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军事上,诚然不具备第一流的韬略,他之所以能有三分基业和长期受到人们喜爱,还是因他善于用人和具有较佳的作风。“三顾茅庐”和“永安托孤”,就是以上两个优点加在一起的表现。刘备的用人待士,前面已经提到一些事实。总起来看,刘备的用人有以下的长处和特点:
刘备比较能知人,善于发现人才。例如庞统、邓芝、马忠等都因跟刘备谈话而受到赏识。刘备仅于马忠谈过一次话,就对尚书令刘巴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蜀书·马忠传》:“马忠……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
“世不乏贤”这句话看来简单,但非善于知人者是不能道出的。那些庸碌或多仪的军制就经常感叹无才可用,或用而疑之。刘备临死时,告诫诸葛亮说:“马夙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后来诸葛亮初次伐魏,即用马谡为先锋,结果招致了街亭之败。说明刘备在知人方面,确实有高明之处。
刘备不只善于发现部署的才能,对于人的品性也有很强的辨别能力。例如刘备被曹操在当阳击溃,有人说赵云已经北降曹操了,刘备立即用手戟扔向那个进谗的人,说:“子龙必不弃我走也。”不久,赵云果然抱着刘备的幼子阿斗回来了。又如刘备领益州牧,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却“明其不然”。后来更提升李恢为庲降都督,李恢终于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勋。
刘备对部属往往能体贴照顾,全其孝道。例如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渔阳人田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后来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田豫因为母亲年老,求归故里,备涕泣与别,说:“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又如刘备在新野时,很器重徐庶。徐庶跟随刘备逃跑时,母亲被曹操追兵抓获,徐庶因此向刘备请求到曹操那边去。刘备体谅其母子情深,还是忍痛割爱,放徐庶北去。
刘备用人注重德才兼备。刘备进去刘璋时,梓潼县令王连守城不降,刘备“义之,不强逼也。”及刘璋投降,刘备对王连甚为重用。刘备对忠孝卓著的早死将领霍峻甚为悼惜,曾“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刘备同其部属的关系,比曹操、孙权跟家诚恳和互谅。刘备个人的作风也较检点。清人赵翼说:“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刘备在对待部署、百姓上,未见其有屠城与,灭人三族之事。至于曹操、孙权乃至司马懿均不能免此。如前所述,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据有中夏,孙权亦有江东,而刘备“众寡无立锥之地”。假若不是刘备在用人和作风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不能成就其三分基业的。故我们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刘备是以用人和作风定三分的
汉中多崇山峻岭,刘备生前曾经根据蜀汉的地形,留下了一条分兵严防死守汉中各险关要隘的妙计,本来这条妙计能保蜀汉固若金汤,只可惜后来姜维弃用,导致蜀国灭亡。
关羽失了荆州后,蜀国的国力经历了一次大的打击,不久张飞又被手下将领所杀,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精锐之师讨伐吴国,没有想到又被陆逊一把火烧了八百里连营,蜀中多名将领折损在此役之中,接连的损兵折将,对蜀国的国力可谓是一次巨大的摧残,而吴、蜀之役中,曹军一直在坐山观虎斗,只等战争分出结果后,再给失败者以最后的一击,所以刘备的夷陵之败,将蜀国直接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但是刘备就是刘备,当初白手起家,基业最为薄弱的他,却能在各路枭雄中胜出,拥有三分天下,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一生之中被人多次撵着打的经历让他早就练就了一套防守的技能,他根据汉中地区的地形物点,制定了一套“实兵错守诸围”的战术,这套锦囊妙计能够确保蜀汉固若金汤,敌兵来犯必将失败而归。
刘备死后,蜀汉很好的持行的这套妙计,面对曹军来犯,蜀汉充分利用汉中与关中之间隔着崇山峻岭,却只能依靠几条陡峭险峻的山路可走的有利地势,分几支部队死死地堵住这些山谷的出口处,曹军只要在出口刚冒个头,蜀军就立马将他们打回去,曹军纵是有着千军万马,愣是无论如何也进不了汉中一步,而蜀军有逸待劳,虽然不能歼灭来犯的曹军,但是自保却是足足有余。
本来可以让蜀汉固若金汤的妙计,却因姜维上台而弃用,结果蜀军主动放弃在关隘中把守,让魏军深入汉中腹地,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终不能敌,结果魏军夺得汉中后又立马转而进攻益州,蜀国自此灭亡。
1赞美刘备与诸葛亮成就一番霸业的诗句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元:“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曹以急,吾以宽
2刘备的功绩1幽州之战 胜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先主传) 2青州之战 败 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先主传) (个人补充:破刘备的贼兵正是那三十万青州贼军,之后这些贼军就被公孙瓒击败,转入兖州,不过此战实力的确悬殊) 4救援陶谦之战 败 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先主传) 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武帝纪) 5淮阴之战 败 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阴。
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
(先主传)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
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
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
(英雄记) 6灭杨韩之战 胜 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先主传) 韩暹、杨奉在下邳,寇掠徐、扬间,军饥饿,辞吕布,欲诣荆州;布不听。
奉知刘备与布有宿憾,私与备相闻,欲共击布;备阳许之。奉引军诣沛,备请奉入城,饮食未半,于座上缚奉,斩之。
暹失奉,孤特,与十馀骑归并州,为抒秋令张宣所杀。(资治通鉴) 7灭袁术之战 胜 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
未至,术病死。(先主传) 曹操遣刘备及将军清河朱灵邀之,术不得过,复走寿春。
(资治通鉴) 8徐州之战1 胜 备遂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身还小沛。东海贼昌豨及郡县多叛操为备。
备众数万人,遣使与袁绍连兵。操遣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击之,不克。
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资治通鉴) 9徐州之战2 败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先主传) 是时,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备。
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
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魏书) 10汝南之战1 胜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先主传) 11博望之战 胜 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先主传) 12当阳之战 败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先主传) 13赤壁之战 胜 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先主传) 14南征四郡之战 胜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先主传) 15涪之战 胜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先主传) 16雒城之战 胜 刘备围雒城且一年,庞统为流矢所中,卒。
法正笺与刘璋,为陈形势强弱,且曰:“左将军从举兵以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璋不答。雒城溃,备进围成都。
(先主传) 17南三郡之战 平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先主传) 18汉中之战 胜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
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先主传) 19夷陵之战 败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
驻营,自佷山(佷,音恒)。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
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
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传) 综合:胜12战 输6战 平1战 战绩也算不错。
3描写刘备的诗句其一 临江仙 登楼怀刘备
断了吴钩真可恨,哪堪壮志东流!
登临绝顶尚无羞辞犹为景赋,独忘众生忧
凭吊刘郎皆妄语,刘郎笑尔千秋:
求田问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尔可卧低楼
其二 登主楼怀刘备悼跳楼同门
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不敢高声因百尺,虽居鄙地亦三分
孤楼一跃埋轻骨,明月岂能照使君?
自诩艰难无匹敌,只缘身已过浮云
忆史口占两首
其三 代许汜反讥刘备
少帝难升殿,陈留已入宫庙堂扶孟德,湖海笑元龙
未见凡枭隐,何嘲壮士慵?使君居百尺,我不在楼中
其四 代刘备反驳许汜
子丹生豕犬,甘做富家翁空负桓公意,枉交司马情
挥师亡汉水,授首送高平此辈求田者,敢如严子陵?
4刘备最大的功绩刘备的功绩
曹操早期是想一统全国,但是后期看见很难实现了,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想守着自己那块地盘享福,别人不进攻他,他就不会主动去进攻,证明他放弃了统一全国的想法。孙权本来就是想保住自己江东那一刻地盘,从来就不想统一全国,也没这个能耐,之所以会联合刘备抵抗曹,那是因为曹操要来灭掉他,没有办法,是被动的。只有刘备,屡败屡战,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统江山的思,后来诸葛亮不顾一切的去进攻魏国,也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试想,如果刘备和后来的诸葛亮也与曹操和孙权的想法一样,只是想保住自己的那部分地盘,而不去寻求进攻敌方,三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话,三国鼎立的局面会长期存在下去,一个分裂的国家无疑是对民族融合经济交流发展政治进步其阻碍作用的。可见刘备功绩最大
5关于刘备的诗词有哪些1 《杂咏一百首·刘备》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2 《公安县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3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4 《李翰林》
年代: 唐 作者: 徐夤
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
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
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
5 《对御歌》
年代: 宋 作者: 陈抟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库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6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7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余年为魏虏。
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
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
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
8 《富乐山》
年代: 宋 作者: 雍有容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9 《秋暮书怀》
年代: 宋 作者: 张舜民
忆昔曾游处,俄经二十年。
重来人不识,独想事依然。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
如何骑骏马,徼幸学开边。
6关于刘备的名句1、江东才智之士极多。
2、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3、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4、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5、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6、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7、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8、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9、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10、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11、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13、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4、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15、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16、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17、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18、黄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19、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0、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21、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22、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23、子龙一身都是胆。
2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25、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7描写“刘备”的诗句有哪些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徐夤《李翰林》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杜甫《公安县怀古》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范仲淹《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陈普《历代传授歌》
刘备孙宇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陈普《咏史下·曹操七首》
补充:
1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陈抟《对御歌》
2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沈继祖《上章帅侍郎》
3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杨简《历代诗·三国》
4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雍有容《富乐山》
5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张舜民《秋暮书怀》
与刘备相关的成语:
1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 赤壁鏖兵 :chì bì áo bīng,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4 束手就缚: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5 柔能克刚: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8有关刘备的两个古诗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复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制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bai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du,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纵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zhi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dao
刘备,三国时期的蜀主,封号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苦贫困,曾以贩草鞋为生,但素有大志。后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异姓兄弟。因为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早年经常寄人篱下,在诸葛亮出山以前,先后依托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终于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率军取得了荆州、益州、汉中等地。从而结束了依托他人的政治生涯,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建立蜀汉。
从刘备的前期政治生涯就能看出他的性格特点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刘备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他的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刘备政治的活动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他贯穿始终的理想。在桃园结义时他们就立下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刘备也曾对自己的实行仁政进行总结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义于天下,吾不为也。”可见,实行仁政是刘备一贯自觉的政治主张。诸葛亮出山前,势单利孤的时候,刘备四处奔走,但不论到何处,他都能广施仁政,爱民如子,也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驻扎新野后不久,当地百姓就做歌称颂刘备,“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遭曹操追杀,弃樊城奔襄阳的一路上,后有曹操精兵将至,前有江河阻拦,而刘备却宁肯被敌军追上,也没有听从诸将几次三番提出的抛弃百姓、独自逃跑的建议,带领几百万百姓每天只能走十里路,最后被曹操的大军追上,落得阿斗丢失。糜夫人投井身亡。这一切都和汉末任意屠戮百姓、视生民如草芥的各路军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他离开他所依托的军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义薄云天的忠义精神。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忠义”是刘备性格的核心特征。《三国演义》第一回写的就是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从此以后三人同生共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致死不渝……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义薄云天、荡气回肠的佳话。他们三人的之间的结义早已超出了民间简单的“拜把结义”,而是一种基于无私为民、相互欣赏、情感契合的忠义之举。在见利忘义、朝秦暮楚、战乱纷争的年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刘备还能把这种“义”推而广之,“以性情相契”,发现和招揽人才,知人善任,进而“得道多助”,在身边形成了忠义笃信的蜀汉集团。在当阳长板坡,赵云忠心保护幼主,于曹操百万大军中六进六出,杀死曹军大将五十余员,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把幼主捧给刘备时,刘备怒摔阿斗。他真心敬慕诸葛亮的贤德,不惜在隆冬时节三顾茅庐,终于请出孔明,并委以重任。诸葛亮、赵云等也深感其知遇之恩,从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与当时各路军阀之间、将领与下属之间那种尔虞我诈的处事为人方式截然不同,这也是刘备一次次出走的重要因素。
三、韬光养晦的胸襟素养。
刘备也是一个富有胆识胸襟的人杰,有着适应环境、灵活机智的一面,能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回里,刘备就深知自己在人屋檐下,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才能保存自己,以等待时机。便在后园种菜,不问世事。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时候,刘备被说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己胸怀大志被其加害,而惊得酒杯落地,却能机智地借雷电之声将自己的震惊掩饰过去,巧妙的保全了自己。刘备的每一次脱离依托人都和他的不甘人下、怕人谋害有直接的关系。
尽管刘备身上几乎集中了贤明君主应有的仁政爱民、忠义、富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性格特征,这些在战乱频繁、群雄并起的乱世特别为饱受疾苦的百姓所向往和拥戴,也是作者心目中明君形象的体现与升华。刘备和曹操两人,都是有雄才大略、称霸一方的英雄人物,也常被人们放在一起比较,但两者在根本上存在着“王道”与“霸道”的差别,也是“仁政”与“暴政”的根本差别。但由于罗贯中在刘备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理想化的色彩,也使得刘备的形象难免有些描写上的简单、片面和过头,反而令人没有真实可信之感。如鲁迅先生就评价说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无论如何,刘备一直是作为一个封建贤明君主的形象历来被人们敬仰和传诵。
第65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张鲁派马超攻葭萌关,牵制刘备,以救刘璋。诸葛亮用计激张飞前往迎敌,刘备亦亲往督战。马超挑战,张飞挺矛相迎,他早想会会这员虎将。两人在关前激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刘备在关上观战,见马超装束非凡,英勇无比,他怕张飞有失,鸣金收兵。张飞回到阵中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出阵,再与马超厮杀,两人又战百余回合,仍不分胜负,刘备再次鸣金收兵。
此时,天色已晚,刘备说:“马超英勇,不可轻敌,且退上关,来日再战。”张飞杀得性起,他大叫:“命军士多点火把,安排夜战。”
马超换了战马再出阵前,大叫道:“张飞,汝敢否夜战?若有胆量就点起火把,今夜决一雌雄!”
张飞立即换了坐骑,冲出阵来,叫道:“莫非还怕汝不成?点火把。马超,今日我捉汝不得,誓不回关。”
马超道:“张翼德,今日我杀汝不得,誓不回营。”两军点起千百火把,二将各振威风。刘备喜超之勇,亲自下城解斗,二人方才各自回阵。
刘备有意收下马超这员虎将,他用诸葛亮之计,派孙乾带金帛与张鲁手下谋士杨松结交,再进书张鲁,使张鲁下令马超撤兵,又派李恢说降马超。
刘备终于收了马超,进而逼近成都,刘璋被迫开城投降。刘备将刘璋安置在公安,自领益州牧,为三分天下之一的蜀国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人物:
1、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
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跟随司隶校尉钟繇攻打并州,拜为谏议大夫。马腾入朝成为卫尉后,拜为偏将军、都亭侯,接管马腾军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合兵包围成都。
参加汉中之战,上表尊封刘备为汉中王,迁左将军。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
章武二年(222年),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景耀三年(260年),谥号威侯,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
2、刘备
刘备(161-223),字玄德,蜀汉开国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年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
三顾茅庐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又取四郡、进益州、夺汉中,221年在成都称帝。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马超
——刘备
三国中三分天下是指汉中王刘备、魏武帝曹操、东吴大帝孙权将天下三分治之。而三分天下的策划者,毫无疑问是卧龙诸葛孔明。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与孔明的对话(即隆中对)中,孔明就向刘备表述了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看法,并阐述了刘备要夺得天下必须制造出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后刘备入蜀,巩固自己势力的同时,孔明等人极力为达成与东吴的同盟做出了努力。其中的事件包括和亲(即刘备迎娶孙夫人——很多人口中的孙尚香)和孔明辩百儒。之后曹操挥兵南下,欲取江东,在孔明的劝说下,刘备派兵支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自此曹操元气大伤退兵中原。孔明又借此机会向孙权借得了江陵,刘备因此得到了北可攻曹,东可攻孙的战略要地。从此便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纯手动打字、楼下自重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称如若与曹操争天下,必要拿下荆州和益州,刘备赞同诸葛亮所说。所以盯上了刘璋。
无论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刘备都以仁义著称,深得人心。但是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刘备的所作所为却称不上仁义,甚至可以说,刘备的益州是从自己的本家刘璋手中坑蒙拐骗过来的。夺取益州之后,刘备没有杀害刘璋,而是把他流放到荆州交关羽看管,后孙权击败关羽,刘璋又落到孙权的手上,孙权表刘璋为益州牧恶心刘备,刘璋最终病死在东吴。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等到赤壁之战,曹操退回北方之后,刘备才趁机夺取了部分荆州,有了立足之地,但荆州乃四战之地,无法深根固本以争天下,刘备便把目光投向了富庶且未经战乱祸害的益州。此时的益州牧是刘璋,刘璋暗弱,张鲁本是益州牧手下,此时也自立门户,不再听从益州号令。此外,刘璋亲近跟随自己父亲入川的东州派,益州士人对此极其不满,益州暗流蠢蠢欲动。
刘备的大军杀到成都城下,包围了成都。刘璋手下的益州派无意陪刘璋玉石俱焚,劝刘璋投降,最终几十天后,刘璋出降,刘备把刘璋送到荆州看管,接管了自己本家的基业。可以这么说,刘备的益州大部分是从自己的本家刘璋手中骗来的。
这无疑是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的一个污点。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最终没有杀刘璋,反而以几个县的税收来供养他。
曹操刘备汉巴之战
汉巴之战,是东汉时期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这一区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了汉巴(汉中、巴东地区,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刘备构成极大的威胁。刘备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采用法正的计谋,乘夜偷袭夏侯渊。
第二天凌晨,刘备又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郃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
曹操无奈,只好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巴之战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战争背景: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以张郃、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
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于是命令夏侯惇、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
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郃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战争经过:
刘备得知曹操平定了汉巴(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自己威胁极大,只好向孙权妥协,孙权也想借此在合肥发动攻势拿下淮南,于是双方中分荆州。于是刘备命黄权攻取三巴,杀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领杜获等人,曹操命张郃反攻,攻下巴东、巴西,并迁移百姓往汉中,又与张飞大战50多天,被张飞所败。
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汉巴的措施后,留下夏侯渊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师回洛阳(继续进攻刘备是否合适后面有分析),并迁移8万多人民回关中。刘备集中力量后,先以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自己领法正、黄忠、赵云等人率主力进攻夏侯渊据守的阳平关。
曹操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来是曹植当主帅,由于曹丕作怪)增援汉中,在下辩与刘备军展开激战。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将计就计,率主力击破吴兰,吴兰逃入阴平,为当地人强端所杀,后曹休又击败马超、张飞,平定响应刘备的地方首领雷定等部。
刘备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采纳杨洪建议,号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形势对曹操相当不利,曹操亲自驻军长安,并命令曹仁平定向关羽投降的宛城守将侯音。
刘备用法正的计谋,率精兵全力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必调动一半军队增援张郃,然后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进攻,夏侯渊果然救援张郃,刘备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郃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
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命令徐晃偷袭陈式据守的马鸣阁,恢复了汉中与下辩的联系;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让曹真去下辩接曹洪,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
历史意义:汉中之战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