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弯矩一般为多少

楼板弯矩一般为多少,第1张

一般是2000-2500KN。

预制板就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

设计时考虑楼板重400KG/m²,还要考虑额外的活荷载,一般为200KG/m²,真正计算时,分别需要乘以系数12和14,实际计算时楼板的承载力为400X12+200X14=760。

楼板承重算法要求:

1、计算荷载(恒荷载,活荷载)。

2、分析板的类型(单向板还是双向板)。

3、选择板厚4导算荷载计算出弯矩5根据弯矩计算配筋6验算裂缝、挠度及最小配筋率7调整钢筋及板厚满足要求。 

4、、几何参数:计算跨度:Lx=4000mm;Ly=3000mm,板厚:h=100mm。

5、、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ftk=178N/mm2。

6、钢筋种类:HRB335fy=300N/mm2Es=20×105N/mm2最小配筋率:ρ=0200%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20mm保护层厚度:c=10mm。

7、荷载信息(均布荷载)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120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400,准永久值系数:ψq=1000,永久荷载标准值:qgk=5000kN/m2,可变荷载标准值:qqk=3000kN/m2。

扩展资料:

楼板各种材质承重计算

1、弹性板: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简支/简支。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γo=100,泊松比:μ=0200。

2、计算参数::计算板的跨度:Lo=3000mm,计算板的有效高度:ho=h-as=100-20=80mm。配筋计算(lx/ly=4000/3000=1333<2000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3、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x/(α1fcbhoho)=1004048×106/(10011910008080);=0053。

4、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ξ=1-sqrt(1-2αs)=1-sqrt(1-20053)=0055。

5、计算受拉钢筋面积:As=α1fcbhoξ/fy=10001191000800055/300=173mm2。

6、验算最小配筋率:ρ=As/(bh)=173/(1000100)=0173%ρ<ρmin=0200%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7、确定计算系数:αs=γoMx/(α1fcbhoho)=1006274×106/(10011910008080),=0082。

8、跨中挠度计算

Mk--------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混凝土配合比

我们熟悉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形式F=GMm/r^2,适用范围是质点——或者是两个物体之间距离r远大于物体自身的线度,或者物体质量呈球对称分布。

当物体不能看作质点时,需要将其人为的分割为许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能看作质点时,这些质点中的每一个,都要受到其他质点的引力,把这些引力求和(矢量和),就得到这个质点受到的引力,构成这个物体的每个质点受到的引力都计算出来,则这个物体所受到的另一物体的引力,就计算出来了。

具体的做法是,求物体甲受到物体乙的引力,首先,把甲和乙分割成许多(N个)部分:

甲={m1,m2,mN};乙={M1,M2,MN}

分割的每一部分如此之小,以至于可将其看作质点,

计算mk受到的Mi(k,i=1,2,,N)之间的引力,则甲受到的引力为=构成甲的所有质点受到乙的每一个质点的引力之和,这个和式对于质量连续分布物体,通常能表示为一个多重积分。

刚接还是铰接啊!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 b=250mm,h=450mm。

砼 C40,fc=1910N/mm2,纵筋 HRB335,fy=300N/mm2,箍筋 HRB335,fy=300N/mm2。

弯矩设计值 M=8900kNm,剪力设计值 V=000kN,扭矩设计值 T=000kNm。

按非抗震计算。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裂缝宽度计算(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

-----------------------------------------------------------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双筋计算:as下=30mm,as上=30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77 < ξb=0550

(2)上部纵筋:As1=225mm2 ρ=020% < ρmin=020% 按构造配筋As1=225mm2

(3)下部纵筋:As=742mm2 ρmin=026% < ρ=066% < ρmax=250%

-----------------------------------------------------------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受剪箍筋计算:Asv/s=-79800mm2/m ρsv=-032% < ρsvmin=014% 按构造配筋Av/s=342mm2/m

-----------------------------------------------------------

5 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225mm2,

实配2D12(226mm2 ρ=020%),配筋满足

(2)下部纵筋:计算As=742mm2,

实配5D14(770mm2 ρ=068%),配筋满足

(3)箍筋:计算Av/s=342mm2/m,

实配D12@300双肢(754mm2/m ρsv=030%),配筋满足

-----------------------------------------------------------

6 裂缝计算:

(1)计算参数:Mk=4286kN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300mm。

(2)受拉钢筋应力:σsk=Mk/(087h0As)=15239N/mm2 < fyk=335N/mm2。

(3)裂缝宽度:Wmax=0068mm < Wlim=0300mm, 满足。

-----------------------------------------------------------

如果我没搞错 这条梁应该是 240x450mm吧 不可能是45米高的梁。

空梁就是没有其他楼板搭上去吧

砌2米高的240 砖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 b=240mm,h=450mm。

砼 C25,fc=1190N/mm2,纵筋 HRB400,fy=360N/mm2,箍筋 HPB235,fy=210N/mm2。

弯矩设计值 M=6300kNm,剪力设计值 V=3900kN,扭矩设计值 T=000kNm。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裂缝宽度计算。

-----------------------------------------------------------

2 截面验算:

(1)截面验算:V=3900kN < 0250βcfcbh0=29631kN 截面满足

截面配筋按纯剪计算。

-----------------------------------------------------------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单筋计算:as下=3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138 < ξb=0518

(2)上部纵筋:按构造配筋As=216mm2,配筋率ρ=020%

(3)下部纵筋:As=ξa1fcbh0/fy=453mm2 ρmin=020% < ρ=042% < ρmax=171%

-----------------------------------------------------------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受剪箍筋计算:Asv/s=-45480mm2/m ρsv=-019% < ρsvmin=015% 按构造配筋Av/s=348mm2/m

-----------------------------------------------------------

5 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216mm2,

实配2E12(226mm2 ρ=021%),配筋满足

(2)下部纵筋:计算As=453mm2,

实配3E14(462mm2 ρ=043%),配筋满足

(3)箍筋:计算Av/s=348mm2/m,

实配 8间距200 双肢(359mm2/m ρsv=015%),配筋满足

-----------------------------------------------------------

6 裂缝计算:

(1)计算参数:Mk=4286kN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400mm。

(2)受拉钢筋应力:σsk=Mk/(087h0As)=25705N/mm2 < fyk=400N/mm2。

(3)裂缝宽度:Wmax=0280mm < Wlim=0400mm, 满足。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6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