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本功训练课常用专业术语
下面我盘点舞蹈基本功训练课间教学常用专业术语:
舞蹈基本功训练 :简称“基训”,指舞蹈演员及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是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做好准备。对演员,学生的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
◆舞蹈的要素 :动作要称得上为舞蹈,就必须具备某些基本要素。图形,舞步手势,力效及技术。
◆舞蹈组合 :舞蹈的常用语。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新的动作称为组合。
◆舞蹈语汇 :把若干个舞蹈动作汇集起来,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服务是舞蹈语言的总称。
◆舞蹈语言: 经过提练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是“舞蹈动作”的别名以区别于语言文学等,舞蹈应有自己的语言,即“舞蹈语言”。
◆舞蹈动作 :经过提练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民族的斗争生活,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关联。
◆造型 :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姿态,称为“造型”。
◆形体 :指演员的身体形态,演员的身体训练,舞蹈训练,称为“形体训练”这科课程称为“形态课”。
◆亮相 :在表演中一个短促的停顿中所做姿势的一种程序动作。
◆韵律 :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造成的欲左先右,欲纵先放,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的规律,形成舞蹈的基本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作用,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
◆节奏: 音乐活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音乐旋律的主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音乐,舞蹈的因素之一。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中进行。
◆起泛儿 :舞蹈俗语,动作前的姿态,技巧前的准备工作,都称为“起泛儿”或“起势”。
◆法儿: 指舞蹈是否得法,即是否符合规律和是否有韵味。在品评舞者的动作是否得法时,常用有“法儿”来加以评定。
◆主力腿: 在动作的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为“主力腿”它与动力腿的密切配合,对身体平衡以及动作姿态的优美,有着重要作用。
◆动力腿: 指不站重心的一条腿而言,由于它不占重心,可以在空中或地面做任何屈伸动作。
;1、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这个“屈”除了要求颤膝外,也包括懈胯,由于这一律动的特点,使藏族民间舞蹈下肢主动,上肢松驰,形成自上而下,欲动先屈的动律特点,从而使舞蹈给人一种飘逸而又沉稳的感觉。
2、膝部的颤动和屈伸在藏族舞蹈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肩膀与腰相平(弓腰),双手成环抱形左右摆动。(因为当时藏族人民被压迫,手的动作代表人民的思想斗争)之后立起腰,代表人民解放的欢乐和尊严。
形体舞蹈基本训练方法
形体舞是一种综合性的形体训练舞蹈,具有收腰、健胸、美腿的作用,能让人在明快、优美的音韵中美化身心、陶冶情操。下面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形体舞蹈基本训练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
(1)跪坐压脚背练习。
(2)直角坐于地毯上,勾、绷脚面练习,挺胸收腹。
(3)面对把杆双手扶把,提踵、落踵练习。
(4)直立体前屈双手抱膝练习,双膝伸直。
(5)直角坐于地毯上,向前压腿练习,双膝伸直。
(6)大分腿坐于地毯上,向前、向侧压腿练习,双膝伸直,上体尽量贴近地面。
(7)面对把杆站立向前压腿练习。保持挺胸收腹,立腰、立背形态,压腿时,腹部尽量贴近大腿。
(8)侧对把杆站立向侧、向后压腿练习。向后压腿时抬头。
(9)地面上仰卧向前踢腿练习。
(10)地面上侧卧向侧踢腿练习。
(11)地面上俯卧向后踢腿练习。
(12)双手直臂撑地,双膝跪地向后、向侧踢腿练习。
每个练习重复6~8次。
2腰部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
(1)跪姿向后下胸腰练习,保持抬头挺胸形态。
(2)背飞:俯卧在地毯上,头和双腿伸直尽量向上抬起。
(3)双手放肩上坐在地毯上,向左向右扭腰练习。
(4)侧卧在地毯上,向前屈膝收腿、含胸,向后伸腿、展胸练习。
(5)双膝跪地双手撑地含胸、低头、弓背,挺胸、抬头、踏腰练习。
每个练习重复6~8次。
3胸、腹部力量练习
(1)俯卧撑
(2)斜卧撑
(3)仰卧起坐
(4)两头起:双手上举仰卧平躺在地毯上,上体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
(5)收腹剪腿:仰卧平躺,双腿略抬离地面,两腿上下交替练习。
(6)仰卧平躺在地上,模拟骑自行车练习。
4肩部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1)双臂摆动绕环练习。
(2)压肩韧带:面对肋木,两手臂伸直放在肋木上,上体前倾压肩。保持抬头、挺胸、踏腰的形态。
(3)背对肋木站立,双手体后握肋木,向前下拉肩练习。
(4)双手持木棍,手臂伸直向前、向后转肩练习。
舞蹈教学常用术语
1基训
指以舞蹈演员或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 转,翻等各种技巧。
2主力腿
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
3动力腿
指与主力腿相对而言, 非重心支撑的一腿为动力腿, 可做各种屈伸, 摆动等动作。
4起泛儿
舞蹈俗语,指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称作“起泛儿” 。
5法儿
指舞蹈时是否得法,即动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韵味。
6韵律
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 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
7身段
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如:坐、卧、行、走、甩袖、亮相等都称为身段。
8形体
指演员的身体形态。通用在戏剧中,尤为话剧和**所常用。话剧和**演员的身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 。
9舞蹈动作
指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10造型
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
11亮相
指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有时也用于下场)或—段舞蹈,武打完毕之后,在—个短促的停顿中所做的姿态叫亮相,它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
12控制
此处指舞蹈训练课目的一种。即使舞姿静止在一个动作上,训练肢体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13身韵
即舞蹈的“身法和韵律”。其基本的动作元素有提、沉、冲、靠、含、仰、移等。它是中国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特征。
14中间训练
即站在训练场地中间做练习。是相对“扶把训练”而言。
15留头、甩头
身体开始转动而头仍留向原方位不动,称“留头”。头从一方位迅速转向另一方位称“甩头”。例如“转圈”、“翻身”动作,开始转体时“留头”,当身体转动约180°时,再迅速甩头360°,以控制旋转方向、增强动力。甩头也是亮相时的常用动作。
;关于民族舞蹈的动作要素
民族舞蹈通常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动作体现的是民族内的艺术审美观,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积淀下来的精华。下面是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蹈的动作要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1 力度要素
力度要素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当中肌肉的用力程度,民族舞蹈动作之所以对舞蹈力度提出要求主要是因为不同力度的舞蹈动作往往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饱满程度,从而对民族风格的塑造以及民族特点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民族舞蹈中对于舞蹈动作力度的控制需要根据动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动作所希望传达的意义来进行确定,并基于此来增添民族舞蹈动作的韵律美和协调美。
2 流畅因素
民族舞蹈动作的流畅是指一个动作结束到另一个动作开始之间的良好衔接,最好的效果就是衔接连贯从而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不至于转变过程太过突兀。而民族舞蹈的流畅性通常又受两个具体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从动觉上来说,民族舞蹈的呈现通常需要舞者根据特定部位的姿态来进行表达,从而形成整体动作的轻重缓急和屈伸起伏;另一方面是从视觉上来看,民族舞蹈当中身体活动就是由一个一个动作连贯组合而成,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当中都会涉及到各种变化,因此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就要把握好承上启下或者是顺畅连接的问题,并同时处理好各种民族舞蹈动作之间的主次关系,这是因为民族舞蹈往往需要表达特定的含义,这就需要利用舞蹈动作的主次关系来进行表现。
3 姿态因素
姿态因素是民族舞蹈当中舞者体态在空间范围内的体现,舞者姿态贯穿于民族舞蹈始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的形态,但在舞蹈过程当中都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来进行表现。动作要点在于速度、节奏以及舞者整体的重心控制等,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舞蹈动作的控制与表现来突出特定民族内舞蹈动作的显著特点。姿态要素在民族舞蹈当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这主要还是因为舞蹈这样一种艺术本身就是通过人体动作来进行呈现,而姿态则是在动作的启承转折当中进行表现,给观者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感受,使得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特定民族内舞蹈的内涵和特色所在。
4 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简而言之也就是民族舞蹈不同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所反应的是民族舞蹈当中动作完成的快慢和动作本身的连续性。除此之外,民族舞蹈的时间因素通常还需要将周期性动作的交替时间考虑在内,基于此来按照最为合理的顺序排列舞者各个身体部位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速度或者是说舞蹈节奏同样是有较大差别的,这样一种差别通常可以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如快速度高节奏当中的跳跃性舞步或者是快速的旋转和倾摆等,这样一些动作通常能够体现民族内的热情和活跃,而一些慢动作则能够通过时间和动作上的延续来体现舞蹈的优美和舒展,这样一些动作通常表达的是民族内的含蓄和优雅。
5 节奏要素
节奏要素主要是保证民族舞蹈动作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序和规则,其目的是希望舞蹈动作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和谐的分配,因此在实际的民族舞蹈创作当中往往被当作时间要素的一部分。在民族舞蹈当中,节奏包括轻重强弱和抑扬顿挫,通过这样一些要素来实现民族舞蹈的整体连贯性和和谐性,这就要求民族舞蹈的舞者在舞动过程当中不仅要把握好动作的良好衔接和变换,还要完全适应于音乐的节奏和规律。
舞者登上舞台,由于紧张,引起一系列的紧张失调的表现,这时就无法正常的表演。如若能很好的对自己的肌肉进行控制的训练,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自如地控制和运用各个部分肌肉的活动。舞蹈动作各肌肉的分寸感掌握好,就不会因为紧张而使舞蹈动作变质。演员必须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控制好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感的分寸。如在情节结构中的前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里所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这一连串的音乐、旋律、节奏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情色彩,也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若表演过程中,一个舞蹈动作还没做完,另一个舞蹈动作的音乐又来了;或者一个作品的音乐都已结束,而舞者的动作还没做完,那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这是因为演员没有把握好自己动作的速度节奏的分寸,从而导致这样错误出现。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舞蹈动作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指运动过程中动态性动作,包括单一动作和过程性动作。如中国舞蹈的俯、仰、冲、拧、扭、踢、“云手”、“穿掌”、“凤凰三点头”、“风摆柳”以及芭蕾的蹲、屈伸等。广义的包括上述动作和姿态、步法、技巧4个方面。舞蹈姿态是指静态性动作或动作后的静止造型,如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探海”、“射燕”、“卧鱼”和芭蕾的“阿拉贝斯克”等。舞蹈步法指以脚步为主的移动重心或移步位的舞蹈动作,如中国舞蹈的“圆场”、
“蹉步”、“云步”,芭蕾的“滑步”、“摇摆步”以及舞会舞蹈中的3步华尔兹等。舞蹈技巧指有一定难度的技巧性动作,如中国舞蹈中的“飞脚”、“旋子”,芭蕾中的各种跳跃、旋转、托举等。
舞蹈动作中的单一动作是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复合动作是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刻按一定的顺序、规格同时动作。此外还有动作、姿态、步法、技巧共同复合的动作,如“探海转”、“串翻身”等。
关于民族舞蹈简介
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舞蹈的长处,又具有本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节奏明快, 舞步轻盈。跳时,以简单的'乐器伴奏,边歌边舞,表现了保安族人民乐观豪迈、热情、开朗的性格诙谐的情趣。主要舞蹈有《扇子舞》、《斗来舞》、《保安腰刀舞》、《克依卡哈德舞》(收割舞)等,其中扇子舞,是在吸收汉族身歌扇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男了舞蹈。舞者全都手中执扇,手腕的抖动灵敏捷,大臂的摆动富有韧劲。动作有抖扇、翻扇、绕扇、平扇等,花样新颖,潇酒大方
斗来舞,“斗来”,保安语,意为跳起来(边跳边唱),仅限于新婚之夜表演。婚宴毕,斗来舞的组织者高喊一声“踏郎阿起日”(保安语,意为把柴拿来),东家即应声把整捆的柴拿来燃着,跳舞的人们便围绕着火堆跳起来。舞者全为男子,有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
“五比舞”是保安族的宴席舞之一。因保安族信奉伊斯兰教,而且与回族杂居和通婚,从而形成了具有回族宴席舞特色的保安族宴席舞。舞蹈和音乐基本上与回族宴席舞相近,动作细腻而舒展,在摇头、屈伸、尖步的基础上完成。
;舞蹈热身动作有:头、颈部动作、肩部动作、上身动作、双臂、扩胸动作、腰部动作、腹部动作、胯、髋部动作、膝部动作。
1、头、颈部动作:
准备拍姿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两臂自然垂于体侧。
头俯仰:尽量向前低头,抻拉颈部,然后还原。再向后仰头、下颏朝上顶,然后还原,两拍一个动作。
头旁拧:头向右侧旁转动,拧到适度位置,还原后,再向左侧做,两拍一个动作。头侧倾:头先向右肩倾倒,还原后再做左侧动作,两拍一次。
头回旋:头由前俯经右肩旁向后旋绕180 度,再循原路线接做对称动作向左肩旋绕,还原。四拍做一次180度的旋绕动作。
头环绕:以颈为轴,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动一圈后,再朝对称方向绕动一圈,八拍一个圆圈,交替进行两次。
2、肩部动作:
准备姿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 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双耸肩:双肩同时向上耸,尽量靠近耳朵,然后落肩放松。两拍一次。单耸肩:要求与双耸肩相同,右、左肩交错上下耸动。两拍一次。
前绕肩:右肩由后经上向前绕一圈, 还原,然后接做左肩由后经上向前绕一圈。后绕肩:与前绕肩动作路线相反,是由前经上向后绕一圈。 动作、节奏要求同上。双绕肩:双肩同时做前绕肩两次,四拍一次。还原后,接做后绕肩两次。
3、上身动作:
准备姿态:两脚脚尖朝前开立,与肩同宽, 双膝微屈,双手扶胯,眼向前看。顶胸凸背:胸部尽量前顶,还原,再将背部向后凸出。两拍一次, 交替进行。
左右横移:上 身保持垂直,胯部不动,右肋朝右横向移动,还原后,再朝左侧横移,还原。
4、双臂、扩胸动作:
准备姿态: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肩松弛,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甩小臂:左、右小臂上下交错甩动,一拍一次。甩大臂:左、右大臂前后交错甩动,两拍一次。
抻臂: 在甩大臂动作的基础上,左臂从下向上抻,右臂弯曲的同时,右腿自然弯曲,左肋随左臂向。上抻拉。右臂向,上抻,动作相反。两拍一次。
抻臂展胸: 两臂向,上伸直,尽量往后抻拉,扩展胸部,一拍一抻,交替进行。
展臂扩胸: 两臂向旁打开,双臂向后展开,扩展胸部, 同时双肩后夹,一拍一展。
5、腰部动作:
转体拧腰:双臂由两侧抬起屈向双肩,两手五指并拢,指尖自然地搭在双肩上。接着,用肩部的力量带动上身先向左后,再向右后往返转体,拧动腰部的同时头随肩走。四拍一次, 交替进行。
旁甩腰:脚并拢成正步,两臂下垂。第一拍时,左脚向左横迈一步, 同时双手由右下方划向前,上身顺势前俯笫二拍时,双臂带动上身向左旁甩,成左旁下腰,同时,右脚向左后方踏下。笫三至四拍,做笫一至二拍的对称动作。两拍一次。
涮腰:上身 以双臂带动, 向前屈体,尽量保持90度状,从左经后,再经右旋绕一圈,还原后再做对称动作。两一个方位,八拍一套动作,反复交替进行。
6、腹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 两臂分别举向左、右上方,五指向上,掌心分别朝左、右前方。
前,屈收腹:两腿保持绷直,收腹的同时上身前府,双手从两腿之间向后尽量伸出,然后还原成准备状态。四拍一次,反复进行。
斜叉手收腹: 两腿保持绷直,收腹前屈体,然后用左手摸右脚,再用右手摸左脚。两拍一个方向,交替进行。
抻臂收腹:右臂抻直向上,左臂弯曲,手靠近肩部,然后向前屈体,用左肋尖部伸向右脚,左腿绷直,右腿稍屈,腹部尽量内收,然后做对称动作。四拍一坎,交替进行。
7、胯、髋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双手叉腰。
摆胯:向左摆胯,重心顺势向左移,左腿与地面垂直,右腿微屈,膝盖内扣。胯向右摆动时, 动作对称。一拍一次,交替进行。
转胯:胯部由右经前,再往左、往后平行旋绕-一圈后回原位,然后再做对称动作。
弹胯:两腿微屈,双手十指交叉抱于头后。髋关节快而脆地向前弹出,臀部向前顶,还原后,髋关节快而脆地向后弹出,臀顺势后翘,再还原,然后再向左快速弹出,还原后,再向右弹出,还原。两拍一次,依次进行。
8、膝部动作:
准备姿态:脚下同上, 两腿直立,双臂侧平伸,掌心朝前, 五指张开。双膝颤动:两腿微屈,膝部上下颤动。一拍一下交替进行。
双膝屈伸:两腿微屈,然后膝部有力地伸直。两拍一次,反复进行。
屈腿绕膝:两腿弯曲,双膝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不停地往返平划圈。
扩展资料:
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风险系数。一个有效的热身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这些组成的元素共同作用才使得运动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
热身是身体活动之前进行的运动,有很多的益处,热身的首要作用是让身心做好准备接受艰苦的训练。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
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给肌肉,这些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
-热身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