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的锻炼方式,一般是手术术后或者是外伤,导致的膝关节不敢活动,由于石膏托固定,或者是休息、卧床,或者是内固定手术,或者髓内针手术,克氏针或者是钢丝固定后,都会导致膝关节的异常,主要是术后纤维蛋白的渗出,使周围的组织关节囊造成黏连,那么会造成它的活动度,减少、欠佳,那么需要对照间侧的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主要就是以屈伸的动作为主,比如说患者他的活动范围比较小,通过主动及被动的功能锻炼,主动就是在床上躺着自己膝关节抬,一点点取手抱着膝关节一点儿点儿往回抱,幅度一天一天的加大,每天最好是锻炼半个小时,一天两到三四是最好的,主要就是一天加大一点幅度,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最好是锻炼到两个腿活动度是一样的,被动的活动就是患者的家属,拖着患者腿部,做被动的功能锻炼,屈和伸,主要就是这种活动,这种锻炼,另外手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主要是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舒张,就是使脚足背部,往上勾,这是做被伸的功能或者是被屈的功能,使股四头肌处于紧张,股直肌也收缩,这样是是骨折,外伤最早期的功能锻炼,然后逐渐的活动膝关节,使其造正常的膝关节的活动度一致,这就是他的方式,但是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过猛或者是幅度过大,这容易造成第二次损伤要循序渐进,一般有一到三个月左右,逐渐的就会恢复正常,要有耐受力,会出现疼痛,疼痛难忍,但是要坚持。
这个要针对你做的是什么类型的手术,视术后情况而定,主要的康复计划还是要由你的主治医生来决定。
不过一般情况下术后7天里患肢不能负重,可以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肿胀、预防下肢深静脉产生血栓。
术后2-3周可以试着做到直腿抬高、膝关节可以被动屈伸0-90度,
术后4-6周主动屈伸关节0-90度,被动屈伸0-105度,可以进行俯卧位屈膝和站立位屈膝,可能还需要拄拐行动
术后7-12周可以完全脱离拐杖行走
术后13-24周可以增强力量耐力训练
前交叉韧带里几乎并没有血管,它的营养物质是由关节囊内的滑液和附着在韧带表面的毛细血管网来供应的。所以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自己是不能愈合的。简单的缝合在一起,也是没法长在一起,即使是靠瘢痕连接上,也不会结实,承受不了正常的应力。
而且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6周就属于陈旧性损伤,这个时候韧带通常已经在关节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之后通常是需要进行韧带重建手术来治疗才能恢复功能的。
在十几年以前(关节镜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需要切开关节做的,要在膝关节的前面绕髌骨的内侧切一个“S”形切口,把髌骨翻开暴露出整个膝关节内部才能做手术。光是想像一下就知道手术的创伤很大,患者的痛苦也非常大,手术之后的功能康复也非常艰难,花费的时间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遗留很多后遗症,造成新的功能障碍。现在由于某些无法克服的原因,还有可能采用切开的方式来手术,但是随着手术技术和专门器械的成熟和发展,切口和创伤还是小了很多。
现在医疗科技更加进步,国际上已经基本普及使用膝关节镜来进行镜下的微创手术了。使用自体的或者异体的肌腱作为材料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来恢复韧带的物理结构和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手术的具体方式和内容由于非常专业,需要相关知识才可以理解,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后面的康复功能练习,可以通过一些图解来了解手术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刚才说了目前是使用“自体或者异体的肌腱作为材料” 重建前交叉韧带,所以有不同的“肌腱”可以取,手术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曾经比较“流行”的是取自己的髌腱(髌骨下面连结的那条很粗很结实的肌腱)的中间1/3来作材料。但是术后经常会遗留髌前的疼痛,同时伸膝的力量也会有一定损失,所以现在不是由于特别的需要,这样做的越来越少了。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用自己腘绳肌的肌腱。所谓腘绳肌就是大腿后面负责弯曲膝关节的一个大肌群,在主动用力弯腿的时候可以摸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收缩变硬。重建新的前交叉韧带的时候,就会取腘绳肌内侧的两条肌腱,对折和编织之后做韧带。所以有些患者在手术后主动弯腿的时候会觉得膝关节后侧有疼痛,原因就是那里的肌腱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在没有愈合结实之前主动发力就会感到疼痛。
当然,还有使用其他人的异体肌腱,和其它部位的肌腱来做韧带的。而且也有使用人工材料来做成新的前交叉韧带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取好肌腱之后,要使用专门的定位器选择正确的上下止点,之后就是打骨道(简单的说就是在骨头上钻孔),然后用内固定的螺钉等等把新韧带固定好,就重建了新的前交叉韧带。
下面是手术的示意图:
用不同方式固定韧带的示意图和手术后的X光片:
看着只用几句话就说完了,好象很简单。实际上手术的记录都比这个要长很多。因为要容易理解,所以把涉及到专业技术的部分全部忽略了,根本没有提到怎么操作,只是描述了一下大概的意思,于是就让很有难度很复杂的手术看起来很容易了。这大概有点儿象说评书,这边说一句“寒来暑往,转眼十年已过”,实际上多少艰辛复杂就都一笔带过了。就拿韧带止点的选点来说,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位置偏前或者偏后一点点,韧带就可能太松或者太紧影响功能!
韧带重建完成之后,就是术后康复的用武之地了。
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手术之后的康复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初期:也就是炎症反应期。大概是手术后的前三天,最长到第一周结束。这个阶段手术刚刚做完,组织的创伤还没有愈合,还有出血的倾向。同时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也有,因为炎症而疼痛明显,又因为疼痛而不能活动,肌肉也会很快萎缩。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所以早期的康复目的就是:减轻关节的疼痛和下肢的肿胀;早期等长肌力练习,避免腿部肌肉过分萎缩;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被动练习,避免关节粘连(具体机制写在《为什么膝关节会粘连?》里面了);还有早期负重尽快恢复本体感觉和关节的控制能力(在这一点上还有争议,一些理论认为负重要在几周之后)同时避免关节软骨不承受力量而退化。
二、早期:是新建的韧带和周围骨组织初步愈合,生长在一起的阶段。大概是手术之后的第二周到第四周。在这段时间里,新建韧带的上下止点会和骨道有一个初步的纤维性的愈合,同时要适应在膝关节内的环境。这和人是一样的,到了新地方,就要适应新环境站稳脚跟。
这个阶段康复的任务是: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逐渐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础;同时要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能够负重的还要逐渐改善步态(就是走路的姿势)。
三、中期:是指手术后的第五周直到术后三个月。这个阶段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要更好的“扎根”,就是上下止点达到骨形的愈合。同时要在关节内的环境中生长和化生改建,好能胜任新的任务,从别处的肌腱转变成前交叉韧带那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当然是尽量接近,不可能完全转变)。
这个阶段康复的重点是:强化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能和自己健康腿一样的屈伸角度(角度练习太快会把韧带牵拉太多太快造成松弛,练习太慢周围的组织会粘连和挛缩,新韧带受力不够也不能改建得很好);强化腿部肌肉的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和在运动中的控制能力;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能力,比如走路,上下楼梯,蹲起,小步慢速的跑动等等。
四、后期:就是手术后3-6个月。也可以叫做运动功能恢复期。因为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让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能承受各种活动产生的应力。
所以这个阶段康复的内容是:全面地恢复各种日常生活的活动;进一步强化腿部的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同时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要注意的是:这个期间重建的新韧带还不够坚固,腿部肌肉的力量通常也还没有达到正常腿的水平,所以所有的练习和运动都必须循序渐进,绝对不能勉强尝试动作或者贸然恢复运动。重点应该是继续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和安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佩戴护膝来保护自己。只有在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评定(比如韧带松紧程度和膝关节屈伸肌力的检查等等)之后,才能真正放心地恢复运动。
上面简单介绍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和手术之后功能康复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后面的文章就会具体说说“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计划”。
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每个人损伤的具体情况也都不同,所以手术之后康复功能练习的时机和方式也就会相应不同。而且,上面的介绍为了能够通俗易懂,没有使用什么专业术语,也没有具体阐述机制和原理,只是简单的说说,在划分阶段的时候,也是根据功能练习的不同来区分,没有具体提到组织的愈合和生物力学等等因素。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交叉韧带重建之后的组织结构恢复和功能的康复就是几个阶段几句话这么简单!
你好:
关节镜手术具有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缩短病程的特点[1]。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利于水肿和积液的消退。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以不疲劳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早期离床活动及负重训练 关节镜手术一般主张早期离床活动,术后第1天开始鼓励患者部分生活自理,如洗脸、刷牙等。术后5天可借助拐杖不负重下地行走,1周后改为患肢部分负重,3~4周后达到完全正常负重。
肌力训练
1 踝关节及足趾屈伸运动 术后12h开始,患肢固定做踝关节足趾的匀速屈伸为1组运动。8~10组/min,每次3~5min,每日3~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术后1天开始,患肢固定,患者仰卧或坐卧,膝关节伸直,绷大腿肌肉,感到髌骨上下滑动为有效。3~5组/min,每次10~20min,每日运动3~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3 直腿抬高练习 术后第2天,患者仰卧,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抬腿高度为10~20cm,每次10~20min,每天2~3次。
4 被动训练 后第2天,开始被动屈膝,每天2~3次,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防粘连。术后第3天,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一般从屈膝30度开始,每天2次,每次60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天增加10~15度,术后1周,使被动屈膝达90度,第2周达100~110度。
1、以我院运动医学和骨科关节组的手术后情况来说,没有石膏固定的病例,以我多年的经验,即使是半月板缝合3针术后,也完全没有必要完全固定。
2、固定可靠的话,适当的牵伸不会对骨道造成影响,否则我如何告诉这么多患者早期练习的方法?况且,适当的牵伸对术后韧带细微结构的重新排序是非常重要的,新建韧带内部胶原纤维的重新序化排列对日后韧带的强度影响很大。术后的屈伸练习,并不完全针对屈伸功能,对韧带本身也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这种过程会在术后3个月左右基本上完成,到术后半年完全固化,所以屈伸角度尽量在术后3个月左右正好达到健侧水平,再加上合理的力量练习和日常活动,半年后会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3、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练习,至少隔1-2天就可以练习1次,术后2周达到90,平均分配进度到术后4周达到120,术后4-8周维持120,到术后10-12周角度到底,这就是理想的进度。练习时避免反复牵拉次数过多、时间过长(30分钟以内完成),生活中注意半月板体部缝合的在术后6周患肢不负重,7-8周后开始负30-50%体重,术后9周即可充分负重。半月板前后角缝合的在伸直位不限制负重,避免负重蹲起类似动作即可保证安全。
4、其余伸直功能、髌骨活动、冰敷、用拐、力量等问题好好看看我的相关文章,一个都不能少。
膝关节置换手术后自我康复适合做什么运动?
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尽早地进行康复锻炼会更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带走体内的炎性介质,让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在回家休养后,首先要主动屈伸膝盖的功能,当屈曲达到越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会越来越好;其次要注重膝盖周围的肌肉的训练,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来锻炼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另外最重要的是提髌骨,这个功能运动要在不动的情况下来提髌骨,改善股四头肌的功能,训练非常重要;最后就是患者要进行主动的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在屈伸运动过后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防止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在术后及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患者术后的疼痛也会越来越轻,在术后的两三个月患者回医院复查时,功能恢复情况也会更好一些。
膝关节术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在经历过手术之后,身体往往都会比较虚弱,家属可能会为患者多做些补充营养的食物。其实,在术后并不需要特别饮食,按照正常饮食即可。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也可以适当补充些营养,但不提倡过度补充。若是老年患者,每天补充适量的鸡蛋和牛奶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