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评价中学语文教材?

怎么样评价中学语文教材?,第1张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 一:中学语文课本的地位和作用 1:课本的地位:权威性,规范性,指导性 2:课本的作用: 1) 教师施教的材料 2) 学生获得知识的材料 3) 反映的镜子 二:中学语文教材的类型 1:分科型(特点是系统性,逻辑性强,内容衔接紧凑,训练线索清晰,但不易统筹兼顾,易顾此失彼。) 2:综合型 (读写听说材料相统一,遵循了语文发展的客观规律,但系统性不够明显) 三:选文标准 a) 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适合教学。 b) 要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 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四: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课堂,课外学习资源,学校与社区资源等等。。。—) 2, 努力开发,积级利用 五: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简介 1, 改变了传统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和结构 2, 选文具有现代生活气息,文章的数量明显增加 3, 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六:语文教材的使用要求 1 领会大纲精神,熟悉课本,细读钻研 2 既“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又要创造性使用课本 3 广泛涉猎参考资料,积累材料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特点和类型 一、语文教学过程的概念 P118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异同点: 1, 共同点: 1) 构成因素相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是最活跃,最具支配力的因素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和物质因素,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 教学方法,手段是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否 2) 都是教育学的双边过程 2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a) 认识对象的特殊性,母语学习既不是从零开始,也不是到此为止 b) 教学手段的特殊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 c) 思想感情的特殊性,言之有情

——听温儒敏教授讲座  笔记整理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高中语文教材终于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语文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师怎么做,温儒敏教授给出了4个字——守正创新。

讲座框架:

一点思考

一、语文教材如何变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 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 但聚焦在“理想信念” “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三方面。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 其中某一方面。

新教材除了发挥它的工具性之外,更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

单元的组织形式有两类:一类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 读为基础,读写结合;另一类不设传统意义上的 课文,以专题性的语文活动为主,带动相关资源 的学习,如“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 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 如此就不会支离破碎的只讲一些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这些文篇里、群文阅读里、整本书阅读里获得阅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灌输碎片化的知识。

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单元,设计有4个方面内 容,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 5元学习任务”。导语交代本单元的主题、课文选 收意图和主要教学目标。

每单元都有活动设计,把学习任务用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同的学习任务会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够串起来,这知识就好比是钻石,应该拥有把这些钻石串起来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这个能力就通过恰当的学习活动来进行锻炼。

二、语文教师如何做

1对新教材使用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就意味着传承和改革,把优秀的东西继承发扬,再革新,找到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新教材需要教师努力去“守”的,是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优秀成分,是十多年来课改的得失经验, 是以往语文教材编写值得借鉴的东西,这些都是 “正”。用好这些 资源,吸收这些经验,化为新教材的筋骨血肉, 就是“守正”。创新并非是把原有的东西全部抛弃,恰恰是在原有的土壤里开出花儿来。

要尊重历 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去完善理论,再让理论去指导实践,如是螺旋式循环。

2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

“新教材的使用,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能够立足各自的学情,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引领学生。

(1)抓入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如何才能抓住课堂?肯定要课前认真备课。了解实情,根据学情,去设置一些学习任务和学习任务相匹配的学习活动。让知识活起来,用起来。

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 动”中学习。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里掌握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2)认真备课

备课时首先要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我们认真研究这个单元的导语、课文、各课 的“学习提示”,以及“单元学习任务”,就会了 解这个单元属什么样的任务群;然后是把“任务”细化,化为教学的目标、 要点、难点,形成教学方案。当然这个过程中靠一己之力肯定会有有失偏颇,毕竟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参考教科书和一些成功的案例。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目标。

教师备课时最好还要重新研究和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看看其中对本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是怎么定义和要求的。目标要明确,纲领要正确。

(3)锻炼研读文本的能力。

这就再次这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多研读文本,是需要参考别人的智慧,但前提是在自己“技穷”之时,要把自己的理解梳理出来之后,再去参考别人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矫正自己,更快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4)多读书,多思考。

温儒敏教授说:“使用新教材,千头万绪,只要抓住多读书、培养兴趣这个‘牛鼻子’,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确,阅读无论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经典太多,时间太少,这一对矛盾容易让人更加浮躁,如何调和这对悖论将考验着每一位老师。

阅读才是根本,读书读经典,去和大师级人物成为朋友,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思想去感触世界……当然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老师要多读书、多思考,这样自己才可能站得高一些,视野宽一些,才能够带着孩子走得更远些。

温儒敏教授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力度大,课堂教学的 主体转换,读书的要求高,教学的难度增加了, 对教师是挑战。教师怎么办?只有多读书,增学 养,当“读书种子”,才能跟进,求得教学质量 的不断提高。

改革之路漫漫,作为教师,面对新一轮的改革,要做到守正创新,上下而求索。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区别1:

旧三中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区别2:

旧三中心把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强调课堂上知识的单向传授,方式是灌输式的,学生是被动进行学习的。新三中心端正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知识是基于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扩展资料: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

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

胡适是杜威的弟子之一也是其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于20世纪初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这是许6569 小能熊365日写作计划的第22篇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我忽略语文课本多年。通过最近听课,再反观我自己的课堂,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怎样有效的使用课文:

一、在正确理解教科书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

语文课本是进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料,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课本内容,认真发掘其教育价值。

在备课时,我们必须深入教材,钻研教材,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靠一本教学参考书,在不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内容之时把教参中的内容写到教案中,上课时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统一的标准上来,这样,也就谈不上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更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们稍显要把初中阶段8册教科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框架,然后把握每册书的侧重点,再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承担着不同的教学重点,了解了每个单元的重点,才能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还要对每篇文章进行研读,在不依赖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去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教学的要点;然后,参考相关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最后,结合近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的命题导向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有效的使用教科书。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1、根据语文教科书中选文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每个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思想、情感、成长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根据教材的多义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他们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训练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发展。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不同,必要的引导不可少。某日听课的一个片段现记录如下(《故乡》):

……

师:鱼怎么会有脚呢?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真是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

生: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的?

生:说明闰土见多识广,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

“跳鱼有脚”是课本中的一个细枝末节,在教学中完全不必要拿出来讨论,可是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们那个老师又不能置之不理。她引导的十分巧妙,既帮湖州学生解决了疑问。又有效地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3、尊重教科书,深入挖掘教科书。

语文课本上的选文具有明显的教育目的,我们备课的时候不能偏离教科书的本意。

4、对课本进行选择、加工、改造、运用,充分发挥其例证和凭借作用。

课文是很好的例子,通过一篇文章,实现举一反三、为我所用,跳出文本,能发挥出语文课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仔细阅读现有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其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所以,我们在使用语文课本时应根据教学中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的作用。我在设计《变色龙》一课时按照广为流传的“四个学说”设计,李老师设计的教案按照中考对于小说类考题常考的考查内容设计。但都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效果。

四、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任意拓展

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课外学习资源应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与课内学习资料应保持一致,在难易程度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不能与教材内容并重甚至高于教材内容资料。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环节和“课堂作业”时应慎重考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12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