰轰烈烈做事的未必都是大丈夫,堂堂正正做人的定是大丈夫。
小人物中有大丈夫,大人物中有小丈夫。
明代哲学家吕坤说:“大丈夫不怕人,只怕理。”引申一下,则是:大丈夫越是顶天立地,越是情愿伏地膜拜真理。其实,也正是因为“怕理”,才成了大丈夫。
大丈夫不怕祸,只怕愧。晚明学者孙夏峰闻知有人以文字狱相倾陷,从容说道:“天下事只论有愧无愧,不论有祸无祸。”孙夏峰正是不怕祸、只怕愧的大丈夫。
大丈夫贵在自立,不可有依人情结。
古人云:“大刀阔斧是丈夫见识。”此话不假,但一味大刀阔斧,只能算是莽丈夫见识,若补以细针密线,方成了大丈夫见识。
孤军最需要大丈夫气概。
能破自己心中贼者,方为大丈夫。
达时兼善天下是大丈夫,穷时独善其身也是大丈夫。
是否为大丈夫,逆境是最严格、最无情面、最准确的考官和试金石,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死谏之臣是大丈夫,纳谏之君也是大丈夫。死谏固为不易,纳谏又谈何容易?有道是“自古君王不认错”,认错纳谏的君王便是大丈夫。魏徵死谏,固然是大丈夫,唐太宗纳谏,也无愧是大丈夫。
能治国者是大丈夫,能治家者也是大丈夫,能治国而不能治家者是残缺的大丈夫。曾国藩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他教子有方,乃是治家的大丈夫。
战场上勇陷敌阵的是大丈夫,刑场上不皱眉头的是大丈夫,官场上不偏心、不爱钱的是大丈夫,商场上不取不义之财的是大丈夫,文场上敢说真话、不做昧心之文的是大丈夫,会场上雄辩而不骄人的是大丈夫,舞场上不动*心的是大丈夫,情场上失恋不失态的是大丈夫。
杀敌是大丈夫,自杀有时也是大丈夫。屈原投江,陈天华蹈海,老舍沉湖,都是大丈夫以身殉道的壮举。
大丈夫与亡命徒皆不畏死,区别在于亡命徒视死如儿戏,大丈夫看重的是死得其所。
有时敢死是大丈夫,有时敢活下去是大丈夫。
闻知自己患的是重病、绝症后不失眠,便是大丈夫。
朱熹说:“大丈夫当容人,勿为人所容。”本此,大肚子弥勒佛乃大丈夫无疑。有楹联咏此佛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欲作大丈夫,当学学弥勒佛。不能容人,便是可笑之人。
论事功,周郎乃大丈夫;论器量,周郎乃小丈夫。
武大郎如果允许穆铁柱进店当伙计,即使个头再矮,也算得上是大丈夫。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是大丈夫;居广厦,乘轿车,当美食家,不改苦斗精神,也是大丈夫。
新民谚云:“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前一句未必,后一句信然。此为崇尚知识的新时代之大丈夫观。
须眉中常有人满身脂粉气,裙衩中常有刚烈的大丈夫。明末清初的钱、柳夫妇正是这样两类人物。钱牧斋枉作了七尺男儿,柳如是却顶天立地,气雄万夫。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是女性所做的喷涌着大丈夫豪气的典型诗篇。
自谓“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是既具大丈夫气概又葆女性之美的典范。
杨子只“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却不肯做,绝对是个小丈夫;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纯然是一个大丈夫。
司马迁受了阉刑,却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是中国大丈夫的代表。鲁迅本人又是这“脊梁”的伟大代表。在近代以降的文化人中,鲁迅堪称第一大丈夫。
《水浒传》虽是一本写江湖好汉的书,却“盗亦有道”。尤其是梁山108将,纵横水浒江湖,演绎出了一幕又一幕的慷慨悲歌。正是由于《水浒传》这种亦正亦邪般的内容,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如“少不读水浒”,就是怕少年郎们,明辨不出里面的是非曲直,一味学其所谓的“义气”形式,而走了人生弯路。须知水浒中虽遍地好汉,但能称得上“大丈夫”的真俊杰,却是凤毛麟角,在笔者看来,也就只有一位,却不是武松!
其一:大丈夫能屈能伸
何为大丈夫?有三条标准,第一条便是能屈能伸!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条,武松是不够标准的,因为他一味刚强。整部水浒中谁看见过武松“屈”过?哪怕他进了孟州牢房,还嚷嚷着要打自己一百杀威棒。
这一条宋江做得很出色!同时还有一位好汉却是更出色,此人便是燕青!在人们的印象中,燕青一直是聪明乖巧的形象。但实则燕青才堪称是梁山108将中唯一的大丈夫!
而“能屈能伸”这一条,燕青展现的比宋江更为纯粹,因为宋江的能屈能伸,更多是为了自己!可燕青却是为了“道义”!如卢俊义不听燕青劝谏身陷梁山后,李固跑了回来,夺了卢俊义家产,燕青被赶了出来。
可当卢俊义回来后,燕青却早就等着他呢,你看当时燕青那惨样,“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褛”。须知燕青爱漂亮,爱干净,又多才多艺,他若真想寻个快活,找个出路,那是分分钟能完成,可为何变成了“乞丐”?
燕青就是在等卢俊义回来,为了报答卢俊义的恩情,而在城外就这么等候着,不惜变成了乞丐,依旧不改其心,啥叫能屈?就四个字“忍辱负重”!哪怕卢俊义糊涂透顶,又一次不相信燕青所说,一脚踹倒了燕青,可燕青却依然再次选择,解救卢俊义!
须知,燕青不是不能“伸”,如在剿灭方腊后,燕青坚决离开,何其潇洒快意。可为何这时非要这么憋屈?他就是为了道义, 即燕青心中的“忠义”!所以燕青不是为了自己!因此燕青的能屈能伸,才显得各位珍贵和让人感动!
其二:大丈夫顶天立地
何为顶天立地?就是肩负责任,却能抵挡着住任何诱惑和险阻!燕青肩负着梁山招安的重任,来通关李师师。可谁注意到过跟燕青同来的还有一人,这就是戴宗!
显然宋江派戴宗跟着燕青,除了传递信息快外,还有监督燕青的意思,毕竟面对李师师这等女色,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
但所有人都小看了燕青,他不但抵挡住了李师师的诱惑,反而还巧妙跟其结拜为“姐弟”。可当燕青做完这一切回来,对戴宗说毕经过后,表示要再回李师师那里时,戴宗却张口来了一句:“只恐兄弟心猿意马,拴缚不定。”
燕青当即回言:“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
好一句大丈夫,做人就是要顶天立地!否则燕青如何能把经过告知戴宗?燕青敢说,就证明了他的坦荡无私。故而,哪怕燕青遭到猜忌,却依然不改其志,又返回李师师那里,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宋徽宗,办成了宋江嘱托之事。
燕青完成招安,是在“内有猜忌,外有诱惑”的里外夹击之下完成的。这仅靠“乖巧”就能做到?根本不能!非大丈夫真俊杰不可为也!所以真正的俊杰大丈夫,无不是负重前行,却用脊梁撑起了一片天地!
其三:大丈夫可为可不为
人生经常会面临着各种选择,即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倘若此刻,再加上“名利”两字,那“可为和不可为”的抉择就更加难了。
征讨完方腊后,还活着的梁山好汉们,就集体面临着这种选择。燕青选择了“不可为”。对于燕青来言,他之所以认为“不可为”,是因 “为”过——是燕青一手促成了招安这事,并跟宋徽宗打过交道。
所以,燕青才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因为他苦劝卢俊义,哪料卢俊义却只看到了名利,却再一次选择了不相信燕青!最终燕青独自走了。
燕青不爱名利吗?如何不爱!否则他为何要促成招安!可为何他又丢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只因燕青看出来了回京的凶险,因而果断放弃名利!
所谓:取舍之间,才显真俊杰本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大丈夫的磊落胸襟!燕青都做到了!
其四:总论分析
燕青,一位出场很晚,显得很乖巧的的梁山好汉,却展现出了大丈夫,真俊杰的本色!
为了心中的道义,燕青可以把自己弯曲,而不是选择硬抗!因而一旦反弹,才更有力道!
为了责任,燕青可以负重前行,撑起一片天地,而不是仅仅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主义,因而他才看得更清,更远!
面对 “名利”两字,燕青选择“不作为”,他早已洞穿名利两字后面,隐藏着什么。因而,他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