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红色肉冠的鸭子学名叫什么?

脸上长红色肉冠的鸭子学名叫什么?,第1张

番鸭

(一)产地、分布与数量

番鸭又叫瘤头鸭、洋鸭、麝鸭,学名Cairna moschata,与一般家鸭同种不同属。番鸭主产于古田、福州市郊和龙海等地,分布于福清、莆田、晋江、长泰、龙岩、大田、浦城等市县。闽北主产区在古田县一带,饲养黑色番鸭,公鸭运销本省闽东、闽北各地,作生产“半番”之用。它的配种能力强,受精率高,所产“半番”体型大,长膘快。每逢新春繁殖季节,各地皆到古田选购公番鸭。古田县湖滨、大桥、鹤塘、杉洋等公社饲养量较大。在大桥公社调查122户,共养626只,每户平均饲养52只。闽南主产区在福州以南沿海的莆田、晋江、龙溪等三个地区十余个市、县,以及福州地区。龙溪地区和厦门市郊的番鸭为黑白杂花,其余地方皆为白色多惠安、泉州、南安的番鸭顶部有一撮黑毛,全身为白色。福州市郊的白番体型较大。

番鸭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省饲养历史悠久。据1763年编纂的古港《泉州府志》记载:“番鸭状似鸭而大似鹅,自抱其蛋而生,种自洋舶来。”又据1729年《福建通志》中“闽产录异”云:“极大而红鼻者为番鸭,雌雄配方抱卵,须留一卵压巢母鸭方陆续再下,卵尽自咬项下笔为藏以伏之,一月出雏。伏而五日内闻砻磨之声则卵孚矣。[半番]小于番鸭,[莱鸭]小于半番,皆不能抱卵,……”另外,在主产区古田、莆田、闽侯等县的县志,也都有记载。

番鸭素被群众视为补壮身体的珍品。福建番鸭经长期驯化,以及“选早、选大、选快”等留种措施,早已成为适应福建省生态环境的良种肉用鸭。

(三)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1、体型外貌 番鸭体型与家鸭不同,体型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短,嘴甲短而狭,嘴、爪发达;胸部宽阔丰满,尾部瘦长,不似家鸭有肥大的臀部。嘴的基部和眼圈周围有红色或黑色的肉瘤,雄者展延较宽。翼羽矫健,长及尾部,尾羽长,向上微微翘起。番鸭羽毛颜色为白色、黑色和黑白花色三种,少数呈银灰色。羽色不同,体刑外貌亦有一些差别。

白番鸭的羽毛为白色,嘴甲粉红色,头部肉瘤鲜红肥厚,呈链状排列,虹彩浅灰色,脚橙黄。若头顶有一摄黑毛的,嘴甲、脚则带有黑点。

黑番鸭的羽毛为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仅主翼羽或复翼羽中,常有少数的白羽;肉瘤颜色黑里透红,且较单薄;嘴角色红,有黑斑;虹彩浅**,脚多黑色。

黑白花番鸭的羽毛黑白不等。常见的有背羽毛为黑色,颈下、翅羽和腹部带有数量不一的白色羽毛;还有全身黑色,间有白羽。嘴甲多为红色带有黑斑点,脚呈暗**。

据不同毛色的61只公番鸭和200只母番鸭体重、体尺测定;不同毛色的公番鸭体重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04公斤(301~305公斤);不同毛色的母番鸭体重差异显著,以白色者体得最大(平均190公斤),黑色者次之(平均180公斤),黑白花的最小(平均172公斤),三者平均为187公斤。成年公番鸭体得约为母番鸭大一倍。公母番鸭的体斜长分别为2923厘米、2404厘米;龙骨长为1907厘米、1536厘米;胸深为981厘米、828厘米;胸宽为1179厘米、957厘米。

2、生长发育 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鸭生长速度相差很大。雏出壳后,饲养至10日龄,从体型、体重的大小即可区分出公与母。平均体重的绝对增长最大值是在70日龄之后。70日龄后公鸭体重增长大大超过母鸭。160日龄时,公鸭比母鸭约重110公斤。

在饲料中含有粗蛋白16~18%、代谢能2400~2600千卡/公斤的营养水平下测定,初生重为4760克的雏鸭,公、母的体重1月龄时分别为079公斤、078公斤,2月龄进分别为174公斤、151公斤,3月龄时分别为259公斤、180公斤,4月龄分别为293公斤、190公斤,5月龄时分别为325公斤、210公斤。5月龄之后增重速度逐渐下降。

3、繁殖性能 平均开产日龄为17288天,见蛋日龄为153天,开产后第一个产蛋周期最长,连产蛋数为35-40枚。以后每个产蛋周期连产蛋数可稳定在13~15枚;年产蛋100~110枚,最高个体可达160枚。有抱性。据110个番鸭蛋测定,平均蛋重7150克,蛋形椭圆,蛋形指数为139,蛋壳为玉白色。

产区群从在每年1~5月份孵化种蛋,按出壳时间先后,将雏鸭分为“头番”(2~3份出壳的雏苗)、“二番”(3~4月份的鸭苗)和“尾番”(5~6月份的鸭苗)。群从多选头、二番发育良好、生长快的鸭子留作种用。由于它们的生长阶段,正是蚯蚓以及鱼虾等不生动物繁殖旺盛时期,动物性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它们不仅生长快,而且母鸭当年就能产蛋。头、二番公鸭在秋季达性成熟,也可及时配种,不作种用的,多在白露时节灾食。但用来繁殖半番鸭的种公鸭,多选尾番鸭。毛番鸭饲养到春节前后性成熟,即可与普通母鸭配种,生产半番鸭。群从主要是利用母番鸭或母鸡的抱性天然孵化种蛋。常采用鸡鸭交替孵化,以维持母鸭、母鸡体力上的消耗。孵化率一般在80~85之间,使用人工孵化,孵化率为70%,孵化期35天。

生长发育良好的公雏饲养至4月龄后,即发出“丝丝”叫声,表示性将成熟,并有追啄母鸭的性行为。至5~6月龄性成熟,即可配种。在春季,公母比例为1:7~8时,受精率为90~95%配种季节过后,种公鸭体力衰弱,配种能力差,一般当年即行为淘汰,次年再选留新种公鸭。

4、肥育性能 关于填肥时间,群从有“三月大,四月肥”的说法。即养至4月龄体重达25~3公斤手,开始填肥。饲料多用米糠和煮熟甘薯各半,用米汤或稀粥调匀,搓成圆条状的“剂子”。逐只填饲。填饲量由150克逐渐增加至400~450克,填饲量是否合适,多以在下一次填食前用手摸食道膨大部,无积食为标准。经填饲2~3周,体重达35~4公斤,即可宰食。

据福建农学院1983年番鸭肥肝试验。3月龄番鸭,用玉米粒料填饲2周,平均肝重29964克,个体肝重最高达33740克;填肥3周,平均肝重35277克,最高49180克。填肥2周和3周,在肝重增加的同时,体重分别增加144公斤(增重率为5161%)、166公斤(增重率为6890%),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058%、6741%。公鸭肝重和体得的增长都高于母鸭。填肥2周和3周,瘦肉(胸、腿肌)占屠体比率公别2496%、2366%,而北京鸭分别为1620%、1480%。

填肥2周和3周,每产1公斤肥肝耗玉米分别为3005公斤和32公斤,每增加1公斤活重的玉米消耗量分别为480公斤和584公斤。

5、杂交利用 公番鸭与当地母鸭交配和生产半番鸭是产区人民的传统习惯。古田鸭农技术好,春季种蛋受精率可达80%以上。半番鸭杂种优势率达2541%。在粗放饲养条件下,3月龄体重可达205公斤。据夏门大学生物测定,三元杂交的“番北金”鸭10~60日龄相对生长率为7610%,半番鸭为6788%;“番北金”鸭可比半番鸭提早10~15天上市,节省饲料10%

(四)评价与展望

番鸭是很有前途的肉用、肝用禽种之一。它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产肝性能好等优点。但在当前农村低饲养水平的条件下,体型偏小,生长嫌慢,产蛋也偏少。根据试验资料剖析,番鸭选育提高的潜力很大。今后应在品种质量方面深入探讨,进一步选育提高,在饲养上提出一套完善管理方案。

饲料磷的来源与种类

磷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矿物元素,它不但是骨骼组织的有效成分,而且是其它软组织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对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动物饲料中继蛋白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种最昂贵的饲料原料。鱼类具有从水中吸收磷的能力,但是其吸收量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有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吸收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0。因此饲料磷是鱼类生长发育所需磷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工饲养冷水性鱼类,鱼类可直接通过鳃从水中可以直接吸收钙,而绝大多数磷需要从饲料中获取。饲料中的磷主要有三个来源:动物性原料中的磷、植物性原料中的磷以及添加的无机磷。

在水产饲料配方中动物性原料中的磷含量比较高(如鱼粉可达15%-32%,肉骨粉可达35%-55%,肉粉可达39%),这些原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无机形式存在,其余部分与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成磷酸盐复合物。在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磷(肌醇六磷酸及其盐类),其含量达到植物总磷的60%以上。植酸磷是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贮藏形式,其利用率较低,植酸磷中的磷在植酸酶作用下游离出来才能供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中常通过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以满足鱼类对磷的营养需要,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等,其中磷酸盐的溶解度越高,则磷的利用率越高。

评定鱼类磷需要量的指标

饲料磷是鱼类磷营养的主要来源。当饲料中磷不足,使鱼类表现磷缺乏症状。饲料中磷过量,过高的磷会随着排泄物一起被排入养殖水体中,可能直接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给水产养殖和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同时,还会导致饲料的成本升高和饲用磷酸盐资源的短缺,饲料中过高的磷含量可能还不利于鱼体的生长。已有大量学者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饲料中精确磷含量的确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各养殖品种磷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生长性能指标

生长性能指标是判断磷需要量的比较灵敏的指标,主要包括增重率或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或饲料系数及存活率等方面。研究表明:饲料中磷水平对鱼类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黑线鳕鱼磷需要量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与饲料磷水平显著相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生长性能。虹鳟、奥利亚罗非鱼、鲤鱼的研究都主要是以生长性能为指标的进行评判的。

骨骼参数指标

骨骼参数是指反映鱼体骨骼发育情况的指标。主要以脊椎骨、鳃盖和鳞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无机成分(包括灰分、钙、磷等)含量来判定鱼类是否摄入了足够的磷。饲料中充足的磷含量对鱼体的骨骼系统正常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动物机体内有83%左右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当机体摄入磷不足时,会动用骨骼中的磷以维持机体血浆磷的稳定。骨骼参数能很好地反映钙和磷的沉积和动员,是常被用来估计鱼体内磷营养状况及评定磷需要量的指标参数。黑线鳕鱼、遮目鱼的研究都发现饲料磷水平会影响鱼体骨骼参数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一些血清指标如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旁腺素含量等指标可以用于估算鱼类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动物机体内存在着非常完备且有效维持血浆中钙磷浓度恒定的稳恒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体液与骨组织的交换而实现;由成骨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大小可以反应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简介反应机体钙磷代谢的状况。

机体营养成分指标

鱼类机体全鱼和肌肉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和钙磷含量也常常作为研究者估算钙和磷营养状况的指标。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磷水平影响鱼体脂肪含量,真鲷和黑线鲟上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评定鱼类磷需求量的标准很多,不同的评判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存在差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鱼类,其对磷的需求量都不尽相同。在进行磷需求量判断时应根据试验条件对磷元素的实际需要量各种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对处于生长期的幼鱼来说,确定磷适宜需要量时应以体增质量和骨骼参数为主要判定依据,从而确定磷的需要量,对于提高生产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水产动物养殖来说,应以生长指标为主要判定依据,充分考虑满足其最大生长的需求,从而确定磷元素的需要量。

不同鱼类的磷需求量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不同鱼类磷需求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磷需求量见表1。

看设备大小,每锅包衣素片重量,包衣增重,这些数据决定包衣时间。

增重=(包衣后平均片重-素片平均片重)/素片平均片重

包完衣干燥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导致包好的片面发乌,在包衣结束后就应该停止进风,适当降低锅速。及时将包好的药片取出。随着操作的熟练,时间都可以自行掌控的。目的只有一个,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完成操作。

  1、喂艾叶:艾叶营养丰富,对猪有抗病作用。日本在猪日粮中添加2%艾叶粉,除日增生可提高5%~10%外,饲料消耗可下降7%~12%。

  2、给猪注射鸡蛋清:能防治营养不良等多种病症,提高增重率15~20%。方法:用鲜鸡蛋(最 好是老母鸡当天产的)1只,在不污染的情况下钻一小孔,用注射器针头在孔眼内缓慢吸出蛋白(不 要抽出蛋黄),在猪颈部两侧颈下,每侧肌注5毫升,隔5~7天再注射一次,剂量增至10毫升。

  3、喂微量元素:根据上海、北京、河南等地试验,每100千克精料中拌入10克硫酸锌,可使猪增重提高133%,每50千克料中加入硫酸铜25克,硫酸锌10克,硫酸亚铁12克,20万单位的土霉素20片,食母生100片,钙片10片,盐05~075千克,混合均匀,连日服喂,可使猪日增重达05~1千克。

  4、喂沸石粉:日本在饲料中添加5%沸石粉喂肉猪,每增加1公斤沸石粉,可使肉猪增重4公斤,节约饲料近1/4,并能减少猪支气管炎、胃肠炎,佝偻病和仔猪腹泻等症。用来喂母猪,还可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

  5、喂磁化水:据江西省南昌市农科所试验,给猪钦用磁场强度为1500~2000高斯的磁化水,可使猪日增重提高81%,而且瘦肉增多,肉质良好。

  6、喂稀土:美国在肉猪1公斤饲料中,添加25克稀土,可使猪增重20~45公斤,提高饲料利用率3%~12%。

  7、红光照射法:据国外专家试验:在猪的生长育肥阶段,用红光照射在猪的身上,饲料利用率可提高,日增重比原来增加,并可提高成活率。在每平方米的猪舍中,离地面一米处安装一盏15瓦的红色灯泡,每天照射红光12小时即可。

  8、刷拭猪体法:早、晚给育肥猪用硬手刷遍身刷拭一次,每次约10~20分钟,增重率可提高10~15%。

  9、喂糖精、小苏打。在每公斤猪饲料配方中加005克糖精,能大大提高肉猪的采食量!日增重提高7%,每增重100公斤重量,饲料消耗和成本分别下降 48%和35%。糖精喂猪可先溶于水,然后拌料饲喂。在缺乏赖氨酸供应的情况下,可采用小苏打代替,不仅成本低,而且可收到同样的增重效果。小苏打用量:小猪日喂10克,中猪日喂20克,大猪日喂30克。

纺织品增重剂LD-4866一般的 应用工艺:

织物所需增重量由两个因素决定:使用量及带液率

浸轧工艺:

纺织品增重剂 LD-4866 100-200克/升

带液率 75-90%

1、丝绸、棉及混纺织物工艺:

干布浸轧工作液(带液率75-90%)→ 热风拉幅-----落布回潮平衡

2、涤纶及混纺织物工艺:

干布浸轧工作液(带液率75-90%)→110-170度热定型——-落布回潮平衡

注意事项:

配制增重剂的高位槽在使用前搅拌均匀,放满轧槽后到一定的标记开车,即进行高位槽向轧槽的补充,保持带液率与车速、轧槽工作液的高度。

经验数据:

带液率80%情况下,纺织品增重剂LD-4866用量100克/升,增重率大约为65%左右。

人参第二或第三年就可开花结果,每年从出苗到苗枯萎可以划分为出苗期、展叶期、开花、结果期、果后参根生长期、枯萎休眠期5个阶段。全生育期120~180天。

(1)出苗期

出苗期是从田间第一株苗出土算起,到最后一株苗出土时为止。华北农田种植,出苗期在4月,东北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休眠芽开始发育,是茎、叶和季节性不定根的生长期,繁殖器官花序生长很小,根部营养物输送给地上部生长,人参根部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质地变得比较松软,人参根失重可达30%以上。

一般地温稳定在51C时,人参开始萌动,达到81C时,缓慢出苗;土壤温度稳定在10~15℃时,出苗最快。气温低于10℃,不仅出苗缓慢,已出土的参苗叶片迟迟不伸展。此期参苗较为耐寒,一般低温不致发生冻害,但叶片缩成球状,低温过后,叶片即可恢复生长,直至展平。

人参是曲茎出土,茎不断伸长,把叶片及花序带出地面,当叶片离开地表时,茎便直立生长,使叶片伸向上方。一般土壤板结、大的树根和石块都会造成憋芽现象。所以,栽参的地块,必须细致整地。土壤板结,要及时松土,以利出苗。

人参出苗是靠胚乳和贮藏根供给营养,由于营养充足,只要温湿度合适,便迅速生长,一般从萌动到长出地面约需5~7天,出苗后10~15天便可长到正常植株高度的2/3。出苗初期光合作用微弱,以后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人参出苗期花序生长不明显,芽胞原基无变化。

(2)展叶期

人参叶片从卷曲褶皱状态,逐渐展开呈平展状态的过程叫做展叶。吉林人参产区5月中旬为展叶期。人参茎出土后开始伸直,同时叶片也开始舒展,先是皱缩叶片呈条状伸开,4~7天后,叶片平展,直至叶面上皱纹消失,最后由深绿色转变成黄绿色。人参叶片是边展边长,茎秆也同时生长。多数人参在出苗末期便开始展叶。平均气温12℃时,开始展叶。当气温在14~18℃,相对湿度为80%~90%时,展叶可持续10~15天。展叶初期花序生长缓慢,展叶后期生长加快,展叶期是人参生长最快的时期(特别是茎叶花),光照充足(20000勒克斯),人参茎短粗,叶片小而厚;如果光照不足(2000~4000勒克斯),人参茎叶徒长;倘若温度高(30℃以上)光照强,叶片易被灼伤。展叶期遇大风,易损伤人参叶片。吉林省参区,许多地方春旱较重,及时灌水是保证优质高产的前提。展叶期人参须根生长较快,光合作用增强,根的减重结束。

(3)开花结果期

人参花萼和花瓣平展开启,露出花药即为开花。开花期从花序上第一朵小花开放算起,到最末一朵花开放结束为止。华北地区在4月底,东北产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开花期。平均气温稳定在16℃以上时,人参开始开花。开花时的温度均在20℃以上。此期间的相对湿度为70%~90%。晴天气温高,小花开得快,开得多。阴雨天,气温低,小花开得慢,开得少。

进入开花期,茎叶生长减慢,季节性吸收根生长速度最快,根的吸收能力强,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营养物质除供地上器官生长发育外,还能满足根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要使人参结籽多而大,必须供给充足的养料和水分。但是,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会影响授粉,造成结实率降低,因而必须注意调光。

人参小花开放后2~4天花瓣脱落,小花凋谢后,子房逐渐膨大进入结果期。华北在5月,东北在6月上、中旬为结果期。人参果实的生长与开花次序相同,即花序外围先结果先膨大,依次向内。人参果实生长迅速,10~15天即可长到接近成熟时的大小,果期50~60天。后期主要充实胚乳。果实先是绿色,成熟前为紫色,成熟时变鲜红色。

根据在集安一参场的测定,进入结果期,平均气温18℃以上,红果期平均气温达20℃(高者达25℃),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此期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果实红熟,如果此期干旱,则延缓红熟。

人参进入结果期,参根不断伸长并开始增粗,与此同时芽胞原基开始分化,并逐步长大,但是此期怕积水,积水会造成大面积烂参。

结果期人参的光合能力最强,所需营养和水分最多,如果营养或水分不足,势必影响人参根、果实的产量和芽胞的正常发育。此期是施肥的好时期。

人参果实红熟后会自然落地,生产上应注意完全红熟后适时采收。

(4)果后参根生长期

人参果实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果实成熟前,茎叶制造的有机物质优先提供给果实和种子,致使参根和芽胞的生长受到影响。据报道,六年生作货的人参,五年生留种一次,参根减产13%;若六年生留种一次,参根减产19%;若四五年生连续留种2次,参根减产38%;若是四五六年生连续3次留种,参根减产44%。因此,生产上当种子产值不高时,除留种田外,要掐去花蕾,才能促进根的生长。

在果实成熟后,茎叶制造的有机物,都运送到地下贮藏器官,供根、根茎、芽胞等器官的生长,所以,果后是参根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从果实红熟后算起,到枯萎前结束。东北产区多在8月上、中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共40~50天。人参刚进入此期时,一般平均气温为20~22℃,随后温度便逐步下降。当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时,人参便转入枯萎期。果后参根生长期,此期较耐强光,植株裸露自然光下,也不会受强光为害。此期光照不足,影响参根产量。

果实红熟后,参根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果后参根增重率是果期的2~3倍。据测定:果实红熟后,即8月15日,参根增重率为1143%,8月30日为1352%,9月15日为1564%,9月30日为1519%。人参栽在传统的全荫棚下,前檐增重率高于后檐,后檐又大于中间。近年报道,透光棚增重率好于全阴棚,拱形调光棚又好于透光棚。吉林省各地经验认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参根生长最好时期。果实红熟后,芽胞伴随参根的生长也渐渐长大,到9月中旬就发育得非常充实饱满。

(5)枯萎休眠期

9月下旬以后,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人参光合作用微弱,早霜出现后,人参便停止光合作用,地上茎、叶中的物质继续输送给地下,直至枯黄为止。地下季节性吸收根开始脱落,根、根茎、芽胞内积累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类,糖是抗冻的重要物质,准备越冬。枯萎时间越久,转化的糖类越多。当参根结冻后便进入冬眠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1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