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任用

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任用,第1张

1、知人善任,是一个成语。通常与其同时使用的是“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2、知人善任

拼音:zhī rén shàn rèn

近义词:任人唯贤

反义词:妒贤嫉能、任人唯亲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例子:只有~,才能人尽其才。

3、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任人唯亲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示例: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 ★《北史·高允传》

推举

释义介绍,推荐。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

推选

释义推举选任,推荐选用。是上级选下级。

如:“全班同学( 推选)她参加数学竞赛。”“老师(推举)她为班长候选人。”

1 文言文委任的翻译

文言文中委任有多种情况,如下: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6授:授予官职。如《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2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3 文言文唯才是任翻译

唯才是任——是,语中助词。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之中助之。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书蔡仲之命》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十四年》

意思就是及物动词的宾语前置时,在这个动词和前置宾语中间加一个“是”字,以加强语气。这是古文“是”的特殊用法:唯才是任=只任命有才能的人。

唯德是辅=只辅佐有德行的人。

唯余马首是瞻=只要看着我的马的脑袋。

参见:杨树达《词诠 P 200》

4 在古文中哪些此表示授予或担任官职

一、授职荐举: 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

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 召:征召。累召不应。

《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荐”,现简化成荐”。 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后以军功封定阳子。

《指南录后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汉书•萧望之传》补:任。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

尝后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

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选:推选。

选广为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在原官上提拔。

“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

《汉书•赵充国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

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三、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再转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徙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

《汉书•翟方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出:指出京受任。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张衡传》 改:改任。

后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5 任诞 文言文翻译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刘伶患酒病,口渴得厉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您喝得太过分了,这不是保养身体的办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你该赶快准备酒肉。”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祷告、发誓。刘伶跪着祷告说:“天生我刘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斗,五斗除酒病。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说完就拿过酒肉吃喝,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刘公荣和别人喝酒时,会和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一起,杂乱不纯,有人因此指责他。他回答说:“胜过公荣的人,我不能不和他一起喝;不如公荣的人,我也不能不和他一起喝;和公荣同类的人,更不能不和他一起喝。”所以他整天都和别人共饮而醉倒。

刘伶经常不加节制地喝酒,任性放纵,有时在家里赤身露体,有人看见了就责备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做我的房子,把屋子当做我的衣裤,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里来!”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6 任用官职 有哪些词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4荐: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11仕:做官。

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12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

②降职并外放。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六、表“ 、代理”的词语。1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5权:暂时代理官职。

6摄:暂代官职。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9行:代理官职。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3主:主持,掌管。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5下车:新官到任 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7 高考语文文言文官职名称有哪些

宰相:总揽政务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夫:其权力仅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书省: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高行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尚书属部员

宦官:宫廷内侍称太监

侍郎侍: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官

翰林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太史:记史管文收

监:央教育机构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清代高行政官

巡抚:总揽省行政军事官

知州:州级行政官知管理

太守:郡级行政官

主簿:秘书

8 文言文 《知人善任》 翻译

参考译文: 鞠咏做进士,凭借文学功底跟从王公化基学习,到王公主管杭州,咏及第,升咏做大理评事,主管杭州仁和县。

鞠咏将到任,先把书和自己作的诗寄给王公,来感谢往常对自己的激励,现在又做官吏,借此可以文字互相娱乐,王公不答应。到了咏到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也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鞠咏大失所望,于是不再把他当作知已,而专门学习做官吏的事,那以后,王化基升为参知政事,没有把咏推荐,有人间原因,回答说:“凭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担心的是盛气骄人,我所以压抑他,来成全他的德行罢了。”鞠咏听到以后,开始把王化基当作真正相知的朋友。

9 有关魏文侯的文言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资治通鉴》编辑本段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 ”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 ” 对曰:“国其有*民乎 ?臣闻之曰:夺*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民也。”

编辑本段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服(归依我),为什么 ? ” 李克回答道:“国内大概有放纵游乐的人吧! 我听说:应该取消放纵者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

父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却享受着父辈的待遇(用国家的钱财),出门就乘着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于竽琴钟石一类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正因为这些人给他们的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乡里的礼教。像这样的人,应当取消他们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所说的剥夺放纵游乐的人(的俸禄)。”

编辑本段原文 魏文侯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⑧,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⑥,公将焉④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⑤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编辑本段注解 1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2虞人:掌管山泽范围打猎的官。

3期:约定 4焉:何必。 5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6雨:下雨 名词作动词用 7之:到,往 8是日:这天 9谏:规劝、劝谏。

10身自罢之:亲自宣布停止这次打猎。 11岂:难道编辑本段译文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很讲信用,因而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次日午时到狩猎场打猎。那天,宫中饮酒,喝的很开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后,得知国力逐渐强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下令摆上酒宴款待群臣。

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酣(hān)畅淋漓突然,魏文侯带着几分醉意问道:“午时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的狩猎场。

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今天喝酒这么欢乐,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猎,大王何必冒着雨白白去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跟人约好了,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侯于是亲自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编辑本段简译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编辑本段人物 魏文侯(?一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至前396年在位。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

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魏文侯守信》 《魏文侯守信》之一: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③。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④而罢虞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文侯(魏斯)公元前445年即位。 ②虞人,管理苑囿的官吏。

③期猎,约定打猎时间。 ④犯风,顶风。

⒌会,恰恰 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吏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恰恰刮起大风,随从的侍臣都劝阻文侯不要去打猎了,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通知他们,就取消了。

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去,告诉苑囿管理的人员,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

解释: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人以为这些是小事,尤其是对待下属人员,失约似乎不当一回事。

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认真对待双方约定,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

知人善任反义词

知人善任的反义词——任人唯亲、嫉贤妒能

知人善任:拼音:[zhī rén shàn rèn]

释义: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知人善任下一句是什么 5分

1、知人善任,是一个成语,没有下一句。通常与其同时使用的是“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2、知人善任

拼音:zhī rén shàn rèn

近义词:任人唯贤

反义词:妒贤嫉能、任人唯亲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例子:只有~,才能人尽其才。

3、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反义词任人唯亲

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示例: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 《北史·高允传》

知人善任 近义词

知人善任的意思

知人善任的拼音: zhī rén shàn rèn

知人善任的近义词: 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的反义词: 妒贤嫉能、任人唯亲

知人善任的意思: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知人善任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善任造句:

•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知人善任的同义词

知人善任 [zhī rén shàn rè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褒义

出 处

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 爱才若渴 知人善察

反义词

任人唯亲

知人善任 是什么意思

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熟知各人的能力,分别委以胜任的职务

知人善任成语解释

知人善任_成语解释

拼音:zhī rén shàn rèn

释义: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造句

1、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2、刘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因此战胜了项羽。

3、毕士安一生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治学严谨,知人善任。

4、王厂长一向是知人善任。

5、一个企业的领导要知人善任,在安排下属工作时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6、发现人才、培养干部、知人善任的能力。

7、这位厂长政治性强,业务熟练,又能知人善任,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8、一个人若不能知人善任,那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9、他知人善任,邀集了一大批社会名流。

10、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知人善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特长。

11、唐太宗记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

""唯才是举,用人唯贤"的反义词

用人唯贤"的反义词

: 任人唯亲

知人善任 反义词 人唯亲任

唯才是举 拼音wéi cái shì jǔ 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

知人善任什么意思

知人善任

详细释义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比喻只有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才能最合理地选用他人。

中文名

知人善任

拼音

zhī rén shàn rèn

近义词

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

反义词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贤:有德有才的人。唯:只。任用才德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选用人才只考虑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而不看他的其他方面)。

任人唯贤意思是只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做官吏。后即以“任人唯贤”指用人只选任和提拔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译文:任命官吏只能任命德才兼备的人;君主身边的大臣及侍从也只能是这样的人。

示例:毛泽东《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的路线。”

扩展资料:

   

任人唯贤的近义词:唯才是举      

意思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译文: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示例: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人才管理机制,领导者一定要做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名称

  唯才是举

编辑本段拼音

  wéi cái shì jǔ

编辑本段解释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某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

编辑本段典故

  三国时期,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网罗,即使在现在社会里,有如此识见和气度的领导,也不多见。当时,在许都,可以设想,是一个多么人才济济的兴旺局面。就以文学来说,现在我们所讲的建安时期文学的繁荣景象,大部分作家都在曹氏父子周围。至于那些政治上、军事上的谋士,则更是曹营中的骨干力量。 官渡之战,是决定曹操能不能立足于天下的最大考验,不消灭这个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劲敌,曹操一天不得安生,连觉都睡不踏实的。而且,袁绍手下的谋士,像许攸、沮授、审配、郭图,也都是一流的“智囊”。因此,曹、袁之战,也是一场谋士之战,结果,由于袁绍“多疑而寡决”,手下谋士又分帮结派,纷争倾轧,可以打赢的仗,也打输了。而曹操之胜,应该说,很大程度获益于他的这些谋士的高明对策。 官渡之战,久攻不下的时候,曹操也动摇过的,因为几无隔宿之粮,干脆不如撤兵算了。他同荀彧商量,这位谋士给曹操写了封信,信内建议:“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以弱战强,正如狡兔和鸷鹰搏斗,只有一口气不停地拖着叼住它的鹰向前奔走,愈到最后时刻,愈不能泄劲,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哪怕稍一迟疑,全盘皆输,必然会成为鸷鹰的一顿美餐了。官渡大捷以后,他给皇帝上表,给荀彧请功。 曹操在这份《请增封荀彧表》中,说得相当实事求是。“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荀彧,深建宜住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坚营固守,徼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他还设想,“向使臣退军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势。”所以,曹操承认荀彧的谋略,“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即使在今天,能找到这样敢于襟怀坦白,承认自己“不及”部下的人,怕也不多的。 历史上曹操是“唯才是举”的典范, 曹操用人“不念旧恶”,比如张绣;“各尽其才”比如任峻;善于在实践中选拔人才,比如郭嘉;此外,能用度外人,比如刘备。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思贤若渴,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知人善任,能用度外之人。 魏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站在这个阶层一边。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不具备战胜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割据者的政治优势。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东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绍,实力和影响远胜操,在讨曹檄文中曾辱骂操是“赘阉遗丑”。官渡之战时,操的文武官员多与袁绍通谋。操不得不度外用人,发布“唯才是举”的教令,拔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操选官的真正准则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操不但不曾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在其帷幄中有许多名士。官渡战前,徐州混乱,他曾派出名士陈群、何夔等人出宰诸县,以图稳定局势。操得邺城后,立即辟用绍原来辖区内的名士;破荆州,也尽力搜罗本地的和北方逃来的士人。操越到晚年,越是以慎德为念。

编辑本段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编辑本段事例

  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 ★《北史·高允传》

编辑本段近义词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编辑本段反义词

  任人唯亲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是只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做官吏。

贤:有德有才的人。

唯:只。任用才德兼备的人

扩展资料

出处:

《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弃彼朽劳,~。 ★《北史·高允传》

参考资料:

-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99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