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最著名的十大谋士!
第一名:李儒
点评李儒是董卓最倚赖的谋士,董卓率军来长安勤王,有他;董卓收降吕布杀丁原,有他;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有他;董卓迁都虐民,有他;董卓被杀跟着一起掉脑袋,也有他!
这个李儒的智谋不输任何谋士,只可惜径帮董卓做坏事了,也就跟着落了一身骂名。可见,当谋士也要选一个好主公才是!
第二名:张昭
点评张昭是孙策和孙权最倚重的谋士,别看这位张先生老给主公出馊主意,但是东吴因为有他,得以聚拢一大批人才。张昭虽不是如张良那样的人物,却也是如萧何一样的俊杰。
他对孙策、孙权都是十分忠心,也是东吴最讨厌刘备和诸葛亮的那一小撮人,可即便如此,当孙权决定联合刘备抵抗曹操,张昭仍旧积极执行孙权的命令。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正是说的东吴张昭这样的人物。
第三名:荀彧
点评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荀彧所做的谋划可都是战略性的,最有名的就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大战,就要从官渡撤军,关键时刻,荀彧来了一封信,激励了曹操,这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在打败袁绍后,曹操奠定了自己三国第一霸主的地位,此后才能建立魏国,可见荀彧对曹魏的贡献。但别看荀彧这么大的功劳,最终却因反对曹操称王,最终触怒曹操,被迫自戕,令人惋惜。
第四名:诸葛亮
点评诸葛亮是刘备手底下第一谋士,在刘备集团崛起的过程中,诸葛亮出谋划策,屡挫强敌,使得刘备纵横天下,如鱼得水。诸葛亮的谋略和忠心,都令人称道。
但是,诸葛亮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与关公不和,只因云长太傲气了,也太重义气了,诸葛亮对关羽不能执行自己联吴拒曹的战略十分不满,还有就是活活气死周瑜,还去吊孝,诸葛亮如此行事,却也令人无语。
第五名:审配
点评审配是袁绍手下第一谋士,他廉洁、勤勉、正直,在曹操兵发冀州,他坐困孤城,宁死不降,临刑前那句,“我主在北,不可让我面南而死”,闻者落泪。
审配对袁绍的忠心固然感人,但是袁绍败亡与他有脱不开的干系,袁绍命他到后方调运粮草,可审配却抓了许攸的子侄,并向袁绍告状,导致袁绍怒则许攸,许攸不堪屈辱,投降曹操,透露乌巢粮草之事,直接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亡,可见审配缺少容人之量与大局观!
第六名:贾诩
点评谋士贾诩,或许还可称为“毒士”,因为但凡是他帮着谁,总能让对手倒霉,比如他帮着李傕、郭汜打王允、吕布,结果长安陷落,王允被杀,吕布连家小都来不及带,就落荒而逃!
他帮着张绣打曹操,让那么厉害的曹操在区区张绣面前总吃败仗不说,还折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更差点儿让曹操丧命!
还有贾诩帮曹丕和曹植争位,几条毒计,几句话,不仅让曹丕成功当了世子,还让曹操厌恶了曹植,可见贾诩这“毒士”之“毒”啊!
第七名:陈宫
点评陈宫的谋略在三国数一数二,只可惜跟了吕布这么个庸主。虽说吕布对陈宫也足够尊重,但总自作聪明,陈宫让他往西,他偏往东,最终被曹操捉住,在白门楼处死了。
而且陈宫这个人也很正直,董卓重赏捉拿曹操,他为救曹操,可抛弃县令之位不要,也要追随曹操。可当看到曹操心狠手辣,杀吕伯奢一家,他却也立刻离开曹操!当曹操率大军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残杀百姓之时,他却联合吕布,让曹操后院起火,就差点儿夺了兖州。如此公台,却也令人佩服!
第八名:郭嘉
点评郭嘉,郭奉孝,在曹操消灭袁绍势力时,立下大功,他出谋划策,不仅帮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更在袁绍死后,帮曹操彻底拿下袁绍地盘儿,一举成为三国霸主。
只可惜郭嘉命短,在曹操深入蹋顿境内作战时,不幸染病,不久病死,令人遗憾。如果郭嘉一直辅佐曹操,那么很可能赤壁之战,曹操就不会搞什么铁索连舟,最终惨败了!
第九名:徐庶
点评徐庶的谋略,不输卧龙凤雏,他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让刘备凭借微弱的兵力,就把曹仁杀得大败,还夺了樊城。只是很可惜,后因他母亲被曹操捉去,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去辅佐曹操。
其实,说是辅佐曹操,徐庶却是终身未给曹操设一谋,却也践行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誓言。而且徐庶归曹营前,为刘备引荐诸葛亮,却也间接为刘备开基立业立下了功劳!
第十名:庞统
点评庞统庞士元,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他早时避难江东,后应周瑜、鲁肃所请,到曹营献连环计,可把曹操坑苦了,八十三万大军,就因这个连环计所害,被周瑜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在周瑜死后,庞统本想投靠孙权,可孙权以貌取人,没重用庞统,庞统经鲁肃引荐,又去荆州投靠刘备,可刘备见他无礼,就只给他个县令当。
等到诸葛亮回来,庞统断案又得张飞赞赏举荐,刘备这才知道自己慢待贤士,刘备委任庞统为副军师,只是很可惜,庞统大才未展,就死在落凤坡,令人唏嘘!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十大谋士
三 国 演 义罗贯中/施耐庵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张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在此形势之下,各地豪强或为自保家园,或为称雄一方,纷纷建立地方武装,这就形成了各路豪强的割据之势。中国大的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在全国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这就引来了一个大英雄刘备。这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算起来也是东汉王室的远方直系子孙。他虽然目前沦落民间,以贩麻鞋和织席为业,却胸怀大志。他身长七尺五寸,颇有龙子风采。刘备擅使一对双股剑,足智多谋,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他见到招兵榜文,便与意气相投的新教朋友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桃园三结义)刘备为长兄,关羽、飞依次为弟。三人决心投军杀敌,报效国家。二弟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兄弟三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投军后立下许多战功,还救出了被张角击败的董卓。但因刘备地位低下,只当了个小官,击退黄巾军后,他们弃官归乡。
宫廷内宦官专权日盛,朝政日乱,人民怨声载道。各地战乱又起,刘备又带二人复出,因为平定渔阳之战有功,刘备被封为平原县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马。
不久之后,汉灵帝死,幼小的汉献帝即位。几番争斗之后,朝政大权又被奸相董卓把持,董卓骄狂残暴,引起众官的不满。曹操是一位颇有心计的人物,他刺杀董卓未成,设计出逃。曹操在陈留带起一支兵马,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卓。在曹操讨卓檄文的号召下,十七镇诸侯起兵响应,直逼洛阳,刘备兄弟也在其中。讨董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出城迎战,连杀盟军数员大将。这时,关羽打发神威,温酒斩华雄,(关羽温酒斩华雄)即出战时温好的酒都还未凉就提华雄的人头而归。
董卓见华雄被杀,亲自领着十五万大军应战,他的义子吕布骁勇善战,武功天下第一,众诸侯无人能敌。紧急时刻,张飞、关羽、刘备三英雄合战吕布。(三英战吕布)迫于形势,董卓放弃洛阳,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各路豪强占据洛阳后,长沙太守孙坚寻的一枚传国玉玺,便心生异念,找个借口返回江东,已图霸业。袁绍听说后大怒,联合荆州刺史刘表半路截击孙坚,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各路诸侯也各怀异心,不久便各自散去。曹操投扬州,袁绍到关东。刘备仍回平原县当县令。此后割据一方的枭雄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多有枭雄战死。此时董卓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因美女貂蝉与吕布发生冲突,吕布杀了董卓,但董卓的旧部杀回长安,吕布抵挡不住,逃出关外投奔袁术去了。
太平的日子不长,山东黄巾军的余部又开始起义。曹操平定山东,所向披靡,降敌数万,招揽天下英雄贤士,开始建立霸业。经过几年东征西讨,他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久,曹操引兵诛杀吕布,兵围刘备。刘备势单力薄,全军大败,他只身突围投奔袁绍。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为保全刘备家小,与曹操签订条件后归顺。曹操极为赏识关羽,一心想将他招降。关羽义薄云天,他在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后,不辞而别。关羽千里走单骑,一路护送刘备一家老小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刘备和张飞相会。此时刘备在汝南重整旗鼓,招纳了猛将常山赵子龙,势力逐渐恢复。
这时独占江南的孙策在江东招纳了猛将谋臣,称雄江东。后来他中了刺客暗算,毒发而死,其的孙权接管了他的权力,采取顺曹操、绝袁绍的方针,割据江东。袁绍和曹操两雄相相拼,官渡爆发了一场激战。战中,曹操赤脚迎许攸,并采纳他的意见断其粮草、乱其军心,以少胜多,袁绍带八百单骑逃回冀州。不久,袁绍重整部队来战曹操,曹操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再次打败袁绍,进而兵围冀州。袁绍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他于是腾出手来对付刘备。刘备屡战屡败,当时投靠荆州刘表处。他受到刘表妻党的猜忌,并想加害于他。刘备于是避难新野,并败徐庶为军事,势力日渐强盛。曹操屡次派人来攻,都败在刘备手中。曹操于是设计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字号“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刘备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
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谴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
孙权接曹操檄文;犹豫不决。诸葛亮去战群儒,智激孙权,加之周瑜陈说利害,孙权遂决计抗曹,以周瑜为大都督。周瑜趁蒋干来为曹操作说客之机,巧布疑阵,诱其盗走伪造的书信,使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自叹弗如,与之定计火攻破曹,并先后使黄盖行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曹操骄傲轻敌,黄盖上船诈降,接近曹军水寨时一齐举火。东吴各路兵马四下接应,官军惨败。曹操带领残兵奔逃,连遭截击,在华容道又被关羽挡住去路。曹操乞哀,关羽不忍,放其逃走。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争夺荆州,周瑜屡次用计,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崩裂而亡。
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
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
刘璋听取张松建议,请刘备相助。刘备与庞统率军入川,刘璋亲到涪城迎接。刘备屯驻葭萌关,广收民心。后因向刘璋索取兵、粮,刘璋疑虑,稍作敷衍。刘备大怒,夺取涪城,进兵稚城。因庞统在落凤坡中箭身亡,诸葛亮留关羽镇守荆州,与张飞分兵入蜀增援。一路望风归顺,进占绵竹。刘津向张鲁借兵,张鲁谴马超攻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诸葛亮用计,马超归顺,并进逼成都,刘津出降,刘备自领益州牧。
孙权得知刘备占据益州,遗诸葛瑾索还荆州,刘备答应先请关羽,欲逼其归还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挟制鲁肃,遂得安全返回。
曹操兵代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 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
曹操命曹洪助夏候渊、张部守东川,张部接连被张飞、黄忠打败,丢失天荡山。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刘备从之,与诸葛亮亲自出兵。曹操闻报,亦率大军亲征,屯兵南郑,命夏侯渊进兵。黄忠用法正之谋,以逸待劳,阵斩夏侯洲。曹操前来报仇,接连战败,身受箭伤。军心动摇。便放弃汉中,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现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不到一年,即逼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刘备受群臣之请,亦自称帝以继汉统,任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张飞鞭挞部下末将范疆、张达,二人刺死张飞投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
魏主曹丕闻刘备亡,发动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不动声色,暗中遣将设计阻其四路兵马,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
蛮王益获犯境。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纳马俊“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孟获心服,蜀汉后方得以安定。
魏主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上《出师表》,开始北伐,大败魏国驸马夏侯楸,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收服姜维,又打败魏国大将军曹真。魏以司马懿领兵拒蜀。司马懿消灭孟达后。直取街亭,欲断蜀兵咽喉之路。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马谡违令于山上扎寨,被魏军围困,丢失街亭。诸葛亮急忙部署撤兵,并亲到西城监运粮草。司马懿突率十五万大军来到城下。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魏兵,连夜退回汉中,挥泪斩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等。
吴将陆逊大破魏军于石亭,请蜀伐魏。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大败曹真。因粮运不继,乘胜退兵,计斩前来追赶的魏国勇将王双。
孙权称帝,诸葛亮约吴果兴兵伐魏,三出祁山,连败魏军。后主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因张飞之子张苞身死,诸葛亮悲痛成疾而退兵。_
以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虽然屡败魏军,却始终未成大功。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固守营寨,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将身后诸事——安排。请将依计追兵,吓退司马懿追兵。魏延不服杨仪,举兵相攻,马岱斩之。魏主曹睿死,太子爽芳即位。司马懿杀曹爽,沈国大权从此归司马氏掌握。
姜维欲继诸葛亮之志,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等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因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屯田汉中以避祸,蜀汉国势日益衰微。
司马昭命钟会、邓文西路攻蜀,邓文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阵。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
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至此,夭下重新归于统一。
郭淮对曹真建议说:“西羌之人,自从太祖时期就连年进贡,文皇帝也对他们多有恩惠。我们现在可以据守险阻,派人从小路直奔羌中求救,许给他们和亲,羌人必定起兵袭击蜀军身后。我们那时再派大兵出击,首尾夹攻,怎么能不大胜?”曹真采纳郭淮之计,立即派人连夜送书信到羌中求援。
却说西羌国王彻里吉,自从曹操时就年年进贡,手下有一文一武:文官叫做雅丹丞相,武将叫做越吉元帅。这时魏国使者带着金珠和书信来到,先去面见雅丹丞相,送上了重礼,说了求救的意思。雅丹引荐使者去见国王,呈上书信和厚礼。
彻里吉看过书信后,和众官员商议。雅丹说:“我们和魏国平素互相往来,现在曹真都督派人求救,并且许下和亲,理应答应。”彻里吉听从,立即派雅丹和越吉元帅点起羌兵十五万,这些人都习惯使用弓弩、枪刀、蒺藜、飞锤等武器,又出动战车,用铁叶裹钉,装载粮食军器什物,也有用骆驼驾车,也有用骡马驾车,号称铁车兵。两人辞别了国王后,领兵直奔西平关。
守关蜀将韩祯急忙派人飞报诸葛亮。诸葛亮听报后问众将:“谁敢前去击退羌兵?”张苞、关兴应声说道:“我们愿意前往。”诸葛亮说:“你们两人要去可以,只是你们路途不熟。”于是召唤马岱说:“你久居在那里,素知羌人的性格,可以作为向导。”马岱点起精兵五万,和关兴、张苞两人一同前往。
大军行进几天后遭遇羌兵。关兴先领着一百余名骑兵登上山坡察看,只见羌兵把铁车首尾相连,随处扎寨,车上遍排兵器,就像城池一般。关兴看了很长时间,想不出破敌之策,回寨和张苞、马岱商议。马岱说:“等到明天见阵后,我们再观察虚实,另作商议。”
第二天早上,汉军兵分三路:关兴在中,张苞在左,马岱在右,三路兵齐头并进。羌兵阵中越吉元帅手挽铁锤,腰悬宝雕弓,跃马而出,关兴招呼三路军兵冲杀。忽然看到羌兵分在两边,中央放出铁车,如潮涌一般,弓弩一起骤发。蜀军大败,马岱、张苞两军先是退后,关兴一支军兵在后掩护全军撤退。羌兵追了一阵后,收兵退回寨中。
回到帐中后,马岱说:“看来我们没有办法退敌。我在这里守住寨栅,你们两人回去禀报丞相。”关兴、张苞两人连夜回去见诸葛亮,报告了前方战事。诸葛亮立即命令赵云、魏延各自带领一支军兵埋伏好了,然后点起三万军兵,带了姜维、张冀、关兴、张苞,来到马岱寨中歇定。
第二天,诸葛亮登上高坡处观看,看到铁车连络不绝,人马纵横,往来驰骤。诸葛亮说:“这阵不难攻破。”召唤马岱、张冀吩咐如此如此。两人领命去了。又召唤姜维说:“伯约知道破车之法吗?”姜维说:“羌人唯一凭恃的只是勇力,怎么会知道丞相妙计?”诸葛亮笑道:“你知道我的想法。现在彤云密布,朔风紧急,天要降雪,我的计谋可以施行了。”便令关兴、张苞两人领兵埋伏好了,命令姜维领兵出战,只要有铁车兵追来,退后便走,营寨中虚立旌旗,不设军马,全部准备停当。
这时已是十二月末,果然天降大雪。姜维领军兵杀出,越吉指挥铁车兵冲来,姜维立即退后。羌兵赶到寨前,姜维从寨后退走。羌兵直到寨外观看,听到寨中鼓琴之声,四壁都空竖旌旗,急忙回去报告越吉。越吉心中生疑,不敢轻易进军。雅丹丞相说:“这是诸葛亮的诡计,只是虚设疑兵,可以发起攻击。”
越吉领兵来到寨前,只看到诸葛亮携琴上车,带领几名骑兵退入寨中,然后退出大赛。羌兵抢先进入寨栅,直追赶过山口,看到小车隐约转进树林中去了。
雅丹对越吉说:“这点小地方就是有埋伏,也不足为惧。”于是率领大军追赶。又看到姜维的军兵在雪地上奔走。越吉大怒,催促军兵急追。山路被大雪覆盖后一望平坦。正追赶之间,忽然有人报告蜀军从山后杀出。雅丹说:“纵然有些小小伏兵,何足为惧!”只顾催促兵马向前进发。
忽然一声巨响,如山崩地陷,羌兵都落到坑堑之中,背后的铁车正行得紧溜,难以收住,一起涌上来,自相践踏。后面军兵急要退回时,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军冲出,万弩齐发,背后姜维、马岱、张冀三路军兵又杀到,铁车兵大乱。越吉元帅奔后面山谷中逃跑,正碰到关兴,交马只一个回合,被关兴举刀大喝一声,砍死于马下。雅丹丞相早被马岱活捉,押解着奔大寨而回,羌兵四散逃窜。
诸葛亮升帐,马岱押过雅丹来。诸葛亮喝令武士解开绑绳,赐酒压惊,用好言抚慰,雅丹感谢恩德。诸葛亮说:“我主公是大汉皇帝,现在命我们讨贼,你怎么敢反助叛逆?我现在放你回去,说给你的主公:我国和你们邻邦,要永结盟好,不要再听信反贼之言。”
诸葛亮将所俘虏的羌兵和缴获的车马器械,全部归还给雅丹,都放回国去,众人全都拜谢而去。诸葛亮带领三军连夜奔回祁山大寨,命令关兴、张苞领军先行,一面派人送表章奏报捷音。
却说曹真连日盼望着羌人的消息,忽然有伏路军兵前来报告:“蜀军拔寨收拾起程。”郭淮大喜说:“这肯定是羌兵攻击,所以他们退走。”于是分两路紧紧追赶。前面蜀军乱逃,魏军随后追击。先锋曹遵正追赶之间,忽然鼓声大震,一彪军马闪出,为首大将正是魏延,大叫道:“反贼休走!”曹遵大惊,拍马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就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副先锋朱赞领兵追赶中,忽然一彪军马闪出,为首大将正是赵云。朱赞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死。曹真、郭淮看到西路先锋全部丧命,想要收兵回营。背后喊声大震,鼓角齐鸣,关兴、张苞两路军兵杀出,围住了曹真、郭淮痛杀一阵,曹真、郭淮两人领着败兵夺路逃脱。蜀军全胜,一直追赶到渭水边上,夺占了魏寨。曹真折了两个先锋后哀伤不已,只得写急报申奏朝廷,乞求拨派援兵。
却说曹睿设朝,近臣奏报说:“大都督曹真多次败于蜀军,折损了两个先锋,羌兵又折损了无数,形势很是危急。现在上表求救,请陛下裁处。”曹睿大惊,急忙问退军之策。华歆奏报说:“必须陛下御驾亲征,集合诸侯,将士用命,才能退敌。如果不然,长安有失,关中危急!”太傅钟繇奏报说:“凡是为将者,智力过于人才能制人。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臣谅曹真虽然用兵很久,但终非是那诸葛亮的对手。臣我愿意用全家性命保举一人,可退蜀军。不知道圣意怎样?”曹睿说:“卿家你是大老元臣,有什么贤士可退蜀军,早早召来替朕分忧。”钟繇奏报说:“原来诸葛亮一直没有兴师犯境,只是因为惧怕此人,所以散布谣言,让陛下生疑而罢免了他的官职,所以现在蜀军能够长驱大进。现在如果重新起用这人,那么诸葛亮自退。”
曹睿问是什么人。钟繇说:“这人是原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曹睿叹息道:“这事朕想起来也十分后悔。现在司马懿在哪里?”钟繇说:“听说司马懿在宛城闲住。”曹睿立即降诏,派遣使臣持节,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加封为平西都督,就地领南阳诸路军马赶赴长安。曹睿御驾亲征,命令司马懿立即到长安会合,使臣连夜奔宛城去了。
却说诸葛亮自出从师以来,累获全胜,心中十分高兴,正在祁山寨中聚集众将议事。忽然有人报告镇守永安的李严命令儿子李丰前来求见。诸葛亮只认为是东吴犯境,心中惊疑,唤入帐中询问。
李丰说:“我特地前来报喜。”诸葛亮问:“有什么喜事?”李丰说:“当年孟达降魏是迫不得已。那时曹丕爱其才,经常赏赐骏马金珠,曾经同辇出入,加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处,委任以魏国西南边境重任。自从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朝中很多人嫉妒孟达,孟达日夜不安,常对众将说:‘我本来是蜀将,被形势所逼于此。’现在他多次派心腹人持书信去见我家父,让家父早晚代禀丞相:前者五路攻川之时就曾有此意。现在他在新城,听说丞相兴兵伐魏,想要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就在那里举事,直取洛阳,丞相兵取长安,两京大定。现在我领来人把多次送的书信呈上。”诸葛亮听完大喜,厚赏了李丰等人。
忽然细作来报告:“魏主曹睿一面驾幸长安,一面诏令司马懿复职,加封为平西都督,起本处之兵到长安会合。”诸葛亮大惊。参军马谡说:“量这曹睿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他如果真敢来长安,我们可以就地擒拿,丞相为什么惊讶呢?”诸葛亮说:“我怎么会惧怕那曹睿?我所担心的只有司马懿一人。现在孟达想举大事,如果遇到司马懿,其事必败。孟达不是那司马懿的对手,必定被擒。如果孟达死了,中原不易攻得。”马谡说:“为什么不急写下一封书信,提醒孟达加以提防”诸葛亮立即修书命来人连夜回去报告孟达。
却说孟达在新城,专等心腹人回来报告。这天,心腹人返回,将诸葛亮的回信呈上。孟达拆封观看,信中说道:
孟达看完信笑道:“人们都说诸葛亮过于小心,从这事看才知道是真的。”于是写好回信,派心腹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唤入帐中。那人呈上回信,诸葛亮拆封观看,信中说:
诸葛亮看完后,把信扔到地上顿足说道:“孟达必死于司马懿之手!”马谡问:“丞相为什么说这话?”诸葛亮说:“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哪里有敢把举事日期定在一月之后的?曹睿既然委任了司马懿,肯定会逢寇即除,怎么还用奏报?司马懿如果得知孟达造反,不用十天军兵必到,孟达怎么来得及迎击?”众将全都拜服。诸葛亮急忙令来人回去报告:“如果还没有举事,千万不要让身边人知道,如果知道了必定失败。”那人拜辞后回归新城去了。
却说司马懿在宛城闲住,听说魏军累败于蜀军,于是仰天长叹。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字子元,次子司马昭,字子尚,两人向来有大志,通晓兵书。这时正侍立在旁侧,看到司马懿长叹就问:“父亲为什么长叹?”司马懿说:“你们小辈怎么能够知道大事?”司马师问:“莫非是叹息魏主不用您吗?”司马昭笑道:“早晚他们必来宣召老夫。”
话音未落,忽然有家人报告天使持节来到。司马懿听诏完毕,立即调集宛城诸路军马。忽然又有人报告金城太守申仪家人,有机密大事求见。司马懿召入密室询问,那人细说孟达想要造反之事。更有孟达的心腹人李辅和孟达的外甥邓贤,跟随着前来证明。司马懿听完后,用手拍着脑袋说:“这是皇上洪福齐天!诸葛亮军兵在祁山,杀得内外人士全部胆落。现在天子不得已幸驾长安,如果现在不重新起用我,孟达举事后两京全完!这贼子必定私通诸葛亮。我先去擒拿孟达,诸葛亮定然心寒,自会退兵。”长子司马师说:“父亲可急写表章申奏天子。”司马懿说:“如果等待圣旨,往返最少一个月,那么大事就全完了。”
司马懿立即传令人马起程,一天要行进两天路程,如果迟误立斩,一面命参军梁畿带书信连夜赶到新城,让孟达等人准备南征,好让他不生疑。梁畿先行,司马懿随后发兵。
又行进了两天后,山坡后转出一军,正是右将军徐晃。徐晃下马面见司马懿问:“天子幸驾长安亲拒蜀军,都督急火火地要去哪里?”司马懿低声说:“现在孟达造反,我前去擒拿。”徐晃说:“我愿意作为先锋。”司马懿大喜,两下合兵一处。徐晃为前部,司马懿在中军,两个儿子押后阵。
又行进两天,前军哨马捉住了孟达的心腹人,搜出诸葛亮的回信来见司马懿。司马懿说:“我不杀你,你从头细细讲来。”那人只得将诸葛亮、孟达往复之事一一报告。司马懿看了诸葛亮回信,大惊说道:“世间英雄所见相同。我的机谋被诸葛亮识破。幸得天子有宏福,我们获得了这个消息,孟达现在已经无能为力了。”连夜催促军马前行。
却说孟达在新城约来金城太守申仪和上庸太守申耽,准备马上举事。申耽、申仪两人假装配合,每天操演军马,只等魏军杀到作为内应,却报告孟达说:军器粮草还没有完备,不敢约期起事,孟达深不疑。
忽报参军梁畿来到,孟达迎到城中。梁畿传达司马懿将令:“司马都督现在奉天子诏书,起诸路军马击退蜀军,太守要集结本部军马听候调遣。”孟达问:“都督什么时间起程?”梁畿说:“这时已经离开宛城,奔长安去了。”孟达暗喜道:“我大事成了!”
孟达设宴款待梁畿,送出城外,立即通报申耽、申仪知道,明天一起举事,换上了大汉旗号,集结诸路军马,直取洛阳。
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城外尘土冲天,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兵马。”孟达登城观看,只见一彪军马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到城下。孟达大惊,急忙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不住,直冲到壕沟边,高叫道:“反贼孟达,早早受降!”孟达大怒,瞄准开弓射出一箭,正中徐晃的前额,魏军抢救回去。城上乱箭齐射,魏军这才退后。孟达正想开门追赶时,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军兵赶到。孟达仰天长叹道:“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只好闭门坚守。
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前额,众军兵救到寨中,取出了箭头,令军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八岁。司马懿命人护送灵柩回洛阳安葬。
第二天,孟达登城巡视,看到魏军四面围得像铁桶一样。孟达坐立不安,惊疑不定。忽见两路军兵从外面杀来,旗上大书“申耽”“申仪”。孟达只认为是救兵来到,急忙带领本部兵大开城门杀出。申耽、申仪大叫道:“反贼休走!早早受死!”孟达情知不妙,急忙拨马朝城中退走,城头上却是乱箭齐射。李辅、邓贤两人在城头上大骂道:“我们已经献了城池!”孟达夺路逃走,申耽赶来。孟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砍下首级,其余军兵全部投降。
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入城。抚民劳军完毕,于是派人奏报曹睿。曹睿大喜,命人将孟达首级送到洛阳城示众,加封申耽、申仪官职,跟随司马懿征讨,命令李辅、邓贤分别守卫新城和上庸。
却说司马懿领兵到达长安城外扎下大寨。司马懿入城去见曹睿。曹睿大喜道:“朕我一时不明,误中敌人反间之计,悔之不及。现在孟达造反,不是卿家制服,两京都完了!”司马懿奏报说:“臣我听到申仪密报告孟达反情,本来想表奏陛下,恐怕往返耽搁,所以没有等到圣旨连夜赶去。如果等待奏报后,那么就会中了诸葛亮之计。”说完后,把诸葛亮回复孟达的密信奉上。
曹睿看完后大喜说道:“卿家的学识,超过孙子、吴起!”特别赏赐金钺斧一对,以后如果遇到机密重事,不经奏报,看着行事,这也大概包括以后的司马懿兵变吧?
曹睿命令司马懿出关破蜀。司马懿奏报:“臣我保举一员大将,可为先锋。”曹睿说:“卿想保举什么人?”司马懿说:“右将军张郃,可担此任。”曹睿笑道:“朕我正想起用他。”任命张郃为前部先锋,随同司马懿离开长安前去迎击蜀军。
黄其军
作于2018年10月24日(古历九月十六)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
《招揽人才: 公孙度礼贤下士》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公孙度在辽东,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前往投靠。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都在其中。管宁少年时与华歆是朋友,曾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黄金,管宁继续挥锄不止,视黄金如同瓦砾,华歆却将黄金拾起后又扔掉。人们从这件事上判断他们二人的优劣。邴原曾到远方去游学,八九年后才返回家乡,老师和朋友们以为他不会喝酒,所以只拿来米和肉为他送行。邴原说: “我本来有酒量,只是因为怕荒废学业,才将酒戒掉。如今就要与你们远别,可以喝一次。”于是与众人坐在一起饮酒欢宴,喝了一天也没醉。管宁、邴原都以节操高尚而闻名于世,公孙度听说他们来到辽东,便准备宾馆,迎候二人。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就在山谷中修建小屋。当时前来避难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城南郊,而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再返回家乡。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他的周围落户。不过一个月,就形成了村庄。管宁每次见到公孙度,只谈儒学经典,不涉及世事;回到山村,则专门讲授 《诗经》《尚书》,研习古代祭祀的礼仪,只会见学者,不见其他的人。因此,公孙度因管宁为人贤明而不再提防他,民间也受到他品德的感化。邴原为人性情刚直,喜欢评价人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公孙度手下的各级官吏,都对他表示不满。管宁对邴原说:“隐藏的龙,以不为人所见而成其德。不分时机而发表意见,会招来灾祸。”私下叫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听说后,也没有派人追赶。王烈器度宽宏,学业精深,年轻时名望在管宁,邴原之上。他善于教诲,乡里有人偷牛,被牛的主人捉住。偷牛贼请求说:“甘愿受刑被杀,只求不要让王烈知道。”王烈听说后让人前去看他,并送给他一匹布。有人询问送布的原因,王烈说:“偷牛贼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表示他还有羞耻心,既然知道羞耻,就能够生出善心。我送给他布,就是鼓励他从善。”后来,有一位老人将佩剑丢失在路上,一位行人看到后,便守在旁边,到了傍晚,老人回来,找到了丢失的剑,大为惊奇,便把这件事告诉王烈。王烈派人调查,原来守剑的人就是从前那个偷牛贼。民间发生争执后,去请王烈裁决,有的才走到半路,有的只看到他的住宅,便纷纷退回去,向对方表示让步,而不愿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纠纷。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经营商业来贬低自己,表示无意为官,公孙度这才作罢。
招揽贤人学士,可移风易俗,教化一方。贤士学士均有其长期形成的自身的价值观念,公孙度能容让,不似董卓聘蔡邕,以 逼迫,亦属难得。
1、第三十一回
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 操因刘备犯许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
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 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2、第三十二回
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不久袁绍死去,其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争继承权起了纷争,因为袁绍死前曾属意小儿子袁尚继承自己,废长立幼,因而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斗。
起初袁谭势强,将袁尚打得精疲力竭,于是袁尚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兵通过许攸的计策,掘开漳河水,淹了冀州城,最终守城的审配自杀,于是,袁谭军被彻底击败。
3、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
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4、第三十四回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5、第三十五回
刘备于蔡瑁的埋伏下逃脱,跃马过檀溪,逃亡的路上来到了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隐晦地透露出当世两大隐士,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又不肯明示,令刘备摸不着头脑。
赵云一直追寻刘备到草堂,两人告辞司马徽回新野。新野城外徐庶假称单福唱出的一首歌吸引了刘备的眼光,做了刘备的军师。
不久,曹操派曹仁、李典为大将,率大军攻打新野。先头部队吕旷吕翔发动第一轮进攻,却被赵云张飞先后击败斩杀。曹仁得知前方战败,吕氏兄弟阵亡。一怒之下就要全军进攻。
李典劝曹仁说:“吕氏兄弟轻敌战败,不能轻举妄动,应该告知曹操派大军支援。”但是曹仁不听,认为新野小地方不用曹操大军出动。
两人争持不下,李典提出曹仁去攻城的话,自己带一支部队留守樊城。曹仁不肯,说李典不和他一起去的话就是想造反,李典无耐,只好和曹仁一起率领全军进攻新野。
6、第三十六回
曹仁损失两将,星夜渡河,来伐新野。单福早有准备,布阵对敌。曹仁布下“八门金锁阵”,自以为无人能破,哪知单福了如指掌,曹仁大败。
曹仁夜袭军寨,又未成功。刘备大获全胜,喜收义子。 曹操听说曹仁述说,为刘备出谋划策之人名叫单福。又听程昱介绍,单福本名徐庶,才智出众,曹操想要召来徐庶,遂使用奸诈手段。
曹操命人来接徐庶母亲,本欲以此骗来徐庶。但徐母是大义之人,曹操只能假托徐母之言。徐庶看信,泪如雨下,为救老母,徐庶决定去见曹操。
刘备仁德,程程相送,刘备立于林畔,因树木阻隔,尽伐此林,目送徐庶,这感动了元直。为报知遇之恩,徐庶推荐孔明,“卧龙先生”终被引出。徐庶荐了孔明,又害怕孔明不肯出山辅助刘备,亲自去见孔明,才去许昌。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7、第三十七回
徐庶赶来曹营见到了母亲,母亲十分惊奇,大骂徐庶弃明投暗,随后竟然自缢身亡,徐庶悲恸不已,将母亲安葬好便在墓前守孝,曹操亲自前往祭奠,并送去祭礼,但均被徐庶拒绝,徐庶也从没为曹操献任何计谋。
徐庶离开后水镜先生来访刘备,并再次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前往隆中拜寻诸葛亮,谁知两次前去都未能见到诸葛亮,只能回新野,重新选择吉日准备再次前往。
8、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相谈甚欢,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下局势,并建议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再扩疆土,刘备听后茅塞顿开,又几番相劝,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再说孙权一直在江东招贤纳士,养兵蓄锐,还算太平,一日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病危,她叫来孙权、周瑜张昭交代很多事后,便死了。后来孙权讨伐黄祖。
9、第三十九回
孙权打败黄祖后回师江东养兵蓄锐。刘备到荆州与刘表议事,刘表告诉刘备自己时无多日,如果哪天病逝,你就来主持荆州事宜,刘备听后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担此重任,告辞回了驿馆,这时刘琦因惧怕继母蔡氏加害自己,便找到刘备苦苦哀求刘备帮助自己。
于是诸葛亮给了他一条计策后便和刘备回了新野,开始招募士兵以备曹操来犯,没几日曹军果真来攻,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在博望坡火攻曹军,大获全胜,曹军落魄而回。
10、第四十回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
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张飞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
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01曹孟德知人善任、不计前嫌
02刘玄德仁义为先、以情待人
03孙仲谋用人不疑、不拘一格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9png
魏国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2: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国,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蜀国主要人物:
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主要人物:
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后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赤壁之战前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4: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三国演义八到十三回的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第十回讲到曹操举贤纳士,真心诚意的广泛招纳贤能,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这期间,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贤士之间相互举荐,互相推举的感人局面。荀彧最先来到曹操门下,他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玠。这种连环举荐实际上为曹操确立三分天下的形势打下了人才基础。可以看出,当时的贤能之士都是比较大度和宽容的,能够在封建社会下,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还敢于举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人,多事互相猜忌,相互妒忌,更难做到推荐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来领导自己,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向古代贤能之士学习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讲的是曹操用计大败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武夫始终只能当将军。吕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勇无谋,空有一身武艺和力气,在深谋远虑、诡计多端的曹操面前,就显得很笨拙,很无能。其实,吕布的谋士陈宫几次很好的建议和计谋,但不被重视,最可气的是吕布与曹操会面,竟然不知道是曹操,还放走了曹操,看来真的是空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能成就大事啊!现今时代,我虽然不需要用什么计谋,但是也要做到既要有一身本领,更要有智慧和思想,要懂得用恰当的方法去赢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来自《百度文库》相关文档摘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