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侯群「手好麻」 中医针灸3穴位有效调理

腕隧道症侯群「手好麻」 中医针灸3穴位有效调理,第1张

文/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北分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黄奎祐

你是否常在睡梦中因手指发麻而惊醒?或者用电脑打字、骑摩托车时突然手麻,可是甩一甩手后,症状就消失了?小心!可能是罹患常见的周边神经疾病「腕隧道症候群」。

一名50岁的女性发现自己使用滑鼠时,右手腕容易不舒服,长时间使用之下,连右手掌都会感到麻痛。经过骨科检查,是神经传导速度减弱,诊断为腕隧道症候群,施打多次类固醇后,症状仍然反复出现,因此医师建议她做手术治疗,让她非常烦恼,若不开刀,手掌两侧肌肉容易萎缩,但是担心开刀会造成神经损伤,过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又复发。

后来,透过朋友介绍来到中医门诊,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不到2个月,麻痛感也大幅缓解,右手腕大致上都能正常施力及活动了。

---

腕隧道位于手腕中间韧带与腕骨之间,如果有横腕韧带覆盖过紧、肌腱发炎等问题,压迫通道内的正中神经,就会形成腕隧道症候群。好发于上班族、中年主妇,或手腕曾经受伤者,症状会因工作而加剧,适度的休息可缓解。

患者在晚上或清晨睡醒时的疼痛感特别明显,若未能妥善治疗,手指活动会出现障碍、手掌抓握力减弱,以及拇指附近肌肉萎缩。

虽然门诊常见手麻患者,许多是因腕隧道症候群引起,但也有少部分是与颈椎、胸廓出口症候群、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等有关,所以手麻不一定就是腕隧道症候群,可以透过2个简单的方法自我检测:

1手腕屈曲挤压测试

双手手腕屈曲90度,手背往另手背对侧挤压,持续30秒,是否出现手麻的情形。

2手腕内侧敲击测试

手掌面朝上,轻敲手腕横纹附近,是否有麻电感。

在做上述两项测试时,越容易感到酸麻,就越有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详细诊断需由西医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检查。

中医针灸3穴位可改善

针对腕隧道症候群,西医通常会以物理治疗,利用支架固定手腕,以及药物止痛消炎和手术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腕隧道症候群除了结构上的压迫之外,可用针灸舒通经络,搭配手法调整,前臂屈肌群的穴位内关、大陵,配合远端对侧小腿穴位阳陵泉,来调整筋膜间的张力,减轻局部压迫及减少发炎反应。

日常保健小秘诀 尽量让手腕维持自然(非屈曲)姿势,避免手腕不当姿势。 减少重复性的手部动作。即使是简单、轻易的工作,长久下来也会造成伤害。 平时可做腕部伸展,用另一手握住手指向下、向后缓缓伸直,让手腕与手指约呈90度向后,稍作停留,有拉筋放松的效果。 针对患部局部热敷或浸泡热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酸痛感。 由手腕至前臂手肘处, 心包经经络。

「医师,我这手快废了……」,1名36岁刚坐完月子的杨姓产妇,前些日子喜获麟儿,从挤奶、喂奶、拍嗝、洗奶瓶、换尿布和洗澡… 等照顾婴儿的大小事情,全都一手包办,虽然手部出现酸痛不适感,却也甘之如饴。但是,做刚结束坐月子返回教职工作,手写黑板与电脑文书处理,感觉大拇指疼痛到了极点。

中医认为「妈妈手」是一种筋伤,起因为局部劳损筋骨。

「妈妈手」的正式医学名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肌腱滑囊炎」,症状刚开始疼痛往往只在大拇指用力时出现,会觉得拇指基部疼痛和手腕无法使力,常伴有局部肿胀与紧 绷的感觉,若没有适当的处理,疼痛会加剧,有时会延伸到手臂,而且拇指活动度会逐渐受限,严重可能会拇指几乎无法动弹。

彰化基督教医院中医师林廉证表示,中医观点认为「妈妈手」是一种筋伤,起因为局部劳损、筋骨错缝与血不荣筋,所以主要防治措施是避免腕部过度劳动、校正筋骨和调养气血、舒筋活络。依中医理论可分为两型:

1气血瘀滞型: 发病初期,有慢性过劳或急性损伤病史,大拇指基部 轻度肿胀,微红、微热,甚则肿胀部位刺痛拒按,拇指弯曲伸直及对掌活动角度受限。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或弦涩。

治疗: 治宜活血袪瘀、通络止痛,药用当归尾、红 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灵仙、川七、乳香、没药等中药材。

2气血亏虚型: 多为后期,劳损日久,手腕大拇指侧酸痛无力,休息减轻,劳动加重,喜温喜揉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 治宜补益肝肾、养血荣筋,药用桂枝、芍药、生姜、何首乌、威灵仙、当归、姜黄、桑枝、甘草等。

妈妈手伤科针灸治疗

1针灸穴位: 除了服用中药从内调理妈妈手之外,仍需伤科手法矫正与针灸治疗,首先,针灸局部的阳溪穴、列缺穴以及外关穴,可以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再循经脉或肌肉向手肘方向触摸,可发现筋结点,亦可加入针刺,舒缓肌肉紧绷不平衡状态,可达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2伤科理筋: 再来,伤科理筋手法多用弹拨法,可以避免两条肌腱沾黏或滑动不畅之现象,并且需要检查掌骨、腕骨与桡骨,甚至整个上肢骨头与脊椎的相对位置,运用手法轻柔地 将骨头放至正确位置,使肌肉和肌腱可以平滑地在关节间滑动,不会因为活动而摩擦加重疼痛。

3 药物薰蒸: 最后,局部药物薰蒸可活

血化瘀、消肿止痛,外敷舒筋活血止痛的药膏,稍加包扎固定,提高治疗效果。

适合调治妈妈手的针灸穴位。(提供/彰化基督教医院)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阳维穴 41 标准定位 42 主治病症 43 刺灸法 431 刺法 432 灸法 5 阳维脉交会穴·阳维穴 6 外关穴·阳维穴 61 标准定位 62 取法 63 穴位解剖 64 特异性 65 功效与作用 66 主治病症 67 刺灸法 671 刺法 672 灸法 68 配伍 69 文献摘要 610 研究进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阳维穴 1 拼音

yáng wéi xué

2 英文参考

Wàiguān TE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阳维穴:1经外奇穴名;2阳维脉交会穴;3外关穴。

4 经外奇穴名·阳维穴

阳维穴为经外奇穴名[1]。出《千金翼方》。

41 标准定位

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1]。

42 主治病症

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1]。

43 刺灸法 431 刺法

直刺01~02寸[1]。

432 灸法

艾炷灸3~5壮[1]。

5 阳维脉交会穴·阳维穴

阳维穴是指阳维脉交会穴[2]。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有交会穴金门、阳交、膈俞、天谬、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哑门、风府等15穴[2]。

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记载,下肢部交会足太阳经的金门、足少阳经的阳交(郄);肩部交会手太阳经的臑俞、手少阳经的天髎、足少阳经的肩井;头部交会足少阳经的风池、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阳白、本神,督脉的哑门、风府。

6 外关穴·阳维穴

阳维穴是指外关穴[2]。见《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载:“外关通阳维”,为八脉八穴之一。

穴位 外关 汉语拼音 Waiguan 罗马拼音 Waikuan 美国英译名 Outer Pass 各

号 中国 TE5 日本 5 法

国 莫兰特氏 TR5 富耶氏 TR5 德国 3E5 英国 T5 美国 TB5

外关为经穴名(Wàiguān TE5)[3][4]。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3][4]。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3][4][5]。外为内之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外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外关[4]。

61 标准定位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5]。

外关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3]。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4]。伏掌取穴[4]。

图45(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62 取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4]。

63 穴位解剖

外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著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通过[3]。

64 特异性

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65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作用[4]。

66 主治病症

外关穴主治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㖞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等[3]。

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等[4]。

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等[4]。

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便秘,肠痈霍乱。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67 刺灸法 67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4]。

直刺05~1寸[3]。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 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672 灸法

可灸[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68 配伍

外关穴配大椎、曲池、风池治感冒发热[4]。

外关穴配听会、中渚治耳聋耳鸣[4]。

外关穴配曲池、太冲治高血压[4]。

外关穴配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治上肢瘫痪[4]。

外关配阳池、中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外关配太阳、率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外关配后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落枕。

外关配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主治耳目、颈项及肩部病证。

69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耳炖炖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针灸大成》: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

610 研究进展

针刺外关等穴组,可使缺乳妇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升高[4]。

落枕:取健侧外关穴,亦可取双侧。进针后行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后留针,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有良好疗效。

急性腰扭伤:取患侧外关透三阳络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行强 手法2~3次,并嘱患者作前俯后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转,深呼吸等动作,有良好疗效。

踝关节扭伤: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由轻到重),疼痛即可减轻。

近视眼:外关配光明穴,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有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5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