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著名的正骨培训学校

国内最著名的正骨培训学校,第1张

国内最著名的正骨培训学校有上海中医药大学、康之源职业培训学校、北京成人按摩学校等学校。

拓展有关正骨的知识:

1、正骨的定义

在古代和现代代表的意义不同。在古代的正骨是一门学科。而现代意义上的正骨属于中医操作之一,又称为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后断端发生位移、畸形的一类常用整复手法,包括拔伸、旋转、屈伸等具体手法,和西医中的骨折复位有近似的含义。

2、正骨的目的

正骨的目的是将骨折的位移处,尽可能地恢复到正常位置,并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以达到无需手术就可以将骨折治愈的效果。

3、正骨有哪几种类型?应如何选择

正骨指运用拔伸、旋转、屈伸等具体手法对骨折部分进行整复,可分为无痛和普通正骨两种类型。

1)普通

临床最常采取的正骨方式,正常情况下,正骨时都会有剧烈疼痛,对于可以耐受疼痛的成年人,可采取普通正骨,其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优点,但也存在因剧烈疼痛导致患者无法配合正骨的情况。

2)无痛

无痛正骨指的是采取麻醉药物,对骨折部位进行麻醉后再进行的正骨操作,可分为局部麻醉、全麻等,麻醉后可以缓解疼痛,减少正骨失败的概率,但其花费相较于普通正骨高,比较适合疼痛耐受力比较差的儿童和老人以及肌肉发达不易正骨的男性。

4、正骨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中医正骨历史较为悠久,是长期以来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折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1)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即记载了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最早的正骨手法。正骨的兴盛时期为明清时代,明代永乐年间,《普济方》中明确记载了27种骨折的正骨手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集清以前正骨经验之大成,详细地记载了骨折正骨手法的操作方式。

2)清代以后,随着鸦片战争和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医正骨受到歧视,逐步走向没落,直至新中国成立,80年代以后,十余所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专门的中医骨伤专业,中医正骨才得以延续。

3)中医正骨的学术思想自明清以后已经完全形成,后续没有新的技术出现,近现代主要以结合西医X线或CT检查来对正骨的手法予以改良,使中医正骨的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肘外翻可以采取锻炼增强关节韧带强度的方法锻炼,主要是肘关节屈伸的锻炼,但是负担不要太重,肘外翻障碍不明显的话,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进行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或服用药物,还可辅以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主要为矫正畸形、稳定关节、减轻疼痛和改变关节受力不均,防止关节退变的加重。

这两天阅读了《林应强筋伤学术经验撷英》一书,作者是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开创人林应强教授,看其职务,实乃广东省推拿界带头大哥。

全输最核心的就是其特色的正骨手法,书中共介绍了8种,都是非常实用,并且都有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先说我的个人感想,这一类学术书籍,出于各种原因吧,总是理论一大堆,实招没几个。这也是市面上各种培训班兴起的原因,因为光看书没用,不是学不会,而是书上没有讲。

这本书也是差不多,如果林老就这点经验,那真与名声地位不相符。书规正题,沙里淘金,这本书核心就是这些正骨手法。

对我最有启发的,是林老对经典斜扳法的改良,增加了腰椎侧屈这一定点方式,加上原有的旋转和屈伸定位,的确是“立体定点旋转法”了。另外,就是对于正骨手法爆发力的定量研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下面就分享书中提到的8个正骨手法。

1提拉旋转斜扳法。

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屈髋屈膝90度以上,双手抱头,肩下垫软枕,助手甲将患者健侧上肢向上提拉使上半身悬空,助手乙双手固定患者上半身使与床面垂直。施术者叠掌压髂骨,在有阻力时发力,45kg~120kg内为有效且安全,不超过7次,将患者旋转角度加到最大(生理极限是45度)。

2立体定位斜扳法。

健侧卧位,双手放在胸前,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肩下垫两个软枕,确保上半身离开床面,腰椎呈现侧弯位。L4/5侧后方突出者,双下肢自然前后分开约30度,L5S1突出者,患侧屈膝90度以上,助手固定上半身使与床面垂直。施术者面向患者叠掌下压搬动5次。

3垫枕背伸定点按压法。

患者俯卧,胸前垫2块棉枕(约45厘米),使上半身抬高,下肢分开45度。以L4椎体1度滑脱为例,施术者一手掌根接触L4棘突下方,一手掌心重叠放在前掌上,借助体重发爆发力。公式F(kg)=100+体重(kg)/2-年龄(岁)

4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

患者俯卧,头转向健侧,双下肢分开45度。助手将患侧下肢抬起(使髂前上棘离开床面),施术者站在健侧,用语患侧相反方向之手按压在骶髂关节压痛点,另一首重叠,发爆发力。

5坐位定点旋转推顶法。

6颈椎定点旋转法。

颈椎屈曲5度,并向左侧旋转45度,C2/3病变,施术者右手拇指固定在C2/3右侧间隙,左手肘弯托颌,旋转扳动。

7足踝定点挤压法。

以外踝损伤为例,患者侧卧,内踝下垫枕,施术者双掌重叠,掌心按压在外踝下压痛点处,压实后爆发力,峰值达120kg以上。

8腕关节定点挤压法。

施术者右手握住患者右手拇指,向前上方45度牵引,施术者左手掌根用力下压移位之腕骨。

外治法是指损伤后局部治疗的方法,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方法很多。包括外用药物、手法(理筋手法,接骨手法,复位手法),夹板固定、牵引、手术疗法、练功疗法等,其中手法最重要。

 一、外用药物

 敷贴药

 ① 药膏:如生肌膏。膏药如麝香追风膏。药散如提毒散。

 ② 涂擦药:酒剂如活血酒。油膏与油剂如万花油、红花油。

 ③ 熏洗湿敷药:如骨科洗药。

 ④ 热敷药:如热敷灵。

 二、手法

 手法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如骨折、脱位及伤筋均需要应用手法,而手法对骨折、脱位的治疗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不用手法去正骨复位则无法纠正其畸形错位。

 手法的分类,早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就将其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现在习惯称之为“正骨八法”。解放后经过整理已成为一套比较完整具体的手法,如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提挤按、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等。

 施手法是要遵循早、准、稳、巧、快的原则。早:指手法治疗越早越好;准:指施手法时用力要准确,恰到病位;稳:指手法要稳妥不能粗暴;巧:指手法轻灵没有拙笨之感;快:指动作轻快、迅速不拖泥带水,非常熟练。

 三、夹缚固定

 夹缚固定适用于骨折、脱位、急性伤筋等,是治疗伤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如骨折复位后应妥善固定在良好位置上,直到骨折端愈合;关节脱位复位后为使肌肉关节囊修复并防止再脱位,也需要进行固定,如肩关节脱位,膝关节脱位。

 1 外固定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根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石膏类型如石膏托、石膏夹板、石膏裤、石膏管型、人字石膏、“U”型石膏等。

 2 牵引疗法牵引是整复和固定的方法之一,常用方法有:

 手法牵引:适用于骨折脱位的复位,对于一些单纯骨折脱位可用徒手牵引,而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脱位常需悬吊牵引,以补手力的不足如髋关节脱位、腰椎骨折等。

 持续牵引:既是复位方法也是固定方法,可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和肢体挛缩。常用皮牵引、骨牵引、布托牵引等。

 3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即手术疗法)

 主要是通过手术切开对骨折、脱位等进行复位、固定,包括接骨板、髓内钉、三翼钉、克氏针、钢丝丝线和筋膜修补等方式。内固定之后常需配合外固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24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